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更多...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更多...
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邮局订阅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2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2-09-10
述评
肝硬化与感染
南月敏, 李佳峥
2022, 25(5):  609-61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01
摘要 ( 222 )   PDF (790KB) ( 6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家论坛
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进展
李文聪, 张潇潇, 南月敏
2022, 25(5):  612-61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02
摘要 ( 277 )   PDF (817KB) ( 5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治现状
罗楠, 李荣宽
2022, 25(5):  616-61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03
摘要 ( 175 )   PDF (824KB) ( 6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性肝炎
BET选择性抑制剂38号化合物对急性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研究*
付荣, 吴康卉, 石翠翠, 范建高, 李光明
2022, 25(5):  620-62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04
摘要 ( 161 )   PDF (2746KB) ( 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溴域和末端外结构域(BET)选择性抑制剂38号化合物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使用脂多糖(LP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诱导急性细胞炎症模型,设对照组、LPS处理组和LPS与38号化合物共培养组,提取细胞RNA,采用RT-qPCR法检测炎症相关细胞因子mRNA水平。构建CCl4诱导的ALI模型,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抗F4/80 和抗Ly-6G阳性细胞。结果 LPS刺激细胞模型组IL-1βmRNA水平为(23246.0±1185.0),显著高于对照组【(1.1±0.1),P<0.05】,细胞IL-6 mRNA水平为(7740.0±322.2),显著高于对照组【(1.1±0.4),P<0.05】,TNF-αmRNA水平为(132.2±2.7),显著高于对照组【(1.0±0),P<0.05】,而38号化合物干预处理后细胞IL-1β、IL-6和TNF-α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在80 nM处理组分别为(2409.0±147.6)、(66.0±2.1)和(36.7±1),在40 nM处理组分别为(4790.0±206.4)、(314.1±10.7)和(47.0±1.5),在20 nM处理组分别为(10079.0±500.3)、(1112.0±22.0)和(73.0±1.8),在10 nM处理组分别为[(13794.0±1025.0)、(2576.0±46.3)和(96.8±7.2),P<0.05],呈现浓度依赖性;ALI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8281.0±2710.0)U/L和(5330.0±2435.0)U/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5±7.0)U/L和(215.3±12.4)U/L,P<0.05],而干预组分别为(3634.0±713.9.0) U/L和(2876.0±667.1)U/L,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ALI小鼠模型肝组织结构紊乱,炎症反应明显,肝细胞大片坏死,大量的炎症细胞聚集,而药物干预组上述病理学变化均较模型组减轻。结论 BET选择性抑制剂38号化合物能减轻由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改善肝功能和肝组织结构的破坏,对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表达,从而减少了炎症细胞的聚集有关。
氧化苦参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研究*
曾婷, 雷向阳, 白晓苏
2022, 25(5):  624-62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05
摘要 ( 165 )   PDF (1292KB) ( 1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OMT干预组10只和辛伐他汀干预组10只,采用高脂饮食饲养建立NAFLD模型,自第9 w开始分别给予OMT或辛伐他汀灌胃至16 w。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肝组织匀浆,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OMT干预组大鼠体质量和肝质量分别为(610.3±9.4)g和(11.6±0.7)g,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631.8±13.9)g和(13.9±0.6)g,P<0.05】;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78.9±7.0)U/L和(120.4±11.3)U/L,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96.7±11.4)U/L和(183.1±25.9)U/L,P<0.05】;血清TC、TG和LDL水平分别为(2.0±0.2)mmo/L、(2.2±0.1)mmo/L和(1.0±0.1)mmo/L,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2.4±0.2)mmo/L、(2.8±0.2)mmo/L和(1.2±0.2)mmo/L,P<0.05】;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6.4±1.8)pg/ml、(63.7±8.5)pg/ml和(13.9±1.9)pg/ml,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13.9±8.4)pg/ml、(149.8±12.0)pg/ml和(36.5±2.9)pg/ml,P<0.05】,而血清IL-10水平为(42.3±2.0)pg/ml,显著高于模型组【(18.9±1.9)pg/ml,P<0.05】;肝组织匀浆SOD和GSH水平分别为(22.3±2.1)μg/mg和(26.0±2.1)U/mg,显著高于模型组【分别为(17.5±1.9)μg/mg和(15.8±1.8)U/mg,P<0.05】,而MDA水平为(17.9±2.2)nmol/mg,显著低于模型组【(23.8±2.7)nmol/mg,P<0.05】。结论 氧化苦参碱可有效保护NAFLD大鼠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可能与其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新型促癌基因LSM11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增殖*
胡鹏蕴, 赵宏峰, 杨小伟, 史保宾
2022, 25(5):  628-63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06
摘要 ( 271 )   PDF (1534KB) ( 4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促进肝癌细胞增殖的潜在机制。方法 取肝癌细胞HepG2和Huh7细胞,转染HBV或HCV。采用转录组水平高通量测序和小干扰核糖核酸遗传学筛选,鉴定HBV或HCV感染后影响细胞增殖水平的关键基因。过表达或敲低上述基因后,采用高通量测序和通路富集分析基因功能。结果 在转染HBV后,肝癌细胞HepG2和Huh7增殖水平分别为(1.01±0.09)和(0.97±0.09),显著高于转染前【分别为(0.61±0.12)和(0.60±0.12),P<0.05];转染HCV后,肝癌细胞HepG2和Huh7增殖活性分别为(1.10±0.09)和(1.03±0.08),显著高于转染前【分别为(0.65±0.13)和(0.52±0.11),P<0.05】;敲低LSM11后,肝癌细胞HepG2和Huh7增殖活性分别为(0.39±0.06)和(0.34±0.04),显著低于未敲低前【分别为(0.49±0.02)和(0.50±0.06),P<0.05】;过表达LSM11,肝癌细胞HepG2和Huh7增殖活性分别为(1.04±0.07)和(1.02±0.08),显著高于未过表达【分别为(0.54±0.11)和(0.50±0.12),P<0.05】;敲低LSM11或过表达LSM11后,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将受调控的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发现LSM11可以显著影响Wnt/β-catenin通路的产物表达;在敲低LSM11后,HepG2和Huh7细胞β-catenin活性分别为(1235±69)和(884±95),显著低于未敲低前【分别为(23645±256)和(19482±119),P<0.05】;在过表达LSM11后,HepG2和Huh7细胞β-catenin活性分别为(43999±2345)和(39572±3912),显著高于未过表达【分别为(25281±281)和(2004±145),P<0.05】;经免疫共沉淀检测发现LSM11与β-catenin存在相互作用。结论 肝癌细胞感染HBV或HCV后,LSM11表达水平升高,而LSM11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关键转录因子β-catenin结合并增强了β-catenin的功能活性。
病毒性肝炎
不同转换治疗策略对经治的低病毒血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影响: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王玉珊, 孔银, 刘元元, 刘天府, 麻爱娣, 张亚萍, 李永芳, 张岭漪
2022, 25(5):  633-63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07
摘要 ( 267 )   PDF (842KB)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转换治疗策略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经治发生低病毒血症(LLV)患者疗效 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197例ETV或TDF经治的发生LLV的CHB患者,被分为A组74例,B组63例和C组60例,分别给予ETV或TDF单药维持治疗或TAF替换治疗或ETV或TDF联合长效干扰素(peg-IFN)α-2b治疗观察48周。结果 在48周治疗末,C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CVR)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90.0%和41.7%,显著高于A组的16.2%和5.4%(P<0.05)或B组的66.7%和9.5%(P<0.05),B组和C组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20.6%和23.3%,显著高于A组的8.1%(P<0.05);C组血清HBsAg水平为3.0(2.8,3.4)lgIU/ml,显著低于A组【3.3(2.9,3.9)lgIU/ml,P<0.05】或B组【3.4(3.3,3.8)lgIU/ml,P<0.05】,血清HBeAg水平为0.1(-0.7,0.0)lgIU/ml,显著低于A组【0.6(-0.6,1.8) lgIU/ml,P<0.05】或B组【0.6(-0.3,1.8)lgIU/ml,P<0.05】,血清HBV DNA水平为1.3(1.3,1.3)lgIU/ml,显著低于A组【1.7(1.3,2.0)lgIU/ml,P<0.05】或B组【1.6(1.3,1.4)lgIU/ml,P<0.05】;B组和C组肝脏硬度检测(LSM)分别为6.4(4.3,8.4) kPa和6.2(4.2,7.7) kPa,显著低于A组【8.6(5.2,10.7) kPa,P<0.05】,三组血清AL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核苷类经治出现LLV的CHB患者,为保险起见,换用TAF或继续核苷类联合peg-IFNα-2b治疗可进一步获得较好的病毒学应答率和一定程度的血清学应答率,其对长期疾病转归的影响还需要观察。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和B7-H1表达变化*
徐欢, 谭钧元, 黄荷, 董丹丹
2022, 25(5):  637-64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08
摘要 ( 232 )   PDF (829KB) ( 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 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4(TLR4)和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1(B7-H1)表达变化。方法 2019年7月~2021年7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96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分别接受恩替卡韦或恩替卡韦联合Peg-IFN α-2a治疗48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s表面TLR4和B7-H1表达水平。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HBeAg转阴率为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6%(P<0.05),血清HBeAg血清转换率为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P<0.05);两组血清AST和ALT水平均恢复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Ⅳ-C水平为(83.9±17.7)μg/L,血清LN水平为(89.2±25.5)μg/L,血清HA水平为(124.9±22.7)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6.5±20.3)μg/L、(124.1±32.7)μg/L和(179.2±38.4)μg/L,P<0.05】;观察组血清IL-10水平为(30.6±5.7)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0.4±8.6)pg/mL,P<0.05】,而血清TNF-α水平为(28.8±7.4)mg/L,显著低于对照组【(39.1±9.7)mg/L,P<0.05】,血清IL-6水平为(19.1±3.8)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7.5±5.4)pg/mL,P<0.05】;观察组PBMCs表面TLR4表达水平为(10.2±3.1)%,显著低于对照组【(15.8±4.6)%,P<0.05】,PBMCs表面B7-H1表达水平为(8.9±1.5)%,显著低于对照组【(11.6±2.2)%,P<0.05】。结论 联合应用Peg-IFN α-2a和恩替卡韦治疗CHB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能抑制HBV复制,缓解肝纤维化进程,改善肝功能和机体炎症反应,降低PBMCs表面TLR4和B7-H1表达,值得进一步研究。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cccDNA和HBV pgRNA水平变化*
王春莹, 屈耀宁, 乔炜, 刘静静, 胡颖辉
2022, 25(5):  641-64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09
摘要 ( 187 )   PDF (962KB)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 HBV 共价闭合环状 DNA(HBV cccDNA)和HBV前基因组 RNA(HBV pgRNA)水平预测血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后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89例,均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48 w。使用COOBAS TAQMAN和COBAS Amliprep系统和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cccDNA和HBV pgRNA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各指标预测恩替卡韦治疗的CHB患者疗效的价值。结果 89例HBeAg阳性CHB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48 w后,获得病毒学应答85例(95.5%),生化学应答80例(89.9%),血清学应答9例(10.1%);获得完全应答75例(84.3%);完全应答组血清ALT、HBsAg、HBeAg、HBV DNA, HBV cccDNA和HBV pgRNA水平分别为(228.3±34.9)U/L、(2.5±0.4)lg IU/mL、(18.6±1.9)S/CO、(6.1±0.6)lg IU/mL、(2.2±0.2)cps/mL和(4.5±0.6)cps/mL,与非完全应答组【分别为(69.5±17.1)U/L、(3.7±0.7)lg IU/mL、(163.2±16.3)S/CO、(6.8±0.7)lg IU/mL、(3.9±0.4)cps/mL和(7.0±0.7)cps/mL】比,差异显著(P<0.05);应用血清HBV cccDNA与HBV pgRNA水平联合预测CHB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2,其敏感性为81.6%,特异性为89.5%。结论 在抗病毒治疗前,检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cccDNA和HBV pgRNA水平预测疗效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70例登革热并发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分析*
王倩, 李文莉, 王兵, 吴茂盛, 魏芳芳
2022, 25(5):  645-64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10
摘要 ( 629 )   PDF (816KB)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登革热(DF)并发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9年1~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DF患者,给予DF患者对症处理,给予肝损伤患者甘草酸类护肝、降酶和对症处理。总结分析临床资料,包括血液和血生化指标。结果 在70例DF患者中,主要症状有发热、关节痛、皮疹、腹痛、腹泻、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外周血白细胞降低者34例,血小板计数降低者35例,血生化异常33例;33例肝功能损伤患者住院时间为(7.1±2.2)天,显著长于37例无肝损伤患者【(5.8±2.0),P<0.05】,70例DF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肝损伤与无肝损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肝损伤患者血小板计数为(105.0±48.6)×109/L,显著低于无肝损伤组【(156.2±88.7)×109/L,P<0.05】;肝损伤组血生化指标主要表现为血清ALT、AST、GGT、CRP和CK-MB水平轻度升高,但均恢复良好。结论 DF患者可能并发肝损伤,但总体肝损伤程度轻,护肝降酶效果好,恢复快。
药物性肝损伤
6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和转归分析*
刘艳, 沈宇, 张茜
2022, 25(5):  649-65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11
摘要 ( 178 )   PDF (820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总结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临床特征和转归情况。方法 2018年8月~2021年12月我院诊治的DILI患者60例,收集临床资料,包括应用药物、发病时间、临床病情和治疗时间,进行临床分型和病情分级。将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好转,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定义未痊愈,否则为未愈。结果 本组60例DILI患者主要应用药物包括化学药物16例(26.7%),中草药13例(21.7%),抗生素类药物8例(13.3%),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药物7例(11.7%),降血脂类药物5例(8.3%),应用抗结核药4例(6.7%),抗精神类药物3例(5.0%),降血压药2例(3.3%)和保健品2例(3.3%);用药至发病2~118 d,其中≤1周发病19例(31.7%), 1周~3月发病24例(40.0%),>3月发病17例(28.3%);临床表现包括纳差13例(21.7%)、恶心呕吐13例(21.7%)、乏力12例(20.0%)、皮肤巩膜黄染13例(21.7%)、腹痛腹泻8例(13.3%)、皮肤瘙痒2例(11.7%),无明显症状25例(41.7%);本组DILI患者严重程度分级分别为1级42例(70.0%)、2级7例(11.7%)、3级6例(10.0%)、4级5例(8.3%),无5级病例;比较49例≤2级与11例≥3级DILI患者临床资料,发现两组年龄和性别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而≥3级患者发病时间更短,治疗时间更长(P<0.05);本组54例DILI患者痊愈,6例未愈。未愈患者病情显著重于痊愈患者(P<0.05)。结论 本组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消化症状最为多见,常引起DILI的药物包括化学药物、中草药、抗生素类、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和降血脂类药。临床未愈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更重,需要积极处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脂分析*
米朦, 卢秉久, 王学良, 王晓彤, 郑佳连
2022, 25(5):  653-65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12
摘要 ( 157 )   PDF (1047KB) ( 2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血脂状况,观察应用血脂判断MAFLD程度的效能。方法 2021年1月~10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发现的MAFLD患者2210例,其中血脂正常组418例,血脂异常组1792例。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脂预测MAFLD脂肪变程度的效能。结果 血脂异常组体质指数为(32.8±10.8 )kg/m2,显著大于血脂正常组【(28.4±11.2) kg/m2,P<0.05】,收缩压为(146.2±21.2 )mmHg,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106.3±7.3 )mmHg,P<0.05】,舒张压为(107.3±11.6 )mmHg,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88.6±5.2)mmHg,P<0.05】,血糖为(6.4±1.9)mmol/L,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6.0±1.5)mmol/L,P<0.05】,血清ALT和GGT水平分别为(42.2±23.8)U/L和(42.5±30.9 )U/L,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分别为(38.3±13.7) U/L和(39.3±18.3 )U/L,P<0.05】;血脂异常组轻度、中度和重度MAFLD患者血清TG、TC和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而血清HDL-C水平显著低于血脂正常组(P<0.05);以HDL-C=0.84mmol/L为截断点,其AUC为0.72(P<0.001),诊断轻度MAFLD的灵敏度为84.8%,特异度为52.8%;以TG=2.71mmol/L为截断点,其AUC为0.79(P<0.001),诊断中度MAFLD的灵敏度为75.7%,特异度为74.4%;以TG=3.35mmol/L为截断点,其AUC为0.86(P<0.001),诊断重度MAFLD的灵敏度为90.4%,特异度为73.9%。结论 MAFLD患者病程进展与血脂状况息息相关,并且对血糖和血压等也有较大的影响。综合肝脏超声和血生化检查,MAFLD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较血脂正常者病情更为严重。积极进行临床干预,阻断病情发展,将使患者获益。
荷叶调脂疏肝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脂代谢的影响研究*
刘彦彤, 姚杨, 卢博
2022, 25(5):  657-66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13
摘要 ( 212 )   PDF (820KB) ( 2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荷叶调脂疏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2019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NAFLD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在给予所有患者健康教育、运动和饮食干预下,给予对照组多烯磷脂酰胆碱和天晴甘平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荷叶调脂疏肝汤,两组用药治疗观察12 w。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治疗观察结束时,观察组胁肋胀痛、抑郁不舒、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和便溏评分分别为(1.0±0.3)分、(0.8±0.2)分、(0.7±0.2)分、(0.7±0.2)分和(1.0±0.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0.7)分、(1.3±0.3)分、(1.3±0.3)分、(1.2±0.3)分和(1.4±0.3)分,P<0.05】;观察组血清TG和LDL-C水平分别为(1.8±0.5)mmol/L和(2.7±0.6)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4±0.8)mmol/L和(3.9±0.8)mmol/L,P<0.05】,而血清HDL-C水平为(1.8±0.6)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1±0.4)mmol/L,P<0.05】; 观察组血清ALT、AST、GGT和ALP水平分别为(46.1±8.9)U/L、(31.9±9.0)U/L、(38.7±11.2)U/L和(66.1±12.2)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7±9.4)U/L、(44.3±10.7)U/L、(49.7±12.5)U/L和(74.4±14.7)U/L,P<0.05】。结论 在综合治疗的干预下,应用荷叶调脂疏肝汤治疗NAFLD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短期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功能研究*
奚佳颖, 汤佳美, 刘玲玉, 王韦
2022, 25(5):  661-66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14
摘要 ( 141 )   PDF (1283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心功能的价值。方法 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诊治的60例NAFLD合并T2DM患者(轻度NAFLD 30例,重度30例)和同期30例T2DM患者,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采用常规二维超声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值(E/A比值)。采用实时三维超声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3D-STI技术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周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和整体面积应变(GAS)。结果 重度NAFLD合并T2DM患者血清HbA1c、ALT和AST水平分别为(8.9±2.4)%、(127.2±16.9)U/L和(91.2±11.5)U/L,显著高于轻度NAFLD合并T2DM患者【分别为(7.2±2.9)%、(61.6±10.4)U/L和(60.7±9.6)U/L,P<0.05】或单纯T2DM患者【分别为(7.0±2.5)%、(31.7±5.5)U/L和(33.5±4.8)U/L,P<0.05】;三组LVDd、LVDs、E/A比值、LVEF、LVEDV、LVESV和LVM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NAFLD合并T2DM患者GLS、GCS、GRS和GAS分别为(14.3±3.9)%、(17.3±3.3)%、(40.6±6.2)%和(24.1±4.6)%,显著低于轻度NAFLD合并T2DM患者【分别为(17.7±2.8)%、(19.4±2.7)%、(44.9±8.7)%和(27.0±4.4)%,P<0.05】或单纯T2DM患者【分别为(18.9±2.4)%、(19.6±3.1)%、(45.5±6.4)%和(28.8±3.6)%,P<0.05】。结论 采用3D-STI技术检测可以敏感地反映NAFLD合并T2DM患者左心功能变化,有助于临床早期正确评估其心功能状态。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效果分析*
潘飞, 寿涓, 张冬青
2022, 25(5):  665-66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15
摘要 ( 194 )   PDF (829KB) ( 3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的他汀类药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9年9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52例NAFL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被分成两组,每组26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或匹伐他汀治疗6个月。检测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 TNF-α) 、白介素-6(IL-6) 、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使用超声诊断仪检查肝脏声像图变化,使用Fibrotouch-B型诊断仪检测肝脏脂肪受控衰减参数(CAP)和肝硬度检测(LSM)。结果 在治疗6个月末,匹伐他汀治疗组HOMA-IR、血清TC、TG和LDL-C水平分别为(2.1±0.5)、(3.5±0.4)mmol/L、(2.4±0.3)mmol/L和(2.2±0.5)mmol/L,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分别为(2.5±0.4)、(4.2±1.0)mmol/L、(2.9±0.4)mmol/L和(2.9±0.7)mmol/L,P<0.05】,而血清HDL-C水平为(1.6±0.4)mmol/L,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3±0.3)mmol/L,P<0.05】;两组血清TNF-α、hs-CRP、IL-6和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伐他汀治疗组CAP为(258.4±6.3)dB/m,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67.7±10.2)dB/m,P<0.05】;两组肝脏实质回声表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NAFL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近期疗效较好,可能与降低了血脂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改善了机体炎性反应有关,而应用匹伐他汀的效果可能更好,值得进一步观察。
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特征和肝脂肪变程度比较*
王慧, 汤展, 常文娟, 芦超
2022, 25(5):  669-67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16
摘要 ( 183 )   PDF (834KB) ( 1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代谢特征和肝脂肪变程度差异。方法 2015年1月~2021年6月我院诊治NAFLD患者274例,根据体质指数(BMI)=25 kg/m2,将其分为非肥胖型66例和肥胖型208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行磁共振仪检查,应用仪器自带软件计算肝脏脂肪含量(LFC)和腹部皮下脂肪厚度(ASFT),使用FibroTouch测量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使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将肝脂肪变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结果 非肥胖型NAFLD患者BMI为(23.4±1.4)kg/m2、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为24.2(19.6,35.8)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水平为25.0(18.7,32.3)U/L,甘油三酯为(1.9±0.4)mmol/L,高密度脂蛋白为(1.3±0.4)mmol/L,空腹血糖为(5.0±0.7)mmol/L,空腹胰岛素为7.0(4.8,9.4)μU/mL,HOMA-IR为1.6(1.1,2.3),尿酸为376.5(294.3,430.5)μmol/L,与肥胖型组【分别为(28.6±3.0)kg/m2、88.4(55.4,160.5)U/L、71.5(64.4,141.6)U/L、(2.8±0.6)mmol/L、(1.1±0.3)mmol/L、(5.8±0.8)mmol/L、10.4(7.7,14.2)μU/mL、2.5(1.8,3.4)和442.3(346.4,484.5)μmol/L】比,差异显著(P<0.05); LFC为8.2(6.2,13.4)%,ASFT 为(19.2±5.7)mm,CAP为(233.2±40.5)dB/m和CIMT为0.6(0.6,0.7)mm,与肥胖型组【分别为14.6(10.0,18.6)%、(24.6±8.2) mm、(284.6±46.0) dB/m和0.8(0.6,0.9)mm】比,差异显著(P<0.05);Ⅰ级肝脂肪变发生率为43.9%,显著高于肥胖型组的26.0%,而Ⅲ级肝脂肪变发生率为22.7%,显著低于肥胖型组的40.4%(P<0.05)。结论 与肥胖型NAFLD患者比,非肥胖型患者代谢紊乱程度和肝脂肪变程度显著较轻。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加强对这部分患者的监管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自身免疫性肝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骆苏彦, 李婷婷, 王亚奇, 齐林
2022, 25(5):  673-67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17
摘要 ( 195 )   PDF (915KB) ( 4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相关细胞因子评估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显著性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PBC患者59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9例,PBC患者均接受肝穿刺活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Th17细胞百分比,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IL-6和IL-17水平,应用SPSS 20.0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诊断PBC患者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Th17细胞比率和Th17/Treg细胞比值分别为(3.1±0.5)%、(5.9±0.9)%和(1.9±0.3),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1.6±0.3)%、(2.3±0.5)%和(1.4±0.1),P<0.05】;PBC患者血清IL-10、IL-6和IL-17水平分别为(19.5±3.4)ng/L、(10.3±2.2)ng/L和(21.2±3.1)ng/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13.9±2.7)ng/L、(6.4±1.5)ng/L和(5.1±0.9)ng/L,P<0.05】;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本组PBC患者存在非显著性肝纤维化20例,显著性肝纤维化组39例;显著性肝纤维化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Th17细胞比率和Th17/Treg细胞比值均显著高于非显著性肝纤维化患者(P<0.05);显著性肝纤维化患者血清IL-10、IL-6和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显著性肝纤维化患者(P<0.05);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Th17细胞比率、Treg/Th17比值、血清IL-10、IL-6和IL-17水平等6项指标诊断PBC患者显著性肝纤维化的AUC为0.956,显著高于六项指标的单独评估(分别为0.760、0.746、0.776、0.747、0.736和0.769,P<0.05)。结论 PBC患者外周血Treg和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这种变化高度提示肝纤维化的存在,其诊断肝纤维化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肝衰竭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聚集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王明强, 牛垚飞, 王生锋
2022, 25(5):  677-68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18
摘要 ( 160 )   PDF (834KB) ( 1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聚集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HBV-ACLF患者48例和同期入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6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聚集素水平。结果 HBV-ACLF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ALT、AST、TBIL和MELD评分分别为(8.0±2.8)×109/L、(418.2±163.5)U/L、(386.1±139.2)U/L、(226.6±74.4)μmol/L和(23.2±5.3),显著高于CHB组【分别为(6.0±2.3)×109/L、(163.8±75.7)U/L、(118.7±73.3)U/L、(25.6±12.4)μmol/L和(9.6±3.6),P<0.05】,而外周血PLT计数为(101.8±42.0)×109/L,血清Alb水平为(32.6±7.6)g/L,PTA为(35.3±5.3)%,血清聚集素水平为(51.0±5.9)μg/mL,显著低于CHB组【分别为(128.5±54.4)×109/L、(38.1±8.5)g/L、(77.4±9.3)%和(185.9±13.5)μg/mL,P<0.05】;9例HBV-ACLF晚期患者血清凝集素水平为(28.5±3.8)μg/mL,显著低于20例早期【(72.6±7.2)μg/mL,P<0.05】或19例中期【(46.0±5.2)μg/mL,P<0.05】患者,13例感染患者血清凝集素水平为(36.6±4.6)μg/mL,显著低于35例无感染患者【(56.6±6.1)μg/mL,P<0.05】,15例死亡患者血清凝集素水平为(39.8±4.3)μg/mL,显著低于33例生存患者【(72.3±7.6)μg/mL, P<0.05】;死亡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更高,MELD评分更高,PTA更低,并发肝性脑病为46.7%,并发肝肾综合征为40.0%,与生存患者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HBV-ACLF患者血清聚集素降低,其降低程度与预后相关,是否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估HBV-ACLF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值得进一步研究。
肝硬化
应用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肾损伤效能研究*
龚豪, 黄丽, 张庆红, 李涛, 史秀岩
2022, 25(5):  681-68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19
摘要 ( 182 )   PDF (915KB) ( 2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U)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肾损伤的效能。方法 2016年9月~2021年4月我院诊治的13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UM-Alb和Uβ2-MG,采用对硝基苯酚比色法检测NAG-U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UM-Alb、Uβ2-MG和NAG-U评估肾损伤的效能。结果 参照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指南的标准,本组发现肾损伤患者75例(1期41例,2期19例,3期15例);肾损伤组UM-Alb、Uβ2-MG和NAG-U水平分别为(34.4±10.6)mg/L、(3.4±0.6)mg/L和(14.7±3.6)U/L,均显著高于非肾损伤组【分别为(15.8±4.1)mg/L、(1.1±0.3)mg/L和(9.9±2.7)U/L,P<0.05】;肾损伤3期患者UM-Alb、Uβ2-MG和NAG-U水平分别为(49.1±9.3)mg/L、(4.9±0.7)mg/L和(21.9±4.9)U/L,显著高于1期患者【分别为(27.9±7.6)mg/L、(2.6±0.5)mg/L和(11.2±3.1)U/L,P<0.05】或2期患者【分别为(36.8±8.4)mg/L、(3.9±0.4)mg/L和(16.6±3.4)U/L,P<0.05】;分别以UM-Alb>26.6 mg/L、Uβ2-MG>2.5 mg/L和NAG-U>11.3 U/L为截断点,联合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肾损伤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8,显著大于三项指标单独评估(分别为0.793、0.809和0.787,P<0.05),联合评估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6.7%、85.0%和85.9%。结论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容易发生肾损伤,检测UM-Alb、Uβ2-MG和NAG-U水平可以帮助诊断,取材方便,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脾切除术与TIPS术治疗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李婷, 毛小荣, 张雪梅, 李俊峰
2022, 25(5):  685-68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20
摘要 ( 417 )   PDF (889KB) ( 2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脾切除术与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VT)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症患者96例,其中接受脾切除者45例,接受TIPS术治疗者51例。术后随访12个月,使用腹部超声或CT或CTA检查诊断PVT。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PVT累计发生率。结果 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脾切除术组PVT累计发生率分别为40.0%、46.7%、48.9%和48.9%,显著高于TIPS术组(分别为7.8%、9.8%、15.7%和21.6%,P<0.05);在接受脾切除术患者,基线指标比较发现PVT组门静脉主干直径显著大于非PV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IPS术后1年,发生PVT患者11例(21.6%)。基线指标比较,未发现发生与未发生PVT组各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症患者,接受脾切除术后PVT累计发生率显著高于TIPS术。因此,术前应认真评估病情,严格掌握适应证,择优选择手术方法,并积极给予防治处理。
MRI LAVA扫描技术评估布-加综合征患者侧支循环研究*
黄娟, 张吉琛
2022, 25(5):  689-69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21
摘要 ( 205 )   PDF (1102KB) ( 1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采用磁共振成像(MRI)肝脏加速容积采集(LAVA)扫描技术评估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侧支循环的效果。方法 2017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BCS患者47例,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MRI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判断MRI LAVA对BCS分型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DSA检查诊断肝静脉阻塞型BCS 18例,下腔静脉阻塞型BCS 21例和混合型BCS 8例,而MRI LAVA诊断肝静脉阻塞型16例,下腔静脉阻塞型21例,混合型10例,其准确性为95.7%;在47例BCS患者中,MRI LAVA显示膈下静脉扩张9例(19.1%),肝内交通支扩张12例(25.5%),腹壁浅静脉扩张26例(55.3%),副肝静脉扩张26例(55.3%),奇/半奇静脉扩张39例(83.0%);与DSA检查比,MRI LAVA显示副肝静脉的准确性为100%。结论 采用MRI LAVA扫描技术能够准确判断BCS分型,观察不同类型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肝癌
肝细胞癌RNA结合蛋白功能和预后价值系统分析*
吴桐, 张巧丽, 齐雪维
2022, 25(5):  693-69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22
摘要 ( 236 )   PDF (1949KB) ( 4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对肝细胞癌(HCC)组织异常表达的 RNA结合蛋白(RBPs)进行系统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预后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 从TCGA中下载HCC组织RNA测序数据,测定HCC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表达的RBPs,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和相互作用关系的可视化分析。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与预后显著相关的RBPs并构建预后模型。通过生存分析和ROC曲线分析对预后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估,并在验证队列中进行验证。应用人类蛋白质图谱(HPA)在线数据库对预后模型中RBPs水平进行验证。结果 鉴定出82个差异表达的RBPs,其中55个上调,27个下调;进一步功能富集分析和相互作用研究发现主要与mRNA代谢调控、RNA和mRNA分解代谢、高分子甲基化等有关;LIN28B、SMG5、PPARGC1A、LARP1B和ANG5个RBPs被鉴定为与预后相关的基因,被用于构建预后模型;在验证序列中验证了该预后模型的预测能力,经ROC曲线分析显示该预后模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独立预后分析显示,风险得分可作为HCC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HCC差异表达的RBPs进行分析,构建了一个预后预测模型,可能有利于对HCC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筛选。
超声融合导航技术指导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临床价值研究*
李季, 周仲松, 郜玉峰, 薛继华, 张骏飞
2022, 25(5):  698-70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23
摘要 ( 221 )   PDF (1562KB) ( 5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应用超声融合导航技术在常规超声检查显示困难的小肝癌患者引导微波消融(MWA)治疗的价值。方法 2018年1月~2022年1月我院诊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其中接受经皮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40例,接受在超声融合导航技术指导下MWA治疗40例,术后随访。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水平。结果 在治疗后1个月复查,MWA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82.5%,显著高于TACE治疗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MWA治疗组血清AFP和Hsp90水平分别为(15.2±9.3)μg/L和(63.5±7.8)ng/ml,显著低于TACE治疗组【分别为(32.6±10.2)μg/L和(88.4±9.1)ng/ml,P<0.05】; 术后,MWA治疗组肝区疼痛发生率为47.5%,显著低于TACE治疗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超声融合导航技术指导常规超声检查显示困难的小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可提高肝癌病灶完全消融率,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治疗经验介绍*
樊顺克, 王贵罗, 伊晓燕
2022, 25(5):  702-70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24
摘要 ( 233 )   PDF (822KB)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原发性肝癌(PLC)根治术的价值。方法 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我院诊治的110例PLC患者,均接受肝叶切除术。在麻醉时,患者被分为A组(n=54)和B组(n=56),A组以0.5肺泡最小有效浓度(MAC)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B组以1.0 MAC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进行Ramsay镇静、Aldrete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术中监测心律(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在拔管后即刻,B组Ramsay镇静评分为(4.2±0.5)分,显著高于A组【(3.7±0.4)分,P<0.05】,在拔管后15 min和30 min,两组Ramsay评分和Aldrete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6 h、24 h和72 h时,B组MMSE评分分别为(25.7±2.8)分、(27.6±1.4)分和(28.4±1.1)分,均显著高于A组【分别为(22.2±3.6)分、(25.4±2.2)分和(27.8±1.2)分,P<0.05】;术中B组HR为(79.5±11.6)次/min,显著快于A组【(74.1±12.4)次/min,P<0.05】,但两组麻醉诱导前和术后6 h时H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围术期MAP和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2%,显著高于A组的7.4%(P<0.05)。结论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PLC患者根治性手术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相对于小剂量的七氟醚,应用大剂量的七氟醚可获得更好的术后苏醒质量,更有利于术后神志的恢复,但也会出现不良反应增多的现象。因此,在选择七氟醚药物浓度时,应当及时评估患者麻醉风险,慎重作出决定。
肝细胞癌癌组织caspase-3和DcR3蛋白及SNHG12 mRN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杜联江, 李京涛, 崔杰
2022, 25(5):  706-70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25
摘要 ( 138 )   PDF (932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和诱捕受体3(DcR3)蛋白表达及小分子核仁宿主基因12(SNHG12)mRN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6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HCC患者,行肝叶切除术治疗,取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采用EnVision法检测caspase-3和DcR3蛋白表达,采用RT-qPCR法检测SNHG12 mRNA水平,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HCC患者癌组织caspase-3阳性率为47.1%,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77.9%(P<0.05),而DcR3阳性率为61.8%,SNHG12 mRNA水平为(2.9±0.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分别为33.8%和(1.6±0.5),P<0.05】;18例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caspase-3阳性率为33.3%,显著低于50例无淋巴结转移者的62.0%(P<0.05),而DcR3蛋白阳性率为88.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50.0%,SNHG12 mRNA水平为(2.6±0.4),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1.5±0.3),P<0.05】,45例肿瘤直径>5 cm癌组织SNHG12 mRNA水平为(2.7±0.4),显著高于23例无淋巴结转移者【(1.4±0.3),P<0.05】;随访结束时,本组68例HCC患者生存30例(44.1%),死亡38例(55.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大、合并肝硬化、存在淋巴结转移、Caspase-3低表达、DcR3高表达和SNHG12高水平是HCC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HCC患者癌组织存在基因水平和蛋白表达的显著变化,了解这些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将为肝癌防治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不同大体肿瘤体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研究*
张凯, 刘培培, 饶石磊, 王琦, 岳恺, 王旸, 杨峥, 张松
2022, 25(5):  710-71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26
摘要 ( 154 )   PDF (901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放射治疗后生存情况。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75例,根据GTV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125 cm3)20例、B组(126~999 cm3)37例和C组(>1000 cm3)18例,均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结果 在治疗后4 w末,A组客观缓解率(ORR)为70.0%,显著高于B组的51.4%或C组的33.3%(P<0.05);A组血清AFP、AFP-L3、GP73、VEGF和MMP水平分别为(121.0±20.8)ng/mL、(5.9±0.9)ng/mL、(62.8±3.5)ng/mL、(265.3±20.4)pg/mL和(60.2±11.7)ng/L,显著低于B组【分别为(133.0±18.1)ng/mL、(6.5±0.7)ng/mL、(71.4±3.2)ng/mL、(296.1±30.9)pg/mL和(72.5±7.3)ng/L,P<0.05】或C组【分别为(143.0±15.3)ng/mL、(6.9±0.8)ng/mL、(78.3±3.7)ng/mL、(320.5±32.7)pg/mL和(85.5±15.6)ng/L,P<0.05】;A组1 a累积生存率为72.2%(13/18),显著高于B组的52.9%(18/34)或C组的41.2%(7/17,P<0.05)。结论 采用3DCRT治疗PLC患者近期有效,但需考虑GTV的影响,GTV越小,近期疗效越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和免疫靶向治疗术后复发的肝细胞癌患者近远期疗效研究*
李清汉, 甄作均, 何尹韬
2022, 25(5):  714-71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27
摘要 ( 228 )   PDF (835KB) ( 1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和免疫靶向治疗术后复发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4年8月~2018年4月我院诊治的术后复发性HCC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分别给予TACE联合RFA治疗或在此基础上给予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抗体和阿帕替尼治疗,采用实体瘤mRESIST标准评估临床疗效,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生存率。结果 在治疗后3 m,观察组有效率为8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P<0.05);观察组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68.2±6.8)%、(45.9±4.7)%和(1.8±0.3),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6.5±6.1)%、(33.3±4.5)%和(1.3±0.2),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为(22.5±1.8)%,显著低于对照组【(28.3±1.4)%,P<0.05】;观察组I/II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0%(P<0.05);观察组1 a生存率为4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7%(P<0.05)。结论 采用TACE联合RFA和免疫靶向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复发性HCC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可能与提高了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了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评价*
周宇, 耿进朝, 韩雪, 于建华, 回瑾, 李岩, 李微
2022, 25(5):  718-72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28
摘要 ( 188 )   PDF (1346KB) ( 1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6月~2020年8月我院诊治的62例PLC患者,均接受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和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估疗效。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人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糖类抗原125(CA125)和糖类抗原199(CA199)。结果 在治疗后1 m复查,获得完全应答12例(19.4%)、部分应答21例(33.9%),无应答29例(46.8%);完全应答组血清AFP、HSP90α和CA199水平分别为(85.6±5.2)ng/mL、(112.3±29.2)ng/mL和(32.3±12.4)U/mL,显著低于部分应答组【分别为(334.2±42.3)ng/mL、(124.2±19.6)ng/mL和(45.3±12.5)U/mL,P<0.05】或无应答组【分别为(679.5±48.4)ng/mL、(143.9±33.5)ng/mL和(64.6±16.1)U/mL,P<0.05】;治疗前,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分别为(1.23±0.47)mm2/s、(1.21±0.57)mm2/s和(1.22±0.31)mm2/s(P>0.05),治疗后分别为(1.72±0.25)mm2/s、(1.63±0.14)mm2/s和(1.34±0.22)mm2/s(P<0.05)。结论 采用RFA治疗PLC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短期临床疗效,进行手术前后MRI检查有助于对疗效的评估。
多模态MRI对肝硬化增生性结节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施莹, 柏根基, 孙阳
2022, 25(5):  722-72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29
摘要 ( 204 )   PDF (1813KB) ( 3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鉴别诊断肝硬化增生性结节(DN)与小肝癌(sHCC)的价值。方法 2016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伴肝内结节病变患者71例,以细针穿刺或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诊断。所有患者接受多模态MRI检查,比较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参数,记录纯扩散系数(D值)、伪扩散系数(D*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变化。结果 在71例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sHCC 者45例(63.4%),DN者26例(36.6%);sHCC病灶ADC值、D值和D*值分别为(0.81±0.19)×10-3mm2/s、(0.91±0.21)×10-3mm2/s和(46.26±10.13)×10-3mm2/s,显著小于DN病灶【分别为(1.34±0.33)×10-3mm2/s、(1.22±0.24)×10-3mm2/s和(80.69±13.24)】×10-3mm2/s,P<0.05】;经ROC分析显示,D值、D*值和ADC值诊断sHCC的截断点分别为1.14×10-3mm2/s、62.40×10-3mm2/s和0.96)×10-3mm2/s,其AUC分别为0.911(95%CI:0.820~0.966)、0.809(95%CI:0.699~0.893)和0.984(95%CI:0.920~0.999)。结论 应用多模态MRI检查鉴别诊断DN与sHCC具有较高的效能,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极大的帮助。
肝血管瘤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任文妍, 赵森, 庄琰, 杜森, 李秋实
2022, 25(5):  726-72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30
摘要 ( 237 )   PDF (1244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比较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RFA)与肝动脉插管栓塞(TAE)治疗肝血管瘤(HCH)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科收治的102例HCH患者,其中56例接受TAE治疗,另46例接受血液抽吸联合RFA治疗。随访3个月。结果 TAE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日分别为(49.2±14.6)min、(13.4±3.7)mL和(3.4±1.6)d,而血液抽吸联合RFA治疗组分别为(57.5±18.9)min、(7.5±1.9)mL和(1.5±0.5)d,差异显著(P<0.05);在术后即刻和术后3个月,TAE治疗组瘤体容积分别为(49.2±22.5)mL和(31.4±15.7)mL,与RFA治疗的(49.1±22.3)mL和(31.2±15.5)mL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瘤体缩小率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TAE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9%,显著高于血液抽吸联合RFA治疗组的6.5%(P<0.05)。结论 采用血液抽吸联合RFA治疗HCH患者能够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两组方法治疗效果相当。
胆石症
三镜联合分期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疗效对比研究*
方骏, 王安, 孙修勇, 孙春辉, 张炳远, 朱武晖
2022, 25(5):  730-73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31
摘要 ( 305 )   PDF (828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三镜联合分期手术与全腹腔镜同期手术治疗老年结石性胆道梗阻并发不同程度急性胆管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胆总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75例,其中35例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急诊行ERCP术,取出胆总管结石或留置胆管支架引流,择期再次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或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术(LCBDE),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急诊行LC联合LCBDE术。结果 观察组两次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WBC计数、NEUT百分比、血清CRP和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脑钠肽(BNP)和CK水平分别为(427.0±327.0)pg/ml和(95.0±30.0)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44.0±648.0)pg/ml和(149.0±67.0)U/L,P<0.05】,而血清肌钙蛋白(TN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分别为(62.8±54.5)pg/ml和(272.0±48.0)U/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5±17.1)pg/ml和(229.0±32.0)U/L,P<0.05】。结论 采用三镜联合分期手术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特别是合并有心肌损伤或心功能下降患者能顺利康复,不影响心功能。
胆肠Roux-en-Y吻合术留置皮下空肠盲袢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效果分析*
迪力旦·纳斯尔, 赵亮, 尼加提江·艾比不拉, 排祖拉·沙拉依阿当
2022, 25(5):  734-73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32
摘要 ( 364 )   PDF (817KB) ( 3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胆肠Roux-en-Y吻合术留置皮下空肠盲袢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7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7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分别采用胆肠Roux-en-Y吻合术或胆肠Roux-en-Y吻合术留置皮下空肠盲袢治疗,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再次取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65.4±27.1)min,显著长于对照组【(243.5±25.6)min,P<0.05】;术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胺酰转肽酶水平均显著下降,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随访发现,在本组74例患者中有14例再次进行了取石治疗,其中观察组3例(8.1%),对照组11例(29.7%,P<0.05)。结论 采取胆肠Roux-en-Y吻合术并留置皮下空肠盲袢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有助于再次取石,值得临床研究。
胆肠Roux-en-Y吻合术联合留置皮下空肠盲袢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疗效研究*
郭景龙, 石保昌, 张洪战
2022, 25(5):  738-74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33
摘要 ( 285 )   PDF (825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胆肠Roux-en-Y吻合术联合留置皮下空肠盲袢治疗肝内胆管结石(IH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9月~2021年6月我院诊治的71例IHS患者,其中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胆肠Roux-en-Y吻合术,另38例(观察组)接受胆肠Roux-en-Y吻合术联合留置皮下空肠盲袢取石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使用全自动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结果 在术后1个月,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8%(P<0.05);观察组血清GGT和ALT水平分别为(71.9±6.2)U/L和(38.7±5.9)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5.8±6.9)U/L和(62.6±6.8)U/L,P<0.05】;观察组血清CRP和IL-6水平分别为(60.8±8.1)mg/L和(89.8±20.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3±9.2)mg/L和(65.7±23.5)pg/mL,P<0.05】;观察组结石残留发生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P<0.05)。结论 采用胆肠Roux-en-Y吻合术联合留置皮下空肠盲袢取石治疗HIS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提高结石清除率,防止术后返流性感染,同时也为复发结石、胆管狭窄或梗阻等提供了一条方便的进入肝内胆管的永久性胆道通路,是较为实用的治疗IHS的手术方法。
胆总管囊肿
完全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和不同胆道重建术临床效果研究*
杜加录, 张凯, 路志宇, 高建华
2022, 25(5):  742-74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34
摘要 ( 189 )   PDF (2427KB) ( 1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比较完全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联合不同胆道重建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6年1月~2020年5月我院诊治的81例CCC患儿,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在胆管重建时,其中28例(A组)接受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HA),30例(B组)接受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RH),23例(C组)接受改良胆管袢式吻合术(MCL)。结果 在术后3个月,C组临床显效率为69.6%,显著高于A组的35.7%或B组的43.3%(P<0.05);在术后3 d,C组血清CRP水平为(12.9±2.4)mg/L,显著低于A组【(14.6±2.9)mg/L,P<0.05】或B组【(16.7±2.8)mg/L,P<0.05】;术后,三组胆漏、胰漏、胆道出血、急性胆管炎和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4%、16.7%和8.7%,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MCL吻合术治疗CCC患者总体临床疗效优于HA吻合术或RH吻合术,在手术过程中不游离空肠,可完全于腹腔镜下实施操作,创面小,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长,有利于肠蠕动恢复,减轻炎症反应,进而改善患儿预后。
胆囊癌
胆囊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变化及其对手术治疗后预后的影响*
蒋丽娜, 田晖, 苑志军, 张莉
2022, 25(5):  746-74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35
摘要 ( 234 )   PDF (1061KB) ( 1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胆囊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sVEGF-C)水平及其对手术治疗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胆囊癌患者和42例胆囊炎患者,使用超声诊断仪检查胆囊,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VEGF-C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所有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A153和sVEGF-C水平及超声检查指标诊断胆囊癌的效能,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胆囊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胆囊癌组血清CA153和sVEGF-C水平分别为(60.6±11.0)U/ml和(72.4±18.5)pg/ml,显著高于胆囊炎组【分别为(27.5±8.1)U/ml和(37.8±10.3)pg/ml,P<0.05】;胆囊癌组胆囊壁厚度为(29.1±10.4)mm,显著大于胆囊炎组【(14.7±2.3)mm,P<0.05】,胆囊壁非均匀僵化和弥漫性增厚发生率分别为72.4%和39.7%,显著高于胆囊炎组(分别为21.4%和19.0%,P<0.05);应用超声检查指标联合血清CA153和sVEGF-C水平诊断胆囊癌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0.872、89.5%和91.8%,显著大于三指标单独诊断;随访半年,58例胆囊癌患者死亡率为34.5%;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位置、TNM分期及血清sVEGF-C和CA153水平的胆囊癌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OR=3.622,95%CI=1.106~8.856)和血清sVEGF-C水平(OR=2.237,95%CI=1.126~4.442)是影响胆囊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胆囊癌患者血清sVEGF-C水平异常升高,超声检查联合血清CA153和sVEGF-C水平检测有助于提高胆囊癌诊断的准确度,血清sVEGF-C水平高者术后预后差,值得进一步研究。
短篇论著
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1例并文献复习
杨静, 程艳丽
2022, 25(5):  750-75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36
摘要 ( 150 )   PDF (2374KB) ( 2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急性重症酒精性肝炎肝动脉缓冲效应研究进展*
高志国, 王炳元
2022, 25(5):  753-75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37
摘要 ( 182 )   PDF (837KB) ( 5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急性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肝窦存在致密胶原沉积,阻力增加阻碍了血液流经肝窦,窦性压力增加,门静脉血流不畅,门静脉向肝窦的灌注显著减少,此时就启动了肝动脉缓冲效应,后者可以抵消肝脏灌注的两个主要血管肝动脉或门静脉中任何一个的流量减少,维持肝脏总血流量在一个生理范围内,使肝脏灌注(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之和)恢复正常。双功能多普勒超声可以无创评估肝脏血流动力学和定量肝动脉缓冲效应。因此,肝动脉缓冲效应可能成为诊断急性重症酒精性肝炎的重要检测方法之一。
酒精性肝病患者肠道微生态变化研究进展*
张改霞, 陈海震, 黄晶
2022, 25(5):  757-76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38
摘要 ( 250 )   PDF (832KB) ( 5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酒精性肝病(ALD)是全球肝脏疾病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卫生健康负担。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饮酒、肠道微生物失调和肝脏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肠道屏障破坏导致细菌及其产物的移位是关键的致病因素。近年来,通过对饮酒、肠道微生态与ALD进展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也成为预防和治疗ALD的热点。
规范与指南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慢病管理分会
2022, 25(5):  0-S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5.039
摘要 ( 209 )   PDF (2789KB) ( 3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肝硬化患者糖尿病高流行率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硬化日益增多的趋势,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人群面临的诊断和治疗问题越来越突出。基于此,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慢病管 理分会组织消化病学、传染病学、内分泌学等领域专家,聚焦肝硬化患者糖尿病的分型和血糖管理,最 终形成《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本共识总结了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病率、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转归,将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分为4种类型,明确提出了肝源性糖尿病这一亚型,推荐了在肝硬化患者中进行糖尿病诊断、监测和根据肝功能选择降糖药物的基本原则。
国外指南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