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更多...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更多...
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邮局订阅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期目录

2024年 第2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10
述评
专家论坛
实验性肝炎
Notch抑制剂DAPT体外改善L02细胞脂肪变研究*
吴伟杰, 丁雯瑾, 杨蕊旭, 范建高
2024, 27(1):  16-1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05
摘要 ( 115 )   PDF (1784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Notch抑制剂(DAPT)体外对脂肪变肝细胞细胞炎症因子及脂质相关基因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棕榈酸(PA)干预体外构建肝细胞脂肪变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DAPT干预。采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尼罗红染色了解细胞脂滴量,采用RT-qPCR法检测TNF-α、IL-1β和IL-6和脂肪相关因子【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FASN和ACACA】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65和SREBP1c蛋白表达。结果 在无PA干预的L02细胞,经1μM、2μM、5μM和10 μM DAPT处理细胞24 h,细胞存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为85.2±5.3%、84.6±2.9%、84.4±6.0%和84.5±3.2%对100.0%,P均<0.05);经2 μM和5 μM浓度的DAPT干预,细胞TNF-α mRNA水平分别为(0.6±0.01)和(0.5±0.1),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P<0. 01】,IL-1β水平分别为(0.7±0.2)和(0.4±0.0),显著低于对照组【(1.1±0.1),P<0. 01】,IL-6水平分别为(0.8±0.1)和(0.6±0.1),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P<0. 05】,细胞p65蛋白表达量也显著降低(P<0.05); 2 μM、5 μM和10 μM DAPT处理细胞脂滴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显著减弱【分别为(0.2±0.1)、(0.3±0.0)和(0.1±0.0)对(0.7±0.0),P均<0.001】,2 μM和5 μM DAPT处理细胞FASN mRNA水平分别为(0.7±0.0)和(0.4±0.1),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P<0. 001】、ACACA mRNA水平分别为(0.6±0.1)和(0.3±0.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P<0. 001】;5 μM DAPT处理细胞SREBP1c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DAPT能有效降低体外脂肪变细胞炎症因子表达量,缓解细胞内脂滴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脂肪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提示抑制Notch信号通路有改善细胞脂肪变发生和进展的潜力。
病毒性肝炎
应用STE/STQ技术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效能研究*
李凯, 石波, 程序, 赵凯
2024, 27(1):  20-2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06
摘要 ( 202 )   PDF (956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声触诊弹性成像(STE)和声触诊弹性测量(STQ)技术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26例,常规进行肝穿刺活检,将组织病理学诊断为F0期和F1期肝纤维化定义为非显著性肝纤维化,将F2期、F3期和F4期肝纤维化定义为显著性肝纤维化。使用STE和STQ技术行肝硬度检测(LSM),常规检测血生化和血常规,计算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纤维化程度的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STE和STQ技术诊断CHB患者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在126例CHB患者中,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F0期肝纤维化7例、F1期38例、F2期42例、F3期34例和F4期5例,即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45例和显著性肝纤维化组81例;显著性肝纤维化组LSMSTE、LSMSTQ、FIB-4和APRI分别为(13.6±3.4)kPa、(16.8±4.5)kPa、(2.0±0.5)和(1.1±0.3),均显著高于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分别为(9.2±2.3)kPa、(10.7±3.1)kPa、(1.4±0.3)和(0.7±0.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SMSTE、LSMSTQ、FIB-4和APRI为影响CHB患者发生显著性肝纤维化的独立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SMSTE和LSMSTQ诊断CHB患者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截断点、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1.6 kPa、0.867、76.5%和86.7%,和14.8 kPa、0.856、70.4%和86.7%,均显著优于FIB-4(1.8、0.753、60.5%和80.0%,P<0.05)或APRI(1.0、0.736、59.3%和77.8%,P<0.05)诊断。结论 采用STE和STQ技术检测肝脏硬度能有效评估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无创诊断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二维剪切波肝脏弹性成像定量和外周血ALP/PLT比值的变化研究*
武雯雯, 仇艳坤
2024, 27(1):  24-2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07
摘要 ( 140 )   PDF (930KB) ( 3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和外周血碱性磷酸酶(ALP)/血小板(PLT)比值变化及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2019年5月~2022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治的CHB患者120例,均接受肝活检病理学检查,使用超声检测肝脏杨氏模量值,常规检测血清ALP水平和全血PLT计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ALP/PLT比值和杨氏模量值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在120例CHB患者中,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F0/F1期38例(31.7%),F2期32例(26.7%),F3期32例(26.7%)和F4期18例(15.0%);F4期CHB患者血清ALP、外周血PLT计数、ALP/PLT比值和杨氏模量值分别为(197.1±39.7)U/L、(114.2±35.1)×109/L、(1.7±0.3)和(11.7±1.7)kPa,显著不同于F3期【分别为(180.9±43.8)U/L、(137.1±38.6)×109/L、(1.3±0.4)和(8.6±1.5)kPa,P均<0.05】或F2期【分别为(162.7±41.1)U/L、(154.6±39.8)×109/L、(0.9±0.2)和(6.4±1.0)kPa,P均<0.05】或F0/F1期【分别为(150.5±36.4)U/L、(181.7±37.2)×109/L、(0.7±0.2)和(5.3±1.1)kPa,P均<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杨氏模量值和ALP/PLT比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79,P<0.05;r=0.75,P<0.05)。结论 CHB患者肝脏超声杨氏模量值和ALP/PLT比值水平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性正相关,或对诊断肝纤维化分期有帮助,值得进一步研究。
索磷布韦/达拉他韦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研究*
唐智权, 杨婷, 李开铃
2024, 27(1):  28-3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08
摘要 ( 99 )   PDF (858KB) ( 3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索磷布韦/达拉他韦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尿酸(SUA)水平变化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8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200例,治疗前存在高SUA血症者38例,均接受索磷布韦/达拉他韦治疗24周,随访24周。结果 高SUA组和正常SUA组CHC患者体质指数(BMI)为(26.9±3.5)kg/m2和(24.2±2.5)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SUA组血清TG和肝脏脂肪受控衰减参数(CAP)分别为(2.8±0.5)mmol/L和(273.5±15.3)dB/m,显著高于正常SUA组【分别为(1.9±0.6)mmol/L和(236.8±16.1)dB/m,P<0.05】; 高SUA组快速病毒学应答 (RVR)率和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分别为78.9%和84.2%,显著低于正常SUA组(分别为96.9%和100.0%,P<0.05),而两组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VR)率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94.7%对100.0%,和97.4%对100.0%,P>0.05);治疗结束时,16例男性和22例女性高SUA患者血SUA水平均趋于下降,下降比例分别占93.7%和72.7%。结论 伴有高SUA血症的CHC患者可能影响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早期病毒学应答,但基本不影响SVR,且治疗后大多数患者血SUA水平会降至正常。
三种DAAs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两年随访研究*
王焱, 韩军, 杨美蓉
2024, 27(1):  32-3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09
摘要 ( 105 )   PDF (866KB) ( 3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不同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随访观察两年结果。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123例,其中接受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治疗52例,接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EBR/GZR)治疗43例,接受来迪派韦/索磷布韦(LDV/SOF)治疗28例,均连续治疗12 w,随访24 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比较不同方案治疗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情况。结果 SOF/VEL、EBR/GZR和LDV/SOF治疗患者RVR分别为96.2%、93.0%和92.9%,EVR分别为98.1%、97.7%和96.4%,ETVR和SVR均为100.0%,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过程中,SOF/VEL、EBR/GZR和LDV/SOF治疗组出现恶心、乏力和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5%、11.6%和21.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组获得SVR者,分别有45例、36例和23例完成2年监测随访,结果均未发生病毒学复发和病情反复情况,也未出现肝癌发生。结论 由于我国CHC患者以GT1b基因型感染为主,应用SOF/VEL、EBR/GZR或LDV/SOF抗病毒治疗效果均好,较长期的观察病情无反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利拉鲁肽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伴有糖脂代谢异常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疗效研究*
黄洁杰, 郑倩, 吕睿, 王瑞萍
2024, 27(1):  36-3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10
摘要 ( 113 )   PDF (851KB) ( 2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应用利拉鲁肽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伴有糖脂代谢异常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伴糖脂代谢异常的NAFLD患者86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分别给予利拉鲁肽治疗或利拉鲁肽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连续观察12 w。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肝脏硬度检测(LSM)和受控衰减参数(CAP),计算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VAI)和脂质蓄积指数(LAP)。结果 在治疗12 w末,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基转肽酶、LSM和CAP分别为(32.8±4.9)U/L、(32.7±5.4)U/L、(5.0±0.9)kPa和(245.7±18.2)dB/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6.4±4.2)U/L、(39.0±5.1)U/L、(6.0±0.8)kPa和(268.9±19.1)dB/m,P<0.05】;观察组VAI和LAP分别为(102.2±9.1)和(55.7±7.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8.3±10.5)和(62.0±6.7),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4.8±0.8)mmol/L、(1.6±0.3)mmol/L和(2.7±0.4)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0.9)mmol/L、(2.8±0.3)mmol/L和(4.1±0.6)mmol/L,P<0.05】,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1.3±0.3)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1±0.2)mmol/L,P<0.05】。结论 应用利拉鲁肽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伴有糖脂代谢异常的NAFLD患者可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有利于减轻肝内脂质蓄积,降低内脏脂肪含量,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社区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病流行率调查*
王文川, 梁阔鹏, 何蕊玲, 王继涛, 吉晓林, 刘成禹, 张宣哲, 张清格, 郭海军, 张健, 高华方, 郑少阳, 祁小龙, 刘登湘
2024, 27(1):  40-4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11
摘要 ( 119 )   PDF (858KB) ( 2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代偿期进展性慢性肝病(cACLD)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7月~9月在邢台市5个社区调查糖尿病患者,采用现场问卷调查,记录身高、体质量、血压、血糖和血脂,使用FibroScan©瞬时弹性成像仪行肝脏硬度检测(LSM)和受控衰减参数(CAP)检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合并重度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登记在册的946例社区T2DM患者,女性占64.5%,显著多于男性(35.5%,P<0.05);合并NAFLD患者664例(70.2%),其中重度334例(50.3%),中度198例(29.8%),轻度132例(19.9%);T2DM合并cACLD者94例(9.9%),正常体质量、超重和肥胖人群cACLD患病率分别为6.1%、10.5%和17.6%;差异性分析显示,超重和肥胖、高血脂、冠心病和糖尿病病程是社区T2DM合并不同程度NAFLD的影响因素(P<0.05),超重和肥胖、高血脂和冠心病是社区T2DM合并cACLD的影响因素(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是社区T2DM合并重度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本组T2DM合并NAFLD患病率较高,而cACLD患病率也达到9.9%,应予以重视。
超声衰减参数联合血清PAI-1和ALT水平评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的价值分析*
叶茜, 郑东, 杨昕宇, 郭江, 符美茵, 谢燕华, 刘洪
2024, 27(1):  44-4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12
摘要 ( 118 )   PDF (955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超声衰减参数(UAP)联合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评估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的效能。方法 2019年3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112例MAFLD患者均接受肝穿刺活检,所有受试者接受iLivTouch瞬时弹性成像检测UAP,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AI-1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UAP联合血清PAI-1和ALT水平评估MAFLD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的效能。结果 在112例MAFLD患者中,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肝脂肪变1级(轻度)45例,2级(中度)42例和3级(重度)25例;重度肝脂肪变患者BMI、血清TC、TG和LDL-C水平分别为(32.6±2.4)kg/m2、(6.6±0.9)mmol/L、(4.6±1.4)mmol/L和(4.0±0.9)mmol/L,显著高于中度患者【分别为(27.6±1.9)kg/m2、(5.8±0.8)mmol/L、(3.5±0.9)mmol/L和(3.5±0.7)mmol/L,P<0.05】或轻度患者【分别为(24.1±0.9)kg/m2、(5.1±0.7)mmol/L、(2.2±0.7)mmol/L和(3.0±0.5)mmol/L,P<0.05】,而血清HDL-C水平为(1.2±0.2)mmol/L,显著低于中度【(1.4±0.2) mmol/L,P<0.05】或轻度患者【(1.4±0.2)mmol/L,P<0.05】;重度组UAP、血清PAI-1和ALT水平分别为(312.7±32.6)dB/m、(36.5±4.2)mg/mL和(72.1±7.4)U/L,显著高于中度组【分别为(284.2±30.1)dB/m、(28.1±3.4)mg/mL和(36.3±4.1)U/L,P<0.05】或轻度组【分别为(257.4±26.4)dB/m、(20.4±2.4)mg/mL和(23.7±2.5)U/L,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UAP联合血清PAI-1和ALT水平评估重度肝脂肪变性的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0.914(95%CI:0.883~0.990)、89.6%和93.3%,其特异度显著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结论 应用UAP联合血清PAI-1和ALT水平预测MAFLD患者严重肝脂肪变性有良好的评估价值,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临床价值研究*
张书琴, 王婷婷, 张艳红
2024, 27(1):  48-5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13
摘要 ( 101 )   PDF (905KB) ( 2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技术检测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 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59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其中单纯性脂肪肝(SFL)89例、NASH 47例和肝硬化23例】和53例健康体检者,均接受彩色超声诊断仪RTE检测肝脏有关指标,NAFLD患者接受肝活检。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诊断效能。结果 LC组RTE指标相对应变值为(94.3±13.5),显著低于NASH患者【(105.2±20.6),P<0.05】或SFL患者【(115.1±9.8),P<0.05】或健康人【(121.3±17.1),P<0.05】,而蓝色面积百分比、复杂度、偏度、对比度和杂乱度分别为(25.9±4.3)%、(38.5±4.2)、(0.6±0.1)、(241.0±30.5)和(0.4±0.1),均显著高于NASH患者【分别为(21.2±4.1)%、(31.9±3.7)、(0.4±0.1)、(191.3±27.9)和(0.2±0.1),P<0.05】或SFL患者【分别为(16.2±1.9)%、(25.1±3.5)、(0.3±0.1)、(153.0±19.8)和(0.1±0.1),P<0.05】或健康人【分别为(9.2±1.5)%、(19.5±2.4)、(0.2±0.0)、(113.5±20.3)和(0.1±0.0),P<0.05】;在47例NASH患者中,病理学检查发现S0/S1期肝纤维化者16例,S2期19例和S3期12例;S3和S2期患者相对应变值分别为(101.2±7.9)和(106.7±10.3),显著低于S0/S1期患者【(112.5±9.8),P<0.05】,而S3期患者蓝色面积百分比、复杂度、偏度、对比度和杂乱度分别为(23.1±3.4)%、(34.6±3.7)、(0.4±0.1)、(202.5±23.7)和(0.2±0.0),显著大于S2期患者【分别为(19.8±2.5)%、(29.3±2.9)、(0.3±0.1)、(179.1±25.9)和(0.2±0.0),P<0.05】或S0/S1期患者【分别为(16.2±3.8)%、(25.9±3.5)、(0.3±0.1)、(152.8±21.1)和(0.1±0.1),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综合RTE指标诊断NASH患者显著性和进展期肝纤维化的AUC为0.977,其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66.7%,准确性为77.4%。结论 采用超声RTE指标诊断NASH患者显著性和进展期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
闫玉婷, 贾桂, 孟琴, 高欣欣
2024, 27(1):  52-5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14
摘要 ( 117 )   PDF (857KB) ( 4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甲状腺功能、抗甲状腺抗体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诊治的AIH患者30例、PBC患者28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分别给予患者标准的免疫抑制或熊去氧胆酸治疗。常规检测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采用放射受体法检测血清抗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和甲状腺球蛋白(TG)。结果 AIH组血清FT3和FT4水平分别为(4.2±0.2)pmol/L和(13.8±1.9)pmol/L,PBC组分别为(4.3±0.3)pmol/L和(13.9±1.3)pmol/L,均显著低于健康人【分别为(4.9±0.6)pmol/L和(15.9±4.2)pmol/L,P<0.05】,而AIH组和PBC组血清TSH水平分别为(3.8±1.2)mIU/L和(3.7±0.5)mIU/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2.6±0.5)mIU/L,P<0.05】;AIH组血清TPO-Ab和TG阳性率分别为33.3%和26.7%,PBC组分别为39.3%和25.0%,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的9.4%和3.1%(P<0.05);经过1年的治疗,AIH组生化学应答率为66.7%,PBC组为75.0%;两种疾病应答组血清FT3和FT4水平显著高于未应答组,而血清TSH水平及TPO-Ab和TG阳性率显著低于未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H和PBC患者都可能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并影响治疗应答,临床应予以重视筛查和处理。
药物性肝损伤
苦黄注射液预防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疗效研究*
任浩, 刘力伟, 施维, 刘波, 吴于青, 吕芹
2024, 27(1):  56-5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15
摘要 ( 119 )   PDF (856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观察了应用苦黄注射液预防抗结核药物诱发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作用,以避免不合理的抗痨中断治疗。方法 2022年3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97例肺结核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2HREZ/4HR抗结核治疗,试验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黄注射液治疗8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血红素加氧酶( HO-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在治疗4周末,试验适应性肝损伤和DILI发生率分别为6.0%和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和8.5%(P<0.05),在治疗8周末,试验组适应性肝损伤和DILI发生率分别为6.0%和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3%和17.0%(P<0.05);在治疗8周末,试验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分别为(28.4±23.4)U/L、(30.8±18.7)U/L和(12.9±7.3)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3.1±33.1)U/L、(52.5±37.7)U/L和(20.1±10.9)μmol/L,P<0.05】; 试验组血清HO-1和SOD水平分别为(200.3±14.0)U/L和(418.0±18.7)U/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8.8±21.4)U/L和(318.0±15.1)U/L,P<0.05】,而血清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11.4±1.9)ng/L和(9.3±1.8)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7.5±4.0)ng/L和(14.5±3.0)ng/L,P<0.05】。结论 在抗痨开始时应用苦黄能够显著降低DILI的发生,尽可能地维持标准化抗结核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遗传代谢性肝病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位点分析*
王琦, 周峰, 袁宇初, 薛美珠
2024, 27(1):  60-6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16
摘要 ( 177 )   PDF (856KB) ( 3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基因突变位点变化情况。方法 2017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79例,常规收集临床资料,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法进行ATP7B基因检测,应用ATP7B基因数据库比对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在本组79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肝型55例,脑型12例,混合型12例;肝型患者初次发病年龄显著小于脑型或混合型患者(P<0.05),而脑型患者出现K-F比例为100.0%,显著大于肝型的45.5%或混合型的66.7%(P<0.05);肝型患者血清AST、ALT和铜蓝蛋白水平分别为83.7(52.8,137.5)U/L、83.6(33.2,163.6)U/L和0.12(0.083,0.22)g/L,显著高于脑型患者【分别为29.6(21.3,46.1)U/L、27.5(18.9,38.8)U/L和0.031(0.011,0.058)g/L,P<0.05】或混合型患者【分别为37.2(27.8,56.4)U/L、23.2(18.4,45.0)U/L和0.057(0.040,0.096)g/L,P<0.05】;本组共检出11个ATP7B基因突变位点,混合型患者EX11、EX13/CDS13、EX16和EX18位点突变比例分别为41.7%、25.0%、25.0%和16.7%,显著高于肝型的7.3%、5.5%、3.6%和3.6%(P<0.05)或脑型的8.3%、8.3%、8.3%和0.0%(P<0.05),而肝型患者EX13和EX8位点突变比例分别为34.5%和7.3%,显著高于脑型的16.7%和0.0%(P<0.05)或混合型的16.7%和0.0%(P<0.05)。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征复杂多样,基因突变位点繁多,不同型别之间可能存在基因突变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
肝衰竭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血清PCT、IFN-γ和IL-6水平变化分析*
杨晶, 陈美玲, 张丽秀, 颜鲁伟, 白正强, 贺锐
2024, 27(1):  64-6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17
摘要 ( 117 )   PDF (945KB) ( 3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细菌感染的效能。方法 2019年1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86例,常规分离和鉴定菌种,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6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指标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效能。结果 本组发生细菌感染者37例,未发生明确感染者49例;在37例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患者中,共检出68株感染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1株(60.3%),革兰氏阳性菌27株(39.7%);感染组血清PCT、IFN-γ和IL-6水平分别为(10.9±3.1)μg/L、(46.5±1.9)pg/mL和(16.9±1.6)pg/mL,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分别为(0.9±0.1)μg/L、(20.1±2.4)pg/mL和(4.8±0.9)pg/mL,P<0.05】,28 d和90 d病死率分别为67.6%和75.7%,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分别为8.2%和12.2%,P<0.05);经ROC分析显示,分别以PCT>3.3μg/L、IFN-γ>45.5 pg/mL和IL-6>15.4pg/mL为截断点,其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诊断的灵敏度为93.6%,特异度为84.1%。结论 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除检测血清PCT水平外,监测血清IFN-γ和IL-6水平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细菌感染而给予预防性处理,或能提供生存率。
肝硬化
磁共振增强T1 mapping和IVIM-DWI技术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价值研究*
穆玉娟, 吴斐斐, 陈莹
2024, 27(1):  68-7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18
摘要 ( 111 )   PDF (1195KB)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应用磁共振(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和钆塞酸二钠增强T1 mapping参数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价值。方法 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接受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检测和MR增强扫描,测量增强前20 min和增强后20 min T1弛豫时间,计算肝细胞增强分数,并应用Mltalytics 1.0.1软件自动测算表观扩散系数(ADC)和真性水分子扩散系数(D)。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参数评估肝储备的效能。结果 在60例肝硬化患者中,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10%者30例(A组),≥10%但<30%者16例(B组),≥30%者14例(C组);C组增强前T1弛豫时间和增强后T1弛豫时间分别为(700.5±71.2)ms和(324.1±99.6)ms,显著长于A组【分别为(612.2±28.3)ms和(148.3±51.9)ms,P<0.05】或B组【分别为(682.5±73.1)ms和(256.2±88.1)ms,P<0.05】,而ADC、D和肝细胞增强分数分别为(0.5±0.1)×103、(0.5±0.1)×103和(50.2±11.6)%,均显著低于A组【分别为(1.2±0.1)×103、(1.0±0.4)×103和(80.8±10.9)%,P<0.05】或B组【分别为(0.8±0.2)×103、(0.7±0.2)×103和(59.4±19.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增强前和增强后20 min T1弛豫时间、ADC、D和肝细胞增强分数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均具有较高的价值(灵敏度均在70.0%以上,特异度均在76.7%以上)。结论 应用MR IVIM-DWI和T1 mapping参数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影像学依据。
超声半定量评分结合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价值研究*
宋一凡, 郑帅, 许芸, 唐铁骑
2024, 27(1):  72-7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19
摘要 ( 118 )   PDF (1033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半定量评分联合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EV)的价值。方法 2020年4月~2023年4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16例,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胃肠镜检查,评估EV程度。常规行肝脏超声检查并评估超声半定量评分,使用Fibroscan行肝脏硬度检测(LSM)。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根据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中重度EV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本组患者中,胃镜检出EV者72例(62.1%),其中轻度30例(41.7%)、中度24例(33.3%)和重度18例(25.0%);中重度患者超声半定量评分为(13.2±1.6)分,显著高于轻度组【(11.7±1.3)分,P<0.05】或无EV组【(10.4±1.2)分,P<0.05】;中重度EV患者LSM为(23.9±4.2)kPa,显著大于轻度EV患者【(18.1±3.7)kPa,P<0.05】或无EV患者【(13.6±2.1)kPa,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超声半定量评分和LSM均是影响中重度E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超声半定量评分联合LSM评估中重度EV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6%和83.8%,显著优于两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 超声半定量评分联合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EV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疗效研究*
李新力, 秦长江, 尹方方
2024, 27(1):  76-7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20
摘要 ( 106 )   PDF (856KB) ( 2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在内镜下套扎术(EVL)后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再出血率的影响。方法 2018年12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EGVB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4例,分别接受EVL或EVL后加用特利加压素治疗3 d。使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门静脉血流量(PVF)和食管曲张静脉直径(EV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胃动素、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氢(LHP)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死亡3例(6.8%),对照组死亡9例(20.0%);在治疗3 d时,观察组CI、EVD和PVF分别为(3.0±0.6)L/(min.m2)、(3.3±0.6)mm和(3.4±0.6)L/min,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分别为(3.5±0.6)L/(min.m2)、(4.5±0.9)mm和(4.1±0.6)L/min,P<0.05】;观察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水平分别为(207.5±25.1)ng/L、(82.4±8.6)ng/L和(11.9±1.5)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41.1±24.8)ng/L、(98.0±8.2)ng/L和(16.8±1.3)ng/L,P<0.05】;观察组血清MDA和LHP水平分别为(22.0±4.3)μmol/L和(9.7±2.4)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1.8±4.2)μmol/L和(14.4±2.6)μmol/L,P<0.05】,而血清GSH-Px水平为(29.7±3.6)U/ml,显著高于对照组【(20.8±4.0)U/ml,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发生再出血1例(2.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例(19.4%,P<0.05),而两组静脉曲张复发率分别为4.9%(2/41)和19.4%(7/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EVL术后及时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并发EGVB患者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抑制胃肠激素分泌,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可能还能降低再出血率和静脉曲张复发率,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危险因素和PBMC CD36/mTORC1信号通路变化研究*
张迎迎, 魏珂乐, 丁鹤, 郭慧杰, 崔轶, 王昳
2024, 27(1):  80-8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21
摘要 ( 95 )   PDF (853KB) ( 2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分析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化抗原(CD)36/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1(mTORC1)信号通路水平变化。方法 2020年7月~2023年12月我院诊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2例,其中并发SBP者43例。取腹水培养,进行细菌鉴定,采用PCR法检测PBMC CD36/mTORC1 mRNA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本组43例SBP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8株(9.8%),其中科氏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各1株,大肠埃希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和阴沟杆菌2株;SBP患者既往SBP发生史、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INR、MELD评分及PBMC CD36和mTORC1 mRNA水平分别为51.2%、(45.7±5.2)μmol/L、(21.7±3.1)g/L、(1.5±0.5)、(24.9±7.5)、(3.2±0.8)和(2.4±0.7),与肝硬化组【分别为18.0%、(12.3±1.4)μmol/L、(35.3±5.4)g/L、(1.2±0.3)、(12.8±3.7)、(1.4±0.5)和(1.1±0.4)】比,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发生史、血清总胆红素、ALB、MELD评分及PBMC CD36和mTORC1水平为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SBP患者PBMC CD36/mTORC1信号通路表达上调,其在SBP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肝癌
肝细胞癌组织HOXC9和KIF4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何圣科, 蒲江汉, 冯海玲, 吴大平, 陈绵军, 陈辉
2024, 27(1):  84-8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22
摘要 ( 101 )   PDF (2346KB) ( 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同源盒基因C9(HOXC9)和驱动蛋白家族成员4A(KIF4A)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HCC患者,行肝叶手术治疗,取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HOXC9和KIF4A蛋白表达。随访2年。结果 HCC癌组织HOXC9和KIF4A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8%和51.2%,均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的15.1%和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6例肿瘤细胞低/中分化、40例Ⅱb/Ⅲb期TNM分期、38例有肿瘤包膜侵犯和37例微血管侵犯患者癌组织HOXC9蛋白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6%、85.0%、71.1%和83.8%,均显著高于30例高分化、46例Ⅰa/Ⅱa期TNM分期、48例无肿瘤包膜侵犯和49例无微血管侵犯患者癌组织(分别为53.3%、56.5%、47.9%和59.2%,P<0.05);肿瘤细胞低/中分化、Ⅱb/Ⅲb期TNM分期、肿瘤包膜侵犯和微血管侵犯患者癌组织KIF4A蛋白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7%、80.0%、60.5%和89.2%,也显著高于对应组癌组织表达(分别为33.3%、26.1%、43.8%和22.4%,P<0.05);在随访结束时,86例患者生存38例(44.2%),死亡48例(55.8%);60例癌组织HOXC9蛋白高表达患者生存时间为14.0(7.8,26.7)个月,显著短于26例HOXC9蛋白低表达患者【27.0(18.8,30.5)个月,P<0.05】;44例癌组织KIF4A蛋白高表达患者生存时间为9.0(7.0,26.3)个月,也显著短于42例HOXC9蛋白低表达患者【15.3(26.0,28.8)个月,P<0.05】。结论 HCC患者癌组织HOXC9和KIF4A蛋白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相关,并影响肝叶手术治疗后预后,值得深入研究。
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诊断小肝癌效能比较*
郝永欣, 孟祥安, 骆允, 高美丽, 刘欢, 刘磊, 沈荣
2024, 27(1):  88-9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23
摘要 ( 109 )   PDF (1336KB) ( 2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诊断对小肝细胞癌(HCC)的效能。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诊治的104肝脏小结节患者,病灶直径≤3.0 cm。均接受CEUS和增强CT检查,以穿刺活检或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应用2018年版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对肝脏小结节分类,分析CEUS与增强CT诊断小肝癌的效能。结果 CEUS与增强CT对肝脏小结节分类有93例(89.4%)一致,一致性良好(Kappa系数=0.749,P<0.05);在104肝脏小结节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HCC者42例(高分化29例,低分化13例),肝脏良性结节62例;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CEUS与增强CT诊断小肝癌均有较高的效能(P均<0.05),CEUS与增强CT以LR-4/LR-5为判断HCC的标准,与金标准诊断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61和Kappa=0.803),显示CEUS 的诊断效能稍优于增强CT诊断;高分化HCC患者CEUS检查达峰时间和开始廓清时间分别为(29.4±4.8)s和(62.4±5.7)s,均显著长于低分化者【分别为(25.0±4.3)s和(51.8±5.2)s,P均<0.05】。结论 CEUS和增强CT检查诊断小肝癌均有较高的效能,在某些情况下,CEUS检查可能更具优越性,对评估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可能有帮助。
影响肝细胞癌患者肿瘤微血管侵犯的多因素分析*
许梁, 梁宏伟, 杜圣, 黄爱娜, 张涛
2024, 27(1):  92-9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24
摘要 ( 106 )   PDF (1178KB) ( 2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影响肝细胞癌(HCC)患者微血管侵犯(MVI)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3月我院诊治的HCC患者206例,均接受MRI检查和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治疗,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MVI。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MVI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在206例HCC患者中,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MVI 50例(24.3%);MVI组肿瘤直径≥5 cm和肿瘤细胞低分化分别为56.0%和58.0%,均显著高于非MVI组的32.7%和35.3%(P<0.05),而两组血清AFP水平400 ng/mL、Child-Pugh B级和肿瘤包膜是否完整占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果显示,肿瘤≥5 cm和肿瘤细胞呈低分化为HCC患者并发MV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66,OR=1.141,均P<0.05)。结论 肿瘤直径大和细胞低分化为影响HCC患者并发MVI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进行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大小或可初步判断HCC患者是否存在MVI而进行必要的治疗准备可能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疗效及预后分析*
叶萌萌, 邓泽润, 张韬
2024, 27(1):  96-10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25
摘要 ( 117 )   PDF (909KB) ( 3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2019年6月~2021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中晚期HCC患者117例,其中联合治疗组65例接受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另52例接受阿帕替尼治疗。根据mRECIST评价肿瘤治疗效果,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及其影响因素,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PFS的因素。结果 随访12月,联合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44.7%和66.2%,显著高于阿帕替尼治疗组的15.4%和42.3%(P<0.05);在治疗3个月末,联合治疗组血小板(PLT)计数为81.0(51.5,145.5)×109/L,显著低于单药治疗组[107.0(69.5,191.0)×109/L,P<0.05];联合治疗组PFS为10.6(95%CI:9.986~11.16)个月,显著长于阿帕替尼组的7.9(95%CI:6.84~8.944)个月(Log-rank=12.807,P<0.05);体力活动状态(PS)、Child-Pugh评分、CNLC分期、有无肝硬化、门脉癌栓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影响PFS的因素(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 B级(HR=2.379,P=0.021)和伴有门脉癌栓(HR=3.481,P=0.003)是影响中晚期HCC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ACE(HR=0.528,P=0.034)则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应用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HCC患者能有效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时间。对于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加用TACE联合治疗可以帮助临床获益。
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效果研究*
范明, 杨龙, 金亮, 周景师
2024, 27(1):  101-10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26
摘要 ( 110 )   PDF (859KB) ( 2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效果。方法 2021年2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132例,均行LH术治疗。术中,69例观察组采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对照组63例采用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常规测量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使用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速度(PVV)。结果 观察组手术输血率、手术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15.9%、(240.3±42.9)min和(14.7±2.3)d,与对照组【分别为19.1 %、(231.7±39.5)min和(15.0±2.9)d】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肝血流阻断时间为(0.0±0.0)min,显著短于对照组【(26.8±7.1)min,P<0.05】,术中出血量为(301.2±52.5)mL,显著少于对照组【(369.8±59.4)mL,P<0.05】;在术后7 d,观察组HR、MAP和PVV分别为(79.1±7.2)次/min、(80.7±3.6)mmHg和(21.3±2.0)cm/s,与对照组【分别为(78.9±6.8)次/min、(81.9±4.1)mmHg和(20.9±1.9)cm/s】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8.4±3.5)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24.9±5.7)μmol/L,P<0.05】,而白蛋白水平为(35.3±5.4)g/L,显著高于对照组【(32.0±4.6)g/L,P<0.05】;术后,两组腹腔积液、切口感染、胆汁漏、肺部感染和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2.9%对3.2%,P>0.05)。结论 在行LH手术时,采用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安全有效,但采取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能缩短肝血流阻断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术后肝功能损伤较轻。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及发生放射性肝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包天舒, 杜野牧, 姚善文, 冯鹤云
2024, 27(1):  105-10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27
摘要 ( 96 )   PDF (851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疗效和放射性肝损伤(RILI)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4月~2022年4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85例,均接受3DCRT治疗。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考核疗效,根据报道的标准诊断RILI。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LC患者接受3D-CRT治疗疗效和RILI发生的因素。结果 经3D-CRT治疗,本组获得客观缓解50例(58.8%);客观缓解组TNM Ⅳ期和Child-Pugh B级占比分别为36.0%和14.0%,均显著低于非客观缓解组的60.0%和48.6%(P<0.05),而单次剂量为3~4 Gy和总剂量为50~60 Gy占比分别为52.0%和68.0%,均显著高于非客观缓解组的28.6%和45.7%(P<0.05);本组发生RILI者15例(17.7%);RILI组TNM Ⅳ期和Child-Pugh B级、单次剂量为3~4 Gy和总剂量50~60 Gy占比分别为80.0%、93.0%、73.3%和86.7%,均显著高于无RILI组(分别为38.6%、14.3%、35.7%和52.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NM分期、Child-Pugh分级、单次剂量和总剂量均为影响3DCRT治疗的疗效和发生RILI的因素(OR=5.078、4.988、4.600、4.850、4.963、5.043、5.150、4.740,P<0.05)。结论 PLC患者接受3DCRT治疗的疗效和RILI的发生受TNM分期、Child-Pugh分级、单次剂量和总剂量的影响,临床在制定放疗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以上敏感因素,以保证提高疗效并显著降低RILI的发生。
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和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浸润价值研究
丁建华, 张波, 邓国莉
2024, 27(1):  109-11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28
摘要 ( 109 )   PDF (1209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使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和评估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微血管浸润(MVI)的价值。方法 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50例,术前均接受腹部CT和MRI检查,记录肿瘤边缘模糊征象、瘤内新月征、静脉浸润的双预测因子(TTPVI)、门静脉癌栓(PVTT)和表观弥散系数(ADC)。行肝叶切除术治疗,取术后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诊断MVI。结果 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肝细胞癌(HCC)32例和胆管细胞癌18例,存在MVI者29例,无MVI者21例;CT检查MVI患者肿瘤边缘模糊、局部外凸结节、包膜不完整、多结节融合、瘤内新月征、TTPVI和PVTT等影像学征象占比分别为82.8%、17.2%、31.0%、17.2%、13.8%、65.5%和17.2%,显著高于无MVI患者(分别为14.3%、4.8%、4.8%、4.8%、0.0%、9.5%和0.0%,P<0.05);MRI检查MVI患者肿瘤边缘模糊、局部结节、包膜不完整、多结节融合、瘤内新月征、TTPVI和PVTT等影像学征象占比为89.7%、24.1%、37.9%、27.6%、13.8%、72.4%和24.1%,显著高于无MVI患者(分别为23.8%、9.5%、9.5%、9.5%、0.0%、14.3%和0.0%,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和MRI检查发现病灶边缘模糊、TTPVI和PVTT是PLC患者发生MV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可通过特殊征象判断PLC患者MVI的存在,可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合理的诊治策略。
肝血管瘤
肝脏小血管瘤患者MRI动态增强和弥散成像表现特征*
贾素兰, 卢昊宁, 杜静波
2024, 27(1):  113-11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29
摘要 ( 228 )   PDF (2163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肝脏血管瘤(HH)病灶MRI动态增强和弥散成像表现特征。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3月我院诊断的肿瘤直径≤2 cm的HH患者113例,所有患者接受肝脏MRI动态增强和弥散成像扫描,分析MRI动态增强和弥散成像表现,记录表观弥散系数(ADC)及最大上升斜率(MSI)、正性增强积分(PEI)和平均强化时间(MET)。结果 在113例肝脏小血管瘤患者中发现158个病灶,单发病灶占78.8%,病灶大小为(1.7±0.4)cm;根据动态增强扫描曲线类型分布,发现Ⅰ型病灶27个,Ⅱ型病灶29个,Ⅲ型病灶102个;肝脏左叶病灶71个,右叶病灶87个;肝脏小血管瘤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强化不明显,与肝实质相比总体呈持续相对低信号,延迟期呈轻微高信号,表现为轻中度延迟强化为主;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发现,肝脏小血管瘤病灶MSI、PEI和MET分别为(321.0±33.6)、(256.6±30.7) 和(535.9±61.3)s;MRI弥散成像扫描结果发现,肝脏小血管瘤病灶ADC值为(2.4±0.4)×10-3mm2/s。结论 MRI动态增强和弥散成像对肝脏小血管瘤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微波消融与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陶国清, 许其威, 李海锋
2024, 27(1):  117-12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30
摘要 ( 107 )   PDF (854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微波消融(MWA)与腹腔镜肝叶切除术(LH)治疗肝血管瘤(HH)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HH患者,其中46例接受MWA治疗,48例接受LH治疗,术后随访1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MWA组术中出血量、血流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日为(17.2±3.5)mL、(22.8±4.4)min、(158.0±31.8)min和(6.3±1.9)d,均显著少于或短于LH组【分别为(208.4±39.7)mL、(26.3±5.1)min、(228.5±43.2)min和(8.1±2.4)d,P<0.05】;手术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5 d,MWA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51.3±7.5)pg/ml和(18.3±3.5)pg/ml,均显著低于LH组【分别为(65.9±10.4)pg/ml和(26.8±4.9)pg/ml,P<0.05】;术后,MWA和LH治疗组感染或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和8.3%,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1年发现,LH组无肝内血管瘤复发,MWA组43例(93.5%)病灶缩小幅度超过75%。结论 采取MWA或LH治疗HH患者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但考虑到手术风险,在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地采取MWA手术治疗。
肝脓肿
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郑浩, 王洪剑, 刘晶晶
2024, 27(1):  121-12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31
摘要 ( 124 )   PDF (851KB) ( 3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分析总结细菌性肝脓肿(PLA),特别是肺炎克雷伯菌(KP)肝脓肿患者病原学、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2017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PLA患者110例,给予抗感染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治疗,行血或/和脓液培养。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采用Clauss法检测血清纤维蛋白原。结果 在本组110例PLC患者中,血培养或脓液培养阳性70例(63.6%),其中KP 48例(68.6%),大肠杆菌7例(10.0%),链球菌4例(5.7%),葡萄球菌3例(4.3%),粪肠球菌3例(4.3%),屎肠球菌2例(2.8%),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肠炎沙门氏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各1例(4.3%);在70例细菌培养阳性的PLA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48例,非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N-KPLA)22例;KPLA组年龄为58(49,66)岁,显著年轻于N-KPLA组【65(61,74)岁,P<0.05】;KPLA组合并糖尿病、胆系手术史和胆系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6.2%、8.3%和14.6%,与N-KPLA组的22.7%、27.3%和45.4%比,差异显著(P<0.05);KPLA组血肌酐(sC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和纤维蛋白原分别为88.7(60.8,115.4)μmol/L、170.5(86.3,240.5)mg/L、20.2(9.8,31.5)ng/L和6.4(5.0,7.8)g/L,与N-KPLA组【分别为100.3(62.3,145.0)μmol/L、132.6(60.6,181.2)mg/L、26.8(13.4,40.6)ng/L和5.3(4.3,7.1)g/L】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发现,KPLA组薄壁脓腔、脓腔分隔、脓液液化发生率分别为83.3%、62.5%和97.9%,均显著高于N-KPLA组的54.5%、31.8%和72.7%(P<0.05);在48例KPLA患者中,短期治愈率为70.8%,在N-KPLA患者为59.1%,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20(15,28)d和22(16,28)d(P>0.05)。结论 在PLA患者中,常见的病原体为KP,了解其发病和脓腔特征,给予抗感染和穿刺抽脓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肝囊肿
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聚桂醇或无水乙醇治疗肝囊肿患者疗效研究*
贾永利, 王鹏川, 郭伟, 孙东莹
2024, 27(1):  125-12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32
摘要 ( 109 )   PDF (884KB) ( 1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与聚桂醇治疗肝囊肿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0年6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囊肿患者62例,其中在30例行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在另32例行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聚桂醇治疗,随访6个月。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C反应蛋白(CRP),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皮质醇(Cor)和肾上腺素(E)。结果 在治疗后6个月末,超声复查发现无水乙醇治疗组治愈率为96.7%,显著高于聚桂醇治疗组的75.0%(P<0.05);术后3 d复查,无水乙醇治疗组血清SAA、CRP、Cor和E水平分别为(20.7±2.3)mg/L、(35.8±3.8)mg/L、(336.4±24.9)nmol/L和(49.4±6.0)ng/L,均显著高于聚桂醇治疗组【分别为(16.5±2.2)mg/L、(21.9±3.2)mg/L、(282.0±25.9)nmol/L和(39.1±5.3)ng/L,P<0.05】;无水乙醇治疗组醉酒样反应、腹痛、发热和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3%,显著高于聚桂醇治疗组的12.5%(P<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或聚桂醇治疗肝囊肿患者疗效都较好。虽然注射无水乙醇的应激反应较大,但疗效似乎更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胆石症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研究*
胡光明, 周涛, 肖杰, 孙占虎, 高宇, 裴豆豆
2024, 27(1):  129-13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33
摘要 ( 83 )   PDF (856KB) ( 2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5月我院诊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5例,均接受LC联合LCBDE手术治疗,其中42例观察组采用经鼻胆管引流,另43例对照组采用T管引流。应用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问卷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引流管拔除时间和医疗花费分别为(5.6±1.8)d和(3.5±0.5)万元,均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分别为(50.5±6.8)d和(3.9±0.7)万元,P<0.05];在术后1 w,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7.1±14.6)U/L和(36.7±16.8)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9.7±13.8)U/L和(53.5±14.7)U/L,P<0.05】;在术后1个月,观察组GIQLI评分为(98.5±3.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1.4±3.9)分,P<0.05】;术后观察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40.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1%(P<0.05),而两组胆漏、胰腺炎、胆总管结石残留和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采用LC联合LCBDE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时放置鼻胆管引流可能是一种技术进步,可免除T管引流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干扰,对维持正常的消化功能也有积极的意义。
肝硬化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风险评估*
王东君, 张春岩, 晁祥嵩, 李志, 王兴权
2024, 27(1):  133-13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34
摘要 ( 99 )   PDF (859KB) ( 2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胆囊炎严重程度分级和不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肝硬化合并急性胆囊炎(AC)患者手术风险。方法 2021年2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92例肝硬化合并AC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LC)治疗。术前采用《东京指南(2018年)》评估胆囊炎严重程度,其中Ⅰ级55例,Ⅱ级/Ⅲ级37例。常规计算MELD评分,其中低危组64例,中高危组28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手术风险的因素。结果 各组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Ⅲ级患者手术时间为(88.8±11.8)min,显著长于Ⅰ级患者【(77.1±10.4)min,P<0.05】,术中出血量和腹腔引流量分别为(91.4±18.7)mL和(339.7±40.7)mL,显著大于Ⅰ级患者【分别为(79.5±12.2)mL和(285.9±36.4)mL,P<0.05】,而低危与中高危MELD评分患者手术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级/Ⅲ级患者术后感染、出血和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7.0%,显著高于Ⅰ级患者的7.3%(P<0.05),中高危MEL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显著高于低危患者的9.4%(P<0.05);以中转开腹以及术后发生并发症为手术风险组(n=18),结果风险组胆囊炎Ⅱ级/Ⅲ级和MELD评分为中高危比例分别为61.1%和55.6%,显著高于非风险组的35.1%和24.3%(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胆囊炎Ⅱ级/Ⅲ级和MELD评分为中高危是肝硬化合并AC患者LC手术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评估胆囊炎严重程度分级和MELD评分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评估LC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AC患者的风险而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处理。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胆囊结石价值比较*
肖琨, 刘爱华, 刘琨
2024, 27(1):  137-14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35
摘要 ( 84 )   PDF (1154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比较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胆囊结石的价值。方法 2018年6月~2022年3月我院诊治的78例疑似胆囊结石患者,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CP检查后,均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 在78例疑似胆囊结石患者中,经手术证实为胆囊结石71例【91.0%,其中典型胆囊结石51例(65.4%),充满型胆囊结石13例(16.7%),多发性胆囊结石4例(5.1%),泥沙样胆囊结石3例(3.8%)】,非胆囊结石7例(9.0%);MRCP对胆囊结石的检出率为83.3%,显著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64.1%(P<0.05);MRCP诊断胆囊结石的敏感度为90.1%,特异性为85.7%,显著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67.6%和71.4%(P<0.05);MRCP对直径在0.5~1.0 cm的结石检出率为43.6%,显著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的32.1%(P<0.05)。结论 MRCP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更能发现较小的胆囊结石,具有很大的诊断意义。
吲哚青绿近红外荧光胆道造影指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疗效研究*
徐元, 章波
2024, 27(1):  141-14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36
摘要 ( 118 )   PDF (860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吲哚青绿(ICG)近红外荧光胆道造影指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9年3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86例。在对照组,采用常规LC术;在观察组,采用ICG近红外荧光胆道造影下指导行LC术。随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C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8.4±3.8)min、(65.1±6.4)mL和(4.6±0.4)d,均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分别为(49.7±4.7)min、(85.3±8.4)mL和(6.5±0.7)d,P<0.05】;随访发现,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72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并发症者17例,发生并发症组患者年龄大于60岁、体质指数大于≥27 kg/m2、合并糖尿病、有慢性胆囊炎病史、术中出血量≥70 mL和未进行ICG胆道造影的比率分别为70.6%、52.9%、64.7%、94.1%、76.5%和0.0%,与未发生并发症组(分别为34.8%、27.7%、37.4%、62.6%、47.1%和72.9%)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术中出血量和术中是否进行ICG近红外荧光胆道造影与LC术后发生并发症独立相关(P均<0.05)。结论 采用ICG近红外荧光胆道造影指导行LC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扩大临床验证。
短篇论著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角膜K-F环与临床病情程度关系探讨*
陈芬芬, 胡风云, 曹晓莉, 储海, 马凯, 李宁, 郑纯
2024, 27(1):  145-14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37
摘要 ( 113 )   PDF (1202KB) ( 3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不同角膜K-F环分级的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肝功能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 2016年2月~2022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眼科就诊或会诊的WD患者63例,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进行K-F环分级。给予所有患者D-青霉胺治疗2~6个月。结果 在63例WD患者中,发现角膜K-F环1级8例,2级14例,3级41例;临床肝型35例,脑型16例,其他类型5例和混合型7例,肝型、脑型、其他型和混合型患者角膜K-F环3级占比分别为62.9%、75.0%、60.0%和57.1%,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6月末,22例角膜K-F环3级肝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水平分别为(38.3±5.4)μmol/L和(92.4±10.5)U/L,显著高于9例2级患者【分别为(25.9±8.8)μmol/L和(46.5±11.3)U/L,P<0.05】或4例1级患者【分别为(16.3±3.2)μmol/L和(36.4±5.7)U/L,P<0.05】,而血清白蛋白和銅蓝蛋白水平分别为(26.4±6.4)g/L和(90.8±18.6)mg/L,显著低于2级患者【分别为(42.7±8.2)g/L和(187.5±13.4)mg/L,P<0.05】或1级患者【(46.9±10.1)g/L和(224.3±25.9)mg/L,P<0.05】。结论 角膜K-F环3级的WD患者可能病情重,对治疗应答差,应予以特别关注和处理。
病例报告
Graves病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1例并文献复习
黄蝶, 张鑫赫, 佟静, 林旭勇, 李异玲
2024, 27(1):  148-15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38
摘要 ( 83 )   PDF (2118KB) ( 2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蔺宁, 孔明, 段钟平
2024, 27(1):  151-15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39
摘要 ( 161 )   PDF (869KB) ( 5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肝病。由于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药物,通过饮食干预降低体质量和改善代谢是处理NAFLD患者最基本的方法。本文总结了NAFLD相关饮食干预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作用机制和治疗作用,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巨噬细胞DHA代谢表型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潘勤, 薛芮, 范建高
2024, 27(1):  155-15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40
摘要 ( 149 )   PDF (898KB) ( 3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变、气球样变和小叶内炎症为病理学特征的慢性代谢应激性肝病。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来源性丁酸通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2/15-脂氧合酶(12/15-LOX)/maresin信号途径,对肝脏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代谢表型的调控作用,以及由此恢复促炎症介质/maresin平衡并促进炎症“程序性消退”,在诱导NASH缓解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