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更多...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更多...
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邮局订阅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期目录

2019年 第2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9-11-13
专家论坛
门静脉血栓病因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陈帅, 杨长青
2019, 22(6):  761-76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01
摘要 ( 201 )   PDF (371KB) ( 7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门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鲍应军, 任伟新
2019, 22(6):  768-76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03
摘要 ( 167 )   PDF (505KB) ( 5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指南
肝硬化诊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2019, 22(6):  770-78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04
摘要 ( 190 )   PDF (812KB) ( 3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共识
脂肪性肝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建议(2019年修订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脂肪性肝病专家委员会
2019, 22(6):  787-792.  doi:10.3760/cma.j.issn.1007-3418.2019.10.005
摘要 ( 464 )   PDF (737KB) ( 7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本建议从以下5个方面对NAFLD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进行了修订:(1)诊治中心/专病门诊的组织架构及功能;(2)筛查和评估:包括筛查对象、初步评估、病因筛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进展性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肝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代谢紊乱和心血管风险评估等;(3)临床处理:包括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减重)调整,合并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特殊人群的处理以及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的药物选择;(4)特殊人群的管理:儿童、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合并酒精性肝病、慢性HBV和/或HCV感染以及合并自身免疫现象等;(5)监测与随访。本建议旨在优化NAFLD患者的管理流程,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更为合理的诊疗决策。
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2019年)
2019, 22(6):  793-80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06
摘要 ( 278 )   PDF (944KB) ( 6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各种损伤后细胞外基质(即胶原、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等)弥漫性过度沉积与异常分布的修复反应,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近年来对肝纤维化基础和临床研究及其认识方面有不少进展,我们为此组织了国内本领域相关专家,就肝纤维化诊断和评估、肝纤维化治疗及肝纤维化治疗药物临床开发应用形成共识,以便更好地指导肝纤维化诊断和治疗及药物研发。
实验性肝炎
丹酚酸B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模型自噬功能的影响*
任俞霏, 陈小青, 孔维宗, 王迎春
2019, 22(6):  804-80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07
摘要 ( 254 )   PDF (1038KB) ( 3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棕榈酸(PA)体外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性,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细胞模型,并应用丹酚酸B(Sal B)和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干预,探讨Sal B对脂肪变性的HepG2细胞自噬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A)、干预组(PA/Sal B)和抑制剂组(3-MA/PA/Sal B)。采用MTT法筛选PA和Sal B最佳干预浓度,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滴变化,使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B荧光强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C3B蛋白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细胞培养上清TC、TG、ALT和AST水平分别为(0.57±0.07) mmol/L、(0.99±0.07) mmol/L、(98.47±7.00) IU/L和(88.36±8.54)IU/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14±0.02) mmol/L、(0.26±0.03) mmol/L、(23.37±2.24) IU/L和(27.27±3.19) IU/L,P<0.01】,也显著高于干预组【分别为(0.30±0.04) mmol/L、(0.56±0.06) mmol/L、(53.36±5.33) IU/L和(56.37±7.66) IU/L或抑制剂组【分别为(0.43±0.02) mmol/L、(0.83±0.10) mmol/L、(86.84±3.37) IU/L和(75.82±3.43) IU/L,P<0.05】;模型组油红O吸光值为(0.666±0.009),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或抑制剂组【分别为(0.247±0.011)、(0.477±0.013)或(0.507±0.002),P<0.001】;干预组细胞LC3B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97±0.01),显著高于模型组的【(0.22±0.02),P<0.01】,而抑制剂组为(0.44±0.05),有所降低。结论 Sal B处理能减少HepG2细胞脂质蓄积,可能是通过增加细胞自噬而起到保护作用的。
黄芪甲苷对CCL4所致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徐飞, 李伟荣
2019, 22(6):  808-81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08
摘要 ( 231 )   PDF (972KB) ( 5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对CCL4所致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小剂量、中等剂量和大剂量黄芪甲苷处理组,在造模成功后除对照组和模型组外,给予药物灌胃。取大鼠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及血生化和羟脯氨酸(Hyp)含量;采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结果 与模型组比,小、中、大剂量黄芪甲苷处理组动物肝组织匀浆SOD、GSH和MDA水平得到显著改善(P<0.05),血清ALT、AST、TBIL和Hyp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而ALB含量显著升高(P<0.05);小剂量黄芪甲苷组肝组织凋亡小体数为(55.36±2.15)个,中剂量黄芪甲苷组为(44.58±3.06)个,大剂量黄芪甲苷组为(33.24±3.18)个,均显著低于模型组的(66.54±2.56)个(P<0.05);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小、中、大剂量黄芪甲苷处理组大鼠肝组织损伤表现显著改善。结论 黄芪甲苷对CCL4所致肝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高磊, 曹蕾, 王瑞芳, 冯丹丹, 薛娟
2019, 22(6):  812-81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09
摘要 ( 197 )   PDF (1491KB) ( 2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采用白酒灌胃法建立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给予UCMSCs移植或UCMSCs联合甘草酸经门静脉移植,在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处理。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细胞色素P450亚酶(CYP2B1) mRNA水平。结果 模型组动物血清AST、ALT和MDA水平分别为(210.6±26.0) U/L、(111.2±13.7) U/L和(1.6±0.1)μmo/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5±12.7) U/L、(30.8±4.5) U/L和(0.6±0.1) μmo/L,P<0.05】,而血清SOD和GPx水平分别为(141.3±6.9)U/L和(336.5±26.1) 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7±16.4) U/L和(912.3±29.5) U/L,P<0.05】;细胞移植或细胞移植联合甘氨酸处理组动物血清酶学变化得到很大的改善;与对照组比,模型组肝组织CYP2B1 mRNA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和细胞移植组比,细胞移植联合甘氨酸处理组肝组织CYP2B1 mRNA水平显著增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甘草酸联合应用后,保护效果更加明显。
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2、IL-18水平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基因水平研究*
朱凌云, 张茂海, 崔莎莎, 张秋萍
2019, 22(6):  816-81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010
摘要 ( 213 )   PDF (823KB) ( 2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IL-18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叉头蛋白P3(Foxp3)基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7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78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2和IL-18水平,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Foxp3 mRNA水平。结果 在78例CHB患者中,经肝组织活检诊断G1组21例,G2组24例,G3组19例,G4组14例;CHB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278.3±89.4)U/L和(305.3±84.6) U/L,显著高于健康人的[(25.3±7.6) U/L和(20.3±6.5) U/L,P<0.05];G4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563.5±132.4) U/L和 (513.3±102.5) U/L,显著高于G1组[(113.2±67.4)U/L和(73.5±25.3) U/L]或G2组[(153.6±45.3) U/L和(113.8±35.2) U/L]或G3组[(240.5±56.6) U/L和(156.7±51.2) U/L,P<0.05];CHB患者血清IL-12和IL-18水平及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水平分别为(198.3±19.6) pg/ml、(408.6±91.2) pg/ml及(4.5±0.7),显著高于健康人[(64.5±10.9) pg/ml、(127.3±15.7) pg/ml、(3.3±0.4),P<0.05];G4组血清IL-12、IL-18及Foxp3基因水平分别为(237.5±23.6) pg/ml、(431.5±106.3) pg/ml、(5.1±0.3)],显著高于G1组[(146.3±15.2) pg/ml、(390.2±90.3) pg/ml、(3.7±0.6)] 或G2组[(185.2±13.6) pg/ml、(403.6±93.2) pg/ml、(3.9±0.5) pg/ml]或G3组[(203.2±18.3)pg/ml、(414.3±105.4) pg/ml、(4.3±0.7),P<0.05]。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基因及血清IL-12和IL-18水平显著升高,且肝组织炎症活动显著者,其水平更高,提示其参与了CHB的发病过程。及时检测这些指标可能对监测病情变化和判断治疗应答有帮助。
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效果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
石莹莹, 王元喜
2019, 22(6):  820-82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11
摘要 ( 219 )   PDF (820KB) ( 2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替比夫定(LD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4月~2016年7月我院诊治的178例CHB患者,其中接受LDT治疗1年以上发生耐药者59例,接受ADV治疗1年以上发生耐药者59例和初始治疗的CHB患者60例,给予LDT联合ADV治疗,观察48 w。检测血清肌酐(Cr)水平,并计算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结果 在治疗48 w末,初始治疗患者完全应答率为46.7%,显著高于LDT耐药组的28.8%或ADV耐药组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血清Cr和eGFR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48 w末,初始联合治疗患者血清Cr水平为(63.2±12.3) μmol/L,显著低于LDT耐药组患者的(71.2±14.3) μmol/L或ADV耐药组的(73.2±14.8) μmol/L(P<0.05),而eGFR为(111.4±16.1) ml·min-1·1.73m2,显著高于LDT耐药组的(99.7±13.4)ml·min-1·1.73m2 或ADV耐药组的(99.3±13.1)ml·min-1·1.73m2P<0.05)。结论 对于LDT或ADV治疗耐药的CHB患者采用LDT联合ADV继续治疗有效,或许能改善肾功能损伤,而初始联合治疗也值得进一步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闵峰, 黄文琪, 吴卫兵, 张丽, 范荣华
2019, 22(6):  824-82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12
摘要 ( 246 )   PDF (857KB) ( 1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4年1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54例CHB患者和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154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内脏脂肪素、瘦素、脂联素和网膜素水平。所有患者接受肝活检,将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评分为G3或G4者,判定为肝组织严重炎症活动,将肝纤维化S3期和S4期视为严重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结果 CHB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HB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为(361.0±132.4) μg/L,显著高于健康人的(300.9±110.5) μg/L(P<0.05);89例肝组织严重炎症活动与65例轻度炎症活动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瘦素、脂联素和网膜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肝组织严重纤维化患者与58例轻度纤维化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瘦素和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组织严重纤维化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为(397.8±150.4) μg/L,显著高于肝组织轻度纤维化患者的(316.7±118.5) μg/L(P<0.05)。结论 CHB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显著升高,且肝组织严重纤维化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显著升高,或许可以用来帮助评估肝内病变。
IFNL4和IL-28B基因多态性检测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应答价值分析*
张迎明, 申爽, 田飞, 孙园园
2019, 22(6):  828-83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13
摘要 ( 215 )   PDF (842KB) ( 4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检测血干扰素λ4(IFNL4)和白介素-28B(IL-28B)基因多态性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应答的评估价值。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CHB患者140例,均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12个月。应用市售试剂盒检测外周血IFNL4和IL-28B基因多态性。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在140例CHB患者中,108例(77.1%)获得应答,32例(22.9%)无应答;应答组IL-28Brsrs8099917位点基因TT型占比为88.9%,显著高于无应答组的68.8%(P<0.05);应答组血清ALT、AST和HBV DNA水平分别为(35.4±3.2) U/L、(38.6±2.1) U/L和(3.8±2.1) lg copies/ml,均显著低于无应答组的(61.5±4.8) U/L、(73.5±3.0) U/L和(5.2±3.1)lg copies/ml(P<0.05);125例IFNL4 TT/TT型患者血清ALT、AST和HBV DNA水平分别为(47.1±2.5) U/L、(49.1±1.6) U/L和(4.5±1.2) lg copies/ml,与15例TT/△G型患者的(48.0±2.1) U/L、(59.4±1.5) U/L和(4.7±1.3)lg copies/ml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118例IL-28B TT型患者血清ALT、AST和HBV DNA水平分别为(36.4±2.1) U/L、(38.9±2.7) U/L和(4.0±1.7) lg copies/ml,显著低于22例TG型患者【分别为(59.0±1.4) U/L、(72.1±1.1) U/L和(6.0±2.1) lg copies/ml(P<0.05)。结论 CHB患者IFNL4rs368234815位点基因以TT/TT型和IL-28Brs8099917位点基因以TT型居多,检测IFNL4基因多态性可能对预测抗病毒疗效无明显指导意义,而检测IL-28B基因多态性可能对抗病毒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四种诊断模型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的效能分析*
吴海义, 陈建新
2019, 22(6):  832-83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14
摘要 ( 201 )   PDF (877KB) ( 2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基于4因子模型(FIB-4)、肝脏瞬时弹性探测仪(FS)、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率(AAR)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纤维化的效能。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203例慢性HBV携带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使用FS行肝硬度测定(LSM),并根据临床检测结果,获得FIB-4、APRI和AAR计算结果。常规行肝活检,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将≥S2定义为显著肝纤维化。应用ROC曲线分析4种指标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在203例慢性HBV携带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S0期24例(11.8%),S1期143例(70.4%),S2期32例(15.8%),S3期3例(1.48%),S4期l例(0.5%),其中≥S2期者36例(17.7%);36例≥S2期患者FIB-4为(2.2±1.6),显著大于167例<S2期的(1.3±0.9),显著肝纤维化人群LSM、AAR和APRI均显著大于无显著肝纤维化人群【分别为(15.3±5.1)对(6.3±4.2)、(0.8±0.4)对(0.5±0.1)、(1.0±0.6)对(0.5±0.2),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LSM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C为0.967(95%CI 0.945~0.990),其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86.0%,AAR诊断的AUC为0.8(95%CI 0.821~0.966),其灵敏度为72.2%,特异度为99.4%,APRI诊断的AUC为0.884(95%CI 0.810~0.958),其灵敏度为72.2%,特异度为99.8%, FIB4诊断的AUC为0.792(95%CI 0.689~0.895),其灵敏度为69.4%,特异度为90.1%。结论 应用无创诊断模型诊断HBV携带者显著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意义,对指导临床处理有帮助,但还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证实。
妊娠后期应用替诺福韦治疗血清HBV高载量孕妇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马丽英, 沈利娟
2019, 22(6):  836-83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15
摘要 ( 180 )   PDF (892KB) ( 2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妊娠后期应用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阻断HBV高载量孕妇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9月我院诊治的HBV高载量孕妇83例,其中56例在妊娠28周接受替诺福韦口服抗病毒药物至分娩结束,另27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在婴儿出生12个月时检测血清HBV DNA、HBeAg和HBsAg水平,判断感染阻断情况。结果 在分娩时,接受抗病毒治疗妇女血清HBV DNA水平为(3.9±0.7) lg IU/ml,显著低于未抗病毒组[(7.6±0.5) lg IU/ml,P小鱼0.05],血清HBsAg水平为(674.3±301.9) IU/ml,显著低于未抗病毒组[(1104.1±401.2) IU/ml,P小鱼0.05],血清HBeAg水平为(2059.8±996.4) s/co,显著低于对照组[(3479.4±1287.6) s/co,P小鱼0.05]; 抗病毒组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100.0%,显著高于未抗病毒组的81.5%(P小鱼0.05);抗病毒孕妇均未出现因药物治疗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各项生长发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大鱼0.05)。结论 在妊娠后期应用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HBV高载量孕妇对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好,安全性高。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7A、FGF和IL-7水平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发清除临床意义探讨*
潘美民, 李文娟, 蒋芳清, 杨丽晖, 谭永卫, 何娟, 阮建文, 蔡春琳
2019, 22(6):  840-84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16
摘要 ( 213 )   PDF (1150KB) ( 3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自发清除的可能机制或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7A(IL-17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白细胞介素-7(IL-7)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HCV感染者70例,其中慢性丙型肝炎患者52例,HCV感染自发清除者18例,另选择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抗-HCV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A、FGF和IL-7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结果 在本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感染HCV基因亚型以1b和2a型为主,分别占67.3%(35/52)和25%(13/52);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分别为(61.1±50.5) U/L和(57.0±42.8) U/L,显著高于HCV感染自发清除者[分别为(25.0±14.2) U/L和(25.5±9.4) U/L,P<0.01];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7A、FGF和IL-7水平分别为(0.25±0.13) ng/L、(0.51±0.13)ng/L和(0.49±0.12) ng/L,均显著低于HCV感染自发清除者[分别为(0.75±0.14) ng/L、(0.93±0.11) ng/L和(0.71±0.10) ng/L,P<0.01],也显著低于健康人[分别为(1.35±0.12) ng/L、(1.49±0.12) ng/L和(0.99±0.12) ng/L,P<0.01],HCV感染自发清除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也显著低于健康人(P<0.01)。结论 在HCV感染自发清除者中,血清 IL-17A、bFGF和IL-7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能系清除病毒的原因之一,可能由于触发了主动免疫系统,导致病毒被清除,肝功能恢复正常,其真正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IL-21和趋化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汪道伟, 方坚, 范凌
2019, 22(6):  844-84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17
摘要 ( 197 )   PDF (893KB) ( 3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血清白介素-21(IL-21)和趋化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1例AIH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1及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20(CCL20)、趋化因子配体9(CXCL9)、趋化因子C-C-基元受体6(CCR6)、趋化因子C-X-C-基元受体3(CXCR3)水平,常规行肝活检。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血清IL-21水平预测AIH患者病情和判断肝组织炎症活动分级的效能。结果 5例重症AIH患者血清ALB、ALT、AST、INR、TBIL、CCL20、CCR6和IL-21水平分别为(2.6±0.2) g/dL、(716.8±363.2) U/L、(632.6±334.9) U/L、(1.4±0.7)、(96.1±4.2) μmol/L、(263.2±123.8) pg/mL、(162.4±70.3) pg/mL和(400.2±102.3) pg/mL,与16例轻中症组[分别为(3.7±0.4) g/dL、(384.5±143.7) U/L、(327.1±98.6) U/L、(1.2±0.3)、(25.8±4.3) μmol/L、(147.5±63.7) pg/mL、(63.8±25.3) pg/mL和(256.3±122.6) pg/mL]比,差异显著(均P<0.05),而外周血PLT计数为(110.4±2.8)×109/L,显著低于轻中症组的(170.4±5.3)×109/L(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7例肝组织G3~4级患者上述指标与14例G1~2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外周血WBC、血清CXCL9、CXCR3和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IL-21水平大于380 pg/mL为截断点,预测AIH患者临床病情严重的AUC为0.900(95%CI:0.690~0.987),其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100.0%;以血清IL-21水平>405.7 pg/mL为截断点,判断AIH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S3的AUC为0.857(95%CI:0.605~0.976),其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7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21≥405.7 ng/mL为判断AIH患者肝组织重度炎症活动的独立因子(OR为5.673,95%CI为2.952~9.118,P=0.000)。结论 检测血清IL-21水平可能有助于判断AIH患者病情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对评估病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ALDH2 rs671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研究*
李颖怡, 郭翠芬, 章瑞南, 汪保灿, 潘勤, 汪余勤, 曹海霞, 范建高
2019, 22(6):  848-85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18
摘要 ( 258 )   PDF (976KB) ( 2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rs671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在120例研究对象,行肝脏硬度和受控衰减参数(CAP)及血ALDH2 rs671多态性检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控制混杂因素,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判断基因多态性与NAFLD患病的相对风险度。结果 根据CAP检测结果发现脂肪肝73例,无脂肪肝人群47例;脂肪肝组和无脂肪肝组ALDH2 rs671基因GA/AA型比例分别为52.1%和34.0%(P<0.05);女性和超重人群中脂肪肝组GA/AA型比例分别为48.8%和53.3%,显著高于无脂肪肝组的22.2%和23.1%(P<0.05);GA/AA型者脂肪肝患病风险升高3.756倍,其体质量、臀围、腰高比超标比例显著高于GG型者(P<0.05),血清GGT水平为(55.57±99.97) U/L,显著高于GG型者[(38.17±48.02)U/L,P<0.05]。结论 ALDH2 rs671突变可增加NAFLD的患病风险,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牛磺熊去氧胆酸与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邢欣, 魏重操, 周咪咪, 李小玲, 邓江, 鲁晓岚
2019, 22(6):  852-85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19
摘要 ( 473 )   PDF (920KB) ( 3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应用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全面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比较牛磺熊去氧胆酸与熊去氧胆酸治疗NAFLD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采用 RevMan 5.3处理软件行Meta 分析。结果 在纳入的6项RCT研究中,共计682例NAFLD患者,其中342例试验组接受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340例对照组接受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R=1.10,95%CI(1.03,1.18),P=0.004];试验组在降低ALT[MD=13.34,95%CI(12.20,14.48),P<0.00001]、降低AST[MD=11.29,95%CI(5.85,16.72),P<0.0001]、降低GGT[MD=22.54,95%CI(20.75,24.33),P<0.00001]、降低TG[MD=0.48,95%CI(0.25,0.70),P<0.0001]、 降低LDL-C[MD=0.67,95%CI(0.51, 0.83),P<0.00001]和降低BMI水平[MD=1.57,95%CI(1.29,1.84),P<0.00001]和提升HDL-C水平[MD=0.23,95%CI(0.18,0.27),P<0.00001]方面,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在降低TC水平[MD=0.30,95%CI(-0.03,0.64),P=0.08]和不良反应发生率[RR=1.00,95%CI(0.41,2.47),P=1.00]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试验组也未明显改善肝脏脂肪变程度[RR=2.2,95%CI(0.97,4.98),P=0.06]。结论 应用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患者疗效较好,可以更显著地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但这些研究的总体水平不高。
202例肝功能异常患者病因分析
丁利敏, 王飞, 朴莲淑, 张孟, 刘城, 李芊蔚, 徐德魁, 于庆功
2019, 22(6):  856-85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20
摘要 ( 187 )   PDF (1304KB) ( 3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功能异常的常见病因。方法 2011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202例肝功能异常患者,常规进行病因筛查。结果 在202例住院的肝功能异常患者中,脂肪性肝病(NAFLD)62例(30.7%)、药物性肝损害(DILI)56例(27.7%)、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18例(8.9%)、嗜肝病毒感染18例(8.9%)、肿瘤9例(4.5%)、肝硬化11例(5.5%)、胆道系统感染11例(5.5%)、非嗜肝病毒感染1例(0.5%)、中毒1例(0.5%)、营养不良2例(1.0%)和病因不明13例(6.4%);青年组NAFLD、DILI和嗜肝病毒感染构成比分别为49.4%、16.9%和10.8%,中年组DILI、脂肪性肝病和AILD构成比分别为34.3%、25.4%和10.5%,老年组DILI、AILD和肿瘤构成比分别为36.5%、15.4%和13.5%;男性NAFLD、DILI和嗜肝病毒感染构成比分别为43.6%、20.0%和15.8%,女性DILI、脂肪性肝病和AILD构成比分别为35.6%、17.8%和14.9%。结论 导致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较多,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人群常见病因有所不同。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脂、肝功能和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汤人夷, 胡群凤, 彭莉晴
2019, 22(6):  860-86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21
摘要 ( 217 )   PDF (955KB)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脂、肝功能和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2014年3月~2018年9月本院就诊的120例ICP患者,其中轻度组81例,重度组39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和雌三醇及总胆汁酸(TBA)水平。结果 重度ICP患者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分别为(4.9±0.8) mmol/L、(7.9±1.0) mmol/L和(4.1±1.3)mmol/L,显著高于轻度组的(3.3±0.7) mmol/L、(5.7±0.8) mmol/L和(3.2±0.7) mmol/L或对照组的[(2.3±0.5)mmol/L、(4.5±0.6) mmol/L和(2.1±0.5) mmol/L,P<0.05],重度组患者血TG、CHOL和LDL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ICP患者血清AST、ALT和TBA水平分别为(93.2±43.5) U/L、(87.7±52.3)U/L和(65.3±37.5) 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3±7.4) U/L、(41.4±6.5) U/L和(8.9±5.2) μmol/L或者轻度ICP组的[(43.4±11.6) U/L、(39.3±11.5) U/L和(15.2±6.5) μmol/L,P<0.05];重度ICP患者血清雌二醇和雌三醇水平分别为(83.6±13.5) ng/L和(47.82±20.19) ng/L,显著高于轻度组的(67.2±11.4) ng/L和(39.2±15.4) ng/L或对照组的[(43.2±7.5) ng/L和(23.3±12.6) ng/L,P<0.05];重度组患者早产、新生儿窒息和宫内窘迫发生率分别为18.0%、12.8%和12.8%,显著高于轻度组的11.1%、8.6%和9.9%,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0%和2.0%(P<0.05)。结论 ICP患者血脂、肝功能和雌激素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疗效研究*
段楚瑶, 陈庆山, 汪黎明, 贺晓琪
2019, 22(6):  864-86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22
摘要 ( 244 )   PDF (1071KB) ( 3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2015年3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ICP患者70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UDCA治疗4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胆汁酸谱,包括石胆酸(LCA)、UDCA、鹅去氧胆酸(CDCA)、胆酸(CA)、甘氨胆酸(GCA)、牛磺石胆酸(TLCA)和总胆酸(TCA)。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瘙痒评分分别为(1.1±0.3)对(2.3±0.8),差异显著(P<0.05);血清ALT水平分别为(25.7±10.0) U/L对(85.1±24.3) U/L,AST分别为(22.6±10.3) U/L对(84.3±11.3) U/L,TBIL分别为(21.6±3.8) μmol/L对(30.5±5.4)μmol/L,差异显著(P<0.05);血清UDCA分别为(3.2±0.1) μmol/L对(2.5±0.2) μmol/L,CA水平分别为(1.2±0.1) μmol/L对(2.4±0.2) μmol/L,GCA分别为(1.6±0.2) μmol/L对(2.8±0.5) μmol/L,TCA分别为(1.2±0.3) μmol/L对(4.2±0.9) μmol/L,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早产、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等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1%对51.4%,P<0.05)。结论 应用UDCA治疗ICP患者能显著减轻症状,改善肝功能指标,且无明显的不良后果。
肝硬化
慢性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reg和Th17水平变化临床意义探讨*
杨才勇, 陈娜, 李奎, 江自成, 卜蓉蓉
2019, 22(6):  868-87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23
摘要 ( 181 )   PDF (939KB) ( 2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外周血Treg和Th17细胞比率检测在评估HCV感染患者发生肝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31例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66名,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和Th17细胞比率。绘制ROC曲线观察各指标预测肝硬化的发生。结果 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6、IL-17和TGF-β水平分别为(8.08±2.71) ng/L、(17.01±4.55) ng/L和(5.20±1.35) ng/L,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6.64±2.33) ng/L、(12.76±3.46) ng/L和(4.19±1.07) ng/L,P<0.05]或CHC 患者[分别为(7.20±2.49) ng/L、(14.12±3.87) ng/L和(4.41±1.20) ng/L,P<0.05],血清高水平的TGF-β能预测肝硬化的发生(AUC=0.963,P=0.000);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为(6.27±1.02)%,显著高于CHC患者或健康人[分别为(5.75±0.84) %和(5.37±0.99) %,P<0.05],而Th17/Treg比值为(0.19±0.05),显著低于CHC患者或健康人[分别为(0.23±0.06)和(0.22±0.0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或Th17/Treg细胞比值可有效预测肝硬化[AUC=0.820和AUC=0.607,P=0.000,P=0.041],而TH17细胞对肝硬化无预测价值。结论 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水平和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有明显的变化,监测它们的变化可能有助于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早期发现肝硬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BGP水平的影响*
朱娅鸽, 刘锦峰
2019, 22(6):  872-87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24
摘要 ( 280 )   PDF (953KB) ( 2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骨钙素(BGP)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6年3月~2018年2月我院诊治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2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38)和对照组(n=138)。给予对照组患者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3 w。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BGP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黏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和III型前胶原(PC-III)水平。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ALB为(36.8±10.3) g/L,显著高于对照组[(29.4±9.2) g/L,P<0.05],血清TBIL为(26.4±5.1) 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7.3±9.4) μmol/L,P<0.05],血清GGT水平为(158.6±72.8) U/L,显著低于对照组[(254.6±100.4) U/L,P<0.05];观察组血清HA为(72.6±18.4) 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158.4±30.5) μg/L,P<0.05],LN为(87.4±8.3) 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165.3±19.8) μg/L,P<0.05],PC-III为(94.5±31.3) 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147.4±42.5) μg/L,P<0.05],IV-C为(64.3±9.5) 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98.4±26.4) μg/L,P<0.05];观察组血清IGF-1水平为(198.2±34.6)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62.5±30.5) ng/ml,P<0.05],BGP为(8.8±3.9) 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6.7±3.0) ng/ml,P<0.05]。结论 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可能与升高了血清IGF-1和BGP水平有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和左心室功能研究*
武丹, 马向鹰
2019, 22(6):  876-87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25
摘要 ( 209 )   PDF (1118KB)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所致肝硬化患者与胰岛素抵抗(IR)有关的指标及颈动脉硬化程度和左心室功能变化。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诊治的64例NAFLD所致肝硬化患者,其中Child-Pugh A级26例、B级21例和C级17例,另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使用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局部血管收缩末期脉搏波(PWV)传导速度(PWVES)和左心室Tei指数。结果 Child A级、B级和C级肝硬化患者FPG水平分别为(5.5±1.1) mmol/L、(5.6±1.2) mmol/L和(5.8±1.4) mmol/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的[(4.8±0.8) mmol/L,P<0.05];FINS水平分别为(8.7±1.7) mIU/L、(10.9±2.2) mIU/L和(15.1±3.1) mIU/L, 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的 [(6.5±1.3)mIU/L,P<0.05]; ISI水平分别为(-4.5±0.4)、(-4.8±0.5)和(-5.1±0.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3),P<0.05];Child A级、B级和C级肝硬化患者颈动脉IMT分别为(0.8±0.1) mm、(1.1±0.2) mm和(1.3±0.3) mm,均显著大于对照组[(0.5±0.1) mm,P<0.05];颈动脉PWVES分别为(8.1±1.3) m/s、(8.5±1.6) m/s和(8.7±1.8) m/s,均显著大于健康人[(7.4±1.1) m/s,P<0.05];左心室Tei指数分别为(0.38±0.08)、(0.44±0.09)和(0.52±0.12), 均显著高于健康人[(0.32±0.05),P<0.05]。结论 NAFLD所致的肝硬化患者存在IR、颈动脉硬化和左心室功能损害,它们存在发病基础上的某种关联,需要进行综合预防和控制,才能改变疾病的发展轨迹。
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疗效分析*
陈梅梅, 段晓燕, 曹海霞, 丁雯瑾
2019, 22(6):  880-88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26
摘要 ( 271 )   PDF (993KB) ( 2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应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78例PBC患者,其中37例接受熊去氧胆酸(UDCA)胶囊治疗,另41例接受UDCA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观察24周。采用PBC-40量表评价生活质量,常规检测血清三型前胶原N端肽(PC-III)、层粘连蛋白(LN)和四型胶原(IV-C)水平。结果 在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疲劳、瘙痒、社交评分别为(18.5±5.5)分、(4.7±1.3)分、(14.4±3.9)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5.5±7.0)分、(5.5±1.5)分、(19.2±4.6)分(P<0.0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23.2±5.5)分、(5.1±1.0)分、(18.1±4.9)分,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ALT、AST、GGT、AKP水平分别为(90.2±17.6) U/L、(81.5±14.8) U/L、(187.1±16.3) U/L、(117.5±28.1)IU/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33.6±24.6) U/L、(124.9±14.9) U/L、(350.4±18.9) U/L、(484.1±52.3) IU/L(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1.3±15.3) U/L、(95.3±18.0) U/L、(199.8±15.7) U/L、(152.6±21.3) IU/L(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C-III、LN、IV-C水平分别为(120.9±20.0) μg/L、(123.4±16.9) μg/L、(92.5±18.5) μg/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93.5±30.0) μg/L、(160.4±20.1) μg/L、(180.2±21.3) μg/L(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1.6±21.5) μg/L、(136.8±15.4) μg/L、(109.4±10.0) μg/L(P<0.05)。结论 复方鳖甲软肝片对PBC患者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可减轻临床症状,并可能具有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刘李, 杨烈, 陈海洋, 何承俊, 王建宇, 陈廷昊
2019, 22(6):  884-88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27
摘要 ( 171 )   PDF (971KB) ( 2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84例,随机分为手术组42例和内科治疗组42例,采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另一组采用内科治疗。使用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量(PVF)、门静脉直径(PVD)、门静脉流速(PVV)、脾静脉血流量(SVF)、脾静脉内径(SVD)和脾静脉流速(SVV)。结果 治疗前,两组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2 w,手术组PVD、PVF、PVV、SVD、SVF、SVV分别为(1.3±0.3) cm、(786.2±85.1) ml、(49.6±6.7) cm/s、(1.3±0.2) cm、(310.1±49.3) ml和(26.5±8.2) cm,与内科治疗组的(1.6±0.4) cm、(848.1±94.6) ml、(40.1±6.5) cm/s、(1.4±0.3) cm、(377.2±55.2) ml和(19.8±7.2) cm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7.7±3.2)×109/L,血小板计数为(252.1±69.3)×109/L,均显著高于内科治疗组的(3.1±1.9)×109/L和(47.2±7.4)×109/L(P<0.05);手术组肝功能改善也显著优于内科治疗组。结论 采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以有效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外周血细胞和和肝功能指标,其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ARFI评估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出血和门静脉血栓的价值分析*
何志安, 余丽萍, 赖江琼, 黄思付
2019, 22(6):  888-89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28
摘要 ( 211 )   PDF (1047KB) ( 2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评估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患者出血或发生门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 2015年4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7例肝硬化并发EGV患者,采用AEFI测量肝实质剪切波速度(LSWV)和脾脏剪切波速度(SSWV)。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LSWV和SSWV诊断患者出血或发生门静脉血栓的效能。结果 在随访的3个月内,发生消化道出血34例,未出血53例;EGV出血组LSWV和SSWV分别为(2.6±0.5) m/s和(3.3±0.5) m/s,显著高于EGV未出血组[分别为(1.9±0.4) m/s和(2.5±0.3) m/s,P<0.05];在87例患者中25例(28.7%)并发门静脉血栓,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Child分级、门静脉内径、血小板计数、感染、腹水、肝性脑病、LSWV、SSWV、EGV分级和EGV出血为EGV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LSWV和SSWV诊断EGV患者并发门静脉血栓的AUC为0.893(0.829~0.946),诊断效能较高。结论 采用ARFI测量LSWV和SSWV可以帮助判断肝硬化并发EGV患者门静脉血栓的发生,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变*
马雅琼, 李芝兰, 夏冰
2019, 22(6):  892-89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29
摘要 ( 210 )   PDF (1478KB) ( 2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制剂对肝性脑病(HE)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HE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在抗昏迷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两组2 w。结果 在观察2 w末,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死亡3例和4例;观察组生存患者粪便酵母样真菌为(3.2±0.4) CFU/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0.5) CFU/g,P<0.05】,需氧肠球菌和厌氧乳杆菌水平分别为(12.3±1.2)CFU/g和(9.7±0.7)CFU/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3±1.2) CFU/g和(8.2±0.8) CFU/g,P<0.05】;观察组血清内皮素、血氨、白介素-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为(9.4±1.8) EU/mL、(75.4±10.2) μmol/L、(365.3±102.5) pg/mL和(26.3±10.7)n 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4.5±2.2) EU/mL、(109.3±5.5) μmol/L、(597.5±155.8) pg/mL和(42.8±11.2) ng/mL,P<0.05】;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分别为(35.3±3.5) g/L、(341.1±35.2) mg/L、(2.5±0.4) g/L和(41.3±5.6) 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31.7±2.9) g/L、(310.1±33.4) mg/L、(2.2±0.4) g/L和(36.8±5.2) μg/L,P<0.05】。结论 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可以有效改善HE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症、抑制炎症应激反应,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和肝功能的恢复。
肝癌
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和脱-γ-羧基凝血酶原诊断肝细胞癌临床价值探讨
曹策, 郁义星, 王贝贝, 赵卫峰
2019, 22(6):  896-89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30
摘要 ( 202 )   PDF (1120KB) ( 2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脱-γ-羧基凝血酶原(PIVKA-Ⅱ)诊断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9月收治的82例肝病患者,经组织病理学诊断HCC组56例,非HCC组26例。罗氏cobas e 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血清AFP,采用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酶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IVKA-Ⅱ。全部患者接受MRI检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断各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结果 HCC患者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分别为34.5(4.5,594.9) ng/ml和63.5(25.0,2082.0) Mau/ml,显著高于非HCC组【分别为3.4(2.2,11.6) ng/ml和23.0(18.8,28.0) Mau/ml,P<0.01】;血清AFP、PIVKA-Ⅱ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单独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815和0.907;在单项诊断 HCC 时,血清 AFP和PIVKA-Ⅱ的最佳临床诊断截断点分别为14.4ng/ml和40.5 Mau/ml,其诊断 HCC 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4.3%、84.6%、67.4%和62.5%、100.0%、74.4%,Gd-EOB-DTPA增强MRI单独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9%、88.5%、91.5%,以Gd-EOB-DTPA增强MRI诊断的效能最高;采用联合试验Ⅰ诊断HCC,其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61.5%,准确率为86.6%,采用联合试验Ⅱ诊断HCC的灵敏度为50.0%,特异度为100.0%,准确率为50.0%。联合试验提高了诊断的特异度,但降低了灵敏度。结论 应用血清AFP和PIVKA-Ⅱ检测联合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可提高诊断HCC的效能,综合应用三者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诊断HCC的正确性。
MRI长时间延迟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孤立性坏死性结节价值研究*
曾艳妮, 张灿, 毕俊英, 刘良进, 孟俊, 秦涛
2019, 22(6):  900-90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31
摘要 ( 268 )   PDF (1094KB) ( 4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长时间延迟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孤立性坏死性结节(SNNL)的价值。方法 2013年5月~2018年5月我院就诊的17例SNNL患者和15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0例为肝细胞癌和5例为肝转移癌),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MRI增强扫描及MRI多期长时间延迟至120 min扫描,分别比较两组病灶影像学特征,如病灶密度、强化类型,探讨长时间延迟扫描在鉴别SNNL与肝脏恶性肿瘤中的作用。结果 在SNNL患者,CT和MRI共检出17个病灶,均位于肝右叶,且均为单发病灶,直径为(2.1±0.4) cm;在10例HCC患者,MRI检查发现11个病灶,位于肝右叶者8个,位于肝左叶者3个。单发病灶9例,多发病灶1例,直径为 (5.4±1.6) cm;在5例肝脏转移癌患者中,共检出12个病灶,位于肝右叶者9个,位于肝左叶者3个,直径为 (3.1±0.9)cm;在SNNL病灶中有4个病灶在T2WI上表现为“靶征”,与肝转移癌病灶的影像学表现类似;在延迟期(DP)3/5 min扫描,HCC和肝转移癌病灶边缘多呈中度-重度环形强化,SNNL病灶边缘强化水平随着延迟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在DP 1 h时,17个病灶均表现为中度-重度环形强化,病灶中心无强化,而肝脏恶性肿瘤病变边缘强化均已消失。结论 MRI 长时间延迟增强扫描能有效区分SNNL与肝脏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在延迟扫描时呈病灶边缘和间隔环形强化,且病变中心无强化。
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表现特征分析*
叶显俊, 何年安, 隋秀芳, 刘力
2019, 22(6):  904-90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32
摘要 ( 212 )   PDF (1725KB) ( 2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超声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5例EHE患者超声声像图表现,主要是位置、大小、形态,灰阶、彩色血流分布和超声造影表现。结果 在5例患者中,2例单发,3例多发;3例肿瘤位于肝包膜下,1例邻近肝边缘,1例肝内弥漫性分布;2例可见“包膜回缩征”,2例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即动脉相快速高增强,门脉相和实质相快速消退。结论 常规超声检查EHE表现为肝脏包膜下或边缘部位占位,单发或多发,有“包膜回缩征”。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点。
肝血管瘤
椎旁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疼痛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金震, 周晓春, 马红霞
2019, 22(6):  908-91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33
摘要 ( 200 )   PDF (1075KB) ( 3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椎旁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行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在观察组采取全身麻醉联合椎旁神经阻滞麻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 术后12 h、24 h和48 h,观察组在静息和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分别为(3.7±1.1、3.0±0.7、2.5±0.5)分和(4.5±1.7、4.1±1.0、3.1±0.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5±1.5、3.9±1.1、3.4±0.8)分和(5.4±1.8、4.5±1.2、4.3±0.9)分,P<0.05】;观察组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10.5±1.7) pg/ml、(29.6±2.3) pg/ml和(32.3±1.4) 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1.9) pg/ml、(38.6±4.4) pg/ml和(44.3±1.8) pg/ml,P<0.05】;观察组恢复进食、行走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0±0.4) d、(2.0±1.4) d和(7.4±2.1) 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6±0.8) d、(4.2±0.4) d和(9.0±1.7) d,P<0.05】。结论 采取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有效降低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可能与抑制了全身炎性反应有关。
胆石症
PPV指导术中液体治疗对行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冯文广, 姜伟, 宋国军
2019, 22(6):  912-91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34
摘要 ( 172 )   PDF (1065KB) ( 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脉压变化(PPV)指导术中液体治疗对肝内胆管结石行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08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260例,在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过程中,134例采用PPV指导的液体治疗,126例对照组常规处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结果 对照组术中潮气量为(7.5±1.3) mL/kg,明显低于干预组【(8.2±1.4) mL/kg,P<0.05】;手术开始时,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AP)和红细胞压积分别为(97.3±15.4) mmHg和(28.6±5.8)%,与干预组比,差异显著【分别为(87.4±17.2) mmHg和(34.2±7.4) %,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中心静脉压(CVP)分别为(414.7±164.8) min和[9.4(5.4,10.2) mmHg,与干预组比,差异显著【分别为(321.5±124.7) min和10.3(6.3,12.8)mmHg,P<0.05】;术后24 h,干预组MAP和CVP分别为(81.8±13.5)mmHg和8.3(6.2,10.1) 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5.6±14.8)mmHg和11.4(8.1,14.7) mmHg,P<0.05】;干预组胶体和RBC输注单位分别为(503.5±120.4) mL和0.9(0.6,1.7)单位,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43.4±243.7) mL和1.7(0.7,1.9)单位,P<0.05】;7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多因素分析显示红细胞压积和PPV指导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运用PPV指导术中液体管理能改善肝内胆管结石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输液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区段肝蒂肝切除术与B超引导下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临床价值分析*
黎秋曦, 贾健锋, 黄锐
2019, 22(6):  916-91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35
摘要 ( 216 )   PDF (1154KB) ( 4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区段肝蒂肝切除术与B超引导下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接受区段肝蒂肝切除术和B超引导下肝切除术。术后随访7个月。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50.4±105.7)mL,显著少于对照组【(489.6±154.6) mL,P<0.05】,术后肝断面引流量为(280.4±78.2) mL,显著少于对照组【(365.7±116.4) mL,P<0.05】,儿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血清谷草转氨酶为(54.6±15.2) IU/L,显著低于对照组【(80.6±21.1) IU/L,P<0.05】,谷丙转氨酶为(87.2±28.1) IU/L,显著低于对照组【(121.3±30.8) IU/L,P<0.05】,谷氨酰转肽酶为(197.6±65.3) IU/L,显著低于对照组【(269.9±87.6) IU/L,P<0.05】,碱性磷酸酶为(216.9±77.4) IU/L,显著低于对照组【(312.3±95.6) IU/L,P<0.05】;观察组结石残留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0%(P<0.05)。结论 与B超引导下肝切除术比,采取区段肝蒂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具有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有利于保护肝功能和术后恢复。
胆道闭锁症
腔镜肝门肠吻合术治疗新生儿胆道闭锁症疗效初步研究*
张燕妮, 孙晓花, 何海燕, 杜芸芸, 韩慧
2019, 22(6):  920-92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36
摘要 ( 184 )   PDF (1114KB) ( 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肝门肠吻合术治疗新生儿胆道闭锁症(BA)的疗效及其血清 IL-12p40和IL-13Rα2水平变化。方法 2014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72例BA患儿,其中42例接受腹腔镜肝门肠吻合术,30例接受开腹肝门肠吻合术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2p40和IL-13Rα2水平。结果 术前,腔镜组患儿年龄为(55.8±7.4) d,身高为(64.4±2.8) cm,体质量为(3.8±0.6) kg,与开腹组的(57.3±8.2) d,身高为(65.2±3.0) cm,体质量为(4.1±0.8) kg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患儿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187.8±32.6) min 对(152.4±39.3)min,P<0.05】,但术中出血量和进食时间均显著少于或快于开腹组【分别为(15.3±5.2) mL对(33.6±12.6) mL,P<0.05和(1.3±0.4)d 对(2.3±0.7) d,P<0.05】,两组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5±18.0) min对(82.1±20.2)min,P>0.05】;手术前,开腹组血清IL-12p40和IL-13Rα2水平分别为【0.7(0.1,2.0)】 ng/mL和【6.3(2.2,17.6)】 ng/mL,与腔镜组的【0.8(0.2,2.4)】 ng/mL和【6.7(2.0,19.3)】 ng/mL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分别为【0.4(0.1,0.9)】 ng/mL和【1.1(0.4,3.6)】 ng/mL,与腔镜组的【0.4(0.2,1.0)】 ng/mL和【1.1(0.6,4.0)】 ng/mL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随访3个月,37例(51.4%)BA患儿预后良好,其中腹腔镜组5例(11.9%)继发胆管炎死亡,开腹组4例(13.3%)死亡,两组患儿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肝门肠吻合术治疗新生儿胆道闭锁症疗效确切、安全,值得进一步验证。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胆囊病变临床分析
李琪, 曾阿娟, 孟雯, 张海英, 李雪梅
2019, 22(6):  924-92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37
摘要 ( 262 )   PDF (1058KB) ( 4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胆囊病变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PBC患者超声检查胆囊病变情况。结果 83.6%PBC患者发现胆囊壁毛糙,42.7%有胆囊炎,40.0%有胆囊壁增厚,22.7%有胆囊结石,19.1%有胆囊息肉,18.2%有胆囊壁水肿;44例伴胆囊壁增厚的与66例不伴胆囊壁增厚的PBC患者白细胞计数分别为【(4.3±1.8)×109/L和(5.2±2.3)×109/L,P<0.05】,血红蛋白为【(96.4±25.8) g/L和(122.1±18.2) g/L,P<0.05】,血小板计数为【(122.3±101.7)×109/L和(178.2±81.8)×109/L,P<0.05】,总胆红素为【(71.1±81.1) μmol/L和(26.4±34.3) μmol/L,P<0.05】,白蛋白为【(31.2±6.1) g/L和(41.2±6.1) g/L,P<0.05】,胆碱酯酶为【(3247.8±2058.9) U/L和(6829.3±2698.9) U/L,P<0.05】,总胆固醇为【(3.6±1.4) mmol/L和(4.8±1.5) mmol/L,P<0.05】,门静脉内径为【(11.9±1.8) mm和(11.3±1.6) mm,P<0.05】;不伴胆囊壁增厚组腹水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伴胆囊壁增厚组的68.2%(P<0.05);前者胆囊炎占4.5%,显著低于后者的100.0%(P<0.05),前者无胆囊壁水肿,后者为45.5%(P<0.05),前者胆囊壁毛糙占100%,显著高于后者的59.1% (P<0.05),前者肝功能B/C级占19.7%,显著低于后者的68.2%(P<0.05)。结论 胆囊病变为PBC患者的常见表现,胆囊壁毛糙、胆囊炎和胆囊壁增厚为最常见的3种胆囊病变类型,应加强临床分析,及时进行针对性干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短篇论著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变化与病毒学应答的相关性研究
李传杰, 徐静, 王亮亮, 潘劲劲, 刘波
2019, 22(6):  928-92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38
摘要 ( 224 )   PDF (913KB) ( 2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的变化以及与病毒学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14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观察96周。采用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 标记物。结果 在治疗24周末,87例患者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55例获得部分病毒学应答;完全病毒学应答组血清HBeAg 水平为(204.5±64.2)S/CO,显著低于部分应答组的【(226.2±70.5) S/CO,P<0.05】,HBsAg 水平为(2.9±0.2) lg IU/mL,显著低于部分应答组的【(3.4±0.3) lg IU/mL,P<0.05】;在治疗48周末,两组血清HBeAg和HBsAg水平无显著性相差(P>0.05);在治疗96周末,两组血清HBsAg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完全病毒学应答组血清HBV DNA水平为(1.1±0.9) lg IU/mL,显著低于部分应答组的【(4.3±0.8) lg IU/mL,P<0.05】。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 和HBsAg水平变化不显著,对继续治疗的效果也没有预测意义,因此应对不完全应答的患者早日更换治疗方案。
综述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血栓形成机制和治疗研究进展*
张瑞, 王剑, 陈世耀
2019, 22(6):  930-93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39
摘要 ( 248 )   PDF (872KB) ( 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血栓是临床研究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对其形成机制和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门脉血栓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目前认识的主要发生机制包括肝星状细胞的活性、内皮细胞的功能、机体促凝血和凝血抑制失衡等,治疗措施包括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疗、β受体阻滞剂和其他药物,如辛伐他汀、利福昔明和益生菌等联合应用以降低门脉压力治疗、提高一氧化氮合成酶磷酸化水平和针对线粒体的抗氧化治疗等措施。
应用血清PIVKA-II诊断肝细胞癌研究进展*
邢昊, 韩骏, 杨田
2019, 22(6):  934-93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40
摘要 ( 254 )   PDF (1109KB) ( 6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发性肝癌(PL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早期诊断是对肝癌治疗能否获益的关键。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II诱导的蛋白(PIVKA-II)是近年来获得研究者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比甲胎蛋白诊断敏感性高。本文介绍了其在肝癌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价值。
继教园地
胆汁淤积性肝病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丁雯瑾, 范建高
2019, 22(6):  938-94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41
摘要 ( 155 )   PDF (1012KB) ( 1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胆管细胞型胆汁淤积诊治进展
梁巨波, 苗琪, 马雄
2019, 22(6):  941-94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6.042
摘要 ( 156 )   PDF (1178KB) ( 3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