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更多...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更多...
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邮局订阅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期目录

2018年 第2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7-10
述评
肝脏疾病影像学诊断技术新进展
汪登斌
2018, 21(4):  489-49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01
摘要 ( 237 )   PDF (354KB) ( 4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家论坛
肝脏局灶性实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王文涛, 饶圣祥
2018, 21(4):  493-49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02
摘要 ( 186 )   PDF (392KB) ( 7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防治指南
欧洲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症管理指南简介
杨蕊旭, 范建高
2018, 21(4):  496-50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03
摘要 ( 234 )   PDF (501KB) ( 5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欧洲儿童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推荐意见简介
曹海霞, 范建高
2018, 21(4):  502-50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04
摘要 ( 233 )   PDF (482KB) ( 4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癌
PRETEXT分期系统对儿童肝母细胞瘤病理学分型和疗效评估的价值分析*
张财源, 李金凝, 刘欢欢, 汪登斌
2018, 21(4):  505-50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05
摘要 ( 344 )   PDF (552KB) ( 6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HB)PRETEXT分期系统和CT征象在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8月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47例HB患儿,回顾性分析其CT检查资料,以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参照,分析术前PRETEXT分期系统的正确性,并分析不同病理学分型患儿肿瘤边界、形态、出血、钙化和囊变坏死程度等CT征象的异同。结果 本组单纯上皮型30例(63.8%),上皮与间叶混合型17例(36.2%);8例直接手术患儿术前PRETEXT分期6例为II期,2例为III期,均与术后病理学诊断分期相符,39例化疗后手术患儿术前和术后PRETEXT分期准确率为79.5%(31/39);在47例患儿中,术前PRETEXTCT分期与术后病理学判定比,其准确率达83.0%(39/47);钙化多见于上皮与间叶混合型,本组病例中MDCT显示10例出现钙化,其中上皮与间叶混合型者8例,显著多于单纯上皮型(x2=8.313,P=0.004)。结论 PRETEXT术前和术后分期诊断HB患儿的准确率较高,结合特征性CT征象可提示组织病理学分型,为HB临床决策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超声超微细彩色血管成像技术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血供效能初步应用研究
杨志军, 赵丽娟
2018, 21(4):  509-51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06
摘要 ( 186 )   PDF (535KB) ( 4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超微细彩色血管成像(SMI)技术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病灶血供情况。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TACE治疗的PLC患者45例(56个病灶),术后1个月,接受增强CT、超微细彩色血流成像(SMI)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以增强CT作为对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同一病灶的血供情况。结果 增强CT评估病灶血供的能力优于CDFI(x2=38.205,P<0.001)或SMI(x2=12.010,P=0.001);以增强CT为标准,SMI评估病灶血供的能力优于CDFI(x2=9.583,P=0.002);进一步对不同方法诊断病灶血供的效能显示,SMI检查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CDFI(P=0.031),SMI判断病灶血供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2.4%、58.9%和31.5%,均优于CDFI的30.4%、28.4%和21.1%(x2=20.612,P<0.001;x2=10.251,P=0.001;x2=2.956,P=0.041);SMI可以清晰地显示直径<2.0 cm的病灶内部血流,但是CDFI未显示血流信号,SMI评估病灶血供的能力优于CDFI(x2=5.758,P=0.016);对于直径≥2 cm的病灶,SMI和CDFI均可显示病灶血流,但是SMI评估病灶血供的能力优于CDFI(x2=6.560,P=0.010)。结论 SMI技术是一种新型血流成像技术,能较好地检测病灶的血供情况,为临床评价PLC患者在TACE术后疗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多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原发性肝癌病灶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效能分析*
刘欣, 张莹, 张文耀, 汪秀玲
2018, 21(4):  513-51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07
摘要 ( 238 )   PDF (573KB) ( 1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比较多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原发性肝癌(PLC)肝内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的肝细胞癌(HCC)患者36例,分别行CT和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各自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比较两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36例HCC患者中,共检出病灶48个;检出<3 cm小肝癌14例,病灶16个,>3 cm巨块型肝癌9例,病灶32个;CT动脉期检出43个(89.6%)病灶,门脉期检出39个(81.3%)病灶,延迟期检出40个(83.3%)病灶,而MRI动脉期检出46个(95.8%)病灶,MRI门脉期检出率为52.1%,延迟期检出率为85.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x2=14.376,P<0.05);MRI扫描对PLC病灶包膜的显示优于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8个病灶中,经CT增强扫描确诊41个(85.4%),经MRI增强扫描确诊44个(91.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24,P>0.05)。结论 CT和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均能够充分显示PLC病灶的强化特征,其诊断效能难分伯仲。
椎旁阻滞对肝癌切除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宋绍团
2018, 21(4):  517-52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08
摘要 ( 173 )   PDF (596KB) ( 4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椎旁阻滞对肝癌切除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科治疗的110例肝癌患者被随机分为椎旁阻滞麻醉55例和硬膜外阻滞麻醉5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肝叶切除术治疗,监测阻滞前(T0)、阻滞后20 min(T1)、阻滞后60 min(T2)、术毕(T3)循环参数,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结果 椎旁阻滞组T1、T2和T3时相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显著快于或高于硬膜外阻滞组(P<0.05);椎旁阻滞组术后48 h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分别为(39.57±7.12)%和(1.24±0.22),显著高于硬膜外阻滞组的 【(36.83±6.63)%和(1.09±0.19),P<0.05】,CD8+细胞百分比和循环肿瘤细胞数分别为(32.29±5.81)%和(18.61±3.35)×10-5,显著低于硬膜外阻滞组的 【(34.61±6.23)%和(20.59±3.70)×10-5,P<0.05】;椎旁阻滞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术后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少于或短于硬膜外阻滞组(P<0.05)。结论 椎旁阻滞可以保证肝癌切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促进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减少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数,可能降低了肿瘤侵袭或转移的风险。
根治性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分析*
黄建文, 杨友超, 徐长青, 文天夫
2018, 21(4):  521-52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09
摘要 ( 196 )   PDF (594KB) ( 2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行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301例PLC患者,其中肿瘤最大径>5cm组194例,肿瘤直径≤5cm组107例,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结果 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比较,除肿瘤直径外,无显著相差(P>0.05);术后1 m,肿瘤直径>5 cm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显著高于肿瘤直径≤5cm组(P<0.05),而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发现,肿瘤直径>5cm组患者总生存期为(19.2±3.8)个月,显著短于直径≤5cm组的(29.4±4.2)个月,而直径>5 cm组患者无瘤生存期为(12.3±2.7)个月,也显著短于直径≤5 cm组的(20.9±5.1)个月(P<0.0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手术时间超过240 min、术中出血量>500 ml、伴有肝硬化、血清AFP水平高、Child-Pugh 分级低、血清白蛋白水平低、存在血管侵犯和肿瘤直径大的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005),进一步经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血管侵犯、Child-Pugh 分级、术中出血量和肝硬化为影响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根治性肿瘤切除术为治疗PLC患者的首选方法,但对存在基础肝硬化或Child-Pugh 分级差、肿瘤直径大或有血管侵犯的患者,可能影响术后生存,需要综合考虑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选择,以让患者最大获益。
肝细胞癌患者血浆SPINK1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
王伟, 王惠芳, 翟景明, 封冰
2018, 21(4):  525-52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10
摘要 ( 256 )   PDF (596KB) ( 2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 1型(SPINK1)水平及与其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HCC患者80例、肝硬化患者40例,选择正常人30例,所有纳入对象在晨起空腹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SPINK1和甲胎蛋白(AF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浆SPINK1和AFP对HCC的诊断效能,并分析术前血浆SPINK1水平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HCC患者血浆SPINK1为(2.4±0.3) μg/L,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的(2.0±0.2) μg/L或正常人的(1.3±0.1) μg/L,肝硬化患者血浆SPINK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HCC患者血浆AFP水平为(125.7±14.5) μg/L,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的(35.4±4.2)μg/L或正常人的【(3.6±0.5)μg/L,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1.70 μg/L为截断点,血浆SPINK1水平诊断HCC的灵敏度为77.2%,特异度为67.6%,而以最佳截断点为124.8μg/L,血浆AFP 水平则分别为63.4%和62.5%;42例术前血浆SPINK1水平>1.7 μg/L的HCC患者术后总生存期(OS)为(12.2±1.3) m,无瘤生存期(DFS)为(11.2±1.2) m,显著短于38例血浆SPINK1<1.7 μg/L组的(20.5±2.1) m和(15.7±1.9) m,而复发率为38.1%,显著高于术前血浆SPINK1<1.7 μg/L患者的18.4%(x2=5.18,P<0.05)。结论 HCC患者血浆SPINK1呈高水平状态,SPINK1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较AFP高,且SPINK1与HC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可将其作为HCC肿瘤标志物。
完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胆囊癌患者安全性及疗效临床分析*
张德智, 刘现立, 赵玉鹏
2018, 21(4):  529-53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11
摘要 ( 229 )   PDF (624KB) ( 2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LRC)治疗胆囊癌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胆囊癌患者,其中19例接受LRC治疗,21例接受开腹胆囊癌根治术。随访2年,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行生存分析。结果 LRC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8.4±31.2)min、(7.5±1.2)个和(210.5±21.1) ml,而开腹组分别为(316.5±11.5) min、(7.8±0.9)个和(301.2±22.8 )ml,其中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显著短于或少于开腹组(P<0.01);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2.1±0.5) d、(3.5±2.1) d、(2.5±0.9) d、(1.1±0.1) d和(5.4±2.1) d,均显著短于开腹组【分别为(7.1±1.2) d、(14.5±6.6) d、(3.8±1.8) d、(1.9±0.5) d和(8.2±5.8) d,P<0.01】;LRC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胆漏2例(15.8 %),而开腹组发生切口感染4例,胆漏5例(42.9%,x2=4.286,P=0.038);LRC组和开腹组1 a生存率分别为94.7%和95.2%,2 a生存率为78.9 %和71.4 %,两组总体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655,P=0.418);术后第13个月和18个月,LRC组各有1例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术后第14个月、16个月和20个月,开腹组各有1例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结论 LRC治疗胆囊癌患者安全可行,疗效与开放性胆囊癌根治术相同,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刘连杰, 王石, 王烯冬, 武志雄
2018, 21(4):  533-53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12
摘要 ( 187 )   PDF (644KB) ( 3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影响外科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HCCA患者120例,行手术切除者67例【其中行根治性切除30例,姑息性切除(R1,R2)37例】和行胆管引流术53例(内引流术30例,外引流术23例)。结果 120例HCCA患者术后1 a、2 a、3 a生存率分别为67.5%(81/120)、45.8%(55/120)、25.0%(30/120),其中根治性切除患者1 a、2 a、3 a生存率分别为93.33%、73.33%、60.00%,生存时间为(30.26±5.26) m,显著高于姑息性切除患者的(67.57%、48.65%、32.43%)和(22.14±4.78) m或胆管引流术患者【(52.83%、28.30%、0.0%)和(15.21±3.74) m, P<0.05】,姑息性切除患者上述指标又显著高于胆管引流术患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切缘情况、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门静脉侵犯均为影响HCCA患者外科治疗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影响HCCA患者治疗后预后的因素较多,应针对性地做出评估,给予合理的治疗,以使患者最大获益。
ERCP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胆管癌患者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吴泉霖, 何耀鹏
2018, 21(4):  537-54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13
摘要 ( 170 )   PDF (657KB) ( 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引导下射频消融结合化疗治疗胆管癌患者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胆管癌患者被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经ERCP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BIL为(72.6±22.2) μmol/L,GGT为(262.2±64.6) U/L和ALP为(206.4±62.6) U/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6±32.4) μmol/L、GGT(382.4±102.4) U/L和ALP(284.4±86.4) U/L,而ALB(42.4±10.8)g/L明显高于对照组[(36.2±10.6) g/L,P<0.05];观察组患者近期临床总有效率(91.6%)明显高于对照组(75.0%,x2=4.800,P=0.028);观察组和对照组3 a生存率分别为58.3%和29.2%(x2=8.296,P=0.004),两组3 a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4.1%和25.0%(x2=8.537,P=0.003);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肿瘤位置、数目、分化程度、临床分期、CEA水平和治疗方法均可能影响胆管癌患者的预后(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肿瘤低分化(HR=1.84,95%CI:1.05~3.23)、Ⅲ、Ⅳ期(HR=1.76,95%CI:1.03~3.02)、发生转移(HR=1.81,95%CI:1.05~3.12)和术后未进行化疗(HR=1.84,95%CI: 1.03~3.27)为影响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ERCP引导下射频消融结合化疗可明显提高胆管癌患者近期临床治疗有效率、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预后。针对影响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及时处理,或许能提高疗效。
胆管细胞癌组织S100A6 mRNA及其蛋白表达变化*
李福荣, 牛福勇, 李华
2018, 21(4):  541-54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14
摘要 ( 228 )   PDF (655KB) ( 3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胆管癌组织S100A6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在40例胆管癌患者和40例胆道良性疾病,分别取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组织,检测S100A6 mRNA及其蛋白表达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100A6水平。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胆管癌患者血清S100A6高水平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40例癌旁组织和肝组织中,S100A6蛋白分别阳性8例(20%)和12例(30%),显著低于肝内胆管癌组织的26例(65%,P<0.05);癌旁组织和肝组织S100A6 mRNA相对水平分别为(0.92±0.33)和(1.12±0.46),显著低于肝内胆管癌组织的【(1.93±0.57),P<0.05】;癌旁组织和肝组织S100A6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6±0.16)和(0.85±0.46),显著低于肝内胆管癌组织的【(1.63±0.51),P<0.05】;肝内胆管癌患者血清S100A6水平为(2456.85±128.3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34.26±116.35)pg/ml(P<0.05);S100A6与CEA、CRP、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细胞分化差是造成肿瘤患者血清S100A6高水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S100A6高水平的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实验性肝炎
甲基莲心碱减轻D-半乳糖胺/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作用研究
王念, 魏纯玲, 蒋世双, 陶武, 唐泽
2018, 21(4):  545-54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15
摘要 ( 185 )   PDF (679KB) ( 2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甲基莲心碱对D-半乳糖胺/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n=20),在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而在另两实验组则分别给予小剂量(100 mg.kg-1)和大剂量(300 mg.kg-1)甲基莲心碱灌胃。然后在实验组给予D-半乳糖胺/脂多糖诱导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每组选择10只小鼠取血,分别检测血清ALT、AST、SOD、MDA、GSH、TNF-α、IL-6和IL-10水平,并取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另10只小鼠用于观察存活期。结果 模型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272.4±42.8) U/L和(497.2±62.1) U/L,甲基莲心碱处理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大剂量甲基莲心碱处理组为明显;模型组小鼠血清SOD和GSH水平分别为(37.5±6.2) U/mL和(11.8±2.7)μmol/L,血清MDA水平为(9.2±1.4) mol/L,甲基莲心碱处理组小鼠血清SOD和GSH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而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小鼠血清TNF-α、IL-6和IL-10水平分别为(587.6±48.9) pg/ml、(153.4±18.0)pg/ml和(96.4±9.7)pg/ml,甲基莲心碱处理组小鼠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血清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大剂量甲基莲心碱处理组小鼠血清TNF-α、IL-6和IL-10水平与小剂量甲基莲心碱处理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12 h存活率为60.0%,24 h存活率为10.0%,小剂量甲基连心碱处理组小鼠12 h存活率为80.0%,24 h存活率为50.0%,而大剂量甲基莲心碱处理组小鼠12 h存活率为90.0%,24 h存活率为7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基莲心碱可缓解D-半乳糖胺/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肝组织脯氨酰内肽酶蛋白及其活性变化*
李梦婷, 李兵航, 周达, 丁永年, 陈源文, 范建高
2018, 21(4):  549-55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16
摘要 ( 219 )   PDF (674KB)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肝脏脯氨酰内肽酶(PREP)蛋白水平及活性的变化。方法 随机将40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成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组,分别在喂养4 w和16 w处死小鼠。检测血生化指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计算NAFLD活动度积分(NAS);采用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法和Suc-Gly-Pro-AMC底物法分别检测肝组织PREP mRNA、蛋白水平和活性变化。结果 在高脂饮食喂养4 w,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出现轻度脂肪变,NAS积分为(3.43±0.79),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在高脂饮食喂养16 w,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肝指数、ALT、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分别为(32.93±2.72)g、(4.64±0.46)%、(53.64±22.01) IU/L、(1.18±0.17) mmol/L、(4.34±0.44) mmol/L和(5.67±0.87) 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8.19±1.23)g、(4.02±0.11)%、(28.60±4.01) IU/L、(0.99±0.15) mmol/L、(2.94±0.18) mmol/L和(4.26±0.65) mmol/L,P<0.05】;模型组肝组织NAS积分为(5.60±1.43),显著高于对照组【(0.40±0.70),P<0.01】; PREP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PREP mRNA水平和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1.81±0.34)倍(P<0.01)和(1.36±1.78)倍(P<0.05)。结论 小鼠肝组织PREP活性变化可能参与了小鼠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向脂肪性肝炎的转变。
复方鳖甲软肝片对二乙基亚硝胺所致原发性肝癌大鼠肝组织PCNA和α-SMA表达的影响*
高翔, 尚双艳
2018, 21(4):  553-55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17
摘要 ( 176 )   PDF (703KB) ( 1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复方鳖甲软肝片对二乙基亚硝胺(DEN)所致原发性肝癌大鼠肝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剂量和小剂量复方鳖甲软肝片处理组,每组均为10只。应用DEN注射法制备原发性肝癌模型,分别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0.625 g.kg-1和1.25 g.kg-1或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20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PCNA和α-SMA表达。结果 大剂量组肝脏质量、肝脏癌变率、肝脏指数和肝表面癌结节数分别为(17.34±1.78)g、10.0%、(3.10±0.72)和(3.16±0.45)个,显著低于模型组 【(25.59±2.38) g、100.0%、(4.95±0.58)和(14.14±2.37)个,P<0.05】;小剂量组肝脏质量、肝脏癌变率、肝脏指数和肝表面癌结节数分别为(19.89±1.80)g、30.0%、(3.89±0.81)和(7.38±1.01)个,也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大剂量组PCNA和α-SM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98±1.12)和(7.96±1.37),小剂量组分别为(9.23±1.34)和(12.34±2.88),均分别明显低于模型组【(19.59±2.67)和(25.12±3.19),P<0.05】。结论 复方鳖甲软肝片对DEN所致原发性肝癌大鼠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肝组织PCNA和α-SMA表达发挥作用的。
乙型肝炎
母亲血清抗-HBs阳性对其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的影响研究
陈奋, 林道炯
2018, 21(4):  557-56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18
摘要 ( 258 )   PDF (700KB) ( 2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母亲血清抗-HBs阳性对其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应答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待产的60名单胎妊娠妇女,31名母亲血清抗-HBs阳性,29名母亲血清抗-HBs阴性。对所有新生儿在出生24 h、1 m和6 m接种乙肝疫苗,随访3年,观察两组新生儿血清抗-HBs应答效果。结果 两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1年后,母亲血清抗-HBs阳性组幼儿对接种疫苗无应答率为12.9%,低应答率为22.6%,正常应答率为29.0%和高应答率为35.5%,与母亲血清抗-HBs阴性组的10.3%、20.7%、37.9%和31.0%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年后,母亲血清抗-HBs阳性组幼儿血清抗-HBs阳性率为87.1%,与血清抗-HBs阴性组的89.7%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母亲血清抗-HBs阳性组与阴性组幼儿血清抗-HBs水平分别为74.3 (6.3~854.0) mIU/ml和73.6(3.4~950.6) mIU/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1年时各自的水平[分别为1162.1(164.5~3202.3) mIU/ml和1104.2(153.0~2584.7) mIU/ml,P<0.05];在3岁末,60名幼儿血清HBsAg和抗-HBc均为阴性,对7名血清抗-HBs阴性儿童加强接种后,结果6个月后,6名幼儿血清抗-HBs转阳。结论 按照目前国家推荐的接种计划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能够有效地保护其对抗HBV感染,母亲血清抗-HBs阳性可能并不会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产生不良影响。
汉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IL-28B基因多态性研究*
谈国蕾, 孙梅, 王建芳, 吴旭平
2018, 21(4):  561-56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19
摘要 ( 168 )   PDF (700KB) ( 2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IL-28B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并探讨其与疾病病程和进展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江苏籍汉族健康人群145例和453例HBV感染者,后者包括无症状HBV携带者(ASC)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181例,肝硬化(LC)患者69例,肝细胞癌(HCC)患者79例,乙型肝炎肝衰竭(LF)患者79例,采用PCR法和直接测序法检测外周血IL-28B基因rs12979860和rs8099917多态性位点。采用Pearson x2检验对IL-28B rs8099917与rs12979860位点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x2检验和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有CC、CT和TT 3个基因型,LF患者CC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6.2%和98.1%,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的87.6%和93.1%(OR=0.257,95%CI=0.068~0.973,P=0.045;OR=0.255,95%CI=0.070~0.928,P=0.038);IL-28B基因rs8099917位点有TT 、TG和GG 3个基因型,LC患者TT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2.8%和96.4%,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的86.2%和92.4%(OR=0.288,95%CI=0.087~0.948,P=0.041;OR=0.299,95%CI=0.096~0.926,P=0.036)。结论 江苏地区汉族人群IL-28B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后不同疾病表型相关,IL-28B基因rs12979860的C等位基因和IL-28B基因rs8099917的T等位基因可能是HBV感染后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血清低水平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结局预测研究*
史罗明, 周根法, 孙冬林
2018, 21(4):  565-56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20
摘要 ( 220 )   PDF (706KB) ( 4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FNα-2a)治疗低水平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结局及其血清HBsAg水平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就诊的低水平HBsAg 阳性的CHB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入组前经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给予对照组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接受恩替卡韦和Peg-IFNα-2a联合治疗48 w。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基线HBsAg水平预测HBsAg清除的效能。结果 在治疗48 w末,观察组血清HBsAg和HBV DNA水平分别为(1.5±0.3) lg U/ml和(0.1±0.1) lg U/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2)lg U/ml和(1.3±0.3) lg U/ml(P<0.05),观察组HBsAg清除率和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32.5%和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和55.0%(P<0.05);基线HBsAg水平是HBsAg清除的独立相关因素(OR:0.337,95%CI:0.026~0.652, P<0.05);经ROC曲线分析,以基线HBsAg水平等于2.0 lg U/mL为截断点,基线HBsAg水平预测治疗48 w血清HBsAg清除的AUC为0.77,敏感度为0.85,特异度为0.68,阳性预测值为67.2%,阴性预测值为85.3%,正确性为72.5%。结论 应用peg-IFN-α-2a治疗已经NAs治疗获得低水平HBsAg阳性的CHB患者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且基线HBsAg水平能预测治疗结束时血清HBsAg清除情况。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情绪和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新钊, 马丽娟, 段心科, 孙选, 王怀海
2018, 21(4):  569-57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21
摘要 ( 204 )   PDF (700KB) ( 4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以及应对方式对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CHB患者75例,另选同期体检的健康人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对两组人群进行评分,采用多元回归分析SAS评分、SDS评分、TCSQ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CHB患者SAS得分为(66.8±9.5)分、SDS得分为(64.5±10.2)分、TCSQ中消极应对(NC)得分为(38.3±9.6)分,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37.9±8.4)分、(41.3±9.1)分和(23.1±6.4)分 ,P<0.05];CHB患者积极应对(PC)得分为(26.4±8.1)分,HOQOL-BREF总分为(65.7±14.3)分,均显著低于健康人[分别为(23.1±6.4)分和(78.4±8.2)分,P<0.05] ;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WHOQOL-BREF生活质量中的生理和心理领域得分与SAS评分、SDS评分、TCSQ评分中的PC和NC因子之间均存在相关性(P<0.05或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DS、PC和NC评分是CHB患者生活质量中生理领域的影响因子,而PC评分是CHB患者心理领域的影响因子(均P<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正常人明显降低,尤其是在生理和心理领域,其生活质量与焦虑和抑郁情绪及积极应对方式有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疗效及对血清Pygo2、HMGB1和HIF-1α的影响
刘扬河, 龙登毅, 贝筝, 凌萌智, 张艳, 蔡笃雄
2018, 21(4):  573-57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22
摘要 ( 250 )   PDF (724KB) ( 1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人尾肢同源蛋白2(Pygo2)、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人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诊治的78例NAFLD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分别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或单纯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3 m。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ygo2、HMGB1和HIF-1α水平。结果 在治疗3 m末,观察组血清TG、TC、LDL-C和HDL-C水平分别为(1.2±0.2) mmol/L、(4.1±0.2) mmol/L、(3.1±0.1) mmol/L和(3.9±0.3) mmol/L,与对照组的(1.6±0.3) mmol/L、(5.1±0.3) mmol/L、(3.5±0.2) mmol/L和(3.2±0.2) mmol/L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MDA和SOD水平分别为(4.4±0.7) μmol/L和(168.9±15.7) U/L,与对照组的(5.4±0.8)μmol/L和(154.4±15.3) U/L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Pygo2、HMGB1和HIF-1α水平分别为(41.5±3.4) μg/L、(15.7±4.6) μg/L和(24.5±4.6)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48.2±3.7) μg/L、(26.4±5.1) μg/L和(32.6±4.7) μg/L,P<0.05];脂肪肝分度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的比例分别为56.4%、35.9%、5.1%和2.6%,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0.3%、30.8%、41.0%和17.9%,P<0.05)。结论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减轻氧化应激状态,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肝衰竭
血清NGAL和Cys C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李英宽, 索明果, 高聪聪, 魏伦
2018, 21(4):  577-58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23
摘要 ( 187 )   PDF (733KB) ( 2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和光抑素C(Cys-C)诊断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HRS)的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04例ACLF患者,并发HRS 58例。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GAL,常规检测血清Cys-C、β2-微球蛋白(β2-MG)。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指标诊断ACLF患者并发HRS的价值。结果 HRS与非HRS患者在性别、病程、BMI、糖尿病、血小板计数、血K+、平均动脉压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白细胞计数、白蛋白、蛋白尿、血尿素氮、血Na+和Child-Pugh评分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HRS患者NGAL、Cys-C、sCr、β2-MG、BUN水平分别为(64.1±18.4) ng/mL、(3.1±1.1) mg/L、(165.8±25.7) mol/L、(6.3±2.1) mg/L、(12.6±4.3) mmol/L,显著高于无HRS组【(11.5±2.3) ng/mL、(1.2±0.4) mg/L、(62.6±11.4) mol/L、(2.7±1.2) mg/L、(4.1±1.5) mmol/L,P<0.05】;HRS组患者肝损伤程度显著重于无HRS组(P<0.05);血清 NGAL和Cys-C诊断ACLF并发HRS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9.6%)和(92.1%),和85.9%和95.4%,显著高于血清sCr、β2-MG或BUN,而NGAL联合Cys-C检测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1%和96.2%,明显优于血清NGAL或Cys-C单独检测。结论 在ACLF患者中年龄越大,并发HRS的机会越大,病情重的患者血清NGAL和Cys-C水平升高,应用它们联合诊断ACLF患者并发HRS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TLR4、TGF-β1和IL-17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赵秀娟, 金大鹏, 张小云, 刘泽林, 孙向华
2018, 21(4):  581-58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24
摘要 ( 277 )   PDF (752KB) ( 3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oll样受体4(TLR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112例CHB、5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选择的33例健康人,采用ELISA法检验血清IL-17、TLR4、TGF-β1水平,常规进行肝活检。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健康人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264.42±32.53) pg/ml、(271.54±33.71) pg/ml和(64.18±5.52) ng/ml,血清TLR4水平分别为(5.81±0.83) pg/ml、(37.41±6.05) pg/ml和(1.07±0.13)ng/ml,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3.67±0.42) pg/ml、(7.82±1.07) pg/ml和(1.61±0.07) ng/ml,差异明显(P<0.05);19例Child-Pugh B级血清IL-17、TLR4和TGF-β1水平分别为(231.38±28.67) pg/ml、(18.61±2.87) pg/ml和(5.76±0.52) ng/ml,16例C级患者分别为(301.72±32.72) pg/ml、(39.47±6.82) pg/ml和(9.42±1.27) ng/ml,均明显高于17例Child-Pugh A级患者【分别为(204.53±26.57) pg/ml、(4.72±0.71) pg/ml和(3.18±0.34) ng/ml,P<0.05】;肝活检组织学检查发现S0 8例、S1 42例、S2 43例、S3 19例、S4 52例,血清IL-17、TLR4、TGF-β1水平随着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严重而升高。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LR4、TGF-β1和IL-17水平升高,对诊断和指导治疗可能有帮助。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GF-Ⅰ水平与肠道屏障功能损害的关系分析
周文浩, 蒋晓忠, 王昌松, 黄斌
2018, 21(4):  585-58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25
摘要 ( 152 )   PDF (733KB) ( 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与肠道屏障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7例,其中Child-Pugh A级35例,Child-Pugh B级42例, Child-Pugh C级30例,另选同期健康志愿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GF-Ⅰ水平,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采用改良酶学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D-乳酸,采用显色基质鲎实验法检测血清内毒素,采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尿液乳果糖/甘露醇(L/M)排出比。结果 健康人血清IGF-Ⅰ水平为(217.1±40.2) ng/ml,显著高于Child-Pugh A级肝硬化患者的(180.3±33.4) ng/ml、B级的(152.4±26.5) ng/ml或C级的(126.9±21.8) ng/ml(P<0.05);健康人血清DAO、D-乳酸、内毒素和尿液L/M比值分别为(2.5±0.5) U/ml、(7.1±1.3)μg/ml、(0.4±0.1) EU/ml和(6.3±1.1)%,显著低于Child-Pugh A级肝硬化患者的(3.3±0.7) U/ml、(9.0±1.6) μg/ml、(0.6±0.1) EU/ml和(9.2±1.7)%或B级的(4.6±0.9) U/ml、(11.2±1.9) μg/ml、(0.8±0.1) EU/ml和(12.6±2.3)%或C级的(5.8±1.0) U/ml、(13.4±2.4) μg/ml、(1.1±0.2) EU/ml和(15.7±2.8)%(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GF-Ⅰ与DAO、D-乳酸、内毒素和尿液L/M比值均呈负相关(r=-0.845、r=-0.808、r=-0.867、r=-0.839,P<0.01)。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肠道屏障功能损害,检测血清IGF-Ⅰ水平有一定的判断意义。
血清胱抑素C对肝硬化患者肾损伤的诊断效能研究
王容, 周焱, 赵川, 李毅, 杨凤
2018, 21(4):  589-59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26
摘要 ( 198 )   PDF (730KB) ( 2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血清胱抑素C水平诊断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114例肝硬化患者,按照血清肌酐水平在48 h内≥25.5 μmol/L诊断,结果并发AKI患者62例【其中急性肾小管坏死(ATN)8例,肝肾综合症(HRS)16例和前性氮质血症(PRA)38例】,非AKI患者52例。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结果 AKI组合并冠心病19例,糖尿病17例,高血压16例,显著高于非AKI组的12例、10例和11例(P<0.05);AKI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为(2.4±0.2) mg/L,显著高于非AKI组的(0.9±0.1) mg/L,白蛋白为(28.3±4.8) g/L,显著低于非AKI组的(34.1±7.3) g/L(P<0.05);尿素氮为(15.3±5.4) mmol/L,血小板计数为(73.1±11.3)×109/L,总胆红素为(43.8±9.5) μmol/L,血肌酐为(127.6±23.5) μmol/L,与非AKI组的(6.4±3.3) mmol/L、(90.6±12.7)×109/L、(23.6±6.4) μmol/L和(73.4±15.2) μmol/L比,差异显著(P<0.05);ATN组血胱抑素C水平为(3.6±1.6) mg/L,血小板计数为(102.6±21.7)×109/L,总胆红素为(73.2±16.8) μmol/L,血肌酐为(346.8±30.7) μmol/L,均显著高于HRS组或PRA组(P<0.05);血清胱抑素C诊断AKI的准确度为92.1%,特异度为95.7%,显著高于血肌酐或尿素氮。结论 血胱抑素C水平检测可帮助早期诊断肝硬化患者并发AKI,或有利于临床早期处理。
美罗培南与头孢曲松防治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感染效果对比分析*
刘小丽, 方玲, 朱明华, 何敬堂, 李彦琦, 刘海涛, 那奕文
2018, 21(4):  593-59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27
摘要 ( 223 )   PDF (754KB) ( 2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美罗培南对肝硬化(LC)并发上消化道出血(UGB)患者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为防治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Child-Pugh B/C级LC并发UGB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两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接受美罗培南或头孢曲松预防院内感染治疗。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 PCT),采用偶氮显色基质法检测血清内毒素(ETX),采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6 (IL-6)、IL-8和γ-干扰素。结果 在治疗14 d,美罗培南组感染率和再出血率分别为9.3%和14.0%,显著低于头孢曲松组的25.6%和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周内病死率分别为18.6%和2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美罗培南组血清PCT、ETX、TNF-α、IL-8和IFN-γ水平分别为(0.32±0.05)ng/ml、(10.3±2.5) pg/ml、(20.5±3.6) ng/ml、(12.3±1.9) ng/ml和(19.1±3.6) ng/ml,除IFN-γ外,均显著低于头孢曲松组【分别为(0.40±0.05) ng/ml、(13.1±3.1) pg/ml、(24.2±3.9) ng/ml、(14.8±2.0) ng/ml和 (16.3±3.5) ng/ml,P<0.05】。结论 对于LC并发UGB患者预防性应用美罗培南可有效降低近期感染率和再出血率,值得进一步验证。
2013~2015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住院费用调查分析
王庆治, 谢静
2018, 21(4):  597-60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28
摘要 ( 222 )   PDF (773KB) ( 5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2013~2015年我院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住院费用。方法 2013~2015年我院收住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06例,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患者,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结果 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别收住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14例、132例和130例,人均总医疗费用分别为(14008.32±465.65)元、(13292.68±362.05)元和(10915.32±256.49)元,且2013~2015年在住院费用中药品费用所占比例分别为45.7%、46.3%和47.0%,其次为化验费,分别为26.4%、26.4%和27.0%;经单因素分析,不同年龄、Child分级、住院时间、是否二次治疗、抗病毒方法和手术治疗患者人均总住院费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是否并发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和癌变患者人均总住院费用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分级C级、住院时间长、二次治疗、联合抗病毒、手术治疗和出现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癌变等并发症均可显著增加医疗费用(P<0.05)。结论 合理缩短住院时间,加强并发症防治,减少住院次数能减少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住院费用。
腹腔镜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断流术联合脾切除或脾保留对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
举古木乃, 王荣东, 胡格, 杨林
2018, 21(4):  601-60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29
摘要 ( 258 )   PDF (804KB) ( 4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在行腹腔镜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断流术时联合脾切除或采取脾保留对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3 0例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接受腹腔镜下断流术联合脾切除术,另30例采取断流术和脾保留术。结果 术后2 w,脾切除组门静脉内径和血流量分别为(1.1±0.2) cm和(820.1±101.1) ml/min,明显低于脾保留组【分别为(1.3±0.2) cm和(941.0±188.1) ml/min,P<0.05】,平均血流速度为(19.2±3.1)cm/s,明显快于脾保留组的(16.2±2.5) cm/s(P<0.05);术后3 m,脾切除组血清层粘连蛋白水平为(100.9±29.1) ng/L,显著低于脾保留组的(126.7±30.1) ng/L(P<0.05);随访发现脾切除组门静脉血栓、消化道出血和腹水发生率分别为3.3%、0.0%和10.0%,显著低于脾保留组的16.7%、26.7%和33.3%(P<0.05),脾保留组死亡2例(6.7%)。结论 对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行腹腔镜下曲张静脉断流术时要谨慎采取脾保留手术,可能带来不利的临床后果。
肝血管瘤
椎旁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肝血管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和效果研究
秦文英, 陈丽华, 于国军
2018, 21(4):  605-60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30
摘要 ( 214 )   PDF (796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椎旁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预防肝血管瘤切除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123例,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在行手术切除肿瘤时分别采用全身麻醉联合椎旁阻滞麻醉或仅采取全身麻醉。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测定疼痛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结果 术后3 h、24 h和48 h,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3.6±1.1)分、(3.1±0.9)分和(2.9±0.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5±1.5)分、(3.8±1.2)分和(3.5±1.0),P<0.05】;术后24 h和72 h,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135.1±21.8) pg/mL和(99.3±18.2)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30.5±32.1) pg/ml和(183.7±22.7) pg/ml,P<0.05】,血清sTREM-1水平分别为(215.9±29.6) pg/ml和(168.5±25.3)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95.4±41.6) pg/ml和(241.8±27.4) pg/ml,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为(5.3±1.9)h,显著短于对照组【(6.3±2.1) h,P<0.05】,住ICU时间为(25.5±8.6) h,明显短于对照组【(31.6±9.8) h,P<0.05】,住院日为(9.4±2.1) d,明显短于对照组【(10.6±2.4) d,P<0.05】,舒芬太尼用量为(1.5±0.3) mg,明显低于对照组【(2.5±0.4) mg,P<0.05】;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为(2.3±0.5) d,明显短于对照组【(3.5±0.6) d,P<0.05】;观察组疼痛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P<0.05)。结论 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增加椎旁阻滞麻醉有助于减轻肝血管瘤切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疼痛相关不良事件,促进康复。
胆石症
两种手术方法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胡洪生, 孙少华, 沈丰, 吴红伟, 张桢, 付海峰
2018, 21(4):  609-61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31
摘要 ( 234 )   PDF (814KB)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比较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下取石与开腹胆道探查(CBDE)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住的经LC术后存在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84例,其中38例采取CBDE法(A组)治疗,46例采取ERCP下取石(B组)。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3.4±1.3)ml对(124.2±65.8)ml,P<0.05],手术时间[(34.8±4.2)min对(123.3±15.8)min,P<0.05]、术后排气时间[(1.0±0.7)h对(42.6±9.1)h,P<0.05]和住院时间[(4.9±3.5)d对(9.3±4.3)d,P<0.05]均明显短于A组;术后1 w,B组血清GGT水平为(63.7±7.5)IU/L,与A组的(70.2±7.9)IU/L 比无显著性相差(P>0.05),血清ALP水平为(105.6±11.5)IU/L,与A组的(115.4±12.8)IU/L比无显著性相差(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7%、结石再复发率为5.3%,而B组分别为15.2%和6.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相对于CBDE术,采用ERCP下取石处理经LC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因可反复进行而具有优势。
三维可视化指导不同手术方法联合硬胆道镜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临床研究
张庆勇, 周黔川, 赵松
2018, 21(4):  613-61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32
摘要 ( 243 )   PDF (772KB) ( 4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指导下不同手术方法联合硬胆道镜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诊治的58例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在三维可视化系统行三维重建和术前仿真,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联合硬胆道镜取石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三维可视化重建情况与术中所见大致相符,实际手术方案与仿真手术方案符合率为100%。31例因存在萎缩肝叶或肝段和难以取净的多发结石,行肝部分切除术,预切除体积为(241.6±26.2) mm3,与实际切除体积相符;27例行经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36例行胆管狭窄扩张术,并予以置入胆管支撑管重建胆道;在行经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患者中,均一期术中经硬胆道镜取尽结石,经T管造影检查无结石残留,其中2例因化脓性胆囊炎不能一期处理,1例因高龄和结石过多,先行部分取石。后3例患者均行二期三维可视化指导下经T管窦道硬胆道镜靶向碎石、取石,均取尽结石;随访9~31个月,无1例结石复发。结论 三维可视化指导个性化手术联合硬胆道镜取石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安全有效,可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远期复发率。
全腹部薄层冠状面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MRI检查诊断小儿胆管疾病的价值分析
杨云飞
2018, 21(4):  617-62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33
摘要 ( 199 )   PDF (783KB) ( 2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全腹部薄层冠状面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MRI在小儿肝内外胆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26例胆道系统疾病患儿(胆道闭锁症8例,胆道扩张症患儿14例,胆囊结石2例,胆管结石2例),所有患儿均采取全腹部薄层冠状面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其中9例患儿在延迟15~20 min后采取MRI增强扫描。观察所有患儿的肝内外胆道和各级分支的解剖全貌,分析其走行分布和通畅情况等。结果 胆道闭锁症患儿肝内胆道均能够正常显示,而其中胆囊形态细小并且未见到肝外胆道显影者2例,肝外胆道和胆囊无显影6例。4例患儿肝脾肿大,2例患儿肝门区有三角形长T2信号影;在胆道扩张症患儿中有11例患儿出现胆总管梭形扩张,有1例患儿表现为Caroli病,有2例患儿出现肝门区囊性包块,有4例患儿出现有胆囊增大和肝内胆道扩张;在胆系结石患儿中有3例患儿表现为胆总管局部管腔信号不均匀、短T2信号的充盈缺损,胆囊结石患者表现为胆囊颈部短T2信号的充盈缺损;与相同层面的扫描图像相比,延迟增强MRI扫描显示出肝脏、胰腺实质信号都有所减低,与胆胰管内长T2信号的组织对比度则有所增加,其胆道系统显示更为清晰。结论 相对于常规腹部MRI扫描而言,全腹部薄层冠状面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能够更加细致地观察患者胆道系统解剖结构,更为全面地了解患者病变全貌和是否存在其他脏器异常,临床应用具有很大的诊断意义。
短篇论著
群组管理模式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作用研究
于爱东, 王传杰, 李建芳
2018, 21(4):  621-62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34
摘要 ( 197 )   PDF (707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群组管理模式对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治疗的CHB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5例,分别给予常规临床知识宣教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手机微信的群组管理模式进行综合干预。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采用文献报道的方法进行服药依从性评价。结果 在干预3 m、6 m和12 m,观察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得分分别为(87.25±2.36)、(98.23±4.36)和(98.46±2.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3±3.28)、(84.83±4.75)和(87.28±4.61),P<0.05】;对治疗的依从率分别为86.2%、89.2%和89.2%,而对照组则分别为85.9%、78.1%和75.0%,其中6 m和12 m两组依从率有显著差异(P<0.05);对干预后仍存在的不依从原因分析发现主要与药物费用高、治疗时间长、缺乏乙型肝炎治疗知识、缺乏用药指导和监督、对治疗信心不足、治疗效果不理想和药物不良反应有关。结论 使用手机微信建立群组管理模式对提高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CHB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帮助,值得探索。
三七总皂苷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解占峰, 贾继珍, 赵淑芳
2018, 21(4):  623-62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35
摘要 ( 185 )   PDF (727KB)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三七总皂苷胶囊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和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TXNIP)的影响。方法 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治疗的NAFLD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接受水飞蓟宾胶囊或水飞蓟宾胶囊联合三七总皂苷胶囊治疗3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FGF-21、TXNIP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G、TC和LDL-C水平分别为(1.21±0.14)mmol/L、(4.03±0.25)mmol/L和(3.05±0.17)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73±0.18)mmol/L、(4.92±0.29)mmol/L、(3.48±0.31)mmol/L,P<0.05];血清ALT、AST和GGT水平分别为(28.68±5.36)U/L、(29.84±7.63)U/L、(62.25±8.37)U/L,明显低于对照组[(45.42±5.46)U/L、(46.75±7.73)U/L、(88.67±8.45)U/L,P<0.05];血清TNF-α、FGF-21和TXNIP水平分别为(10.35±1.16)pg/ml、(1.25±0.14)μg/L和(235.82±74.37)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3.72±1.25)pg/ml、(1.72±0.17)μg/L和(287.96±74.45)pg/ml,P<0.05]。结论 三七总皂苷胶囊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NAFLD患者近期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肝功能,并可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双环醇治疗胃癌化疗所致肝损伤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
佟欣, 樊华
2018, 21(4):  625-62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36
摘要 ( 229 )   PDF (726KB) ( 4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双环醇治疗因胃癌化疗所致肝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46例胃癌术后患者,给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等化疗,在出现肝损伤后给予双环醇治疗。结果 46例胃癌患者在化疗后,28例(60.9%)发生肝损伤,其中包括Ⅰ级3例(10.7%),Ⅱ级19例(67.9%),Ⅲ级4例(14.3%),Ⅳ级2例(7.1%);经4 w治疗,28例患者血清AST、ALT和TBIL水平分别由(77.6±37.1)U/L、(103.9±42.8)U/L和(79.5±57.2)μmol/L降至(45.8±31.2)U/L、(33.5±27.4)U/L和(37.2±11.4)μmol/L,血清ALB由(28.5±1.8)g/L上升至(34.6±1.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环醇治疗胃癌化疗所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效果明显,在短时间内能够改善使肝功能恢复接近正常水平。
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明全, 王淑平, 黎春宇, 杨艳艳
2018, 21(4):  627-62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37
摘要 ( 183 )   PDF (685KB) ( 2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后续或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分别给予拉米夫定治疗24 w后再联合阿德福韦酯或初始即两药联合治疗,比较治疗48 w末两组血清HBVDNA转阴和ALT复常情况。结果 B组患者Child-Pugh评分、血清ALT、TBIL和ALB水平分别为(7.6±0.6)分,(65.8±10.1)U/L,(25.4±5.6)μmol/L和(32.3±0.8)g/L,与A组的(8.9±0.8)分,(87.3±21.0)U/L,(27.9±7.4)μmol/L和(32.3±0.6)g/L比,除了血清ALT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外,均无显著差异(P<0.05);B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和脾厚度分别为(12.7±0.7)mm、(7.9±0.6)mm和(45.4±6.5)mm,与A组的(12.2±0.9)mm、(7.6±1.0)mm和(45.7±7.4)mm比,无显著差异(P<0.05);B组血清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分别为90.0%和88.0%,均显著高于A组的54.0%和60.0%(P<0.05)。结论 相对于后续加用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能提高血清HBV DNA阴转率和血清ALT复常率。
乙型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评估分析
史志红, 周晓, 班志芬
2018, 21(4):  629-63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38
摘要 ( 150 )   PDF (686KB) ( 3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1例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90例,记录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并进行SGA和NRS2002营养评估。结果 在纳入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Child A级7例,B级39例,C级45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则分别为7例、38例和45例(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72.34±41.46)g/L、(91.35±26.36)g/L、(30.32±5.02)g/L,均显著低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89.67±69.24)g/L、(104.24±25.67)g/L和(35.23±5.46)g/L,P<0.05】;酒精性肝硬化BMI水平为21.67±3.45,显著低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23.56±5.97(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SGA评分发现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5.6%,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64.8%(P<0.05),存在营养风险发生率为78.9%,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67.0%(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但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具有更高的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在临床上应注意甄别,并给予积极的干预。
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价值分析
黎娉, 马钦风, 高莉
2018, 21(4):  631-63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39
摘要 ( 254 )   PDF (694KB) ( 2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CUES)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诊治的肝局灶性病变患者186例(206个病灶)。所有的受试者均接受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参照欧洲肝脏超声造影指南(2012版)标准进行肝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应用ROC曲线下面积判断指标诊断的效能。结果 在18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肝左右叶病灶126例,肝左叶病灶29例,肝右叶病灶31例;超声共发现病灶206个,其中良性病灶78个(37.9%),恶性病灶128个(62.1%)。在78个良性病灶中,血管瘤51个,肝脓肿10个,错构瘤4个,结节性增生5个,炎性假瘤8个。在128个恶性病灶中,原发性肝癌124个,转移癌4个;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7,显著优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0.803(P<0.05),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6%、98.6%和96.8%,显著优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89.1%、76.8%和84.4%(P<0.05)。结论 CUES检查对判断肝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具有协同作用,临床医师可以通过这些检查确定肝内病灶的性质。
急诊手术治疗肝癌破裂患者生存期研究
常曦东, 黄俊, 何文涛
2018, 21(4):  633-63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40
摘要 ( 212 )   PDF (685KB)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肝癌破裂患者手术治疗后生存状况。方法 2007年2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破裂患者136例,其中接受急诊肝叶切除术治疗患者75例,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止血治疗患者61例。结果 在75例接受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中,73例(97.4%)止血成功,另2例在行肝动脉结扎止血后再次出血而死亡,在61例接受TACE治疗的患者中,54例(88.5%)止血成功,4例患者死于失血性休克,3例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急诊肝叶切除术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9±3.2个月,而TACE组为5.8±2.1个月(P<0.01);在术后1年随访, TACE组病死率为86.9%,显著高于急诊肝叶切除术组的69.3%(P<0.05)。结论 对于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应根据肿瘤情况和肝功能状况综合判断应该给予何种治疗,对于不能急诊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TACE仍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瑞士奶酪模型对应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输液不良事件的影响*
刘奇伟, 李媛, 李泊燕
2018, 21(4):  635-63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41
摘要 ( 210 )   PDF (685KB) ( 3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应用瑞士奶酪模型干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在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我院接受治疗的81例PLC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干预模式,和观察组41例,采取瑞士奶酪模型干预。比较两组输液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9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结论 应用瑞士奶酪模型管理应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PLC患者,就是用心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收效好。
使用大功率高频电刀行肝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效果研究
宋林泉, 梁志宏
2018, 21(4):  637-63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42
摘要 ( 206 )   PDF (712KB) ( 1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使用大功率高频电刀与物理钳夹联合超声刀行肝叶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 2013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肝叶切除治疗的139例PLC患者,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67),在72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大功率高频电刀,在67例对照组使用物理钳夹联合超声刀行肝叶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肝门阻断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11.5±4.8)min、(317.9±68.2)ml、(161.3±41.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6±5.7)min、(435.9±51.6)ml、(186.7±40.4)min,P<0.05】;术后1 w,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237.8±85.6)U/L和(133.4±47.4)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11±102.5)U/L和(186.8±55.9)U/L,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胆漏发生率为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P<0.05)。结论 使用大功率高频电刀用于PLC患者肝叶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特点,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明显提高。
近3年住院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状况调查
刘聪, 王婷婷, 左莉莉, 甄萍
2018, 21(4):  639-64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43
摘要 ( 185 )   PDF (735KB) ( 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近3年来住院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临床特点及转归,为提高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以及保证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115例DILI患者,回顾性分析了其临床资料。结果 引起DILI的主要药物为中药、抗生素药物、免疫抑制剂、循环系统用药和抗肿瘤药物,所占比例分别为20.9%、18.3%、13.0%、10.4%、8.7%;本组胆汁淤积型66例(57.4%),肝细胞型16例(13.9%),混合型33例(28.7%);发病时血清ALT水平为(151.2±56.8)U/L,AST为(136.5±25.4)U/L,ALP为(251.6±79.4)U/L,TBIL为(39.8±11.3)μmol/L,GGT为(101.5±28.8)U/L,经2~3 w治疗,分别降至(21.7±10.2)U/L、(39.3±8.3)U/L、(120.8±70.5)U/L、(15.2±9.4)μmol/L、(37.6±7.2)U/L;76例(66.1%)DILI患者完全恢复,25例(21.7%)患者病情基本恢复,10例(8.7%)患者肝功能指标反复, 4例(3.5%)因肝衰竭而死亡。结论 引起DILI的药物种类繁多,中药、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为主要的诱发药物,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治疗后预后良好,但临床医生应注意用药安全,尽量避免或降低DILI的发生。
疼痛管理对癌晚原发性肝期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分析*
郭伟, 赵金玉, 齐春燕
2018, 21(4):  641-64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44
摘要 ( 165 )   PDF (734KB) ( 2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疼痛管理对晚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95例PLC患者中,给予42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给予43例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联合疼痛管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评价患者用药依从性,采用《行为医学量表》评价患者生命质量,采用我院自制的量表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癌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在43例观察组患者中,治疗依从性好者38例(88.4%),显著高于42例对照组中的26例(61.9%,P<0.05);生命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为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4%(P<0.05)。结论 疼痛管理有助于减轻晚期PLC患者的癌痛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命质量,应强化开展此工作。
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后预后研究
秦胜利, 董妍, 孙艺
2018, 21(4):  643-64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45
摘要 ( 239 )   PDF (727KB) ( 5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影响肝内胆管癌(ICC)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 2011年12月~2015年2月我院诊治的ICC患者94例,对其中35例行姑息性治疗,即肝内扩张胆管置管引流术,对另59例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ICC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结果 经随访,本组94例ICC患者生存期为3~35个月,平均为(26.1±4.6)个月;1 a生存率为76.6%,2a生存率为7.4%;单因素分析显示,ICC肿瘤数目、直径、肿瘤分化、血清CEA、CA19-9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以及手术方法为影响术后患者生存的因素(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多发、低程度分化、血清CEA大于25 μg/L、血清CA19-9大于182 U/ml、手术切除组织边缘肿瘤细胞阳性、淋巴结转移和姑息性手术是影响ICC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C患者预后差,很多患者在诊断时已失去根治性切除肿瘤的机会,即使获得肿瘤切除而根治的患者仍存在很多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需认真研究这些因素,而给予相应的处理。
超声造影诊断胆囊癌的表现特征分析
曾红英, 李金莲
2018, 21(4):  645-64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46
摘要 ( 287 )   PDF (707KB) ( 4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CEUS)检查诊断胆囊癌的价值。方法 采用CEUS检查18例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的胆囊癌和35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分析其CEUS表现特征。结果 18例胆囊癌主要表现为局限性不规则病变11例,弥漫型不规则病变7例;胆囊壁厚度为(27.2±13.1) mm,显著厚于胆囊良性病变【(15.5±1.6)mm,P<0.01】;在增强初期,胆囊癌表现为高增强或等增强,在注射造影剂35s后转为低增强,发生病变处的胆囊壁完整性被破坏;胆囊壁呈不均匀性强化者为83.3%,显著高于良性病变患者的17.1%(P<0.01);本组病例经CEUS检查,术前诊断为胆囊癌17例(94.4%),准确判定良性病变33例(94.3%)。结论 CEUS检查能明确诊断胆囊癌,并与良性病变区别良好,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肝母细胞瘤儿童生存状况调查
刘奎, 张建丰, 王瑛, 李正伟
2018, 21(4):  647-64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47
摘要 ( 159 )   PDF (731KB) ( 3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肝母细胞瘤(HB)儿童的生存状况。方法 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34例HB患儿,采用外科根治手术与辅助化疗联合治疗方案治疗,随访截止时间为2017年1月。结果 本组病理分型主要为胎儿型,肿瘤分期主要为Ⅰ期;随访结束时,8例(23.5%)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10.23±2.34)个月;初治9~18个月为死亡集中期;1例患儿血清AFP水平未升高,33例(97.1%)均升高;胎儿型患儿预后较其它病理类型患儿好;Ⅰ/Ⅱ期患儿预后较Ⅲ/Ⅳ期患儿好;CRP升高(大于5mg/L)患儿病死率较正常患儿高,LDH水平升高(大于245U/L)的患儿病死率较正常患儿高(P<0.05)。结论 血清AFP水平、肿瘤病理分型和肿瘤分期对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肝母细胞瘤CT影像特征分析
雷彦明, 旦增罗布, 顿珠次仁
2018, 21(4):  649-65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48
摘要 ( 201 )   PDF (717KB) ( 4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肝母细胞瘤(HB)儿童特征和腹部CT的表现。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诊治的HB患儿94例,对全部患儿进行腹部CT扫描,获得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HB患儿Ⅰ期5例,Ⅱ期 44例,Ⅲ期 38例,Ⅳ期7例;肿瘤体积为29.1~3332.5 cm3,其中Ⅰ期大约为199.9±50.2cm3,Ⅱ期 为429.9±89.4 cm3,Ⅲ期为 419.2±112.3cm3,Ⅳ期为1121.0 ±213.5 cm3;肿瘤位于肝右叶45例(47.8%)、左右叶20例(21.3%)、左叶21例(22.3%)和尾叶8例(8.5%),肿瘤与肝脏分界清楚73例(77.7%)、分界模糊21例(22.3%),单发肿瘤81例(86.2%)、多发肿瘤13例(13.8%),影像学表现为点片状50例(53.2%)、团块状33例(35.1%)和多种形态混合状11例(11.7%);本组发生肿瘤远处转移38例(40.4%),其中肺转移18例(47.4%)、骨转移12例(31.6%)、胸膜转移4例(10.5%)和淋巴结转移4例(10.5%)。结论 对HB患儿进行腹部CT检查可了解肿瘤的基本特征,早期发现肿瘤转移,有助于帮助决定选择手术方案。
微创手术再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效果分析
袁波, 廖锦歧, 方永平
2018, 21(4):  651-65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49
摘要 ( 195 )   PDF (729KB) ( 2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随访分析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 2013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治疗的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81例,40例接受开腹手术治疗,另41例接受腔镜下取石治疗。结果 腔镜组术后胆漏、肠漏、术后大出血、切口感染和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0.0%、0.0%、0.0%、4.8%和2.4%,显著低于开腹组的15.0%、7.5%、5.0%、25.0%和1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胆管炎复发率为12.2%,显著低于开腹组的27.5%,胆管狭窄发生率为4.9%,显著低于开腹组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结石复发率比较(4.9%对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述
糖尿病性肝病诊治进展
杨彦综述, 王煊审校
2018, 21(4):  653-65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4.050
摘要 ( 238 )   PDF (719KB) ( 4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糖尿病性肝病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肝脏疾病,主要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糖源性肝病两种。在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性肝病患病率高,危害大。目前,对于该病的认识相对匮乏。本文重点介绍糖尿病性肝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