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更多...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更多...
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邮局订阅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期目录

2025年 第2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5-10
上一期   
专家论坛
昼夜节律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陈春如, 齐浩龙, 鲁聪, 戴锴, 余佳
2025, 28(3):  321-32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01
摘要 ( 13 )   PDF (874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桥本氏甲状腺炎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研究进展*
陆逸凡, 陈号, 怀家轩, 孙婧, 王高祥, 吴其标, 周希乔
2025, 28(3):  326-32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02
摘要 ( 9 )   PDF (842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病毒性肝炎
恩替卡韦经治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患者联合或序贯艾米替诺福韦治疗疗效研究*
孔丽霞, 陈旭峰, 许艳, 周建飞, 孙舒
2025, 28(3):  334-33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04
摘要 ( 10 )   PDF (835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联合或序贯艾米替诺福韦(TMF)治疗恩替卡韦(ETV)经治的出现低病毒血症(LLV)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1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89例,纳入患者均接受ETV治疗至少24个月以上,检测评估发现完全病毒学应答52例和LLV者37例,给予后者ETV联合TMF(n=14)、停用ETV,改用TMF(n=12)和继续ETV(n=11)治疗48 w。应用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ETV治疗的CHB患者发生LLV的影响因素。结果 LLV组年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6.0±5.2)岁、(54.2±7.0)U/L和(43.5±7.4)U/L,均显著小于或低于CVR组【分别为(38.9±5.8)岁、(143.0±6.8)U/L和(85.4±7.1)U/L,P<0.05】,而血清HBV DNA、HBeAg阳性率、HBsAg水平和LSM分别为(7.2±2.6)lg IU/ml、82.7%、6300.8(5123.9,8912.4)IU/ml和(8.6±1.0)kPa,均显著高于CVR组【分别为(5.4±1.4)lg IU/ml、40.5%、3002.0(2413.4,4512.4)IU/ml和(7.1±0.7)kPa,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BV DNA高载量、HBeAg阳性和血清HBsAg定量水平高均是发生LLV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挽救抗病毒治疗48 w末,联合组血清HBV DNA全部转阴,血清ALT和LSM分别为(35.1±4.7)U/L和(6.9±0.6)kPa,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ETV经治的CHB患者可能发生LLV,而采取ETV联合TMF挽救治疗能获得满意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值得长期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alectin-3和Galectin-9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刘倩, 杨洁, 张静, 宫克, 郭瑞丹
2025, 28(3):  338-34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05
摘要 ( 9 )   PDF (846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3和Galectin-9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21年1月~2024年2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CHB合并MAFLD患者138例和CHB患者95例,分离外周血PBMC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BMC Galectin-3 mRNA和Galectin-9 mRNA水平。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BMC Galectin-3 mRNA和Galectin-9 mRNA水平诊断CHB合并MAFLD的效能。结果 CHB合并MAFLD组PBMC Galectin-3 mRNA和Galectin-9 mRNA水平分别为(1.6±0.3)和(1.4±0.2),均显著高于CHB组【分别为(1.3±0.1)和(1.2±0.1),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质指数、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HOMA-IR、Galectin-3 mRNA和Galectin-9 mRNA水平均是CHB合并M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PBMC Galectin-3 mRNA和Galectin-9 mRNA联合诊断CHB合并MAFL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显著大于Galectin-3 mRNA和Galectin-9 mRNA水平单独诊断的0.785和0.791(P<0.05)。结论 CHB合并MAFLD患者PBMC Galectin-3 mRNA和Galectin-9 mRNA水平异常升高,对诊断CHB合并MAFLD有帮助。
超声声触诊弹性成像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价值研究*
王钰, 刘洁, 樊健敏, 王成, 叶苗青
2025, 28(3):  342-34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06
摘要 ( 8 )   PDF (144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声触诊弹性成像(STE)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LF)分期的价值。方法 2021年1月~2024年3月我院诊治的79例CHB患者,均接受肝活检病理学检查,依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进行LF分期。使用STE技术行肝脏硬度检测(LSM),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指标评估LF分期的效能。结果 在79例CHB患者中,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SO者17例,S1者30例,S2者15例,S3者10例和S4者7例; S2/S3期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高于S0/S1期(P<0.05);SO、S1、S2、S3和S4者LSM分别为(6.3±0.5)kPa、(7.7±1.2)kPa、(8.9±1.4)kPa、(11.3±1.0)kPa和(15.7±1.2)kPa,呈逐步升高趋势(P<0.05);以>=S2为显著性LF,以LSM=8.3 kPa为截断点,其诊断的AUC为0.974 (95%CI:0.912~0.996),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7.1%、85.1%和94.6%。结论 采用STE技术行LSM检查也可良好地诊断CHB患者LF程度,可帮助临床早期做出处理决策。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王浩, 王清园, 沈琼, 许宇文
2025, 28(3):  346-34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07
摘要 ( 7 )   PDF (83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2年1月我院诊治的CHC患者74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分别给予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或pegIFN-α-2a联合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两组均治疗24 w,随访24 w。常规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和实验室指标。结果 观察组快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和随访24 w时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70.3%、97.3%和94.6%,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7.8%、62.2%和54.1%,P<0.05);在治疗4 w、12 w和随访24 w时,观察组血清HCV RNA载量分别为(1.6±0.8)lg u/ml、(1.5±0.9)lg u/ml和(1.2±0.3)lg u/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3±0.9)lg u/ml、(4.5±0.8)lg u/ml和(3.2±0.5)lg u/ml,P<0.05】;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外周血WBC、RBC、PLT计数和Hb水平分别为(5.1±1.0)×109/L、(4.9±0.6)×1012/L、(101.8±17.5)×109/L和(120.5±19.5)g/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3±0.9)×109/L、(4.3±0.5)×1012/L、(85.8±17.3)×109/L和(100.3±16.3)g/L,P<0.05】,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4.6±5.8)U/L和(36.4±6.9)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6.3±6.9)U/L和(49.1±7.5)U/L,P<0.05】。结论 应用pegIFN-α-2a联合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CHC患者病毒学应答率高,有利于肝功能恢复,显示出良好的治疗前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吸入性有机化合物与炎症指标的关系:基于2017~2020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资料分析*
代子行, 袁慧, 陈庆灵, 朱传龙, 李毓雯
2025, 28(3):  350-35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08
摘要 ( 7 )   PDF (95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吸入性有机化合物(VOCs)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索2017年~2020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NHANES),获得数据库中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综合问卷调查结果,筛选出符合MAFLD诊断的患者,收集其血清VOCs水平和移动中心检查的血液指标数据,计算SIRI和SII。采用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两种炎症指标与血清VOCs水平的关系。结果 2991例MAFLD患者SII为(531±325),SIRI为(1.8±1.01),血清1,4-二氯苯水平为(1.2±8.2)ng/mL,血清2,5-二甲基呋喃水平为(0.1±0.1)ng/mL;MAFLD患者血清2,5-二甲基呋喃与SIRI(r=0.3,P<0.05)和SII(r=0.3, P<0.05)均成正相关;经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血清2,5-二甲基呋喃在不调整的模型中均与SIRI(β=1.8±0.3,P<0.05)和SII(β=696.8±122.4,P<0.05)呈正相关;模型经过年龄调整后,它们仍呈正相关(SIRI:β=2.0±0.3,P<0,05; SII:β=709.1±123.9,P<0,05);经过对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腰围(WC)、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总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调整后发现血清2,5-二甲基呋喃水平仍与SIRI(β=1.7±0.3,P<0.05)和SII(β=655.8±122.4,P<0.05)呈正相关。结论 MAFLD患者暴露在更多的2,5-二甲基呋喃环境中可能能加重全身炎症反应程度,或成为引起疾病的因素之一。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回肠菌群特征研究*
卫涛涛, 刘天烨, 戴高中
2025, 28(3):  354-35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09
摘要 ( 11 )   PDF (1284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回肠末端菌群特征。方法 2024年1月~2024年11月我院诊治的MAFLD患者54例和健康人18例,均接受FibroScan行受控衰减参数(CAP)检测,使用内镜和特殊装置进镜至回肠取样,采用16S rDNA测序。结果 本组MAFLD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分别为18例、18例和18例;MAFLD患者回肠菌群Alpha多样性升高,苏黎世杆菌占比随病情严重逐步下降,乳杆菌和韦荣氏球菌属丰度下降,而纤毛菌属、普氏菌属和卟啉单胞菌丰度增加。结论 MALFD患者回肠菌群多样性和菌群丰度发生改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苏黎世杆菌减少,口腔定植菌的迁移可能是MAFLD患者回肠菌群特征表现的原因。
二甲双胍联合双环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短期疗效研究*
徐玲玲, 卢远, 郑燕钗, 杨本场
2025, 28(3):  358-36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10
摘要 ( 9 )   PDF (836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二甲双胍联合双环醇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 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本研究团队各家医院诊治的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102例,其中发现NASH患者48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分别给予二甲双胍或在此基础上联合双环醇治疗24 w。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在治疗6个月末,观察组血清AST和ALT水平分别为(51.3±7.3)U/L和(49.6±9.4)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8±7.6)U/L和(98.7±11.1)U/L,P<0.05】; 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5.5±0.7)mmol/L、(2.7±0.4)mmol/L、(3.2±0.4)mmol/L和(1.1±0.4)mmol/L,与对照组【分别为(5.5±0.6)mmol/L、(2.6±0.5)mmol/L、(3.2±0.5)mmol/L和(1.1±0.3)mmol/L】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HbA1c、FPG、FINS和HOMA-IR分别为(6.9±0.8)%、(5.4±1.2)mmol/L、(5.4±0.7)μU/ml和(1.2±0.3),与对照组【分别为(6.7±0.7)%、(5.2±1.1)mmol/L、(5.3±1.1)μU/ml和(1.2±0.5)】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二甲双胍联合双环醇治疗T2DM合并NASH患者能有效改善肝功能,不影响血糖控制,其远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估算葡萄糖处置率评估无糖尿病人群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发生风险效能研究*
董旭, 王超群, 陈怡, 朱彤, 葛玲玲, 徐爱静
2025, 28(3):  362-36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11
摘要 ( 9 )   PDF (87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估算葡萄糖处置率(eGDR)预测无糖尿病人群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病的效能。方法 2023年7月~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发现的无糖尿病MAFLD患者468例和健康体检者100例,常规获得临床资料,计算eGDR,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MAFLD患病的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eGDR预测MAFLD的效能。结果 MAFLD患者与健康人比,年龄更大且以男性多见,BMI、收缩压、舒张压、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肌酐、尿素氮和尿酸水平均较高(均P<0.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eGDR均较低(均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BMI是M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舒张压和eGDR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eGDR降低预测MAFLD发生风险的AUC为0.939(95%CI 0.910~0.969,P<0.001),对应的最佳截断点为10.85 mg/kg/min,其敏感度为89.5%,特异度为88.0%;按照eGDR的四分位数分组后Q4组患病率为38.0%,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 eGDR作为一种无创且容易获得的衡量胰岛素抵抗的指标,用于预测无糖尿病人群MAFLD发生风险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深入探讨。
六种无创评分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效能比较*
秦浩, 方春华, 何競, 张磊, 冉斌, 汪丽萍, 张振华
2025, 28(3):  366-36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12
摘要 ( 8 )   PDF (96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6种无创评分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效能。方法 2023年1月~2023年12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T2DM患者282例,其中合并MAFLD患者158例。常规临床检测和检查,获得胰岛素抵抗代谢指数(METS-IR)、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甘油三酯葡萄糖体质指数(TyG-BMI)、肝脏脂肪变性指数(HSI)、弗雷明汉脂肪变性指数(FSI)和浙江大学指数(ZJUI)。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6种无创评分的诊断效能。结果 T2DM合并MAFLD组6种无创评分均显著大于T2DM组(P<0.05);TyG-BMI诊断的AUC为0.857(95% CI:0.814~0.900),ZJU指数诊断的AUC为0.852(95% CI:0.808~0.896),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 TyG-BMI和ZJU指数诊断T2DM 患者发生MAFLD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穴位贴敷联合运动处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疗效初步研究*
温大超, 张秋萍, 石凌
2025, 28(3):  370-37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13
摘要 ( 7 )   PDF (83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穴位贴敷联合运动处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2年6月~2024年6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81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分别给予控制饮食和降脂治疗或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联合运动处方干预3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鸢尾素(irisin)和脂联素(APN),使用Fibrotouch检测受控衰减参数(CAP),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在治疗3个月末,观察组体质指数、腰臀比和体脂率分别为(24.3±2.6)kg/m2、(0.6±0.2)和(27.3±2.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1±2.7)kg/m2、(0.7±0.1)和(29.6±3.1)%,P<0.05];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5.5±0.7)mmol/L、(1.7±0.3)mmol/L和(3.2±0.5)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9±0.7)mmol/L、(2.6±0.4)mmol/L和(4.2±0.5)mmol/L,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3±0.4)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0.3)mmol/L,P<0.05];血清ALT、AST和CAP分别为(40.3±4.5)IU/L、(42.1±4.6)IU/L和(267.8±7.8)dB/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3.4±5.6)IU/L、(61.7±5.9)IU/L和(288.3±10.9)dB/m,P<0.05];血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401.5±42.3)pg/mL、(18.6±2.8)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61.2±48.6)pg/mL和(28.7±3.1)mg/L,P<0.05],而血清鸢尾素和APN水平分别为(9.4±1.2)ng/mL和(19.3±2.1)μ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6±0.9)ng/mL和(13.4±1.8)μg/mL,P<0.05];观察组GQOLI-74评分及HPLP中规律运动、科学膳食和睡眠充足率分别为(81.2±8.5)分、87.8%、85.4%和82.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6.3±7.6)分、62.5%、60.0%和62.5%,P<0.05]。结论 采用穴位贴敷联合运动处方治疗NAFLD患者可改善血脂代谢,促进脂肪肝恢复,可能与减轻了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超声声衰减系数联合血清ALT/AST比值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脂肪变程度价值研究*
马晨曦, 许静, 王艳秋
2025, 28(3):  374-37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14
摘要 ( 7 )   PDF (92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声衰减系数(AC)联合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值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脂肪变程度的效能。方法 2021年5月~2024年5月我院收治的NAFLD患者70例和30例健康体检者,NAFLD患者均接受肝活检,使用超声声衰减成像(ATI)技术测定AC值,常规行血生化指标检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本组70例NAFLD患者中,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轻度脂肪变20例,中度脂肪变28例和重度脂肪变22例;重度组AC值为(1.1±0.4)dB·cm-1·MHz-1,显著高于中度组【(0.8±0.3)dB·cm-1·MHz-1,P<0.05】或轻度组【(0.6±0.2)dB·cm-1·MHz-1,P<0.05】和健康人组【(0.5±0.1)dB·cm-1·MHz-1,P<0.05】,血清ALT/AST比值为(1.0±0.1),显著低于中度组【(1.3±0.2),P<0.05】或轻度组【(1.7±0.4),P<0.05】和健康人组【(1.8±0.5),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分别以AC值=0.79 dB·cm-1·MHz-1和血清ALT/AST比值=1.28为截断点,两者联合诊断中度肝脂肪变的AUC=0.882(95%CI:0.745~0.961),其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75.0%,显著优于两者单独诊断(P<0.05); 分别以AC值=1.08 dB·cm-1·MHz-1和血清ALT/AST比值=1.00为截断点,两者联合诊断重度肝脂肪变的AUC=0.902(95%CI:0.804~0.978),其灵敏度为95.5%,特异度为85.0%,显著优于两者单独诊断(P<0.05)。结论 AC联合血清ALT/AST比值可帮助临床初步评估NAFLD患者肝脂肪变程度,为进一步诊治提供线索。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OCN、β-CTX和血管紧张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王新田, 康晓波, 吴霞, 韦颖
2025, 28(3):  378-38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15
摘要 ( 8 )   PDF (84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骨钙素(OCN)、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22年6月~2023年12月我院诊治的101例NAFLD患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SFL)3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50例和脂肪性肝硬化19例)】和同期53例健康体检者,使用Fibroscan Q瞬时弹性扫描仪行肝硬度检测(LSM)和受控衰减参数(CAP),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OCN水平,采用Cobas E 41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β-CTX水平,采用A2000-PLUS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Ang-Ⅱ水平。结果 SFL组CAP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NASH组和肝硬化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及LSM和CAP显著高于SFL组或健康人(P<0.05),肝硬化组LSM显著高于NASH组(P<0.05);NASH组血清OCN和β-CTX水平分别为 (17.3±6.3)ng/mL和(0.3±0.1)ng/mL,均显著低于SFL组【 分别为(22.8±6.4)ng/mL和(0.4±0.2)ng/mL,P<0.05】,而血清Ang-Ⅱ水平为(2.7±0.5)μg/L,显著高于SFL组【(2.4±0.4)μg/L,P<0.05】;肝硬化组血清Ang-Ⅱ水平为(3.0±0.6)μg/L,显著高于NASH组(P<0.05);19例进展性肝纤维化患者血清OCN和β-CTX水平分别为(16.0±6.9)ng/mL和(0.2±0.1)ng/mL,显著低于31例显著性肝纤维化患者【分别为(19.6±6.0)ng/mL和(0.4±0.1)ng/mL,P<0.05】,而血清Ang-Ⅱ水平为(3.1±1.5)μg/L,显著高于显著性肝纤维化患者【(2.5±0.7)μg/L,P<0.05】。结论 NAFLD患者血清OCN、β-CTX和Ang-Ⅱ水平出现异常变化,可能对判断病情有帮助,值得深入研究。
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APRI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价值研究*
曾艾, 王聪, 李敏, 赵伊婷, 张琴, 何梅
2025, 28(3):  382-38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16
摘要 ( 8 )   PDF (83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联合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2021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诊治的T2DM合并NAFLD患者73例,使用瞬时弹性成像(TE)行肝硬度检测(LSM),使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获得杨氏模量值。常规临床检测,计算APR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指标的诊断效能,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评估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APRI与TE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以LSM>7.4 kPa诊断为进展期肝纤维化,本组发现进展期肝纤维化患者19例(26.0%);存在进展期肝纤维化患者体质指数、合并糖尿病肾病比率、血清AST、ALT水平、LSM、APRI和杨氏模量值分别为(30.7±2.8)kg/m2、42.1%、(92.3±10.5)U/L、(120.5±9.6)U/L、(12.7±3.1)kPa、(1.2±0.4)和(10.7±3.1)kPa,均显著高于非进展期肝纤维化患者[分别为(25.2±2.4)kg/m2、20.4%、(49.8±8.1)U/L、(47.8±7.3)U/L、(6.1±1.6)kPa、(0.8±0.3)和((5.1±1.6))kPa,P<0.05]; ROC分析显示杨氏模量值联合APRI诊断T2DM合并NAFLD患者进展期肝纤维化的AUC为0.891,其敏感度为94.7%,特异度为74.1%,显著优于两指标单独预测(P<0.05);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APRI诊断T2DM合并NAFLD患者进展期肝纤维化与TE检测诊断的Kappa值为0.563(P<0.05),一致性中等。结论 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APRI对T2DM合并NAFLD患者肝纤维化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血清miR-122、IL-1β和IL-10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熊钻, 程丰, 刘庆, 王亚, 沈利华
2025, 28(3):  386-38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17
摘要 ( 10 )   PDF (84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血清微小RNA-122(miR-122)、白介素-1β(IL-1β)和IL-10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23年1月~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DILI患者139例(胆汁淤积型39例,肝细胞损伤型86例,混合型14例;肝损伤1级43例,2级60例,3级36例)和同期体检的健康人75例,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122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和IL-10水平。结果 DILI组血清总胆红素、ALT、AST、ALP和GGT水平为(48.6±7.9)μmol/L、(117.9±35.8)U/L、(112.8±42.3)U/L、(193.2±46.5)U/L和(377.6±88.8)U/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组【分别为(10.3±3.2)μmol/L、(24.8±5.4)U/L、(23.1±4.0)U/L、(49.7±17.8)U/L和(50.4±4.2)U/L,P<0.05】;混合型血清miR-122水平为(11.5±2.6),肝细胞损伤型为(10.9±1.6),均显著高于胆汁淤积型【(9.0±1.5),P<0.05】,混合型血清IL-1β水平为(105.3±3.8)pg/mL,肝细胞损伤型为(101.8±3.2)pg/mL,均显著高于胆汁淤积型【(90.6±13.0)pg/mL,P<0.05】,三组血清IL-10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3级DILI患者血清miR-122水平为(12.5±1.2),2级DILI患者为(10.3±1.4),均显著高于1级患者【((8.6±1.5),P<0.05】,3级DILI患者血清IL-1β水平为(105.1±13.2)pg/mL,2级为 (100.7±13.4)pg/mL,均显著高于1级【(88.8±13.1)pg/mL,P<0.05】,3级DILI患者血清IL-10水平为(1.9±0.8)pg/mL,2级为(2.1±0.9)pg/mL,均显著低于1级DILI患者【(2.8±1.1)pg/mL,P<0.05】。结论 DILI患者血清miR-122和IL-1β水平升高,而血清IL-10水平降低,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伴有自身免疫现象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马丹彤, 杨爽, 高丽丽, 高学松, 段雪飞
2025, 28(3):  390-39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18
摘要 ( 7 )   PDF (190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总结伴有自身免疫现象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的病情转归,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2018年1月~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治疗的DILI患者312例,常规行肝活检,对伴有自身免疫现象的患者,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果 对停药后肝损伤持续、血清球蛋白水平升高和自身抗体阳性者被诊断为伴有自身免疫现象的DILI患者73例和DILI患者239例;伴有自身免疫现象的DILI组口服中草药占比显著高于DILI组(P<0.05),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显著低于,而血清总胆汁酸、胆红素、球蛋白和IgG水平显著高于DILI组(P<0.05);伴有自身免疫现象的DILI患者肝组织损伤更加明显;70例伴有自身免疫的DILI患者接受了免疫抑制剂治疗,在治疗3个月后,疾病缓解率为48.6%,不完全应答率为51.4%;不完全应答组基线血清IgG水平显著高于缓解组(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更明显(P<0.05)。结论 部分DILI患者可能伴有自身免疫现象,或其发病机制即包括自身免疫反应。针对这部分患者,可以尝试免疫抑制剂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对治疗不完全应答,还需要继续观察。
肝衰竭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疗效研究*
李勇飞, 许正锯, 叶巧霞, 威晋
2025, 28(3):  394-39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19
摘要 ( 5 )   PDF (82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比较发病不同时间启动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滤过(HF)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1年3月~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126例HBV-ACLF患者,使用日本山阳电子工业生产的KM-9000型血液净化装置进行PE治疗,使用日本山阳电子工业生产的KM-9000型血液净化装置进行HF治疗,其中37例对照组在入院72 h后,而89例观察组在入院72 h内启动人工肝治疗。结果 观察组人工肝治疗(3.4±1.4)次,显著少于对照组【(4.6±1.1)次,P<0.05】,而观察组28 d和90 d生存率分别为84.2%和6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6%和48.6%(P<0.05);在治疗3个月末,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HBV DNA转阴率均为100.0%(P>0.05);在人工肝治疗前后,两组血钾、血钠和血氯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平均3个月,60例观察组生存者血清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5.8±7.6)μmol/L、(68.2±9.3)%和(34.7±2.8)g/L,与18例对照组生存者比,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8.4±5.9)μmol/L、(63.7±8.6)%和(35.6±2.5)g/L,P<0.05】。结论 对于明确诊断的肝衰竭患者,在入院后尽早启动人工肝治疗可能能提高救治成功率,任何的观望和拖延都可能不利于改善预后。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临床治疗过程中甲磺酸萘莫司他与普通肝素抗凝效果研究*
张文睿, 赵凝慧, 姚若煜, 王瀚, 姚佳
2025, 28(3):  398-40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20
摘要 ( 8 )   PDF (834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肝衰竭(LF)患者过程中应用甲磺酸萘莫司他(NM)与普通肝素(UFH)的抗凝效果。方法 2023年5月~2024年5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LF患者27例,均接受DPMAS治疗。常规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血小板(PLT)计数,自动计算凝血酶原时活动度(PTA)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 纳入的27例LF患者共接受了62例次DPMAS治疗,其中应用UFH抗凝21例次,NM抗凝41例次;在DPMAS治疗后,NM抗凝组APTT和INR延长率分别为1.3(-3.6,9.0)%和2.5(-8.5,16.6)%,显著低于UFH抗凝组【分别为271.1(49.0,816.5)%和68.9(44.8,118.8)%,P<0.05】,PTA和PLT计数下降率分别为(4.2±23.7)%和4.6(1.3,7.6)%,显著低于UFH 抗凝组【分别为(46.5±24.3)%和(13.0±12.6)%,P<0.05】;NM抗凝组低血压发生率为9.8%,与UFH抗凝组的14.3%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24 h内未发生明显的活动性出血。结论 对于接受DPMAS治疗的LF患者,应用NM抗凝对凝血功能指标和PLT计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可能会出现抗凝不足导致机器频繁报警,应用例数也还少,需要进一步观察。
肝硬化
声触诊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半定量评分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肝硬化效能研究*
翟菲菲, 王彩, 王俊玲, 韩悦
2025, 28(3):  402-40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21
摘要 ( 5 )   PDF (139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声触诊超声弹性成像(STE)和超声半定量评分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早期肝硬化(LC)的价值。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3例CHB患者,均接受肝活检,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行常规肝脏超声和STE检查,记录超声半定量评分和弹性模量(E)值,常规检测并计算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超声各指标诊断LC的效能。结果 在103例CHB患者中,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早期肝硬化者37例(35.9%);LC组肝脏超声半定量总分为(13.9±1.7)分,显著高于CHB组【(8.6±1.2)分,P<0.05】;LC组E值为(11.5±2.9)kPa,显著大于CHB组【(7.4±1.6)kPa,P<0.05】; LC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为(112.7±41.9)×109/L,显著低于CHB组【(159.6±58.3)×109/L,P<0.05】,而FIB-4评分为(2.4±0.3),显著大于CHB组【(1.5±0.6),P<0.05】;E值联合超声半定量评分诊断CHB患者早期肝硬化的AUC为0.963(95%CI:0.906~0.990),其灵敏度为89.2%,特异度为94.5%,显著优于单一指标诊断(P<0.05)。结论 采用STE联合超声半定量评分诊断CHB患者早期LC具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临床医生总结、参考、完善、使用。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流行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姚煜, 徐春阳, 任健吾
2025, 28(3):  406-40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22
摘要 ( 7 )   PDF (83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HE)及其危险因素情况。方法 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随访2年。行腹部CT检查并应用软件自动计算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行胃镜检查诊断食管静脉曲张(EV),采用West Haven评分诊断HE。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H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经过2年随访,本组患者发生HE者25例;HE组基线血清胆红素、INR、EV发生率、肝肾综合征、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和肌少症发生率分别为(35.3±8.5)μmol/L、(1.4±0.5)、68.0%、72.0%、(15.6±2.3)分、(21.6±2.5)分和80.0%,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分别为(20.6±9.3)μmol/L、(1.2±0.3)、25.7%、17.1%、(9.2±1.6)分、(15.5±3.2)分和34.3%,P<0.05】,而血清Alb水平、PLT计数和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分别为(29.3±5.6)g/L、(62.3±13.5)×109/L和(43.1±8.9)cm2/m2,均显著低于肝硬化组【分别为(33.2±5.9)g/L、(85.2±15.6)×109/L和(46.3±8.5)cm2/m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OR=3.442)、INR(OR=3.677)、食管静脉曲张(OR=3.647)、Child-Pugh评分(OR=4.191)、MELD评分(OR=4.614)、肌少症(OR=4.651)和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OR=4.468)均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H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了解肝硬化患者发生HE的危险因素并及时给予干预处理,可能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内镜曲张静脉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和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疗效研究*
许荣波, 王艳, 王晓松, 王晓燕
2025, 28(3):  410-41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23
摘要 ( 5 )   PDF (82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EVL)联合生长抑素和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2年4月~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77例肝硬化并发EVB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分别给予生长抑素和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或采用EVL联合这些药物治疗。使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门静脉内径(DPV)、血流速度(Vpv)和血流量(Qpv),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在急性期,观察组止血有效率为97.4%,对照组为84.2%(P<0.05);观察组输血量、止血时间、补充白蛋白量和住院日分别为(240.3±131.4)mL、(3.7±0.5)h、(10.4±2.9)g和(5.7±0.8)d,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96.2±238.9)mL、(44.3±4.1)h、(44.2±12.5)g和(11.6±1.4)d,P<0.05】;在术后14 d,观察组Vpv和Qpv分别为(15.8±2.2)cm/s和(944.2±245.5)mL/min,均显著快于或大于对照组【分别为(13.4±2.3)cm/s和(776.7±170.6)mL/min,P<0.05】;观察组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为(2.9±0.5)g/L,显著高于对照组【(2.2±0.6)g/L,P<0.05】;在术后6个月,观察组再出血率和EV复发率分别为2.6%和7.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和25.0%(P<0.05)。结论 采用EVL联合静脉应用生长抑素和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发EVB患者止血效果好,减少了输血和补充蛋白消耗,值得总结经验,扩大应用。
肝脏超声血流参数联合肝脾硬度检测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价值研究*
刘玉华, 张源, 郭家婷
2025, 28(3):  414-41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24
摘要 ( 5 )   PDF (84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脏超声血流参数联合肝脏硬度检测(LSM)和脾脏硬度检测(SSM)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EV)患者发生EV破裂出血(EVB)的价值。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9例,接受胃镜检查,记录EV情况。接受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门静脉内径(PVD)、门静脉充血指数(PV-CI)、门静脉血流流速(PVV)和肝静脉减振指数(HV-DI)。使用FibroTouch检测LSM和SSM。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预测EVB的效能。结果 经胃镜检查发现并发EV患者57例(64.1%);肝硬化并发EV组HV-DI、PVD、PV-CI、LSM和SSM分别为(0.9±0.2)、(1.7±0.4)cm、(0.4±0.1)cm/s、(19.3±3.6)kPa和(46.1±11.6)kPa,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分别为(0.7±0.1)、(1.4±0.2)cm、(0.2±0.1)cm/s、(12.3±3.1)kPa和(34.5±7.9)kPa,P<0.05】,而PVV为(15.8±3.3)cm/s,显著低于肝硬化组【(19.2±2.5)cm/s,P<0.05】;16例重度EV患者HV-DI、PVD、PV-CI、LSM和SSM均显著高于20例中度或21例轻度患者,而PVV则显著低于中度或轻度患者 (P<0.05);在随访的1年里,本组并发EV患者发生EVB者34例(59.7%); 经ROC曲线分析显示,HV-DI、PVV、PVD、PV-CI、LSM和SSM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EVB具有较高的效能,而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885(95%CI:0.757~0.916),其敏感性为97.1%,特异性为80.0%,显著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结论 应用肝脏超声血流参数联合LSM和SSM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EVB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CTP定量参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价值研究*
高建军, 张华西, 范仁宝, 王玺
2025, 28(3):  418-42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25
摘要 ( 5 )   PDF (111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T门静脉造影(CTP)定量参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价值。方法 2021年1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8例,均接受胃镜和CTP检查,记录CTP定量参数。行门脉压力梯度(PPG)测定,诊断门脉高压。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TP定量参数诊断显著性门静脉高压的价值。随访12个月,分析CTP定量参数预测EVB发生的效能。结果 在98例肝硬化患者中,发现EV者47例(48.0%)和显著性门静脉高压症45例(45.9%);显著性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主干直径、脾静脉直径、胃左静脉直径、肝内门静脉左支直径和肝内门静脉右支直径分别为(17.6±1.8)mm、(15.9±1.9)mm、(6.1±1.3)mm、(13.0±1.3)mm和(12.6±1.7)mm,均显著大于非显著性门静脉高压患者【分别为(14.9±2.0)mm、(14.0±2.0)mm、(4.6±1.6)mm、(11.3±1.4)mm和(11.3±1.6)mm,P<0.05];随访12个月,98例肝硬化患者发生EVB 22例(22.5%);出血患者基线门静脉主干直径、脾静脉直径、胃左静脉直径、肝内门静脉左支直径和肝内门静脉右支直径均显著大于未出血患者(P<0.05);以满足门脉系统指标中的任何三个条件诊断显著性门静脉高压的AUC均大于0.830(P<0.05),敏感性大于75.6%,特异性大于79.3%,预测EVB的AUC均大于0.755(P<0.05),敏感性大于68.2%,特异性大于71.1%。结论 应用CTP定量参数可以诊断肝硬化患者显著性门静脉高压,并可预测EVB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内镜曲张静脉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和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疗效研究*
蒋召芹, 宋洁, 穆永芳
2025, 28(3):  422-42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26
摘要 ( 5 )   PDF (83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内镜曲张静脉套扎术(EVL)联合生长抑素和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EVB患者103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给予所有患者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行EVL治疗,随访6个月。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及其血流量。结果 在急性期,观察组死亡3例(5.8%),对照组死亡8例(15.7%);49例观察组生存患者输血量、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06.5±138.1)mL、(1.6±0.7)d和(5.8±1.5)d,显著少于或短于43例对照组生存者【分别为(615.7±240.3)mL、(4.1±0.5)d和(9.1±1.7)d,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3.4±5.3)g/L,显著高于对照组【(31.3±4.6)g/L,P<0.05】;观察组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为(4.2±0.5)g/L,显著高于对照组【(3.8±0.4)g/L,P<0.05】;观察组外周血PLT计数、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219.3±20.1)×109/L、(36.4±4.2)%和(109.6±6.1)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6.2±19.5)×109/L、(31.7±4.3)%和(91.2±7.0)g/L,P<0.05】;两组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和血流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发生再出血1例(2.0%),救治后出血止,对照组发生再出血3例(7.0%),其中死亡1例(2.3%)。结论 采用EVL联合生长抑素和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发EVB患者止血效果好,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具有很大的临床实用意义。
肝癌
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仑伐替尼和PD-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研究*
杨懿瑾, 洪晗, 陈彬, 崔洪全, 王逸, 张甲
2025, 28(3):  426-42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27
摘要 ( 5 )   PDF (872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FOLFOX 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仑伐替尼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PLC患者86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两组均接受经 HAIC 化疗FOLFOX 方案和仑伐替尼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信迪利单抗,21 d为1个周期,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周期。随访2年。使用Quanteon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癌抗原 199()、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水平。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分别11.6%和74.4%,总有效率为8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60.5%和65.1%(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3+和CD4+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6.9±5.3)%和(40.4±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0.4±4.8)%和(34.1±4.3)%,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为(16.1±2.4)%,显著低于对照组【(22.3±3.5)%, P<0.05);观察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为(102.6±11.2)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43.0±15.4)ng/mL,P<0.05】;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49.0±4.0)U/L和(44.4±5.0)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8±4.8)U/L和(38.2±5.3)U/L,P<0.05】;在随访2年末,观察组生存率为67.4%,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16.2±2.8)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9.5%和(11.8±3.2)个月,P<0.05】。结论 采用HAIC 化疗FOLFOX方案与仑伐替尼和信迪利单抗联合治疗中晚期PLC患者可以提高短期肿瘤缓解率,延长生存时间。
15例肝细胞癌发生消化道穿孔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刘松涛, 李娟, 刘梅, 刘晖, 闾军
2025, 28(3):  430-43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28
摘要 ( 5 )   PDF (81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肝细胞癌(HCC)患者发生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特点,以借鉴处理经验。方法 2017年1月~2024年7月我院诊治的HCC患者发生消化道穿孔15例,给予对症、手术或肝移植处理,观察预后。结果 在15例HCC并发消化道穿孔患者中,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59.4 ± 9.8岁;其中慢性乙型肝炎12例,酒精性肝病1例,不明原因肝病2例;15例患者均有腹痛,中位持续时间为2(1,10)d;外周血WBC计数为(8.3±4.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82.5±9.8%),ALB为(29.3±5.6 g/L),PTA为(59.5±10.3%);发生穿孔的部位为胃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分别为6例(40.0%)、2例(13.3%)、1例(6.7%)、2例(13.3%)和4例(26.7%);3例接受内科对症,半月内死亡,12例行手术修补治疗,3例死亡,9例治愈;在9例生存患者中,2例行肝移植治疗,4例接受肝动脉栓塞术和/或靶向药物治疗,2例接受内科对症治疗,1例肿瘤无复发而定期监测,结果7例死亡,2例生存,平均生存时间为(22.2±19.3)个月。结论 HCC患者在有创性和系统药物治疗过程中,有发生消化道穿孔的风险。一旦发生,需积极手术治疗。在穿孔治愈后可继续应用靶向药物等治疗肿瘤。
MRI扫描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病灶残留价值研究*
董彦宏, 姜琨, 黄辉, 彭钊, 程艾
2025, 28(3):  434-43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29
摘要 ( 7 )   PDF (962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估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后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病灶残留的价值。方法 2020年6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16例PLC患者,均接受TACE治疗。术后3个月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评估的金标准,分析CT和MRI检查评估TACE术后肿瘤残存的效能。结果 在116例PLC患者146个病灶中,术后3月经DSA检查显示有肿瘤残存103个病灶,另43个病灶稳定;MRI检查判断肿瘤残余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2%、94.5%和84.3%,均显著高于CT检查(分别为73.8%、81.5%和61.4%,P<0.05);在TACE术后103个残存病灶中,DSA检查显示碘油沉积Ⅰ型10个、Ⅱ型51个、Ⅲ型35个和Ⅳ型7个;MRI检查对Ⅰ型和Ⅱ型碘油沉积类型检出率分别为70.0%和90.2%,均显著高于CT检查(分别为10.0%和64.7%, P<0.05);在TACE术后,MRI检查判断肿瘤有包膜54个(37.0%),而CT检查仅发现肿瘤有包膜16个(11.0%,P<0.05),差异显著。结论 MRI检查评估TACE术后PLC患者肝内病灶残留效能高,对进一步治疗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评估良恶性肝脏肿瘤价值分析*
沙新杰, 夏晓亮
2025, 28(3):  438-44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30
摘要 ( 6 )   PDF (140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DCE-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肝脏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诊治的肝脏肿瘤患者96例,行MRI检查,记录病灶速率常数(Kep)、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增强曲线下初始面积(iAUC)和弥散加权成像(ADC)。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诊断效能。结果 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本组诊断肝腺瘤27例、肝硬化增生结节13例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5例(良性55例),肝细胞癌31例和肝内胆管细胞癌10例(恶性41例);恶性病灶形状不规则、边缘粗糙和内部强化不均匀占比分别为68.3%、65.9%和68.3%,均显著高于良性病灶的36.4%、34.6%和38.2%(所有P<0.05);恶性病灶Kep 、Ktrans 、Ve 和iAUC分别为(0.8±0.3)min-1、(0.4±0.1)min-1、(0.4±0.2)和(1.0±0.3),显著大于良性组【分别为(0.4±0.1)min-1、(0.2±0.1)min-1、(0.3±0.1)和(0.7±0.2),P<0.05】,而ADC值为(1.0±0.4),显著小于良性病灶【(1.7±0.6),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应用DCE-MR参数联合ADC诊断恶性病变的特异性达到94.5%,而灵敏度也达到70.2%,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结论 应用DCE-MRI联合DWI检查可以帮助临床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值得深入研究。
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和VEGF水平判断预后价值研究*
黄燕, 杨志勇, 黄骞, 梁洪享
2025, 28(3):  442-44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31
摘要 ( 6 )   PDF (90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CYFRA)21-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分析血清指标评估IC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2020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ICC患者81例,均接受GEMOX化疗联合卡瑞丽珠单抗方案治疗,21 d为一个周期,持续治疗4个周期。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EA、CA125、CYFRA21-1和VEGF水平。应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26例多发肿瘤的ICC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和VEGF水平分别为(18.9±3.4)ng/mL、(110.3±9.5)ng/mL、(22.1±3.8)U/mL和(268.8±12.6)pg/mL,均显著高于55例单发肿瘤患者【分别为(11.8±3.3)ng/mL、(66.8±18.0)ng/mL、(10.8±3.7)U/mL和(199.6±37.1)pg/mL,P<0.05】,52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和VEGF水平分别为(16.5±3.4)ng/mL、(93.7±23.1)ng/mL、(17.6±5.6)U/mL和(249.6±24.5)pg/mL,均显著高于29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为【(10.4±3.6)ng/mL、(59.6±14.8)ng/mL、(9.1±3.7)U/mL和(173.6±29.5)pg/mL,P<0.05】,38例肿瘤直径大于5 cm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和VEGF水平分别为(17.5±4.2)ng/mL、(106.5±11.0)ng/mL、(19.0±5.8)U/mL和259.8±17.9)pg/mL,均显著高于43例肿瘤直径小于5 cm患者【分别为(11.2±3.1)ng/mL、(58.5±9.7)ng/mL、(10.4±3.8)U/mL和(187.9±33.6)pg/mL,P<0.05】,39例TNM Ⅳ期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和VEGF水平分别为(17.5±4.2)ng/mL、(105.5±12.1)ng/mL、(18.8±5.8)U/mL和(258.1±20.6)pg/mL,均显著高于42例Ⅱ/Ⅲ期患者【分别为(11.1±3.0)ng/mL、(58.1±9.5)ng/mL、(10.4±3.8)U/mL和(187.8±34.0)pg/mL,P<0.05】;81例ICC患者1a生存率为71.6%;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NMⅢ/Ⅳ期、高水平CEA、CA125和VEGF为影响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CEA、CA125、CYFRA21-1和VEGF水平评估接受化疗治疗的ICC患者近期疗效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根治性肿瘤切除术治疗肝母细胞瘤儿童血清AFP水平变化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分析*
宋锐, 杨建功, 罗丽琴, 吕涛
2025, 28(3):  446-44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32
摘要 ( 6 )   PDF (92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评估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肝母细胞瘤(HB)儿童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2月乐山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HB儿童105例,均接受根治性肿瘤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5年,常规检测血清AFP水平。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无事件生存期(E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本组HB儿童PRETEXT系统分期为I期18例,II期39例,III期41例和IV期7例;术前,I期、II期、III期和IV期患儿血清AFP水平分别为(43261.3±17236.9)μg/L、(47823.4±16921.3)μg/L、(60489.2±18638.3)μg/L和(73482.1±20496.5)μg/L,在术后6个月时分别降至(11.4±0.3)μg/L、(16.5±0.9)μg/L、(28.4±4.6)μg/L和(416.3±12.1)μg/L,III期和IV期患者血清AFP水平仍较高;术后随访,I期患者肿瘤复发、转移、EFS和OS分别为16.7%、5.6%、77.8%和94. 4%,II期分别为20.5%、7.7%、71.8%和92.3%,III期分别为34.1%、12.2%、53.7%和78.0%,而IV期患儿分别为42.9%、57.1%、0.0%和57.1%。结论 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后HB儿童血清AFP水平与肿瘤分期高度相关,分期差的患儿血清AFP水平很难恢复正常,预后也差。
不同病理学类型的儿童肝母细胞瘤超声表现研究*
唐奇琼, 贾春阳, 霍亚玲, 许晶, 王丹
2025, 28(3):  450-45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33
摘要 ( 9 )   PDF (187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分析不同病理学类型的儿童肝母细胞瘤(HB)超声表现。方法 2021年10月~2024年10月我院收治的64例HB患儿,均接受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甲胎蛋白(AFP)、糖蛋白CD34、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19(CK19)、整合酶相互作用分子-1(INI-1)、肝细胞石蜡抗原-1(Hepar-1)和β-联蛋白(beta-catenin)表达。结果 经病理学诊断诊断完全上皮型43例(胎儿型14例和胚胎型29例),和混合性上皮间叶型21例(伴有畸胎瘤样特征13例和不伴有畸胎瘤样特征8例);胎儿型肿瘤直径为(8.5±2.4)cm,显著小于胚胎型【(11.4±2.1)cm,P<0.05】或伴畸胎瘤样混合型【(10.7±2.2)cm,P<0.05】或不伴畸胎瘤样混合型【(10.5±2.0)cm,P<0.05】;胎儿型强回声占比为92.9%,胚胎型强回声占比为93.1%,均显著大于伴畸胎瘤样混合型的23.1% (P<0.05)或不伴畸胎瘤样混合型的37.5% (P<0.05);胎儿型钙化占比为21.4%,胚胎型钙化占比为27.6%,均显著低于伴畸胎瘤样混合型的76.9%(P<0.05)或不伴畸胎瘤样混合型的62.5%(P<0.05);胎儿型瘤内坏死囊变占比为35.7%,显著低于胚胎型的79.3% (P<0.05)或伴畸胎瘤样混合型的76.9%(P<0.05)或不伴畸胎瘤样混合型的75.0%(P<0.05)。结论 不同病理学类型的HB病灶超声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超声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为HB病理学分型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肝脓肿
超声引导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疗效研究*
李宏建, 许织文, 夏斐, 盛建国
2025, 28(3):  454-45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34
摘要 ( 5 )   PDF (82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分别给予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皮质醇(COR)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IL-12水平。结果 经1~3周治疗,两组均治愈,脓腔闭合,随访3月,经超声检查未发现脓肿复发病例;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BIL、ALT、ALB和GGT水平分别为(15.3±2.4)μmol /L、(72.4±7.5)U/L、(39.3±2.8)g/L和(79.3±19.4)U/L,与对照组【分别为(16.5±2.3)μmol /L、(73.2±10.3)U/L、(36.6±2.9)g/L和(73.1±22.3)U/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SOD、COR和MDA水平分别为(73.3±7.5)U/mL、(117.8±8.4)nmol/L和(5.1±0.8)μmol/mL,与对照组【分别为(75.4±7.1)U/mL、(118.8±8.5)nmol/L和(5.5±0.9)μmol/m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IL-6、IL-8和IL-12水平分别为(0.2±0.1)ng/mL、(0.3±0.1)ng/mL和(81.3±16.5)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3±0.1)ng/mL、0.4±0.1)ng/mL和(95.2±17.1)ng/mL,P<0.05】。结论 采取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患者效果肯定,可减少穿刺次数,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抗生素用量。
胆石症
UG-PTGD联合LC术治疗急性结石梗阻性胆囊炎患者疗效研究*
晏化军, 陈兴云, 马兵, 杨冲
2025, 28(3):  458-46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35
摘要 ( 6 )   PDF (83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UG-PTG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梗阻性胆囊炎(ACO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0年5月~2024年5月我院诊治的ACOC患者109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5例,分别采用LC手术或在UG-PTGD手术后择期行LC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胆囊切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肛门排气、拔管和住院日分别为(54.5±8.1)min、(33.8±7.9)mL、(18.5±2.9)mL、(21.5±4.2)h、(3.3±0.6)d和(4.5±1.5)d,均显著小于或短于对照组【分别为(72.6±11.4)min、(44.1±6.7)mL、(26.9±4.2)mL、(27.4±3.9)h、(4.8±0.7)d和(10.6±2.9)d,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AST和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6和CRP水平分别为(32.2±11.4)ng/mL、(116.7±12.3)pg/mL和(25.8±5.2)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9.6±12.7)ng/mL、(127.1±19.2)pg/mL和(46.7±8.1)mg/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1%(P<0.05)。结论 采取UG-PTGD紧急处理,再择机施行LC治疗ACOC患者可行、有利、有效,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临床选择。
PTGD序贯保留胆囊动脉主干的LC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疗效研究*
冯淞, 李连杰, 程波
2025, 28(3):  462-46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36
摘要 ( 5 )   PDF (83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比较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序贯保留胆囊动脉主干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AC)患者的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2020年10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206例A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3例和观察组103例,分别采用PTGD联合常规LC术或PTGD序贯保留胆囊动脉主干的LC术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浆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6.5±7.2)min,显著长于对照组【(44.3±10.4)min,P<0.05】,而术中出血量为(16.5±3.2)ml,显著少于对照组【(67.4±14.5)ml,P<0.05】;在手术前后,两组血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5 d,观察组血清CRP、IL-6、TNF-α和Cor水平分别为(18.5±2.3)mg/L、(14.5±12.3)mmol/L、(12.1±6.1)mmol/L和(56.5±17.1)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4±25.4)mg/L、(29.6±18.5)mmol/L、(25.1±8.1)m mol/L和(79.4±30.2)ng/mL,P<0.05】;术后,观察组切口感染、胆漏和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4.9%对5.8%,P>0.05)。结论 采用PTGD序贯保留胆囊动脉主干的LC术治疗AC患者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研究。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效果比较*
柯俊杰, 邢杰宇, 张明英
2025, 28(3):  466-46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37
摘要 ( 8 )   PDF (917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CE)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 2020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纳入患者均为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接受LCE或ERCP术治疗。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肽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醇和去甲肾上腺素(NE),采用磁粉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和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6.7%和9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6.7%和66.7%,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手术花费分别为(62.4±6.5)min和(2.4±0.5)万元,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6.3±8.7)min和(3.0±0.8)万元,P<0.05】,而肛门排气、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日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5 d,观察组血清皮质醇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分别为(211.2±32.1)nmoL/mL和(5.0±0.6)nmoL/m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2.1±41.2)nmoL/mL和(3.1±0.8)nmoL/mL, P<0.05】;术后,两组胆瘘、腹腔感染、胆管炎、胆道出血和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20.0%对16.7%,P>0.05)。结论 采用LCE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完成率和结石清除率高,临床疗效好。
胆囊息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患者术后纳布啡多模式镇痛应用效果分析*
董文岳, 安斌, 母丹, 甘建辉
2025, 28(3):  470-47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38
摘要 ( 9 )   PDF (84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息肉患者术后盐酸纳布啡多模式镇痛应用效果及对血清P物质(SP)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 2020年11月~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胆囊息肉患者78例,均接受择期LC手术治疗。在术后镇痛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TAP)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照组应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观察组应用纳布啡。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Ramsay镇静(RSS)评分,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P物质(SP)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 在术后1h、4h和12 h,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3.7±0.7)分、(4.0±0.8)分和(4.3±0.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3±0.7)分、(4.6±0.9)分和(4.9±1.0)分,P<0.05】;在术后1h、4h、12 h和24 h,观察组RSS评分分别为(2.4±0.5)分、(2.6±0.6)分、(2.9±0.6)分和(2.5±0.6)分,与对照组【分别为(2.5±0.6)分、(2.7±0.6)分、(3.0±0.7)分和(2.6±0.5)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1h、4h和12 h,观察组血清SP水平分别为(0.9±0.2)μg/mL、(2.7±0.6)μg/mL和(4.3±1.0)μ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0.3)μg/mL、(4.4±1.1)μg/mL和(6.5±1.3)μg/mL,P<0.05】,血清PEG2水平分别为(91.9±11.5)pg/mL、(265.3±29.6)pg/mL和(168.3±18.7)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8.8±12.7)pg/mL、(304.2±32.8)pg/mL和(183.2±20.6)pg/mL,P<0.05】;术后,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和拔除引流管时间分别为(40.7±4.2)h、(41.6±3.9)h和(90.6±8.4)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9.8±5.3)h、(50.4±21.5)h和(103.7±4.1)h,P<0.05】。结论 在LC术后应用盐酸纳布啡多模式镇痛有助于缓解疼痛,可能与其抑制了疼痛相关因子释放有关。
短篇论著
一电力企业男性职工脂肪肝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党学娟, 谢晓艳, 唐萍, 李敏
2025, 28(3):  474-47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39
摘要 ( 10 )   PDF (788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甘肃省一电力企业男性职工脂肪肝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4月对甘肃省一电力企业501名男性职工进行超声和血清学检查,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该电厂男性职工脂肪肝检出率为28.5%;饮酒、饮食不均衡、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血症和血清ALT升高人群脂肪肝检出率分别为38.9%、59.4%、91.4%、42.0%、47.8%、50.0%和8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食不均衡、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饮酒和ALT升高是脂肪肝患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男性职工发生脂肪肝的因素较多,针对这些因素,采取防治措施,是非常有意义的。
综述
无创性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应用进展*
刘倩倩, 段志娇, 陈平
2025, 28(3):  477-48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3.040
摘要 ( 9 )   PDF (85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纤维化与不良结局密切相关。早期干预肝纤维化进程有望改善疾病预后。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其侵入性、取样不一致和评估存在主观因素等,限制了该方法的广泛应用。近期涌现出一批新兴的无创性技术用于评估NAFLD患者肝纤维化,提高了检测便利性和重复性,本文就此展开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