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更多...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更多...
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邮局订阅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期目录

2023年 第2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1-10
述评
专家论坛
实验性肝炎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体外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活化的影响
孙东磊, 郭金波, 王丹丹, 罗雨欣, 牛国超, 杨双双, 张晓岚
2023, 26(1):  11-1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04
摘要 ( 160 )   PDF (1696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s-Exo)对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细胞增殖及活化的影响。方法 取MSCs-Exo,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取LX-2细胞,分为对照组、5 μg/L、10 μg/L和20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α-SMA和COL1A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取TGF-β1诱导活化的LX-2细胞,以50 μg/mL、100 μg/mL和200 μg/mL MSCs-Exo干预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经电镜观察及粒径分析表明,实验所用MSCs-Exo符合外泌体的形态特征;实验所用MSCs-Exo阳性标志蛋白CD9和CD63阳性,而GM130蛋白阴性;经TGF-β1诱导活化的LX-2细胞α-SMA和COL1A1 mRNA水平及其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当TGF-β1诱导浓度为20 μg/L时,细胞α-SMA和COL1A1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最高;与对照组比,MSCs-Exo-100组和MSCs-Exo-200处理细胞增殖活力显著降低(均P<0.0001);50 μg/mL、100 μg/mL和200 μg/mL MSCs-Exo作用TGF-β1诱导活化的LX-2细胞α-SMA mRNA水平和COL1A1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细胞α-SMA和COL1A1蛋白水平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01);MSCs-Exo-100和MSCs-Exo-200处理的LX-2细胞增殖活力较对照细胞显著降低(均P<0.0001)。结论 MSCs-Exo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LX-2细胞增殖和活化,其应用研究值得期待。
E型前列腺素受体4对CCL4诱导的肝损伤小鼠肝组织肝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李蕊, 秦秋实, 张玥, 曹颖, 闫杰, 朱鏐娈
2023, 26(1):  15-1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05
摘要 ( 157 )   PDF (1330KB) ( 2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E型前列腺素受体4(EP4)在CCL4诱导的肝损伤小鼠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30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CCL4联合E7046处理组(n=10),采用CCL4注射法建立肝损伤模型,分别给予甲基纤维素或EP4特异性拮抗剂E7046溶液灌胃干预。采用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小鼠肝组织EP4、α-SMA蛋白及其mRNA水平。常规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鉴定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模型组小鼠肝组织EP4蛋白表达比对照组显著增高,经E7046干预后,肝组织EP4蛋白表达降低,同样地,模型组小鼠肝组织EP4编码基因Ptger 4 mRNA水平为(3.5±0.1),显著高于对照组【(1.0±0.1),P<0.05】,而CCL4联合E7046处理组为(2.4±0.2),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1753.5±328.6)U/L和(1586.2±204.1)U/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CCL4联合E7046处理组,两种酶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分别为(885.9±269.6)U/L和(892.4±208.6)U/L,P<0.05】;模型组小鼠肝组织α-SMA表达较对照组增高,而在CCL4联合E7046组α-SMA水平较模型组降低,模型组小鼠肝组织Acta2和Col1a1 mRNA 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调,而CCL4联合E7046组则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EP4在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阻断EP4与其配体结合有助于改善肝纤维化。
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和HSC-T6细胞miR-122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探讨*
王燕, 李伟甲, 李娅, 陈香宇, 徐峰
2023, 26(1):  19-2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06
摘要 ( 142 )   PDF (1590KB) ( 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微小RNA(miR)-122在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及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CCl4诱导的C57BL/6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以10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HSC-T6细胞,分别在小鼠体内和肝星状细胞转染miR-122 激动剂和miR-122模拟物以过表达miR-122。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组织和细胞miR-12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型胶原、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HSC-T6细胞增殖。结果 模型组小鼠肝组织α-SM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9.92±2.12对1.12±0.54,P<0.01),而miR-12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95±0.31对2.07±0.28,P<0.01);在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miR-122激动剂转染组肝组织miR-122水平显著高于miR-122激动剂对照组(6.27±1.73对2.78±0.21,P < 0.01);miR-122 激动剂转染组肝组织α-SMA、I型胶原、TIMP-1和PDGF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在TGF-β1处理的HST-T6细胞,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肝星状细胞α-SMA水平逐渐升高(0h:0.61±0.02,12 h:0.69±0.05, 24 h:0.75±0.01,48 h:1.01±0.03,P<0.05),而miR-122水平随TGF-β1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0 h:0.72±0.05,12 h:0.45±0.01, 24 h:0.37±0.03,48 h:0.29±0.08, P<0.05);与miR-122 阴性对照转染组比,miR-122模拟物转染组细胞miR-122水平显著增加(178.45±30.62对12.18±2.39,P <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miR-122模拟物转染组细胞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采用TGF-β1处理HST-T6细胞,与miR-122 阴性对照转染组比,miR-122 模拟物转染组细胞增殖活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 肝纤维化组织细胞miR-122水平下调,而过表达miR-122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而可能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小檗碱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炎症实验研究*
黄淡霞, 招志辉, 萧月兴, 何艳青
2023, 26(1):  23-2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07
摘要 ( 161 )   PDF (1329KB) ( 2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小檗碱(BBR)处理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炎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小檗碱处理组,每组15只。在模型组和小檗碱处理组,采用高脂饮食喂养诱导NAFLD模型。实验结束时取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取血清检测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采集粪便,采用16SrRNA序列分析法检测肠道菌群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在高脂喂养16 w末,取2只动物肝组织检查,提示造模成功。在实验结束时,小檗碱处理组动物肝组织学病变明显改善;小檗碱处理组大鼠血清ALT、AST和LDL水平分别为(78.0±6.0)IU/L、(119.6±8.8)IU/L和(61.3±5.0)mg/dL,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211.5±9.0)IU/L、(312.6±9.7)IU/L和(97.6±8.9)mg/dL,P<0.05】,而血清HDL水平为(70.0±5.4)mg/dL,显著高于模型组【(14.6±5.7)mg/dL,P<0.05】;小檗碱处理组FPG、FINS和IRI分别为(4.1±0.5)mmol/L、(12.7±0.9) mU/L和(2.8±0.4),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5.9±0.9)mmol/L、(19.3±1.1)mU/L和(4.6±1.0),P<0.05】;小檗碱处理组大鼠肠道毛螺旋菌属和梭菌属水平分别为(5.6±0.5)和(2.0±0.4),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13.4±1.3)和(7.2±0.6),P<0.05】,而瘤胃球菌和乳酸菌属水平分别为(2.4±0.5)和(2.9±0.5),显著高于模型组【分别为(1.0±0.2)和(1.1±0.2),P<0.05】;小檗碱处理组大鼠血清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52.1±9.8)pg/mL和(70.0±17.3)pg/mL,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80.3±21.6)pg/mL和(120.8±22.6)pg/mL,P<0.05】,而血清IL-10水平为(6.1±2.7)pg/mL,显著高于模型组[(3.4±1.8)pg/mL,P<0.05]。结论 小檗碱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NAFLD大鼠肝组织炎症反应,有效抑制细胞因子活动水平。
病毒性肝炎
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与干扰素α-2b分别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张丹, 江建新
2023, 26(1):  27-3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08
摘要 ( 227 )   PDF (831KB) ( 2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比较应用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或干扰素α-2b分别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血清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诊治的65例血清HBeAg阳性的CHB患者被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或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联合恩替卡韦治疗48 w。常规检测血清生化学、血清学和病毒学指标。结果 在治疗12 w末,恩替卡韦联合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治疗组血清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34.4%和25.0%,均显著高于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组的9.1%和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8 w末,恩替卡韦联合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治疗组血清ALT复常率、血清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87.5%、62.5%和40.6%,均显著高于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组的78.8%、30.3%和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联合干扰素治疗组乏力和发热头痛发生率分别为21.2%和84.9%,显著高于联合衍生蛋白治疗组的3.1%和3.1%(P<0.05),而两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食欲下降和低钙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应用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血清HBeAg阳性的CHB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血清学转换率和较小的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外周血恒定自然杀伤T细胞和CD4+/CD8+T细胞活化差异研究*
陈凤莲, 朱青蓝, 朱伶俐, 陈国飞
2023, 26(1):  31-3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09
摘要 ( 162 )   PDF (938KB) ( 2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不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外周血恒定自然杀伤T细胞(iNKT)、CD4+和CD8+ T细胞活化标记物(CD69、CD25、HLA-DR和NKG2D)的表达差异。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7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64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NAFLD患者行肝穿刺活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iNKT、CD4+和CD8+T细胞CD69、CD25、HLA-DR和NKG2D表达。结果 在64例NAFLD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NAFL 37例和NASH 27例;健康对照者、NAFL和NASH患者健康对照者、NAFL和NASH患者外周血CD69+iNK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0.1±1.7)%、(6.1±1.3)%和(26.7±3.6)%(P<0.05),CD25+iNK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83.0±5.9)%、(94.1±8.0)%和(90.8±7.5)%(P<0.05),HLA-DR+iNK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5.3±1.7)%、(15.8±2.0)%和(22.3±2.0)%(P>0.05),NKG2D+iNK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4.5±3.5)%、(59.7±4.0)%和(71.3±6.0)%(P<0.05);外周血CD69+CD4+ 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0.7±0.2)%、(0.4±0.1)%和(0.5±0.1)%(P>0.05),CD25+CD4+ 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4±0.6)%、(3.0±1.3)%和(1.5±0.7)%(P>0.05),HLA-DR+CD4+ 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7±0.7)%、(4.1±1.0)%和(3.9±1.0)%(P<0.05),NKG2D+CD4+ 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6±0.5)%、(0.6±0.2)%和(0.9±0.2)%(P<0.05);外周血CD69+CD8+ 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0±0.4)%、(1.6±0.3)%和(2.1±0.6)%(P>0.05),CD25+CD8+ 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3±0.3)%、(1.1±0.2)%和(1.0±0.2)%(P>0.05),HLA-DR+CD8+ 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0±0.7)%、(6.5±1.0)%和(9.6±1.4)%(P<0.05),NKG2D+CD8+ 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0.6±0.1)%、(0.5±0.1)%和(0.9±0.2)%(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NAFL与NASH患者可能存在外周血iNKT细胞、CD4+和CD8+ T细胞活化的免疫表型差异,显示NASH患者CD69+iNK T细胞百分比增高,可能对诊断有帮助,值得进一步研究。
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徐伟强, 刘淑萍, 李潇萌
2023, 26(1):  35-3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10
摘要 ( 176 )   PDF (847KB) ( 5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流行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人群1742例,排除干扰因素后,纳入485例,经超声检查诊断NAFLD者78例,非NAFLD者407例。使用CT扫描仪测量腹腔内脏脂肪面积(VAT)和腹壁皮下脂肪面积(SAT)。检测空腹血糖(FPG)等生化指标。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NAFLD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血症患病率分别为29.5%、35.9%和51.3%,显著高于非NAFLD组(分别为18.7%、23.8%和23.6%,P<0.05),BMI、腰围和臀围分别为(25.1±1.)kg/m2、(90.4±6.3)cm和(101.3±8.4)cm,显著高于非NAFLD组【分别为(22.4±1.1)kg/m2、(81.6±5.7)cm和(95.7±6.2)cm,P<0.05】;血清TG、LDL-C和VAT分别为(2.9±0.3)mmol/L、(3.7±0.4)mmol/L和(146.3±12.1)cm2,显著高于非NAFLD组【分别为(1.6±0.2)mmol/L、(3.1±0.2)mmol/L和(70.5±4.6)cm2,P<0.05】;血清ALT、FPG和UA水平分别为(56.6±11.7)u/L、(5.8±0.7)mmol/L和(387.8±36.3)μmol/L,均显著高于非NAFLD组【分别为(32.4±3.1)u/L、(5.1±0.4)mmol/L和(313.6±51.4)μmol/L,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增高、VAT增大、合并高血压、血清TG、LDL-C、ALT和UA水平升高是患NAFLD的独立风险因素,而血清HDL-C水平升高则是NAFLD的保护因素。结论 体检人群NAFLD检查率较高,而一些体质、血清和影像学检查指标可以提示疾病的存在而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干预。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NKp46+ILC3细胞和Th17细胞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王浩宇, 周娟燕, 刘茹, 徐菁, 马少君
2023, 26(1):  39-4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11
摘要 ( 180 )   PDF (887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NKp46+ILC3细胞和Th17细胞百分比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6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AIH患者43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NKp46+3型天然淋巴样细胞(ILC3)和Th17细胞百分比,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应用NKp46+ILC3细胞和Th17细胞百分比判断AIH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分级的效能。结果 10例临床重度AIH患者NKp46+ILC3细胞和Th17细胞百分比分别为(0.2±0.2)%和(1.3±0.4)%,显著低于或高于33例轻中度AIH患者【分别为(0.5±0.2)%和(0.8±0.3)%,P<0.05】;12例肝组织G3~4级AIH患者 NKp46+ILC3细胞百分比和Th17细胞百分比分别为(0.3±0.2)%和(1.3±0.4)%,显著低于或高于31例G1~2级AIH患者【分别为(0.5±0.2)%和(0.8±0.3)%,P<0.05】;以外周血NKp46+ILC3细胞百分比≤0.3%为截断点,判断AIH患者肝组织炎症重度活动的AUC为0.774(95% CI:0.592~0.957),其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7.1%;以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比>1.1%为截断点,判断AIH患者肝组织炎症重度活动的AUC为0.853(95% CI:0.734~0.973),其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0.3%。结论 AIH患者外周血NKp46+ILC3细胞水平降低,而Th17细胞水平升高。应用这种变化规律可能有助于判断AIH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分级,对评估AIH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血清miR-21和miR-124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林仕文, 韩锋, 魏玉, 陈文传
2023, 26(1):  43-4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12
摘要 ( 149 )   PDF (843KB) ( 1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血清微小RNA(miR)-21和miR-124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9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87例DILI患者和6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21和miR-124a mRNA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在DILI发生时,血清ALT、AST、GGT和TBIL峰值水平分别为(143.6±51.8)U/L、(158.2±38.8)U/L、(131.6±26.8)U/L和(41.9±9.6)μmol/L;DILI患者血清miR-21、miR124a mRNA、NF-κB和IL-6水平分别为(1.4±0.3)、(2.6±0.4)、(3615.4±526.4)pg/ml和(12.7±1.8)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1.0±0.1)、(1.1±0.1)、(692.2±144.6)pg/ml和(3.4±0.7)pg/ml,P<0.05】;混合型DILI患者血清NF-κB和IL-6水平分别为(3874.5±282.5)pg/ml和(14.4±2.6)pg/ml,均显著高于肝细胞型DILI患者【分别为(3609.8±296.4)pg/ml和(12.6±1.5)pg/ml,P<0.05】或胆汁淤积型DILI患者【分别为(3437.2±253.7)pg/ml和(11.7±1.3)pg/ml,P<0.05】;混合型、肝细胞型和胆汁淤积型DILI患者血清miR-21和miR-124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ILI患者血清miR21和miR-124a 水平随肝功能损伤的出现而升高,但在三型不同肝损伤类型患者其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对临床分型的判断无指导意义。
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
3例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汪芾, 汪皓琪, 周怡, 周达, 方颖
2023, 26(1):  47-5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13
摘要 ( 798 )   PDF (841KB) ( 1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和分析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BRI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BRIC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分子遗传学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首次发病年龄小于20岁,除外其他已知的可致胆汁淤积的病因;3例患者疾病均反复发作,但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发作时有黄疸和皮肤瘙痒表现,其中2例伴大便不规律、腹胀和食欲下降;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总胆汁酸水平显著升高,而γ-谷氨酰转肽酶和转氨酶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MRCP检查均未见有肝内外胆管异常;2例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肝细胞明显胆汁淤积伴毛细胆管栓塞形成;3例患者均有功能预测为“潜在有害”或致病分级为“可能致病”的ATP8B1基因突变位点检出。结论 目前,BRIC病例报道较少,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诊断较困难。临床医生应在排除其他常见肝损伤病因后,综合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临床诊断。对于临床高度怀疑BRIC的患者,应尽早行分子遗传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Fitz-Hugh-Curtis综合征
Fitz-Hugh-Curtis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倪丽, 韩少伟, 周丽诗, 陈川, 母佩, 许铭凤, 吕涛
2023, 26(1):  51-5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14
摘要 ( 307 )   PDF (1399KB) ( 3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Fitz-Hugh-Curtis综合征(FHCS)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转归。方法 2016年1月~2021年4月我院诊治的FHCS患者7例,总结症状和体征、实验室结果、初步诊断、影像学检查、妇科检查、治疗和转归。结果 7例均为有性生活史的年轻女性,以急性腹痛起病;腹部增强CT检查动脉期显示肝脏包膜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肝包膜和肝实质均匀强化或强化减弱;初步诊断急性胆囊炎者2例,急性胰腺炎者2例,消化性溃疡者1例;阴道分泌物检出沙眼衣原体4例;应用头孢曲松、多西环素或甲硝唑联合治疗2周,均获得临床治愈。结论 育龄期女性出现急性持续性上腹痛或右上腹痛,临床医生应注意结合影像学、妇科和病原学检查结果想到FHCS的可能。
妊娠急性脂肪肝
近20年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预后变化和死亡原因分析
刘海霞, 朱云霞, 段忠辉, 赖曼, 陈煜
2023, 26(1):  55-5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15
摘要 ( 230 )   PDF (840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近20年我科诊治的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2002年1月~2011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AFLP患者25例(A组),2012年1月~2022年1月收治28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表现、并发症、病死率变化和死亡原因。结果 A组和B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 (239.8±104.2)μmol/l和【(161.9±107.7)μmol/l, P=0.052】, A组肝功能异常率为12.0%,显著低于B组的42.9%(P=0.006);A组剖宫产率为76.0%,显著低于B组的100.0%(P=0.020);A组与B组DIC(40.0%对3.6%,P=0.001)和失血性休克发生率(24.0%和3.6%,P=0.028)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产后出血(48.0%对25.0%,P=0.081)无显著性差异;B组产妇病死率为3.6%而胎儿无死亡,显著低于A组的24.0%和12.1%(P<0.05)。结论 DIC和大出血是10年前AFLP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近10年AFLP母婴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肝衰竭进展仍较常见,仍需早期识别和处理。
肝衰竭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并发细菌感染及其预测模型效能评价*
吴成勇, 陈冲, 刘文艳, 唐光敏
2023, 26(1):  59-6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16
摘要 ( 182 )   PDF (839KB) ( 6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并发细菌感染发生情况及常见临床指标预测感染的效能。方法 2015年1月~2022年2月我院诊治的HBV-ACLF患者214例,自医院HIS系统调查细菌感染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感染发生的因素。结果 在本组214例HBV-ACLF患者中,并发细菌感染145例(67.7%),其中1个部位感染113例,2个部位感染28例,3个部位感染4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27例(85.2%),肺部感染41例(27.5%),急性胆囊炎25例(16.8%),尿路感染4例(2.7%)和肛周感染2例(1.3%);感染组年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外周血WBC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肝性脑病(HE)和腹水发生率与未并发感染组比,差异显著(P<0.05);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对感染有影响的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SIRS评分、WBC、PCT和腹水是影响HBV-ACLF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TA和Alb则是保护性因素(P<0.05);以SIRS评分为基本指标,其联合年龄预测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9%和55.1%,联合WBC计数分别为77.2%和62.3%,联合PTA分别为79.3%和59.4%,联合PCT分别为89.7%和46.4%,联合ALB分别为80.7%和63.8%,联合腹水分别为67.6%和72.5%,提示各种联合预测的灵敏度较好,而特异度均较低。结论 HBV-ACLF患者容易并发细菌感染而导致救治困难,熟悉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如年龄大、黄疸深和凝血功能差,而给予及时的处理可能提高治疗成功率,值得深入研究。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极化和TXNIP/NLRP3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探讨*
邵思萌, 高峰, 蒋磊, 魏亚虎, 赵威
2023, 26(1):  63-6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17
摘要 ( 199 )   PDF (840KB)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极化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变化。方法 2019年6年~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57例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3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M1/M2型巨噬细胞比率,分离PBMC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TXNIP、NLRP3和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mRNA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HBV-ACLF组M1型巨噬细胞比率和M1/M2细胞比值分别为(3.5±0.4)%和(1.2±0.2),显著高于CHB组【分别为(2.1±0.2)%和(0.6±0.1),P<0.05】,而M2型巨噬细胞比率为(2.5±0.3)%,显著低于CHB组【(4.1±0.4)%,P<0.05】;HBV-ACLF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37.9±4.2)ng/L和(2.3±0.2)pg/mL,显著高于CHB组【分别为(28.8±3.6)ng/L和(1.2±0.1)pg/mL,P<0.05】,而血清IL-10水平为(1.4±0.2)pg/mL,显著低于CHB组【(2.9±0.3)pg/mL,P<0.05】;HBV-ACLF组PBMCs NLRP3、TXNIP和caspase-1 mRNA水平分别为(0.5±0.1)、(0.7±0.1)和(1.2±0.1),显著低于CHB组【分别为(0.8±0.2)、(1.0±0.1)和(1.6±0.2),P<0.05】;15例死亡患者外周血M1型巨噬细胞比率为(4.1±0.4)%,显著高于42例生存组【(3.3±0.3)%,P<0.05】,而M2型巨噬细胞比率、PBMCs NLRP3和TXNIP mRNA水平分别为(1.9±0.2)%、(0.2±0.1)和(0.4±0.1),显著低于生存组【分别为(2.7±0.3)%、(0.6±0.1)和(0.8±0.1),P<0.05】。结论 HBV-ACLF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向促炎方向极化,而TXNIP和NLRP3 mRNA水平下调可能与免疫功能被抑制有关。
NLR联合血清IL-6水平预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探讨*
祝欣雯, 王卫兵, 袁福兵, 吴鑫
2023, 26(1):  67-7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18
摘要 ( 144 )   PDF (918KB) ( 3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应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2019年9月~2021年9月我院诊治的HBV-ACLF患者72例,给予综合内科治疗,观察28 d生存率。常规检测血常规,计算NLR,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近期预后的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联合血清IL-6水平预测近期预后的效能。结果 72例HBV-ACLF患者28 d生存53例,死亡19例(26.4%);死亡患者NLR为(7.2±2.2),血清IL-6水平为(13.6±3.5)pg/ml,显著高于生存患者【分别为(3.7±1.0)和(8.7±1.5)pg/ml,P<0.05】,死亡组年龄、肝性脑病发生率和MELD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而PLT计数显著低于生存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肝性脑病、MELD评分、NLR和血清IL-6水平均为影响近期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经ROC分析显示,分别以NLR>4.93和血清IL-6水平>10.9 pg/ml为截断点,两者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84.9%。结论 应用NLR和血清IL-6水平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肝硬化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dNLR、MLR和SII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徐海波, 苏惠婷, 熊异平, 徐远久, 邓强
2023, 26(1):  71-7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19
摘要 ( 337 )   PDF (845KB) ( 1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衍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和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5例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85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17。常规检测血细胞计数。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BIL和INR分别为(43.1±8.5)μmol/L和(1.3±0.6),显著高于【分别为(19.4±3.0)μmol/L和(1.1±0.2),P<0.05】,而血清ALT和ALB水平分别为(63.6±8.2)U/L和(30.8±4.6)g/L,显著低于CHB组【分别为(104.1±14.9)U/L和(39.0±8.1)g/L,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17水平分别为(88.7±11.6)pg/mL、(95.6±12.5)pg/mL和(45.6±8.9)ng/mL,显著高于CHB组【分别为(68.2±9.3)pg/mL、(67.9±9.5)pg/mL和(25.5±5.1)ng/mL,P<0.05】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dNLR、MLR和SII分别为(2.2±0.5)、0.8(0.7,0.9)和(553.9±83.4),显著高于CHB组【分别为(1.8±0.3)、0.6(0.5,0.7)和(481.4±99.3),P<0.05】;Child B/C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dNLR、MLR和SII显著高于A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0.05),Child C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dNLR、MLR和SII显著高于B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dNLR、MLR和SII显著升高,且它们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结肠透析治疗肝性脑病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浆β-EP和LPS的影响*
李苏苏, 董媛, 贾浩延, 秦颖
2023, 26(1):  75-7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20
摘要 ( 186 )   PDF (841KB) ( 4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结肠透析治疗肝性脑病(HE)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浆β-内啡肽(β-EP)和内毒素(LPS)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HE患者12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结肠透析治疗,给予观察组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结肠透析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7~10天。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6及血浆β-EP和LPS水平,常规检测血氨。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数字连接试验(NCT)评价认知功能。结果 在治疗后,观察组病死率为1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1%(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水平为(41.6±8.2)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50.8±9.4)μmol/L,P<0.05】,血氨水平为(60.8±6.3)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82.4±9.6)μmol/L,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8、IL-6、β-EP和LPS水平分别为(27.5±5.3)ng/L、(44.9±7.2)ng/L、(50.6±8.4)ng/L、(38.6±3.8)pg/mL和(17.5±3.1)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9.7±6.8)ng/L、(62.8±9.3)ng/L、(74.8±11.5)ng/L、(50.7±4.9)pg/mL和(24.8±3.6)pg/mL,P<0.05】;观察组MMSE评分为(27.4±3.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3.9±3.6)分,P<0.05】,而NCT用时为(50.3±4.8) s,显著短于对照组【(60.5±5.9)s,P<0.05】。结论 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结肠透析治疗HE患者可提高疗效和短期生存率,可能与降低了血氨,缓解了机体炎症反应,降低血浆β-EP水平有关。
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患者术后心脏结构与功能指标的变化评价*
陈晔, 陈晓岚, 曹丽玲, 刘昌华
2023, 26(1):  79-8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21
摘要 ( 247 )   PDF (1007KB) ( 3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术后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6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例,均接受TIPS术治疗。采用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MR)检测右心房容积指数(RAVI)、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右心室每搏量(RVSV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每搏量(LV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EDMI)。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右心房面积(RA area)、三尖瓣收缩期运动幅度(TAPSE)、LAVI、LVEF和同一心动周期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E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瓣环峰值速度e'比值(E/e')。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使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结果 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RAVI、RVEDVI、RVESVI和RVSVI发生了显著的改变(P<0.05),LAVI、LVEDVI、LVESVI、LVSVI和LVEDMI也变化显著(P<0.05);术前RA area、超声心动图检测的LAVI和E/e'比值分别为16(12,19)cm2、23(20,27)ml/m2和8(5,10),与术后6个月【分别为18(15,24)cm2、32(28,45)ml/m2和11(8,16)】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TIPS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所有心腔容积增加,出现偏心性左心室肥大,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仍需要研究。
简化版动物命名试验对肝硬化并发轻微性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及相关因素分析*
刘南南, 李卫, 赵守松
2023, 26(1):  83-8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22
摘要 ( 194 )   PDF (919KB) ( 3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简化版动物命名试验(S-ANT)诊断肝硬化并发轻微性肝性脑病(MHE)的价值。方法 2020年7月~2021年6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和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科住院治疗的142例肝硬化患者,采用数字连接试验A(NCT-A)、数字符号试验(DST)、动物命名试验(ANT)筛查肝硬化并发MHE患者。常规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常规和血氨,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并发MHE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S-ANT诊断MHE的效能。结果 在142例肝硬化患者中,发生MHE者39例(27.5%);MHE组患者年龄、受教育年限和酒精性肝病占比与无MHE组比,差异显著(P<0.05);MHE组血氨水平为61.0(36.0~94.0)μmol/L,显著高于无MHE组【(47.1(33.0~69.0)μmol/L,P<0.05】;MHE组NCT-A用时为(93.5±38.9)s,显著长于无MHE组【(61.5±23.7)s,P<0.05】,DST、ANT和S-ANT评分分别为(22.7±5.7)分、(12.5±1.5)分和(14.4±2.0)分,均显著低于无MHE组【分别为(36.9±10.4)分、(17.6±3.9)分和(18.7±3.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95%CI 1.02~1.14,P<0.05)、受教育年限(OR=0.78,95%CI 0.65~0.94,P<0.05)和血氨水平(OR=1.02,95%CI 1.00~1.04,P<0.05)是发生MHE的独立影响因素;S-ANT诊断肝硬化患者并发MH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1,最佳截断点为<16分,其敏感度为71.8%,特异度为84.5%。结论 S-ANT诊断肝硬化并发MHE简便、有效,值得临床开展论证研究。
内镜下套扎和注射硬化剂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疗效研究*
戴欢, 李凯, 朱永湘, 王超
2023, 26(1):  87-9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23
摘要 ( 210 )   PDF (837KB) ( 3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取内镜下套扎和注射硬化剂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6年2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EVB患者80例,均接受常规抑酸、止血和输血等处理,其中40例对照组接受普萘洛尔治疗,另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内镜下套扎和注射硬化剂治疗,术后口服普萘洛尔。随访所有患者6个月。使用超声检测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和门静脉血流量(QPV),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过氧化脂质(LPO)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观察组输血量、止血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3.2±0.6) u、(23.8±5.1)h和(7.5±1.3)d,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0±0.9) u、(47.9±7.5)h和(12.1±1.5)d,P<0.05];治疗后,观察组VPV和QPV分别为(18.7±2.3)cm/s和(510.2±52.2)ml/min,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2.2±2.4)cm/s和(645.2±64.1)ml/min,P<0.05];观察组血清GAS、MTL、LPO和MDA水平分别为(98.2±9.1)μg/ml、(219.5±20.2)ng/l、(5.1±1.5)U/l和(13.6±3.4)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2.4±11.7)μg/ml、(251.2±20.4)ng/l、(15.2±6.8)U/l和(22.1±5.3)μmol/l,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5.0%和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和30.0%(P<0.05)。结论 采取内镜下套扎和注射硬化剂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EVB患者效果显著,能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生存率,可能与有效改善了血流动力学和胃肠动力学有关。
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脏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分析*
许青, 杨健, 宗金娟
2023, 26(1):  91-9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24
摘要 ( 133 )   PDF (2213KB) ( 1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INCPH)患者肝脏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并与肝硬化的鉴别要点。方法 2016年1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INCPH患者16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8例,常规进行超声、CT和MRI及肝穿刺活检检查。结果 INCPH与肝硬化患者在影像学检查发现的弥漫性结节样改变(0.0%对35.7%)、门静脉直径【9.7(7.2,11.6)mm对13.6(9.2,15.7)mm】、门静脉壁厚【2.6(1.4,4.0)mm对1.4(1.1,1.6)mm】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学检查发现,INCPH与肝硬化患者在门静脉区域纤维化、肝膈膜纤维化、肝小叶间静脉闭塞、肝细胞坏死和肝细胞水肿或脂肪变性方面【分别为100.0%对0.0%、18.7%对92.8%、56.2%对10.7%、0.0%对75.0%和12.5%对8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CPH仍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注意分析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可以作出与肝硬化的鉴别诊断。
肝癌
HCC组织CDC20表达及其与发病机制的关系研究*
邹春燕, 何焰鹏, 柴秀坤, 谢长顺, 李莉, 付丽坤
2023, 26(1):  95-9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25
摘要 ( 166 )   PDF (1377KB) ( 4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肝恶性肿瘤之一。HCC的病因和潜在的分子事件尚不清楚。我们应用综合生物信息学技术识别与HCC相关的关键致病基因细胞分裂周期20(CDC20),并揭示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数据库下载GSE36376基因表达谱,共433个样本,其中HCC组织240例,正常肝组织193例,用综合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应用RStudio中的R软件筛选HCC和正常肝组织差异表达基因(DEG),从STRING数据库中构建DEG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应用Metascape在线工具进行富集分析,采用MCODE法对Hub基因进行鉴定。结果 筛选GSE36376数据集得到706个DEG,其中共鉴定出554个下调基因和152个上调基因;从PPI网络中鉴定出DEG关系基因,显著上调基因是UBE2C、CDC20、COL4A1、NUSAP1、HSP90AB1和CDKN3;Metascape富集分析表明,在GO生物过程中,主要集中在小分子分解代谢过程、一元羧酸代谢过程、类固醇代谢过程、辅因子代谢过程、药物分解代谢过程、初级酒精代谢过程、对有毒物质的反应、有机阴离子转运、单糖代谢过程、芳香族氨基酸家族代谢过程、解毒作用、伯醇分解代谢过程和有机环状化合物分解代谢过程等;在KEGG 信号通路中,主要集中在碳代谢、脂肪酸降解、补体和凝血级联、色氨酸代谢和过氧物酶体等过程;MCODE分析显示Hub基因是UBE2C、CDC20和HSP90AB1。结论 应用综合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的CDC20基因是HCC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对HCC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临床意义,为HCC的防治提供了有效的靶点。
动态增强磁共振定量参数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效能分析*
江慧珍, 陈俊, 陈春美, 闫海金
2023, 26(1):  100-10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26
摘要 ( 232 )   PDF (1250KB) ( 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扫描定量参数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效能。方法 2019年2月~2022年2月我院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88例肝脏良恶性病变患者,其中肝脏良性病变组47例和恶性病变组4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DCE-MRI检查,测量病变的平均强化时间(MET)、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上升斜率(MSI)和最大下降斜率(MSD)。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衍生生长因子-1(Cripto-1)、Kruppel样因子(KLF4)、同源盒蛋白A9(HOXA9)和跨膜蛋白3(IFITM3)mRNA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R检查测量的MET、PEI、MSI和MSD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的效能。结果 恶性病变组MET、PEI和MSI分别为(516.5±40.2)s、(32.4±6.3)和(99.6±17.8),显著低于肝脏良性病变组【分别为(574.3±50.9)s、(256.7±22.7)和(271.6±25.3),P<0.05】,而MSD为(114.6±14.2),显著高于肝脏良性病变组【(85.4±10.9),P<0.05】;恶性病变组组织Cripto-1和IFITM3 mRNA水平分别为(130.3±17.5)和(141.8±19.2),显著高于肝脏良性病变组【分别为(101.5±14.2)和(103.5±13.6),P<0.05】,而KLF4和HOXA9 mRNA水平分别为(70.4±8.6)和(65.7±6.9),显著低于肝脏良性病变组【分别为(99.8±12.6)和(98.8±11.4),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分别以MET、PEI、MSI和MSD等于或大于534.7 s、77.9、136.8和100.5为截断点,其联合诊断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的AUC为0.900,其灵敏度为96.0%,特异度为80.0%,显著优于任一项目的单独诊断(P<0.05)。结论 使用DCE-MRI定量参数判定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高场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价值探讨*
高祥瑞, 刘红岩, 张淮, 葛尚
2023, 26(1):  104-10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27
摘要 ( 231 )   PDF (1391KB)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场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肝血管瘤(HH)与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 2019年6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5例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FLL)患者,均接受高场MRI检查,记录不同b值下表观扩散系数(ADC)。均接受肝叶切除术,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DC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在85例FLL患者中,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HH者28例(32.9%)、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FNH)者18例(21.2%)和肝细胞癌(HCC)者39例(45.9%);在b值=50 s/mm2、b值=400 s/mm2和b值=1000 s/mm2时,HCC病灶ADC值分别为(2.41±0.20)×10-3/mm2/s、(2.02±0.19)×10-3/mm2/s和(1.73±0.15)×10-3/mm2/s,FNH病灶分别为(2.43±0.31)×10-3/mm2/s、(2.05±0.21)×10-3/mm2/s和(2.01±0.18)×10-3/mm2/s,均显著低于HH病灶【分别为(2.63±0.35)×10-3/mm2/s、(2.46±0.32)×10-3/mm2/s和(2.25±0.23)×10-3/mm2/s,P<0.05】;根据b值=1000 s/mm2时HH与HCC病灶ADC值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以高场磁共振ADC=1.73×10-3/mm2/s为最佳截断点,其鉴别HH与HCC的AUC(95%CI)为0.727(0.581~0.844,P<0.05),约登指数为0.559,其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75.9%。结论 采用高场磁共振DWI鉴别诊断HH与HCC病灶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我们推荐应用b值为1000s/mm2时高场磁共振DWI可能鉴别诊断价值更高。
TACE序贯微波消融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大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丁海斌, 张欣, 李雅, 聂磊, 常柏玲, 王颖栋
2023, 26(1):  108-11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28
摘要 ( 144 )   PDF (839KB) ( 2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取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序贯微波消融(MWA)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大体积肝细胞癌(HCC)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诊治的大体积HCC患者144例,其中联合组74例接受TACE序贯MWA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另70例接受TACE和索拉非尼治疗,随访2年。结果 在治疗后3 m,联合组肿瘤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3.0%和98.6%,显著高于TACE组的47.1%和88.6%(P<0.05);联合组血清AFP水平为(128.0±14.4)μg/L,显著低于TACE组[(208.7±27.3)μg/L,P<0.05],KPS评分为(88.7±8.2)分,显著高于TACE组[(79.4±7.9)分,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与TACE组的34.3%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腹泻、食欲下降、脱发、恶心和呕吐和皮肤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3%、27.0%、20.3%、13.5%和18.9%,与TACE组的24.3%、30.0%、24.3%、17.1%和18.6%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随访2年末,联合组失访5例,TACE组失访2例。联合组1 a生存率为97.1%(67/69),2 a生存率为73.9%(51/69),TACE组分别为79.4%(54/68)和52.9%(36/68),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联合组生存率显著高于TACE组(Log-Rank=11.857,P=0.001)。结论 采用TACE序贯MWA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大体积HCC患者有效,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探索。
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彭雨, 李海涛, 杨文丽, 余意
2023, 26(1):  112-11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29
摘要 ( 715 )   PDF (913KB) ( 3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56例PLC患者被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分别给予仑伐替尼治疗或替雷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评估客观缓解率(ORR)和局部控制率(LCR)。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在治疗3月末,两组ORR(42.9%对25.0%)和LCR(78.6% 对64.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CD3+、CD4+和CD8+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4+/CD8+细胞比值及细胞PD-1和CTLA-4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aFGF、bFGF和VEGF水平分别为(4.1±0.8)pg/L、(5.1±1.0)pg/L和(13.5±2.7)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3±0.9)pg/L、(6.1±0.8)pg/L和(18.6±3.1)ng/ml,P<0.05】;在治疗后2年末,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5.0个月和17.9个月,无进展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0.7%对21.4%,P>0.05),对照组总体生存期(OS)为18.9个月,观察组为25.7个月,观察组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0.7%对25.0%,P<0.05)。结论 应用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老年中晚期PLC患者可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
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杜尚云, 翁莉, 武敏
2023, 26(1):  116-11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30
摘要 ( 163 )   PDF (861KB) ( 2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3月~2021年3月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中晚期PLC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分别给予TACE治疗或在TACE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获得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疾病稳定率、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6%、48.3%、29.3%、56.9%和86.2%,而对照组则分别为1.7%、36.2%、31.0%、37.9%(P<0.05)和69.0%(P<0.05);观察组血清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和癌胚抗原水平分别为(86.5±28.7)ng/mL、(183.7±61.4)ng/mL和(9.1±2.6)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5.8±34.9)ng/mL、270.3±71.5)ng/mL和(25.4±3.6)ng/mL,P<0.05];观察组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分别为(38.6±4.1)%和(1.3±0.2),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3±3.7)%和(1.1±0.1),P<0.05】;截止到随访结束,观察组和对照组生存率分别为64.3%(36/56)和43.9%(25/57,x2=3.618,P=0.045)。结论 采取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PLC患者有一定的近期疗效,还需要扩大观察。
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短期临床疗效研究*
东贤进, 苏伟, 李连生, 谢智, 高军林
2023, 26(1):  120-12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31
摘要 ( 120 )   PDF (840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腹腔镜肝切除术(LH)与开腹肝切除术(OH)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2月~2021年2月我院诊治的122例ICC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1例,分别接受OH或LH治疗,随访观察半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LH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肛门首次排气和术后住院日分别为(232.2±50.4)min、(592.3±164.7)ml、(2.1±0.8)d和(6.5±1.3)d,显著短于或少于0H组【分别为(321.1±69.7)min、(995.5±321.4)ml、(2.7±0.7)d和(8.2±1.7)d,P<0.0 5】;在术后3 d时,LH组血清CRP、Cor和IL-6水平分别为(25.1±4.0)mg/L、(529.6±75.4)mmol/L和(83.5±7.2)pg/ml,均显著低于0H组【分别为(39.8±5.1)mg/L、(654.7±78.1)mmol/L和(97.3±10.2)pg/ml,P<0.05】;在术后7 d时,LH组血清AST水平为(155.2±12.7)U/L,显著低于0H组【(209.3±17.0)U/L,P<0.05】;在术后30 d时,LH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5%,显著低于0H组的26.2%(P<0.05);在术后随访半年时,LH组肿瘤复发率为3.3%,病死率为3.3%,与OH组的1.6%和4.9%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LH治疗ICC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快,可能与减轻了应急反应程度有关。
胆石症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尹秋实, 王学国, 宋奇锋
2023, 26(1):  124-12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32
摘要 ( 131 )   PDF (832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先行腹腔镜肝切除(LH)还是先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IH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诊治的IHC患者90例,其中合并胆总管结石79例。在53例A组,先行LH术,再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在37例B组先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再进行LH,随访6个月。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日分别为(226.1±45.3)min、(7.1±1.8)d和(8.0±1.5)d,显著短于B组【分别为(294.5±58.8)min、(8.4±2.0)d和(9.7±2.4)d,P<0.05】,术中出血量为(215.4±39.7)ml,也显著少于B组【(328.2±37.2)ml,P<0.05】;术前术后两组血清ALT、AST、ALP和TBIL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个月,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腹腔积液、胆漏、胆道出血和胆管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对 24.3%,P>0.05);随访6个月,A组结石复发率为5.7%,与B组的8.1%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合并胆总管结石的IHC患者是先行LH还是先行胆总管切口取石可能不影响治疗效果,而需要根据患者腹腔情况作出选择。外科医生需要总结经验,给出合理的手术路径,以提高手术效率和治疗结果。
LCBDE术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效果研究*
张福, 陈俊卯, 梁晓辉
2023, 26(1):  128-13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33
摘要 ( 275 )   PDF (835KB) ( 3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LCBDE术联合T管引流治疗,另4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LCBDE术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术后随访所有患者6个月。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91.3±12.6)min、(3.3±1.2)d和(5.9±1.2)d,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15.4±19.2)min、(4.5±1.4)d和(8.6±1.5)d, P<0.05】;手术前后,两组血清肝功能指标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3 d,观察组血清A、ACTH和COR水平分别为(1.2±0.3)nmol/L、(13.6±4.1)ng/mL和(212.9±21.4)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0.4)nmol/L、(17.2±4.8)ng/mL和(256.4±35.7)ng/mL,P<0.05】;在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0%(P<0.05),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2.3%,与对照组的6.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LCBDE术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可能更有利于改善围术期指标,减轻术后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进一步研究。
LC联合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疗效研究*
刘颂航, 高友逵, 曹良启
2023, 26(1):  132-13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34
摘要 ( 215 )   PDF (841KB) ( 2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3月我科收治的142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其中7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开腹手术,在另71例观察组患者行LC联合ERCP术治疗。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固相免疫色谱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和住院日和分别为(92.3±8.7)min、(47.9±5.2)mL、(3.8±0.4)分和(5.2±2.3)d,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16.4±10.2)min、(76.5±6.4)mL、(4.1±0.5)分和(7.1±2.6)d,P<0.05】,而医疗花费为(3.4±0.4)万元,显著高于对照组【(2.7±0.3)万元,P<0.05】;在术后3 d,观察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48.4±2.9)mg/L、(9.7±1.2)ng/L和(1.3±0.2)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1.7±3.1)mg/L、(14.3±1.6)ng/L和(2.4±0.2)ng/L,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如急性胰腺炎、出血、感染和胆漏发生率为1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9%(P<0.05)。结论 采用LC联合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可有效改善手术相关指标,保证结石清除率,促进术后恢复。
病例报道
特发性门脉高压肝移植术后随访第3年再发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张维, 侯维, 刘晖, 宋文艳, 王莉琳, 王征, 郑素军
2023, 26(1):  136-13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35
摘要 ( 177 )   PDF (2860KB) ( 4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复习1例特发性门脉高压(IPH)患者接受肝移植(LT)后第3年出现病情“再发”,并进行了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我们诊治的IPH患者的病例资料,并检索MEDLINE、EMBASE、万方等数据库经LT治疗的IPH患者的研究报道,分析其治疗和转归。结果 本文报道的病例为57岁女性,因消化道出血、腹水行LT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IPH;术后随访第3年病情复发,行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病理学检查提示结节性再生性增生(NRH)、轻度汇管区炎症及纤维化,提示IPH再发;文献检索到81例LT治疗的IPH患者,其中42例在LT前诊断为肝硬化;LT后最长随访时间为248个月,8例死亡,其中5例分别在首次LT后3.5月~14年进行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NRH,3例分别于LT后第7月、第3年和第14年出现具有门脉高压表现的NRH。结论 具有严重的门脉高压或肝功能衰竭的IPH患者需要LT治疗。少数患者在LT后可能出现IPH“再发”。
短篇论著
不同HBsAg水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IF-1α、ApoE和TGF-β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贾春锋, 高旋, 徐倩, 刘建华
2023, 26(1):  140-14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36
摘要 ( 119 )   PDF (814KB) ( 3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血清HBsAg水平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载脂蛋白E(ApoE)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196例,定量检测血清HBsAg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IF-1α、ApoE和TGF-β1水平。结果 在196例CHB患者中,血清HBsAg<6000 IU/mL(A组)100例,6000 IU/mL<血清HBsAg<8000 IU/mL B组54例,和血清HBsAg>8000 IU/mL( C组)42例;三组性别分布、年龄、体质指数和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 C组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和HBV DNA水平分别为(112.3±6.2)U/L、(125.1±6.8)U/L、(49.3±10.1)μmol/L和(6.4±0.2)lg copies/ml,显著高于B组【分别为(76.2±7.1)U/L、(93.5±4.4)U/L、(41.4±7.8)μmol/L和(6.4±0.3)lg copies/ml,P<0.05】或A组【分别为(55.5±5.3)U/L、(67.2±3.4)U/L、(23.5±4.5)μmol/L和(6.4±0.1)lg copies/ml,P<0.05】; C组血清ApoE、HIF-1α和TGF-β1水平分别为(0.8±0.1)g/L、(4.5±0.2)pg/ml和(286.1±16.0)mg/L,均显著高于B组【分别为(0.6±0.1)g/L、(3.1±0.3)pg/ml和(256.6±19.5)mg/L,P<0.05】或A组【分别为(0.4±0.1)g/L、(1.5±0.2)pg/ml和(231.1±21.6)mg/L,P<0.05)。结论 血清HBsAg高水平的CHB患者血清HIF-1α、ApoE和TGF-β1水平也升高,并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RFA联合益脾养肝方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张子侠, 李德林, 张国梁
2023, 26(1):  142-14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37
摘要 ( 232 )   PDF (810KB) ( 1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视频消融(RFA)治疗后给予益脾养肝方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临床获益情况。方法 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60例,均接受RFA治疗,其后,30例患者接受益脾养肝方治疗3个月。应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常规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糖抗原(CA)19-9水平。结果 在随访时,观察组获得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疾病稳定的比率分别为6.7%、46.7%和26.7%,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7%、26.7%和26.7,P <0.05);血清AFP和CA19-9水平分别为(75.8±16.6)ng/ml和(54.1±8.7)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8.6±20.3)ng/ml和(63.5±9.0)U/L,P<0.05】。结论 在RFA治疗后应用中药益脾养肝方治疗PLC患者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供近期疗效,值得进一步探索。
综述
甲状腺激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
陈怡, 朱友, 周希乔
2023, 26(1):  145-14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38
摘要 ( 285 )   PDF (849KB) ( 5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肝硬化、肝癌和肝移植的重要原因。全球成年人患病率约为25%,且呈现上升趋势。大量的研究表明甲状腺激素(TH)在肝脏脂质代谢和胰岛素抵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受体激动剂有望成为治疗NAFLD的新型药物。本文就甲状腺激素与NAFLD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肝巨噬细胞极化对肝硬化发生的影响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吴笛, 罗业浩, 黄安
2023, 26(1):  149-15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1.039
摘要 ( 204 )   PDF (845KB) ( 5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理性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机体而造成的非常严重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而肝巨噬细胞被认为是肝脏损伤和修复的重要介质。本文综述了不同表型的肝巨噬细胞在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叙述了肝巨噬细胞极化对肝脏疾病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