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更多...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更多...
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邮局订阅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期目录

2023年 第2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09-10
述评
专家论坛
HBeAg阳性慢性HBV 感染分期和治疗新进展
彭真, 宁会彬, 李宽, 尚佳
2023, 26(5):  615-61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03
摘要 ( 106 )   PDF (814KB) ( 2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病毒性肝炎
FibroScan联合GPR、APRI和FIB-4诊断血清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价值分析*
黄柏盛, 区蓝芯, 张莹洁, 方梦冰, 施梅姐, 黎胜, 萧焕明
2023, 26(5):  618-62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04
摘要 ( 186 )   PDF (1001KB) ( 4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和FibroScan诊断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价值。 方法 2015年2月~2020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诊治的血清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154例,纳入人群血清HBV DNA阳性,均接受肝活检,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评价肝纤维化程度。常规检测血小板计数和血生化指标,计算FIB、APRI和GPR指数,使用FibroScan-502诊断仪行肝硬度检测LSM(kPa)。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联合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Delong法对AUC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S0 34例,S1 47例,S2 48例,S3 22例,S4 3例,其中73例(47.4%)存在显著性肝纤维化(≥S2),25例(16.2%)存在进展性肝纤维化;≥S2患者FIB-4、APRI、GPR和LSM 分别为1.0(0.8,1.2)、0.3(0.2,0.4)、0.2(0.2,0.3)和7.0(6.0,9.0)kPa,≥S3期分别为1.3(1.0,1.7)、0.4(0.3,0.5)、0.3(0.2,0.4)和9.0(7.4,11.0)kPa,均显著打于S0~S1期患者【分别为0.7(0.6,1.0)、0.2(0.2,0.3)、0.1(0.1,0.2)和5.0(4.1,6.1)kPa,P<0.05】;应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构建4种指标联合诊断≥S2和≥S3的模型分别为,Logit(≥S2)=1.303×FIB-4+9.8×GPR-0.684×APRI+0.7×LSM-7.565,其诊断≥S2肝纤维化的AUC为0.858,和Logit(≥S3)=3.307×FIB-4+5.361×GPR-4.394×APRI+0.635×LSM-9.632,其诊断≥S3肝纤维化的AUC为0.914,均显著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均<0.001)。 结论 在血清ALT水平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中,近一半存在显著性肝纤维化。应用无创指标联合诊断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开展研究。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pgRNA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吴育龙, 庄见齐, 刘志成, 马侠槟
2023, 26(5):  622-62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05
摘要 ( 126 )   PDF (911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HBV pgRNA)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2019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78例CHB初治患者,均接受NAs治疗。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和HBV pgRNA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抗病毒治疗CHB患者疗效的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HBV pgRNA水平预测NAs治疗疗效的效能。 结果 经NAs抗病毒治疗48周,在78例CHB患者中66例(84.6%)获得完全应答;入组时,完全应答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HBsAg和HBV pgRNA水平分别为(6.0±0.7)lg IU/mL、(2.4±0.5)lg IU/mL和(3.0±0.9)lg copies/mL,显著低于未完全应答患者【分别为(7.1±1.3)lg IU/mL、(3.8±0.9)lg IU/mL和(6.8±0.4)lg copies/mL,P<0.05);经Cox回归分析显示,入组时血清HBsAg(HR=1.432,95%CI:1.022~2.006)和HBV pgRNA(HR=1.237,95%CI:1.060~1.445)是影响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因素(P<0.05);经ROC分析显示,血清HBV pgRNA预测NAs治疗CHB患者完全应答的最佳截断点为4.8 lg copies/mL,其AUC值为0.825(95%CI:0.722~0.902),预测的灵敏度为89.4%,特异度为83.3%。 结论 对于初治的CHB患者,检测血清HBV pgRNA水平可能帮助预测NAs抗病毒治疗后的疗效,对制定治疗方案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年随访研究
王一卓, 张崴琪, 李红
2023, 26(5):  626-62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06
摘要 ( 113 )   PDF (852KB) ( 2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 α-2a)治疗血清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随访3年的效果。 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HBeAg阳性初治CHB患者,均给予peg-IFN α-2a治疗,其中A组33例治疗48周,B组39例治疗72周。随访3年。考察两组血清HBsAg消失、HBeAg消失、HBeAg血清转换、HBV DNA转阴和ALT复常率,使用FibroTouch肝脏瞬时弹性成像仪行肝脏硬度检测(LSM)。 结果 在治疗48周结束时,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72周结束时,B组血清HBsAg消失、HBeAg消失、HBeAg血清转换、HBV DNA转阴和ALT复常率分别为33.3%、64.1%、71.8%、69.2%和74.4%,显著高于A组(分别为12.1%、39.4%、48.5%、45.5%和51.5%,P<0.05);在随访2年时,B组HBsAg消失、HBeAg消失、HBeAg血清转换、HBV DNA转阴和ALT复常率分别为43.6%、69.2%、74.4%、74.4%和79.5%,显著高于A组(分别为21.2%、42.4%、51.5%、48.5%和54.6%,P<0.05);在随访3年时,B组分别为46.2%、76.9%、82.1%、79.5%和84.6%,也显著高于A组(分别为27.3%、57.6%、60.7%、60.6%和72.7%,P<0.05);在治疗48周、72周、随访2年和3年时,B组LSM分别为(7.9±1.2)kPa、(7.0±0.9)kPa、(6.8±1.3)kPa和(6.4±1.8)kPa,而A组则分别为(7.9±1.0)kPa、【(7.5±0.8)kPa,P<0.05】、(7.0±1.2)kPa和(6.5±1.2)kPa;在随访结束时,本组CHB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52例,未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20例;应答与未应答组年龄、治疗疗程和基线HBeAg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它们均是HBeAg血清转换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延长peg-IFN α-2a治疗疗程可提高CHB患者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还可能有助于消除肝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检测和S指数变化及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应用价值探讨*
郝岸华, 杜忠彩, 周林, 马磊
2023, 26(5):  630-63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07
摘要 ( 113 )   PDF (965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硬度检测(LSM)和S指数变化及在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20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95例,均接受肝穿刺活检,采用Scheuer System评分系统评估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使用超声弹性成像仪行肝脏硬度检测(LSM),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计算S指数。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判断LSM和S指数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 结果 在95例CHB患者中,经肝组织学检查发现非显著性炎症患者66例,显著性炎症者29例及肝纤维化分期S0~S1者62例,S2者19例和S3~S4者14例;显著性炎症CHB患者LSM和S指数分别为(9.6±1.2)kPa和(0.9±0.2),显著高于非显著性炎症CHB患者【分别为(6.7±0.8) kPa和(0.5±0.1),P<0.05)】;肝纤维化S3~S4的CHB患者LSM和S指数分别为(11.2±2.3) kPa和(1.1±0.2),显著高于肝纤维化S2的CHB患者【分别为(8.4±1.5) kPa和(0.9±0.2),P<0.05】或肝纤维化S0~S1的CHB患者【分别为(5.7±1.1)kPa和(0.4±0.1),P<0.05】;LSM和S指数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891(95%CI:0.811~0.946,P<0.001)和0.889(95%CI:0.808~0.944,P<0.001),其敏感度分别为0.879和0.727,特异度分别为0.807和0.887;LSM和S指数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872(95%CI:0.787~0.932,P<0.001)和0.807(95%CI:0.713~0.881,P<0.001),其敏感度均为0.786,特异度分别为0.938和0.765。 结论 CHB患者LSM和S指数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监测LSM和S指数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瞬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GGT/PLT比值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价值研究*
刘爱华, 符建, 陈小红
2023, 26(5):  634-63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08
摘要 ( 118 )   PDF (955KB) ( 1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应用肝脏硬度检测(LSM)联合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计数(PLT)比值(GPR)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 方法 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诊治的175例CHB患者,均接受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行肝活检了解肝纤维化情况,常规检测血清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检测血生化指标和血常规,计算GPR。使用Fibroscan行LSM检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纤维化发生的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LSM联合GPR预测显著性肝纤维化的价值。 结果 在175例CHB患者中,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显著性肝纤维化者25例(F2期10例,F3期9例,F4期6例),无或轻微肝纤维化者150例(F0期138例,F1期12例);F1期、F2期、F3期和F4期CHB患者LSM分别为(5.3±1.1)kPa、(10.6±2.3)kPa、(14.1±3.4)kPa和(19.3±4.1)kPa,GPR分别为(0.2±0.1)、(0.3±0.1)、(0.4±0.1)和(0.5±0.1),组间差异显著(P<0.05);显著性肝纤维化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PCⅢ、Ⅳ-C、HA水平及LSM和GPR分别为(69.3±6.4)U/L、(87.4±7.1)U/L、(17.6±3.2)ng/ml、(19.2±3.4)ng/ml、(96.2±9.9)ng/ml、(14.9±3.7)kPa、(0.4±0.1),均显著高于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分别为(31.2±5.4)U/L、(31.1±4.5)U/L、(10.2±2.0)ng/ml、(13.4±2.4)ng/ml、(52.8±8.9)ng/ml、(5.9±1.1)kPa和(0.2±0.1),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Ⅳ-C、HA及LSM和GPR均为发生显著性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P<0.05);经ROC分析显示,LSM和GPR预测显著性肝纤维化截断点分别为10.4 kPa和0.3,两组联合预测的AUC为0.975,其灵敏度为76.0%,特异度为98.0%。 结论 对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检测LSM和计算GPR能够预测肝纤维化程度,值得进一步研究。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李亚玲, 杨发成, 蒋亚西
2023, 26(5):  638-64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09
摘要 ( 98 )   PDF (849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 方法 2019年6月~2022年1月我院诊治的CHC患者65例,给予所有患者索非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或索非布韦联合达拉他韦治疗12 w,随访24 w。计算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使用FibroScan诊断仪行肝脏硬度检测(LSM)。 结果 经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F2期肝纤维化者31例,≥F3期者34例;入组时,≤F2期与≥F3期CHC患者在年龄【分别为54(35,62)岁对60(51,67)岁】、LSM【分别为8.1(6.5,9.0)kPa对17.0(13.1,26.4)kPa】、APRI【分别为0.4(0.3,0.7)对0.9(0.6,1.4)】、FIB-4【分别为1.6(0.9,2.5)对3.7(2.4,5.2)】、PLT计数【分别为174(123,217)×109/L对130(93,147)×109/L】和AST【分别为76(56,79)U/L对62(47,67)U/L】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随访结束时,本组65例CHC患者均获得SVR(100.0%);在基线、治疗结束和随访结束时,≤F2期CHC患者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4.6±2.8)%、(41.4±3.4)%和(44.8±3.7)%,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1.1±0.2)、(1.3±0.3)和(1.6±0.4),≥F3期则分别为(34.3±3.0)%、(39.6±3.8)%和(41.8±3.7)%,和(1.1±0.3)、(1.4±0.3)和(1.6±0.4),均随着治疗而逐渐升高,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CHC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应用DAAs治疗均可获得很好的疗效,其不仅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可能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紊乱作用。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终末期肾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初步研究*
蔡涛, 魏玮, 王欣雯, 王玥坤, 秦军, 蓝晓红
2023, 26(5):  642-64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10
摘要 ( 79 )   PDF (840KB) ( 2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慢性终末期肾病(ESRD)合并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2015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ESRD合并CHC患者26例,其中初治的ESRD合并CHC患者20例,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经治患者6例,1b、2a、3b和6a型HCV感染者分别为9例、5例、6例和6例。均接受索磷布韦(200 mg.d-1)联合达卡他韦(90 mg.d-1)连续治疗24 w。评估治疗第4 w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VR)、停药后6个月病毒学应答(SVR6)和停药12个月病毒学应答(SVR12)。 结果 各HCV基因型感染者RVR、ETVR、SVR6和SVR12为100.0%,除了基因3b型感染患者SVR6和SVR12均为83.3%,其中1例在停药后病情复发;治疗前,初治患者血清HCV RNA载量为4.4(0.8,7.4)×106IU/ml,经治患者为4.0(0.6,6.0)×106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DAAs抗病毒治疗后,初治患者SVR为95.0%,经治患者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26例CHC患者血清ALT水平为92(57,109)U/L,AST水平为86(54,97)U/L,在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分别为27(19,31)U/L和19(17,28)U/L,P<0.05】,而sCr无显著变化【286.2(176.0,391.2)μmol/L对282.4(177.8,387.9)μmol/L,P>0.05】;在治疗过程中,共有8种(43例次)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包括恶心38.5%、乏力38.5%、食欲不振30.8%、高钾血症26.9%、关节疼痛11.5%、低血糖7.7%、高血压7.7%和血尿3.8%。 结论 应用索磷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ESRD合并CHC患者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观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骨骼肌质量变化研究*
吴非, 郭雯, 张群
2023, 26(5):  646-64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11
摘要 ( 91 )   PDF (849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患者骨骼肌质量(SMM)变化。 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者7467例, 根据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发现NAFLD患者3385例,另4082例无NAFLD人群为对照。采用NAFLD肝纤维化评分(NFS)>0.676诊断进展性肝纤维化者39例,无肝纤维化者2591例,非进展性肝纤维化者755例。计算SMM指数(SMI)=四肢骨骼肌质量(ASM)/体质量(BW)。 结果 NAFLD患者SMI显著低于对照组【(38.8±3.3)% 对(40.7±3.3)%,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一些代谢因素后,SMI (OR=0.719,95%CI 0.694~0.745,P<0.001)仍然是NAFLD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在总人群中,以有无NAFLD为因变量,以SMI三分位数为自变量,以SMI高水平为参照,结果提示,校正一些危险因素,如年龄、血糖和血脂后,SMI低水平组和SMI中水平组患NAFLD的风险分别增加了1.482倍和2.328倍,低、中和高SMI组NAFLD发生率分别为53.5%、46.8%和35.8%(P<0.05);进展性肝纤维化组SMI为(37.6±3.6)%,显著低于非进展性肝纤维化组或无肝纤维化组【分别为【(38.1±3.5)% 或(39.0±3.2)%, P<0.01】;在3385例NAFLD患者中,将SMI三分位,即SMI低水平1129例、中水平1128例和高水平1128例,结果提示,低、中和高SMI组进展性肝纤维化发生率分别为1.9%、1.0%和0.6%(P<0.05),无进展性肝纤维化发生率分别为26.6%、22.2%和18.0%(P<0.05),无肝纤维化发生率分别为71.5%、76.8%和81.4%(P<0.05)。 结论 NAFLD患者SMM可能减少,并与进展性肝纤维化密切相关,需要高度关注。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疗效及其对脂代谢的影响*
罗良德, 苏建明, 任成果, 申红
2023, 26(5):  650-65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12
摘要 ( 263 )   PDF (845KB) ( 3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的疗效及对脂代谢和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 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MAFLD患者74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分别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或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非诺贝特治疗24 w。使用Fibrotouch弹性成像仪检测肝脏脂肪受控衰减参数(CAP)和肝硬度测定(LSM),从常规检测结果获得脂肪肝指数(FLI)。 结果 在治疗24 w末,观察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为(1.7±0.4)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4±0.3)mmol/L,P<0.05】,而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别为(4.7±0.7)mmol/L、(2.2±0.4)mmol/L和(2.0±0.3)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0.9)mmol/L、(3.4±0.7)mmol/L和(2.6±0.4)mmol/L,P<0.05】;观察组血清ALT、AST和GGT水平分别为(50.5±4.9)U/L、(56.5±6.8)U/L和(92.0±11.5)U/L,与对照组【分别为(53.6±5.8)U/L、(50.4±7.7)U/L和(90.3±18.6)U/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P和FLI分别为(281.2±16.7)dB/m和(19.9±4.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16.1±29.5)dB/m和(23.2±5.0),P<0.05】,而两组LSM比较,无显著性差异【(8.4±1.7)kPa对(8.2±1.3)kPa,P>0.05】。 结论 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非诺贝特治疗MAFLD患者能提高短期临床疗效,调节脂代谢,促进肝功能恢复,降低肝脏脂肪含量,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HIF-1α、Chemerin和脂联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蔡欣, 辛春红, 牛洪凯, 兰春祥
2023, 26(5):  654-65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13
摘要 ( 101 )   PDF (918KB) ( 2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Chemerin和脂联素(ADPN)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2020年3月~2022年10月我院诊治的MAFLD患者86例和同期经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3例,应用超声检查评估肝脂肪变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IF-1α、Chemerin和ADPN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指标评估MAFLD患者肝重度脂肪变的效能。 结果 MAFLD组血清HIF-1α和Chemerin水平分别为(16.6±3.1)μg/L和(92.7±8.9)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2±2.1)μg/L和(60.4±9.5)μg/L,均P<0.05】,而血清ADPN水平为(15.1±3.8)mg/L,显著低于对照组【(25.4±6.2)mg/L,P<0.05】;35例重度脂肪变MAFLD患者血清HIF-1α和Chemerin水平分别为(19.9±3.7)μg/L和(107.9±10.5)μg/L,显著高于29例中度脂肪变患者【分别为(16.3±1.9)μg/L和(92.9±8.7)μg/L,P<0.05】或22例轻度脂肪变患者【分别为(10.5±1.8)μg/L和(84.0±8.3)μg/L,P<0.05】,而血清ADPN水平为(12.3±2.8)mg/L,显著低于中度脂肪变患者【(16.4±4.8)mg/L,P<0.05】或轻度脂肪变患者【(24.2±4.2)mg/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F-1α和Chemerin高水平及ADPN低水平是MAFLD患者发生肝重度脂肪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联合应用血清HIF-1α、Chemerin和ADPN水平评估肝重度脂肪变的AUC为0.920,显著高于三项指标单一评估的0.846、0.742和0.795(P<0.05)。 结论 MAFLD患者存在血清HIF-1α和Chemerin升高及ADPN水平下降,且三者变化与肝脂肪变程度相关,其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究。
自身免疫性肝病
不同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和CTLA-4水平变化研究*
黄静, 商惠民, 王菁, 周娟
2023, 26(5):  658-66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14
摘要 ( 97 )   PDF (852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不同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2(TLR2)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水平变化。 方法 2018年6月~2022年6月我院诊治的47例AIH患者和同期50例健康人,所有AIH患者接受肝活检。抽取外周血,分离PBMCs,采用PCR法检测PBMCs TLR2和CTLA-4 mRNA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LR2和CTLA-4阳性的PBMCs百分比。 结果 AIH患者PBMCs TLR2 mRNA水平和细胞表面TLR2阳性的PBMCs百分比分别为(1.7±0.4)和(34.2±7.9)%,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0.9±0.2)和(21.4±3.5)%,P<0.05】,而PBMCs CTLA-4 mRNA水平和细胞表面CTLA-4阳性的PBMCs百分比分别为(0.5±0.2)和(2.3±0.8)%,均显著低于健康人【分别为(1.1±0.2)和(13.7±3.9)%,P<0.05】;21例肝组织G3/G4级患者TLR2 mRNA水平和细胞表面TLR2阳性的PBMCs百分比分别为(1.9±0.3)和(37.2±5.7)%,均显著高于26例G1/G2级患者【分别为(1.5±0.3)和(30.5±6.2)%,P<0.05】,而PBMCs CTLA-4 mRNA水平和细胞表面CTLA-4阳性的PBMCs百分比分别为(0.3±0.1)和(1.9±0.6)%,均显著低于G1/G2级患者【分别为(0.7±0.2)和(2.6±0.8)%,P<0.05】;17例肝组织F3/F4期患者TLR2 mRNA水平和细胞表面TLR2阳性的PBMCs百分比分别为(1.9±0.3)和(37.6±5.3)%,均显著高于25例F1/F2期患者【分别为(1.6±0.3)和(32.9±4.2)%,P<0.05】或5例F0期患者【分别为(1.3±0.2)和(28.7±1.9)%,P<0.05】,而PBMCs CTLA-4 mRNA水平和细胞表面CTLA-4阳性的PBMCs百分比分别为(0.3±0.1)和(1.8±0.6)%,均显著低于F1/F2期患者【分别为(0.6±0.2)和(2.3±0.7)%,P<0.05】或F0期患者【分别为(0.9±0.2)和(4.2±0.4)%,P<0.05】。 结论 AIH患者PBMCs TLR2 mRNA和TLR2阳性的PBMCs百分比升高,而PBMCs CTLA-4 mRNA水平和CTLA-4阳性的PBMCs百分比降低,并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药物性肝损伤
孕期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血清miR-21、Nrf2和HO-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李玲, 何小琪, 高勇, 方春田, 盛天驰, 王燕, 郑红梅
2023, 26(5):  662-66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15
摘要 ( 80 )   PDF (850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孕期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血清微小RNA-21(miR-21)、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2017年8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83例DILI孕妇和58例同期产检的健康孕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21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Nrf2和HO-1水平。 结果 在本组83例DILI患者中,肝细胞损伤型53例、胆汁淤积型21例和混合型9例;肝损伤1级31例、2级32例、3级16例和4级4例;妊娠结局良好67例,结局不良(早产、死胎和胎儿宫内生长迟缓)16例;DILI组血清miR-21、Nrf2和HO-1水平分别为(1.5±0.2)、(537.4±53.8)U/L和(16.7±3.1)U/L,显著高于健康孕妇组【分别为(0.4±0.1)、(203.5±47.2)U/L和(11.4±2.2)U/L,P<0.05】;胆汁淤积型患者血清miR-21和Nrf2水平分别为(2.1±0.4)和(574.6±37.2)U/L,显著高于肝细胞损伤型【分别为(1.3±0.2)和(521.8±39.5)U/L,P<0.05】或混合型患者【分别(1.5±0.2)和(542.1±34.8)U/L,P<0.05】,混合型患者血清miR-21水平显著高于肝细胞损伤型患者(P<0.05);4级肝损伤患者血清miR-21、Nrf2和HO-1水平分别为(2.3±0.4)、(589.0±35.1)U/L和(21.5±2.8)U/L,显著高于3级患者【分别为(1.7±0.3)、(573.2±38.6)U/L和(19.1±1.8)U/L,P<0.05】,或2级患者【分别为(1.5±0.3)、(539.5±45.3)U/L和(16.4±2.5)U/L,P<0.05】,或1级患者【分别为(1.2±0.2)、(503.7±41.0)U/L和(14.5±2.1)U/L,P<0.05】;妊娠结局不良组血清miR-21、Nrf2和HO-1水平分别为(1.6±0.2)、(542.7±49.5)U/L和(17.1±2.3)U/L,显著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分别为(1.2±0.3)、(515.3±41.8)U/L和(15.1±2.5)U/L,P<0.05】。 结论 妊娠期DILI患者血清miR-21、Nrf2和HO-1水平显著升高,并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对临床判断病情有一定的帮助。
水飞蓟宾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疗效研究*
莫俊俏, 林景, 羊莉
2023, 26(5):  666-66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16
摘要 ( 1080 )   PDF (851KB) ( 2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应用水飞蓟宾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疗效。 方法 2018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肺结核患者,经标准抗痨治疗后,发生DILI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3例,在继续抗痨的基础上,在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在观察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两组均护肝治疗至抗痨结束。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2(IL-2)、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生化比色法检测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 结果 在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LT、AST和GGT水平分别为(32.8±6.1)U/L、(41.2±8.3)U/L和(36.1±6.5)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8.6±8.4)U/L、(53.8±9.2)U/L和(53.8±9.6)U/L,P<0.05】;观察组血清IL-6、IL-1β和TNF-α水平为(6.3±1.0)ng/L、(11.0±2.3)μg/L和(6.8±1.5)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5±1.2)ng/L、(19.2±3.6)μg/L和(9.9±1.3)ng/L,P<0.05】,而两组血清IL-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SOD和GSH水平分别为(597.3±71.6)U/L和(7.6±1.5)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42.8±68.2)U/L和(6.2±1.3)μmol/L,P<0.05】,而血清MDA水平为(4.0±0.7)n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5.8±0.9)nmol/L,P<0.05】。 结论 应用水飞蓟宾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DILI患者能很好地保护肝功能,维持抗痨治疗,可能与减轻了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致病药物及影响肝损伤严重程度的因素分析*
裴素娟, 郭锦辉, 魏晓霞
2023, 26(5):  670-67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17
摘要 ( 110 )   PDF (842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住院患者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生的致病药物并分析影响肝损伤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方法 2018年9月~2022年3月我院诊治的DILI患者104例和同期住院的非DILI患者148例,根据《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标准进行肝损伤程度分级,部分患者接受肝穿刺检查。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损伤程度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组DILI患者致病药物包括中草药39例(37.5%)、抗生素类17例(16.3%)、非甾体抗炎药13例(12.5%)、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8例(7.7%)、抗风湿药物7例(6.7%)、消化系统药物7例(6.7%)、精神类药物5例(4.8%)和内分泌疾病用药2例(1.9%);17例接受肝穿刺活检患者肝组织病理学表现包括肝细胞气球样变性11例(64.7%)、点灶状坏死10例(58.8%)、桥接坏死4例(23.5%)、汇管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15例(88.2%)、肝细胞内淤胆或胆栓形成5例(29.4%)和肝细胞玫瑰花结形成1例(5.9%);DILI组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发生率为17.3%和34.6%,显著高于非DILI组的8.1%和18.2% (P<0.05);DILI组主要表现为血清ALT、AST、GGT、ALP、TBIL、TG和TC水平升高;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脂异常【OR=2.17,95%CI(1.39~3.40),P=0.001】是DIL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104例DILI患者中,肝损伤程度≤2级80例,≥3级24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血脂异常【OR=3.10,95%CI(1.34~7.11)】和用药时间【OR=0.26,95%CI(0.08~0.80)】是影响DILI患者肝损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在综合医院,中草药、抗生素类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是DILI发生的主要药物,多种基础疾病和血脂升高者更容易发生DILI,需要在临床上加强防治和干预,以减少DILI的发生。
肝硬化
肝硬化并发肌肉减少症发生因素及其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的影响*
邱婉春, 毛小荣, 邓乐风, 龚燕华, 孙雪, 李俊峰
2023, 26(5):  674-67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18
摘要 ( 92 )   PDF (843KB) ( 1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肝硬化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出现肌肉减少症对临床预后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肝硬化患者肌肉减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19年3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311例,使用CT扫描仪进行腹部CT扫描,导出第三腰椎(L3)水平横向CT图像,应用SliceOmatic V5.0图像分析软件识别L3水平肌肉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患者发生肌肉减少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组住院的肝硬化患者肌肉减少症发生率为11.6%(36/311);肌肉减少症组年龄、男性比例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发生率分别为(57.8±13.6)岁、88.9%和22.2%,与未发生肌肉减少症组【分别为(50.0±11.1)岁、58.2%和9.3%,P<0.05】比,差异显著;肌肉减少症组体质指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分别为19.6(2.4)kg/m2、4.5(3.4)×109/L、100.5(36.5)g/L、31.8±6.6 g/L和0.9(0.4)mmol/L,与未发生肌肉减少症组【分别为22.5(4.2)kg/m2、3.5(2.6)×109/L、129.0(40.3)g/L、36.3±6.6g/L和1.0(0.4)mmol/L,P<0.05】比,差异显著;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WBC、Hb、ALB和BMI可以显著影响肝硬化患者肌肉减少症的发生(P值均<0.05)。更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年龄和WBC增高或男性、Hb、ALB和BMI降低,肝硬化患者出现肌肉减少症的可能性就越高。 结论 肝硬化患者可并发肌肉减少症,一些临床指标和化验检查结果可以提示肌肉减少症的存在,这些患者可能更容易并发SBP,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短期预后分析*
常凯, 黄亚秋, 于立丽, 熊建新, 杨明
2023, 26(5):  678-68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19
摘要 ( 131 )   PDF (842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HR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短期预后。 方法 2019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HRS患者和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随访患者90 d。 结果 在本组8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发生HRS 35例;HRS患者血清TBIL和INR分别为(32.4±5.3)μmol/L和(1.5±0.5),显著高于非HRS患者【(20.4±4.7)μmol/L和(1.4±0.4),P<0.05】或对照组【(8.3±1.2)μmol/L和(1.0±0.3),P<0.05】,而血清ALB水平为(27.2±1.8) g/L,显著低于非HRS患者【(31.6±2.1)g/L,P<0.05】或对照组【(46.3±5.2)g/L,P<0.05】;HRS患者血清Cys-C、sCr和BUN水平分别为(1.4±0.5)mg/L、(148.3±22.8)μmol/L和(11.5±2.6)μmol/L,显著高于非HRS患者【分别为(1.0±0.3)mg/L、(86.1±13.2)μmol/L和(5.7±2.1)μmol/L,P<0.05】或对照组【分别为(0.7±0.2)mg/L、(78.3±10.3)μmol/L和(4.9±1.8)μmol/L,P<0.05】,而24 h内肌酐清除率(24-cCr)为(35.8±9.3)mL/min,显著低于非HRS患者【(83.2±11.5)mL/min,P<0.05】或对照组【(90.7±14.3)mL/min,P<0.05】;HRS患者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6.4±1.0)g/L、(15.6±2.3)pg/mL和(60.2±14.3)pg/mL,显著高于非HRS患者【分别为(5.6±1.2)g/L、(7.8±1.3)pg/mL和(35.8±7.9)pg/mL,P<0.05】或对照组【分别为(1.6±0.5)g/L、(5.2±1.0)pg/mL和(20.4±6.1)pg/mL,P<0.05】; HRS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非HRS患者或对照组(P<0.05),CD4+/CD8+细胞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RS患者90 d病死率为82.9%,显著高于非HRS患者的22.2%(P<0.05)。 结论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HRS患者短期病死率高,可能由于炎症因子被激活,免疫功能降低,肾功能难以恢复有关。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LRP3和Caspase-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冯冬霞, 奚晶, 杨振斌, 刘亚芹, 胡茜莹
2023, 26(5):  682-68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20
摘要 ( 87 )   PDF (955KB) ( 1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和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水平变化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 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5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65例,采用PCR法检测PBMCs NLRP3和Caspase-1 mRNA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血白介素-1β(IL-1β)和IL-18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21例重症组PBMCs NLRP3和Caspase-1 mRNA水平及血清IL-1β和IL-18水平分别为(1.5±0.3)和(2.0±0.4)、(11.7±2.1)pg/mL和(17.4±1.6)pg/mL,显著高于44例轻症组【分别为(1.1±0.2)和(1.6±0.3)、(8.6±1.3)pg/mL和(12.1±1.3)pg/mL,P<0.05】;应用PBMCs NLRP3联合Caspase-1水平评估SB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AUC为0.899,SE(95%CI)=0.036(0.828~0.971);15例死亡组PBMCs NLRP3和Caspase-1 mRNA水平及血清IL-1β和IL-18水平分别为(1.7±0.3)和(2.3±0.5)、(12.5±2.2)pg/mL和(18.2±3.1)pg/mL,显著高于50例生存组【分别为(1.1±0.2)和(1.6±0.3)、(8.9±1.8)pg/mL和(12.7±2.5)pg/mL,P<0.05】;应用PBMCs NLRP3联合Caspase-1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的AUC为0.916,SE(95%CI)=0.043(0.831~0.999)。 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PBMCs NLRP3和Caspase-1水平升高,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其机制仍需要研究。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再出血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涂建军, 方翔, 蒋琪, 李翠玉
2023, 26(5):  686-68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21
摘要 ( 111 )   PDF (933KB) ( 1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评估预测再出血的效能。 方法 2020年7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EGVB患者119例,给予所有患者血管活性药物、血管加压素和内镜下止血治疗。记录治疗后3个月内再出血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应用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预测再出血的价值。 结果 在本组119例EGVB患者中,48例(40.3%)在止血成功后3个月内出现再出血,其中4例患者在出血72 h内死亡;再出血与未再出血患者在Child C级占比(97.7%对84.5%)、脾脏厚度【(67.5±5.3)mm对(59.1±5.7)mm】、门静脉内径【(16.8±2.1)mm对(14.5±2.3)mm】、脾静脉内径【(10.9±2.3)mm对(8.4±1.8)mm】、静脉曲张G3级(81.8%对46.5%)、内镜下红色征(88.6%对38.0%)、有腹水(38.6%对18.3%)、血清白蛋白水平【(29.1±4.2)g/L对(33.5±4.8)g/L】和凝血酶原时间【(16.3±2.6)s对(12.7±2.1)s】方面,差异显著(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hild-Pugh分级差【OR(95%CI):2.3(1.3~3.8)】、脾脏厚度增加【OR(95%CI):1.8(1.2~2.9)】、门静脉内径【OR(95%CI):2.6(1.0~6.4)】、脾静脉内径增大【OR(95%CI):1.4(1.0~1.9)】、食管胃静脉曲张分级高【OR(95%CI):2.4(1.0~5.5)】、红色征【OR(95%CI):2.1(1.0~4.4)】、凝血酶原时间延长【OR(95%CI):1.8(1.1~2.9)】是EGVB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风险预测模型,即P=1/【1+e(0.814X1+0.597X2+0.939X3+0.328X4+0.863X5+0.739X6+0.592X7-1.164)】,经Hosmer-Lemeshow检验其与标准曲线的拟合度较好(x2=3.711,P=0.882),预测EGVB患者再出血的AUC为0.966,SE为0.015,95%CI为0.938~0.995,其特异度为87.3%,敏感度为97.8%。 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EGVB患者止血后再出血发生率较高,了解其影响因素并给予适当的预防处理,可能降低病死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和尿液NGAL、IGFBP7和TIMP-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张觅, 胡桂华, 邹鹏程
2023, 26(5):  690-69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22
摘要 ( 103 )   PDF (854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清和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原相关蛋白(NGA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2020年3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AKI者38例,其中1期15例、2期14例和3期9例)和54例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NGAL水平及尿液NGAL、IGFBP7和TIMP-2水平。应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AKI的危险因素。 结果 AKI组血清NGAL水平及尿液NGAL、尿液TIMP-2和IGFBP7水平分别为(371.7±60.2)μg/L、(59.7±7.3)μg/L、(3.3±0.6)ng/mL和(98.3±19.5)ng/mL,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分别为(82.3±15.7)μg/L、(10.7±2.5)μg/L、(2.4±0.5)ng/mL和(85.0±18.2)ng/mL,P<0.05】或健康人【分别为(46.5±10.9)μg/L、(7.9±1.2)μg/L、(0.7±0.1)ng/mL和(16.1±3.7)ng/mL,P<0.05】;AKI 3期患者血清NGAL水平及尿液NGAL、尿液TIMP-2和IGFBP7水平分别为(552.7±63.5)μg/L、(81.9±13.7)μg/L、(4.0±0.7)ng/mL和(110.4±15.1)ng/mL,显著高于1期患者【分别为(249.5±50.7)μg/L、(45.7±11.9)μg/L、(2.8±0.6)ng/mL和(90.3±10.9)ng/mL,P<0.05】或2期患者【分别为(386.3±59.8)μg/L、(60.4±9.5)μg/L、(3.4±0.7)ng/mL和(99.1±12.7)ng/mL,P<0.05】;本组并发AKI患者90 d生存率为57.9%;死亡组Child-Pugh C级、AKI 3期、肝性脑病、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占比显著高于生存组,血清NGAL水平及尿液NGAL、尿液TIMP-2和IGFBP7水平也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Child-Pugh C级、AKI 3期、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及尿液NGAL和IGFBP7水平升高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AK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AKI患者血清NGAL水平及尿液NGAL、TIMP-2和IGFBP7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尿液NGAL和IGFBP7水平显著升高为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癌组织ARHGAP18水平及其基因调控网络分析*
秦浩, 方春华, 张磊, 冉斌, 汪丽萍, 罗凌, 李应, 黄育红
2023, 26(5):  694-69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23
摘要 ( 86 )   PDF (1091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Rho GTP酶激活蛋白18(ARHGAP18)基因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HBV-HCC)组织水平变化及其功能。 方法 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数据集以评估ARHGAP18水平。应用UALCAN网站研究不同临床和病理特征的HCC组织ARHGAP18水平差异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在GEO数据集对HBV-HCC多组学队列转录组数据和甲基化阵列数据分析与ARHGAP18水平相关的表观遗传模式。 结果 HBV感染患者肝组织ARHGAP18水平为(5.62±0.66),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5.04±0.21),P<0.05】; HBV-HCC肿瘤组织ARHGAP18水平为(3988.63±1701.17),显著高于HBV-HCC癌旁肝组织【(1976.34±531.32),P<0.05】;在肝脏边缘组织、距肿瘤2~3 cm癌旁肝组织、肿瘤边缘癌旁肝组织、肿瘤外围组织和肿瘤中心组织ARHGAP18水平分别为(7.06±0.61)、(6.83±0.47)、(6.82±0.42)、(7.75±0.56)和(8.38±0.79),提示越向肿瘤中心组织,ARHGAP18水平呈异常升高趋势(P<0.05);ARHGAP18高水平的HCC患者生存期显著缩短(P<0.05);转录组数据提示ARHGAP18高水平组存在炎症反应、先天性免疫反应、适应性免疫反应和免疫调节等免疫炎症相关通路的激活。 结论 ARHGAP18与HBV-H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影响肝叶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分析*
蓝春雨, 范丽琴, 颜状, 王小龙, 朱加猛
2023, 26(5):  698-70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24
摘要 ( 80 )   PDF (936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影响肝叶切除术(HT)治疗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 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81例,均接受根治性HT术治疗,在术中,41例行宽(≥1 cm)切缘切除肿瘤,另40例行窄(<1 cm)切缘手术。术后随访3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应用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预测术后肿瘤复发的效能。 结果 本组81例PLC患者在HT术后1年内肿瘤未复发29例(35.8%),肿瘤复发52例(64.2%);复发组采取窄切缘手术、Admenson Ⅲa期、多发肿瘤、存在微血管浸润(MVI)和肿瘤包膜不完整百分比及血清AFP水平分别为61.5%、32.7%、73.1%、69.2%和65.4%及(327.6±30.3)μg/L,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分别为27.6%、20.7%、34.5%、37.9%和31.0%及(189.6±26.9)μg/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上因素均是影响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AFP水平预测术后PLC患者肿瘤复发的最佳截断点为259.7μg/L,其曲线下面积为0.806(P<0.05,95%CI:0.709~0.902),敏感度为0.769,特异度为0.750;随访3年,宽切缘组生存率为68.3%,显著高于窄切缘组的40.0% (Log-Rank=6.159,P=0.013)。 结论 采用HT术治疗PLC患者肿瘤复发率较高,采取宽切缘手术可能预后较好。针对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积极给予干预,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患者疗效研究*
武向慧, 李龙虎, 景斐华, 武鹏
2023, 26(5):  702-70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25
摘要 ( 95 )   PDF (1271KB) ( 2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与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 方法 2020年2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HCC患者60例,其中20例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另40例接受TACE治疗40例。术后,随访1年。 结果 治疗后,TACE联合RFA治疗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5.0%、40.0%和75.0%,显著高于TACE治疗组的20.0%、25.0%和45.0% (P<0.05);联合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为(101.4±23.6)μg/L,显著低于TACE治疗组【(364.2±45.6)μg/L,P<0.05】;在TACE或联合RFA治疗后,出现胸腔积液、皮肤灼伤、术后疼痛、一过性血清转氨酶或胆红素轻度升高,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或消失,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TACE联合RFA治疗组1 a生存率为70.0%(14/20),显著高于TACE治疗组的40.0%(1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HCC患者有效,能显著提高短期生存率,值得进一步观察。
DEB-TACE序贯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效果研究*
陈长广, 肖荣, 王俊
2023, 26(5):  706-70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26
摘要 ( 89 )   PDF (1142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药物洗脱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序贯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疗效。 方法 2017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72例,其中接受DEB-TACE治疗38例作为对照组,接受DEB-TACE序贯RFA治疗34例为观察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糖类抗原125(CA125)和CA199水平。术后行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 结果 治疗后近期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9.4%和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AFP、HSP90α和CA125水平分别为(123.6±32.5)μg/L、(97.6±21.6)ng/mL和(30.2±13.2)U/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4.5±34.6)μg/L、(129.1±22.3)ng/mL和(71.6±14.3)U/mL,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OS)为28个月,其1 a和2 a生存率分别为88.2%和67.6%,而对照组患者中位OS为20个月,其1 a和2 a生存率分别为71.1%和42.1%,两组差异显著(Log Rank x2=4.258,P=0.039)。 结论 采用DEB-TACE序贯RFA治疗PLC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罗哌卡因联合曲安奈德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程辉, 刘万清, 张琴
2023, 26(5):  710-71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27
摘要 ( 94 )   PDF (845KB) ( 3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罗哌卡因联合曲安奈德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术后镇痛的价值。 方法 2018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74例,均接受肝癌切除术治疗。在麻醉前,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术后采用TAPB阻滞镇痛。给予对照组罗哌卡因,给予观察组罗哌卡因联合曲安奈德镇痛。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评估术后疼痛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物质(SP)、神经肽Y(NPY)、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黄嘌呤氧化法和微量法分别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和血清总抗氧化能力( T-AOC) 。 结果 在术后12 h、24 h和48 h时, 观察组羟考酮累积用量分别为(5.9±1.1)mg、(10.1±1.9)mg和(12.8±2.8)mg,显著少于对照组【分别为(7.1±1.5)mg、(12.3±2.4)mg和(15.1±3.0)mg,P<0.05】; 观察组VAS静态评分分别为(2.1±0.4)分、(2.4±0.7)分和(2.2±0.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0.6)分、(3.1±0.8)分和(2.7±0.6)分,P<0.05】,VAS动态评分分别为(3.4±0.8)分、(3.1±0.7)分和(2.8±0.6)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0.9)分、(4.2±1.0)分和(3.6±0.9)分,P<0.05】;在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SP、NPY、DA和NE水平分别为(2.9±0.7)g/mL、(200.2±37.6)pg/mL、(95.3±17.6)mmol/L和(3.1±0.8)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5±0.6)g/mL、(233.5±31.4)pg/mL、(128.9±16.3)mmol/L和(3.9±1.1)pg/mL,P<0.05】,在术后48 h,两组上述指标水平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24 h和48 h时,两组血清SOD、T-AOC和MD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在采取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时,应用中罗哌卡因联合曲安奈德TAPB术后镇痛效果较佳,曲安奈德可有效延长镇痛时间,减轻疼痛程度。
不同浓度七氟醚吸入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行肝叶切除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余波, 余雯雯, 徐敏
2023, 26(5):  714-71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28
摘要 ( 85 )   PDF (847KB) ( 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吸入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在行肝叶切除术时,观察组采用1.0肺泡最小有效浓度(MAC)七氟醚吸入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照组则采用0.5MAC七氟醚吸入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常规监测平均动脉血压(MAP)和心率(HR)。应用改良警觉-镇静量表(OAA/S)评分和苏醒室标准(Aldrete)评分评估苏醒质量,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 结果 在T2时,观察组MAP为(82.2±5.6) 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84.8±5.7)mmHg,P<0.05】,HR为(71.1±6.9)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76.9±6.7)次/min,P<0.05】;在拔管即刻和拔管15 min,观察组OAA/S评分分别为(4.1±0.5)分和(4.4±0.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5±0.6)分和(4.0±0.4)分,P<0.05】,Aldrete评分分别为(9.3±0.8)分和(9.4±0.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0.5)分和(9.0±0.6)分,P<0.05】;术后,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呼之睁眼时间分别为(10.6±2.8) min、(12.9±3.7)min和(11.4±3.2) 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4.3±3.5)min、(15.6±4.1)min和(15.0±3.9)min,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3.5%,显著低于对照组(29.4%,P<0.05);在手术后12 h和24 h,观察组MMSE评分分别为(25.9±1.8)分和(27.9±1.1)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3.0±2.6)分和(25.8±2.0)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显著高于对照组(6.0%,P<0.05)。 结论 应用高浓度七氟醚吸入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相对较小,术后患者苏醒质量较高,有利于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临床需结合麻醉风险确定七氟醚的浓度。
多层螺旋CT与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价值比较*
陈园, 葛尚, 汪施妤
2023, 26(5):  718-72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29
摘要 ( 96 )   PDF (1445KB) ( 2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血供的效能。 方法 2019年8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ICC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行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检查诊断富血供为依据,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 结果 在66例ICC患者中,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富血供肿瘤26例和乏血供40例;多层螺旋CT扫描在21例富血供ICC患者动脉期检出病灶,静脉期和延迟期均为持续强化,5例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未出现明显强化;MRI动态增强扫描在24例富血供ICC患者动脉期检出病灶,呈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内呈不均匀片状强化,2例患者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病灶未出现明显强化,延迟期表现为均匀性强化;经 ROC分析显示,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富血供ICC的AUC为0.869 (95%CI:0.77~0.94),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9%(95%CI:59.56~90.56)和95.0%(95%CI:83.96~99.24),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诊断的AUC为0.872(95%CI:0.78~0.94),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5%(95%CI:70.07~95.92)和85.0%(95%CI:73.05~94.58)。 结论 富血供ICC在多层螺旋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上都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术前诊断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
5例肝脏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特点分析
张芸, 郁义星, 赵卫峰
2023, 26(5):  722-72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30
摘要 ( 124 )   PDF (1382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5例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肝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经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或肝脏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PEComa。 所有患者接受肝叶切除术。 结果 2例血清总胆红素、2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1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血清甲胎蛋白、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血清HBsAg阳性3例; 5个病灶均为单发,其中肝右叶4例,肝左叶1例;呈分叶状或类圆形;4个病灶边界清晰,1 个病灶边界模糊;瘤体1.2 ×1.3 cm~6.9×9.0 cm;MRI检查发现肝内病灶T1WI呈低信号5例,T2WI呈高信号4例,动脉期强化5例,其中3例病灶内见瘤内血管或早期引流静脉,门脉期呈低信号4例,等信号1例,肝胆特异期呈低信号5例,DWI呈高信号5例,同反相位见信号衰减3例;5例均接受肝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0~263个月,患者情况良好,均未见复发。 结论 PEComa在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上与肝癌相似,但预后良好。在无肝炎、肝硬化背景患者出现类似肝癌的征象时,应注意鉴别,尤其是存在动脉期均匀强化伴有瘤内血管或早期静脉引流、门脉期肿瘤边缘呈高信号、部分存在脂肪征象时,应考虑到PEComa可能,结合血清肿瘤指标可帮助诊断。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肝脏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价值研究*
朱志敏, 李华, 陈轶, 毛卫霞, 杨延延
2023, 26(5):  726-72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31
摘要 ( 105 )   PDF (1325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肝脏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 方法 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83例,纳入病灶≤3(2.2±0.3)cm。所有患者接受DCE-MRI检查,应用Tissue4D软件获得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和增强曲线下初始面积(IAUC)参数。经手术或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CE-MRI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 结果 在本组83例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良性病灶38例,恶性病灶45例;恶性病灶Krans、Kep、Ve和IAUC分别为(0.4±0.2)min-1、(0.9±0.3)min-1、(0.5±0.2)和(37.2±7.1),显著大于病灶周围肝组织【分别为(0.1±0.1)min-1、(0.4±0.2)min-1、(0.3±0.1)和(11.1±2.9),P<0.05】,也显著大于良性病灶【分别为(0.2±0.1)min-1、(0.4±0.3)min-1、(0.3±0.2)和(22.1±5.7),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应用Krans、Kep、Ve和IAUC联合判断肝脏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AUC为0.920,其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78.5%,显著高于参数单独诊断(P<0.05)。 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可有效鉴别肝脏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肝脓肿
2型糖尿病与非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征分析*
宁月季, 成家飞, 钱佶, 朱瑞农
2023, 26(5):  730-73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32
摘要 ( 106 )   PDF (840KB) ( 2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与非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细菌性肝脓肿(PLA)的临床特征差异。 方法 2016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T2DM合并PLA患者54例,未合并T2DM的PLA患者72例,采用单用抗生素、脓肿穿刺抽脓联合抗生素或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联合抗生素治疗,观察临床特征的差异。 结果 合并T2DM组年龄为(58.6±8.4)岁,显著大于非T2DM组【(54.2±9.7)岁,P<0.05】,病程为(27.5±8.1)d,显著长于非T2DM组【(17.1±4.9),P<0.05】,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率为24.1%,显著高于非T2DM组的9.7%(P<0.05);合并T2DM组腹痛、腹胀、黄疸和体质量下降发生率分别为63.0%、64.8%、25.9%和92.6%,显著高于非T2DM组(分别为19.4%、11.1%、12.5%和62.5%,P<0.05);入院时,T2DM组外周血WBC、NEUT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7.8±5.2)×109/L、(74.6±7.5)%和(28.4±4.8)g/L,显著低于非T2DM组【分别为(22.2±4.6)×109/L、(85.2±9.3)%和(35.6±6.3)g/L,P<0.05】,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30.8±4.8)μmol/L,显著高于非T2DM组【(16.5±3.4)μmol/L,P<0.05】;T2DM组单纯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比率为22.2%,显著低于非T2DM组的38.9%,而接受抗生素联合脓肿置管引流的比率为48.1%,显著高于非T2DM组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个月末,T2DM组治愈率为74.1%,转为慢性脓肿比率为24.1%,而非T2DM组分别为87.5%和12.5%,两组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合并T2DM的PLA患者临床表现重,治疗大多需要置管引流,预后稍差,需要临床认真对待,以改善预后。
肝包虫病
肝囊型包虫病与单纯性肝囊肿患者肝脏MRI表现分析*
徐乔, 李亚娟, 陈惠
2023, 26(5):  734-73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33
摘要 ( 181 )   PDF (918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 DWI)用于鉴别诊断肝囊型包虫病与单纯性肝囊肿的价值。 方法 2019年7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肝囊型包虫病42例和单纯性肝囊肿34例,均接受MR DWI检测病灶和肝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取b值=500 s/mm2和1000 s/mm2时病灶和肝脏ADC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C值诊断肝囊型包虫病的效能,采用Kappa分析不同b值下病灶ADC值联合诊断肝囊型包虫病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 当b值为500 s/mm2时,肝包虫病病灶ADC为(3.1±0.7),当b值为1000 s/mm2时,肝包虫病病灶ADC为(2.4±0.6),显著低于肝囊肿【分别为(3.6±0.9)和(3.2±0.9),P<0.05】;经ROC分析发现,当b值=500 s/mm2时,病灶ADC≤3.235为诊断肝囊型包虫病的最佳截断点,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743,95%可信区间(CI)为0.631~0.855,诊断的敏感度为0.706,特异性为0.690(P<0.05),当b值=1000 s/mm2时,病灶ADC≤2.650为诊断肝囊型包虫病的最佳截断点,其AUC为0.857,95% CI为0.771~0.944,敏感度为0.824,特异性为0.762(P<0.05);以达到两种b值下病灶ADC值诊断的截断点为诊断肝包虫病的依据,经一致性分析发现,两种ADC值联合诊断肝囊型包虫病的敏感度为0.929,特异性为0.971,准确率为0.947,阳性预测值为0.975,阴性预测值为0.917,且一致性较高(Kappa=0.894)。 结论 相对于单纯性肝囊肿,肝囊型包虫病病灶ADC值显著降低,应用MR DWI检测ADC有助于简易地诊断肝包虫病。
肝移植
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分析不同供肝类型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
张树庚, 张少博, 朱泽斌, 栗雪峰, 蔡伟, 郭亚飞, 刘连新
2023, 26(5):  738-74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34
摘要 ( 148 )   PDF (844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分析接受不同供肝的原位肝移植受者发生早期并发症的差异。 方法 2017年4月~2020年12月我中心诊治的6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均接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术治疗,其中接受脑死亡后捐献(DBD)27例,接受心脏死亡后捐献(DCD)26例和接受脑-心双死亡后捐献(DBCD)7例,均接受同种异体经典原位肝移植术。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对术后早期(1个月内)并发症进行分级,比较Ⅲ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在60例患者中,有16例(26.6%)发生了术后早期III级及以上的并发症,其中DBD组2例 (7.4%),DCD组2例 (7.7%),DBCD组2例 (28.6%);DBD组发生IV级并发症 1例 (3.7%),DCD组2例 (7.7%),DBCD组无(0.0%); DBD组发生V级并发症(死亡)3例 (11.1%),DCD组3例 (11.5%),DBCD组1例 (14.3%),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与标准的DBD供肝移植比,接受DCD或DBCD供肝移植也不增加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胆石症
LCBDE与ERCP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效果研究*
叶超荣, 张涛, 吴永军, 利民
2023, 26(5):  742-74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35
摘要 ( 140 )   PDF (844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采取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LCBDE)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 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8例,其中观察组54例采取LCBDE术治疗,另54例对照组采用ERCP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 结果 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98.2%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日分别为(105.3±12.7)min和(6.3±1.2)d,显著长于对照组【分别为(63.9±7.8)min和(3.8±0.9)d,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2.2±5.9)mL,显著多于对照组【(10.6±2.5)mL,P<0.05】;在术后1周,两组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6和CRP水平分别为(59.5±12.8)pg/mL、(7.1±2.2)pg/mL和(14.6±3.3)mg/L,与对照组【分别为(56.8±11.7)pg/mL、(5.9±3.5)pg/mL和(14.7±4.6)mg/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胆漏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6.7%对13.0%,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3.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8%(P<0.05)。 结论 采用LCBDE或ERCP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接近,两种手术均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且安全可行,但LCBDE术后结石复发率更低。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指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患者效果研究*
宋巍, 李智德, 李玉鹏, 陈雄
2023, 26(5):  746-74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36
摘要 ( 122 )   PDF (1933KB) ( 1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21年10月~2022年7月我科收治的 62 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被分为两组,分别行ICG荧光导航LC或普通LC术。 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医源性胆道损伤,对照组发生中转开腹1例(3.2%);荧光LC组辨识胆总管和胆囊管时间、分离出胆囊管和胆囊动脉时间、胆囊切除总用时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0.5(0.5,1)min、(16.9±0.4)min、30(28,33)min和15(5,20)ml,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1,3)min、(24.9±0.1)min、46(39,53)min和30(20,40)ml,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0%对3.2%,P>0.05)。 结论 采用ICG荧光导航LC手术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辅助工具,其实时显像辨别胆道解剖结构,提高了手术效率,减少了医源性胆道损伤,缩短了手术时间。
胆总管囊肿
一站式磁共振成像评估儿童胆总管囊肿和胰胆管解剖结构价值分析*
武林, 吴继志, 王爱平
2023, 26(5):  750-75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37
摘要 ( 86 )   PDF (1403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一站式磁共振成像(MRI)评价儿童胆总管囊肿(CC)分型和胰胆管解剖结构。 方法 2019年6月~2022年6月我院诊治的CC儿童患者136例,均接受一站式MRI、CT和胆道造影检查,参照Todani、Kurumi和Komi分类法进行分型。 结果 本组Todani分型发现Ⅰa型93例(68.4%)、Ⅰb型5例(3.7%)、Ⅰc型5例(3.7%)、Ⅱ型16例(11.8%)、Ⅲ型 3例(2.2%)和Ⅳ型14例(10.3%);Kurumi分型显示C型106例(77.4%)、L型5例(3.7%)、R型7例(5.1%)、A型9例(6.6%)和P型9例(6.6%);Komi分型发现A型47例(34.5%)、B型60例(44.1%)、C型16例(11.8%)和无合流异常13例(9.5%);一站式MRI检查发现胆管正常、变异和胰胆管合流异常分别为80.1%、19.8%和83.8%,均显著不同于CT扫描的94.1%、5.8%和69.1%(P<0.05),而与胆道造影结果非常接近(分别为80.1%、19.8%和86.8%)。 结论 使用一站式MRI扫描评估CC儿童囊肿分型和胰胆管解剖结构更灵敏、更准确,建议优先选择检查。
病例报告
溶血性贫血导致肝紫癜病和继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积症1例及文献复习*
李妹, 安薪宇, 胡灵溪, 刘百成, 任伟光, 张莹, 王荣琦, 南月敏
2023, 26(5):  754-75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38
摘要 ( 78 )   PDF (2064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生儿先天性肝动静脉瘘: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关瑞莲, 孙川川, 林土莲, 张磊, 唐建平, 李易娟
2023, 26(5):  757-76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39
摘要 ( 142 )   PDF (1469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了2例不同类型的新生儿先天性肝动静脉瘘(HAVF)罕见病例。1例为血管型HAVF,产前未能发现胎儿腹部血管异常。在出生后28 h因突发心源性休克和肺动脉高压危象而被诊断,另1例为肿瘤型HAVF,产前早期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腹部血管瘤,并予以连续跟踪,在出生后2 d出现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症状。2例患儿均使用腹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腹部强化CT检查诊断,均给予强心、利尿、口服普萘洛尔对症治疗,1 w后肺动脉压逐渐下降,2~3 w后出院。随访10 m,影像学检查显示2例患儿HAVF逐渐消失,血管瘤体缩小,生长发育正常,未见不良事件发生。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先天性HAVF的病理生理、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选择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提高新生儿科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综述
MicroRNAs作为药物性肝损伤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桂芬芬, 周杰斌
2023, 26(5):  761-76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40
摘要 ( 110 )   PDF (861KB) ( 2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全球卫生健康领域的重要挑战和阻碍新药研发的主要障碍之一。DILI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目前主要依赖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icroRNAs作为DILI生物标记物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以期加深对DILI诊断标记物的认识。
舒肝宁注射液利胆退黄抗炎护肝机制研究进展*
黄龙, 范雅茜, 段钟平
2023, 26(5):  765-76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41
摘要 ( 309 )   PDF (848KB) ( 4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研究的深入开展,肝病治疗的新方法、新药物不断涌现,中医药单靶点叠加作用、多靶点协同作用和毒性分散效应可为肝病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成为丰富完善肝病治疗方法的重要路径。舒肝宁注射液是基于经典名方茵陈蒿汤的现代中药制剂。本文从肝脏转运体、代谢酶和核受体等不同角度对舒肝宁的利胆退黄机制进行了分析,从肝巨噬细胞和氧化应激反应两个方面对其抗炎护肝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舒肝宁注射液现代中药组方的临床用药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