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更多...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更多...
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邮局订阅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2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7-10
述评
重视内分泌系统疾病造成的肝损伤
章思懿, 施军平
2022, 25(4):  457-45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01
摘要 ( 223 )   PDF (817KB) ( 5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家论坛
实验性肝炎
大花旋覆花素对体外Hep G2细胞增殖、凋亡和mTORC1信号通路的影响*
任洁雯, 李宗怡, 任嘉欣, 赖鸣杰
2022, 25(4):  468-47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04
摘要 ( 214 )   PDF (1161KB)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大花旋覆花素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C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取Hep G2细胞,分组给予0 μmol/L、5 μmol/L、10 μmol/L和20 μmol/L大花旋覆花素处理48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ing 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及mTORC1信号通路蛋白mTORC1和70S6K表达。结果 5 μmol/L、10 μmol/L和20 μmol/L大花旋覆花素处理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89.56±8.11)%、(66.40±6.61)%和(41.78±5.79)%,均显著低于0 μmol/L大花旋覆花素对照组【100.00±10.01)%,P<0.05】;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75±1.34)%、(19.11±1.87)%和(27.45±1.9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01±0.89)%,P<0.05】;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分别为(1.36±0.15)和(1.63±0.32)、(3.57±0.33)和(3.92±0.47)、(7.33±0.52)和(6.94±0.53),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98±0.11)和(0.87±0.15),P<0.05】,而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分别为(4.71±0.52)、(2.36±0.36)和(0.89±0.14),显著低于对照组【(8.05±0.65),P<0.05】;mTORC1和70S6K蛋白表达分别为(0.82±0.08)和(0.79±0.08)、(0.63±0.06)和(0.58±0.05)、(0.51±0.05)和(0.43±0.04),显著低于对照组【(0.96±0.11)和(0.99±0.09),P<0.05】。结论 大花旋覆花素可通过下调mTORC1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体外增殖,诱导其凋亡,发挥显著的抗肿瘤效应。
LncRNA HOXD-AS1在斑马鱼异种移植模型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张缨, 江龙委, 秦峰, 贾绍昌
2022, 25(4):  472-47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05
摘要 ( 191 )   PDF (3370KB) ( 4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斑马鱼异种移植模型(zPDX)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同源异形基因D簇反义核糖核酸1(lncRNA HOXD-AS1)对肝细胞癌(HCC)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 在HepG2、Hep3B和Huh7细胞,分别敲低HOXD-AS1和微小RNA(miRNA)miR-130a-3p,检测细胞HOXD-AS1水平变化,使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使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建立zPDX模型。结果 HepG2、Hep3B和Huh7细胞HOXD-AS1相对水平分别为正常LO2细胞的65.6±5.7(P<0.01)、4.6±0.5(P<0.01)和23.4±1.0(P<0.001)倍;在Hep3B细胞,敲低HOXD-AS1后每视野细胞数为49.6±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1.8±63.3(P<0.01);在zPDX,代表增殖的CM-DiI阳性信号为对照组的56.0±12.0%(P<0.01),代表迁移的CM-DiI阳性信号为对照组的49.0±8.9%(P<0.05);在Huh7细胞,敲低HOXD-AS1后Huh7细胞每视野细胞数为54.2±1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6.8±26.3(P<0.01);在zPDX,代表增殖的CM-DiI阳性信号为对照组的46.5±16.8%(P<0.01),代表迁移的CM-DiI阳性信号为对照组的41.9±10.2%(P<0.01);在Huh7细胞,下调miR-130a-3p后每视野细胞数为39.0±9.2,显著大于对照组的24.4±7.2(P<0.001);在zPDX,代表迁移的CM-DiI阳性细胞显著增加,为对照组的187.8±42.7%(P<0.05);将si1-HOXD-AS1和miR-130a-3p抑制剂共转染Huh7细胞,共转染组、si1-HOXD-AS1组和NC组每视野细胞数分别为78.2±15.3、39.3±9.5和79.4±18.3,差异显著(P<0.01);在zPDX,si1-HOXD-AS1组和共转染组CM-DiI阳性细胞分别为NC组的48.9±13.5%(P<0.05)和109.4±24.9(P>0.05)。结论 本研究在体外和体内证明了HOXD-AS1/miR-130a-3p ceRNA网络对HCC细胞的影响,zPDX可用于肿瘤细胞实验研究。
沙格列汀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大鼠肝组织AMPK/mTOR-TFEB自噬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变化*
汪晓燕, 钟雪玉, 吴春燕
2022, 25(4):  476-47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06
摘要 ( 198 )   PDF (1540KB) ( 1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沙格列汀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大鼠对肝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转录因子EB(TFEB)自噬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沙格列汀干预组,每组14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和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构建NAFLD合并T2DM模型。在建模成功后,分别给予沙格列汀或生理盐水灌胃8 w。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INS,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Western bloting法检测肝组织p-AMPK、mTOR、TFEB和自噬标记物LC3B-II蛋白表达。结果 沙格列汀处理组大鼠体质量、肝质量和肝脏指数分别为(341.53±5.15)g、(11.06±0.49)g和(3.32±0.25)%,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353.27±8.74)g、(12.77±0.84)g和(3.67±0.18)%,P<0.05】;FPG、INS和HOMA-IR水平分别为(9.45±0.71)mmol/L、(7.92±0.34)mIU/L和(3.44±0.36),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13.97±0.92)mmol/L、(14.57±0.84)mIU/L和(9.03±0.91),P<0.05】;TC、TG、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79±0.17)mmol/L、(0.81±0.13)mmol/L、(68.76±4.11)IU/L和(54.49±5.21)IU/L,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4.05±0.20)mmol/L、(2.04±0.15)mmol/L、(119.73±3.94)IU/L和(83.27±7.68)IU/L,P<0.05】;肝组织p-AMPK、TFEB和LC3B-II表达分别为(1.13±0.11)、(1.23±0.13)和(1.17±0.12),显著强于模型组【分别为(0.62±0.07)、(0.48±0.05)和(0.37±0.04)】,而mTOR表达为(0.89±0.08),显著弱于模型组【(1.53±0.16),P<0.05】。结论 沙格列汀可能通过调控AMPK/mTOR-TFEB自噬信号通路显著降低NAFLD合并T2DM大鼠血糖和血脂水平,改善肝脂肪变。
病毒性肝炎
FibroTouch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价值研究*
莫金英, 余希, 余雪平, 吴丽华, 瞿志军
2022, 25(4):  480-48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07
摘要 ( 248 )   PDF (948KB) ( 3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使用FibroTouch无创检测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 2017年7月~2019年12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感染病科住院的HBV携带者6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肝脏穿刺活检术。使用FibroTouch行肝脏硬度检测(LSM),常规计算基于4因子(FIB-4)指数,应用MedCalc软件绘制ROC曲线。结果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无显著肝纤维化(S0~S1)24例、进展期肝纤维化(S2~S3)27例和肝硬化(S4)15例;无显著肝纤维化组LSM为(7.8±1.8) kPa,显著低于进展期肝纤维化组【(11.4±3.1)kPa,P<0.01】或肝硬化组【(18.2±6.2)kPa,P<0.01】患者,无显著肝纤维化组FBI-4指数为(1.0±0.5),与进展期肝纤维化组的(1.2±0.5)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这两组FIB-4均显著低于肝硬化组[(2.0±1.0,P<0.01];LSM独立诊断S2、S3和S4期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856(其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52.6%)、0.938(其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90.0%)和0.963(其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0.2%),均显著高于FBI-4诊断的AUC(P<0.05),LSM联合FIB-4均不能提高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P>0.05)。结论 使用FibroTouch诊断乙型肝炎毒携带者肝纤维化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无创检测,方便动态检测,定期复查。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对HBV感染孕妇肾功能和胎儿生长发育的安全性研究*
熊霞鹂, 魏宏, 朱云霞, 段钟平
2022, 25(4):  484-48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08
摘要 ( 277 )   PDF (858KB) ( 1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HBV感染孕期应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抗病毒治疗对肾功能及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2018年7月1 日~2019年6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分娩的HBV感染孕妇120例,孕期全程口服TDF治疗40例(A组),孕中晚期口服TDF治疗40例(B组),未抗病毒治疗40例(C组)。检测血清磷(P)、肾小球滤过率(GFR)、肌酐(sCr)、肌酸激酶(CK)、尿蛋白(uPRO),记录新生儿出生时头围、身长、体质量和不良事件。结果 在孕36周时,A组血P、GFR、sCr、CK和uPRO分别为(1.2±0.1)mmol/L、(120.9±7.9)mL/(min·1.73 m2)、(52.1±7.9)μmol/L、(57.7±21.8)U/L、6例(15.0%),与B组【分别为(1.2±0.1)mmol/L、(119.5±9.4)mL/(min·1.73 m2)、(50.6±7.7)μmol/L、(56.6±18.8)U/L、5例(12.5%)】或C组【分别为(1.2±0.1)mmol/L、(125.7±8.7)mL/(min·1.73 m2)、(48.9±7.2)μmol/L、(53.9±16.1)U/L、4例(10.0%)】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娩时,A组孕妇新生儿身高、头围和体质量分别为(50.0±1.1)cm、(333.6±5.1)cm和(3383±319)g,与B组【分别为(49.9±1.2)cm、(333.9±5.1)cm和(3215±327)g】或C组【分别为(50.1±1.1)cm、(332.9±5.7)cm和(3284±328)g】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分娩不良事件方面,仅C组出现1例新生儿锁骨骨折。结论 TDF对HBV感染孕妇肾功能和胎儿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母儿安全性良好。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低水平血清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贾婷, 李俊义, 张秀灵, 高斯媛, 杨婧, 杨晓冬
2022, 25(4):  488-49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09
摘要 ( 249 )   PDF (864KB) ( 2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恩替卡韦(ET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血清低水平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分别给予ETV或ETV联合PEG-IFNα-2b治疗观察48 w。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定量,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CD8+细胞比值。结果 在治疗48 w末,观察组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分别为(809.8±101.5)IU/mL和(193.4±24.5)IU/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01.7±204.9)IU/mL和(244.2±5.7)IU/mL,P<0.05】;观察组血清HBeAg转阴率为2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P<0.05),血清HBeAg转换率为12.5%,血清HBsAg转阴率为8.3%;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52.5±4.6)U/L和(45.1±5.2)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3.4±5.2)U/L和(68.2±5.4)U/L,P<0.05】;观察组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68.5±4.2)%、(38.1±3.6)%和(1.8±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7.4±3.8)%、(32.6±3.1)%和(1.1±0.4),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为(21.3±1.8)%,显著低于对照组【(28.7±2.0)%,P<0.05】。结论 应用ETV联合PEG-IFNα-2b治疗血清低水平HBsAg阳性的CHB患者具有较好的抗病毒疗效,在部分患者获得了血清学应答,可能与应用α-干扰素提高了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替诺福韦治疗不同HBV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刘雨莹, 张娇珍, 周海娟, 潘芳蝶, 黎才丽, 钟昌宝
2022, 25(4):  492-49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10
摘要 ( 253 )   PDF (863KB) ( 2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治疗不同HBV基因型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和血清金属硫蛋白(MT)、白细胞介素29(IL-29)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变化。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1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119例,均接受替诺福韦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T和IL-29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 淋巴细胞PD-1表达水平。结果 在本组119例CHB患者中,检出HBV B基因型31例(26.1%),C基因型77例(64.7%),B/C 混合基因型11例(9.2%);基线资料比较,B基因型CHB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154.1±46.7)U/L和(83.3±26.8)U/L,显著高于C基因型患者【分别为(135.8±40.3)U/L和(68.5±20.6)U/L,P<0.05】或B/C混合基因型患者【分别为(138.9±50.2)U/L和(71.6±23.9)U/L,P<0.05】,而血清HBV DNA水平为(6.7±1.1)lg copies/ml,显著低于C基因型感染患者【(7.8±1.4)lg copies/ml,P<0.05】或B/C混合型感染者【(7.4±1.0)lg copies/ml,P<0.05】;在治疗24 w和48 w末,三组血清ALT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基因型和C基因型感染患者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96.8%和96.8%,和88.3%和93.5%,均显著高于B/C混合型感染患者(分别为63.6%和81.8%,P<0.05);在治疗48 w,B基因型CHB患者血清MT水平显著高于C基因型或B/C基因型(P<0.05),血清IL-29水平显著高于C基因型(P<0.05),而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基因型或B/C混合基因型患者(P<0.05)。结论 不同HBV基因型感染的CHB患者可能对替诺福韦治疗的疗效存在差异,深入了解这些差异可能对研究不同基因型病毒感染患者临床转归有帮助。
无偿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
臧伟伟, 齐文革, 杨贺, 张玉敏
2022, 25(4):  496-49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11
摘要 ( 277 )   PDF (854KB) ( 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无偿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情况。方法 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107397份,采用两种ELISA法检测试剂盒进行HBsAg的初次筛查,采用核酸检测(NAT)法对两次HBsAg结果均为阴性的样本进行HBV DNA检测。对血清HBsAg阴性而HBV DNA阳性样本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核酸和病毒基因分型。 结果 在筛查的107397例无偿献血人群血样本中,经血清标志物检测后确认为OBI 者29例(0.27‰);血清抗-HBc阳性者12例(35.3%),抗-HBe/抗-HBc阳性者8例(23.5%),抗-HBs/抗-HBc阳性者6例(17.7%),抗-HBs/抗-HBe/抗-HBc阳性者3例(8.8%);19~29岁年龄段献血人群OBI感染率为0.09‰,30~39岁人群为0.32‰,40~49岁人群为0.39‰,50~55岁年龄段献血人群OBI感染率为0.41‰,且该年龄段重复献血者OBI感染率为0.31‰;血清抗-HBs/抗-HBc阳性和抗-HBs/抗-HBe/抗-HBc OBI献血者血清病毒载量>1000 IU/mL的占比分别为33.3%和66.7%,显著高于血清仅抗-HBc阳性者(0.0%,P<0.05)或血清抗-HBe/抗-HBc阳性者(0.0%,P<0.05);在29例OBI献血者中,C基因型占比为62.1%,B基因型感染占比为27.6%。结论 在初筛血清HBsAg 阴性的献血人群中,可能还存在很低比率的OBI人群,对用血安全提出了挑战。全面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的花费-效益关系需要认真研究,提高常规ELISA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也是关键。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标准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再研究*
徐欢, 王广丽, 董丹丹, 黄荷
2022, 25(4):  500-50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12
摘要 ( 275 )   PDF (865KB) ( 5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比较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2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02例CH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分别给予利巴韦林(RBV)联合普通α-2b干扰素治疗或应用RB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6个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观察组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ETVR)为8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P<0.05),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为8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P<0.05);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ALT水平为(36.8±4.1)U/L,显著低于对照组【(61.5±4.3)U/L,P<0.05】,血清AST水平为(38.4±3.4)U/L,显著低于对照组【(51.6±3.6)U/L,P<0.05】;在治疗4 w、12 w和24 w,观察组血清HCV RNA水平分别为(4.6±1.2)Ig IU/mL、(4.1±1.1)Ig IU/mL和 (3.6±0.9)Ig IU/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1±1.1)Ig IU/mL、(4.7±1.2)Ig IU/mL和(4.2±1.0)Ig IU/mL,P<0.05】;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比为(73.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5.6±6.9)%,P<0.05】,CD4+细胞百分比为(49.5±6.3)%,显著高于对照组【(34.8±5.8)%,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为(17.6±3.8)%,显著低于对照组【(25.9±4.6)%,P<0.05】,CD4+/CD8+细胞比值为(1.0±0.2),显著低于对照组【(1.4±0.3),P<0.05】。结论 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RBV抗病毒治疗CHC患者疗效尚可,在不能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继续应用标准疗法仍可获得一定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N-寡糖和胆汁酸水平变化判断肝纤维化临床价值分析*
罗真真, 田海英, 葛建华, 纪元
2022, 25(4):  504-50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13
摘要 ( 186 )   PDF (947KB) ( 1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血清N-寡糖、总胆汁酸(TBA)联合肝脏硬度检测(LSM)评估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8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84例和健康体检者51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BA水平,应用测序仪及其数据分析软件检测血清N-寡糖相对含量,使用Fibroscan-502检测LSM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CHC组血清N-寡糖和TBA水平分别为(4.1±0.8)和(20.0±3.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0.3)和(8.6±1.5)μmol/L,LSM值为(16.7±2.9)kPa,显著大于对照组【(6.3±0.4)kPa,P<0.05】;肝组织学检查发现,肝纤维化S1期19例、S2期21例、S3期26例和S4期18例;S1期、S2期、S3期和S4期患者血清N-寡糖分别为(2.5±0.6)、(3.8±0.7)、(4.3±0.7)和(5.7±1.0),血清TBA水平分别为(11.3±2.5)μmol/L、(18.5±3.1)μmol/L、(21.4±3.7)μmol/L和(28.7±4.1)μmol/L,LSM值为分别为(6.3±1.7)kPa、(13.8±2.1)kPa、(17.9±3.2)kPa和(29.4±4.6)kPa,提示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升高各指标也升高(P<0.05);联合检测评估CHC患者进展期肝纤维化的AUC为0.918(95%CI:0.862~0.973,Se为90.9%,Sp为77.5%,Ac为84.5%),显著大于血清N-寡糖【0.785(95%CI:0.675~0.894),Se为93.2%,Sp为67.5%,Ac为81.0%】、TBA【0.769(95%CI:0.668~0.870),Se为68.2%,Sp为77.5%,Ac为72.6%】或LSM值【0.802(95%CI:0.708~0.895),Se为75.0%,Sp为80.0%,Ac为77.4%】等单项检测(P<0.05)。结论 应用血清N-寡糖、TBA联合LSM评估CH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与病理学特征分析*
刘海涛, 张雷鸣, 李经纬
2022, 25(4):  508-51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14
摘要 ( 227 )   PDF (1488KB) ( 2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为DILI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19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和肝病科收治的DILI患者60例,行肝活检,停用可疑药物,给予护肝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细胞介素-6 (IL-6)、IL-17、IL-10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水平。结果 本组患者应用抗结核药(23.3%)、中草药(15.0%)、化学药物(11.7%)和保健品(11.7%)是引起DILI常见的药物种类,还有非甾体抗炎药(5.0%)、抗精神类药物(5.0%)、蜂毒(6.7%)、抗生素类(5.0%)、避孕药物(1.7%)、抗癫痫药物(3.3%)、降糖药(6.7%)和减肥药(5.0%);入组时,DILI患者血清ALT、AST和TBIL分别为(198.5±33.1)U/L、(221.7±55.8)U/L和(42.3±12.8)μmol/L,治疗约2 w后,均恢复正常;DILI患者肝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36.7%)、淋巴细胞(18.3%)、中性粒细胞(15.0%)等炎性细胞浸润,其他病理学表现包括浆细胞浸润(10.0%)、脂肪变性(8.3%)、胆汁淤积(5.0%)、肝细胞凋亡(3.3%)和肉芽肿形成(3.3%);入组时,DILI患者血清TNF-ɑ、IL-17、IL-6、IL-10和FGF-1水平分别为(16.5±3.3)pg/ml、(38.8±6.7)pg/ml、(122.9±15.2)pg/ml、(2.0±1.2)pg/ml和(15.3±5.1)pg/ml,治疗后分别为【(2.1±0.8)pg/ml、(15.2±5.4)pg/ml、(45.3±8.4)pg/ml、(5.9±1.4)pg/ml和(26.8±7.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了解DILI患者常见的损肝药物、肝功能表现和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时给予停药和护肝处理,往往预后良好,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助于评估病情。
38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付丽红, 高月求, 王晓琳, 刘坤, 李曼, 黄凌鹰
2022, 25(4):  512-51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15
摘要 ( 230 )   PDF (1623KB) ( 3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西药和膳食补充剂相关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诊治的DILI患者38例,均接受肝活检和结构化专家观点评估法(SEPO)评估,并验证药物性肝损伤组织病理学评分(DILI-PSS)的诊断价值。结果 38例DILI患者应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14例(36.8%)、中草药12例(31.6%)、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合用中草药9例(23.7%)、膳食补充剂3例(7.9%);肝组织脂肪变性20例(52.6%),胆汁淤积22例(57.9%),胆管损伤15例(39.4%),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1例(28.9%),肝细胞花环9例(23.7%),肉芽肿6例(15.8);少量坏死11例(28.9%),较多25例(65.8%),大量2例(5.3%);应用DILI-PSS诊断的AUROC为0.775 (95%CI:0.669~0.880,P<0.05),其灵敏度为81.6%,特异度为65.8%。结论 DILI患者肝组织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表现,应用DILI-PSS可能有助于诊断DILI,需要进一步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SH患者外周血乏氧诱导因子1a-反义RNA 1和自噬基因Beclin1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张羿, 尹刚, 赵艳萍
2022, 25(4):  517-52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16
摘要 ( 206 )   PDF (868KB) ( 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乏氧诱导因子1a-反义RNA 1(HIF1a-AS1)和血清自噬基因beclin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4月我院诊治的NASH患者118例(早期纤维化、进展期纤维化和肝硬化分别为43例、46例和29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18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BMC HIF1a-AS1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eclin1水平。结果 NASH患者FBG、血清TC、TG、LDL-C、PBMC HIF1a-AS1和血清beclin1水平分别为(5.9±1.6)mmol/L、(6.2±0.5)mmol/L、(2.4±0.6)mmol/L、(3.7±0.9)mmol/L、(1.9±0.2)和(5.7±1.9)ng/mL,显著高于健康者【分别为(4.8±0.7)mmol/L、(5.3±0.3)mmol/L、(1.3±0.3)mmol/L、(2.3±0.6)mmol/L、(1.0±0.1)和(4.1±1.5)ng/mL,P<0.05】,而血清HDL-C水平为(1.2±0.2)mmol/L,显著低于健康者【(1.4±0.3)mmol/L,P<0.05】;肝硬化患者FBG、血清TC、TG、LDL-C、PBMC HIF1a-AS1和血清beclin1水平分别为(6.8±2.0)mmol/L、(6.8±0.8)mmol/L、(2.8±0.7)mmol/L、(4.4±1.2)mmol/L、(2.5±0.3)和(6.4±2.1)ng/mL,显著高于早期纤维化患者【分别为(5.2±1.1)mmol/L、(5.7±0.4)mmol/L、(1.9±0.5)mmol/L、(3.1±1.0)mmol/L、(1.4±0.1)和(5.1±1.3)ng/mL,P<0.05】;49例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和高脂血症合并症的NASH患者FBG、血清TC、TG、LDL-C、PBMC HIF1a-AS1和血清beclin1水平分别为(6.5±1.9)mmol/L、(6.9±0.8)mmol/L、(2.7±0.8)mmol/L、(4.0±1.1)mmol/L、(2.2±0.3)和(6.3±2.0)ng/mL,显著高于69例无合并症者【分别为(5.5±1.3)mmol/L、(5.7±0.4)mmol/L、(2.2±0.5)mmol/L、(3.5±0.7)mmol/L、(1.7±0.2)和(5.3±1.6)ng/mL,P<0.05】,而血清HDL-C水平为(1.1±0.2)mmol/L,显著低于无合并症者【(1.3±0.4)mmol/L,P<0.05】。结论 NASH患者PBMC HIF1a-AS1和血清beclin1水平异常升高,监测其水平可能有助于病情评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浆外泌体差异蛋白分析*
张文彦, 刘芳, 刘梦露, 陈德喜, 张晶, 时红波, 于海滨
2022, 25(4):  521-52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17
摘要 ( 171 )   PDF (1205KB) ( 4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浆外泌体差异蛋白,分析其功能及其生物学过程,为NAFLD患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0年7月~10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3例和健康体检者3例,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血浆外泌体蛋白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筛选差异蛋白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了解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结果 经外泌体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出蛋白质387种,以倍数上调>1.2倍或下调>1.2倍,且P<0.05为标准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34种;健康人比,NAFLD患者上调蛋白25种,下调蛋白9种;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蛋白主要参与了脂质的储存和代谢、免疫反应、纤维素形成等生物学过程,并与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细胞损伤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结论 采用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NAFLD患者差异蛋白可能为其诊治提供指引。
化痰祛湿疏肝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内阻证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李亚文, 周军
2022, 25(4):  526-52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18
摘要 ( 264 )   PDF (856KB) ( 2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应用化痰祛湿疏肝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痰湿内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0年2月~2022年1月我院诊治的符合中医痰湿内阻证的68例NAFLD患者,其中33例接受辛伐他汀治疗,另35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化痰祛湿疏肝方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12 w。采用硫化巴比妥酸法和氧化酶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脏脂肪含量(LFC)。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中西药联合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辛伐他汀治疗组的75.8%(P<0.05);中西药联合治疗组右胁胀闷、周身困重、大便粘滞、倦怠无力和脘腹胀满的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1.4±0.5)分、(0.9±0.2)分、(0.8±0.2)分、(1.2±0.4)分和(1.5±0.3)分,显著低于辛伐他汀治疗组[分别为(2.8±0.7)分、(2.1±0.3)分、(1.5±0.4)分、(2.1±0.6)分和(2.4±0.6)分,P<0.05];中西药联合治疗组肝功能和血清指标改善显著优于辛伐他汀治疗组(P<0.05);中西药联合治疗组血清MDA和LFC分别为(7.5±1.3)μmol/L和(6.5±0.9)%,均显著低于辛伐他汀治疗组[分别为(11.4±1.8)μmol/L和(7.9±1.3)%,P<0.05],而血清SOD水平为(80.4±7.8)U/L,显著高于辛伐他汀治疗组[(66.3±7.2)U/L,P<0.05]。结论 应用化痰祛湿疏肝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内阻证患者短期疗效显著,可改善肝功能和脂质代谢,降低肝脏脂肪含量。
肝硬化
高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内镜诊治经验:10年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季雪纯, 金世柱, Nepal Narayan, 李宁, 杨宁宁, 张思佳, 林秋池, 陈浩源
2022, 25(4):  530-53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19
摘要 ( 241 )   PDF (1416KB) ( 2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高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SEVB)患者内镜诊治特点及预后。方法 2010年1月~2020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镜中心行内镜诊治的食管胃静脉曲张(GEV)患者25539例,其中SEVB者12例(0.4‰),其中采用急诊内镜下止血5例,非急诊内镜下止血7例。结果 12例SEVB患者中,乙型肝炎肝硬化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4例,酒精性肝炎肝硬化2例,不明原因性肝硬化1例;11例有明显的呕血、黑便、便血或周围循环障碍临床表现;5例急诊内镜下即时止血均成功,7例非急诊内镜下即时止血成功6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9例单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治疗,其他采取硬化剂注射、EVL联合组织胶注射、EVL联合硬化剂和组织胶注射各1例;术后发生不良反应7例;随访8例患者(31.0±28.5)个月,近期再出血1例,远期再出血5例。在7例全程随访患者中,择期行脾切除术者1例,脾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全因病死率为42.9%。结论 对于SEVB患者多采用EVL治疗,即时止血效果好,但远期预后仍差。术后需联合其他方法治疗以长期控制门脉高压症,降低远期再出血和死亡风险。
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赵栩, 李自琼, 欧喻莹, 郭丹
2022, 25(4):  534-53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20
摘要 ( 250 )   PDF (1234KB) ( 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准确、可操作的医院内感染(NI)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将感染风险量化,从而能直观地提示肝硬化患者发生NI的风险。方法 2016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就诊的肝硬化住院患者,依据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NI发生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列线图。采用Bootstrap进行内部验证,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图、 Hosmer-Lemeshow 检验和决策曲线分析法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和临床获益。结果 本研究纳入503例肝硬化患者,其中131例(26.0%)发生NI;多因素Log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存在腹水、侵入性操作、高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PLR)和高MELD 评分为肝硬化患者发生NI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4个变量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5,模型诊断效能良好;Hosmer-Lemeshow 检验显示,模型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良好(P=0.999,P=0.688),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和判别能力,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在较大的阈值内具有较高的临床获益。结论 我们建立的列线图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NI的风险,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早识别高危患者,为临床干预和优化决策提供依据。
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的多因素分析*
汤磊, 彭蕾, 叶珺, 张振华, 邹桂舟
2022, 25(4):  538-54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21
摘要 ( 190 )   PDF (908KB) ( 4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因素。方法 2010~2016年我科住院的CHB患者135例,均接受肝活检,并随访5(7,11)年。随访结束时,临床诊断肝硬化。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诊断效能。结果 入组时肝组织学检查显示,非肝纤维化组81例,显著纤维化组54例;随访结束时,临床诊断非肝硬化组111例,肝硬化组24例(来自无纤维化组7例,来自显著肝纤维化组17例);非肝硬化组与肝硬化组年龄、是否抗病毒治疗、血清HBV DNA、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NR(P=0.010,OR=369.352)、APTT(P=0.001,OR=1.169)、RDW(P=0.035,OR=1.402)、PLT(P=0.018,OR=0.989)、年龄(P=0.024,OR=1.052)、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比值,P=0.044,OR=0.983)和抗病毒与否(P=0.000,OR=7.600)为肝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建立预测模型为Logit(P)= -17.407+0.528×INR+0.161×APTT+0.079×年龄+2.401×抗病毒与否(否=0,是=1)。该综合模型预测肝硬化发生的AUC为0.872,其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75.7%。结论 研究CHB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早期阻断病情发展,而年龄和抗病毒治疗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高频超声肝实质纹理特征定量联合血清AFP-L3水平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价值研究*
李芳, 王衍森, 翁璐昕
2022, 25(4):  542-54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22
摘要 ( 197 )   PDF (1607KB) ( 2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高频超声肝实质纹理特征定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L3(AFP-L3)水平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的价值。方法 2019年6月~2021年5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7例和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将肝硬化患者依据肝功能分级分为A级、B级和C级。使用高频超声检查,获取肝实质纹理特征定量指标,包括缺陷图单位面积局部最大值(x D)、缺陷图均值(mean D)和缺陷图的熵(ε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FP-L3水平。应用MedCalc1 5.1统计学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指标的评估价值。结果 肝硬化患者高频超声肝实质纹理特征定量指标x D、mean D、ε D和血清AFP-L3水平分别为(6.1±1.8)、(4.8±1.2)、(3.2±1.1)和(7.5±2.1)%,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2.5±0.9)、(1.9±0.6)、(1.3±0.4)和(5.6±1.3)%,P<0.05】;24例Child C级患者x D、mean D、ε D和血清AFP-L3水平分别为(6.9±2.2)、(7.0±2.2)、(4.3±1.3)和(9.0±2.4)%,显著高于29例Child B级患者【分别为(6.5±1.7)、(5.4±1.5)、(3.8±1.1)和(7.9±2.1)%,P<0.05】或34例A级患者【分别为(5.3±1.3)、(3.2±1.0)、(2.1±0.6)和(6.1±1.5)%,P<0.05】;联合应用mean D、ε D和血清AFP-L3水平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 B级的AUC为0.910,其诊断的特异度为91.4%,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其特异度分别为70.7%、77.6%和75.9%,P<0.05)。结论 应用高频超声肝实质纹理特征定量联合血清AFP-L3水平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有一定的价值,可为临床早期发现肝功能Child B级患者提供参考指标。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联合多参数评估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价值研究*
郑丽雅, 田澄, 李娜
2022, 25(4):  546-54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23
摘要 ( 196 )   PDF (2214KB) ( 4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联合多参数评估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EV)的价值。方法 2018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9例,接受胃镜检查,了解EV发生情况,采用SWE技术检测脾脏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和杨氏模量平均值(Emean),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脏门静脉直径(PVD)、脾脏厚径(ST)、脾脏长径(SD)和脾静脉直径(SVD),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参数诊断肝硬化患者并发EV的效能。结果 经胃镜检查发现,本组89例肝硬化患者并发EV者53例;EV组在Child-Pugh分级、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血小板计数和有腹水的比率等方面与非EV组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V组Emax和Emean分别为(55.9±10.5)kPa和(38.9±9.2)kPa,显著大于非EV组【分别为(45.2±7.3)kPa和(29.3±6.7)kPa,P<0.05】,PVD、ST、SD和SVD分别为(13.6±2.1)mm、(48.0±9.4)mm、(149.1±27.1)mm和(10.1±1.9)mm,均显著大于非EV组【分别为(11.5±1.8)mm、(36.9±8.7)mm、(119.8±24.9)mm和(7.8±1.7)mm,P<0.05】;分别以Emax、Emean、PVD、ST、SD和SVD为53.2 kPa、33.6 kPa、11.9 mm、43.8 mm、136.5 mm和8.9 mm为截断点,其诊断肝硬化并发EV的AUC分别为0.84、0.83、0.73、0.80、0.67和0.82,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0%和88.9%、75.5%和77.8%、79.3%和61.1%、77.4%和72.2%、58.5%和69.4%、77.4%和80.6%。结论 应用SWE技术测量脾脏Emax和Emean可用于肝硬化患者并发EV的诊断,对帮助判断病情,及时予以预防处理。
30岁以下人群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何薇, 张晓彬, 刘迎娣, 何占娣
2022, 25(4):  550-55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24
摘要 ( 222 )   PDF (852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总结30岁以下食管胃静脉曲张(GOV)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医学部收治的61例30岁以下GOV患者,提取、分析和总结其临床资料。结果 在61例GOV患者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27例(44.3%),其中隐源性肝硬化占40.7%,乙型肝炎肝硬化占33.3%,和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NCPH)34例(55.7%),其中以门静脉海绵样变占61.8%;基于内镜下静脉曲张LDRf分型,在位置方面主要以Le/g型多见(77.1%),在直径方面,D1.0占41.0%,在出血风险方面,Rf1分级占77.1%;针对GOV治疗,以二级预防治疗为主(85.7%),多采用组织胶或硬化剂注射或套扎联合治疗(66.1%);NCPH患者GOV再出血比例为11.8%,显著低于肝硬化组的29.6%(P<0.01)。结论 30岁以下人群GOV患者以NCPH居多,其中以各种原因引起的门脉海绵样变最多见。NCPH患者并发GOV经内镜治疗后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肝硬化患者。
肝癌
增强MRI扫描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王宝锋, 马彦高, 李义, 曾宪强, 周进学
2022, 25(4):  554-55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25
摘要 ( 215 )   PDF (3152KB)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采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原发性肝癌(PLC)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147例,均行Gd-EOB-DTPA肝脏增强MRI扫描,观察病灶强化特点和各序列信号强度,包括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及动脉期、门脉期、肝胆特异期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病灶的信号强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上述信号特征对PLC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147例患者中,发现PLC者102例,病灶大小为0.9~2.9 cm,平均为(1.8±0.6)cm,肝脏异型性增生结节45例,病灶大小为0.8~2.5 cm,平均为(1.4±0.2)cm;增强MRI扫描显示,84例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呈低或等强化,门静脉期或延迟期呈低强化,63例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或延迟期未廓清;PLC组病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高信号、动脉期高强化和肝胆期低信号表现占比分别为50.0%、79.4%、82.4%、52.9%和94.1%,显著高于非PLC组(20.0%、20.0%、26.7%、20.0%和20.0%,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病灶T1WI低信号(AUC=0.670,敏感度=0.451)、T2WI高信号(AUC=0.817,敏感度=0.745)、DWI高信号(AUC=0.754,敏感度=0.863)、动脉期高强化(AUC=0.693,敏感度=0.520)和肝胆期低信号(AUC=0.891,敏感度=0.892)对PLC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P<0.05)。结论 增强MRI扫描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早期发现PLC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临床应不断总结其特点变化,提高早期诊断率。
基于网络铁死亡相关的长非编码RNA预测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研究*
布凡, 柴剑波, 白冰, 王万宇, 赵永厚
2022, 25(4):  558-56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26
摘要 ( 170 )   PDF (2926KB) ( 2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构建基于铁死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预后风险模型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HCC患者RNA测序数据。基于HCC差异水平的铁死亡相关lncRNAs构建预后风险模型。结果 鉴定了5个基于HCC差异水平的铁死亡相关lncRNAs;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风险lncRNAs与HCC预后不良相关,预测3 a生存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3;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发现低风险组与高风险组细胞溶解活性、MHCI类分子、I型INF反应、II型INF反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检查点显示,两组CD44、TNFRSF4和CD276等水平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5个基于HCC差异水平的铁死亡相关lncRNAs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为HCC防治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基于CBCT的三维重建技术用于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对肿瘤供血动脉识别的价值*
刘浩, 周菲菲, 孙好凯, 刘永刚
2022, 25(4):  563-56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27
摘要 ( 261 )   PDF (1934KB) ( 1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锥形束CT(CBCT)的三维重建技术用于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过程中对肿瘤供血动脉的识别价值。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103例,所有患者接受TACE术治疗,在TACE术前54例接受DSA检查,49例接受基于CBCT的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寻找肿瘤供血动脉。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CBCT三维重建组手术时间、辐射照射量和超选择插管成功率分别为(42.3±5.1)min、(209.4±27.6)mGy和93.9%,而DSA组分别为(35.2±3.0)min、(142.3±15.2)mGy和66.7%,差异显著(P<0.05); CBCT三维重建组供血动脉识别达到诊断要求为100.0%,病灶检出为93.9%,碘油完全沉积为91.8%,均显著优于DSA组(分别为74.1%, 70.4%和72.2%,P<0.05);术后3个月复查,CBCT三维重建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3.7%和89.8%,显著高于DSA组的57.4%和68.5%(P<0.05)。结论 相对于DSA检查,在采取TACE术治疗PLC患者术前行基于CBCT的三维重建检查能更好地识别肿瘤供血动脉,从而获得更好的手术治疗效果,但基于CBCT的三维重建检查可能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大了辐射照射量,也需要考虑。
MRI与4DCT联合指导勾画原发性肝癌患者放疗靶区初步研究*
王远平, 郑露露, 张光亮
2022, 25(4):  567-57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28
摘要 ( 287 )   PDF (1594KB) ( 1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四维计算机断层扫描(4DCT)图像联合用于原发性肝癌(PLC)患者首次放疗靶区勾画的价值。方法 2019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56例PLC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分别行MRI和4DCT检查,将获得的图像上传至工作站,在自动配准结束后以Reg Reveal和Reg Refine行配准和图像质量评估,锁定局部感兴趣区。比较配准前后4DCT不同时相图像中的肿瘤靶区体积、大体内靶区体积,观察T2加权像(MR-T2)图像与4DCT图像配准精度。结果 在4DCT配准后, CT00、CT10、CT20、CT30、CT40、CT50、CT60、CT70、CT80和CT90肿瘤靶区体积分别为(389.8±52.5)cm3、(393.4±59.7)cm3、(390.7±50.3)cm3、(388.5±47.8)cm3、(380.4±40.5)cm3、(379.2±40.6)cm3、(383.7±43.3)cm3、(380.2±41.7)cm3、(371.0±38.9)cm3和(381.7±36.6)cm3,均显著大于配准前【分别为(365.7±29.0)cm3、(360.5±29.2)cm3、(347.4±24.9)cm3、(350.2±27.2)cm3、(351.4±28.5)cm3、(358.4±29.3)cm3、(361.5±34.7)cm3、(357.5±28.8)cm3、(350.3±36.6)cm3和(355.0±34.9)cm3,P<0.05】;56例PLC患者配准后大体内靶区体积为(468.7±226.2)cm3,显著大于配准前【(410.5±192.5)cm3,P<0.05】;经门静脉或腹腔干Reg Refine配准后,X、Y、Z轴位移分别为(0.3±0.1)mm、(0.6±0.2)mm和(0.5±0.2)mm,或(0.7±0.2)mm、(0.7±0.3)mm和(0.6±0.2)mm,显著小于自动配准移位【分别为(3.3±0.4)mm、(4.9±0.5)mm和(4.2±0.4)mm或(3.4±0.3)mm、(3.7±0.4)mm和(3.2±0.4)mm,P<0.05】;MR-T2图像显示肝脏体积为(2002.4±843.7)cm3,4DCT图像显示为(2048.7±937.2)cm3,肝脏体积交叠度为(110.2±22.7)%。结论 首次给PLC患者放疗前行MR-T2联合4DCT检查可精确勾画肿瘤靶区,可能提高放疗效果。
肝囊肿
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联合聚桂醇置换冲洗硬化治疗巨大肝囊肿患者疗效研究*
张静, 林铤, 孙翔
2022, 25(4):  571-57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29
摘要 ( 235 )   PDF (1163KB) ( 1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联合聚桂醇置换冲洗硬化治疗巨大肝囊肿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巨大单纯性肝囊肿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两组均采用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在对照组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在观察组注射聚桂醇置换冲洗硬化治疗。随访6个月。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皮质醇(Cor)水平。结果 在术后6个月复查,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肝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1周,观察组血清CRP、Cor和SAA水平分别为(15.7±3.6)mg/L、(283.6±10.3)nmol/L和(13.5±2.4)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1±4.5)mg/L、(312.3±10.7)nmol/L和(19.8±3.7)ng/mL,P<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联合聚桂醇置换冲洗硬化治疗巨大肝囊肿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对肝功能的影响小。
肝血管瘤
超声造影联合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价值研究*
王晶, 张洁, 赵静
2022, 25(4):  575-57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30
摘要 ( 198 )   PDF (1740KB) ( 1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使用超声造影(CEUS)联合超声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 2018年4月~2021年4月我院诊治的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93例,所有患者接受CEUS和VTQ检查,比较开始增强时间、增强峰值时间和峰值强度及VTQ检查的病灶内部剪切波速度(SWV)、周边组织SWV和病灶/周边组织SWV比值,应用ROC分析CEUS检查参数和SWV诊断HCC的效能。结果 本组肝占位患者经CT、MRI或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肝血管瘤40例,肝细胞癌53例;肝细胞癌患者CEUS开始增强时间和增强峰值时间分别为(8.2±1.2)s和(16.7±3.3)s,显著短于肝血管瘤患者【分别为(15.9±5.0)s和(45.7±15.4)s,P<0.05】;肝细胞癌患者病灶内部SWV、周边组织SWV和SWV比值分别为(2.7±0.9)、(2.0±0.8)和(1.8±0.7),显著大于肝血管瘤患者【分别为(1.5±0.4)、(1.4±0.6)和(1.1±0.3),P<0.05】;经ROC分析,开始增强时间、增强峰值时间、病灶内部SWV、周边组织SWV和SWV比值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818、0.758、0.802和0.809,其敏感度分别为0.600、0.700、0.717、0.717和0.755,特异度分别为0.830、0.925、0.800、0.800和0.800;分别以开始增强时间≤12.080 s、增强峰值时间≤26.530 s、病灶内部SWV≥2.015 m/s、周边组织SWV≥1.920 m/s和SWV比值≥1.280为截断点,任一指标达标即诊断HCC,结果诊断HCC者48例,其敏感度为0.906,特异度为0.950,准确率为0.925,阳性预测值为0.960,阴性预测值为0.884。结论 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CEUS和VTQ检查参数存在显著差异,籍此可为病灶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血管瘤与肝转移癌价值分析*
孙向征, 卢微, 李若曼
2022, 25(4):  579-58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31
摘要 ( 241 )   PDF (1678KB) ( 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肝血管瘤(HH)与肝转移癌的价值,为临床准确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占位性病变患者133例,接受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综合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其中HH 102例,肝转移癌31例。结果 HH组肝血流通过时间为(14.3±1.7)s,肝血容量为(25.4±2.6)ml/100 g,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为(33.1±4.6),显著高于肝转移癌组【分别为(9.4±1.0)s、(13.7±1.6)ml/100 g和(27.1±3.1),P<0.05】,而肝动脉灌注为(0.3±0.1)%,肝血流为(151.3±15.9)ml/100g/min,显著低于肝转移癌组【分别为(0.5±0.2)%和(189.3±19.6)ml/100g/min,P<0.05】;HH病灶融合发生率为60.8%,肝包膜下分布为74.5%,靶环征为33.3%,显著高于肝转移癌组(分别为3.2%、0.0%和0.0%,P<0.05),而病灶呈类圆形中心低密度发生率为2.0%,牛眼征为1.0%,显著低于肝转移癌组的61.3%和48.4%(P<0.05);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增强扫描诊断HH的灵敏度为89.2%,特异度为77.4%,准确度为86.5%,与病理学检查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638)。结论 使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诊断HH价值高,可为临床合理地制定处置方案起指导作用。
肝移植
应用CTA技术和超声评估肝移植术患者术前肝脏血供状态研究*
宗金娟, 周明, 史家乐
2022, 25(4):  583-58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32
摘要 ( 166 )   PDF (2282KB) ( 3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和超声检测评估肝移植术患者术前肝脏血管解剖变异和管腔通畅性。方法 2014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肝移植手术患者138例,术前均行腹部三期CT增强扫描、CTA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和超声检查。分析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及其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138例患者中,CTA显示107例(77.5%)肝动脉解剖起源和走行正常(Michels aⅠ型),31例(22.5%)存在肝动脉解剖变异,肝动脉管腔未出现狭窄和异常扩张情况,1例(0.7%)合并脾动脉瘤;136例患者术中肝动脉解剖与术前CTA评估一致;CTA诊断血栓和瘤栓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3.3%和68.6%,而超声检查诊断为58.3%(P<0.05)和60.0%;超声和CTA诊断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通畅性的准确率均为99.3%。结论 相对于超声检查,CTA检查可准确评估肝移植术前肝动脉解剖变异情况,对门静脉栓子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也较高,且可清晰显示门静脉侧支循环开放情况。
胆石症
经皮肝穿刺胆道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影响引流持续时间的因素分析*
彭书甲, 周帅
2022, 25(4):  587-59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33
摘要 ( 228 )   PDF (866KB) ( 1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影响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治疗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引流持续时间的因素。方法 2019年4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12例CBDS患者均接受PTBD治疗。收集临床资料,以PTBD平均引流时间加标准差之和为截断点,将患者分为PTBD 持续时间延长组和正常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引流延长的因素。结果 在112例CBDS患者中,109例(97.3%)患者成功取出结石,其中81例胆道引流时间短于17天,另28例超过17天;PTBD持续时间延长组血清总胆红素【(38.1±7.3)μmol/L对(24.2±6.2)μmol/L】、淀粉酶【(403.7±15.6)U/L对(92.7±13.2)U/L】 、ALP【(302.3±52.1)U/L对(180.7±50.2)U/L】、GGT【(176.6±16.7)U/L对(93.3±15.6)U/L】、C反应蛋白【(75.1±12.2)mg/L对(56.9±10.3)mg/L】和结石直径【(16.9±2.5)mm对(11.3±2.1)mm】等均显著高于PTBD持续时间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OR:4.092,95%CI:1.684~9.944)和淀粉酶水平(OR:3.277,95%CI:1.348~7.965)及结石直径(OR:3.651,95%CI:1.502~8.873)是影响CBDS患者PTBD持续时间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采用PTBD治疗CBDS患者成功率高,了解一些容易导致引流时间延长的因素有助于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管理。
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林益坤, 谢朗, 符剑鸣, 崔春晖
2022, 25(4):  591-59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34
摘要 ( 218 )   PDF (853KB) ( 3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采用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2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肝部分切除术治疗,3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术后随访所有患者1年。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手术后,两组血清ALT和AST水平下降,低水平黄疸消退;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9.1% 对13.8%,P>0.05);在术后随访1年,超声检查显示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1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4%(P<0.05);在6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术后结石复发17例(27.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结石残留、胆道狭窄和手术方法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石残留[OR(95%CI)为3.5(1.3~9.6)]和胆道狭窄[OR(95%CI)为2.7(1.1~6.6)]是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方法[OR(95%CI)为0.4(0.1~0.9)]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采用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可显著降低术后结石复发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3D模型指导下PTCSL微创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效果研究*
黄鹏, 孟凡斌, 张晓农, 于延铭
2022, 25(4):  595-59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35
摘要 ( 324 )   PDF (852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3D)技术模型指导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PTCSL)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136例,其中74例(观察组)接受3D模型指导下PTCSL手术取石,另62例(对照组)常规行PTCSL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日分别为(98.1±30.2)min、(32.5±10.5)mL和(8.9±1.6)d,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分别为(129.7±36.7)min、(36.9±14.3)mL和(10.8±2.8)d,P<0.05];两组手术前后血生化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5%(P<0.05);在术后1个月复查CT,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5%(P<0.05),出院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失访5例,对照组失访2例。经CT检查,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2.9%(2/69),对照组为15.0%(9/60,x2=6.026,P=0.014)。结论 在3D模型引导下行PTCSL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可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日,远期疗效也较好。
胆囊癌
胆囊切除联合肝组织楔形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治疗胆囊癌患者疗效研究*
邹吉, 陈晓波, 董仁华, 张浩
2022, 25(4):  599-60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36
摘要 ( 263 )   PDF (906KB) ( 2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采取胆囊切除联合肝组织楔形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治疗T1b期胆囊癌(G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1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T1b期GC患者,其中5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胆囊切除联合肝组织楔形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另4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疼痛。随访患者5年或至死亡。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对照组【(208.3±20.2) mL对(185.7±19.4)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7.5±5.8)h和(11.7±2.6)d,显著长于对照组【分别为(19.9±4.2)h和(9.4±2.1)d,P<0.05】;在术后24 h和72 h,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4.5±0.8)分和(2.1±0.7)分,与对照组的(4.4±0.9)分和(2.0±0.6)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胆囊窝积液、胃潴留、腹腔内出血、胆漏和腹腔感染等发生率为15.1%,对对照组的9.3%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个月~5年,观察组1 a、3 a和5 a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2%、81.1%和67.9%,对照组分别为91.1%、73.3%和55.6%,其中观察组5 a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Log-Rank x2=4.521,P=0.034)。结论 采用胆囊切除联合肝组织楔形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治疗T1b期GC患者的疗效较好,可提高远期生存率。
短篇论著
增强CT扫描评估TACE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效果分析
魏博文, 任峥, 张亮, 汪伟
2022, 25(4):  603-60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37
摘要 ( 186 )   PDF (984KB) ( 1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增强CT扫描判定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36例,所有患者接受TACE治疗,手术前后行增强CT检查。结果 经DSA检查发现在36例PLC患者中,肝内病灶供血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者22例,来自腹腔动脉者14例;所有患者接受TACE治疗成功;在TACE治疗后经DSA检查发现有18例病灶残余,表现为病灶区域碘油呈片状或斑片状分布,肝动脉期存在局部强化区;以DSA检查作为“金标准”,发现增强CT扫描判定TACE术后病灶残余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83.3%、84.2%和88.2%。结论 应用增强CT扫描判定PLC患者TACE术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综述
PIVKA-II:一种新型乙型肝炎相关肝癌诊断标记物研究进展
金盼盼, 张岭漪
2022, 25(4):  605-60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4.038
摘要 ( 283 )   PDF (882KB) ( 6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肝细胞癌(HCC)的主要致病因素。因缺乏早期症状,大部分HCC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因此预后不良。早诊断、早治疗是肝癌诊治的重要环节,现有的监测方法似乎不能显著提高肝癌的检出率。研究证实,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II诱导的蛋白质(PIVKA-II)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本文对此进行了文献复习和综述。
临床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