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更多...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更多...
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邮局订阅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期目录

2018年 第2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8-05-10
述评
门脉高压症的检查选择与病因诊断*
陈世耀, 黄晓铨, 曾晓清
2018, 21(3):  321-32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01
摘要 ( 231 )   PDF (462KB) ( 2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家论坛
介入技术在不明原因的门脉高压症诊治中的应用*
张明, 诸葛宇征, 邹晓平
2018, 21(3):  329-33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03
摘要 ( 168 )   PDF (473KB)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杨凯奇, 陈世耀
2018, 21(3):  332-33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04
摘要 ( 153 )   PDF (483KB) ( 2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硬化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心脏功能影响因素及其状况评价*
简佑容, 陈世耀
2018, 21(3):  336-33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05
摘要 ( 164 )   PDF (530KB) ( 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心脏功能状态,探讨其与肝功能的关系,并分析影响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我院消化科住院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126例,其中 Child-Pugh A级76例、B级41例、C级9例,MELD分级≤9分64例和>9分62例。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包括脉搏波多普勒和组织多普勒成像)检测。采用回归分析影响舒张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126例患者中,有1例(0.8%)被诊断为左心收缩功能不全,77例(61%)被诊断为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心电图异常率为65%,其中QTc延长发生率为41%;不同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心电图异常率和QTc延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163,95%CI:1.086~1.244)和心率(OR=1.106,95%CI:1.018~1.201)是影响舒张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心功能改变主要以舒张功能减退和电生理异常为主,而与肝病严重程度和大量腹水并无显著相关性。对于年长和心率增快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要加强心脏舒张功能的评估,尽早诊断和及时干预可能能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和熊去氧胆酸治疗PBC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刘进国, 王暴魁
2018, 21(3):  340-34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06
摘要 ( 308 )   PDF (573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和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2012年9月~2016年9月我院诊治的64例PB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给予对照组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和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两组均治疗24 w。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三型前胶原N端肽(PC-III)、四型胶原(IV-C)和层粘连蛋白(LN)水平,采用GQOL-74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在治疗24 w末,观察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分别为(54.4±15.0) U/L、(61.3±16.4) U/L和(23.7±9.5) 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0.3±16.1) U/L、(75.5±16.5) U/L和(36.8±9.7)μmol/L,P<0.05];观察组血清HA、LN、PC-III和IV-C水平分别为(116.9±12.5) μg/L、(103.4±11.4)μg/L、(123.6±22.8) μg/L和(80.4±9.8)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156.5±12.7) μg/L、(126.9±11.2) μg/L、(155.5±22.4)μg/L和(97.6±9.9)μg/L,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78.9±8.6)分、(80.8±7.5)分、(89.7±9.7)分和(83.7±9.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9.7±8.3)分、(71.9±7.6)分、(79.7±9.5)分和(75.2±9.2)分,P<0.05]。结论 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和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PBC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血清HA、LN、PC-III和IV-C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890例住院的肝硬化患者病因和并发症分析*
章燕虹, 李游, 陈龙, 沈薇
2018, 21(3):  344-34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07
摘要 ( 154 )   PDF (618KB) ( 1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住院的肝硬化患者病因和并发症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6年我院消化内科、感染内科、肝胆外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病因及并发症特点。结果 十年期间在2890例住院的肝硬化患者中,乙型肝炎1632例(56.5%),酒精性肝病216例(7.5%),乙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病475例(16.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7例(1.3%),自身免疫性肝病218例(7.5%),以2011年为界前后年份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由60.2%下降至53.6%,酒精性肝病由5.4%上升至9.0%。丙型肝炎由1.5%上升至2.8%;肝硬化患者主要并发症依次为原发性肝癌628例(21.7%)、自发性腹膜炎596例(20.6%)、低钠血症539例(18.7%)、上消化道出血512例(17.7%);肝硬化患者血钠浓度与Child分级、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均呈负相关。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仍为肝硬化患者主要病因,但不同时期比较其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而酒精性肝病、丙型肝炎肝硬化呈上升趋势。低钠血症作为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往往预示预后差,临床医师应根据其发生原因预防低钠血症尤其是重度低钠血症的发生。
血清前白蛋白和MELD评分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贾克丽, 韩际奥, 高晓
2018, 21(3):  348-35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08
摘要 ( 161 )   PDF (635KB) ( 2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应用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预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治疗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31例,随访6个月。常规检测血清PA水平、计算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CTP评分),在MELD评分的基础上,加入PA项目的 评分,建立MELD联合PA评分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患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 在随访的6个月里,死亡83例;死亡组血清PA水平为(32.2±9.3)mg/L,显著低于生存组的[(47.3±26.4) mg/L,P<0.05];死亡组MELD评分为(24.1±5.6)分,明显高于生存组的[(18.0±6.7)分,P<0.05];死亡组CTP评分为(11.8±1.2)分,明显高于生存组的[(9.0±2.0)分,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ELD评分预测死亡的ROC下面积(AUC)为0.868(95%CI:0.823~0.912),显著高于CTP评分的[0.753(95%CI:0.690~0.816),P<0.05]或血清PA的[0.675(95%CI:0.606~0.743),P<0.05];进一步采用MELD联合PA评分分析的AUC为0.896(95%CI:0.857~0.935),显著高于MELD评分(P<0.05)。结论 应用血清PA联合MELD评分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个月内死亡的预测效能显著高于MELD评分或CTP评分,其临床应用价值还需要扩大验证。
藏族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任涛, 潘雯, 许立, 李晓萍, 刘超, 魏清
2018, 21(3):  352-35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09
摘要 ( 193 )   PDF (681KB) ( 2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藏族肝硬化患者病因、肝脏和脾脏硬度值的变化及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70例藏族肝硬化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V和HCV标记物,使用Fibroscan检测肝硬度,使用GVE-2600X电子胃镜检查静脉曲张,使用迈瑞DC-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辅助诊断。结果 在270例肝硬化患者中,经胃镜检查发现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192例(71.1%),曲张的静脉呈瘤状、结节状或串珠状,沿食管的中段向贲门延伸,最远处延伸至胃底。伴有红色征象106例(39.3%);本组乙型肝炎肝硬化141例,丙型肝炎肝硬化29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9例,酒精性肝硬化37例,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24例。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肝脏和脾脏硬度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96例Child-Pugh C级肝硬化患者肝脏和脾脏硬度值明显大于68例B级(P<0.05)或106例Child-Pugh A级患者(P<0.05);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肝纤维化程度呈直线相关(r=0.8539,P=0.0001);肝硬化患者脾脏弹性值为(41.2±19.3) kPa,肝脏弹性值为(23.5±15.0) kPa,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8539,P=0.0001)。结论 本组资料显示,藏族肝硬化的病因与我国其他民族人群无太大的区别,肝硬化患者肝脏和脾脏硬度值随Child-Pugh分级程度的加重而增大。肝纤维化程度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肝纤维化越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越重,故重度肝纤维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越大。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特点、病原学和药敏结果分析*
吴文豪, 符汉光, 陈朝琴
2018, 21(3):  356-35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10
摘要 ( 205 )   PDF (659KB) ( 1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分布和药敏情况。方法 经细菌培养阳性的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使用德国德灵诊断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细菌自动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K-B)法或MIC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在60例SBP患者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8株(7.1%)、肺炎克雷伯菌7株(11.7%)、鲍曼不动杆菌10株(16.7%)、铜绿假单胞菌6株(10.0%)、阴沟肠杆菌4株(6.7%)、产气肠杆菌3株(5.0%)、葡萄球菌14株(23.3%)和肠球菌8株(13.3%);对头孢西丁耐药的细菌有大肠埃希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鲍曼不动杆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阴沟肠杆菌1株和产气肠杆菌1株;对头孢曲松耐药的细菌有大肠埃希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鲍曼不动杆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阴沟肠杆菌2株和产气肠杆菌2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细菌有大肠埃希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鲍曼不动杆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产气肠杆菌3株;对克林霉素耐药的细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株,肠球菌2株;对万古霉素耐药的细菌有葡萄球菌1株。结论 肝硬化并发 SBP 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不高,但在成功分离得到的阳性细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居多,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在降低,而大多数革兰阳性菌仍对万古霉素敏感。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肝内移植联合苦参素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与转归分析
赵宇, 祝瑜, 张代忠
2018, 21(3):  360-36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11
摘要 ( 184 )   PDF (668KB) ( 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联合苦参素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分别给予经肝动脉行UC-MSCs移植或在UC-MSCs移植后给予苦参素口服治疗,观察12个月。结果 在治疗期间,观察组3例死亡,对照组4例死亡;在治疗12月末,观察组血清ALT为(39.3±15.6) U/L、TBIL为(26.3±10.2) 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1.2±17.2) U/L和(39.2±11.2) μmol/L,P<0.05】;血清层粘连蛋白为(81.2±24.1) ng/ml,透明质酸为(135.7±48.5) ng/ml,Ⅳ型胶原为(106.3±32.1) ng/ml,Ⅲ型前胶原为(98.7±25.6) 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3.3±29.6) ng/ml、(174.8±51.2) ng/ml、(158.4±35.6) ng/ml、(124.2±30.3) ng/ml,P<0.05】;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为(34.0±4.6)%,CD4+/CD8+比值为(1.2±0.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9.3±4.1)%和(0.9±0.6),P<0.05】,CD8+为(26.5±4.9)%,显著低于对照组【(31.2±3.9)%,P<0.05】;肝移植和肝癌发生率分别为2.9%和5.9%,与对照组的5.9%和11.8%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U-MSCs肝内移植联合苦参素胶囊口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可明显减轻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俞阳, 陈中皓, 廖作富, 李军
2018, 21(3):  364-36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12
摘要 ( 171 )   PDF (723KB) ( 2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就诊的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120例,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60例接受经右上腹腹直肌切口开腹切除胆囊,另60例接受LC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并对LC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C组术中出血量为(100.6±24.9) ml,显著少于开腹组的(139.6±38.6)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手术时间为(53.9±18.6) min,显著短于开腹组的(76.2±23.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为(28.4±8.6) h,显著短于开腹组的(50.6±13.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为(5.8±2.9)d,显著短于开腹组的(10.0±4.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开腹组的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壁厚度、Calot三角粘连、周围脏器粘连、胆囊颈部结石等4个单因素为LC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结论 LC术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疗效显著,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与Calot三角粘连、周围脏器粘连、胆囊颈部结石和胆囊壁增厚等有关,可通过严格掌握手术操作技巧来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加速康复外科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临床应用研究*
李亮亮, 马金良, 荚卫东, 张传海, 韩梅, 李国芹
2018, 21(3):  368-37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13
摘要 ( 191 )   PDF (733KB) ( 3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将8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分成两组,40例在围手术期采用ERAS理念管理,另40例在围手术期采用传统处理方案处理。结果 ERAS组患者术后24 h和48 h疼痛评分分别为(2.1±0.6)分和(2.2±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7±0.8)和(3.0±0.6),P<0.01];ERAS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4±0.5) d、(5.2±0.8) d和(8.5±2.2) d,显著短于对照组[(3.5±0.7) d、(7.6±3.0) d和(11.6±5.3) d,P<0.01];术后第5 d,ERAS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7.6±11.3) U/L、(18.3±6.2) μmol/L和(41.8±5.4) g/L,与对照组的[(48.6±44.3) U/L、(23.3±11.5) μmol/L和(37.1±5.1) g/L比,差异显著(P<0.01);ERAS组术后19例(47.5%)出现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例(72.5%)(P<0.05)。结论 应用ERAS在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安全有效,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PTIPS治疗脾切除术后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安全性和效果分析*
游玉峰, 谭必勇, 何小俊, 胡红耀
2018, 21(3):  372-37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14
摘要 ( 185 )   PDF (716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肝内门体分流术(PTIPS)治疗脾切除术后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PTIPS治疗的30例脾切除术后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分支,采用球囊扩张术扩张闭塞的门静脉和肝内门体分流道,在分流道内植入8 mm的金属支架处理,使用320排CT机检查,随访(22.1±3.8)个月。结果 在30例接受PTIPS术患者中,27例(90.0%)手术成功,3例(10.0%)患者因术中未能开通门静脉闭塞而终止手术;27例手术成功患者术前门体静脉压力梯度为(21.5±3.4) mmHg,术后下降至(13.0±2.8) 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P<0.05);术后CT检查,发现4例(13.3%)患者发生分流道支架闭塞,均及时给予球囊扩张并再次置入支架处理,血管再通,2例(6.7%)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给予降血氨药物和营养支持等治疗后好转;5例(16.7%)患者死亡,其中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2例死于脑出血。结论 采用PTIPS处理脾切除术后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疗效较好,创伤小、较安全,未来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应用适应证和并发症处理等问题。
实验性肝炎
肝脏前体细胞移植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自发逆转大鼠肝组织学的影响*
陈辉, 任万雷, 杨爱婷
2018, 21(3):  376-37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15
摘要 ( 228 )   PDF (751KB) ( 2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肝脏前体细胞(HPCs)移植对纤维化自发逆转大鼠肝脏组织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取14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自发逆转组7只和HPCs移植组7只,后者采用经脾内注射HPCs。取肝组织行苏木精-伊红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OV6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型胶原和白蛋白水平。结果 在CCl4腹腔注射8 w后动物肝组织OV6阳性细胞数量达到高峰,12 w时开始下降;与自发逆转组比,HPCs移植组肝组织纤维化和炎症程度减轻,胶原面积显著降低【(3.14±0.99)对 (5.05±0.89),P<0.05】;自发逆转组肝组织α-SMA和TIMP-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2±0.10)和(0.43±0.09),均显著高于HPCs移植组的【(0.31±0.08)和(0.25±0.032),P<0.05】;自发逆转组血清I型胶原水平为(41.33±8.08) ng/ml,显著高于HPCs移植组的【(31.12±10.08)ng/ml,P<0.05】,自发逆转组白蛋白为(33.18±4.69) g/L,显著低于HPCs移植组的【(48.30±2.15)g/L,P<0.05】。结论 肝脏前体细胞移植能加速肝纤维化的逆转,改善肝功能。
茵栀黄口服液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脂肪变的保护作用研究*
刘晓琳, 信丰智, 杨蕊旭, 赵泽华, 周达, 潘勤, 范建高
2018, 21(3):  380-38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16
摘要 ( 226 )   PDF (798KB) ( 1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对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脂肪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MCD组和茵栀黄灌胃组。给予对照组普通饮食,给予另两组动物MCD饮食,于第4周末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茵栀黄口服液灌胃,第8 w末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取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 (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结果 对照组和MCD组大鼠体质量分别为【(487.2±6.5)g和(155.8±3.1)g,P<0.05】,肝指数分别为【(2.92±0.06)%和(5.09±0.19)%,P<0.05】;MCD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的肝脏脂肪变、小叶炎症和气球样变,同时伴有轻度纤维化,茵栀黄处理组大鼠肝指数为(4.47±0.18)%,显著低于MCD组(P<0.05);茵栀黄组和MCD组大鼠肝组织NAFLD活动度积分(NAS)分别为【(5.9±0.2)分和(7.2±0.1)分,P<0.05】,肝纤维化积分为【(0.3±0.2)分和(0.8±0.2)分,P<0.05】;茵栀黄组和MCD组大鼠血清ALT水平分别为【(68.4±6.4) U/L和(111.9±5.5) U/L,P<0.05】,AST分别为【(110.5±7.9) U/L和(170.5±10.8) U/L,P<0.05】,但是茵栀黄口服液灌胃对MCD大鼠血脂和血糖无显著影响。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可以改善MCD诱导的NASH大鼠肝脏脂肪变、肝细胞气球样变、小叶炎症和纤维化,降低NASH大鼠血清转氨酶水平,为应用茵栀黄口服液处理NAFLD提供了实验依据。
选择性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和肝组织纤维化的影响
王新伟, 吕柯, 孙晓, 张菊
2018, 21(3):  384-38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17
摘要 ( 218 )   PDF (835KB) ( 1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选择性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激动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血清氧化应激反应和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高脂模型(HC组)和β3-AR激动剂干预组(BRL组),每组10只。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 BRL组血清TC、TG、ALT、AST、HA和TGF-β1水平分别为(1.95±0.43) mmol/L、(0.82±0.31) mmol/L、(71.02±11.34) U/L、(165.18±39.11) U/L、(159.64±32.50) ng/ml和(0.92±0.54) μg/ml,显著高于HC组【分别为(1.77±0.34) mmol/L、(0.59±0.23) mmol/L、(54.48±8.64) U/L、(134.12±37.16) U/L、(95.57±19.47) ng/ml和(0.75±0.51)μg/ml,P<0.05】,它们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9±0.25) mmol/L、(0.35±0.19) mmol/L、(32.26±7.13)U/L 、(119.64±35.16) U/L、(76.26±13.34) ng/ml 和(0.69±0.46) μg/ml,P<0.05];BRL组肝组织匀浆SOD和GSH-Px水平分别为(46.31±16.39)×103U/g protein和(98.64±19.33)mg/g protein,显著低于HC组的(79.26±15.34)×103U/g protein和(126.34±21.56) mg/g protein,而MDA水平为(8.16±0.92) μmol/L/g protein,显著高于HC组的(5.76±0.88)μmol/L/g protein(P<0.05),而在NC组则分别为(113.34±12.26)×103U/g protein、(175.59±26.34)mg/g protein和 (2.71±0.64)μmol/L/g protein ,与前两组比,差异显著(P<0.05);BRL组肝组织脂肪变性、炎性浸润、气球样变和肝纤维化评分分别为(2.71±0.34)、(2.38±0.41)、(0.86±0.21)和(4.19±0.40,显著高于HC组【分别为(1.94±0.34)、(1.76±0.34)、(0.61±0.16)和(3.02±0.34),P<0.05】。结论 β3-AR激动剂可加重NAFLD大鼠肝组织氧化应激损伤,促进肝纤维化进展。
脯氨酰寡肽酶抑制剂体外对肝星状细胞凋亡、增殖和肝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周达, 王晶, 李冰航, 孙超, 陈源文, 范建高
2018, 21(3):  388-39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18
摘要 ( 203 )   PDF (847KB) ( 1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体外探讨肝星状细胞(HSC)脯氨酰寡肽酶(POP)的生物学功能,以进一步阐述其在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取HSC-T6细胞,经不同浓度的POP抑制剂(S17092)处理,采用ELISA法检测HSC-T6细胞N-乙酰基-丝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脯氨酸(Ac-SDKP)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术和CCK8检测HSC-T6凋亡和增殖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相关炎症和肝纤维化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Ⅰ型胶原(Col I)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POP、TGF-β1、α-SMA、Smad7、p-Smad2/3、PPAR-γ)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POP抑制剂干预组细胞内Ac-SDKP水平显著下降(P<0.05);POP被抑制后对HSC-T6凋亡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可抑制其增殖(P<0.05);与对照组比,抑制剂组HSC内α-SM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Smad7和PPAR-γ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均<0.05);抑制剂组HSC内MCP-1和α-SMA mRNA水平显著上调(P均<0.05)。结论 POP在肝星状细胞内可能发挥重要的抗炎抗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Ac-SDKP及Smad7和PPAR-γ的表达有关。
敲减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通过增加O-GlcNAc糖基化水平促进肝癌细胞体外增殖*
李文姣, 曹海超, 马澜婧, 张松, 丁美玲, 张浩浩, 聂勇战
2018, 21(3):  393-39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19
摘要 ( 235 )   PDF (582KB) ( 3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在肝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靶向C/EBPα的RNAi慢病毒感染Hep3B肝癌细胞系,构建C/EBPα肝癌细胞系敲减模型。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EBP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检测敲减C/EBPα后对Hep3B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在正常高葡萄糖(NG,4.5 g/L)和低葡萄糖(LG,1 g/L)条件下培养细胞的增殖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葡萄糖浓度条件下在C/EBPα敲减细胞和对照细胞乙酰葡糖胺转移酶(OGT)、乙酰葡糖胺水解酶(OGA)和整个O-GlcNAc糖基化水平。结果 靶向C/EBPα的RNAi慢病毒感染Hep3B肝癌细胞后,C/EBPα mRNA水平下调了(7.5±2.3)倍(P<0.05),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了(8.8±0.25)倍(P<0.001),提示C/EBPα敲减细胞系构建成功;敲减C/EBPα后明显促进肝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在低葡萄糖条件下刺激48 h和72 h,敲减C/EBPα分别促进细胞增殖15.4%(P<0.05)和25.0%(P<0.01);敲减C/EBPα后细胞OGA蛋白表达水平在正常高糖和低糖刺激24 h和48 h时分别下调了70.1% (P<0.01)、51.4%(P<0.05)和61.2%(P<0.05),整体O-GlcNAc糖基化表达水平上调,在低糖刺激48 h时升高80.6%。结论 敲减转录因子C/EBPα可以提高细胞整体O-GlcNAc糖基化水平,从而促进肝癌细胞的体外增殖。
c-Met基因过表达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株的构建*
张永婷, 朱传龙, 李军, 章莉莉
2018, 21(3):  397-40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20
摘要 ( 198 )   PDF (823KB) ( 1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c-Met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为治疗肝衰竭作为种子细胞。方法 培养hUMSC,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表型,转染c-Met慢病毒载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确定最佳多重感染复数(MOI)。采用嘌呤霉素抗性筛选稳定表达c-Met的hUMSC细胞系,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c-met蛋白表达量。结果 P5代细胞高表达CD44、CD90和CD105抗原,不表达CD31、CD45和CD34相关造血细胞抗原,符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构建成功的c-Met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最佳MOI=80,经嘌呤霉素筛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荧光阳性率为100%,且经Western-blot法检测证实该细胞过表达c-Met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过表达c-Met基因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为进一步实验打下了基础。
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外周血miR-1273g-3p水平变化及其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效能分析*
王婧婧, 张瑜, 董娜, 韩振坤, 翟景明
2018, 21(3):  401-40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21
摘要 ( 211 )   PDF (846KB) ( 1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miR-1273g-3p水平诊断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效能。方法 我院诊治的57例CHC患者和同期入选的21例经体检显示为正常的健康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1273g-3p水平。CHC患者接受长效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标准疗法治疗12 m,并接受肝穿刺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3例肝组织呈F0期患者血清miR-1273g-3p相对水平为(1.02±0.3),20例F1-2期患者为(1.68±0.26),24例F3-4期患者为(4.21±0.42),存在肝纤维化的CHC患者血清miR-1273g-3p相对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1.03±0.2),P<0.05】;在抗病毒治疗12 m末,CHC F0期、F1-2期和F3-4期患者血清miR-1273g-3p相对水平依次变化为(1.03±0.4)、(1.43±0.22)和(3.97±0.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在治疗前,分别以血清miR-1273g-3p水平>1.68和血清miR-1273g-3p水平>4.20为截断点诊断存在肝纤维化和显著肝纤维化,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0,95%CI为0.714~0.973,诊断的灵敏度为72.2%,特异度为86.4%,和0.864,95%CI为0.701~0.976,诊断的灵敏度为83.6%,特异度为78.4%;在治疗后,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CHC患者 F0期、F1期、F2期、F3、F4期依次为15例、9例、14例、11例、8例,血清miR-1273g-3p水平诊断存在肝纤维化和显著肝纤维化的效能仍然较好。结论 血清miR-1273g-3p水平随着CHC患者肝纤维化进展而逐渐升高,在抗病毒治疗后,随着肝纤维化的缓解而降低,因而具有一定的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值得进一步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依泽替米贝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疗效初步研究*
李彩虹, 连琳琳, 路德荣
2018, 21(3):  405-40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22
摘要 ( 233 )   PDF (855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依泽替米贝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NAFLD合并冠心病患者114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分别接受依泽替米贝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或阿托伐他汀治疗6 m。使用Philips HD 6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VED)和 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在治疗6 m末,观察组血清TC、TG、LDL-C水平分别为(4.3±1.6) mmol/L、(2.4±0.9) mmol/L和(2.8±1.1) 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1.7) mmol/L、(2.9±0.9) mmol/L和(3.3±1.2) mmol/L(P<0.05),血清HDL-C水平为(1.3±0.5) 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4) mmol/L(P<0.05);观察组血清肝功能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为(47.2±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8±5.8)%(P<0.05),LEVDD和LVPWd分别为(52.5±7.3) mm和(10.1±0.9) m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2±7.6) mm和(11.4±1.1) mm(P<0.05);观察组血清ADMA、hs-CRP和IL-6水平分别为(2.8±0.4) μmol/L、(3.4±0.7) mg/L和(39.3±6.9)n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4) μmol/L、(3.9±0.7) mg/L和(45.9±8.4) ng/L(P<0.05),血清IL-10水平为(28.7±8.6)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3±5.4) ng/L(P<0.05)。结论 依泽替米贝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NAFLD合并冠心病患者可明显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可能与其调控脂质代谢,降低血清ADMA和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葛根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AFLD合并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初步临床研究
赵文涛, 曹高峰, 焦小红, 马辰辰, 林苗
2018, 21(3):  409-41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23
摘要 ( 242 )   PDF (881KB) ( 1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葛根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4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NAFLD合并糖尿病前期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分别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或二甲双胍联合葛根素治疗,观察3 m。常规检测血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和HOMA-I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92±0.51) mmol/L、(6.01±0.81) mmol/L、(5.90±0.62) mmol/L和(1.52±0.42)对(6.32±0.35) mmol/L、(6.39±0.71) mmol/L、(6.72±0.83) mmol/L和(1.71±0.39),P<0.05];血TC、TG、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15±0.14) mmol/L、(1.12±0.22) mmol/L、(1.91±0.12) mmol/L 对(4.56±0.21) mmol/L、(1.31±0.13) mmol/L、(2.14±0.11) mmol/L],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1.31±0.22) mmol/L对 (1.11±0.09) mmol/L,P<0.05];AST和ALT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分别为(49.71±4.75)U/L和(52.16±4.93) U/L 对(59.13±4.30) U/L和(77.52±7.15)U/L,P<0.05];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葛根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AFLD合并糖尿病前期患者疗效显著,可能与调节血糖和血脂代谢,改善肝功能有关。
肝衰竭
血糖和总胆固醇水平对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吴凤萍, 李亚萍, 杨颖, 石娟娟, 李梅, 王文俊, 党双锁
2018, 21(3):  413-41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24
摘要 ( 186 )   PDF (849KB) ( 3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血糖和总胆固醇(TC)水平对肝衰竭(L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LF患者,根据入院时基线TC水平将患者分为TC≤1.0 mmol/L组(n=8)、1.0 mmol/L<TC≤2.0 mmol/L组(n=49)和TC>2.0 mmol/L组(n=49);排除10例糖尿病患者后,将96例LF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n=60)、高血糖组(n=12)和低血糖组(n=24);分别比较基线时患者血糖及TC的状态与其生存率的相关性。同时动态监测81例基线TC>1.0mmol/L的患者住院期间TC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LF预后的关系。结果 106例LF患者的病因以慢性HBV感染为主,占66.0%;慢性肝衰竭(CLF)占46.2%;基线低血糖患者生存率为41.7%,显著低于血糖正常患者的71.7%(P<0.01);血清TC≤1.0 mmol/L组、1.0 mmol/L<TC≤2.0 mmol/L组和TC>2.0 mmol/L患者生存率分别为12.5%、51.0%和75.5%,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线TC越低,生存率越低(P均<0.05);住院期间TC较基线呈下降趋势的35例患者生存率为28.6%,显著低于呈上升趋势的46例患者的93.5% (P<0.05)。结论 LF患者出现血糖降低、TC≤2.0 mmol/L以及在住院期间TC较基线呈下降趋势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基线TC≤1.0 mmol/L的患者预后极差。
四种基于MELD的评分系统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生存的预测价值分析*
李磊, 胡辉, 郑晓玮, 江守伟, 沈强
2018, 21(3):  417-42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25
摘要 ( 232 )   PDF (634KB)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其衍生模型iMELD、MELD-Na和MESO对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12周生存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按照现行中国肝衰竭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纳入67例HBV-ACLF患者,收集患者诊断成立时的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分别计算MELD、iMELD、MELD-Na和MESO模型评分,应用MedCalc 15.8软件分析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MELD及其衍生评分系统对ACLF患者12周死亡风险预测的最佳截断点和约登指数,以评价不同评分预测ACLF患者短期生存的效能。结果 在治疗12周内,在67例HBV-ACLF患者中,死亡45例(67.2%);入组时,生存组MELD、iMELD、MELD-Na和MESO评分分别为(22.12±3.24)、(41.59±5.30)、(22.55±4.07)和(1.64±0.24),显著低于死亡组【分别为(30.47±9.01)、(51.88±11.09)、(32.35±11.58)和(2.28±0.70),P<0.01】;MELD、iMELD、MELD-Na和MESO模型预测患者12周生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4、0.802、0.806和0.817,其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2.70、47.76、22.16和1.69,约登指数分别为0.5040、0.5535、0.4808和0.4818,提示四种模型的预测效能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MELD、iMELD、MELD-Na和MESO四种评分系统对于HBV-ACLF患者12周生存情况均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肝癌
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PD-L1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易感性及预后关系研究*
杨娟, 赵路, 刘春梅, 吴涵, 曹东辉, 赵琰, 张延新, 郭康
2018, 21(3):  421-42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26
摘要 ( 242 )   PDF (643KB) ( 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基因多态性与易感性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6月诊治的HCC患者100例和肝功能正常的正常人100例,采集外周血,采用直接测序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检测PD-L1基因rs4143185、rs17718883和rs28906583三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其与肝细胞癌易感性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携带rs2890658的AC杂合突变基因可以降低肝细胞癌的发病风险(OR=0.391,P<0.05),携带rs17718883的CG杂合突变基因也会降低肝细胞癌的发病风险(OR=0.009,P<0.05);rs2890658位点的3个基因型AA、AC和CC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15,21) m、20(16,22) m和19(15,21) 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AC和CC基因型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0(16,23) m,明显比AA基因型者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rs4143185位点的3个基因型CC、GC和GC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6(13,19)m、20(15,23) m和17(15,21) 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CG+GG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1(17,24)m,明显长于CC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携带rs4143185突变基因者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HR<1,P<0.05)。结论 检测外周血PD-L1基因多态性可能有助于筛选HCC高危人群中的高危人群,并可能对预测患者预后有帮助。
乙型肝炎相关性孤立性大肝癌手术切除患者长期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许建, 张浩, 俞小炯
2018, 21(3):  426-43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27
摘要 ( 212 )   PDF (885KB) ( 1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HBV相关孤立性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后长期疗效,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00例HBV相关肝癌患者,其中孤立性大肝癌130例,肿瘤直径>5 cm,小肝癌组470例,肿瘤直径≤5 cm。术后门诊随访超过5年,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行生存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除孤立性大肝癌组肿瘤直径明显大于小肝癌组(P<0.05)外,其余临床特征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70例小肝癌患者生存时间为(55.0±4.8)个月,无瘤生存时间为(38.6±2.4)个月,1 a、3 a和5 a 生存率为90.1 %、71.5 %和57.1 %,无瘤生存率为71.8 %、47.0 %和36.8 %,而130例大肝癌患者生存时间为(50.0±3.6)个月(x2=12.175,P=0.001),无瘤生存时间为(30.6±2.7)个月(x2=0.669,P=0.102),1 a、3 a和5 a生存率为87.5 %、58.4 %和47.1 %,无瘤生存率为66.8 %、45.3 %和32.8 %;肿瘤直径5~10 cm的孤立性大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与小肝癌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489,P=0.202;x2=1.257,P=0.098),肿瘤直径>10 cm的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短于小肝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71,P<0.001;x2=8.124,P=0.0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V DNA载量(≥1×104 U/ml)和肿瘤直径(>10 cm)是影响患者5 a总生存率(OR=1.679,95 % CI:0.987~2.341,P=0.025;OR=2.348,95% CI: 1.024~4.357, P=0.013)和无瘤生存率(OR=2.365,95% CI:2.542~4.368,P=0.013;OR=2.674,95% CI:0.874~1.934,P=0.049)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直径在5~10 cm的孤立性大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与小肝癌患者类似,而肿瘤直径>10 cm的孤立性大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较小肝癌患者短。应针对影响预后的因素给予积极的处理措施,以延长患者术后生存。
NLR和PLR预测经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价值初步分析*
方旭东, 方晓明, 陈达伟, 陈少明, 姚宁, 张人超
2018, 21(3):  431-43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28
摘要 ( 207 )   PDF (897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经动脉导管化学栓塞(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98例PLC患者,均接受TACE治疗。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3 a生存率的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NLR和PLR的预测价值。结果 98例经TACE治疗的PLC患者1 a、2 a和3 a生存率分别为53.1%、42.9%和39.8%;NLR≤1.82组1 a、2 a和3 a生存率分别为73.9%、56.5%和52.2%,而NLR>1.82组则分别为46.7%、38.7%和36.0%(P<0.05);PLR≤95.65组患者1 a、2 a和3 a 生存率分别为70.0%、60.0%和53.3%,而PLR>95.65组则分别为45.6%、35.3%和33.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个数≥2个、肿瘤直径>50 mm和NLR>1.82预示PLC患者在TACE术后预后较差,均为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PLC患者行TACE术前应评估NLR水平,其水平高者,可能预后差。该方法简便易行,但需要扩大验证。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和肝组织microRNAlet-7水平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张金莲, 蔡兆根, 吴琼, 秦燕子, 王梦慧, 董修芹
2018, 21(3):  435-43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29
摘要 ( 169 )   PDF (887KB) ( 2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和癌组织microRNAlet-7(let-7a和let-7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4月~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4例HCC患者和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52例健康人,取血清,并取患者手术后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let-7a和let-7b水平。结果 qRT-PCR检测结果 显示,HCC患者血清let-7a水平为(0.6±0.4),显著低于健康人[(1.1±0.4),P<0.05],血清let-7b水平为(0.3±0.1),也显著低于健康人[(0.7±0.2),P<0.05];HCC患者癌组织let-7a水平为(0.3±0.1),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6±0.1),P<0.05],let-7a在HCC组织水平比癌旁组织下调了2.17倍,HCC组织let-7b水平为(0.4±0.2),也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3±0.4),P<0.05],let-7b在HCC组织水平比癌旁组织下调了3.33倍;20例有癌栓形成患者血清let-7a水平为(0.4±0.2),显著低于34例无癌栓形成患者的[(0.8±0.5),P<0.05],血清let-7b为(0.1±0.1),也显著低于无癌栓形成患者的[(0.5±0.1),P<0.05],而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血清AFP水平高低、肿瘤大小、不同细胞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及有无肿瘤血管浸润患者血清let-7a和let-7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性别、血清AFP水平、肿瘤大小、细胞分化、TNM分期和有无血管浸润或癌栓形成的HCC患者癌组织let-7a和let-7b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CC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let-7a和let-7b呈异常低水平状态,肿瘤组织let-7a和let-7b水平也远低于癌旁肝组织,其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乌司他丁联合异甘草酸镁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的保护效果初步研究
邓清, 张铁泉, 乐问津, 黄强, 李宓, 鲁号锋
2018, 21(3):  439-44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30
摘要 ( 174 )   PDF (918KB) ( 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异甘草酸镁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 2013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8例PLC患者,行开腹或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将术后患者分成两组,给予A组38例患者异甘草酸镁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给予B组40例乌司他丁联合异甘草酸镁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术后7 d和14 d,B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 术后7 d,B组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17.2±2.7) mg/L、(2.7±0.6) pg/ml和(28.4±5.7) pg/ml,均显著低于A组[(19.8±3.2) mg/L、(3.5±0.7) pg/ml和(33.4±6.2) pg/ml,P<0.05],术后14 d,分别为(13.6±3.0) mg/L、(2.0±0.4) pg/ml和(20.5±4.7) pg/ml,也显著低于A组 [分别为(16.3±3.5) mg/L、(2.8±0.6) pg/ml和(24.6±4.9)pg/ml,P<0.05];术后,A组与B组隔下积液、胆漏发生和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肝衰竭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A组的21.1%(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异甘草酸镁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可加强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胆石症
不同方法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肠黏膜损伤程度的影响
高俊, 陈功
2018, 21(3):  443-44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31
摘要 ( 224 )   PDF (925KB)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法 切除胆囊对胆结石患者免疫球蛋白和肠黏膜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110例,55例对照组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OC),另55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醇(Cor);采用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血清IgA、IgG、IgM水平;在肠镜下取回肠末端黏膜组织,根据Chiu’s分度标准评估损伤程度。结果 术后1周,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为(4.2±0.4) mg/L,血糖为(5.5±1.0) mmol/L,Cor为(249.4±43.1) 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1.0) mg/L、(6.1±1.1) mmol/L、(267.4±46.8) ng/mL,P<0.05】;血清IgA为(1.8±0.3) g/L,IgG为(1.0±0.2) g/L,IgM为(1.0±0.2)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0.2) g/L、(0.9±0.1) g/L、(0.8±0.1) g/L,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Chiu’s肠黏膜损伤分级程度低于对照组(U值=11.00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2%(P<0.05)。结论 与OC术相比,LC术治疗胆结石引起的应激反应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尤其对肠粘膜损伤小。
不同Calot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疗效对比分析
牛四明
2018, 21(3):  447-45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32
摘要 ( 227 )   PDF (924KB) ( 2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不同Calot三角解剖入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不同Calot三角解剖入路方式分组,在行LC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时,100例采用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观察组),另100例采用胆囊三角入路(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工具评估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在手术中,发现观察组胆囊周围出现粘连53例,对照组50例;两组无胆囊粘连患者组间各手术指标、手术并发症和中转开腹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粘连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9.4±4.3) min、(33.9±4.6) ml、(26.0±4.2) h、(6.0±1.0) d和(4.0±1.5) 分,均显著少于或轻于对照组粘连患者【(59.1±5.5) min、(45.6±4.1) ml、(30.3±4.5) h、(8.4±1.0) d和(4.8±1.3) 分,P<0.05】;观察组胆囊粘连患者无并发症和中转开腹者,而对照组胆囊粘连患者则分别为8.0%和8.0%(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行LC术能明显减少胆囊粘连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并发症和中转开腹发生率。在LC术中需密切观察胆囊粘连与否及其程度等情况,而给予合理的处理。
短篇论著
视频化健康教育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王萍, 周小佳, 刘新华
2018, 21(3):  451-45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33
摘要 ( 148 )   PDF (869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视频化健康教育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HBV-G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HBV-GN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在观察组,给予视频化健康教育,观察24 w。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1L-4)。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肌酐(sCr)水平为(214.6±111.2)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5.4±103.9) μmol/L,P<0.01];24 h尿蛋白定量为(0.5±1.2) 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1.1)g/L,P<0.05];血清IL-4水平为(67.9±15.5) p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89.±29.7) pg/L,P<0.05],而IFN-γ水平为(49.6±12.1) p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2±11.4) pg/L,P<0.05];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5.6±4.2)和(40.3±3.2),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3.6±4.7)和(47.9±5.8),P<0.05]。结论 视频化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改善HBV-GN患者肝肾功能,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研究
魏玉, 李华河, 张献波
2018, 21(3):  453-45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4
摘要 ( 181 )   PDF (834KB) ( 1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恩替卡韦(ETV)与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80例,接受ETV治疗40例,接受ADV治疗40例。观察72 w疗效。结果 在治疗4 w、12 w、48 w和72 w末,ETV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5.02±0.62) lg copies/ml、(4.10±0.45) lg copies/ml、(3.20±0.34) lg copies/ml和(1.45±0.32) lg copies/ml,均显著低于ADV组【(5.98±0.75) lg copies/ml、(5.08±0.54) lg copies/ml、(4.02±0.41) lg copies/ml和(2.76±0.43) lg copies/ml,P<0.05】;在治疗12 w、48 w和72 w末,ETV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71.3±30.4) U/L、(45.2±23.4) U/L和(40.4±17.2) U/L,均显著低于ADV组【(101.7±34.2) U/L、(65.7±30.4) U/L和(61.2±22.3)U/L,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在治疗CHB患者过程中,ETV和ADV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在降低血清HBV DNA和ALT水平方面,ETV更具优势。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李田军, 马辉
2018, 21(3):  455-45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35
摘要 ( 183 )   PDF (846KB) ( 1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胸腺素α1或恩替卡韦治疗,观察48 w。结果 在治疗48 w末,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和CD8+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8.5±5.0)%和(27.6±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4±4.2)%和(22.3±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AST水平为(23.8±4.2) 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4±6.2) 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 HBeAg 阴转率为 2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8%(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够有效地提高血清HBeAg阴转率,可能与改善了患者免疫功能有关。
HBV感染对孕妇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及护理策略
翁叶蕊, 符爱贞
2018, 21(3):  457-45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36
摘要 ( 147 )   PDF (869KB) ( 1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HBV感染产妇乳汁HBV DNA水平状况,为决定是否给予母乳喂养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35例HBV携带孕妇,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HBV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 64例血清HBV DNA载量<1×106 copies/ml组、15例1×106~1×107copies/ml组、21例1×107~1×108copies/ml组、32例1×108~1×109copies/ml组和3例≥1×109copies/ml组乳汁HBV DNA检出率分别为0.0%、13.3%、28.6%、35.7%和66.7%;19例血清HBsAg/HBeAg/抗-HBc阳性产妇乳汁HBV DNA检出率为68.4%,显著高于27例血清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的25.9%、或12例抗-HBe/抗-HBc阳性组的8.3%、或77例血清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组的1.3%(P<0.05)。结论 血清HBsAg/HBeAg/抗-HBc阳性或血清HBV DNA水平>1×107copies/ml的产妇乳汁HBV DNA阳性率较高,不建议这些人群进行母乳喂养。
肝脏和脾脏VTQ值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研究
胡小娟, 刘锦萍, 吕志红
2018, 21(3):  459-46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37
摘要 ( 178 )   PDF (878KB)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检测肝脏和脾脏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94例,使用超声检测肝脏和脾脏VTQ值。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其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在36例肝纤维化S0期、28例S1期、48例S2期、39例S3期和43例S4期,肝脏VTQ水平分别为(1.2±0.2)、(1.5±0.2)、(1.8±0.3)、(2.5±0.4)和(2.9±0.6),脾脏VTQ水平分别为(1.2±0.3)、(1.3±0.4)、(1.4±0.5)、(1.5±0.4)和(1.9±0.6);脾脏VTQ诊断>S2期显著肝纤维化的正确率为85.1%,而肝脏VTQ诊断的正确率为95.1%(P<0.05)。结论 超声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和脾脏VTQ值随肝纤维化分期的增加而升高,对于诊断显著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肝炎综合征患儿疗效分析
李敏, 李洪, 符之月
2018, 21(3):  461-46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38
摘要 ( 134 )   PDF (857KB) ( 2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肝炎综合征患儿的疗效。方法 2013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肝炎综合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分别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或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2~3 w,观察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分别为(36.8±12.6) U/L、(44.2±10.5) U/L和(15.4±3.3)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7.4±15.8) U/L、(81.9±13.7) U/L和(68.5±16.9)μmol/L,P<0.05);观察组疾病恢复时间为(2.2±0.4)w,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9±0.7) w(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结论 应用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肝炎综合征患儿效果显著,能缩短病程,加速康复。
药物性肝损伤与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比较研究
刘靓懿, 宿冬远
2018, 21(3):  463-46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39
摘要 ( 192 )   PDF (878KB) ( 1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比药物性肝损伤( DILI)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点,以分析它们各自的诊断要点。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1例DILI患者和50例AIH患者,回顾性分析血清学和肝组织学特点。结果 DILI组血清ALT、AST、ALB和TBIL水平分别分306.35±214.84 U/L、311.21±168.24 U/L、39.21±6.89 g/L、276.48±169.20 μmol/L,均显著高于AIH组的223.12±179.26 U/L、245.31±220.62 U/L、26.07±8.39 g/L和139.55±87.27 μmol/L(P<0.05);AIH组血清ASMA、抗LKM-1、抗SLA阳性率分别为78.00%、86.00%和82.00%,均显著高于DILI组的43.90%、51.22%和29.27%(P<0.05); AIH组血清Ig G、Ig A和Ig M水平分别为23.12±5.26 g/L、3.86±1.26 g/L、2.38±0.94 g/L,均显著高于DILI组的10.44±6.34 g/L、1.91±0.82 g/L和1.02±0.67 g/L(P<0.05);AIH患者肝组织浆细胞浸润和肝细胞玫瑰花结样结构检出率分别为92.00%和86.00%,均显著多于DILI组的26.83%和7.32%(P<0.05),而DILI组患者汇管区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肝内胆汁淤积阳性率分别为90.24%和78.05%,均显著多于AIH组的38%和26%(P<0.05)。结论 DILI与AIH患者存在一些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点的不同,认真分析这些差异,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给予相应的治疗。
基于跨理论改变模型的家庭访视对出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依从性调查
贺小平, 冉冬梅, 卿玲
2018, 21(3):  465-46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40
摘要 ( 151 )   PDF (650KB) ( 2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改变模型的家庭访视对出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生活方式改变依从性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出院的NAFLD患者生活方式改变的依从性提供经验。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后出院的NAFLD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分别采取出院时常规给予的运动、饮食和药物应用指导或基于跨理论改变模型的家庭访视指导,后者的实施按照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给予不同的干预。结果 在接受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4.9±2.8对28.2±2.5,P<0.001);观察组自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遵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体质指数分别为(5.2±0.5) mmol、(1.6±0.8) mmol/L和(24.1±1.1) kg/m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8±0.5) mmol、(2.9±0.5) mmol/L和(25.3±1.2) kg/m2,P<0.05】。结论 基于跨理论改变模型的家庭访视能够提高出院的NAFLD患者生活方式改变的依从性,效果显著。
自拟中药方剂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杨惠敏, 蒋春彦
2018, 21(3):  467-46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41
摘要 ( 143 )   PDF (674KB)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方剂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5月~2016年4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分别给予水飞蓟宾或水飞蓟宾联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观察3 m。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结果 在治疗3 m末,观察组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P<0.01);观察组血清ALT、AST和GGT水平分别为38.10±13.92 U/L、42.84±21.9 4U/L和36.07±15.13 U/L,明显低于对照组(59.10±14.23 U/L、63.99±22.51U/L和48.59±13.27 U/L,P<0.01);观察组TG和TC水平分别为1.28±0.32 mmol/L和4.14±0.64 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83±0.57 mmol/L和5.34±0.51 mmol/L (P<0.05),但两组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自拟中药方剂联合水飞蓟宾治疗NAFLD患者能促进肝功能的改善,降低血脂水平。
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肝衰竭患者短期疗效观察
杨晓玲, 周强, 郑春华, 张怡芝, 李娜, 阮清芳, 张雪莲
2018, 21(3):  469-47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42
摘要 ( 305 )   PDF (880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短期效果。方法 在54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27例接受血浆置换治疗,另27例在此基础上联合CRRT治疗,观察短期疗效。结果 在治疗3 w末,联合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52.5±17.6)μmol/L,显著低于血浆置换组的(86.4±19.3)μmol/L,血浆白蛋白水平为(34.2±5.0)g/L,显著高于血浆置换组的(31.7±5.1)g/L(P<0.05),两组INR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9%,与血浆置换组的22.2%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1 m时,血浆置换组死亡6例(22.2%),联合组死亡2例(7.4%,P<0.05)。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CRRT治疗肝衰竭患者能短期改善肝功能指标,给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
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患者认知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
王军, 张流, 熊华刚, 杨智刚, 王梅, 李勇富
2018, 21(3):  471-47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43
摘要 ( 149 )   PDF (942KB) ( 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醒脑静和纳洛酮联合治疗肝性脑病(HE)患者对认知水平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HE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分别给予醒脑静或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7~10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β-内啡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进行认知评分。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死亡14例(31.8%),而对照组死亡20例(45.5%,P<0.05);观察组血清β-内啡肽、血氨和CRP水平分别为(41.2±2.7) μmol/L、(73.1±6.3) μmol/L和(15.5±3.9) n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3±5.8) μmol/L、(110.7±9.1) μmol/L和(18.1±3.8) ng/L,P<0.05】;血清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10.1±3.2) ng/L和(11.2±4.8) n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1±4.7) ng/L和(14.7±4.9) ng/L,P<0.05】;MMSE和HDS评分分别为(25.5±3.7)分和(23.4±3.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7±3.6)分和(18.6±3.5)分,P<0.05]。结论 应用醒脑静与纳洛酮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HE患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认知水平,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超声造影特征分析
赵岭, 吴景艳, 任贺
2018, 21(3):  473-47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44
摘要 ( 160 )   PDF (954KB)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超声造影(CUES)特征变化,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诊治HEHE患者21例,在接受CUES检查前先行常规CT检查,再接受CUES检查。结果 在21例HEHE患者中,肝左右叶均有病灶者11例,肝左叶者为6例,肝右叶者为4例。病灶直径10~35 mm,平均为(25.3±11.5)mm;常规超声发现87个病灶,而超声造影发现126个病灶,其中稍高回声病灶9个,等回声病灶57个,低回声病灶 60个;1例患者病灶存在钙化,3例患者存在病灶相互融合。较大病灶内缘可见短毛刺样增强和环状增强;在动脉期,69个病灶与肝实质同步增强(同进),31个病灶早于肝实质增强(快进),26个病灶晚于肝实质增强(慢进);在增强达峰时,病灶的增强程度低于肝实质者58个,病灶的增强程度等于肝实质者40个,病灶的增强程度强于肝实质者28个;126个病灶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强,其增强起始时间为(17.4±5.2)s,达峰时间为(22.0±7.2)s,等回声时间为(23.9±4.6)s,表现为低回声时间为(42.6±13.7)s。在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减退,表现为低回声。结论 CUES检查能帮助诊断HEHE,给临床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疗效研究*
沈云志, 白彧, 吕承育, 孔德刚
2018, 21(3):  475-47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45
摘要 ( 159 )   PDF (875KB) ( 1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采用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无外科手术切除指征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30例PLC患者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单一的TACE治疗。结果 在治疗3 m末,观察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63.5%和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6.7%和43.3%(P<0.05);观察组患者卡氏评分(81.4±26.3)显著高于对照组【(68.3±21.2),P<0.05】,血清AFP水平为(127.3±33.7)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193.4±35.2)μg/L,P<0.05】。结论 给予无手术切除指征的PLC患者行TACE联合RFA治疗能显著提高近期疗效,降低血清AFP水平,提高生存质量。
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效果研究
李瑛, 孙波, 王新
2018, 21(3):  477-47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46
摘要 ( 145 )   PDF (924KB) ( 2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141例,在常规TACE治疗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1例和干预组70例,分别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或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共8 w。依据SF-36中文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评价生活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情况。结果 在干预8 w末,干预组健康总体自评、生殖功能、机体疼痛、生理功能、活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7.9±6.8)分、(45.5±5.7)分、(60.2±7.5)分、(75.4±8.9)分、(53.2±6.2)分、(58.3±7.3)分、(62.1±7.4)分、(67.3±8.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7±5.4)分、(36.4±4.5)分、(55.2±6.1)分、(61.2±7.4)分、(41.5±5.3)分、(53.1±6.3)分、(52.3±6.1)分、(56.2±6.3)分,P<0.05】;干预后焦虑评分为(20.1±2.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8±3.7)分,P<0.05】。结论 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接受TACE治疗的PLC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焦虑。
更改交谈方式在原发性肝癌合并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张靖
2018, 21(3):  479-48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47
摘要 ( 178 )   PDF (926KB) ( 1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更改交谈方式对原发性肝癌(PLC)合并带状疱疹患者生活质量、个人独立性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4例PLC合并带状疱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72例,分别给予常规交谈干预方案或更改交谈方式护理干预。采用改良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行生活质量评分。采用ADL个人生活能力指数评价量表行个人生活能力评价,采用改良的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干预4周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93.7±3.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9±3.3)分(P<0.05);观察组个人生活能力指数为9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55.5±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5±2.5)分(P<0.05)。结论 采用更改交谈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PLC合并带状疱疹患者生活质量和个人生活能力,较大程度地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综述
托伐普坦治疗肝硬化低钠血症研究进展
柏梅综述, 梅浙川审校
2018, 21(3):  481-48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48
摘要 ( 205 )   PDF (931KB) ( 1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托伐普坦是一种新型非肽类选择性血管精氨酸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具有增加肾脏自由水排出、提高血清钠浓度的作用。因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自由水排出障碍而常常致低钠血症。应用托伐普坦治疗肝硬化低钠血症可以有效地增加血钠浓度,减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顽固性腹水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简要概述了托伐普坦的作用机制,并介绍了其治疗肝硬化低钠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中西医诊治肝硬化腹水进展*
刘红虹综述, 赵平审校
2018, 21(3):  485-48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8.03.049
摘要 ( 226 )   PDF (914KB)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肝硬化腹水形成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门静脉高压是形成腹水的主要原因。腹水的诊断可依据病史、查体和腹水常规检查。对于肝硬化腹水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一旦出现肝硬化晚期并发症,最终需要进行肝脏移植,故腹水的治疗越早越好。西医治疗腹水主要为限钠饮食、应用利尿剂、普坦类药物和白蛋白。顽固性腹水可以采用腹穿大量放液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腹腔静脉分流术等手术治疗。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中医药联合利尿剂治疗肝硬化腹水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目前中医辨证理论和疗效评价体系尚不统一,可重复性差。因此,拟定一套规范化和可重复性强的综合治疗方案,对于提高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重点介绍肝硬化腹水的诊断及治疗管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