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影响因素分析*
钱花, 杨忠祥, 石荔
2025, 28(2):
186-18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07
摘要
(
26 )
PDF (896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接受长期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低病毒血症(LLV)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22年5月~2024年5月我院门诊诊治的CHB患者212例,均经规律NAs治疗超过48周。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 HBV 标记物,采用 PCR 法检测血清 HBV DNA 载量,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和血常规,计算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和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B、NK细胞百分比,使用Fibrotouch行肝脏硬度检测 (LSM),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 在212例CHB患者中,LLV发生率为33.5%,完全病毒学应答(CVR)率为66.5%;LLV组基线患者年龄为(42.4±10.2)岁,显著小于CVR组【(46.4±12.0)岁,P<0.05】,有乙型肝炎家族史、合并脂肪肝、应用恩替卡韦(ETV)治疗、血清HBV DNA高载量、HBeAg阳性和血清AST低水平发生率分别为80.3%、53.5%、63.4%、83.1%、93.0%和66.2%,均显著高于CVR组(分别为41.1%、42.6%、48.9%、36.2%、44.0%和34.8%,均P<0.05);LLV组FIB-4和LSM分别为1.21(0.87,1.78)和7.2(6.4,8.1)kPa,显著大于CVR组【分别为1.76(1.23,2.44)和6.5(5.9,7.1)kPa,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乙肝家族史(OR=0.181,P=0.002)、HBeAg阳性(OR=3.892,P<0.001)和血清AST低水平(OR=0.269,P==0.001)均是LLV发生的危险因素;LLV组与CVR组外周血CD4+和CD8+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35.9±6.9)%、(30.8±8.6)%和(1.3±0.5)对(36.0±7.7)%、(29.1±8.1)%和(1.4±0.6),均P >0.05】。结论 有乙型肝炎家族史、血清HBeAg阳性、ALT低水平和HBV DNA高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NAs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LLV,深入研究LLV发生的原因并予以处置,对于改善预后可能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