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更多...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更多...
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邮局订阅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期目录

2025年 第2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3-10
上一期   
专家论坛
无创评估肝纤维化逆转研究进展*
朱亭亭, 陈逸云, 谢帆慈, 李正鑫
2025, 28(2):  169-17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03
摘要 ( 51 )   PDF (903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性肝炎
p65通过调控脂代谢影响HepG2细胞增殖研究*
李全维, 高明慧, 寇卜心, 柴梦音, 霍云飞, 豆双双, 庞丽君, 石英, 刘晓霓
2025, 28(2):  173-17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04
摘要 ( 32 )   PDF (1538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p65作为NF-κB家族重要的转录因子,在肝细胞癌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p65对HepG2细胞脂代谢调控的影响。方法 应用数据库分析p65表达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hIP-seq和RNA-seq技术,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HepG2细胞p65 DNA结合谱,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65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PCR法(qRT-PCR)和免疫印记(Western blot,WB)法验证p65对脂代谢途径关键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65对HepG2细胞脂代谢的影响。结果 对UCSC Xena和GEPIA数据库分析显示,HCC癌组织p65常呈高表达,并与不良预后相关;与对照组比,敲低p65抑制HepG2细胞增殖,而过表达p65则促进HepG2细胞增殖;对ChIP-seq和RNA-seq数据综合分析共得到了205个共同基因,且富集在代谢途径中的基因最多,其中脂代谢相关关键基因包括ACSM2A、ACSM2B、ACSM3、ACSM5和HMGCS2等;p65敲低后ACSM5和HMGCS2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而p65过表达后ACSM5和HMGCS2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65敲低能促进HepG2细胞脂质积累,而p65过表达则抑制HepG2细胞脂质的积累。结论 p65通过上调ACSM5和HMGCS2表达调控脂质代谢,促进HepG2细胞增殖。这一发现为揭示p65调控肝细胞癌细胞脂质代谢的机制提供了研究线索。
病毒性肝炎
高敏HBV DNA检测技术在低病毒血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监测中的应用*
陈婷婷, 丁蓉, 姬文莉, 吴梦秋
2025, 28(2):  178-18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05
摘要 ( 41 )   PDF (883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高敏HBV DNA检测技术在低病毒血症(LLV)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200例CHB患者,纳入患者均接受恩替卡韦(ETV)治疗48 w或以上,对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CVR)患者继续口服ETV治疗,对未获得CVR患者,均改为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治疗,观察48周。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高荧光质量PCR(fq-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 结果 在200例经ETV治疗48 w的CHB患者,经fq-PCR检测发现CVR者145例(72.5%),血清HBV DNA载量>2000 IU/mL(PR)者13例(6.5%),血清HBV DNA载量在21~2000 IU/mL(LLV)者42例(21.0%); 在TAF继续治疗48 w末,经qPCR检测发现PR组获得CVR者13例(100.0%),而经fq-PCR检测发现只有5例(38.5%,P<0.05),LLV组则分别为41例(97.6%)和30例(71.4%,P<0.05),fq-PCR检测两组CV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62,P<0.05);PR组和LLV组血清AST和ALT水平均正常,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LLV组血清HBV DNA载量为(125.6±114.2)IU/mL,显著低于PR组【(370.4±217.8)IU/mL,P<0.05】。 结论 采用高敏PCR检测技术可以帮助发现接受抗病毒治疗而处于LLV状态的CHB患者,以帮助临床做出治疗决策,其临床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与替诺福韦二吡呋酯阻断HBV母婴传播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熊霞鹂, 周鑫, 朱云霞, 魏宏, 赵志强, 李华, 邹怀宾, 段钟平
2025, 28(2):  182-18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06
摘要 ( 34 )   PDF (900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HBV感染孕妇在孕期接受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阻断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21年7月~202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诊治的112例HBeAg阳性HBV携带孕妇,于孕26~28周开始口服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n=57)或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n=55)阻断治疗,至分娩后停用。常规给予新生儿预防接种,记录孕妇妊娠并发症,于新生儿出生后7~9月龄时检测血清HBV标记物和HBV DNA载量。结果 分娩前,TAF阻断组早产、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妊娠期高血压病(HDCP)、胎膜早破(PROM)、羊水少和羊水过少发生率分别为7.0%、8.8%、7.0%、12.3%、7.0%和3.5%,与TDF阻断组的5.5%、9.1%、5.5%、10.9%、3.6%和0.0%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AF组血清ALP水平为(146.1±44.3)U/L,显著低于TDF组【(166.9±52.5)U/L,P<0.05】;TAF组尿蛋白(uPRO)阳性率为7.0%,显著低于TDF组的23.6%(P<0.05);两组血清ALT、AST、TBIL、sCr、P、Ca和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F组血清HBV DNA载量为(3.4±0.7)lg IU/ml,显著高于TDF组【(2.9±0.8)lg IU/ml,P<0.05】;两组新生儿均未发生母婴传播。结论 对于HBeAg阳性HBV携带孕妇,在孕期应用TAF行抗病毒阻断治疗,阻断效果好,对肾功能的影响更小。
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低病毒血症影响因素分析*
钱花, 杨忠祥, 石荔
2025, 28(2):  186-18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07
摘要 ( 26 )   PDF (896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接受长期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低病毒血症(LLV)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22年5月~2024年5月我院门诊诊治的CHB患者212例,均经规律NAs治疗超过48周。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 HBV 标记物,采用 PCR 法检测血清 HBV DNA 载量,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和血常规,计算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和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B、NK细胞百分比,使用Fibrotouch行肝脏硬度检测 (LSM),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 在212例CHB患者中,LLV发生率为33.5%,完全病毒学应答(CVR)率为66.5%;LLV组基线患者年龄为(42.4±10.2)岁,显著小于CVR组【(46.4±12.0)岁,P<0.05】,有乙型肝炎家族史、合并脂肪肝、应用恩替卡韦(ETV)治疗、血清HBV DNA高载量、HBeAg阳性和血清AST低水平发生率分别为80.3%、53.5%、63.4%、83.1%、93.0%和66.2%,均显著高于CVR组(分别为41.1%、42.6%、48.9%、36.2%、44.0%和34.8%,均P<0.05);LLV组FIB-4和LSM分别为1.21(0.87,1.78)和7.2(6.4,8.1)kPa,显著大于CVR组【分别为1.76(1.23,2.44)和6.5(5.9,7.1)kPa,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乙肝家族史(OR=0.181,P=0.002)、HBeAg阳性(OR=3.892,P<0.001)和血清AST低水平(OR=0.269,P==0.001)均是LLV发生的危险因素;LLV组与CVR组外周血CD4+和CD8+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35.9±6.9)%、(30.8±8.6)%和(1.3±0.5)对(36.0±7.7)%、(29.1±8.1)%和(1.4±0.6),均P >0.05】。结论 有乙型肝炎家族史、血清HBeAg阳性、ALT低水平和HBV DNA高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NAs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LLV,深入研究LLV发生的原因并予以处置,对于改善预后可能有积极的意义。
超声瞬时弹性成像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肝纤维化效能研究*
余锴, 梅云华, 周金容, 程正银
2025, 28(2):  190-19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08
摘要 ( 28 )   PDF (886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瞬时弹性成像(TE)技术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脂肪肝患者肝纤维化的效能。方法 2023年1月~2024年6月我院诊治的100例CHB合并肝脂肪变患者,均接受MRI测量的肝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评估肝脂肪变,使用TE检查行受控衰减参数(CAP)和肝脏硬度检测(LSM)。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B患者发生中重度肝脂肪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100例CHB合并肝脂肪变患者中,经MRI-PDFF检查发现,轻度肝脂肪变49例(49.0%),中度肝脂肪变28例(28.0%)和重度肝脂肪变23例(23.0%);重度组BMI、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SM和CAP水平分别为(28.8±2.2)kg/m2、(3.6±0.3)mmol/L、(3.9±0.5)mmol/L、(10.5±2.0)kPa和(317.5±20.0)dB/m,均显著高于中度组【分别为(26.5±2.1)kg/m2、(2.5±0.3)mmol/L、(3.3±0.4)mmol/L、(7.2±1.4)kPa和(280.5±11.4)dB/m,P<0.05】或轻度组【分别为(23.2±2.1)kg/m2、(1.8±0.3)mmol/L、(2.9±0.3)mmol/L、(6.4±0.8)kPa和(257.4±4.1)dB/m,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2.818)、低密度脂蛋白(OR=2.179)和CAP(OR=1.852)是CHB患者发生中重度肝脂肪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重度、中度和轻度肝脂肪变组显著性肝纤维化发生率分别为69.6%、35.7%和10.2%,三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使用TE测量CAP和LSM诊断CHB合并肝脂肪变患者肝纤维化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适合初步判断病情进展。
接受索磷布韦/达拉他韦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祁婧, 赵小婷, 王婷婷, 高瑞
2025, 28(2):  194-19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09
摘要 ( 25 )   PDF (888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接受索磷布韦/达拉他韦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及其下游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水平变化。 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104例,均接受索磷布韦/达拉他韦治疗12 w,停药后随访24w。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NLRP3、IL-1β和IL-18水平。 结果 治疗前,CHC患者血清NLRP3、IL-1β和IL-18水平分别为(1137.1±172.8)pg/ml、(4.9±1.1)pg/ml和(1027.2±202.1)pg/ml,治疗结束时均显著降低【分别为(713.5±136.7)pg/ml、(2.8±1.0)pg/ml和(644.3±130.8)pg/ml,P<0.05】;入组时31例低病毒载量组治疗后血清NLRP3、IL-1β和IL-18水平分别为(638.3±122.6)pg/ml、(2.5±0.6)pg/ml和(538.9±111.8)pg/ml,显著低于44例中等病毒载量组【分别为(708.4±130.1)pg/ml、(2.8±0.9)pg/ml和(629.2±123.5)pg/ml,P<0.05】或29例高病毒载量组【分别为(802.5±137.0)pg/ml、(3.3±0.8)pg/ml和(801.3±140.8)pg/ml,P<0.05】;在104例CHC患者中,抗病毒治疗获得EVR者74例(71.1%),ETVR者94例(90.4%)和SVR者91例(87.5%);在上述三个时间观察点,病毒学应答患者血清NLRP3、IL-1β和IL-18水平均显著低于未应答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HC患者血清NLRP3及其下游白细胞介素水平异常升高,可能与肝损伤发生和抗病毒治疗不良应答有关,监测血清NLRP3水平变化或有助于预测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值得深入探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FibroTouch©和CT定量检查诊断脂肪肝人群NASH效能研究*
王小燕, 崔文星, 陈超
2025, 28(2):  198-20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10
摘要 ( 28 )   PDF (943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FibroTouch©和CT定量检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效能。 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NAFLD患者150例,均行肝穿刺活检、FibroTouch©和CT定量检查。FibroTouch©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和肝脏硬度检测(LSM),CT定量检测内脏脂肪组织面积(VAT)、皮下脂肪组织面积(SAT)、肝/脾CT值和腹部脂肪总面积(TAT)。以Kappa值分析两种方法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单纯性脂肪肝(SFL)109例和NASH 41例;以肝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FibroTouch©与肝组织病理学诊断的Kappa值为0.743,一致性较高,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8%、89.9%、89.3%、76.6%和95.2%,而CT定量检查诊断分别为85.4%、87.2%、86.7%、71.4%和94.1%;NASH组CAP、LSM和TAT分别为(303.5±12.7)db/m、(11.1±2.9)kPa和(473.1±80.5)cm2,均显著高于SFL组【分别为(269.4±17.2)db/m、(6.4±1.6)kPa和(358.1±72.0)cm2,P<0.05】,而肝/脾CT值为(0.4±0.1),显著低于SFL组【(0.8±0.2),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CAP、LSM、肝/脾CT值和TAT诊断NASH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1、0.864、0.803和0.851,均有很好的诊断效能(P<0.05)。 结论 FibroTouch©和CT定量检查指标自NAFLD人群中筛选NASH患者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超声衰减成像系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程度价值研究*
韩悦, 翟菲菲, 张晴, 孟慧敏
2025, 28(2):  202-20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11
摘要 ( 28 )   PDF (993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超声衰减成像系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价值。方法 2023年1月~2024年9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91例,均接受肝穿刺活检和超声衰减参数成像(UGAP)检查,测量衰减系数(AC),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AC诊断NAFLD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效能。 结果 在91例NAFLD患者中,经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S1级肝脂肪变45例,S2级肝脂肪变28例和S3级肝脂肪变18例;S3级肝脂肪变患者血清TC、TG、ALT和AST水平分别为(6.4±1.3)mmol/L、(3.3±1.0)mmol/L、(78.4±15.2)U/L和(62.9±12.6)U/L,均显著高于S1级肝脂肪变患者【分别为(4.7±1.1)mmol/L、(1.8±0.7)mmol/L、(27.1±6.3)U/L和(25.6±5.7)U/L,P<0.05】或S2级肝脂肪变患者【分别为(5.6±1.4)mmol/L、(2.6±0.8)mmol/L、(42.5±9.6)U/L和(37.2±7.4)U/L,P<0.05】,而血清HDL-C水平为(0.8±0.3)mmol/L,显著低于S1级肝脂肪变患者【(1.2±0.4)mmol/L,P<0.05】或S2级肝脂肪变患者【(1.0±0.3)mmol/L,P<0.05】;S3级肝脂肪变患者AC为(0.8±0.1)dB/cm/MHz,显著大于S1级【(0.6±0.1) dB/cm/MHz,P<0.05】或S2级肝脂肪变患者【(0.7±0.1)dB/cm/MHz,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0.7dB/cm/MHz为截断点,AC诊断NAFLD患者≥S2级肝脂肪变的AUC为0.854(95% CI:0.772~0.935),其敏感度为82.6%,特异度为88.9%;以0.8dB/cm/MHz为截断点,AC诊断NAFLD患者S3级肝脂肪变的AUC为0.834(95% CI:0.699~0.970),其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93.2%(P<0.05)。 结论 使用超声检测AC也不失为一种初步诊断NAFLD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的良好方法。
穴位贴敷疗法联合运动处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疗效初步研究*
钱平安, 姜煜资, 聂红明
2025, 28(2):  206-20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12
摘要 ( 29 )   PDF (891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疗法联合运动处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疗效。 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3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119例,被分为对照组59例和联合组60例,分别给予运动处方或在运动处方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均治疗3个月。测量体质量、腰围、体脂率(BFP),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脂联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 结果 在治疗3个月末,联合组体质量、BMI和BFP分别为(62.3±7.8)kg、(24.5±3.3)kg/m2和(29.2±3.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8.2±8.9)kg、(26.8±2.8)kg/m2和(31.7±3.9)%,P<0.05】;血清TG和LDL-C水平分别为(2.1±0.3)mmol/L和(2.3±0.5)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9±0.3)mmol/L和(2.8±0.7)mmol/L,P<0.05】,而血清HDL-C水平为(1.3±0.3)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1±0.3)mmol/L,P<0.05】;血清ALT、AST和GGT水平分别(45.1±8.7)U/L、(41.5±8.0)U/L和(38.7±7.8)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6.8±7.3)U/L、(52.4±6.6)U/L和(46.2±8.5)U/L,P<0.05】;血清瘦素、抵抗素、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9.7±2.1)pg/mL、(9.8±3.9)ng/mL、(21.2±5.2)ng/L和(20.1±2.3)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8±2.0)pg/mL、(13.2±4.3)ng/mL、(27.8±4.7)ng/L和(27.5±2.7)mg/L,P<0.05】,而血清脂联素水平为(3.1±1.0)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5±0.8)ng/mL,P<0.05】。 结论 采取穴位贴敷疗法联合运动处方治疗NAFLD患者可以收到较好的短期疗效,体质量下降,血脂水平降低,可能与抑制了机体炎性反应有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
吴彬彬, 李丹丹, 王子铭
2025, 28(2):  210-21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13
摘要 ( 35 )   PDF (890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Al)及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方法 2019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91例和同期收治的NAFLD合并T2MD患者91例,使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促甲状腺素(TSH)、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FT4水平,常规检测U-mAl)及HbA1c和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HOMA-IR。结果 NAFLD合并T2DM患者空腹血糖(FBG)、血清FINS、HOMA-IR和血清HbAlC水平分别为(7.6±1.0)mmol/L、(12.6±2.7)μIU/mL、(4.3±1.1)和(8.2±0.9)%,均显著高于T2DM患者【分别为(7.1±1.3)mmol/L、(9.4±3.1)μIU/mL、(3.0±1.3)和(7.0±1.2)%,P<0.05】;NAFLD合并T2DM患者U-mAl和血清T4水平分别为(71.6±10.1)mg/L和(134.7±16.6)nmol/L,显著高于T2DM患者【分别为(40.2±10.8)mg/L和(119.0±14.9)nmol/L,P<0.05】,而血清TSH和FT4水平分别为(2.1±0.7)mU/L和(12.4±1.7)pmol/L,均显著低于T2DM患者【分别为(3.5±0.7)mU/L和(16.8±3.0)pmol/L,P<0.05】;两组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AFLD合并T2DM患者U-mAl和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可能升高,提示临床处理的复杂性,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自身免疫性肝病
肝脂肪变性对泼尼松与硫唑嘌呤联合治疗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治疗应答的影响*
管海燕, 张慧, 张毅, 王晓兰, 吴婷婷
2025, 28(2):  214-21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14
摘要 ( 29 )   PDF (891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脏脂肪变性对泼尼松与硫唑嘌呤联合治疗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生化缓解和不良结局的影响。 方法 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AIH患者58例,使用FibroScan 502型肝脏瞬时弹性测定仪行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和肝脏硬度检测(LSM)。给予标准的泼尼松与硫唑嘌呤联合治疗观察6个月,以完全生化学缓解(CR)和不完全生化学缓解(IBR)考评疗效。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BR和不良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过6个月治疗,在58例AIH患者中,35例(60.3%)获得CR,23例(39.7%)为IBR;IBR组BMI、高血压和糖尿病占比、血清球蛋白水平及CAP和LSM分别为(26.9±2.8)kg/m2、43.5%和39.1%、34.6(28.4,38.4)g/L及(275.6±16.5)dB/m和9.8(6.5,13.6) kPa,显著高于CR组【分别为(22.1±2.8)kg/m2、11.4%和5.7%、25.3(23.6,29.4)g/L及(192.0±33.5)dB/m和 5.4(2.5,8.0)kPa,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2.4(31.6,35.7)g/L,显著低于CR组【38.3(33.6,43.7)g/L,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P、肝组织重度脂肪变和LSM是发生IBR和临床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肝组织脂肪变性可能影响AIH患者标准治疗后生化学缓解,从而导致不良结局的发生,需要密切关注。
药物性肝损伤
蒽环类药物化疗导致乳腺癌术后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征分析*
范丹丹, 刘灵, 赵暖暖
2025, 28(2):  218-22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15
摘要 ( 28 )   PDF (88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蒽环类药物化学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 方法 2020年5月~2023年5月我院诊治的I期/ II期乳腺癌术后患者155例,均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观察DILI发生和临床分型情况,并给予降酶或/和退黄处理。结果 本组乳腺癌患者在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DILI 92例(59.4%),其中肝细胞损伤型57例,胆汁淤积型25例和混合型10例;DILI组患者年龄为(45.6±7.2)岁,显著大于未发生DILI组【(40.5±8.5)岁,P<0.05】,体质指数为(26.2±2.2)kg/m2,显著大于未发生DILI组【(23.0±2.4)kg/m2,P<0.0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II期肿瘤占比分别为25.0%、17.4%、18.5%和52.2%,显著高于未发生DILI组的6.3%、4.8%、4.8%和31.7%(P<0.05);在DILI发生后,经调整抗肿瘤治疗方案及给予甘草酸类降酶和熊去氧胆酸退黄处理,各型DILI患者血生化指标均得以恢复,继续接受后续化疗治疗和随访。结论 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发生DILI比较常见,但经积极护肝处理,预后良好,需要及时监测。
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疗效及其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研究*
孙超, 宋丽萍, 王彬
2025, 28(2):  222-22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16
摘要 ( 29 )   PDF (894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146例化疗药物导致的DILI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3例,分别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或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2~4w。采用微量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水平,采用邻苯三酚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ALT、AST、ALP和GGT水平分别为(58.5±10.1)U/L、(53.7±4.3)U/L、(79.2±13.1)U/L和(56.1±5.9)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6.2±10.9)U/L、(71.5±6.6)U/L、(92.2±12.7)U/L和(71.9±6.3)U/L,P<0.05】;观察组血清MDA水平为(2.9±0.6)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5.6±0.7)μmol/L,P<0.05】,而血清SOD和GSH-Px水平分别为(96.5±7.1)U/L和(121.7±10.3)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6±7.5)U/L和(100.5±9.2)U/L,P<0.05】;观察组血清TNF-α和MIF水平分别为(3.8±0.5)ng/mL和(9.1±1.5)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6±1.7)ng/mL和(13.2±1.3)ng/mL,P<0.05】,而血清sTNFR1和IL-10水平分别为(3.1±0.5) pg/mL和(34.5±3.8)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0.4)pg/mL和(21.2±3.1)pg/mL,P<0.05】。 结论 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化疗药物导致的DILI患者可以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能与降低了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和改善了细胞因子代谢有关。
肝衰竭
SGA和GLIM评估肝衰竭患者营养状态一致性分析
班凌伟, 杨勤兵, 华鑫
2025, 28(2):  226-22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17
摘要 ( 29 )   PDF (88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主观全面营养评价(SGA)和全球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GLIM) 标准评估肝衰竭(LF)患者营养状态的一致性。方法 2020年~2023年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LF患者110例,其中包括亚急性肝衰竭(SALF)患者2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43例和慢性肝衰竭(CLF)患者41例,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SGA和GLIM方法评估营养状态,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 结果 入组患者NRS2002筛查存在营养风险比例51.8%,SGA评估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0.9%,显著高于GLIM评估的50.0%(P<0.05);在SALF组,营养不良组仅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显著低于营养正常组(P<0.05);在ACLF组,营养不良组BMI显著低于营养正常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高于营养正常组,SGA评估的营养不良组血清PA和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显著低于营养正常组,GLIM评估的营养不良组28 d病死率显著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在CLF组,营养不良组血清TBIL水平显著高于营养正常组,SGA评估的营养不良组BMI、PA和PTA显著低于营养正常组,GLIM评估的营养不良组BMI、PA和血红蛋白(HGB)水平显著低于营养正常组(P<0.05);SGA与GLIM两种方法评估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615,P<0.001)。 结论 LF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SGA与GLIM评估的一致性较好,适合对具有慢性肝病基础的ACLF和CLF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而对于SALF患者,建议应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一旦出现阳性结果,应给予营养支持。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sST2、TLR4、suPAR和Beclin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郭建晖, 周永兵, 何钦
2025, 28(2):  230-23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18
摘要 ( 27 )   PDF (948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ST2)、Toll样受体4(TLR4)、可溶性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9年11月~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2例HBV-ACLF患者,常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记录90 d生存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ST2、TLR4、suPAR和Beclin1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指标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效能。 结果 本组122例HBV-ACLF患者90 d生存64例(52.5%),死亡58例(47.5%);死亡组基线血清TBIL、INR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分别为(342.3±97.4)μmol/L、(2.8±0.7)和23.4(19.3,27.3)分,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分别为(223.6±63.7)μmol/L、(1.7±0.5)和18.6(16.2,21.8)分,P<0.05】;死亡组基线血清sST2、TLR4、suPAR和Beclin1水平分别为(102.6±18.5)ng/mL、(38.7±7.2)pg/mL、(11.4±3.2)ng/mL和(13.4±2.6)mg/L,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分别为(74.8±13.4)ng/mL、(28.4±5.7)pg/mL、(7.2±1.9)ng/mL和(8.6±2.3)mg/L,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以血清sST2、TLR4、suPAR和Beclin1水平任三个指标达到预测截断点,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死亡的AUC为0.908,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和89.1%,预测效能较高(P<0.05)。 结论 监测血清sST2、TLR4、suPAR和Beclin1水平可能有助于评估HBV-ACLF患者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ANGPTL2、sVAP-1和HMGB1水平变化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研究*
李士伟, 李家国, 诸靖, 张颖洁
2025, 28(2):  234-23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19
摘要 ( 27 )   PDF (965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2(ANGPTL2)、可溶性血管粘附蛋白1(sVAP-1)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21年12月~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67例HBV-ACLF患者(早期21例,中期26例,晚期20例)、6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给予肝衰竭患者常规内科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NGPTL2、sVAP-1和HMGB1水平,常规检测和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HBV-ACLF组血清ANGPTL2、sVAP-1和HMGB1水平分别为(11.1±2.6) ng/mL、(848.5±237.6) ng/mL和(68.7±15.9) ng/mL,显著高于CHB组【分别为(9.3±2.0) ng/mL、(702.3±208.8) ng/mL和(58.8±12.1) ng/mL,P<0.05】或健康人组【分别为(4.6±1.2) ng/mL、(425.3±103.4) ng/mL和(38.8±8.1) ng/mL,P<0.05】;晚期ACLF组血清ANGPTL2、sVAP-1和HMGB1水平显著高于中期或早期(P<0.05); HBV-ACLF患者血清ANGPTL2、sVAP-1和HMGB1水平与MELD评分呈显著性正相关(r=0.672、r=0.753、r=0.683,P<0.05);30例死亡的HBV-ACLF患者MELD评分及血清ANGPTL2、sVAP-1和HMGB1水平均显著高于37例生存组(P<0.05)。结论 HBV-ACLF患者血清ANGPTL2、sVAP-1和HMGB1水平显著升高,可能与病情严重度相关。临床需及时监测这些血清指标并对显著升高的患者予以高度的关注,以改善生存率。
肝硬化
选择性脾胃区减断术与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疗效对照研究*
何晓非, 陈杰, 赵斌, 陆世峰
2025, 28(2):  238-24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20
摘要 ( 26 )   PDF (886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研究选择性脾胃区减断术(SDD-GSR)与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SPD)治疗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的效果差异。方法 2019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5例PHT患者,其中32例观察组接受SDD-GSR治疗,33例对照组接受SPD治疗。采用玻璃管水柱测压计检测胃网膜右静脉门静脉压力;使用超声诊断仪检测门静脉血流量(PVF)、门静脉直径(PVD)和门静脉血流流速(PVV);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门脉压力为(21.1±4.2)cmH2O,显著低于对照组【(25.7±5.3)cmH2O,P<0.05】;在手术后3个月,观察组PVD为(1.3±0.3)cm,显著小于对照组【(1.5±0.4)cm,P<0.05】,而PVV为(47.7±3.5)cm/s,显著快于对照组【(41.0±3.1)cm/s,P<0.05】;手术前后,两组血清肝功能指标和外周血血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分别为(41.9±3.4)%和(1.4±0.3),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5.6±3.1)%和(1.2±0.2),P<0.05】。 结论 作为新兴的手术,采取SDD-GSR治疗肝硬化并发PHT患者近期疗效好,在改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和免疫功能指标方面可能具有更好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探讨。
替诺福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拾倩, 李莉, 倪昊天
2025, 28(2):  242-24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21
摘要 ( 31 )   PDF (890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3月~2023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45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2例,分别给予口服替诺福韦或口服替诺福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12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8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IV-C)、Ⅲ型前胶原(PCⅢ)和透明质酸(HA)水平。采用中医证候积分评估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在治疗12个月末,观察组血清TBIL和ALT水平分别为(23.2±5.3)μmol/L和(31.1±2.4)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6.6±5.1)μmol/L和(41.1±6.4)u/L,P<0.05】,而血清ALB水平为(39.1±7.0)g/L,显著高于对照组【(35.6±5.9)g/L,P<0.05】;观察组血清IV-C、PCⅢ和HA水平分别为(62.5±11.7)ng/mL、(59.3±11.8)ng/mL和(67.0±17.7)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4.7±12.5)ng/mL、(77.5±11.5)ng/mL和(80.6±17.0)ng/mL,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分别为(6.5±2.2)ng/L、(4.1±1.0)ng/L和(3.1±0.6)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0±2.4)ng/L、(6.2±1.2)ng/L和(4.4±0.8)ng/L,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脘痞腹胀、身目发黄、肋下刺痛和口干而苦积分分别为(0.8±0.1)分、(1.0±0.4)分、(0.9±0.4)分和(0.8±0.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7±0.2)分、(2.0±0.2)分、(1.7±0.5)分和(1.4±0.3)分,P<0.05】。 结论 应用替诺福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改善中医证候症状,值得长期应用观察。
磁共振FRFSE联合多模态影像学技术评估脾脏Gamna-Gandy小体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价值研究*
刘成环, 刘刚, 甘郑宁, 尹桂秀, 李伟霞
2025, 28(2):  246-24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22
摘要 ( 42 )   PDF (1344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脉冲(FRFSE)序列评估脾脏Gamna-Gandy小体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效能。 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0例,均接受MRI检查,应用不同,包括FRFSE序列测定门静脉直径、计算脾脏指数和Gamna-Gandy小体,行胃镜检查诊断EGV程度。应用ROC曲线分析指标预测EGV的效能。结果 在本组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胃镜检查发现轻度EGV者23例,中重度EGV者41例;MR FRFSE序列检查Gamna-Gandy小体阳性率和≥3mm的Gamna-Gandy小体数分别为61.2%和(4.8±1.4)个,显著高于或多于T1W1、T2W1或增强扫描检测(P<0.05);中重度EGV患者门静脉直径、脾脏指数和Gamna-Gandy小体检出数分别为(17.6±2.1)mm、(158.9±32.6)mm3和(5.5±1.6)个,均显著高于轻度组【分别为(14.6±1.2)mm、(119.6±10.6)mm3和(3.2±1.0)个,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以FRFSE序列检出Gamna-Gandy小体大于4.7个为截断点,其预测中重度EGV的AUC为0.92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9%和83.9%,显著优于门静脉直径或脾脏指数预测(P<0.05)。 结论 应用MR FRFSE序列检查脾脏Gamna-Gandy小体能够作为筛查肝硬化患者EGV的无创手段,其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脾栓塞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并发中重度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疗效评价*
程晓洁, 彭星华, 葛海江, 程海超, 张明, 李智峰
2025, 28(2):  250-25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23
摘要 ( 27 )   PDF (883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比较脾栓塞术与脾切除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D)并发中重度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0年5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HD并发中重度脾功能亢进症患者105例,其中65例接受脾栓塞术治疗,另40例接受脾切除术治疗。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结果 脾栓塞术组术中出血量为(4.2±0.6)ml,显著少于脾切除术组【(162.3±54.2)ml,P<0.05】,MAP和HR分别为(84.6±11.8)mmHg和(79.8±7.3)次/min,显著低于脾切除术组【分别为(89.6±8.5)mmHg和(84.2±8.5)次/min,P<0.05】;术后,脾切除术组血清COR和CRP水平分别为(487.8±50.2)nmol/L和(82.4±12.5)mg/L,显著高于脾栓塞组【分别为(370.8±47.3)nmol/L和(48.5±9.2)mg/L,P<0.05】;脾切除术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6.9±1.2)×109/L和(164.5±27.3)×109/L,显著高于脾栓塞术组【分别为(4.9±1.3)×109/L和(92.6±26.4)×109/L,P<0.05】;脾栓塞术后腹痛发生率为12.3%,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5%,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取脾切除术治疗HD患者纠正脾功能亢进症的作用比较彻底,但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而采取脾栓塞术治疗可能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应在精准栓塞和防止腹痛方面下功夫。
肝癌
RNA m6A甲基化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及对肝癌患者预后作用的Meta分析*
何培, 冯磊, 曹向红, 王佳, 彭传梅, 孔凡斌, 陶春晖, 张振华
2025, 28(2):  254-25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24
摘要 ( 32 )   PDF (1176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许多研究探讨了RNA m6A 甲基化修饰器在肝细胞癌(HCC)中的作用,但目前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因此,我们进行了荟萃分析以全面研究RNA m6A 甲基化与HCC风险的关系以及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2024年3月以前的中文数据库(知网和万方)、外文数据库(Pubmed、OVID、EBSCO、web of science)所收录的相关的中外文文献,收集有关RNA m6A甲基化与HCC发展、预后的关联文献病例对照研究。依照 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的中外文的文献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11篇,累计病例3586例,其中HCC组1071例,癌旁组织组2515例;HCC组织m6A甲基化阳性率为61.7%,显著高于肝组织【38.5%,OR=4.77,95% CI(2.58~8.82),P<0.00001】;HCC组织FTO、METTL3、YTHDF1和ALKBH5表达量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HR=1.3,95%CI(1.17~1.44),P<0.00001】。结论 RNA m6A 高甲基化与HCC发生密切相关,且HCC组织m6A甲基化修饰器FTO、METTL3、YTHDF1和ALKBH5高表达者预后差。
TACE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疗效研究*
陈思雨, 庞永平, 宋云鹏, 乔海霞
2025, 28(2):  258-26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25
摘要 ( 30 )   PDF (895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1年4月~2024年9月我院诊治的中晚期PLC患者128例,其中64例接受TACE治疗,另64例接受TACE联合仑伐替尼和信迪利单抗治疗。根据mRECIST评价肿瘤治疗效果,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4(Caspase-4)和生存素(Survivin)水平。结果 考核近期疗效,联合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42.2%和79.7%,均显著高于TACE组(分别为23.4%和60.9%,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AFU、AFP和CA19-9水平分别为(183.9±19.7)U/L、(349.7±21.8)ng/mL和(27.8±6.2)KU/L,均显著低于TACE组【分别为(236.2±20.6)U/L、(461.3±24.6)ng/mL和(41.3±6.9)KU/L,P<0.05】;联合组血清HGF、VEGF、PDGF和bFGF水平分别为(71.5±7.9)ng/mL、(303.7±36.4)ng/L、(1507.4±302.4)ng/L和(101.3±14.5)ng/L,均显著低于TACE治疗组【分别为(94.9±8.7)ng/mL、(432.6±41.5)ng/L、(1963.6±314.7)ng/L和(141.5±15.3)ng/L,P<0.05】;联合组血清Caspase-4水平为(44.6±5.8)ng/mL,显著高于TACE组【(37.8±5.5)ng/mL,P<0.05),而血清Survivin水平为(21.1±3.9)ng/mL,显著低于TACE组【(26.1±3.7)ng/mL,P<0.05】。结论 采取TACE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中晚期PLC患者可收到较好的近期疗效,可能系抑制了肿瘤血管生成,减轻了肿瘤负荷,控制或减缓了疾病进展。
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严隽瑶, 尹国文, 徐清宇, 尤然, 秦锦霞
2025, 28(2):  262-26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26
摘要 ( 28 )   PDF (1074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22年3月~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不可切除的HCC患者112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接受RFA治疗,和观察组56例,接受阿替利珠单抗联合RFA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10(IL-10)和IL-4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应用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估生活质量。 结果 在治疗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和客观缓解率分别为89.3%和57.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3%和35.7%(P<0.05);观察组血清IFN-γ、IL-4和IL-10水平分别为(255.3±10.2)ng/mL、(45.3±5.4)μg/mL和(25.5±3.2)μ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29.9±10.0)ng/mL、(34.6±4.3)μg/mL和(20.2±2.8)μg/mL,P<0.05】,而血清TGF-β1水平为(21.2±3.7)μ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8.2±3.0μg/mL,P<0.05】;观察组外周血CD3+和CD4+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64.1±5.1)%、(33.8±2.8)%和(1.3±0.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7.9±5.0)%、(29.0±2.7)%和(1.0±0.2),P<0.05】;观察组QLQ-C30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9%,显著高于对照组为12.5%(P<0.05)。结论 应用阿替利珠单抗联合RFA治疗不可切除的HCC患者具有较好的短期临床疗效,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可能与改善了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肝癌切除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和布托啡诺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研究*
张华, 钟焕辉, 旷艳春, 顾晖, 洪勇, 徐化交, 陈勉, 刘海生
2025, 28(2):  266-26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27
摘要 ( 28 )   PDF (890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在肝癌切除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和布托啡诺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72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均接受腹腔镜肝癌切除术(LH)治疗。术后,在对照组应用舒芬太尼和布托啡诺经静脉自控镇痛泵输入,在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和布托啡诺经静脉自控镇痛泵输入镇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神经肽Y(NPY)、P物质(SP)和5-羟色胺(5-HT)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醇(Cor)、儿茶酚胺(CA)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 结果 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分别为(16.7±2.2)min和(19.3±2.4)min,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别为(21.2±2.7)min和(23.8±3.1)min,P<0.05】;在术后24 h和48 h,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1.6±0.3)分和(1.0±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0.4)分和(1.9±0.3)分,P<0.05】;在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NPY、SP和5-HT水平分别为(41.8±8.6)pg/mL、(52.5±10.4)pg/mL和(0.4±0.1)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4.4±10.7)pg/mL、(79.5±13.8)pg/mL和(0.5±0.1)μmol/L,P<0.05】;观察组血清Cor、CA和ACTH水平分别为(211.5±29.0)nmol/L、(216.6±29.7)pg/mL和(6.6±1.3)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5.6±25.8)nmol/L、(240.7±26.3)pg/mL和(8.4±1.5)pg/mL,P<0.05】。结论 在LH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和布托啡诺自控镇痛效果好,可能与抑制了机体应激反应有关。
超声造影联合血清PIVKA-Ⅱ水平评估TACE治疗的老年肝细胞癌患者完全缓解价值分析*
周敏, 李涛, 王波玲
2025, 28(2):  270-27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28
摘要 ( 29 )   PDF (1192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水平预测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老年肝细胞癌(HCC)患者完全缓解(CR)的效能。方法 2020年3月~2023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老年HCC患者,均接受CEUS检查,检测增强造影造影剂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和峰值强度 (IMAX)。使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PIVKA-II水平。然后,所有患者均接受TACE治疗。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指标联合预测TACE术后获得CR的效能。结果 在87例老年HCC患者中,在TACE治疗后,获得CR者27例(31.0%),部分缓解(PR)19例,疾病稳定(SD)28例,疾病进展(PD)13例,即未获得完全缓解率为69.0%;CR组术前CEUS检测的TTP为(35.3±3.2)s,显著长于未获得CR组【(18.3±3.5)s,P<0.05】,血清PIVKA-Ⅱ水平为(1253.7±307.4)mAU/mL,显著低于未获得CR组【(2784.1±221.7)mAU/mL,P<0.05】;经ROC分析显示,应用CEUS检测的TTP联合血清PIVKA-II水平预测TACE术后疗效的灵敏度为96.3%,特异度为88.3%,其效能显著优于两指标单独预测(P<0.05)。 结论 术前应用CEUS检查和血清PIVKA-Ⅱ水平可帮助预测TACE术治疗老年HCC患者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验证。
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声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李晶晶, 范智慧, 梅冬雪, 张丽, 郝玉静, 张冬艳
2025, 28(2):  274-27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29
摘要 ( 33 )   PDF (1458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声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2021年3月~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患者118例,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所有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切除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以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应用Kappa分析超声造影定性评估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良恶性与金标准诊断的一致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 在118例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患者中,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恶性病变72例,良性病变46例;良性病变造影剂到达时间为(2.5±0.6)s,显著短于恶性病变【(3.6±0.8)s,P<0.05】,达峰时间为(9.5±1.6)s,显著长于恶性病变【(7.3±1.2)s,P<0.05】,峰值强度为(9.4±2.1)dB,显著大于恶性病变【(5.8±0.9)dB,P<0.05】,拟合曲线尖度为(0.4±0.1)l/s,显著小于恶性病变【(1.2±0.3)l/s,P<0.05】;CEUS定性评估与金标准诊断的Kappa值为0.754(P<0.05),一致性较好;CEUS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89.1%、88.1%、92.7%和82.0%,提示超声造影定性评估的效能较高(P<0.05)。结论 超声造影定性评估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性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CT三维重建技术指导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临床意义探讨*
王鹤, 宋文月, 殷慧康, 尤琴琴
2025, 28(2):  278-28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30
摘要 ( 29 )   PDF (1171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CT三维重建技术指导肝门部胆管癌(PHCC)手术治疗的意义。 方法 2019年6月~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PHCC患者96例,均接受CT增强扫描并行三维重建Bismuth-Corlette分型。对可以行肿瘤切除的患者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结果 96例PHCC患者实际接受手术72例(75.0%);CT三维重建技术评估PHCC可切除性的敏感度为97.2%,特异度为54.2%,准确度为86.5%;与实际手术切除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分型比,CT三维重建Bismuth-Corlette分型的准确率为91.6%;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本组实际手术切除的PHCC患者存在侵犯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以及淋巴结转移分别为25例、28例、10例和15例;CT三维重建判别侵犯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以及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92.0%、92.0%、90.0%和86.7%,特异度分别为89.4%、90.9%、96.8%和89.5%,准确度分别为90.3%、90.3%、95.8%和88.9%。 结论 CT三维重建评估PHCC病灶浸润范围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对指导手术切除肿瘤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超声造影表现分析*
江爱芳, 陈华芳, 张聪
2025, 28(2):  282-28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31
摘要 ( 29 )   PDF (1925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总结肝脏血管瘤(HH)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表现特征,以评估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8月荆门市人民医院诊治的62例HH患者,均接受灰阶超声、CDFI和CEUS检查及HH切除术治疗。 结果 本组62例HH均顺利完成肿瘤切除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海绵状血管瘤44例,硬化性血管瘤7例,血管内皮细胞瘤6例和毛细血管瘤5例;超声观察到本组HH病灶大小为1.5~84 cm,平均为(4.6±1.3)cm,病灶呈现不规则的边缘和非球形的外形。病变区域可表现为回声增强或回声分布不均匀;CDFI检查病灶可表现为斑点状的短柱形血流信号,血管瘤内部及其周围组织出现血流现象;CEUS检查显示肝内病灶稍高回声结节,在动脉期呈结节样环状高强度增强,随后造影剂廓清或表现为肝内稍高回声结节,在门脉期和延迟期见造影剂逐渐向中心填充,呈高强度增强。 结论 使用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容易诊断HH。对于难以确定的病灶,可以采取CEUS检查帮助进一步明确诊断。
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临床特征与病原菌分析*
钟新梅, 闫莉莉, 张冬梅
2025, 28(2):  286-28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32
摘要 ( 23 )   PDF (883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总结一组细菌性肝脓肿(BL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2020年1月~2023年4月我院诊治的BLA患者60例,给予抗生素抗感染和脓腔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治疗。常规进行脓液培养和细菌分离鉴定。 结果 60例BLA患者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和高血压,常见表现包括食欲下降、黄疸、腹膜炎、高热、寒战、腹痛、恶心呕吐及肝区叩痛;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而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降低;脓肿位于肝左叶、右叶、左右叶和左右叶交界处分别占26.7%、58.3%、8.3%和6.7%,脓肿直径为(3.6±0.9)cm;共分离出致病菌89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为41株(46.1%)、18株(20.2%)和13株(14.6%);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0.0%,对7种抗生素耐药率为30.0%以上,而对另外9种抗生素耐药率在30%以下,18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对13种抗生素耐药率在30.0%以上,对另外3种抗生素耐药率在30.0%以下;经治疗13~28(15.2±3.6)d,本组60例BLA患者痊愈53例(88.3%),另有7例(11.7%)患者脓肿迁延,经多次治疗愈。结论 本组BLA患者存在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较多,好发于肝右叶,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经抗感染联合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肝穿刺
经颈静脉穿刺肝组织活检操作要点及并发症分析*
朱帝文, 张媛, 鲍应军, 顾俊鹏, 孙丽华, 任伟新
2025, 28(2):  290-29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33
摘要 ( 27 )   PDF (1394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经颈静脉肝组织活检检查的操作要点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提供经验。方法 2023年12月~2024年5月我院诊治的不明原因的肝硬化或肝功能指标异常患者47例,均接受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TJLB)术,总结手术操作要点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100.0%)完成TJLB手术操作;取得肝组织1~5条,平均为3.0±0.9 条;每条0.2~2.5 cm,平均为1.1±0.4 cm;镜下可见汇管区2~24个,平均为7.8±4.9个;组织学检查结合血清学检测,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3例,结节性肝硬化(病因不明)6例,因取得的组织过少,无法诊断4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4例,药物性肝损伤3例,结蹄组织增生3例,脂肪肝2例,慢性肝病(病因不明)2例,肝细胞点状坏死2例,AIH-PBC重叠综合征(OS)2例,非硬化性特发性门脉高压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例,小胆管增生1例,散在炎症细胞浸润1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例和未见组织学异常1例;术后出现肝包膜下出血1例(2.1%)。 结论 在特殊病例,采取TJLB术可以帮助明确诊断,值得尝试。
肝移植
多模态超声造影诊断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应用价值分析*
郭江红, 杨晶, 王欢
2025, 28(2):  294-29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34
摘要 ( 31 )   PDF (878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多模态超声造影诊断肝移植(LT)术后动脉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5月~2024年5月我院进行LT治疗患者79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诊断动脉并发症的“金标准”,分别采用二维灰阶超声成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脉冲波多普勒成像(PW)和超声造影成像技术(CEUS)检查,早期发现动脉并发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诊断效能。 结果 经DSA检查,发现本组患者LT术后动脉正常者39例(49.4%),发生动脉并发症者40例(50.6%),其中血栓形成16例,血管狭窄13例,脾动脉盗血综合征6例和动脉瘤5例;在35例原发病为肝硬化、20例为肝衰竭和24例为原发性肝癌患者,LT术后动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CEUS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97.4%、93.7%、97.3%和90.5%,而常规超声检查诊断则分别为97.5%(P<0.05)、89.7%(P<0.05)、93.7%、90.7%和97.2%。结论 采用CEUS检查可能较为准确地诊断LT术后动脉并发症的发生,但其敏感性稍差,应予以注意。
胆石症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麻醉效果分析*
李娟, 程豪, 杨华
2025, 28(2):  298-30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35
摘要 ( 34 )   PDF (891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精准肝切除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IHBDS)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IHBDS患者91例,均接受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其中45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46例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麻醉诱导前(T0)、术毕即刻(T1)、术后2 h(T2)、术后6 h(T3)和术后12 h(T4)常规监测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应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和Ramsay镇静量表(RSS)评估镇痛和镇静效果。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丙二醇(MDA)水平。 结果 观察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分别为(14.3±2.9)min和(15.7±3.8)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7.0±3.2)min和(18.4±4.1)min,P<0.05】;在T2、T3和T4时刻,观察组动态NRS评分分别为(3.5±0.7)分、(3.1±0.6)分和(2.8±0.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1±1.1)分、(3.7±0.7)分和(3.3±0.6)分,P<0.05】; RSS评分分别为(2.6±0.5)分、(2.8±0.6)分和(2.9±0.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9±0.8)分、(2.1±0.8)分和(2.2±0.9)分,P<0.05】;在T4时刻,观察组血清Cor、ACTH和MDA水平分别为(234.1±32.7)mmol/L、(17.6±5.3)pmol/L和(3.3±0.7)mmol/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4.3±38.4)mmol/L、(25.7±6.9)pmol/L和(4.2±0.9)mmol/mL,P<0.05】。 结论 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能提高IHBDS患者接受精准肝切除术手术的麻醉效果,术后镇痛和镇静好,可能与缓解了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有关,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肋缘下腹横筋膜阻滞预先镇痛效果研究*
武倩, 齐少霞, 李东, 周翼, 付征, 闫诺
2025, 28(2):  302-30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36
摘要 ( 30 )   PDF (892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肋缘下腹横筋膜阻滞预先镇痛用于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IHBDS)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2021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7例IHBDS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76例,均行全身静脉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肋缘下腹横筋膜阻滞预先镇痛。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评估疼痛,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质醇(Cor)水平。结果 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2.1±0.9)d和(7.1±1.1)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别为(3.2±1.1)d和(8.5±1.3)d,P<0.05】;在术后6 h和24 h,观察组静息时VAS评分分别为(1.9±0.5)分和(2.2±0.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9±0.3)分和(2.8±0.5)分,P<0.05】,活动时VAS评分分别为(2.4±0.3)分和(2.6±0.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4±0.5)分和(3.4±0.7)分,P<0.05】;在T1~T4时,两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E和Cor水平分别为(200.1±27.4)pg/ml和(262.1±28.4)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40.3±33.5)pg/ml和(301.7±31.2)pg/ml,P<0.05】;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9.8%对7.8%,P>0.05)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肋缘下腹横筋膜阻滞预先镇痛可缩短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治疗的IHBDS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好,可能与抑制了机体应激反应有关。
腹腔镜与胆道镜双镜联合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研究*
翟鹏, 张华国, 蒋永军
2025, 28(2):  306-30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37
摘要 ( 27 )   PDF (888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治疗胆道手术后再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胆道手术后再发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8例,被分为A组45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治疗,和B组63例,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随访6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内毒素(ET)水平,常规检测血清D-乳酸水平。 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02.8±19.1)min、(8.4±1.6)d和(2.6±0.4)万元,均显著多于或长于B组【分别为(81.5±14.6)min、(5.1±1.3)d和(1.9±0.4)万元,P<0.05】;在术后3 d,A组血清ET和D-乳酸水平分别为(7.8±1.7)g/L和(0.5±0.1)mmol/L,与B组【分别为(8.6±1.9)g/L和(0.6±0.1)mmol/L】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血清ALT、TBIL和ALB水平分别为(45.6±5.8)U/L、(17.2±3.3)μmol/L和(35.7±5.1)g/L,与B组【分别为(43.8±6.0)U/L、(16.4±3.5)μmol/L和(34.6±4.7)g/L】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胆道感染、出血、胆漏和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11.1%对19.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个月,超声检查发现A组无结石复发(0.0%),B组发生结石复发6例(9.5%)。结论 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或ERCP/EST治疗胆道手术后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相当,两种方式治疗结石清除率均较高,但后者似乎更容易发生结石复发,值得长期观察。
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前处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的影响*
张莹萱, 王艺倩, 解成兰, 姚程亮, 王军
2025, 28(2):  310-31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38
摘要 ( 30 )   PDF (886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艾司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联合预处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和情绪的影响。 方法 2022年11月~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113例胆囊结石患者,均接受LC术治疗。在麻醉前,被随机分为D组(n=37)、ED组(n=38)和C组(n=38),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右美托咪定联合艾司氯胺酮和生理盐水静脉泵注。常规行麻醉诱导和维持。采用Athens失眠量表(AIS)和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情绪状态,采用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和Ramsay镇静量表评估镇痛和镇静效果。结果 在术后第 1 天(POD1)和POD3时,ED组AIS评分分别为(8.4±1.3)分和(6.8±1.4)分,显著低于D组【分别为(8.7±1.1)分和(6.9±1.7)分,P<0.05】或C组【分别为(9.7±1.1)分和(8.5±1.1)分,P<0.05】,PSQI评分分别为(9.1±1.3)分和(7.7±1.5)分,显著低于D组【分别为(9.2±1.5)分和(7.9±1.4)分,P<0.05】或C组【分别为(10.9±2.3)分和(8.9±1.8)分,P<0.05】;在POD1时,ED组和D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且ED组显著低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管时、术后24 h和术后72 h,ED组和D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且ED组显著低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D组镇痛泵药物消耗量显著少于D组或C组(P<0.05)。 结论 麻醉前给予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以减轻LC术后患者疼痛,缓解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术后睡眠质量。
病例报道
酒精性肝病合并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1例报告
徐旭, 范建高, 孙超
2025, 28(2):  314-31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39
摘要 ( 44 )   PDF (1207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杨雪梦, 尹东豪, 胡建华
2025, 28(2):  316-31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5.02.040
摘要 ( 43 )   PDF (889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性脑病(HE)是肝脏疾病常见的并发症。由于HE发病机制复杂,通常使用动物模型研究HE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以探讨潜在的治疗策略。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HE动物模型得到了显著的改进和发展。本文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HE动物模型的建立、评估、应用、局限性和未来应用前景,旨在为HE的治疗探索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