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切除术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栓弹力图参数和凝血功能指标预测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研究*
汪闯, 周林, 高焕焕, 陈敬锋, 王彬阶
2025, 28(5):
739-74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5.025
摘要
(
13 )
PDF (881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血栓弹力图(TEG)指标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价值,为该类患者提供早期干预的参考指标。方法 2020年1月~2024年6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LC患者129例,均接受脾切除术。使用宝锐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的设备检测TEG指标,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血液凝固时间(K)、凝固角和最大血块强度(MA)。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其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 本组LC患者在脾切除术后,经影像学检查,PVT发生率为29.5%;PVT组基线血小板计数为77.4(50.3,101.2)×109/L,显著低于非PVT组【107.5(81.8,159.7)×109/L,P<0.05】,而MELD评分、门静脉直径和脾静脉直径分别为22.3(20.1,24.8)分、17.0(16.2,17.8)mm和14.0(13.2,15.4)mm,均显著大于非PVT组【分别为18.2(16.9,20.0)分、15.1(13.7,16.4)mm和11.9(10.9,13.5)mm,P<0.05】;PVT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16.5(15.1,18.0)s和43.1(39.7,45.9)s,显著长于非PVT组【分别为15.1(14.0,16.3)s和40.3(37.4,43.0)s,P<0.05】,而纤维蛋白原水平为2.0(1.6,2.4)g/L,显著低于非PVT组【2.3(1.9,3.0)g/L,P<0.05】,K为2.6(2.0,3.4)min,显著小于非PVT组【3.7(1.8,5.7)min,P<0.05】,而MA为52.7(43.7,57.9)mm,显著大于非PVT组【41.6(36.0,53.1)mm,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K值和MA是LC患者术后发生P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K值和MA联合预测LC患者脾切除术后发生PVT的 AUC为0.90,其敏感性为95.6%,特异性为81.6%,预测效能显著优于单项指标预测(P<0.05)。结论 检测TEG参数K值和MA可以帮助预测LC患者脾切除术后PVT发生,以便做好早期干预,对于改善预后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