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更多...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更多...
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邮局订阅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期目录

2018年 第2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09-10
专家论坛
腹水原因解析
崔瑞冰, 阎明
2018, 21(5):  657-66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01
摘要 ( 231 )   PDF (356KB) ( 8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腹水的诊断与评估
梁静, 韩涛
2018, 21(5):  661-66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02
摘要 ( 195 )   PDF (403KB) ( 2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糜性腹水诊治现状*
李越, 丁惠国
2018, 21(5):  665-66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03
摘要 ( 200 )   PDF (422KB) ( 2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硬化
恩替卡韦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李波, 邓存良
2018, 21(5):  669-67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04
摘要 ( 502 )   PDF (444KB) ( 2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分别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或恩替卡韦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24 w。结果 在治疗12 w时,观察组血清TBIL为(16.3±4.2) 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3±5.2) μmol/L(P<0.05),观察组血清ALB为(32.5±4.2)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2±5.3) g/L(P<0.05);在治疗24 w时,观察组血清ALB为(37.8±2.3) 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4±4.2) g/L(P<0.05);观察组血清LN和C- IV分别为(65.2±15.1)ng/ml和(85.5±8.5) 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5.3±10.3) ng/ml和(96.2±10.3) ng/ml,P<0.05】;观察组血清HBV DNA水平为(1.0±0.1) lg copies/ml,与对照组的(1.7±0.3) lg copies/ml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HBV DNA转阴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90.0%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12 w和24 w,观察组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5例(8.3%)和2例(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例(16.7%)和8例(13.3%,P<0.05);在治疗24 w末,观察组死亡3例(5%),而对照组死亡10例(16.7%,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能短期改善肝功能指标,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卡维地洛与普萘洛尔预防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首次破裂出血疗效比较
许红华
2018, 21(5):  673-67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05
摘要 ( 298 )   PDF (463KB) ( 1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应用卡维地洛与普萘洛尔预防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首次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肝硬化并发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12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卡维地洛处理组(n=61例)和普萘洛尔处理组(n=64例),分别接受卡维地洛或普萘洛尔预防服药,随访1年,比较两组首次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肝肾功能和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 在61例卡维地洛处理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为(48.4±13.8)岁。乙型肝炎肝硬化33例,有腹水者49例,Child-Pugh A级14例,B级38例,C级9例;在64例普萘洛尔处理组中,男性39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为(50.1±15.7)岁。乙型肝炎肝硬化38例,有腹水者53例,Child-Pugh A级13例,B级41例,C级10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卡维地洛组有18例(29.5%)患者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而普萘洛尔组有20例(31.3%)患者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5,P<0.05);治疗前,卡维地洛组患者HVPG为(14.1±3.7) mmHg,治疗后下降至(10.3±2.1) 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普萘洛尔组HVPG为(14.6±4.3) mmHg,治疗后下降至(12.0±2.3) 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相差(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肌酐(Cr)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过程中,卡维地洛组共有10例患者出现头晕,3例患者出现晕厥,4例患者出现胸闷,1例患者出现气促,而普萘洛尔组则分别有8例、2例、6例和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维地洛预防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首次破裂出血的疗效与普萘洛尔相似,且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疗效及其对糖代谢指标的影响
葛建祥, 孙晔子, 赵云
2018, 21(5):  677-68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06
摘要 ( 245 )   PDF (492KB) ( 1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HD)患者疗效及其对糖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HD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分别给予降糖、护肝等常规治疗或加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观察48 w。观察的糖代谢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 (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如层黏连蛋白(LN)、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结果 在治疗48 w末,观察组33例(78.6%)患者出现病毒学应答,对照组仅7例(16.7%)出现自发血清HBV DNA阴转,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8 w末,观察组血清TBIL、ALT、ALB水平分别为(21.2±4.2) μmol/L、(43.3±12.7) IU/L和(39.4±1.8) g/L,与对照组的【(36.1±5.3) μmol/L、(77.1±15.2) IU/L和(33.9±3.4) g/L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2h PG、HbA1c、FINS和HOMA-IR水平分别为(5.3±0.7) mmol/L、(7.1±1.5) mmol/L、(6.1±0.6) %、(10.5±2.6) mU/L和(2.1±0.7),显著低于对照组【(6.8±0.8) mmol/L、(10.3±1.6) mmol/L、(7.8±0.7) %、(15.6±4.0) mU/L和(3.1±0.6),P<0.05】;血清LN、HA、PCⅢ、Ⅳ-C水平分别为(144.3±54.2) μg/L、(81.7±38.7) μg/L、(116.3±31.4) μg/L和(71.2±42.9) 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177.3±63.5) μg/L、(123.1±41.9) μg/L、(165.7±28.6) μg/L和(124.7±39.1) μg/L,P<0.01】。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HD患者可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稳定HD病情。
替诺福韦酯治疗多重耐药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初步研究*
陈欣, 陈立冬, 李庭红
2018, 21(5):  681-68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07
摘要 ( 208 )   PDF (512KB) ( 5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酯(TDF)治疗多重耐药的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6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0例,纳入患者在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过程中出现多重耐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TDF治疗组40例和恩替卡韦(ETV)治疗组40例,均在接受TDF替换治疗12 w后,分别改为TDF或ETV继续治疗,观察48 w。结果 在治疗24 w, TDF治疗组血清ALT复常率和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70.0%和82.5%,显著高于ETV治疗组的50.0%和65.0%(P<0.05);在48 w时,则分别为92.5%和95.0%,显著高于ETV组的70.0%和75.0% (P<0.05);在48 w时,TDF组血清ALT、ALB、Child-Pugh评分和肝硬度值分别为(45.6±10.4) IU/L、(35.2±1.9) g/L、(6.3±1.1)和(14.5±2.5) kPa,显著优于ETV组【分别为(58.7±11.4) IU/L、(33.5±2.0) g/L、(7.9±1.2)和(17.5±2.8) kPa,P<0.05】;两组肾功能和血磷水平无显著变化,病毒学突破率分别为2.5%和5.0%(P>0.05)。结论 TDF可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持续改善患者肝功能,病毒学突破率低,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安全可靠,可作为多重耐药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效的挽救治疗药物。
血清NGAL联合肌酐早期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的临床价值分析
王小华, 王伟, 张妮, 相祎
2018, 21(5):  685-68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08
摘要 ( 229 )   PDF (542KB) ( 2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联合血清肌酐(sCr)在早期诊断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HRS)的临床价值,旨在为提高早期诊断肝炎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发现并发HRS患者45例,非HRS患者63例,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6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GAL,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sCr,计算24 h内肌酐清除率(24-Cc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评价血清NGAL和sCr诊断存在HRS的效能。结果 HRS患者血清NGAL和sCr水平分别为(64.1±18.4) ng/ml和(109.6±24.5) μmol/L,显著高于非HRS组【(10.6±3.1) ng/ml和(88.2±15.7) μmol/L,P<0.05】或正常人【(8.3±2.2) ng/ml和(82.6±14.3) μmol/L,P<0.05】,而非HRS患者血清NGAL和sC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NGAL和sCr水平与24-Ccr呈负相关(r=-0.768,P<0.01;r=-0.721,P<0.01);应用NGAL和sCr诊断HRS的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95(0.860~0.912),其灵敏度为82.5%,特异度为83.4%,正确性为75.84%,明显高于血清NGAL或sCr单项检测【ROCNGAL曲线下面积为0.751(0.708~0.794),灵敏度为75.3%,特异度为84.5%,正确性为63.84%;ROCsCr曲线下面积为0.743(0.714~0.772),灵敏度为73.2%,特异度为66.8%,正确性为56.38%】。结论 应用血清NGAL比sCr能更准确地早期诊断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而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可提高早期诊断率。
慢性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周思思, 沈有秀, 李娟, 俞科贤
2018, 21(5):  689-69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09
摘要 ( 210 )   PDF (561KB) ( 3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慢性丙型肝炎(CHC)和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CHC患者33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7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给予CHC患者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R)方案治疗12 m。采用ELISA法检测白介素-6 (IL-6)、IL-10、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和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结果 LC和CHC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率和Th17/Treg比值分别为(4.6±0.7)%、(2.7±0.5)%和(1.6±0.4),和(5.8±0.9)%、(3.1±0.6)%和(1.9±0.5),均显著高于健康人[(2.3±0.4)%、(1.7±0.4)%和(1.4±0.2),P<0.05],LC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率和Th17/Treg比值显著高于CHC患者 (P<0.05);LC和CHC患者血清IL-6、IL-10、IL-17和TGF-β水平分别为(9.9±2.5)ng/L、(18.0±3.2) ng/L、(15.3±2.8) ng/L和(5.5±0.8) ng/L,和(14.1±3.0) ng/L、(21.4±4.0) ng/L、(23.3±3.9)ng/L和(7.2±1.2)ng/L,显著高于健康人[(6.7±1.1) ng/L、(14.2±2.9) ng/L、(5.3±0.6) ng/L和(4.3±1.0) ng/L,P<0.05],LC患者血清IL-6、IL-10、IL-17和TGF-β水平显著高于CHC患者(P<0.05);CHC患者治疗后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率及血清TGF-β、IL-10和IL-17水平分别为(3.4±0.6)%、(1.9±0.4)%、(4.7±0.6) ng/L、(15.1±2.5) ng/L和(11.5±2.1) ng/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77、t=7.177、t=4.596、t=4.102、t=6.237,P<0.05)。结论 CHC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率增高,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也升高,可能参与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病过程,在抗病毒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可能有助于对疗效的观察。
多次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研究
张骏飞, 宋海燕, 陈曦, 潘劲劲, 刘力伟, 陈从新, 刘波
2018, 21(5):  693-69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10
摘要 ( 239 )   PDF (562KB) ( 6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多次进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肝内移植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接受单次HUC-MSCs肝内移植治疗20例,接受多次细胞移植治疗20例,另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在DSA下,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或在超声引导下行肝内门静脉穿刺,注入HUC-MSCs约4×108个,行细胞移植治疗1~3次,随访36个月。结果 在随访结束时,多次接受细胞移植治疗组死亡2例,接受单次细胞移植治疗组死亡3例,对照组死亡5例;多次移植组血清TBIL为(19.8±5.6)μmol/L、ALB为(40.6±2.2) g/L、INR为(1.1±1.6)和Child-Pugh评分为(5.3±0.6),与对照组【(50.2±4.3) μmol/L、(32.4±4.3) g/L、(1.6±1.3)和(8.9±0.5)】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次移植组【(30.4±8.6) μmol/L、(35.6±4.8) g/L、(1.4±0.9)和(7.0±0.6)】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移植组患者肝脏最大平扫面积为(140.2±14.5) cm2、脾脏长度为(145.2±19.3) mm、脾脏厚度为(45.8±9.2)mm,与对照组【(134.3±15.6)cm2、(154.7±20.1) mm、(49.9±8.7) mm】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次接受HUC-MSCs移植可有效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安全性可行,其长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实验性肝炎
葡萄糖神经酰胺葡萄糖基转移酶siRNA对7702肝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李俊峰, 郑素军, 刘霜, 任锋, 陈煜, 段钟平
2018, 21(5):  697-70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11
摘要 ( 263 )   PDF (612KB) ( 2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糖鞘脂合成代谢在肝细胞增殖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肝细胞株7702细胞,利用UDP-葡萄糖神经酰胺葡萄糖基转移酶(UGCG)siRNA转染肝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cl-2、Bax和Caspase 3基因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细胞Caspase 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UGCG siRNA干扰组细胞糖化神经酰胺合成酶基因水平比对照组明显下调(P<0.05);干扰糖化神经酰胺合成酶基因表达后,转染组细胞Bcl-2 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Bax mRNA水平显著升高,Caspase 3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P值均<0.05)。结论 糖化神经酰胺合成酶的缺乏引起的鞘脂代谢改变可能参与肝细胞的增殖的过程中,这可能与BCL2/BAX调节的细胞信号通路有关。
let-7a调控自噬对缺氧状态下原发性肝癌HCCLM3细胞增殖的影响*
佟辉, 李涛, 申川, 彭承宏, 邱伟华, 沈柏用, 祝哲诚
2018, 21(5):  701-70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12
摘要 ( 225 )   PDF (583KB) ( 3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let-7a调控自噬对缺氧状态下原发性肝癌HCCLM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HCCLM3细胞分为常氧组、缺氧组和缺氧let-7a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各组设6个平行孔,培养72 h。采用吖啶橙染液法测定HCCLM3细胞自噬率,采用MTT法检测HCCLM3细胞活力,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HCCLM3细胞周期G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培养上清let-7a、细胞周期D1蛋白(cyc 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缺氧let-7a组细胞存活率为(49.7±9.5)%,显著低于常氧组或缺氧组的(100.0±0.0)%或(119.1±13.1)%(P<0.05),缺氧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缺氧let-7a组细胞周期G1期和细胞自噬率分别为(89.6±16.1)%和(49.3±7.4)%,显著高于常氧组或缺氧组的(56.3±11.0)%和(13.2±8.1)%或(69.7±14.1)%和(23.5±5.5)%(P<0.05),缺氧组细胞周期G1期和自噬率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缺氧let-7a组细胞let-7a蛋白水平为(96.1±9.3) μmol/L,显著高于常氧组或缺氧组的(33.4±7.1)μmol/L或(65.3±5.2)μmol/L(P<0.05),cyc D1和VEGF水平分别为(72.3±8.8)μmol/L和(56.3±6.3)μmol/L,显著低于常氧组或缺氧组的(124.1±7.2)μmol/L和(114.1±5.2) μmol/L或(98.2±6.7) μmol/L和(85.2±8.1)μmol/L(P<0.05),缺氧组let-7a蛋白显著低于常氧组(P<0.05),cyc D1和VEGF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结论 上调let-7a在肝癌HCCLM3细胞的表达能诱发细胞自噬,使得细胞在G1期往S期的分化过程发生障碍,抑制细胞在缺氧环境中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细胞CYC D1和VEGF表达下调有关。
microRNA194过表达抑制荷瘤小鼠肝癌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杨学民, 李朝路, 李兆阳
2018, 21(5):  705-70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13
摘要 ( 221 )   PDF (618KB) ( 3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microRNA194过表达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细胞转染法构建过表达microRNA194的肝癌细胞Hep3B,并将其接种于Balb/c裸鼠建立荷瘤小鼠。30只Balb/c裸鼠被随机分配为microRNA194过表达组15只和对照组15只,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ep3B细胞和荷瘤小鼠肝癌组织microRNA194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水平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ep3B细胞和荷瘤小鼠肝癌组织microRNA194 mRNA水平分别为(2.68±0.33)和(2.33±0.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0±0.12)和(1.00±0.16),P<0.01】;在肝癌细胞接种第11 d、16 d和21 d时,microRNA194过表达组小鼠肝肿瘤体积分别为(0.25±0.08)、(0.31±0.11)和(0.46±0.10)mm3,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分别为(0.56±0.13)、(0.73±0.20)和(0.95±0.22)mm3,P<0.01】;在肝癌细胞接种第21 d时,microRNA194过表达组小鼠肝肿瘤质量为(0.85±0.19)g,显著轻于对照组【(1.43±0.27)g,P<0.01】;microRNA194过表达组小鼠肝肿瘤IGF1R mRNA水平和其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78±0.12)和(0.81±0.1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0.16)和(1.0±0.11),P<0.01】。结论 microRNA194过表达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生长,有可能是通过抑制了下游靶基因IGF1R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的。
姜黄素对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隋菱, 杜纪坤, 郑静彬, 蔡国弟, 李莉
2018, 21(5):  709-71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14
摘要 ( 259 )   PDF (625KB) ( 3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素组(100 mg.kg-1)和大、中、小剂量姜黄素组(100、50和25 mg.kg-1),每组10只。建模成功后隔日给药灌胃,共30 d。取下腔静脉血和肝组织,分别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采用Bio-Rad公司试剂盒检测肝组织匀浆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环氧合酶-2(COX-2)水平。结果 对照组大鼠肝小叶结构完整清晰,肝细胞无坏死及脂肪变性,模型组肝组织损伤明显,经姜黄素处理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肝组织损伤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模型组大鼠血清LDH水平为(6458.00±423.72)IU/L,PEG2水平为(130.02±4.30)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375.00±67.45) IU/L和(51.27±0.86)pg/ml,P<0.001],而各剂量姜黄素处理组和水飞蓟素组均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LDH和PGE2 水平(P<0.05); 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匀浆IL-6、TNF-α和COX-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大中小剂量姜黄素处理组和水飞蓟素处理组肝组织IL-6、TNF-α和COX-2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姜黄素对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IL-6、TNF-α、COX-2和PGE2等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
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影响肝纤维化因素分析*
郑珍川, 许夕海
2018, 21(5):  713-71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15
摘要 ( 237 )   PDF (601KB) ( 4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点,探讨影响CHB患者发生明显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例CHB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stiffness)值和肝穿刺组织病理学特点,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HB患者发生明显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60例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V DNA ≥1×105 copies/ml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66.9%对99.4%,P<0.05);HBeAg阴性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P<0.05);血清HBeAg阴性组与阳性组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HBV DNA水平高、PTA低和Stiffness水平高为CHB患者存在明显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HBeAg阴性与阳性CHB患者存在一些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差异,血清HBeAg阴性患者可能存在更为严重的临床和预后问题,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管理。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研究*
周志凌, 印倩
2018, 21(5):  717-72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16
摘要 ( 225 )   PDF (621KB)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HBV携带者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0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50例,另选同期健康人50例,采用ELISA法检测GP73水平,对150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穿刺活检,采用Metavir评分对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进行评价。结果 慢性HBV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为(46.5±7.8) ng/ml,慢性乙型肝炎组为(90.2±10.9) ng/ml,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为(231.6±20.1) 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组的(36.7±6.6)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水平也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或HBV携带者(P<0.05);经肝组织检查,150例慢性HBV携带者肝内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表现为G0~G1 105例,G2 30例,G3~G4 15例,其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45.2±12.8)ng/ml、(63.8±15.0)ng/ml和(83.7±20.1)ng/ml,S0~S1 98例,S2 30例,S3~S4 22例,其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45.1±16.8)ng/ml、(67.3±16.4)ng/ml和(72.0±18.4)ng/ml,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严重的患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升高,与分级或分期轻的人群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F=19.2,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GP73水平升高是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显著炎症(OR=1.1,95 % CI:1.0~1.1,P<0.05)和显著肝纤维化(OR=2.1,95% CI:0.8~1.2,P<0.05)的高危因素。结论 检测血清GP73水平可能有助于对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判断,能否作为预测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潜在标志物,还需要扩大验证。
长期口服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换用α干扰素治疗临床疗效随访研究
王芳芳, 张国范, 郭春霞, 杨振浩, 潘延凤, 余祖江
2018, 21(5):  721-72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17
摘要 ( 245 )   PDF (644KB)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长期口服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换用干扰素治疗,为临床上针对长期口服核苷(酸)类似物的CHB患者提供一种可行的安全停药方案。方法 长期口服恩替卡韦治疗的CHB患者120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时间为7~11(8.4±2.6)年。6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口服恩替卡韦与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治疗12 w,然后单独应用干扰素α2b至48 w,而60例对照组则继续口服恩替卡韦至48 w。两组均随访观察24 w。结果 在停药随访24 w时,观察组病毒学复发率为11.7%,生化学复发率为8.3%,黄疸发生率为1.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0%、43.3%和13.3%(P<0.05);观察组血清HBsAg和HBeAg转阴率分别为18.3%和21.7%,而对照组无血清HBsAg和HBeAg阴转病例(0.0%和0.0%,P<0.05);观察组血清HBV DNA复阳10例(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例(70.0%,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BsAg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治疗24 w、48 w和停药24 w时,观察组血清HBsAg水平分别为(1944.7±268.6)IU/ml、 (530.7±261.3)IU/ml和(512.4±176.7)IU/ml,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080.4±255.1)IU/ml、(3087.1±264.1)IU/ml和(3148.5±212.3)IU/ml,P<0.01】。结论 针对长期口服恩替卡韦治疗有停药要求的CHB患者,在给予人干扰素α2b巩固治疗后,可在严密观察下停药,临床预后比较好。
血清HBsAg低水平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和纤维化程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赵明英, 李春林
2018, 21(5):  725-72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18
摘要 ( 221 )   PDF (647KB) ( 1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HBsAg低水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和纤维化分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诊治的70例血清HBsAg低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活检检查,采用Scheuer法对肝组织进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肝组织炎症活动和纤维化分期的因素。结果 本组肝组织无明显炎症(G0-G1)者26例(37.1%),中重度炎症(G2-G3)者44例(62.9%);无/轻度肝纤维化(S0-S1)者37例(52.8%),中重度肝纤维化(S2-S3)者33例(47.2%);经非条件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感染时间[比值比(OR)=3.245,95 %可信区间(CI):1.210~2.012,P=0.035]和脾静脉内径(OR=4.011,95% CI:1.248~6.514,P=0.025)是影响肝组织炎症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OR=2.225,95% CI:0.895~1.211,P=0.048)和血小板计数(OR=3.014,95% CI:0.964~1.010,P=0.021)为影响肝纤维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HBsAg低水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仍然可能存在明显的炎症和纤维化,需要及时进行肝组织学检查,以明确病变程度,并给予相应的处理,以免延误了病情。
大剂量普通α-干扰素与聚乙二醇化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曹风华, 经继生, 赵伟, 江英骙, 马洁
2018, 21(5):  729-73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19
摘要 ( 206 )   PDF (646KB) ( 2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与聚乙二醇化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效的比较,评价应用大剂量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78例CHC患者接受普通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n=148)或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n=30)治疗48 w的效果进行分析,使用贝克曼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CV。病毒学应答定义为血清HCV R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结果 治疗前,普通干扰素治疗组血清ALT水平为(80.9±22.6) U/L,AST水平为(74.3±18.2) U/L,HCV RNA水平为(2.9±0.5)×105 copies/ml,与长效干扰素治疗组【(82.32±20.5) U/L、 (72.9±16.7) U/L和(2.8±0.5)×105 copies/m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 w、12 w、24 w和48 w及随访至72 w时,普通干扰素治疗患者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79.7%、87.2%、90.5%、92.6%和86.5%,与长效干扰素治疗患者的76.7%、83.3%、90.0%、93.3%和90.0%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HCV RNA阴转率分别为66.2%、71.0%、84.5%、90.5%和69.5%,与长效干扰素治疗患者的66.7%、73.3%、80.0%、90.0%和70.0%比,也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长效干扰素治疗患者外周血WBC和PLT减少、脱发和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干扰素治疗组(P<0.05)。结论 应用大剂量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CHC患者能获得与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方案类似的疗效,且副作用显著少于后者,但停药后长期疗效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疗效初步研究*
周志菁, 黄永东
2018, 21(5):  733-73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20
摘要 ( 202 )   PDF (645KB) ( 2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PPC)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护肝机制。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诊治的中重度NAFLD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PPC胶囊口服,观察二组加予PPC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续治疗8周。结果 在观察结束时,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肝脏B超评分分别为(3.2±0.7)分和(3.3±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0.6)分,肝/脾CT比值分别为(0.9±0.2)和(0.9±0.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0.2),P<0.05】;观察一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分别为(4.8±0.6) mmol/L、(2.0±0.2)mmol/L和(3.0±0.2) mmol/L,观察二组分别为(4.7±0.6) mmol/L、(1.9±0.3) mmol/L和(2.9±0.3) 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0.5) mmol/L 、(2.2±0.2) mmol/L 和(3.3±0.3) mmol/L,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分别为(1.4±0.4) mmol/L和(1.4±0.3) 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0.3) mmol/L(P<0.05);观察一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分别为(10.3±2.6) ng/ml、 (4.6±0.7)ng/ml和(9.4±1.1) ng/ml,观察二组分别为(9.8±2.3)ng/ml、(4.4±0.6) ng/ml和(9.6±1.4) 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3.6) ng/ml、(9.3±1.1) ng/ml 和(16.3±2.5) ng/ml,而血红素加氧酶-1(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口服或静脉给予PPC治疗NAFLD患者近期有效,可促进中重度NAFLD患者血脂代谢,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严晨丽, 王晶晶, 王军
2018, 21(5):  737-74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21
摘要 ( 233 )   PDF (644KB) ( 3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54例NAFLD患者,经冠脉造影诊断CHD 71例。使用超声和CT检查诊断脂肪肝程度,应用Gensini评分评判冠脉病变程度。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冠脉病变的因素。结果 71例CHD与83例非CHD患者在合并糖尿病、吸烟及FPG、TC、TG、ALT、AST、GGT、hs-CRP和HOMA -IR水平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x2=7.62、5.38、3.82、5.80、3.72、8.79、3.10、5.75、5.25、5.93,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FPG、TC、ALT、hs-CRP、HOMA-IR是NAFLD合并CH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37例轻度、23例中度和11例重度NAFLD合并CHD患者单支、双支和三支冠状病变比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4.8,P<0.01)。结论 NAFLD合并CHD发病率较高,及时了解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做好重点监测和防治是减少CHD发生的积极措施。
肝癌
超声造影诊断微小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价值研究
郭振宁
2018, 21(5):  741-74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22
摘要 ( 238 )   PDF (680KB) ( 2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脏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微小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监测的PLC高危人群156例,在常规超声检查后对有目标或高度怀疑的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在15 d内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经手术组织或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结果 在156例PLC高危人群中,常规超声检查诊断恶性占位29例,可疑恶性14例;经超声造影检查,诊断恶性占位32例,可疑恶性9例。经CT、MRI和手术后或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肝细胞癌(HCC) 32例,可疑恶性9例。在32例HCC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8.56±2.05) 岁。病灶直径0.8~2 cm,平均(1.62±0.12) cm;在确诊的32例微小HCC患者中,13例超声造影显示动脉早期瘤体完全增强,而门脉期和延迟期表现为低回声,呈现典型的“快进快出”增强模式,19例造影剂超过6 min未廓清,呈“快进同出”型。结论 针对PLC高危人群,对其行肝脏超声造影定期跟踪监测,有助于发现早期微小PLC病灶。
丙泊酚对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相关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伍家彬, 谢晓海
2018, 21(5):  745-74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23
摘要 ( 225 )   PDF (668KB)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相关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0年2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每组46例。在行肝叶切除术时,分别采用相应的麻醉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E-钙蛋白(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和生存情况。结果 在麻醉前,两组外周血CD3+、CD4+、CD8+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1d,丙泊酚麻醉组血CD3+和CD4+细胞分别为(56.3±4.8) %和(36.8±5.7) %,显著高于异氟醚组的(52.5±4.5)%和(34.2±4.2)%(P<0.05);在麻醉前,两组血清EC、VEGF和MM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14d,丙泊酚麻醉组血清EC、VEGF和MMP水平分别为(1763.3±112.7) ng/ml、(201.9±36.9) pg/ml和(32.4±4.2)ng/L,显著低于异氟醚组的(2318.4±153.9) ng/ml、(369.9±56.8) pg/ml和(72.5±7.2) ng/L(P<0.05);术后丙泊酚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47.8%,显著低于异氟醚组的69.6%(P<0.05);随访3年,两组患者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丙泊酚可有效减轻PLC患者术后免疫抑制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与3.0T 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分析*
鲁雪红, 张源, 刘文亚
2018, 21(5):  749-75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24
摘要 ( 210 )   PDF (659KB) ( 4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3.0T 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与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肝占位患者,分别行MRI和CT增强扫描检查,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三名医师诊断评分之间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判断影像学检查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98例肝占位患者中,病理学检查诊断HCC 86例,再生结节10例,嗜酸性肉芽肿2例;在86例HCC患者中,存在97个病灶,其中32个病灶<1.0 cm;在32个<1.0 cm的HCC病灶中, MRI动态增强扫描发现31个(96.9%),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仅发现26个(81.3%,P<0.05),其余65个超过1.0 cm 的病灶均被两种扫描方法发现和诊断;ROC曲线分析发现,MRI动态增强扫描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HCC的AUC分别为0.962和0.824,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t=3.106,P<0.05),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9.0%、91.0%和96.2%,显著优于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分别为93.8%、72.0%和85.3%,x2=19.587,P<0.05)。结论 3.0T 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更清晰地反映HCC病灶的细微形态特点和强化特征,对于诊断小HCC的价值优于CT增强扫描。
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王全晖, 张元浩, 袁守信, 乔师师
2018, 21(5):  753-75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25
摘要 ( 186 )   PDF (694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PLC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腔镜组34例和开腹组34例,分别在不同方式下行肝肿瘤切除术。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清IgG、IgA、IgM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和bFGF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和CD8+T细胞百分比。结果 术前,两组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 d,腔镜组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7.2±5.6) %、(46.9±7.2)%和(28.4±5.3) %,与开腹组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51.9±3.2) %、(41.2±6.4) %和(33.6±2.3) %,P<0.05】;血清VEGF、aFGF和bFGF水平分别为(18.4±5.1) ng/ml、(5.3±4.2) pg/ml和(6.5±4.3) pg/ml,显著低于开腹组【分别为(31.9±5.7)ng/ml、(8.7±5.2) pg/ml和 (8.4±6.9) pg/ml,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PLC患者比,可能因为创伤小而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射频消融术联合DC-CIK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疗效及其对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
胡洪生, 孙少华, 沈丰, 吴红伟, 伍伦, 周文波
2018, 21(5):  757-76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26
摘要 ( 172 )   PDF (688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射频消融术(RFA)联合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3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中晚期(ⅢB~Ⅳ期)HCC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联合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给予两组患者DC-CIK治疗,另一组在此基础上行RFA术。采用QLQ-C30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在治疗后,联合组客观有效率(ORR)为70.8%,疾病控制率(DCR)为9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3%和72.2%,联合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3.2±3.1)m,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0.5±3.3)m,P<0.05】;联合组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分别为(240.5±28.7) ng/ml、(100.8±20.4) ng/ml和(210.8±52.4) U/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4±70.1) ng/ml、(129.4±30.7) ng/ml和(320.7±40.9) U/ml,P<0.05】;联合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FA联合DC-CIK治疗中晚期HCC患者近远期疗效较好,并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胆管癌
扩大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可改善Bismuth Ⅰ/II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生存
孟令军, 张晓荣, 杨保金
2018, 21(5):  761-76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27
摘要 ( 276 )   PDF (687KB) ( 2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淋巴结转移是肝门胆管癌一种主要的不良预后因素。肝门部淋巴首先流向胆总管旁淋巴结,之后流向胰头上后淋巴结,以及门静脉和肝总动脉旁淋巴结,并可通过肝总动脉淋巴结、胰后淋巴结或直接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目前,对于Bismuth I/II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常规根治性切除术中包括了对肝门部(主要是肝十二指肠韧带周边)淋巴结的清扫,但是否应增加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清扫,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无研究。方法 2005年~2009年在我院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72例I/ II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在切除肿瘤的同时,35例患者在对肝门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同时,将胰结肠韧带切开,暴露腹主动脉,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进行清扫,另37例未清扫。结果 与37例未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患者比,35例进行了清扫的患者1 a、2 a和3 a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2.9%、40.1%和65.7%,均明显低于未清扫组的45.9%、62.2%和91.9%(P<0.05),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5.7%、40.0%和17.1%,总生存率分别为74.3%、60.0%和31.4%,均明显高于未清扫组(分别为35.1%、16.2%和2.7%和59.5%、40.5%和13.5%,P值均<0.05)。结论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可降低Bismuth I/II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肝脓肿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治疗化脓性肝脓肿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靳林上, 许冰
2018, 21(5):  765-76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28
摘要 ( 192 )   PDF (692KB) ( 4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脓与置管引流治疗化脓性肝脓肿(PLA)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PL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分别采取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脓治疗或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 观察组脓腔消失时间为(9.0±0.9) 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0±1.3) d(P<0.05),而疼痛消失时间、体温正常时间、入院日和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3±0.1) d、(2.2±0.2) d、(12.3±1.3) d和(1.4±0.1)万元对(1.4±0.1) d、(2.3±0.3) d、(12.7±1.4) d和(1.4±0.1)万元,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变化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数为(7.2±1.3)×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为(0.7±0.1),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0.3±0.1) ng/ml,与对照组的(8.7±1.5)×109/L、(0.7±0.1)和(0.4±0.1) ng/ml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水平为(0.1±0.1) ng/ml,血清IL-8水平为(0.1±0.0)ng/ml,血清TNF-α水平为(0.2±0.0)μmol/L,与对照组的(0.1±0.0) ng/ml、 (0.1±0.0) ng/ml和(0.2±0.1)μmol/L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分别有1例穿刺部位感染、出血和引流管脱落,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相差(P>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治疗PLA患者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但直接抽脓可能更有利于脓腔闭合,加速康复。临床医生应该以患者为中心,采取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治疗。
肝移植
血栓通治疗原位肝移植患者肝动脉血流及其阻力指数的变化
孙建军, 王维伟, 陈国勇, 魏思东, 汤高枫, 谢占涛, 陈建斌, 赵会博
2018, 21(5):  769-77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29
摘要 ( 268 )   PDF (683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血栓通粉针治疗原位肝移植患者对肝动脉血流及其阻力指数的影响。方法 良性终末期肝病接受肝移植患者40例,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术后给予治疗组血栓通静脉滴注,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治疗2 w。使用Acuson Sequoia 51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用连续、动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测量左、右肝动脉血流和阻力指数。结果 在术后1个月、6个月和18个月,血栓通组患者肝动脉血流分别为51.22±12.11 cm/s、61.32±11.87 cm/s和65.38±12.76 cm/s,明显快于对照组的47.18±14.25 cm/s、51.33±13.24 cm/s和53.45±11.43 cm/s(P<0.05),肝动脉阻力指数分别为0.66±0.13、0.62±0.12和0.68±0.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72±0.14、0.71±0.11和0.7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清胆红素和谷丙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栓通能改善肝移植术后患者肝动脉血流,降低阻力指数,改善肝功能指标。
胆石症
亚剂量氯胺酮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朱志华, 丛仔红, 刘爱霞, 李景明, 焦相学, 张元会
2018, 21(5):  773-77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30
摘要 ( 178 )   PDF (724KB) ( 5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亚剂量氯胺酮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老年胆囊结石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治疗的75例行LC手术的胆囊结石老年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接受亚剂量的氯胺酮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和对照组35例,只接受全凭静脉麻醉。采用Ramsay评分评价镇静效果,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评估认知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在麻醉停止时、停止后10 min、停止后30 min和停止后1 h,观察组Ramsay评分分别为(4.3±0.3)分、(3.1±0.5)分、(2.5±0.3)分和(2.3±0.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0.4)分、(3.4±0.5)分、(3.1±0.4)分和(2.7±0.5)分,P<0.05];在拔管后1 h、拔管后3 h、术后1 d和3 d,观察组MMSE评分分别为(17.5±0.7)分、(20.6±0.7)分、(26.1±1.3)分和(27.3±0.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6±0.7)分、(15.7±0.8)分、(20.3±1.4)分和(25.1±1.1)分,P<0.05];在切除胆囊时和拔管 30 min 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为(13.5±1.8)min、拔管时间为(18.2±1.7) min,定向力恢复时间为(20.4±1.8) min,均显著早于对照组的[(15.7±1.5) min、(20.6±2.1) min和(23.8±2.9) min,P<0.05]。结论 采用亚剂量的氯胺酮联合全凭静脉麻醉能够有效提高行LC手术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不影响认知功能,抑制患者体内炎症反应,且用药安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快速康复理念下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胡若男, 胡超华
2018, 21(5):  777-78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31
摘要 ( 179 )   PDF (738KB) ( 4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前后的应用及其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胆囊结石(n=82)或胆囊息肉(n=38)患者分成常规镇痛的对照组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多模式镇痛的研究组,两组均60例。常规行LC手术,采用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HPOI)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进行疼痛和睡眠情况评估。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x2检验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 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等围术期相关指标分别为(15.3±2.9) h、(30.6±4.3) h、(6.8±2.1) h、(4.8±1.4) h和(3.3±1.2) d,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9.2±3.1) h、(45.2±5.3) h、(9.2±2.4) h、(7.2±1.6) h、(4.8±1.4) d,P<0.05】;术后12 h、24 h、72 h时,研究组疼痛程度评分结果分别为(6.3±1.6)分、(7.6±2.1)分和(8.3±2.4)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分别为(4.4±1.3)分、(5.2±2.0)分和(6.5±2.1)分】;术后12 h、24 h、72 h时,研究组PSQI评分结果分别为(15.8±3.2)分、(13.4±2.8)分和(10.6±1.9)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分别为(18.6±3.5)分、(17.5±3.2)分、(15.8±2.8)分,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3.3%、1.7%、6.7%,与对照组的5.0%、1.7%、10.0%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将快速康复理念下多模式镇痛方案用于LC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改善睡眠质量、促进其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肝内外胆管结石多次手术原因及再次手术治疗方法和预后研究*
何启雄, 吴志扬, 黄铭祥, 李盛海, 李刚, 周成茂, 谢启明
2018, 21(5):  781-78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32
摘要 ( 196 )   PDF (732KB) ( 4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多次手术的原因及再次手术治疗的结果。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有多次胆道结石手术史患者,分析再次手术的原因和手术方法 ,使用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100例患者均为结石复发或残留,合并原胆肠吻合口狭窄9例(9.0%),合并继发性胆管癌7例(7.0 %),合并胃间质瘤侵袭肝内胆管3例(3.0%);29例(29.0%)行部分肝叶切除术,24例(24.0%)行部分肝叶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4例(14.0%)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联合胆道镜探查术,10例(10.0%)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联合胆道镜探查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5.0%)行部分肝叶切除术联合原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口拆除和胆道镜探查术,6例(6.0%)行原胆肠Y攀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4.0%)行肝内胆管切开取石术和胆道镜探查术,4例(4.0%)行部分肝叶切除联合残留胆囊切除术,3例(3.0%)行部份肝叶切除术联合残留胆囊切除术1例(1.0%)行残留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探查、原胆肠吻合口拆除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即时结石清除率为63%,最终结石清除率为88%;出现术后并发症45例,其中19 例出现切口感染、10例术后胆瘘、9胸腔积液、7例术后胆道出血;胆汁培养细菌阳性75例,其中主要为大肠杆菌(35%)、铜绿假单胞菌(28%)、肺炎克雷伯菌(19%)和阴沟肠杆菌 (18%);术后患者住院时间为22.7±6.1 d;术后6 m,79例生存患者躯体疼痛评分为87.9±3.1,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评分分别84.9±6.3、73.8±9.9、73.9±8.1、65.4±5.8、76.0±10.0,与术前比,显著改善(P<0.05)。结论 结石残留和复发为胆道多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临床如何提高结石清除率,防止复发,还是一个需要克服的课题。
胰腺疾病
腹部CT和EUS检查慢性胰腺炎患者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李伟, 王瑞星, 韩久付, 韩立江, 王长友
2018, 21(5):  785-78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33
摘要 ( 209 )   PDF (759KB) ( 3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部CT和超声内镜(EUS)检查对不同临床分期的慢性胰腺炎(CP)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2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CP患者,均行EUS、腹部CT和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腹部CT和EUS检查对CP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本组诊断1期CP患者28例,2期24例,3期26例;EUS对1期CP诊断的AUC为0.85(95%CI:0.75~0.92),其敏感度为85.7%,特异性为84.0%,准确性为84.6%,而腹部CT诊断1期CP的AUC为0.72(95%CI:0.61~0.82),其敏感度为60.7%,特异性为88.0%,准确性为78.2%;EUS诊断2期CP的AUC为0.81(95%CI:0.70~0.89),其敏感度为79.2%,特异性为81.5%,准确度为80.8%,而CT诊断2期CP的AUC为0.73(95%CI:0.62~0.82),其敏感度为62.5%,特异性为85.2%,准确度为78.2%;EUS诊断3期CP的AUC为0.75(95%CI:0.64~0.84),其敏感度为84.6%,特异性为85.2%,准确度为85.0%,而CT诊断3期CP的AUC为0.69(95%CI:0.57~0.79),其敏感度为69.2%,特异性为88.9%,准确度为82.5%。结论 EUS和腹部CT检查诊断CP患者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在1期CP患者,EUS的诊断效能可能优于腹部CT检查。
螺旋CT检查急性缺血性肠病所致门静脉和肠壁积气的表现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张莹, 刘欣, 张文耀, 胡俊峰
2018, 21(5):  789-79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35
摘要 ( 254 )   PDF (747KB) ( 5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肠病所致门静脉和肠壁积气CT表现特点,总结CT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20例缺血性肠病所致门静脉和肠壁积气患者CT检查资料,使用德国西门子 Emotion 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并取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在20例患者中,缺血性肠病的病变部位在小肠者9例(空肠5例、回肠4例),回盲部3例(累及回肠末端和升结肠),结肠8例(横结肠3例、结肠肝曲2例、结肠脾曲1例、降结肠1例、乙状结肠1例);所有患者均显示有门静脉积气,其中13例门静脉和肝静脉呈现广泛的积气,表现为树枝状气体影,另7例CT显示肝缘下肝静脉远端有气体影;所有患者CT均显示肠壁有积气,病变部位可见气泡状低密度影,10例为单气泡影、7例为多气泡影、3例为带状泡影;14例CT显示肠壁增厚和水肿,6例肠管扩张、肠壁变薄,4例腹腔积液;行增强CT检查10例,显示病变肠段的肠壁和肠系膜强化程度减弱,分层强化后显示为环形靶征和晕征;所有患者入院治疗后1~2 d进行CT复查,显示门静脉和肠壁积气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门静脉积气完全吸收4例、明显吸收9例、少量吸收4例、无显著变化3例。肠壁积气完全吸收5例、明显吸收7例、少量吸收6例、无显著变化2例。结论 门静脉和肠壁积气的CT表现有特征性,使用 CT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的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缺血性肠病
螺旋CT检查急性缺血性肠病所致门静脉和肠壁积气的表现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张莹, 刘欣, 张文耀, 胡俊峰
2018, 21(5):  793-79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35
摘要 ( 136 )   PDF (726KB) ( 3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肠病所致门静脉和肠壁积气CT表现特点,总结CT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20例缺血性肠病所致门静脉和肠壁积气患者CT检查资料,使用德国西门子 Emotion 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并取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在20例患者中,缺血性肠病的病变部位在小肠者9例(空肠5例、回肠4例),回盲部3例(累及回肠末端和升结肠),结肠8例(横结肠3例、结肠肝曲2例、结肠脾曲1例、降结肠1例、乙状结肠1例);所有患者均显示有门静脉积气,其中13例门静脉和肝静脉呈现广泛的积气,表现为树枝状气体影,另7例CT显示肝缘下肝静脉远端有气体影;所有患者CT均显示肠壁有积气,病变部位可见气泡状低密度影,10例为单气泡影、7例为多气泡影、3例为带状泡影;14例CT显示肠壁增厚和水肿,6例肠管扩张、肠壁变薄,4例腹腔积液;行增强CT检查10例,显示病变肠段的肠壁和肠系膜强化程度减弱,分层强化后显示为环形靶征和晕征;所有患者入院治疗后1~2 d进行CT复查,显示门静脉和肠壁积气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门静脉积气完全吸收4例、明显吸收9例、少量吸收4例、无显著变化3例。肠壁积气完全吸收5例、明显吸收7例、少量吸收6例、无显著变化2例。结论 门静脉和肠壁积气的CT表现有特征性,使用 CT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的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短篇论著
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时艳丽, 王焕枝, 刘红
2018, 21(5):  797-79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36
摘要 ( 210 )   PDF (635KB) ( 2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优势内容递增健康教育法护理和健康指导。采用SF-36量表行生存质量评价并进行依从性评价。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健康知识评分无显著性相差(32.6±2.3对32.4±2.4),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评分为(53.3±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3±3.1),P<0.05】;观察组依从率为9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9%(P<0.05);生存质量得分为(62.5±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5±3.7),P<0.05】。结论 采取优势内容递增教育干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存质量,对完成治疗有极大的帮助。
授权教育饮食干预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张利宁, 刘志刚, 高彩霞, 白桂林, 张晓玲
2018, 21(5):  799-80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37
摘要 ( 164 )   PDF (636KB) ( 3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探索授权教育饮食干预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营养的改善情况。方法 2010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2例HBV-G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71例,分别采用常规饮食干预或授权教育饮食干预方案指导饮食。采用改良的肾脏病饮食依从态度评价量表(RAAQ)和肾脏病饮食依从行为评价量表(RABQ)评价效果。结果 在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饮食依从态度为(18.7±3.4)分,饮食依从行为为(18.9±2.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4±3.6)分和(14.2±4.1)分(P<0.05);观察组营养状况正常者46例(64.8%),显著高于照组的34例(47.9%,P<0.05);观察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也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授权教育饮食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改善营养状况。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探讨
郭萌, 杨青, 周英, 李蔚
2018, 21(5):  801-80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38
摘要 ( 273 )   PDF (657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2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肝硬化患者,分别进行增强CT扫描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在130例肝硬化患者肝内169个小结节中,经手术或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癌92例(70.8%),包括115个病灶;增强CT扫描发现符合肝癌表现者62例,其Kappa值为0.250,诊断的准确率为65.4%(85/130),敏感性为67.4%(62/92),特异性为60.5%(23/38);超声造影发现符合肝癌表现者87例,其Kappa值为0.871,诊断准确率为94.6%(123/130),敏感性为94.6%(87/92),特异性为94.7%(36/38),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增强CT扫描和超声造影诊断的AUC分别为0.630和0.935,后者明显大于前者(P<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显著提高对肝硬化小结节的定性诊断,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超声造影表现特征分析
武晓静, 丹海俊, 孙丽, 许彩娜, 薛红元
2018, 21(5):  803-80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39
摘要 ( 250 )   PDF (670KB) ( 3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超声造影 (CEUS)表现特征,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诊治的ICC患者64例,接受常规CT、MR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CEUS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例患者存在64个肝内病灶,其中46例(71.9%)病灶边界较为模糊,18例(28.1%)边界较为清晰;56例(87.5%)病灶呈低回声,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为中或低分化,8例(12.5%)病灶也呈低回声,但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癌细胞为高分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64例肿瘤病灶少血供26例(40.6%),无血供38例(59.4%);CEUS显示,33例(51.6%)ICC患者病灶表现为环状增强向内充填, 10例(15.6%)表现为整体条片状高增强,21例(32.8%)表现为无强化。在门脉期,11个(17.2%)病灶可见造影剂灌注未消退,53个(82.8%)病灶未见造影剂灌注。延迟期均未见造影剂存留;超声造影显示病灶范围较大、不规则,无包膜样结构,而常规CT检查则形态较为规则,MRI平扫T1WI呈混杂低信号,T2WI呈混杂略高或高信号,DWI呈高信号。结论 ICC的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病灶边界较为模糊、环形灌注、病灶呈现低回声、于动脉期出现一过性增强、无包膜样结构,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作出临床诊断。
尊严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终末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金娟, 朱守林, 高静, 袁春梅
2018, 21(5):  805-80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40
摘要 ( 201 )   PDF (634KB) ( 2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尊严疗法(DT)联合心理干预对终末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4月我院住院的82例终末期PLC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给予两组常规护理,另成立护理团队给予观察组尊严疗法联合心理干预。结果 在干预1个月时,观察组自尊状况评分为(65.0±4.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6.3±4.3)分,P<0.05】,希望水平评分为(40.2±2.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5.3±2.6)分,P<0.05】,生活质量评分为(71.2±9.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2.5±7.5)分,P<0.05】;观察组SAS评分为(39.2±2.6)分,SDA评分为(36.5±2.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8.7±4.2)分和(48.3±4.0)分,P<0.05】。结论 尊严疗法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改善终末期PLC患者自尊和希望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并降低其负性情绪。
以APP移动信息为基础的术前访视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情绪的影响*
杨小琴, 殷杰, 杨红生, 潘亚娟, 储开云
2018, 21(5):  807-80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41
摘要 ( 176 )   PDF (689KB) ( 3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应用APP移动信息为基础的术前访视对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PLC患者72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分别给予常规术前访谈和采用专科特色APP软件术前访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价焦虑和抑郁性障碍。结果 访视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为(115.4±6.1) 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129.6±6.8) mmHg,P<0.05],舒张压为(82.6±3.1)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89.8±3.4) mmHg,P<0.05],心率为(76.6±8.1)/min,显著低于对照组[(86.7±8.2)/min,P<0.05];观察组HAMA评分为(15.1±1.6),显著低于对照组[(22.8±4.6),P<0.05],HAMD评分为(14.8±1.9),显著低于对照组[(22.3±3.2),P<0.05];观察组入睡时间为(41.2±6.9)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47.9±8.2)min,P<0.05],睡眠时间为(6.8±1.1)h,显著长于对照组[(5.8±0.9)h,P<0.05],觉醒次数为(1.5±0.5)次,显著少于对照组[(2.2±0.8)次,P<0.05]。结论 运用APP移动信息技术对PLC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或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为成功手术做好了保证。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检测原发性肝癌及其周围组织参数分析
李飞飞, 金彪, 王永杰, 邹明, 沈加林
2018, 21(5):  809-81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42
摘要 ( 175 )   PDF (660KB) ( 5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检测原发性肝癌(PLC)及其周围组织参数变化。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PLC患者25例和健康人24例,行DKI扫描及常规MRI扫描,检测癌组织、癌周组织和远癌肝组织DKI参数。结果 正常人肝实质与远癌肝实质、癌周肝实质和PLC组织平均扩散系数(MD)MD分别为(2.1±0.2) mm/ms与(1.6±0.2) mm/ms、(1.6±0.1) mm/ms和(1.4±0.2) mm/ms,轴向扩散系数(Da)分别为(2.6±0.2) mm/ms与(2.1±0.) mm/ms、(2.2±0.3) mm/ms和(1.7±0.3) mm/ms,径向扩散系数(Dr)分别为(1.8±0.2) mm/ms与(1.3±0.2) mm/ms、(1.3±0.2) mm/ms和(1.1±0.3) mm/ms,显示出健康人显著大于PLC患者(P<0.05)。结论 PLC患者肝组织DKI检测的一些定量参数与健康人明显不同,其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病例报道
综述
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在肝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高苗苗, 张纪元 综述, 邹正升 审校
2018, 21(5):  813-81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44
摘要 ( 229 )   PDF (641KB) ( 3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来源于骨髓祖细胞和未成熟的髓系细胞。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细胞参与调节多种肝脏疾病的病理变化。本文系统地归纳了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的历史、分群、作用机制和当前该细胞在各种肝病发病中的免疫调控作用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研究现状*
姜宏达 综述, 周海舟 审校
2018, 21(5):  817-82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45
摘要 ( 199 )   PDF (688KB) ( 2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常发现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携带者血清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non-organ-specific autoantibodies,NOSA)和抗甲状腺自身抗体(anti-thyroid autoantibodies ATAB)阳性,伴有以自身免疫耐受性丧失为特征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将重点介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NAFLD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邴浩 综述, 李异玲 审校
2018, 21(5):  821-82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5.046
摘要 ( 222 )   PDF (3362KB) ( 2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其疾病谱从轻微肝细胞脂肪变性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进一步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CC)。随着肥胖及胰岛素抵抗问题的日益严重,NAFLD、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肝癌患者也日益增多。近年来研究表明,NASH可不经肝硬化阶段直接发展为HCC,具体机制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