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更多...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更多...
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邮局订阅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期目录

2025年 第2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5-11-10
上一期   
专家论坛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与思考*
李思思, 姜艳贞, 付兆媛
2025, 28(6):  805-80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02
摘要 ( 10 )   PDF (86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抗凝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赵婷婷, 贺娜, 龚欢, 黄梦, 刘成成
2025, 28(6):  809-81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03
摘要 ( 17 )   PDF (86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性肝炎
Coprococcus eutactus改善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肝组织脂肪代谢实验研究*
杨思琪, 陈佳炜, 李少涵, 郭雪, 黄琛, 陈慧婷, 周永健
2025, 28(6):  813-81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04
摘要 ( 10 )   PDF (167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Coprococcus菌属对小鼠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肝组织脂肪变的影响。方法 构建db/db小鼠和MCD饮食诱导的MAFLD小鼠模型,并给予C.eutactus(109 CFU/只/d)每日灌胃。实验结束后,收集血清和肝组织进行H&E染色、油红O染色和Masson,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 在db/db小鼠和MCD饮食诱导的MAFLD小鼠,C.eutactus干预使小鼠肝质量/体质量比值分别下降了12.9%和8.4%(P<0.05或P<0.01),血清ALT和AST水平较模型组分别下降了14.7%和37.2%(P<0.05或P<0.01);干预组肝组织细胞脂肪变性和炎性浸润明显改善;C. eutactus干预组肝组织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FASN和Fabp5)mRNA水平较模型组分别下降了44.1%和52.7%(P<0.01); C. eutactus干预还显著抑制了肝组织炎症细胞因子(CCL3)和纤维化标志物(TGF-β1)蛋白表达。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C.eutactus能够通过抑制脂质合成、减轻炎症反应和延缓纤维化进程改善MAFLD病理学损伤,这些发现为未来针对MAFLD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病毒性肝炎
艾米替诺福韦治疗经恩替卡韦治疗的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华琪, 刘琼, 陈琦
2025, 28(6):  818-82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05
摘要 ( 19 )   PDF (87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转换核苷(酸)类治疗经恩替卡韦(ETV)治疗的出现低病毒血症(LLV)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2021年9月~2023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85例CHB患者,经恩替卡韦(ETV)治疗至少1年出现LLV,被分成A组(n=28)、B组(n=26)和C组(n=31)。A组继续接受ETV治疗,B组接受艾米替诺福韦(TMF)治疗,C组接受ETV联合TMF治疗,观察48 w。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血清HBsAg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常规行血液和血清检测,计算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使用FibroScan瞬时弹性扫描仪行肝脏硬度检测(LSM)。结果 在治疗48 w末,C组血清HBV DNA载量为(12.3±3.4)IU/mL,显著低于B组【(31.3±5.8)IU/mL,P<0.05】或A组【(244.1±14.1)IU/mL,P<0.05】,但三组血清HBsAg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4322.6±210.2)IU/mL、(4323.1±150.2)IU/mL和(4453.5±143.3)IU/mL,P>0.05】;三组血清TBIL、AST和ALT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LSM为(6.6±0.5)kPa,B组为(6.4±0.8)kPa,均显著低于A组【(7.6±1.2)kPa,P<0.05】,而三组FIB-4和eGF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经ETV治疗后出现LLV的CHB患者可以选择TMF挽救治疗,其远期获益还需要观察。至于是否需要联合用药,还值得研究。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慢性肾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蒋婵娟, 邵靖渊, 徐林
2025, 28(6):  822-82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06
摘要 ( 14 )   PDF (873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慢性肾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8年2月~2023年11月我院诊治的正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病合并CHC患者56例,给予艾尔巴韦/格拉瑞韦连续治疗12周。使用7500型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定量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考核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VR)和停药6月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结果 本组56例慢性肾病合并CHC患者感染病毒1b型11例(19.6%),2a型39例(69.6%)和1b/2a型6例(10.7%);治疗后,RVR、ETVR和SVR获得率分别为73.2%、91.1%和85.7%;血清ALT、AST、HCV RNA、BUN和sCr水平分别为30.6(29.7,37.5)U/L、 32.7(18.7,36.4)U/L、0.8(0.4,3.1)lg cps/ml、(7.8±1.8)mmol/L和132.7(85.7,262.4)μmol/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分别为50.5(40.4,717.3)U/L、41.2(29.6,659.7)U/L、6.3(3.6,7.9)lg cps/ml、(11.3±2.4)mmol/L和261.5(174.6,349.1)μmol/L,P<0.05】;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过程中,共出现8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如恶心、疲乏、高钾血症、厌食、便秘、血细胞减少、脱发和关节痛等,均未影响治疗。结论 应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接受血液透析的慢性肾病合并CHC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扩大研究观察。
3D方案治疗初始治疗的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王超杰, 谢群, 姜海, 周宝勤, 杨亮
2025, 28(6):  826-82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07
摘要 ( 12 )   PDF (87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3D方案治疗初始治疗的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0年1月~202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初始治疗的基因1b型感染的CHC患者102例,均接受帕里瑞韦/利托那韦/奥比他韦和达塞布韦抗病毒治疗12周。常规检测血液、血生化和病毒学指标,使用Fibrotouch行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和肝脏硬度检测(LSM)。结果 102例CHC患者基线血清HCV RNA载量为(6.2±0.7)lg copies/ml,在治疗2 w末、治疗4 w末、治疗8 w末、治疗12 w末、随访12 w末和随访24 w末时,其载量分别为(5.1±1.4)lg copies/ml、(3.7±0.9)lg copies/ml、(2.4±0.7)lg copies/ml、(1.1±0.3)lg copies/ml、(0.7±0.3)lg copies/ml和(0.7±0.3)lg copies/ml;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VR)为96.1%,在随访12 w和24 w时,分别为93.1%和93.1%;本组CHC患者基线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81.3±7.8)U/L和(58.7±6.4)U/L,在治疗4 w后,逐渐恢复正常;基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LSM和CAP分别为(6.8±1.3)×109/L、(205.4±47.1)×109/L、(8.9±0.6)kPa和(255.4±8.9)dB/m,在治疗结束时分别为(6.7±1.1)×109/L、(213.7±52.9)×109/L、(8.5±0.5)kPa和(253.7±10.1)dB/m,在随访24 w时分别为(6.9±1.1)×109/L、(215.8±54.3)×109/L、(8.1±0.4)kPa和(256.9±8.4)dB/m,除随访24 w时LSM轻度下降(P<0.05)外,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应用3D方案治疗初始治疗的基因1b型CHC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需要长期随访观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利拉鲁肽治疗NAFLD合并T2DM患者疗效及其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LRP3、Caspase-1和ASC水平的影响*
李卉, 陶娅, 胥勋梅, 王金帆
2025, 28(6):  830-83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08
摘要 ( 11 )   PDF (88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应用利拉鲁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吡啉结构域蛋白3(NLRP3)、含CARD结构域的凋亡相关颗粒样蛋白(ASC)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水平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2025年1月我院诊治的106例NAFLD合并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分别给予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或在此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拉鲁肽治疗,观察6个月。采用q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NLRP3、Caspase-1和ASC mRNA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水平,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2-硝基苯甲酸法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过物酶(GSH-Px)水平。结果 在治疗后,观察组血生化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和HOMA-IR水平分别为(5.9±1.1)mmol/L、(7.3±1.0)mmol/L、(6.2±0.7)%、(9.2±1.8)μIU/ml和(2.5±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5±1.3)mmol/L、(8.7±1.5)mmol/L、(7.0±1.0)%、(13.4±2.3)μIU/ml和(3.1±0.4),P<0.05】;观察组PBMC NLRP3、Caspase-1和ASC mRNA水平分别为(1.1±0.2)、(1.2±0.3)和(1.0±0.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7±0.3)、(1.6±0.4)和(1.5±0.3),P<0.05】;观察组血清MDA水平为(7.3±1.5)nmol/mL,显著低于对照组【(10.2±2.1)nmol/mL,P<0.05】,而血清SOD和GSH-Px水平分别为(134.6±7.5)U/L和(153.7±14.0)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7.2±8.3)U/L和(129.1±13.9)U/L,P<0.05】。结论 应用利拉鲁肽治疗NAFLD合并T2DM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可能与调节了PBMC NLRP3、Caspase-1和ASC水平有关。
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效果研究*
郑慧慧, 王玉蓉, 徐婷
2025, 28(6):  834-83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09
摘要 ( 15 )   PDF (87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7月我院收治的NAFL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24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1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或在此基础上联合血脂康治疗24 w。使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细胞分泌指数(HOMA-β),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8水平。结果 在治疗24 w末,观察组血清ALT、AST和GGT水平分别为(36.5±3.3)U/L、(32.7±2.8)U/L和(46.4±4.7)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2.8±3.6)U/L、(58.9±3.2)U/L和(64.1±5.3)U/L,P<0.05】;两组血清TC、TG、LDL-C和HDL-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者血清FINS和HOMA-IR分别为(5.3±1.5)μU/ml和(2.7±0.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4±1.2)μU/ml和(4.1±1.3),P<0.05】,而HOMA-β为(92.3±15.4),显著大于对照组【(77.2±13.7),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分别为(15.5±6.3)pg/ml、(16.2±5.1)ng/L和(5.5±1.1)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6±6.8)pg/ml、(26.6±5.8)ng/L和(7.2±1.4)μg/L,P<0.05】。结论 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NAFL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和糖代谢指标,可能与抑制了细胞因子反应有关。
司美格鲁肽联合非诺贝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疗效初步研究*
王美玲, 李洁, 刘娟, 孙婷婷
2025, 28(6):  838-84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10
摘要 ( 11 )   PDF (87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司美格鲁肽联合非诺贝特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T2DM合并NAFLD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非诺贝特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司美格鲁肽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常规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使用日本欧姆龙 HDs-2000型内脏脂肪测量装置测定腹部脐水平层面内脏脂肪面积和皮下脂肪面积。结果 在治疗6个月结束时,观察组体质指数、FBG、2hPBG和HbA1c水平分别为(24.6±2.1)kg/m2、(6.0±1.3)mmol/L、(7.0±0.8)mmol/L和(6.3±0.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8±5.7)kg/m2、(7.8±1.3)mmol/L、(8.5±1.0)mmol/L和(6.9±1.0)%,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别为(4.9±0.4)mmol/L、(1.9±0.3)mmol/L和(2.4±0.4)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6±0.9)mmol/L、(3.2±0.4)mmol/L和(3.6±0.5)mmol/L,P<0.05】,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为(1.2±0.5)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0.3)mmol/L,P<0.05】;观察组内脏和皮下脂肪面积分别为(135.11±14.0)cm2和(202.3±18.4)cm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4.9±18.7)cm2和(240.7±23.3)cm2,P<0.05】,血清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5.7±2.4)pg/mL和(18.9±4.7)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2±3.0)pg/mL和(46.1±5.5)pg/mL,P<0.05】。结论 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司美格鲁肽和非诺贝特治疗T2DM合并NAFLD患者短期降低体质量效果明显,改善糖脂代谢,其远期疗效还需要观察。
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初步研究*
高海娜, 梁盼, 高琳辉, 朱立影, 宋媛, 李印肖, 刘阳
2025, 28(6):  842-84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11
摘要 ( 12 )   PDF (87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2月我院收治的NAFLD合并T2DM患者156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78例,分别予以二甲双胍或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4 w。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和APN水平。结果 在治疗24 w末,观察组空腹胰岛素和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为(7.3±1.1)μU/ml和(5.6±0.7)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9±1.8)μU/ml和(6.5±0.8)mmol/L,P<0.05】;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45.7±7.4)U/L和(34.9±5.8)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9.6±8.2)U/L和(67.1±6.4)U/L,P<0.05】;观察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1.7±0.5)mmol/L、(5.2±0.6)mmol/L和(2.5±0.6)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6±0.4)mmol/L、(5.9±0.7)mmol/L和(3.1±0.7)mmol/L,P<0.05】,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1.1±0.3)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0.9±0.2)mmol/L,P<0.05】;观察组血清HMGB1水平为(4.7±0.9)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6.8±1.3)ng/mL,P<0.05】,而血清APN水平为(14.8±2.7)mg/L,显著高于对照组【(8.5±2.4)mg/L,P<0.05】。结论 应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AFLD合并T2DM患者能改善糖代谢,促进肝功能恢复,纠正脂代谢紊乱,可能与调节了HMGB1和APN水平有关。
司美格鲁肽联合化痰祛瘀通络方治疗NAFLD合并T2DM患者临床疗效初步研究*
陈晓玲, 张盼盼, 付玉芳, 王静
2025, 28(6):  846-84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12
摘要 ( 11 )   PDF (88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司美格鲁肽联合化痰祛瘀通络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疗效及其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脂联素(APN)的变化。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2月我院收治的NAFLD合并T2DM患者120例,被随机分为单药组(n=60)和联合组(n=60),分别给予司美格鲁肽或在该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化痰祛瘀通络方治疗12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和APN水平。结果 在治疗12周末,联合组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为(62.4±9.2)U/L,显著低于单药组【(84.2±12.3)U/L,P<0.05】;血清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和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分别为(49.8±0.9)ng/mL、(72.5±11.1)ng/mL和(6.5±0.8)ng/mL,均显著低于单药组【分别为(66.6±1.0)ng/mL、(87.4±13.7)ng/mL和(8.1±0.9)ng/mL,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为(2.5±0.4),显著低于单药组【(3.1±0.6),P<0.05】;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别为(1.7±0.4)mmol/L、(4.3±1.0)mmol/L和(2.2±0.7)mmol/L,均显著低于单药组【分别为(2.4±0.5)mmol/L、(5.0±1.1)mmol/L和(2.9±0.8)mmol/L,P<0.05】,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为(1.2±0.4)mmol/L,显著高于单药组【(1.0±0.3)mmol/L,P<0.05】;血清HMGB1水平为(6.4±1.9)ng/mL,显著低于单药组【(9.2±2.6)ng/mL,P<0.05】,而血清APN水平为(15.1±5.8)μg/mL,显著高于单药组【(11.9±5.4)μg/mL,P<0.05】。结论 在应用司美格鲁肽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化痰祛瘀通络方治疗NAFLD合并T2DM患者可以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纠正血脂代谢紊乱,可能与降低了血清HMGB1水平和升高了APN水平有关。
超声多定量参数组合评估高风险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临床应用研究*
王海玉, 张美喜, 张志博, 王倩, 刘翠翠
2025, 28(6):  850-85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13
摘要 ( 13 )   PDF (97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多定量参数组合评估高风险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炎(hrMASH)的临床价值。方法 2021年3月~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MASH患者116例,均接受肝活检和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剪切波频散成像(SWD)和衰减成像(ATI)检测肝脏弹性模量、频散系数和衰减系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诊断效能。结果 在本组116例MASH患者中,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hrMASH者49例(42.2%),非hrMASH者67例(57.8%);hrMASH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6.5±1.5)mmol/L和(3.9±0.9)mmol/L,显著高于非hrMASH患者【分别为(5.8±1.1)mmol/L和(3.1±0.7)mmol/L,P<0.05】;hrMASH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60.1±6.8)U/L和(44.6±4.7)U/L,显著高于非hrMASH患者【分别为(35.5±4.7)U/L和(33.4±3.4)U/L,P<0.05】;hrMASH患者肝脏弹性模量、频散系数和衰减系数分别为(4.8±0.9)kPa、(12.1±2.0)m·s-1·kHz-1和(1.1±0.4)dB·cm-1·MHz-1,均显著大于非hrMASH患者【分别为(4.2±0.5)kPa、(10.4±1.7)m·s-1·kHz-1和(0.8±0.1)dB·cm-1·MHz-1,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多定量参数组合诊断hrMASH的AUC为0.858 (95%CI:0.790~0.927),其灵敏度为74.6%,特异度为89.8%。结论 采用超声多定量参数组合判断hrMASH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扩大观察。
自身免疫性肝病
标准免疫抑制疗法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田巍巍, 孙佳琦, 陈恳, 黄亚彬, 李锋, 冯海娟
2025, 28(6):  854-85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14
摘要 ( 16 )   PDF (87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标准免疫抑制疗法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2年10月~2024年10月我院收治的64例AIH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分别给予标准免疫抑制疗法或标准免疫抑制疗法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观察6个月。采用免疫浊度试验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IgA和IgM,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2(CCL2)、CCL4、趋化因子配体8(CXCL-8)和CXCL10水平。结果 在治疗6个月末,观察组血清ALT、AST和ALP水平分别为(48.2±10.4)U/L、(45.4±8.6)U/L和(66.2±5.4)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6.3±13.8)U/L、(71.6±12.6)U/L和(86.8±7.2)U/L,P<0.05】;血清IgG、IgA和IgM水平分别为(13.2±2.4)g/L、(2.0±0.4)g/L和(2.6±0.5)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8±2.6)g/L、(2.8±0.6)g/L和(3.7±0.7)g/L,P<0.05】;血清HA和PCⅢ水平分别为(113.2±42.6)μg/L和(94.6±37.9)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74.8±49.2)μg/L和(132.1±42.6)μg/L,P<0.05】;血清CCL2、CCL4、CXCL-8和CXCL10水平分别为(54.2±5.6)ng/L、(156.8±29.4)ng/L、(21.9±4.2)ng/L和(20.9±3.7)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0.4±6.2)ng/L、(181.7±24.3)ng/L、(26.5±4.6)ng/L和(27.6±4.9)ng/L,P<0.05】。结论 在应用标准免疫抑制疗法时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AIH患者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可能与进一步减轻了炎症反应有关,值得临床扩大验证。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CXCL10、IL-17A和CD3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毕纹玫, 李亚峰, 黄琦, 解啸明
2025, 28(6):  858-86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15
摘要 ( 14 )   PDF (952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血清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白细胞分化抗原38(CD3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0月我院收治的62例AIH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XCL10、IL-17A和CD38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上述指标预测AI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 根据指南标准进行临床病情分度,本组轻度42例,中重度20例;中重度AIH患者血清CXCL10、IL-17A和CD38水平分别为(120.8±26.4)pg/mL、(759.8±162.4)ng/L和(18.7±4.1)pg/mL,与显著高于轻度AIH患者【分别为(77.5±18.6)pg/mL、(556.2±124.8)ng/L和(12.1±3.3)pg/m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CXCL10(OR=0.877,95%CI:0.803~0.959)、IL-17A(OR=0.978,95%CI:0.963~0.993)和CD38(OR=0.478,95%CI:0.318~0.720)均为影响AI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CXCL10、IL-17A和CD38水平预测病情严重的AUC分别为0.926(95%CI:0.803~0.959)、0.831(95%CI:0.762~0.887)和0.902(95%CI:0.843~0.944),以血清CXCL10水平的预测效能最高,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2%和81.4%(P<0.05)。结论 AIH患者血清CXCL10、IL-17A和CD38水平升高,其升高程度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值得深入研究。
药物性肝损伤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肝损伤危险因素分析研究*
王淼晶, 张宁, 马红, 张广全
2025, 28(6):  862-86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16
摘要 ( 15 )   PDF (86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关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202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337例,均接受含ICIs抗肿瘤治疗。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发生ICIs相关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337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在抗肿瘤治疗期间发生ICIs相关肝损伤31例(9.2%);肝损伤组肿瘤Ⅳ期、应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抑制剂治疗和合并肝病病史占比分别为67.7%、25.8%和32.2%,均显著高于非肝损伤组(分别为45.1%、9.2%和13.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OR=2.700,95%CI:1.172~6.223,P<0.05)、肝病病史(OR=3.619,95%CI:1.486~8.815,P<0.05)和应用CTLA-4抑制剂(OR=1.740,95%CI:1.052~2.880,P<0.05)均为影响恶性肿瘤患者发生ICIs相关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实体肿瘤患者治疗复杂,容易发生DILI。了解危险因素,做好监测,早期发现,可能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血清CK18-M30、HO-1、HIF-1α和Nrf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蒋旭燕, 吴文, 臧贝贝, 梁晓伟
2025, 28(6):  866-86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17
摘要 ( 15 )   PDF (91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18-M30(CK18-M30)、血红素加氧酶-1(HO-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水平变化及其对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21年3月~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83例DILI患者和同期体检的80例健康人,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K18-M30、HO-1、HIF-1α和Nrf2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本组DILI患者血清ALT、AST、ALP、GGT和TBIL水平分别为(118.5±36.1)U/L、(91.4±40.3)U/L、(193.5±46.7)U/L、(377.8±86.2)U/L和(49.8±7.3)μmol/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健康人血清CK18-M30水平为(4.9±0.2)ng/L,而DILI患者血清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HO-1、HIF-1α和Nrf2水平分别为(11.8±1.9)U/L、(55.4±16.3)ng/mL和(165.5±31.4)U/L,而DILI患者这些血清指标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分别以CK18-M30、HO-1、HIF-1α和Nrf2水平为4.08 ng/L、15.40 U/L、90.53 ng/mL和501.23 U/L为截断点,以任两项达到诊断标准,结果四项血清指标联合诊断DILI的AUC为0.978(95%CI:0.952~1.000),其灵敏度为97.6%,特异度为93.2%。结论 血清CK18-M30、HO-1、HIF-1α和Nrf2联合检测可以帮助诊断药物性肝损伤,对临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伏立康唑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特征:基于CYP2C19基因代谢类型防治效果观察
程曦, 杨小康, 李尧, 董静, 宋海燕, 刘波, 陈照林
2025, 28(6):  870-87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18
摘要 ( 11 )   PDF (109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诱发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特征,并基于CYP2C19基因代谢类型予以防治,观察效果。方法 2022年3月~2025年3月我院收治的肺真菌病(FDL)患者96例,被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2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芯片法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所有患者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的同时,A组未给予护肝药物,给予B组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C组11例CYP2C19基因快代谢型患者未给予护肝药物,给予11例中等代谢型患者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给予10例慢代谢型患者水飞蓟宾葡甲胺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常规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平台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在治疗6 w后,A组、B组和C组抗真菌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8.1%、75.0%和84.4%(P>0.05); A组、B组和C组DILI发生率分别为21.9%、6.3%和3.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和C组各代谢型患者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而C组慢代谢型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0.05);B组和C组各代谢型患者血清hs-CRP、IL-6和MDA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而C组慢代谢型患者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在伏立康唑治疗FDL的同时,给予护肝药物治疗,可能降低DILI发生,而根据CYP2C19基因代谢类型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性护肝治疗可能更加精准和科学。
肝硬化
腹水多形核细胞计数联合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血清CRP/ALB比值诊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价值研究*
彭冬梅, 王栋, 谢晓卒
2025, 28(6):  874-87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19
摘要 ( 11 )   PDF (96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腹水多形核白细胞计数(PMN)联合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比值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价值。方法 2021年4月~2025年4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0例,常规检测血和腹水常规,检测血生化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计算SII和CRP/ALB比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指标及其联合预测SBP发生的效能。结果 在本组8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诊断SBP者31例(38.8%);SBP组肝功能Child-Pugh C级、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占比或发生率分别为51.6%、22.6%和45.2%,均显著高于非SBP组(分别为10.2%、0.0%和0.0%,P<0.05);SBP组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4.3±3.1) s、(29.7±0.5) g/L和(9.8±2.6)×109/L,与非SBP组【分别为(12.9±2.9) s、(36.9±8.1) g/L和(7.1±1.9)×109/L】比,差异显著(P<0.05);SBP组腹水PMN为(270.2±70.4)×106/L,显著高于非SBP组【(25.6±6.9)×106/L,P<0.05】,SII为(284.1±41.7),显著高于非SBP组【(221.7±28.9),P<0.05】,血清CRP/ALB比值为(0.7±0.2),显著高于非SBP组【(0.4±0.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水PMN、SII和CRP/ALB比值均是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以腹水PMN联合SII或CRP/ALB比值诊断SBP的灵敏度为94.8%,特异度为98.0%。结论 单纯依靠腹水PMN诊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SBP可能存在临床漏诊,而联合SII或CRP/ALB比值可提高诊断效能。
恩替卡韦联合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研究*
黄晓黎, 沈杰
2025, 28(6):  878-88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20
摘要 ( 13 )   PDF (87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近期效果。方法 2021年1月~2024年1月我院诊治的8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和观察组42例,接受恩替卡韦联合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两组均观察3个月。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 、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使用超声检测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和门静脉血流流速。结果 观察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水平分别为(102.2±10.3)mg/L、(114.2±11.5)ng/mL和(71.2±7.3)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4.0±11.5)mg/L、(152.7±13.8)ng/mL和(89.1±9.2)ng/mL,P<0.05】;血清TGF-β1、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20.3±3.9)ng/mL、(17.0±2.6)ng/mL和(21.4±3.1)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1.4±4.1)ng/mL、(24.3±3.0)ng/mL和(33.5±4.2)ng/mL,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血清HBV标记物、病毒载量和门脉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肝病治疗仪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短期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可能与改善了细胞因子代谢有关。
脾切除术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陆涛, 李家国, 李士伟, 姚豪杰
2025, 28(6):  882-88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21
摘要 ( 13 )   PDF (87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个体化干预提供经验依据。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2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6例,均接受脾切除术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常规获取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96例接受手术的患者中,在术后3周经超声检查发现发生PVT者34例(35.4%);PVT组基线Child-Pugh评分为(10.0±1.4),显著高于无PVT组【(6.9±1.2),P<0.05】,术后应用低分子右旋糖苷或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干预占比分别为8.8%和14.7%,显著低于无PVT组(分别为27.4%和33.9%,P<0.05); PVT组术前血小板计数为(64.2±16.9)×109/L,显著低于无PVT组【(88.0±14.8)×109/L,P<0.05】,而术后峰值为(180.5±24.1)×109/L,显著高于无PVT组【(126.8±15.0)×109/L,P<0.05】;术前PVT组门静脉内径、脾脏长径和脾脏厚度显著大于无PVT组(P<0.05),而门静脉血流流速显著慢于无PVT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和术后PLT计数为影响P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及时抗凝干预则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了解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后PVT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做到胸中有数,及时干预,或可减少该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多种无创诊断指标评估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肝硬化价值研究*
陈杉杉, 司晓闯, 朱家宝, 谢淑慧, 吴静, 吴彬彬, 徐艳青, 梁燕楼, 王子弦, 孙亚楠
2025, 28(6):  886-88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22
摘要 ( 11 )   PDF (95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技术评估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发生肝硬化的价值。方法 2021年4月~2024年6月我院就诊的PBC患者83例,均接受肝活检和超声检查,记录肝脏剪切波速度(VS)、肝纤维化指数(LFI)、纤维化相关指数(F Index)、炎症相关指数(A Index)和脂肪变衰减系数(ATT),常规临床检测,计算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83例PBC患者中,发现肝硬化22例(26.5%),非肝硬化61例(73.5%);肝硬化患者PLT计数为117.5(99.3,139.5)×109/L,显著低于非肝硬化患者【174.0(139.0,216.0)×109/L,P<0.05】,FIB-4、APRI、Vs、LFI和F Index水平分别为3.4(2.7,4.9)、1.2(0.9,1.4)、(2.7±0.4) m/s、(3.4±0.7)和(2.8±0.4), 均显著高于非肝硬化患者【分别为2.2(1.4,2.9)、0.8(0.5,1.2)、(1.7±0.4)m/s、(2.7±1.1)和(1.7±0.7),P<0.05】;经ROC分析显示应用FIB-4、APRI、Vs、LFI和F Index评估PBC患者发生肝硬化的AUC分别为0.791、0.694、0.955、0.695和0.919,其中Vs的诊断效能最优;经变量筛选建立FIB-4与Vs的联合预测模型,其诊断的AUC为0.969,显著优于单一指标诊断。结论 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FIB-4无创评估PBC患者肝硬化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扩大验证。
肝癌
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血清FGFR1、VEGFA和IRX5水平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研究*
杨兰, 许诗杰, 包华鑫
2025, 28(6):  890-89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23
摘要 ( 12 )   PDF (94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易洛魁族同源盒基因5(IRX5)水平变化及其对治疗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应答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诊治的HCC患者80例,均接受TACE治疗,术后随访3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FGFR1、VEGFA和IRX5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预测疗效的效能。结果 在治疗后3个月评估,获得客观缓解(OR)者45例,非OR者35例;OR组血清FGFR1、VEGFA和IRX5水平分别为(173.2±28.6)pg/ml、(79.3±17.2)pg/ml和(47.4±5.6)ng/ml,均显著低于非OR组【分别为(210.6±33.3)pg/ml、(103.4±19.3)pg/ml和(69.9±6.2)ng/ml,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三种标志物水平联合预测疗效的AUC为0.969(95%CI:0.924~1.000),其敏感度为97.8%,特异度为97.1%;在随访36个月末,接受TACE治疗的80例HCC患者生存率为48.8%,其中OR组为80.0%,非OR组为8.6%,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TACE治疗HCC患者后监测血清FGFR1、VEGFA和IRX5水平可能有助于评估疗效和预后,值得深入研究。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研究*
李建林, 李娅, 郑秋然, 王燕
2025, 28(6):  894-89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24
摘要 ( 11 )   PDF (120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1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PLC患者,被随机分为TACE治疗组39例和联合治疗组39例,分别采用TACE或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随访至2024年12月,记录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 在术后3个月时,联合组客观缓解率为87.2%,显著高于TACE组的66.7%(P<0.05),而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97.4%对89.7),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AFP水平为(349.7±111.9)ng/mL,显著低于TACE组【(452.0±147.6)ng/mL,P<0.05】;TACE组和联合组生存率分别为53.8%和7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90,P>0.05);两组OS分别为24.0(16.0,35.0)个月和31.0(22.0,41.0)个月,PFS分别为22.0(12.0,33.0)个月和28.0(19.0,39.0)个月,联合组均显著长于TACE组(Log Rank=5.380和Log Rank=4.963,P<0.05)。结论 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PLC患者可能获得相对好的短期肿瘤控制,延长生存期。
TACE联合免疫和靶向综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效果研究*
田潭平, 杨定华, 宋新, 周旅, 周国超, 付华, 蔡融民, 彭鹏
2025, 28(6):  898-90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25
摘要 ( 15 )   PDF (1005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免疫和靶向综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1年1月~2025年1月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86例中晚期PLC患者,被分为对照组42例,行TACE治疗,和观察组44例,在TACE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仑伐替尼和替雷利珠单抗治疗。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II(PIVKA-Ⅱ)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在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为70.5%,客观缓解率(ORR)为36.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6%和16.7%(P<0.05);观察组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分别为(653.5±131.5)ng/mL和(864.5±89.6)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65.5±152.2)ng/mL和(1038.4±91.3)ng/mL,P<0.05】;观察组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33.6±3.1) %和(1.2±0.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9.5±2.7 %)和(0.9±0.2),P<0.05】;治疗后,观察组成功转化手术切除肿瘤8例(22.7%),而对照组只有3例(7.1%,P>0.05)。结论 对于中晚期PLC患者行局部TACE联合免疫和靶向治疗可提高短期疗效,可能与控制肿瘤生长和增强了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多模态超声评估原发性肝癌微血管侵犯及对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影响*
郭健伟, 贾健峰, 阳春, 刘娜, 曾勇, 李齐刚
2025, 28(6):  902-90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26
摘要 ( 11 )   PDF (87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多模态超声评估肝癌组织微血管侵犯(MVI)以及对介入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院诊治的63例肝细胞癌(HCC)患者,均接受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随访12个月。术前均接受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行肿瘤组织血流信号评分和血流信号分布分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癌组织发生MVI的因素。结果 经病理学检查,在63例HCC患者中,发现存在MVI者27例(42.9%),无MVI(nMVI)者36例(57.1%);MVI组肿瘤≥5cm、肿瘤包膜不完整、肿瘤边缘不光滑、血流信号评分、Ⅲ型血流信号、瘤周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低增强占比分别为63.0%、66.7%、63.0%、(1.9±0.5)分、70.4%、48.2%、92.6%和96.3%,均显著大于nMVI组(分别为36.1%、38.9%、36.1%、(1.4±0.3)分、42.7%、19.4%、69.4%和77.8%,P<0.05),而廓清时间为(60.8±15.5)s,显著短于nMVI组【(82.7±21.6)s,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流信号分级、延迟期增强和廓清时间均为提示HCC组织存在MVI的影响因素(P<0.05);在随访12个月末,MVI组肿瘤增大复发率为70.4%,显著高于nMVI组的25.0%(P<0.05)。结论 应用多模态超声指标评估HCC组织MVI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或可帮助制定TACE治疗次数。
增强MRI与增强CT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性质价值研究*
陈敏, 张畅
2025, 28(6):  906-90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27
摘要 ( 9 )   PDF (162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增强MRI与增强CT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FLL)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2月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96例FLL患者,均接受增强CT和MRI检查,经穿刺活检和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结果 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本组诊断良性病变46例和恶性病变50例;MRI提示恶性病变直径为(3.3±1.6)cm,显著大于良性病变【(2.6±1.2)cm,P<0.05】;恶性病变出现坏死囊变、环形强化和肝胆期病灶呈低信号占比分别为84.0%、58.0%和100.0%,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分别为26.1%、0.0%和32.6%,P<0.05);CT扫描显示恶性肿瘤边缘模糊、坏死囊变、环形强化和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占比分别为80.0%、88.0%、56.0%和80.0%,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分别为6.5%、32.6%、8.7%和0.0%,P<0.05);增强CT联合MRI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AUC为0.969(95%CI:0.933~1.000),其敏感度为98.0%,特异度为91.3%,显著优于单一检查诊断(P<0.05)。结论 增强MRI和CT扫描均能够有效鉴别FLL性质,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合理的判断,以便于及时、正确的处理。
Sonazoid超声造影联合血清甲胎蛋白和PIVKA-Ⅱ水平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价值研究*
郭芳兰, 孙丽芳, 闫苗苗, 王芮花
2025, 28(6):  910-91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28
摘要 ( 14 )   PDF (148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示卓安超声造影(sonazoid CEUS)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水平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FL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5月~2024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FLL患者,均接受Sonazoid CEUS检查和肝活检,使用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EUS联合血清AFP和PIVKA-Ⅱ诊断FLL的效能。结果 在本组80例FLL患者中,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肝细胞癌(HCC)43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3例,肝硬化增生结节19例和炎性假瘤5例;恶性组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分别为(710.1±213.0)ng/ml和(56.0±18.0) mAU/ml,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分别为(8.4±1.5)ng/ml和(28.3±6.3)mAU/ml,P<0.05】;CEUS检查诊断良性病变29例,恶性51例;超声诊断的51例恶性病变动脉期快进、门脉期快出和延长期完全廓清占比分别为86.3%、76.5%和88.2%,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的31.0%、0.0%和0.0%(P<0.05);分别以血清AFP=400 ng/ml和PIVKA-Ⅱ=55 mAU/ml为截断点,联合CEUS诊断FLL的AUC=0.932(95%CI:0.853~0.976),其诊断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86.5%,显著提高了诊断效能(P<0.05)。结论 采用Sonazoid CEUS联合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判定FLL性质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价值研究*
叶永盛, 史倩菲, 周建国
2025, 28(6):  914-91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29
摘要 ( 12 )   PDF (166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FLL)的价值。方法 2023年1月~2023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98例FLL患者,均接受hrMRI扫描检查,采用ResNet50残差网络作为深度学习模型的主干网络,在PyTorch框架下搭建深度学习模型,将前半年纳入的患者作为训练集,将后半年纳入的患者作为测试集。所有患者接受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常规行病理学检查。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诊断效能。结果 基于深度学习的hrMRI图像可诊断率93.9%,显著高于hrMRI图像诊断的84.7%(P<0.05);在98例FLL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恶性肿瘤55例和良性病变43例;基于深度学习的hrMRI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1%、86.1%、87.8%、89.1%和86.0%,显著优于hrMRI诊断的81.8%、67.8%、76.5%、77.6%和75.0%(P<0.05)。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的hrMRI诊断FLL病灶性质准确性较高,值得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超声特征联合血清ROMO1和AFP诊断儿童肝母细胞瘤价值研究*
何倩, 张瑞, 史莉玲, 张莹
2025, 28(6):  918-92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30
摘要 ( 13 )   PDF (957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特征联合血清活性氧调节因子1(ROMO1)和甲胎蛋白(AFP)水平诊断儿童肝母细胞瘤(HB)的价值。方法 2022年1月~2025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病变(FLL)患儿112例,均接受超声检查及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ELISA检测血清ROMO1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特征联合血清ROMO1和AFP水平鉴别诊断儿童HB的效能。结果 在本组112例FLL儿童中,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HB者78例和良性病变34例;HB病灶直径、形态不规则和局部浸润占比分别为(9.2±2.3)cm、51.3%和35.9%,均显著大于或高于良性病变组【(1.6±0.6)cm、10.3%和0.0%,P<0.05】;HB组血清AFP和ROMO1水平分别为(156.4±24.5)ng/mL和(130.1±20.1)ng/mL,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分别为(7.1±2.4)ng/mL和(19.0±3.7)ng/mL,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应用超声检测的肿瘤直径和形态不规则联合血清AFP和ROMO1水平诊断儿童HB的AUC为0.867,其诊断的敏感度为96.2%,特异度为64.7%,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应用超声检查联合血清ROMO1和AFP水平检测可为临床早期精准鉴别儿童HB提供可靠的诊断手段。
肝脓肿
122例肝脓肿患者临床特征和病原菌分析*
张倩, 丁蓉, 姬文莉
2025, 28(6):  922-92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31
摘要 ( 15 )   PDF (85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并分析细菌性肝脓肿(PLA)患者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和预后情况。方法 2022年4月~2025年4月我院收治的PLA患者122例,给予抗生素、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治疗。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 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结果 122例PLA患者脓肿直径为(4.8±0.9)cm,外周血WBC计数为(13.6±2.5)×109/L,血清CRP水平为(124.2±26.8)mg/L,PCT为(4.8±1.2)ng/mL;主要基础疾病为糖尿病占42.6%,胆道疾病占45.9%;脓肿位于肝右叶占62.3%,单发脓肿占74.6%;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46株(45.1%),大肠埃希菌18株(17.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11.8%);在治疗2~6周[平均为(3.5±0.8)周]后,122例PLA患者死亡2例,其他患者均治愈。结论 PLA患者主要基础疾病为糖尿病和胆道疾病,肺炎克雷伯菌为最主要的病原菌,合并糖尿病容易发生PLA。大多患者预后良好。
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疗效研究*
杭小露, 尹明
2025, 28(6):  926-92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32
摘要 ( 13 )   PDF (86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与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PLA)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3年1月~2025年6月我院收治的91例PLA患者,被分为两组,分别采取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n=45)或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n=46)。结果 置管引流治疗组发热消退和脓腔闭合时间分别为(4.2±1.3)d和(10.7±2.8)d,均显著短于穿刺引流组【分别为(5.8±1.6)d和(14.3±3.1)d,P<0.05】,穿刺次数、抗生素应用时间和抗生素应用强度分别为(1.3±0.5)、(12.1±3.0)d和(30.2±2.8),均显著少于或低于穿刺引流组【分别为(3.1±1.0)、(15.6±3.4)d和(44.8±5.5),P<0.05】;在术后24 h和3 d,两组疼痛评分【分别为(3.8±1.0)对(3.6±1.2)和(2.1±0.8)对(2.2±1.0)】,和在术后7 d,两组活动能力评分【(69.2±7.5)对(67.5±8.3)】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置管引流治疗组住院日为(13.5±3.8)d,显著短于穿刺引流治疗组【(15.7±4.6)d,P<0.05】,脓腔复发率为2.2%,显著低于穿刺引流组的13.0%(P<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治疗PLA患者有效、安全,可加速脓腔闭合,缩短抗生素应用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胆石症
经皮经肝穿刺一期硬质胆道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疗效研究*
陈晨, 朱恽, 陆菊, 汪蕾
2025, 28(6):  930-93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33
摘要 ( 18 )   PDF (871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经皮经肝穿刺一期硬质胆道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PL)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IBDS)患者的效果。方法 2022年10月~2024年10月我院收治的69例IBDS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在对照组(n=25)采取常规开腹手术,在观察组(n=44)采取经皮经肝穿刺一期硬质胆道镜联合PL取石术。随访半年,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132.6±19.8)min、(20.4±4.33)mL、(1.6±0.4)d和(6.6±1.2)d,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82.6±19.1)min、(200.6±15.3)mL、(2.5±0.7)d和(9.7±1.4)d,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TBIL、ALT和AST水平分别为(18.6±2.7)μ mol/L、(40.0±3.9)U/L和(38.0±3.7)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3.6±3.1)μ mol/L、(53.9±4.0)U/L和(49.9±4.0)U/L, P<0.05】;术后观察组切口感染、胆漏、胆道出血和胸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0%(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x2=11.479,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x2=4.899,P=0.027)。结论 采取经皮经肝穿刺一期硬质胆道镜取石术联合PL取石术治疗IBDS患者能够显著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结石复发率,值得临床开展大规模研究。
不同气腹压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对呼吸和肝肾功能的影响比较研究*
王卿, 涂小磊, 侯佳佳
2025, 28(6):  934-93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34
摘要 ( 17 )   PDF (878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不同气腹压力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对呼吸和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1年4月~2025年4月我院收治的94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在接受LC手术时,被随机分为腹内压低压组47例和高压组47例,分别在术中维持气腹压8~12 mmHg和13~16 mmHg,完成手术。使用肺功能仪标准化用力呼气检测呼气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和中期呼气流量(FEF25%~75%)。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疼痛。结果 在术后1 d,腹内低压组PEF、FVC和FEF25%~75%水平分别为(62.9±12.9)L、(71.4±13.5)L和(87.1±20.1)L/sec,均显著高于高压组【分别为(41.0±10.2)L、(46.8±11.5)L和(44.8±10.4)L/sec,P<0.05】;在术后3 d,低压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47.3±11.4)IU/L和(42.9±12.1)IU/L,均显著低于高压组【分别为(75.1±12.6)IU/L和(64.9±14.2)IU/L,P<0.05】;低压组血清BUN和sCr水平分别为(4.9±1.0)mmol/L和(90.1±10.3)μmol/L,均显著低于高压组【分别为(5.5±1.1)mmol/L和(97.1±11.2)μmol/L,P<0.05】;低压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13.5±2.3)h、(18.9±4.9)h和(27.4±7.4)h,均显著短于高压组【分别为(18.7±3.6)h、(25.8±5.3)h和(42.1±8.5)h,P<0.05】;术后低压组肩痛发生率为19.2%,显著低于高压组的45.2%(P<0.05)。结论 在行LC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时,宜采取低压力气腹,在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机体呼吸和肝肾功能的影响。
氟比洛芬酯联合盐酸舒芬太尼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研究*
崔丹, 姜子怡, 石书豪, 崔佳丽
2025, 28(6):  938-94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35
摘要 ( 20 )   PDF (880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盐酸舒芬太尼与氟比洛芬酯联合应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2022年4月~2024年11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04例,均接受LC手术,在麻醉时,被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给予丙泊酚联合盐酸舒芬太尼麻醉,和联合组52例,采用丙泊酚联合氟比洛芬酯和盐酸舒芬太尼麻醉。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麻醉诱导前(T0)、意识消失即刻(T1)、手术切皮即刻(T2)、拔管即刻(T3)和拔管后 10 min(T4)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IL-6和IL-10水平。结果 在T1、T2、T3和T4时,联合组HR分别为(77.2±3.9)次/min、(79.1±3.6)次/min、(77.9±3.3)次/min和(76.1±4.1)次/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7±2.7)次/min、(84.5±3.0)次/min、(80.4±2.9)次/min和(78.9±2.6)次/min,P<0.05】,MAP分别为(75.4±3.8)mmHg、(77.2±3.3)mmHg、(80.2±3.6)mmHg和(85.4±4.6)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9.5±3.7)mmHg、(84.8±3.4)mmHg、(87.2±3.1)mmHg和(88.1±3.5)mmHg,P<0.05】;在术后2 h、6 h和12 h,联合组VAS评分分别为(1.9±0.5)分、(2.1±0.7)分和(2.9±0.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2±0.5)分、(3.1±0.9)分和(3.9±1.1)分,P<0.05】;在术后恢复过程中,联合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8.6±2.5)min,苏醒时间为(9.1±2.9)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分别为(10.9±2.9)min和(12.7±3.0)min,P<0.05】;在术后12 h,联合组血清IL-1β和IL-6水平分别为(43.5±8.0)pg/mL和(107.1±18.6)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9.1±7.5)pg/mL和(126.3±14.6)pg/mL,P<0.05】。结论 在施行LC手术过程中,应用盐酸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镇痛效果好,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术后恢复快,可能与抑制了细胞因子分泌有关。
胆总管囊肿
腹腔镜囊肿切除联合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小儿胆总管囊肿临床效果评介*
张莹楠, 张贝克, 王瑛
2025, 28(6):  942-94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36
摘要 ( 14 )   PDF (86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腹腔镜囊肿切除术(LCCR)治疗小儿胆总管囊肿(CC)的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CC患儿26例,其中Todani Ia型16例(61.5%),Ib型1例(3.8%),Ic型1例(3.8%)和VI型8例(30.8%)。接受开放手术治疗14例,接受LCCR联合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12例。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日分别为(67.2±11.6)min、(22.0±4.8)h、(42.8±7.0)h和(6.5±1.2)d,均显著短于开放手术组【分别为(85.4±13.5)min、(30.8±5.5)h、(56.5±7.4)h和(8.5±2.3)d,P<0.05】;在术后5 d,开放手术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血清CRP水平分别为(15.6±4.0)×109/L和(26.8±2.9)mg/L,均显著高于腔镜手术组【分别为(12.8±3.7)×109/L和(14.3±2.5)mg/L,P<0.05】;在术后3个月,经影像学检查,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无囊肿复发病例;术后,腔镜手术组发生胆漏1例,胰漏1例,开放手术组发生胆漏1例,急性胆管炎1例,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施行LCCR联合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儿童CC临床疗效与开放手术大致相同,但可能创伤较小,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胆总管囊肿儿童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和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分析*
张领, 徐明雷
2025, 28(6):  946-94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37
摘要 ( 13 )   PDF (1258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总结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儿童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和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方法 2019年2月~2024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CCC儿童89例,均接受MRCP和MSCT检查,常规行Todani分类。结果 经MRCP检查,CCC患儿胆总管伴有不同程度的囊形、梭形或柱状扩张;Todani I型69例(77.5%),其中Ⅰa型63例,Ⅰb型和Ⅰc型各3例;MRCP检查显示囊肿位于肝门至胰头之间,囊肿直径在1.2~6.9 cm,其中合并囊肿结石35例。伴发肝内胆管扩张21例,Ⅱ型、Ⅲ型和Ⅳ型分别有10例(11.2%)、2例(2.3%)和8例(9.0%);MSCT诊断TodaniⅠ型有70例(78.7%),其中TodaniⅠa型有64例、Ⅰb型3例和Ⅰc型有3例,TodaniⅡ型9例(10.1%)、Todani Ⅲ型3例(3.4%)和Todani Ⅳ型7例(7.9%)。结论 MRCP和MSCT能够显示出胆囊和胆管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囊肿的位置和大小,提供Todani分型,可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胆囊癌
胆囊癌组织肿瘤抑制蛋白Tp53和NLRP3水平变化及其对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影响*
朱海燕, 徐杰, 刘晓岗, 张银超, 戴敏
2025, 28(6):  950-95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38
摘要 ( 11 )   PDF (87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胆囊癌组织肿瘤抑制蛋白(Tp53)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变化及其对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2024年1月我院诊治的60例胆囊癌患者和50例胆石症患者,均接受胆囊切除术,随访2年。术后取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Tp53和NLRP3 mRNA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因素。结果 胆囊癌组织Tp53和NLRP3 mRNA水平分别为(1.2±0.2)和(1.0±0.2),均显著高于胆囊炎组织【分别为(0.8±0.2)和(0.6±0.1),P<0.05】;在术后随访2年末,本组胆囊癌患者术后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17例(28.3%);发生转移的肿瘤患者癌组织Tp53和NLRP3 mRNA水平分别为(1.4±0.3)和(1.2±0.2),均显著高于未发生肿瘤转移患者【分别为(0.9±0.1)和(0.7±0.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癌组织Tp53(OR=3.554)和NLRP3(OR=3.155)高水平均是影响胆囊癌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胆囊癌组织Tp53和NLRP3高水平可能预示肿瘤恶性程度高,术后容易复发或转移,需加强随访和处理。
短篇论著
土三七导致肝窦阻塞综合征伴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报道与文献复习
梁胜凯, 尹晓春, 张峰, 诸葛宇征
2025, 28(6):  954-95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39
摘要 ( 11 )   PDF (111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慢性肝病患者肌肉减少症干预研究进展*
张思琪, 孔明, 段钟平
2025, 28(6):  957-96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6.040
摘要 ( 10 )   PDF (90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肌肉减少症是指肌肉质量和力量进行性下降的全身性疾病。肌少症与终末期慢性肝病患者的不良结局和预后相关。现有干预手段在传统营养补充和运动干预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到细胞和分子及其信号通路等靶点的水平上。本文综述总结了慢性肝病肌少症的干预研究进展,以期为肌少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