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更多...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更多...
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邮局订阅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期目录

2016年 第1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6-09-10
专家论坛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古川, 徐小元, 熊辉
2016, 19(5):  513-51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01
摘要 ( 153 )   PDF (319KB) ( 5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病毒性肝炎
39例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变异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杜晓菲, 马丽娜, 柳雅立, 魏飞力, 吴云, 陈新月
2016, 19(5):  524-52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04
摘要 ( 141 )   PDF (475KB) ( 2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流行的病毒基因型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在2010年12月~2014年1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39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直接基因测序法和平行等位基因特异性检测技术检测HBV基因型、P区、S区、前C区(PreC)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CP) 区序列。结果在39例患者中,成功测序35例。35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HBV B基因型12例(36.4%),C基因型21例(57.6%,D基因型2例(6.0%);通过直接测序法和PASS法均检测到同1例患者存在A181S耐药变异,变异病毒占准种池比例达100%;直接测序法检测到1例患者存在S区S132F和W172C变异;1例患者存在PreC/BCP 区G1896A和T1758C变异。结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病毒基因型与文献报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病毒基因型分布一致,以C型和B型为主,存在P区、S区和PreC/BCP区变异可能,未见不同病毒株感染引起转归的不同。
广州地区424例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亚型分布与乙型肝炎疾病谱的关系探讨*
邓浩辉, 许敏, 高洪波, 关玉娟
2016, 19(5):  528-53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05
摘要 ( 137 )   PDF (484KB) ( 3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亚型分布情况, 并探讨其与HBV感染疾病谱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测定S基因序列并构建基于S基因进化树,对424例HBV感染者进行研究,随机选择慢性乙型肝炎(CHB)137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ACLF)90例,肝硬化(LC)90例和肝细胞癌(HCC)107例,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x2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424例HBV感染者中,B2亚型 269例(63.44%),C1亚型117例(27.59%),C2亚型36例(8.49%),C5亚型 2例(0.47%),未发现其他亚型;CHB患者感染HBV B2亚型、C1亚型、C2亚型和C5亚型分别为70.1%、24.09%、5.11%和0.73%;HB-ACLF患者感染HBV B2亚型、C1亚型和C2亚型分别为87.78%、7.78%、4.44%,其中HBV B2基因亚型显著高于CHB(x2=9.641,P=0.002)、LC(x2=19.565,P=0.000)、HCC患者(x2=26.789,P=0.000);LC患者感染HBV B2亚型、C1亚型和C2亚型分别为50.00%、36.67%、13.33%,其中HBV C1和C2亚型显著高于CHB患者(x2=6.262,P=0.012;x2=4.790,P=0.029)或HB-ACLF患者(x2=25.894,P=0.000;x2=4.390,P=0.036);HCC患者感染HBV B2亚型、C1亚型、C2亚型和C5亚型分别为45.79%、41.12%、12.15%、0.93%,其中HBV C1和C2亚型也显著高于CHB患者(x2=11.264,P=0.001;x2=3.957,P=0.047)或HB-ACLF患者(x2=28.327,P=0.000;x2=3.904,P=0.048);LC和HCC患者HBV C1和C2基因亚型无明显差异(x2=0.429,P=0.512;x2=0.804,P=0.8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2亚型是HB-ACLF发生的危险因素(OR=2.597,95%CI=1.145~5.891,P=0.022),C型是HCC发生的危险因素(OR=3.257,95%CI=1.49~7.194,P=0.003)。结论广州地区HBV基因亚型主要由B2、C1和C2亚型构成,同时也存在C5亚型;广州地区B2亚型感染者可能更易发生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而C1和C2亚型感染者可能更易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蔡乐斌, 陶娜
2016, 19(5):  532-53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06
摘要 ( 125 )   PDF (537KB) ( 2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T淋巴细胞因子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144例CHB患者依纳入顺序单双号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德福韦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 w,观察两组抗病毒疗效以及血清T淋巴细胞因子白介素(IL)-2、IL-6、IL-10、γ-干扰素(INF-γ)以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的变化。结果在治疗24 w末,观察组患者血清HBV 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2.22%、58.33%和41.67%,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5.56%、22.22%和20.83%,P<0.05);观察组血清IL-2和INF-γ水平分别为(2.18±1.26) pg/ml和(99.65±11.03) pg/m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1.71±1.05) pg/ml和(85.70±11.82) pg/ml,P<0.05】,而IL-6和IL-10分别为(4.53±2.15) pg/ml和(15.42±9.39) pg/ml,较对照组显著降低【(5.47±2.25) pg/ml和(20.07±13.08)pg/ml,P<0.05】;观察组HA、LN、Ⅳ-C、PⅢP分别为(127.28±59.60) μg/L、(110.52±37.39) μg/L、(116.56±28.61) μg/L和(163.65±64.38) μg/L,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61.35±81.46) μg/L、(162.32±38.82)μg/L、(174.13±43.05) μg/L和(212.43±64.25) μg/L,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及改善HBeAg阳性CHB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因子失衡,降低肝纤维化指标的作用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者。
慢性乙型肝炎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内皮功能检测*
范晓棠, 闫亚宁, 石绣江, 冯娟, 马海林, 何方平
2016, 19(5):  536-53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07
摘要 ( 119 )   PDF (534KB) ( 2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CHB合并NAFLD患者内皮功能和脂质代谢的差异。方法在CHB患者32例,NAFLD患者35例和CHB合并NAFLD患者44例,使用Endo-PAT 2000内皮功能检测仪测定外周动脉张力(PAT),并计算血管反应性充血指数(RHI);检测空腹血糖(FP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和游离脂肪酸(FFA)等血液生化指标。结果NAFLD患者RHI(1.95±0.44)显著高于CHB患者[(1.68±0.28),P<0.05];NAFLD和CHB合并NAFLD患者体质指数【BMI分别为(24.77±3.13) kg/m2和(25.79±2.80) kg/m2]、TG [(1.52±0.70) mmol/L和(1.68±0.89) mmol/L]、TC[(4.32±0.1.32) mmol/L和(4.18±1.18) mmol/L]、LDL-C [(10.72±46.51) mmol/L和(2.71±0.96) mmol/L] apoB [(0.90±0.20)g/L和(0.85±0.28)g/L]均显著高于CHB患者[(22.63±3.14)kg/m2、(0.89±0.26) mmol/L (3.51±0.74) mmol/L(2.23±0.56) mmol/L (0.68±0.15)g/L,P<0.01]。结论CHB与NAFLD患者内皮功能和脂质代谢可能存在差异。
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过程中甲状腺功能异常与病毒学应答关系研究*
朱芳, 颜学兵, 王家猛, 周付成, 费媛媛
2016, 19(5):  540-54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08
摘要 ( 141 )   PDF (549KB) ( 2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转归及其对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204例(HCV基因1b型感染173例,2a型9例,3b型2例,未分型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Peg-IFN联合RBV抗病毒治疗。对于基因1型和未分型者治疗48 w,对于基因2型和3型治疗24 w。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结果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43例(19.0%),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7例(16.3%),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7例(39.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1例(25.6%),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8例(18.6%);甲状腺功能异常集中发生于治疗后24~36 w;在观察结束时,37例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自发或者经药物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6例患者仍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或服用抗甲状腺药物;43例甲状腺功能异常与161例无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RVR、EVR、ETVR、SVR、治疗结束后96 w病毒学应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IFN联合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诱发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19.0%,大部分是可逆的,甲状腺功能异常不影响抗病毒疗效。
Boceprevir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张琳, 窦志华, 秦刚, 陈宇锋
2016, 19(5):  544-54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09
摘要 ( 106 )   PDF (585KB) ( 2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Boceprevir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CENTRAL和EMBASE数据库中关于Boceprevir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三联疗法与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二联疗法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主要结局指标为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和复发率。结果纳入4个RCTs,共2211例患者。无论初治或经治患者,三联疗法均能显著提高患者SVR[初治患者:64.08% (737/1150)对42.20%(176/417),OR=0.34,95%CI (0.27,0.42),P<0.00001;经治患者:63.02% (288/457)对21.09%(31/147),OR=0.16,95%CI (0.10,0.24),P<0.00001];三联疗法复发率显著低于二联疗法[11.33%(115/1015)对24.00%(66/275),OR=2.69,95%CI (1.90,3.81),P<0.00001];在获得RVR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11% (843/1169) 对51.861%(265/511),OR=0.48,95%CI(0.13,1.78),P=0.28];三联疗法显示出了较高的严重贫血发生率[3.98% (64/1607) 对1.46% (9/614),OR=0.33,95%CI (0.16,0.68),P=0.003]、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10.45% (168/1607) 对7.33% (45/614),OR=0.66,95%CI (0.48,0.90),P=0.01]和因不良反应事件导致停药的发生率[12.49% (109/873) 对5.18% (13/251),OR=0.37,95%CI(0.20,0.67),P=0.001]。结论Boceprevir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能显著提高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或经治患者的SVR,减少复发率,但可能增加了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受纳入研究的数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任方元, 李小丹
2016, 19(5):  549-55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10
摘要 ( 146 )   PDF (620KB) ( 3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临床疗效。方法给予13例I型AIH患者胸腺肽、甘草酸二铵和中药方剂:黄芪30 g、、白术10 g、生地黄15 g、山茱萸10 g、白芍15 g、柴胡10 g、当归10 g、郁金10 g、茯苓15 g、薏苡仁15 g、女贞子30 g、牡丹皮10 g、茜草15 g、秦艽10 g、五味子10 g、陈皮6 g、山药15 g,治疗3个月。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使用Navios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使用西门子BNP ProSpec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血免疫球蛋白。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ALT、AST、GGT、TBIL、ALP、Alb和球蛋白分别为(67.5±12.8) U/L、(48.2±13.6) U/L、(57.2±24.5) U/L、(23.6±5.5) μmol/L、(152.9±35.4) U/L、(32.8±4.4) g/L和(30.6±3.7) g/L,显著低于治疗前【(185.3±51.4) U/L、(198.3±55.2) U/L、(149.3±33.4) U/L、(98.5±26.4) μmol/L、(266.4±40.8) U/L、(37.7±6.1) g/L和(38.4±5.0) g/L,P<0.05】;治疗后血清HA、LN、PC-Ⅲ和Ⅳ-C分别为(179.7±43.6) μg/L、(121.7±35.6) μg/L、(118.5±35.4) μg/L和(143.1±25.8) μg/L,显著低于治疗前【(311.8±72.4) μg/L、(334.2±42.6) μg/L、(253.7±56.4) μg/L和(254.7±42.5) μg/L,P<0.05】;治疗后血清IgG为(14.52±3.15) g/L,显著低于治疗前【(19.38±3.86) g/L,P<0.05】,但IgA和IgM无显著变化;治疗后外周血CD4+、CD8+和CD4+/CD8+比值分别为(0.42±0.04)、(0.30±0.04)和(1.41±0.25),显著高于治疗前【(0.32±0.03)、(0.27±0.02)和(1.20±0.21),P<0.05】;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AIH患者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脂肪性肝病
进食对Fibroscan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的影响*
陈光榆, 潘勤, 沈峰, 卢加发, 章瑞南, 朱婵艳, 孙婉璐, 曾静, 吴佳瑜, 范建高
2016, 19(5):  553-55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11
摘要 ( 207 )   PDF (605KB) ( 7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进食对Fibroscan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值)及其诊断脂肪肝的影响。方法使用Fibroscan测量10例志愿者【7名健康人和3名经B超诊断的脂肪肝患者,平均年龄29岁(21~39)岁;体质指数为(19.83~29.70) kg/m2,平均为(22.7±3.13) kg/m2)】空腹(CAP0)、进食后30 min (CAP30)、120 min (CAP120)和次日空腹(CAP02)肝脏CAP值的差异,并比较空腹与进食后CAP值诊断脂肪肝的准确性。结果受检者CAP0、CAP30、CAP120和CAP02分别为(227.8±59.5) dB/m、(244.9±42.1) dB/m、(241.1±51.4) dB/m和(245.7±49.4) dB/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62,P=0.89);空腹(空腹和次日空腹)与餐后(餐后30 min和120 min)CAP值差值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Z=-1.37,P=0.17),但空腹与餐后检测诊断脂肪肝的误诊率分别为5%和15%(x2=0.28,P=0.59)。结论进食对Fibroscan检测CAP值的结果影响不显著,但或可增加诊断脂肪肝的误诊率。
复方牛胎肝提取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观察
何杰雄, 王鹏, 李静
2016, 19(5):  557-56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12
摘要 ( 116 )   PDF (605KB)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复方牛胎肝提取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同样的饮食指导,使热量和脂肪的摄入减少,并且指导患者每日运动。不给予对照组患者任何影响脂肪代谢及保肝药物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剂。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肝功能、血脂及肝纤维化指标、Fibroscan评分(CAP值)等进行检查。结果治疗3个月,研究组患者血清AST、ALT、GGT水平分别为(38.53±10.56) U/L、(42.35±12.04) U/L和(44.99±8.74) U/L,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48.83±9.46)U/L、(57.92±13.84) U/L和(50.35±9.84) U/L,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甘油三脂和HDL-C水平分别为(4.41±1.12) mmol/L和(0.87±0.17) mmol/L,均低于对照组水平【(5.20±0.79) mmol/L和(0.74±0.11) mmol/L,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HA、LN、PCⅢ、C-Ⅳ水平分别为(70.18±20.57) μg/L、(126.84±27.15) μg/L、(113.84±25.68)μg/L、(61.96±9.46) 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18±21.53) μg/L、(133.19±26.68) μg/L、(128.85±26.35)μg/L和(67.94±10.75)μg/L,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AP值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可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血脂水平和肝纤维化指标。
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患者肝组织cyp2e-3基因水平变化
王转国, 付强, 乐永红, 庄小芳, 王宏峰
2016, 19(5):  561-56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13
摘要 ( 135 )   PDF (646KB) ( 3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cyp2e-3基因在酒精性肝病(A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ALD患者126例,按照病程分为A组40例(患病时间在1年以内)、B组43例(患病时间在1~3年)和C组43例(患病时间在3年以上),选择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121例作为对照。常规行肝活检,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肝组织cyp2e-3基因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yp2e-3蛋白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cyp2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ALD患者肝组织cyp2e-3基因水平(34.8±1.7)显著高于对照组【(6.6±0.7,P<0.05】;经过ELISA法检测,发现与正常人相比,不同组ALD患者血清cyp2e-3水平显著升高;经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发现与正常人比,不同组ALD患者肝组织cyp2e-3水平显著升高;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肝组织cyp2e-3基因表达量逐渐升高,cyp2e-3蛋白主要集中在肝细胞膜处表达,主要特征为大小不均匀的棕黄色小颗粒。结论酒精性肝病患者肝组织和血清cyp2e-3水平显著升高,因此推断cyp2e-3基因的激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酒精性肝病的发生。
实验性肝炎
美他多辛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抑制肝组织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温博, 徐贝贝, 王炳元
2016, 19(5):  565-56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14
摘要 ( 164 )   PDF (679KB)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美他多辛对酒精性肝病(ALD)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NC,n=8)、酒精性肝病组(ALD,n=8)和美他多辛治疗组(MT,n=8)。在NC组和ALD组,给予等渗盐水灌胃,给予MT组等渗盐水和美他多辛(300 mg·kg-1·d-1)灌胃。2 w后,继续给予NC组等渗盐水,而在ALD组和MT组,给予50%酒精5 g·kg-1灌胃,1次/h,共3次。在末次灌胃8 h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NF-κB、TNF-α、IL-1β、IL-6、IL-8和IL-10;取肝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NF-κB和炎症因子mRNA水平。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近似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ALD组血清ALT较NC组显著升高[(100.13±10.64) U/L对(33.37±4.81) U/L,P<0.05],血清AST和GGT水平也显著升高(P值均<0.05);正常组动物血清IL-10、IL-1β、TNF-α、IL-6、IL8和NF-ΚB水平分别为(14.73±2.03) pg/ml、(92.38±12.85) pg/ml、(2.66±0.81) pg/ml、(43.57±10.62)ng/ml、(0.29±0.07) ng/ml和(679.45±36.38) pg/ml,ALD动物分别为(16.19±1.94) pg/ml、(1927±233.69)pg/ml、(16.92±2.38) pg/ml、(127.49±9.33) ng/ml、(2.63±0.22) ng/ml和(1247.35±146.05) pg/ml,而美他多辛处理组则分别为(36.81±4.53) pg/ml、(304.13±34.79) pg/ml、(8.83±1.01)pg/ml、(81.98±8.02) ng/ml、(1.45±0.22) ng/ml和(814.84±82.40) pg/ml,提示ALD组血清TNF-α、IL-1β、IL-6和IL-8水平显著高于NC组(P值均<0.05),MT组血清TNF-α、IL-1β、IL6和IL-8水平显著低于ALD组(P值均<0.05),IL-10水平显著高于ALD组(P<0.05);ALD组肝组织TNF-α、IL-1β、IL-6和IL-8 mRNA水平显著高于NC组(P值均<0.05),MT组TNF-α、IL-1β、IL-6和IL-8 mRNA水平显著低于,而IL-10 mRNA水平显著高于ALD组(P<0.05)。结论美他多辛对酒精性肝病大鼠的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与NF-κB相关的炎症反应,进而抑制了TNF-α、IL-1β、IL6和IL-8等促炎因子水平,升高了抗炎因子IL-10水平有关。
海南鲜椰子水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周慧友, 郑万玲, 江成, 许善虹, 文婷, 高凌峰
2016, 19(5):  570-57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15
摘要 ( 158 )   PDF (696KB) ( 3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海南鲜椰子水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56°白酒灌胃,建立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取大鼠26只,随机分为椰子水处理组9只,模型组9只和正常组8只。给予椰子组和模型组动物白酒灌胃,同时给予椰子组椰子水自由饮用,给予正常组动物0.9%生理盐水灌胃,给予模型组和正常组蒸馏水自由饮用,均连续29 d。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采用羟胺法检测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在实验结束时,模型组动物血清AST水平为(123.0±36.2) U/L,显著高于正常组和椰子组【(86.5±21.0) U/L和(96.9±26.0) U/L,P<0.05】,但不同组间血清ALT和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肝组织匀浆MDA含量为(0.479±0.069) nmol/mg,显著高于椰子组【(0.258±0.078) nmol/mg,P<0.01】和正常组【(0.311±0.139) nmol/mg,P<0.01】;椰子组和模型组SOD含量分别为(0.068±0.008) U/mg和(0.071±0.010) U/mg,显著高于正常组【(0.044±0.022) U/mg,P<0.05】,但椰子组与模型组SOD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较轻,肝小叶中心带肝细胞中出现大小不等的脂肪滴,个别有肝淤血;椰子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正常,肝细胞结构完整、清晰。结论椰子水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肝硬化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叶玉玲, 权明珠, 叶萍, 温静, 田柳玲, 黄琛琛, 耿广安
2016, 19(5):  574-57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16
摘要 ( 144 )   PDF (655KB) ( 4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心脏功能异常的检出情况,从而对诊断肝硬化性心肌病的意义。方法纳入肝硬化患者167例(A级45例、B级64例和C级58例)、乙型肝炎患者75例和健康体检者90例,使用日本光电9130K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机在安静状态下采集心电图,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未期直径(LVDd)、左心房前后径(LA)、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射血分数(LVEF)、E峰速度、A峰速度、E峰/A峰速度(E/A)比值等参数指标。结果在167例肝硬化患者中,心电图正常55例,异常112例(67%), 在75例乙型肝炎患者中,心电图异常30例(40.0%),在90例健康对照组中,心电图异常20例(22.2%),3组差异显著(P<0.05);Child C级组心电图异常45例(77.5%),与A级组异常24例(53.3%)比,差异显著(P<0.01),与B级组异常43例(67.1%)比,差异也显著(P<0.01),B级与A级组比,心电图异常率也有显著差异(P<0.05);肝硬化组LVDd为(45.62±4.32) mm、LA为(32.21±4.12) mm、IVS为(10.01±1.25) mm、LVPW 为(9.8±1.25) mm、A峰为(0.80±0.20),与乙型肝炎组LVDd(43.01±4.7) mm 、LA(30.45±1.52) mm、IVS(9.4±0.55) mm、LVPW(9.10±0.22) mm、A峰(0.75±0.45) mm和健康对照组LVDd(42.35±3.1) mm 、LA(28.85±2.24) mm、IVS(9.2±1.5) mm、LVPW(9.2±0.80) mm、A峰(0.72±0.13)值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E/A比值为(1.01±0.33),较乙型肝炎组(1.18±0.20)或健康对照组(1.21±0.32)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多种心电图异常,且与病变程度相关。左心功能不全以舒张功能不全为主。故对肝硬化患者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心动图,及早认识肝硬化心肌及心功能损害,为治疗干预及评价预后提供参考。
无创诊断模型诊断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价值评价
钤培国, 廉晓晓, 郭晓霞
2016, 19(5):  578-58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17
摘要 ( 178 )   PDF (676KB) ( 4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基于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评估无创诊断模型诊断肝纤维化(LF)和肝硬化的价值。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4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例,常规进行Fibroscan检测获取肝脏硬度(LSM)值,分析其与血常规、凝血功能、纤维化指标等的相关性,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及ROC曲线,应用AUC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乙型肝炎、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LSM值分别为5.2(4.2~7.3) kPa、8.8(5.8~15.5) kPa和12.2(8.9~20.0) kPa,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Frons与 FIB-4、RPR、PLT呈正相关(r=0.93、r=0.89、r=-0.91,P<0.01),APRI与FIB-4、PLT呈正相关(r=0.83、r=-0.80,P<0.01),FIB-4与RPR、PLT呈正相关(r=0.86、r=-0.87,P<0.01),RPR与PLT呈负相关(r=-0.98,P<0.01),CIV与PCIII呈正相关(r=0.89,P<0.01);Logistic预测模型(PRE)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为0.86,Se=0.86,Sp=0.78,诊断准确率为80%)。结论在单项指标中,Fibroscan检测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在综合诊断模型中,预测模型明显好于单项模型。
脑活素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肝性脑病患者疗效观察*
陈振道, 陈浩
2016, 19(5):  583-58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18
摘要 ( 117 )   PDF (655KB) ( 2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脑活素和微生态制剂联合治疗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广东省化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肝性脑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38例。给予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用药组则在给予微生态制剂的同时,给予脑活素静脉滴注。两组均观察28 d。采用干片法检测血氨水平,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采用数字连接试验(NCT)和数字符号试验(DST)检测受试者智力能力。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NCT和DST评分为(70.47±8.15)和(31.52±8.32),而联合用药组则分别为(41.06±6.61)和(56.89±9.23),联合用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氨、ALT、TNF-α、TBIL分别为(69.71±19.56)μmol/L、(66.34±15.82) U/L、(346.75±45.63) pg/ml和(51.32±8.77)μmol/L,而联合用药组则分别为(49.65±18.33)μmol/L、(58.48±12.66) U/L、(142.57±39.51) pg/ml和(40.19±8.24)μmol/L,联合用药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活素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肝性脑病患者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原发性肝癌
围手术期应用地塞米松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影响分析
王鹤, 董家鸿, 何蕾, 苏茂生, 马焕先, 赵永生, 梁静华
2016, 19(5):  587-59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19
摘要 ( 202 )   PDF (663KB) ( 2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应用地塞米松对肝切除手术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肝切除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术后给予观察组患者地塞米松治疗3 d,记录并分析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3天和第7天血清ALT水平分别为(114.6±14.9) U/L和(50.2±6.7) 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79.2±21.2) U/L和(79.8±11.0) U/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和第7天血清AST水平分别为(141.2±16.0) U/L和(59.8±7.1) 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99.3±20.4) U/L和(85.5±12.4) U/L,P<0.05);血清ALB水平分别为(34.8±1.6) g/L和(38.3±1.9) 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1.6±1.4) g/L和(35.0±1.8) g/L,P<0.05);血清TBIL水平分别为(32.2±2.7) μmol/L和(27.1±2.4) 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6.2±3.1) μmol/L和(31.2±2.6) μmol/L,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和第7天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25.0±3.1) mg/L和(17.8±2.1) 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0.6±3.8) mg/L和(21.0±2.6) mg/L,P<0.05);血清IL-8水平分别为(24.0±3.0) pg/ml和(14.0±1.9) 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8.6±3.7) pg/ml和(18.5±2.1) pg/ml,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0%和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加强肝切除手术患者肝功能的保护作用,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水平,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螺旋CT 和MRI 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癌诊断价值分析
刘振国, 强永乾
2016, 19(5):  591-59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20
摘要 ( 140 )   PDF (697KB) ( 3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癌(IHPCC)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80例IHPCC患者,均行螺旋CT和MRI平扫、增强和延迟扫描检查,比较影像学检查诊断的正确率。结果影像学上病灶为1.3 cm×2.0 cm~7.3 cm×9.0 cm (平均4.6 cm×6.4 cm);位于肝左叶58例,肝右叶22例;呈肿块型46例(57.50%)、浸润狭窄型17例(21.25%)、腔内生长型10例(12.50%)、肿块不明确7例(8.75%);CT平扫病灶呈略低密度,增强扫描时病灶分别呈轻中度的边缘强化50例、中央轻度条状或片状强化12例和无强化18例,延迟扫描时呈不均匀性片状或分隔状强化47例、均匀强化5例和无强化28例;MRI平扫较CT显示病灶更为清晰,延迟后73例病灶逐渐强化;MRI诊断正确率为91.3%,CT诊断正确率为8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延迟扫描可提高螺旋CT和MRI诊断IHPCC的准确性,诊断IHPCC时可优先考虑行MRI检查。
胆石症
肝叶切除加“T”管引流术与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对比研究*
宋平辉, 周牛蕾
2016, 19(5):  595-59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21
摘要 ( 142 )   PDF (686KB) ( 3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加“T”管引流术与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评价手术的优越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肝叶切除加“T”管引流术组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和肝功能指标。结果39例肝叶切除患者术后早期出现残留结石7例(18.0%)、切口感染4例(10.3%)、腹腔感染6例(15.4%)、胆漏4例(10.3%),而41例空肠Roux-en-Y吻合患者则分别为8例(19.5%,P>0.05)、5例(12.2%,P>0.05)、6例(14.6%,P>0.05)、4例(9.8%,P>0.05);肝叶切除患者术后出现残胆管炎(8.3%)、结石复发(4.2%)、结石合并胆管炎(4.2%)、吻合口狭窄(4.2%)的比较明显低于空肠Roux-en-Y吻合患者(分别为24.4%、19.5%、7.3%、22.0%,P<0.05);治疗后,肝叶切除患者血清TBIL为(10.87±2.36)μmol/L、ALT为(38.96±10.28) U/L、AST为(34.76±5.47) U/L、ALP为(108.04±23.40) U/L,而空肠Roux-en-Y吻合患者则分别为(18.96±2.01)μmol/L、(76.83±15.67) U/L、(45.54±4.58) U/L、(176.42±34.58) U/L(P<0.05)。结论肝叶切除加“T”管引流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疗效显著,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短篇论著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水平检测意义探讨
杜景华, 张宇, 郝祎卓
2016, 19(5):  599-60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22
摘要 ( 129 )   PDF (599KB)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BV-LP) 水平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 年1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9例,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HBV-LP水平,采用FQ-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V-LP阳性率分别为77.2%、82.4%和89.7%,血清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8.9%、83.8%和93.1%;3组血清HBV-LP水平分别为(9.78±4.25)μg/L、(17.24±8.63)μg/L和(38.65±19.3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LP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重要的标记物,与血清HBV DNA存在某种相关性,其检测的意义值得探讨。
齐齐哈尔市某高校人群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
聂云天, 郭丽娜, 刘淑斌, 田艳君, 张立杰, 张国侠
2016, 19(5):  601-60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23
摘要 ( 152 )   PDF (630KB) ( 2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齐齐哈尔市某高校各类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流行病学感染状况。方法在2000名学生、200名教师、100名教辅人员、100名后勤人员和100名机关人员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在2500人中,检出HBV标记物阳性232人(9.3%);后勤人员血清HBsAg携带率为13%,显著高于其他各类人群 (x2=32.6, P<0.05);其他各类人群血清HBsAg阳性率在7.0%~9.5%之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所有被检测人员血清抗-HBs阳性率为50.3%,各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别(x2=5.62,P>0.05)。结论高校各类人群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检出率因群体不同而不同,需加强乙型肝炎防治教育,加强疫苗接种和卫生保健意识教育。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用于HBV携带者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早孕药物流产安全性评价*
边茜, 王明, 高翔, 朱云霞, 张华
2016, 19(5):  603-60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24
摘要 ( 133 )   PDF (634KB) ( 2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调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在肝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270例HBV感染者、1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181例非肝炎病毒感染者早期妊娠,给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口服行药物流产。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和血清病毒指标。结果HBV和HCV感染者排出胎囊大小为2.36±0.89 cm,对照组排出胎囊大小为2.37±0.79 cm;在270例HBV感染者中,流产成功率为90.5%,12例丙型肝炎患者流产成功率为90.7%,对照组流产成功率为90.6%,各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HBV感染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还是非肝炎病毒感染者,在流产后肝功能无显著性变化,无肝损伤病例发生。结论HBV和HCV感染者行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是安全有效的。
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特点分析
张千, 兰由玉, 彭颖, 邓存良
2016, 19(5):  605-60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25
摘要 ( 118 )   PDF (557KB) ( 2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3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56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HEV-IgM,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56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平均年龄为46.26±14.62岁,其中非老年组(<60岁)46例(82.1%),急性黄疸型42例(75.0%),重叠HBV感染17例(30.7%);非老年组与老年组(n=10)血清白蛋白分别为[(38.7±6.27) g/L和(29.51±3.75)g/L,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为[(79±21)%和(62±21)%,P<0.05];治愈47例(83.9%),治愈与死亡患者峰值TBIL[(174.66±132.40) μmol/L对(324.80±138.6)μmol/L,P<0.05]、白蛋白[(36.50±6.38) g/L对(30.48±4.97)g/L,P<0.05]、PTA[(84±25)%对(55±17)%,P<0.05]存在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Alb、PTA、是否合并症均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散发性戊型肝炎主要发生在中青年男性,临床分型以急性黄疸型肝炎为主,预后良好。
儿童药物性肝损伤34例分析*
杜水仙, 卢琳琳, 苗英霞, 刘洋, 李昌飞, 辛永宁, 宣世英
2016, 19(5):  607-60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26
摘要 ( 139 )   PDF (642KB) ( 2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总结儿童药物性肝损伤(DI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以提高对儿童DILI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5年12月诊治的DILI的年龄<14岁的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RUCAM量表诊断。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AV、HBV、HCV、HEV、CMV、EBV、单纯疱疹病毒、微小病毒B19标记物。结果在34例小儿DILI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在5个月~14岁,平均年龄(8.3±4.1)岁。平均住院日为22.0 d,其中38.24%患儿有呼吸道感染病史,35.29%患儿以恶心、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肝细胞型24例(70.59%),胆汁淤积型3例(8.82%),混合型7例(20.59%);用药种类以抗生素为最常见(26.47%),在中草药中以麻黄(11.76%)最常见。结论儿童DILI大多是由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而应用的抗生素和中草药所导致的。
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分析
蔡婷婷, 王薇, 谢雪玲
2016, 19(5):  610-61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27
摘要 ( 141 )   PDF (707KB) ( 3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给予观察组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1周,对照组只接受熊去氧胆酸治疗1周。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LT为(116.56±12.27) IU/L,AST为(108.73±13.01) IU/L,总胆红素为(13.04±1.89)μmol/L,总胆汁酸为(15.86±2.23)μmol/L,瘙痒评分为(1.1±0.6)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53.71±13.34) IU/L、(136.24±12.89) IU/L、(21.65±2.52)μmol/L、(23.15±3.17)μmol/L和(2.3±0.9)分,P<0.05】;观察组早产(6.15%)、剖宫产(23.08%)、羊水污染(16.92%)和胎儿窘迫发生率(18.47%)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92%、44.62%、30.77%、4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能缓解皮肤瘙痒症状,减轻肝脏损伤,改善妊娠结局。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癌患者临床观察
成陕林, 王超峰
2016, 19(5):  612-61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28
摘要 ( 122 )   PDF (675KB) ( 1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42例肝癌患者,其中57例接受TACE治疗,47例接受索拉非尼治疗,38例接受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在治疗后12 w,评估治疗效果、总生存期(OS)和疾病进展时间(TTP)。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26.32%,显著高于TACE组的17.54%或索拉非尼组的19.15%(P<0.05);联合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71.05%,显著高于TACE组的57.89%或索拉非尼组的53.19%(P<0.01);联合治疗组患者OS为8.6 m,显著高于索拉非尼组的6.2 m或TACE组的7.3 m(P<0.05);联合治疗组TTP为6.7 m,显著高于索拉非尼组的5.1m或TACE组的 5.6 m(P<0.01)。结论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肝癌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松香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评价
王国泰, 杨兴武, 王旗, 王鑫
2016, 19(5):  614-61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29
摘要 ( 153 )   PDF (660KB) ( 2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松香联合索拉菲尼治疗中晚期P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住的中晚期PLC患者38例,随机分为松香联合索拉菲尼治疗18例和索拉菲尼治疗20例。松香丸为我院自制药丸,20 g内服,2次/d。两组平均服药157.4(40~218) d。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目标病灶变化。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清AFP。结果治疗后3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CR、PR、SD和PD分别为0.0%、11.1%、72.2%和16.7%,而索拉菲尼组则分别为0.0%、5.0%、55.0%和20.0%,前者临床获益率显著高于索拉菲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清AFP为(544.2±95.5) g/L,显著低于索拉菲尼治疗组[(824.5±89.4)g/L,P<0.05];治疗后12个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生存率(50.0%)显著高于索拉菲尼治疗组[15%,P<0.05]。结论松香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PLC患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综述
坏死性凋亡在肝炎以及其他肝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宋金玥, 任锋综述, 张桓虎审校
2016, 19(5):  616-61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30
摘要 ( 143 )   PDF (690KB) ( 4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传统意义上,人们将细胞死亡分为凋亡和坏死两类,而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坏死性凋亡是一种不同于坏死或凋亡的细胞死亡途径,并在多种疾病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坏死性凋亡是调节坏死的一种形式,可以被死亡受体的配体激活,或者在无凋亡状态下被能够诱导死亡受体表达的刺激激活。死亡受体配体对坏死性凋亡激活需要RIP1激酶活性,其进一步介导RIP3和MLKL的激活。RIP3和MLKL是坏死性凋亡下游重要的调节子。RIP1激酶是坏死性凋亡通路中的关键药物靶点,通过坏死抑制素阻断RIP1活性,可以抑制坏死性凋亡的激活,并且在死亡受体配体存在的情况下使得细胞生存和增殖。本文将对坏死性凋亡与凋亡和坏死的区别、坏死性凋亡产生机制及其在肝炎以及其他肝病发病中的作用作一介绍,以期对肝病治疗药物新靶点的发现提供新思路。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沈斐斐综述, 陆伦根审校
2016, 19(5):  620-62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31
摘要 ( 138 )   PDF (682KB) ( 3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脏纤维化程度及进展与慢性肝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密切相关。早期诊断肝纤维化程度有助于避免代偿期患者向肝硬化失代偿期发展,也有助于降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目前,临床上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仍为肝脏穿刺活检,但是由于其操作的有创性,以及穿刺后可能出现的多种并发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限制了它在临床研究中的使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无创、安全、有利于动态监测肝纤维化进展、客观评价肝脏纤维化程度,使其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抗凝治疗肝硬化患者并发门静脉血栓的循证医学证据*
陆申新 综述,陈世耀 审校
2016, 19(5):  624-62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32
摘要 ( 168 )   PDF (717KB) ( 2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门静脉血栓(PVT)对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有着不良的影响,因此需要给予恰当的处理。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策略为抗凝治疗,但是考虑到肝硬化伴有PVT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比无肝病的原发性PVT患者要高很多,抗凝治疗的选择十分困难。大多指南对于肝硬化并发PVT患者应当如何治疗并未作出明确的推荐。我们通过检索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在肝硬化PVT患者应用抗凝药物能获得较高的再通率,而不会显著增加出血的风险,但研究的证据级别普遍较低,需要更多的前瞻性、大样本研究以进一步论证,同时临床应用抗凝治疗时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血清MicroRNA作为生物学标记物对肝硬化诊断及预后判断研究进展
麻树霖陈征综述, 刘晓峰审校
2016, 19(5):  629-63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33
摘要 ( 129 )   PDF (668KB) ( 3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icroRNA(miRNA)在生物体生长、发育及疾病发生发展等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期的实验表明,部分血清miRNAs在肝硬化患者水平差异较大,对肝硬化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提示血清miRNAs可作为潜在的生物学标记物用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
枯否氏细胞在肝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尤娜综述, 朱进, 汪茂荣审校
2016, 19(5):  633-63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34
摘要 ( 154 )   PDF (667KB) ( 5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枯否氏细胞在肝脏组织中起重要的保护屏障作用。在内毒素血症相关肝损伤中,枯否氏细胞与模式相关分子受体如Toll样受体结合,主要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及其它化学分子,进而加速肝损伤的进程,而在药物性(如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中,枯否氏细胞能分泌抗炎因子,促进肝脏血管生成,从而起保护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内毒素血症相关肝损伤和药物性肝损伤研究进展,对枯否氏细胞在肝脏损伤中的重要作用加以介绍。
二肽基肽酶-4在慢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张婷婷综述, 王煊审校
2016, 19(5):  637-64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5.035
摘要 ( 112 )   PDF (695KB) ( 2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肽基肽酶-4(DPP-4)是膜相关酶,又称T细胞表面抗原CD26,在体内广泛分布,作用广泛。最有代表的作用靶肽是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而GLP-1的失活导致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除了其肽酶作用之外,DPP-4与免疫激活密切相关,结合并降解细胞外基质,对抗抗癌剂以及脂质积累。最近的研究表明,肝脏表达高水平的DPP-4,DPP-4在各种慢性肝病(如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肝细胞癌)的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此外,在肝脏,干细胞也表达DPP-4,提示其在肝移植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DPP-4的分布及生物活性,重点讨论了DPP-4在慢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DPP-4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