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更多...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更多...
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邮局订阅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2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3-10
专家论坛
NAFLD与肝细胞恶性转化相关研究新进展*
周平, 姚登福, 姚敏
2022, 25(2):  157-16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02
摘要 ( 180 )   PDF (840KB) ( 3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性肝炎
小泛素样修饰物特异性蛋白酶3通过调节脂滴水平体外促进HepG2细胞丙型肝炎病毒复制
刘文竹, 胡欣, 江伟, 左秀静, 朱华军
2022, 25(2):  161-16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03
摘要 ( 219 )   PDF (1480KB) ( 2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细胞小泛素样修饰物特异性蛋白酶3(SENP3)对脂滴水平的调节及其对HCV复制的影响。方法 以感染性HCV病毒颗粒感染人HepG2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感染前后SENP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法转染SENP3-siRNA至HepG2细胞,在感染HCV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CV核心蛋白表达量,采用qRT-PCR法检测HCV RNA水平,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滴水平。以软脂酸处理敲低SENP3后的HepG2细胞,采用qRT-PCR法检测感染HCV后HCV RNA水平。结果 在HCV感染HepG2细胞后1 d、3 d和6 d,HCV 核心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1±0.00、0.17±0.02和0.43±0.04,SENP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3±0.04、0.42±0.03和0.46±0.04,差异显著(P<0.05);转染SENP3-siRNA可有效降低SENP3表达并降低HCV感染后细胞HCV核心蛋白表达水平;SENP3敲低细胞HCV RNA相对水平为54.2±11.4%,较转染非特异性siRNA细胞显著降低(P<0.01);敲低SENP3蛋白表达后细胞脂滴数量显著减少;敲低SENP3的HepG2细胞感染HCV后HCV RNA相对水平为58.2±5.2%,较转染非特异性siRNA细胞显著降低(P<0.01),而以软脂酸处理敲低SENP3的HepG2细胞,在感染HCV后HCV RNA相对水平为74.6±6.4%,较未经软脂酸处理细胞显著升高(P<0.01)。结论 在HCV感染肝细胞时SENP3可通过调节脂滴代谢促进HCV复制。
罗格列酮干预对HSC-T6细胞增殖及细胞PPARγ和HO-1 mRNA水平的影响*
时扣荣, 顾伟鹰, 刘娟, 罗兰, 翟巧利, 范伟
2022, 25(2):  165-16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04
摘要 ( 222 )   PDF (1241KB) ( 4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GZ)干预对HSC-T6细胞增殖及对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HSC-T6细胞分为对照组、RGZ干预组和RGZ联合HO-1抑制剂ZnPP-IX处理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PPARγ和HO-1 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纤维化相关因子蛋白表达。 结果 RGZ处理组细胞增殖A值为(0.6±0.1),显著低于对照组(1.0±0.1),细胞增殖活性降低了38.4%(P<0.05),而RGZ联合ZnPP-IX处理组为(0.8±0.1),比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了17.2%(P<0.05),但显著高于RGZ处理组(P<0.05);RGZ干预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RGZ联合ZnPP-IX干预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RGZ组(P<0.05);RGZ干预组细胞PPARγ和HO-1 mRNA水平分别为(2.0±0.2)和(3.7±0.4),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0.1)和(1.0±0.1),P<0.05],而RGZ联合ZnPP-IX处理组 HO-1 mRNA水平为(2.9±0.4),显著低于RGZ处理组(P<0.05);RGZ处理组细胞α-SMA、COLⅠ、COLⅢ和TGF-β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而RGZ联合ZnPP-IX处理组显著高于RGZ处理组(P<0.05)。 结论 RGZ干预可显著抑制HSC-T6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细胞PPARγ和HO-1 mRNA水平有关。
p53凋亡刺激蛋白2基因肝脏条件性敲除小鼠的构建和鉴定*
寇卜心, 柴梦音, 豆双双, 庞丽君, 陈德喜, 刘晓霓
2022, 25(2):  170-17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05
摘要 ( 243 )   PDF (2727KB) ( 5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Cre-LoxP系统构建p53凋亡刺激蛋白2(ASPP2)基因肝脏条件性敲除小鼠。 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sgRNA 序列,在ASPP2基因两端插入LoxP序列,构建ASPP2-flox 小鼠。采用PCR法和测序法对F0代和F1代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将ASPP2-flox F1小鼠与特异性表达Alb-Cre的工具鼠交配,获得肝脏敲除ASPP2基因小鼠。采用PCR法进行基因型鉴定。采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SPP2基因肝脏敲除小鼠肝脏ASPP2蛋白表达。结果 对F0代和F1代动物基因行PCR和测序结果表明,构建ASPP2-flox 小鼠成功;F1代杂合子的基因型为ASPP2 fl/-;将F1代杂合子与Alb-Cre小鼠进行杂交后,回交ASPP2 fl/-小鼠,其基因型为ASPP2fl/fl CreT, 即为ASPP2肝脏条件性敲除小鼠;经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ASPP2fl/fl CreT小鼠肝脏ASPP2 蛋白表达显著减少。结论 基于Cre-LoxP系统成功构建ASPP2基因肝脏条件性敲除小鼠,为后续实验作了良好的基础。
三七总皂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肝组织脂质沉积及NO/iNOS/NF-κB通路的影响*
侯文靖, 吴广明, 盖慧慧
2022, 25(2):  174-17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06
摘要 ( 215 )   PDF (906KB)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肝脏脂质沉积及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4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三七总皂苷(PNS)干预组和辛伐他汀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饲料持续喂养法建立NAFLD小鼠模型,然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PNS或辛伐他汀灌胃干预12 w。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NO-iNOS-NF-κB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PNS干预组动物体质量、肝质量和内脏脂肪比分别为(31.6±1.7)g、(6.3±0.9)g和(3.4±0.5)%,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36.5±2.0)g、(8.1±1.2)g和(4.3±0.8)%,P<0.05】;血清TC、TG和LDL-C水平分别为(2.5±0.8)mmol/L、(0.9±0.3)mmol/L和(1.1±0.3)mmol/L,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4.5±1.6)mmol/L、(2.7±1.1)mmol/L和(2.3±0.6)mmol/L,P<0.05】,而血清HDL-C水平为(0.4±0.2)mmol/L,显著高于模型组【(0.2±0.1)mmol/L,P<0.05】;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2.5±6.8)U/L和(41.3±6.8)U/L,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65.2±8.7)U/L和(62.7±6.9)U/L,P<0.05】;PNS干预组肝组织NO、iNOS和p-NF-κB蛋白表达相对水平分别为(1.2±0.2)、(1.1±0.1)和(1.2±0.2),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5.3±0.6)、(4.8±0.5)和(5.6±0.5),P<0.05】。结论 三七总皂苷可能通过抑制NO/iNOS/NF-κB通路蛋白表达从而有效降低NAFLD小鼠血脂水平,改善肝组织脂质沉积。
丹栀逍遥散对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刘尚智, 张志强, 李昇锦
2022, 25(2):  179-18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07
摘要 ( 274 )   PDF (1700KB) ( 4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丹栀逍遥散对D-氨基半乳糖(D-GaIN)/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丹栀逍遥散干预组,每组22只。采用D-GaIN)/LPS腹腔注射建立ALI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药物灌胃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白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Ⅲ-PC)水平。结果 模型组血清AST、ALT、TBIL和MDA水平分别为(12081.3±587.7)U/L、(7658.7±742.2)U/L、(104.3±10.3)μmol/L和(8.9±1.1)mmol/m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1.9±17.2)U/L、(60.5±6.2)U/L、(2.4±0.2)μmol/L 和(2.5±0.3)mmol/mL, P<0.05】;模型组血清SOD和GSH-PX水平分别为(14.3±1.7)U/mL和(7.1±0.7)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8.6±4.4)U/mL和(21.9±2.2)μmol/L】,而各剂量药物干预组血清SOD和GSH-PX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血清IL-6、IL-1β和TNF-α水平分别为(194.3±20.5)ng/mL、(24.7±2.5)ng/ml和(864.5±87.3)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1±10.3)ng/mL、(5.2±1.0)ng/mL和(30.2±4.1)ng/mL】,而各剂量药物干预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血清HA、LN、Ⅲ-PC分别为(286.3±29.1)ng/ml、(297.4±30.5)ng/ml、(257.1±26.7)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5.1±6.2)ng/mL、(75.1±7.6)ng/mL、(61.9±6.2)ng/mL】,而各剂量药物干预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丹栀逍遥散对D-GaIN/LPS诱导的ALI大鼠肝功能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可明显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有关。
病毒性肝炎
声触诊弹性成像检测肝脾硬度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效能分析*
杨艳, 刘婷, 戴琳, 努丽曼姑·麦麦提, 刘环
2022, 25(2):  183-18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08
摘要 ( 255 )   PDF (845KB)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声触诊弹性成像(APE)行肝脏硬度检测(LSM)和脾脏硬度检测(SSM)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效能。 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392例,行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将≤F1期为非显著性肝纤维化,≥F2期为显著性肝纤维化,F4期为早期肝硬化。使用超声APE计数获得LSM和SSM。计算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基于4因子指数(FIB-4)和King's 指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项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在392例CHB患者中,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F0期45例、F1期112例、F2期105例、F3期70例和F4期60例,即非显著肝纤维化157例,显著肝纤维化235例;显著肝纤维化患者LSM、SSM、APRI、FIB-4和King's score分别为(13.4±2.0)kPa、(23.3±4.0)kPa、(2.2±0.4)、(1.8±0.4)和(23.4±7.9)分,显著大于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分别为(9.3±1.7)kPa、(15.0±3.6)kPa、(1.0±0.2)、(0.9±0.2)和(10.4±6.9)分,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SM、SSM、APRI、FIB-4和King's score均是影响肝纤维化发生的独立因素(P<0.05);LSM联合SSM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9.6%、83.0%和81.6%,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8%、90.0%和92.3%。结论 应用APE检测CHB患者LSM和SSM可有效评价肝纤维化程度,作为无创诊断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
肝静脉波形分型联合肝脏超声半定量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评估价值研究*
黄平, 曾霞, 张亚萍, 毛加丽
2022, 25(2):  187-19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09
摘要 ( 204 )   PDF (937KB) ( 3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探讨应用肝静脉波形分型联合超声肝脏半定量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 2018年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CHB患者,均行肝活检和超声检查,行超声半定量评分和肝静脉波形分型,应用MedCal 15.2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肝静脉波形分型联合肝脏超声半定量评分评估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结果 在126例CHB患者中,组织病理学诊断肝纤维化S0期20例,S1期28例,S2期31例,S3期22例和S4期25例;S0期、S1期、S2期、S3期和S4期患者超声半定量评分分别为(3.1±0.5)分、(5.4±0.9)分、(6.7±1.1)分、(8.3±1.5)分和(9.9±1.8)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S3期和S4期患者肝静脉HVⅠ型/HV Ⅱ型占比分别为40.9%和56.0%,均显著高于S0期、S1期和S2期者(分别为5.0%,10.7%,16.1%,P<0.05);采用静脉波形分型、超声半定量评分和两者联合诊断CHB患者显著肝纤维化分期的AUC分别为0.846(95%CI为0.753~0.938)、0.827(95%CI为0.729~0.924)和0.919(95%CI为0.853~0.985),两者联合诊断的效能显著高于静脉波形分型或超声半定量评分单独诊断(P<0.05),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1%和97.5%,显著高于肝静脉波形(分别为87.2%和83.5%)或超声评分(分别为85.1%和86.1%)诊断。结论 采用肝静脉波形分型联合超声肝脏半定量评分评估CHB患者显著肝纤维化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一种影像学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LXRα和CYP7A1基因水平变化及其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研究*
李振, 宁姗姗, 郭影, 王甜甜, 李莉华, 叶美红, 宋源源
2022, 25(2):  191-19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10
摘要 ( 252 )   PDF (839KB) ( 4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X受体α(LXRα)和细胞色素P450亚型7A1(CYP7A1)基因表达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18例,均接受肝穿刺活检,将炎症活动度分级>G2和肝纤维化分期>S2定义为肝组织炎症或纤维化程度显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LXRα和CYP7A1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LXRα mRNA和CYP7A1 mRNA水平。结果 118例CHB患者肝组织LXRα和CYP7A1蛋白和/或其mRNA阳性分别为78.0%和73.7%;38例肝组织显著炎症组LXRα mRNA和其蛋白(AOD)水平分别为(0.6±0.2)和(0.3±0.1),显著高于80例非显著炎症患者[分别为(0.4±0.1)和(0.1±0.0),P<0.05],CYP7A1 mRNA和其蛋白(AOD)水平分别为(0.8±0.2)和(0.4±0.1),显著高于非显著炎症患者[分别为(0.3±0.1)和(0.1±0.0),P<0.05];48例显著肝纤维化组肝组织LXRα mRNA和其蛋白(AOD)水平分别为(0.7±0.2)和(0.3±0.1),显著高于70例非显著肝纤维化患者[分别为(0.3±0.1)和(0.1±0.1),P<0.05],CYP7A1 mRNA和其蛋白(AOD)水平分别为(0.7±0.2)和(0.3±0.1),显著高于非显著肝纤维化患者[分别为(0.4±0.2)和(0.2±0.1),P<0.05]。结论 LXRα和CYP7A1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CHB患者肝组织炎症和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应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初治和经治患者效果对比研究*
孙皆齐, 姜绍文, 汪铮
2022, 25(2):  195-19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11
摘要 ( 302 )   PDF (843KB) ( 1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应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初治和经治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初治CHC 患者59例和经治CHC 患者56例,均接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12 w,随访24 w。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常规检测血清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N端肽(PC-Ⅲ)和Ⅳ型胶原(Ⅳ-C)。考核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ALT、AST和TSB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清LN、HA、PC-Ⅲ和Ⅳ-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时,初治组血清ALT复常率和HCV RNA阴转率分别为96.6%和98.3%,与经治组的98.2%和100.0%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RVR、ETVR和SVR分别为89.8%、94.9%和93.2%,与经治组的91.1%、98.2%和98.2%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在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后,未出现严重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仅有少数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自愈或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或消失。结论 应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基因1b型CHC初治和经治患者均可获得病毒学应答,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验证。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组织IL-35表达和外周血髓样抑制细胞百分比变化临床意义探讨*
马国斌, 赵晓宏, 赵鹏, 杨冰
2022, 25(2):  199-20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12
摘要 ( 205 )   PDF (840KB) ( 4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肝组织白介素-35(IL-35)表达和外周血髓样抑制细胞(MDSCs)百分比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7年5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35例AIH患者,给予泼尼松或波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行肝穿活组织检查,根据界面破坏范围和细胞浸润深度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p35和Ebi3表达,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MDSCs百分比。结果 6例重度组肝组织p35和Ebi3表达及MDSCs百分比分别为(0.9±0.1)、(0.9±0.1)和(1.5±0.3)%,显著高于18例轻度组【分别为(0.5±0.1)、(0.6±0.1)和(0.9±0.2)%,P<0.05】或11例中度组【分别为(0.6±0.1)、(0.7±0.1)和(1.2±0.2)%,P<0.05】;16例肝纤维化S3~S4期患者肝组织p35和Ebi3表达及外周血MDSCs百分比分别为(0.7±0.2)、(0.8±0.1)和(1.3±0.2)%,显著大于19例S1~S2期者【分别为(0.5±0.1)、(0.6±0.1)和(0.9±0.2)%,P<0.05】,17例炎症G3~G4级患者肝组织p35和Ebi3表达及外周血MDSCs百分比分别为(0.7±0.1)、(0.8±0.2)和(1.2±0.2)%,显著大于18例G1~G2级【分别为(0.5±0.1)、(0.6±0.1)和(1.0±0.1)%,P<0.05】;19例治疗<3个月应答组肝组织p35和Ebi3表达及MDSCs分别为(0.4±0.1)、(0.5±0.1)和(1.0±0.2)%,其中肝组织p35和Ebi3表达显著低于10例治疗3~6个月应答组【分别为(0.7±0.1)和(0.8±0.2),P<0.05】或6例治疗>6个月应答组【分别为(1.1±0.1)、(1.1±0.2)和(1.4±0.2)%,P<0.05】。结论 AIH患者肝组织IL-35表达和外周血MDSCs百分比与肝组织肝纤维化分期、炎症活动度和治疗应答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体检人群血清M2型抗线粒体抗体流行率调查*
曲颖, 蔡晓波, 张启迪, 陆伦根
2022, 25(2):  203-20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13
摘要 ( 449 )   PDF (834KB) ( 5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筛查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特异性抗体,即抗线粒体抗体(AMA)-M2,以了解其流行率。方法 2012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体检中心血清样本18515例,采用ELISA行AMA-M2定量检测,同时收集肝功能生化指标。结果 在筛查的18515名体检者中,245例(1.3%)血清AMA-M2阳性,男性97名,女性148名,男女比例约为1:1.5,46~55岁年龄段阳性比例率为28.6%;12名AMA-M2阳性者同时伴有血清ALP水平升高,符合中国PBC诊断和治疗共识的诊断标准;54例高滴度AMA-M2抗体(>150U/ml)者血清ALP为(92.8±85.6 U/L),GGT水平为(84.3±118.5 U/L,显著高于191例低滴度组【分别为(67.7±38.3U/L)和(39.1±61.8U/L),P<0.05】。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血清AMA-M2抗体阳性并不少见,筛查AMA-M2抗体有助于早期识别PBC。
家族聚集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郑小勤, 徐辉, 李丽, 靳华, 汪晓军, 勾春燕
2022, 25(2):  207-21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14
摘要 ( 246 )   PDF (3189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家族聚集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纳入来自9个不同家族的17例PBC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检查、治疗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 在17例患者中,女性12例,男性5例,年龄为54.35±11.94岁;主要症状有乏力(64.7%),皮肤瘙痒(47.1%),黄疸(41.2%)和消化道出血(17.6%),部分无明显自觉症状(29.4%);血清ALP和GGT明显升高占76.4%,血清AMA/AMA-M2阳性率为88.2%;9例先证者与8例后证者均为一级亲属,其中姐妹(包括1对双胞胎姐妹)、姐弟关系占比为37.5%,父女、母女关系占比为12.5%;先证组年龄为57.75±10.38岁,包括1例(11.1%)无症状期、1例(11.1%)症状期和7例(77.8%)失代偿期PBC,而后证组年龄为47.63±7.19岁,包括1例(12.5%)临床前期、2例(25%)无症状期、3例(37.5%)症状期和2例(25%)失代偿期PBC;除1例临床前期外,其余16例均接受熊去氧胆酸治疗,平均随访5.2年,因肝衰竭死亡3例(包括1对双胞胎姐妹),其中先证者2例,后证者1例。结论 PBC发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特点,主要累及先证者的一级亲属,最常见的为姐妹或姐弟关系。家族聚集性PBC无特殊的临床特点,容易识别。临床医生应重视PBC患者家族成员的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
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疗效及对血清Nrf2和HO-1水平的影响
曾议, 李国, 李红翠, 彭雅松, 田峰, 王小军
2022, 25(2):  211-21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15
摘要 ( 289 )   PDF (846KB) ( 5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肝硬化(PBC)患者疗效及对血清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诊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31例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34例(Child A 级 15 例,Child B 级 12 例,Child C级 7例),给予所有患者UDCA治疗。另选4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Nrf2和HO-1水平。结果 治疗前,肝硬化患者血清GGT和ALP水平分别为(389.4±29.7)U/L和(457.9±73.8)U/L,显著高于胆管炎组[分别为(173.5±16.4)U/L和(298.3±52.1)U/L,P<0.05];在治疗观察12个月末,血清GGT和ALP水平分别为(174.1±10.4)U/L和(144.6±24.5)U/L,仍显著高于胆管炎组[分别为(72.6±7.1)U/L和(95.7±11.6)U/L,P<0.05];健康人血清Nrf2、HO-1、MDA和SOD水平分别为(182.3±30.6)U/L、(12.2±2.1)U/L、(4.1±0.7)mol/L和(102.3±17.8)U/mL;治疗后,肝硬化组血清Nrf2、HO-1和MDA水平分别为(712.6±100.1)U/L、(25.1±4.3)U/L和(7.6±1.3)mol/L,显著高于胆管炎组[分别为(665.3±90.5)U/L、(21.3±3.8)U/L和(6.5±1.1)mol/L,P<0.05],而血清SOD水平为(80.6±14.5)U/mL,显著低于胆管炎组[(90.8±15.6)U/mL,P<0.05];治疗后,不同Child分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Nrf2、HO-1、MDA和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肝硬化患者可改善胆汁淤积,促进肝功能恢复,可能与其抑制了氧化应激反应,提升血清Nrf2和HO-1水平有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脂质组学比较*
王琳, 林雪松, 丁楠
2022, 25(2):  215-21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16
摘要 ( 210 )   PDF (841KB) ( 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比较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脂质组学差异。 方法 2015年5月~2020年5月我院诊治的NAFL患者107例和NASH患者92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血清脂质组学分析。 结果 与NAFL组比,NASH组有3种游离脂肪酸(FFA,12:0、18:1和20:0)、2种二酰甘油(DAG,36:3和36:4)、16种三酰甘油(TAG,52:4、52:5、54:4、54:5、54:8、56:5、56:7、56:8、56:9、58:4、58:8、58:9、58:10、58:11、60:6和60:12)、2种磷脂酰胆碱(PC,36:5和38:6)、1种磷脂酰丝氨酸(PS,33:0)、2种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36:2和39:1)、2种胆固醇脂(CE,20:4和22:6)、4种鞘磷脂(SM,36:3、38:2、40:1和42:1)、3种神经酰胺(Cer,40:1、41:1和42:1)水平升高,3种FFA(16:1、22:4和22:5)、1种TAG(54:2)、3种PC(32:1、35:4和38:3)、5种磷脂酰肌醇(PI,32:1、34:1、34:2、36:4和40:4)、5种缩醛磷脂酰胆碱(PlsCho,34:2、36:2、36:4、40:5和42:5)、7种缩醛磷脂酰乙醇胺(PlsEtn,36:6、38:5、38:6、38:7、40:7、40:8和42:7)水平降低(P<0.05)。 结论 NAFL和NASH患者血清脂质代谢存在明显差异,通过血清脂质组学分析可进一步明确不同分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脂质代谢特征。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扶正化瘀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超声脂肪变性评分变化*
陈凯, 居峰
2022, 25(2):  219-22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17
摘要 ( 304 )   PDF (836KB) ( 1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扶正化瘀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疗效及对肝脏超声脂肪变性评分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1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6例和联合组66例,分别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或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扶正化瘀片治疗24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10(IL-10)水平,采用超声肝脏脂肪变性评分。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联合组血清ALT、AST和GGT水平分别为(39.4±4.1)U/L、(35.8±6.6)U/L和(81.4±10.1)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4.3±5.2)U/L、(50.9±7.4)U/L和(108.8±12.6)U/L,P<0.05];联合组血清TC、TG和LDL-C水平分别为(3.5±1.0)mmol/L、(2.2±0.6)mmol/L和(2.7±0.6)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2±1.2)mmol/L、(2.9±0.8)mmol/L和(3.4±0.8)mmol/L,P<0.05],而血清HDL-C水平为(1.7±0.6)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3±0.5)mmol/L,P<0.05];联合组肝脏超声脂肪变性评分和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0.9±0.2)分和(3.5±0.8)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7±0.3)分和(4.2±1.0)ng/L,而血清IL-10水平为(28.9±7.4)ng/L,显著高于对照组(24.1±6.7)ng/L,P<0.05]。结论 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扶正化瘀片治疗NAFLD患者可更好地发挥肝功能改善和降脂效果,改善了肝脏脂肪变性,可能与抑制了炎症反应有关。
云南省布朗族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流行特点研究*
梁烨倍, 杨春光, 王昆凤, 胡秋明, 李妍辉, 罗琴, 陈浩, 郑亚雄, 余俊, 唐小英, 史华祥, 牛涛, 吴伟, 侯旭宏, 贾伟平
2022, 25(2):  223-22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18
摘要 ( 195 )   PDF (840KB) ( 3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云南省勐海县布朗族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流行特点及其它代谢性疾病的患病情况。方法 2017年2~3月对布朗族聚集且交通便利的5个行政村、18岁及以上3365名居民进行普查,纳入研究3258名。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超声检查。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为标准人口构成,计算布朗族成人NAFLD的标化患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的患病因素。结果 布朗族成人总体NAFLD标化患病率为16.7%,其中女性患病率为19.9%,显著高于男性的13.6%(x2=4.896,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群和女性NAFLD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P趋势<0.001);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和饮酒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OR:21.6,95% CI 16.8~27.9,P<0.05)、向心性肥胖(OR:14.2,95% CI 10.9~18.6,P<0.05)、高血压(OR:3.7,95% CI 2.8~4.9,P<0.05)、高甘油三酯血症(OR:3.6,95% CI 3.0~4.4,P<0.05)和糖尿病(OR:3.3,95% CI 2.4~4.4,P<0.05)患者患NAFLD的风险均显著高于他们的对照组。结论 布朗族成人有较高的NAFLD患病率,NAFLD与肥胖的关联强度最强,布朗族成人肥胖管理是NAFLD及其它代谢紊乱性疾病管理的关键环节。
外周血PNPLA3 rs738409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遗传易感性研究*
李伟, 黄宇, 钟璟, 韦隽
2022, 25(2):  227-23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19
摘要 ( 295 )   PDF (846KB) ( 2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patatin样磷脂酶结构域蛋白3(PNPLA3)rs738409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诊治的162例NAFLD患者和同期体检的100例健康人,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外周血PNPLA3 rs738409位点多态性。结果 NAFLD组PNPLA3基因rs738409位点GG基因型频率为37.0%,G等位基因频率为58.3%,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11.0%和34.0%,P<0.05),而GC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2.6%和20.4%,C等位基因频率为41.7%,与健康人的46.0%、43.0%和66.0%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3例GG基因型的NAFLD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118.5±20.3)U/L和(85.2±14.7)U/L,显著高于65例GC基因型患者[分别为(93.3±16.4)U/L和(59.6±10.3)U/L,P<0.05]或24例CC基因型患者[分别为(65.9±11.8)U/L和(31.9±5.5)U/L,P<0.05];GG和GC基因型NAFLD患者血清TG水平分别为(2.0±0.5)mmol/L和(1.6±0.4)mmol/L,均显著高于CC基因型NAFLD患者[(1.1±0.2)mmol/L,P<0.05]。 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PNPLA3 rs738409基因多态性与NAFLD遗传易感性有关,其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和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莫超艳, 杨有强, 钟嫄, 肖友雪
2022, 25(2):  231-23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20
摘要 ( 192 )   PDF (849KB) ( 2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血清抵抗素和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7年10月~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NAFLD合并T2DM患者106例和NAFLD患者106例,检测空腹血糖(FBG),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 水平,计算HOMA-β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抵抗素、RBP4、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6)水平。 结果 合并T2DM患者血清TC和HDL-C水平分别为(4.7±0.5)mmol/L和(1.1±0.2)mmol/L,显著低于NAFLD患者【分别为(5.6±0.6)mmol/L和(1.4±0.3)mmol/L,P<0.05】;合并T2DM患者血清GGT水平(102.3±15.5)U/L,显著高于NAFLD患者【(71.6±4.6),P<0.05】,而两组血清ALT、AST和AL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T2DM患者血清FBG、FINS和HOMA-IR水平分别为(7.7±0.8)mmol/L、(6.7±1.2)mU/L和(2.3±0.5),显著高于NAFLD患者【分别为(5.7±0.7)mmol/L、(5.5±2.3)mU/L和(1.4±0.2),P<0.05】,而HOMA-β水平为(3.7±0.4),显著低于NAFLD患者【(5.0±0.5),P<0.05】;合并T2DM患者血清抵抗素、RBP4、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3.2±0.4)ng/mL、(57.3±12.3)mg/L、(376.2±36.7)pg/mL和(76.3±8.2)ng/L,显著高于NAFLD患者【分别为(1.2±0.2)ng/mL、(32.7±7.1)mg/L、(340.3±38.2)pg/mL和(68.4±7.6)ng/L,P<0.05】。结论 NAFLD合并T2DM患者糖代谢指标、血清抵抗素和RBP4等水平与NAFLD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些指标的变化可能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早识别合并存在的糖尿病而给予及时的诊治。
黄连解毒汤联合益生菌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和肠道菌群平衡的影响*
王芳, 高晓霞, 汪庆强
2022, 25(2):  235-23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21
摘要 ( 388 )   PDF (844KB) ( 4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黄连解毒汤联合益生菌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和肠道菌群平衡的影响。方法 2018年12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NASH患者,其中35例对照组在饮食控制和运动指导干预的基础上,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口服,另37例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黄连解毒汤治疗,均治疗观察12周。使用Fibroscan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计算脂肪肝指数(FLI),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每克粪便所含的细菌计数。结果 在治疗12 w末,观察组胁肋胀痛、脘腹胀满、周身困重和口干口苦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1.4±0.6)分、(0.7±0.4)分、(1.2±0.6)分和(1.0±0.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0.8)分、(1.3±0.6)分、(1.8±0.9)分和(1.5±0.6)分,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HOMA-IR、血清TC、LDL-C水平分别为(5.4±0.7)mmol/L、(4.1±0.7)、(4.7±1.1)mmol/L和(2.6±0.8)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8±0.9)mmol/L、(4.9±0.8)、(5.6±1.3)mmol/L和(3.1±0.9)mmol/L,P<0.05];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47.2±7.4)U/L和(43.5±6.2)U/L,显著低于对照组[(62.3±8.1)U/L和(57.9±8.4)U/L,P<0.05];观察组体质指数、CAP和FLI水平分别为(25.1±2.0)kg/m2、(252.6±12.7)db/m和(19.8±4.7),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8.1±2.0)kg/m2、(261.1±15.2)db/m和(22.9±4.2),P<0.05];观察组粪肠杆菌计数为(7.4±0.9)CFU/g,显著低于对照组[(8.1±1.0)CFU/g,P<0.05],而拟杆菌和双歧杆菌计数分别为(8.3±1.1)CFU/g和(8.9±1.0)CFU/g,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6±1.2)CFU/g和(8.0±0.9)CFU/g,P<0.05]。结论 应用黄连解毒汤联合益生菌制剂可有效改善NASH患者临床证候,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肠道菌群平衡,短期改善肝功能指标,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肝衰竭
HBV-ACLF患者血清FT3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张剑, 陈煜, 段钟平
2022, 25(2):  239-24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22
摘要 ( 229 )   PDF (934KB) ( 1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应用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9月~2020年2月我院住院的HBV-ACLF患者122例,使用雅培 i2000SR 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FT3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分析血清FT3水平预测MELD评分的效能。结果 45例肝衰竭早期、46例中期和31例晚期患者血清FT3水平分别为(2.73±0.57)pmol/L、(2.55±0.49)pmol/L和(2.29±0.42)pmol/L,组间差异显著(P < 0.001);MELD<30、30≤MELD<40、MELD≥40组血清FT3水平分别为(2.77±0.14)pmol/L、(2.32±0.13)pmol/L和(2.08±0.09)pmol/L(P < 0.001),提示随着衰竭器官数量的逐渐增多或MELD评分升高,血清FT3水平逐渐降低;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T3(1-AUROC)为0.739(0.686~0.792),而Ln(TBIL)、Ln(Cr)和Ln(INR)的AUROC分别为[0.748(0.696~0.800)、0.632(0.562~0.702)和0.933(0.903~0.963),P<0.001],提示血清FT3预测MELD评分高的效能仅次于INR,而与血清总胆红素相当。结论 应用血清FT3水平预测HBV-ACL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血清FT3水平太低意味着病情严重。
肝硬化
长期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水通道蛋白8和水通道蛋白9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郝玉婷, 林洁, 秦杰
2022, 25(2):  243-24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23
摘要 ( 225 )   PDF (837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水通道蛋白8(AQP8)和水通道蛋白9(AQP9)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长期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3例,继续接受恩替卡韦治疗,使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AQP8和AQP9水平。采用Logistic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各临床因素差异的异同。结果 2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病程≥10年(63.0%对33.9%)、抗病毒治疗时间≥5年(25.9%对62.5%)、血清白蛋白(31.4±1.9 g/L对37.9±2.3 g/L)、血小板计数(73.8±7.5×109/L对109.6±6.8×109/L)、血清AQP8水平(20.5±2.8 μg/L对12.6±2.1μg/L)、血清AQP9水平(10.1±1.7 μg/L对6.0±1.0 μg/L)和MELD评分(21.5±3.5对13.6±2.9)方面,与56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著抗病毒治疗时间短、血清AQP8≥15.2 μg/L和MELD评分≥19.5分是影响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P<0.05);19例有腹水患者血清AQP8和AQP9水平分别为(19.5±2.8)μg/L和(10.7±1.3)μg/L,显著高于64例无腹水患者[分别为(13.9±2.1)μg/L和(6.3±0.9)μg/L,P<0.05];13例有肝性脑病患者血清AQP8和AQP9水平分别为(20.3±2.6)μg/L和(9.7±1.3)μg/L,显著高于70例无肝性脑病患者[分别为(14.2±2.4)μg/L和(6.9±1.1)μg/L,P<0.05]。结论 长期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AQP8和AQP9水平升高提示病情进展,可能与不良预后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腹水浓缩回输联合抗感染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研究*
王本贤, 李伟, 李东生, 李华
2022, 25(2):  247-25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24
摘要 ( 247 )   PDF (836KB) ( 3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采用腹水浓缩回输联合抗感染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分别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治疗或在此基础上给予腹水浓缩回输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2 w。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血浆肾素活性(PRA),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IL-10,采用显色法检测血清内毒素(LPS),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结果 在治疗2 w末,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P<0.05);观察组血清BUN和sCr水平分别为(5.7±1.6)mmol/L和(115.1±27.7)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1±2.1)mmol/L和(132.6±31.3)μmol/L,P<0.05】;观察组血清PRA、AngⅡ和ALD水平分别为(2.9±0.9)ng/mL/h、(290.5±64.3)ng/L和(258.1±74.2)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8±1.0)ng/mL/h、(320.9±75.4)ng/L和(276.5±68.4)pg/mL,P<0.05】;观察组血清LPS和ET-1分别为(0.07±0.01)EU/mL和(75.5±2.6)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10±0.03)EU/mL和(89.6±5.2)ng/L,P<0.05】,而血清NO水平为(69.4±4.3)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55.7±3.6)μmol/L,P<0.05】。结论 采取腹水浓缩回输联合抗感染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消退腹水,改善肾功能,可能与抑制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降低了血清缩血管物质有关。
肝癌
4例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刘松涛, 刘梅, 渠亚超, 李瑞利, 邵晨, 闾军
2022, 25(2):  251-25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25
摘要 ( 219 )   PDF (4574KB) ( 2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PHNEN)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诊治PHNEN患者的临床表现、化验检查、影像学特点、病理学检查和治疗转归。结果 4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为56(40,73)岁;2例无不适主诉,2例有腹痛;血清ALT 28.3(18.0~49.8)U/L,TBIL 11.5(9.5~16.3)μmol/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为 44.1(20.2~77.1)ng/ml;腹部CT均提示肝内多发占位,增强扫描动脉期呈环形或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降弱;组织病理学检查示3例为神经内分泌癌,1例为神经内分泌瘤G2;1例患者接受对症治疗,采取手术、介入和/或药物等联合治疗另3例患者,随访11~81个月,2例死亡,2例生存。结论 PHNEN临床少见,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标志,需排除其他病变后方可考虑诊断。早期发现和联合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策略。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4+T、CD8+T、Tc17、Th17和Treg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
刘慧敏, 刘晓利, 王欣惠, 杨志云, 江宇泳
2022, 25(2):  255-25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26
摘要 ( 279 )   PDF (1275KB) ( 4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外周血CD4+T、CD8+T、Tc17、Th17和Treg淋巴细胞的变化。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83例(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A期25例,B期23例,C期18例,D期17例)和健康人35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T、CD8+T及Tc17(CD8+ IL-17)、Th17(CD4+ IL-17)和CD4+CD25+CD45RA+ Treg淋巴细胞百分比。结果 PLC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为(32.8±8.5)%,显著低于健康人[(43.3±7.4)%,P <0.05],CD4+/CD8 +细胞比值为(0.9±0.3),显著低于健康人[(1.2±0.1),P <0.05]; PLC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6.4±0.9)%对(3.0±0.1)%]、Th17细胞[(5.0±1.1)%对(3.1±1.5)%]及Tc17细胞[(2.3±0.4)%对(1.0±0.2)%],均较健康人显著升高(P<0.05);BCLC C/D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CD45RA+ Treg细胞百分比较A/B期患者显著升高[(7.6±0.4) %对(5.3±0.5)%,P<0.001], Th17(CD4+ IL-17)和Tc17(CD8+ IL-17)细胞百分比较A/B期亦显著升高[分别为(6.9±1.1)%对(5.4±0.6)%,P <0.01和(2.8±0.6)%对(1.6±0.4)%,P<0.01]。结论 P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出现异常改变,可能与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为从免疫学角度开展调节T淋巴细胞失衡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表柔比星药物洗脱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王婵, 沈长清, 吴晓琼, 邓程伟, 谢文蕊
2022, 25(2):  259-26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27
摘要 ( 223 )   PDF (1091KB) ( 2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表柔比星药物洗脱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不可手术切除是PLC患者,其中接受TACE治疗42例,接受表柔比星DEB-TACE治疗36例。根据RECIST评估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随访2年,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结果 DEB-TACE治疗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率分别为16.7%、66.7%、13.9%和2.8%,客观缓解(OR)率为83.3%,而TACE治疗组分别为2.4%、52.4%、33.3%和11.9%,OR率为54.8%,差异显著(P<0.05);术后,DEB-TACE治疗组1级和2级腹痛分别为11.1%和33.3%,与TACE治疗组的30.9%和14.3%比,差异显著(P<0.05),1级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7.8%,显著高于TACE治疗组的9.5%,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年,TACE组和DEB-TACE组1 a生存率分别为71.4%和8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a生存率分别为42.9%和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DEB-TACE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PLC患者疗效确切,可能是提高了局部药物浓度,临床预后优于常规TACE治疗患者,而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并未显著增加。
超声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患者短期疗效研究*
王欣然, 蒋燕东, 张猛
2022, 25(2):  263-26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28
摘要 ( 193 )   PDF (1065KB) ( 1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7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HCC患者84例,在超声引导下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粒子活度为0.6~0.8 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为110~160 Gy,术后2个月复查CT或MRI并参考RECIST标准1.1版评估近期疗效。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疾病控制(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疾病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84例HCC患者均顺利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疾病控制69例(82.1%),其中完全缓解15例(17.9%),部分缓解47例(56.0%),疾病稳定7例(8.3%),而疾病进展15例(17.9%);单因素分析发现,疾病控制组Child-Pugh分级为B级、BCLC分期为C期、 肿瘤直径>5 cm和D90剂量<110 Gy占比分别为40.0%、43.5%、40.9%和28.6%,均显著低于疾病进展组的60.0%、56.5%、59.1%和71.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90剂量<110 Gy是HCC患者接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疾病控制的独立影响因素(OR=344.350,P<0.05)。结论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HCC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需要达到一定的照射计量,才能使患者获益。
超声造影灌注时相分析在肝硬化背景下对肝脏增生结节的诊断价值
余涛, 付路路, 陈方, 田园
2022, 25(2):  267-27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29
摘要 ( 224 )   PDF (1263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灌注时相分析在肝硬化背景下对肝脏增生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7年6月~2020年6月我院诊治的肝硬化患者100例,均接受CEUS检查,获得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包括造影峰值强度(Peak)、达峰时间(TTP)和平均度越时间(MTT),记录两组局部血容量(RBV)和局部血流量(RBF)水平。结果 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增生结节(DN)54例和小肝细胞癌(sHCC)46例;在肝硬化背景下,DN组病灶无明显血流信号占53.9%,48.5%sHCC组病灶主要为低血流信号,两组均以低回声为主(79.6%对74.2%),边界清晰(91.1%对77.3%),形态规则(65.4%对74.2%,P>0.05);在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DN组分别以低(52.3%)、等(85.9%)和等增强(91.0%)为主,而sHCC组分别以高(86.4%)、等(63.6%)和低增强(60.6%)为主(P<0.05);DN组Peak、TTP和MTT分别为(46.4±13.5)%、(26.8±3.5)s和(53.3±7.8)s,与sHCC组 【分别为(58.8±11.3%)、(24.2±4.3)s和(42.5±9.7)s】比,差异显著(P<0.05);DN组动脉期RBV和RBF水平分别为(1562.8±618.3)mL和(1562.8±618.3)mL/s,延迟期分别为(612.3±95.3)mL和(25.7±6.9)mL/s,与sHCC组 【分别为(3428.6±562.8)mL和(62.5±13.5)mL/s及(385.5±89.6)mL和(18.3±4.7)mL/s】比,差异显著(P<0.05);CEUS诊断DN的准确率为87.0%,灵敏度为87.0%,特异度为87.0%,阳性预测值为88.7%,阴性预测值为85.1%(Kappa值=0.739)。结论 CEUS灌注时相分析可为在肝硬化背景下帮助鉴别诊断DN与sHCC,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9例原发性肝癌心脏转移患者超声特征表现和预后分析*
王连双, 张瑶, 单涛, 张记, 吕志斌, 薛明
2022, 25(2):  271-27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30
摘要 ( 336 )   PDF (1996KB)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肝细胞癌(HCC)心脏转移的超声表现特征,并分析其预后。方法 2013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9例HCC心脏转移患者,回顾分析患者心脏超声表现,总结其特征,并随访其预后。结果 16例(84%)在肝癌相邻的肝静脉内可见实性回声,并延续至下腔静脉和右心房,3例(16%)肝癌相邻下腔静脉内可见实性回声,并延续至右心房; 13例(68%)为混合回声,6例(32%)为低回声;15例(79%)边界清晰,16例(84%)形态不规则; 19例(100%)右心房癌栓内未见血流信号; 12例(63%)右心房癌栓随心动周期活动,活动规律与心动周期无关,7例(37%)右心房癌栓随心动周期活动不明显; 3例(16%)累及右室流入道;本组患者发现右心房肿瘤转移后生存时间为25~412天,其中2例患者出现急性肺栓塞。结论 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或下腔静脉-右心房连续性癌栓是本病最重要的超声表现,本病患者生存时间短,可并发急性肺栓塞而死亡。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周建, 陆旭, 朱岩举, 王庆元, 冯明明, 郭胜利
2022, 25(2):  275-27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31
摘要 ( 231 )   PDF (1855KB) ( 2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LLR)与开腹肝切除术(OLR)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院诊治的ICC患者74例,其中32例接受LLR手术,另42例接受OLR手术。随访3年。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腹部手术史、血清CA19-9和CEA水平、神经侵犯、微血管侵犯、肿瘤低分化、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肿大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LR组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肝门阻断、术后住院日、输血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325(250,475)ml、5(3.5,6.5)cm、9例(28.1%)、7(5,12)d、2例(6.2%)和2(2,4)d,与OLR组【分别为500(375,750)ml、20.5(17.0,25.0)cm、31例(73.8%)、10(7,15)d、7例(16.7%)和4(3,6)d】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1 a生存率(81.2%对76.2%)和3 a生存率(46.8%对33.3%)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当前情况下,采取OLR或LLR手术治疗ICC患者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较少。各地可根据肿瘤和全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肝血管瘤
血管瘤剥脱术和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刘海生, 宁纯民, 孙文兵
2022, 25(2):  279-28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32
摘要 ( 199 )   PDF (833KB) ( 3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血管瘤剥脱术与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的疗效,并评估两种术式对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肝血管瘤患者,其中31例接受血管瘤剥脱术治疗,27例接受肝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血管瘤剥脱术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0.6±25.4)min、(389.3±53.8)mL、(264.5±55.7)mL和(13.9±2.4)d,均显著低于肝叶切除术组[分别为(148.1±28.9)min、(468.2±59.2)mL、(321.8±63.4)mL和(15.8±3.3)d,P<0.05];术后,血管瘤剥脱术处理组腹腔出血、胆漏和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肝叶切除组(6.5%对35.0%,P<0.05);在术后随访6个月时,所有患者血管瘤均消失,未见肿瘤复发;在术后5 d,血管瘤剥脱术治疗组血清ALT水平为(71.3±15.3)U/L,血清AST水平为((49.1±9.3)U/L,显著低于肝叶切除术组[分别为(82.9±16.8)U/L和(57.3±11.2)U/L,P<0.05]。结论 采取血管瘤剥脱术或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疗效均较好,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前者在减轻创伤和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临床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肝脓肿
腹腔镜穿刺置管引流术与腹腔镜切开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患者疗效观察
王思琪, 申远, 崔振兴, 李岩
2022, 25(2):  283-28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33
摘要 ( 203 )   PDF (831KB) ( 4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腹腔镜穿刺置管引流术与腹腔镜切开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3例肝脓肿患者,其中32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穿刺置管引流术,另31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切开置管引流术,术后随访3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本研究观察组治愈率为96.9%,与对照组100.0%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4.2±2.3)d和(1.3±0.2)万元,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6.1±2.5)d和(1.6±0.3)万元,P<0.05】,观察组体温正常时间和脓腔消失时间分别为(2.3±0.4)d和(10.3±1.5)d,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分别为(1.7±0.4)d和(8.4±1.2)d,P<0.05】;在术前和术后7 d,观察组血清ALT、ALB、AST、GGT及CRP、PCT、IL-6水平和WBC计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穿刺置管引流术与切开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患者疗效相当,穿刺置管引流术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复,是一种较为经济、简便的术式。
胆石症
三维可视化系统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近期疗效研究*
何翼彪, 王智鹏, 白磊
2022, 25(2):  287-29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34
摘要 ( 203 )   PDF (836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使用三维可视化系统联合纤维胆道镜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5年9月~2020年9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17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其中61例观察组在肝叶切除过程中使用三维可视化系统联合纤维胆道镜取石,56例对照组根据术前常规检查制定胆总管切开和肝叶切除等手术。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首次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日分别为(159.8±37.4)min、(172.7±56.4)mL、(141.1±34.8)mL、(2.1±0.6)d和(8.1±2.3)d,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01.5±52.7)min、(241.6±79.5)mL、(195.2±87.4)mL、(2.7±0.8)d和(10.5±2.9)d,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6%(P<0.05);观察组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38.8±5.3)%和(1.9±0.4),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4.2±5.5)%和(1.5±0.3),P<0.05】。结论 术前使用三维可视化系统评估病情和仿真学手术演练,可帮助精准进行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早期恢复、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改良鼻胆管与普通鼻胆管引流在经胆囊入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研究*
田婉婷, 陈保银, 马竹芳, 徐菁, 马臻奇
2022, 25(2):  291-29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35
摘要 ( 240 )   PDF (839KB)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使用内镜下改良的鼻胆管引流(ENBD)在经胆囊入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5年12月~2018年6月我科诊治的54例细径CBDS患者(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术,再在十二指肠镜协助下经腹顺行安置常规鼻胆管引流;2018年7月~2020年12月我科诊治的54例细径CBDS患者(观察组),手术方法同前,只是使用改良的鼻胆管进行引流。常规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观察组术后胆汁引流量和鼻胆管拔管时间分别为(281.6±52.5)mL和(5.9±1.3)d,显著多于或长于对照组【分别为(228.7±53.2)mL和(4.0±1.4)d,P<0.05],而住院日为(6.1±1.1)d,显著短于对照组[(8.1±1.3)d,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如胰腺炎、胆漏和鼻胆管滑脱发生率为7.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9%(P<0.05);在术后1周,观察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42.8±11.1)mg/L、(3.2±0.8)ng/L和(1.0±0.8)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3.7±17.4)mg/L、(4.9±1.2)ng/L和(1.8±0.9)ng/L,P<0.05】。结论 与使用普通鼻胆管引流比,在经胆囊入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患者时,使用改良的鼻胆管引流可减少引流管滑脱风险,提高引流效果,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短篇论著
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并发急性肝损伤患者疗效研究
尹天泉, 赵程, 刘岩
2022, 25(2):  295-29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36
摘要 ( 210 )   PDF (792KB) ( 2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并发急性肝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6年11月~2020年5月我院诊治的脓毒症并发急性肝损伤患者10例,被分成两组,每组5例。给予两组常规抗感染、体液复苏、处理原发病、控制血糖、护肝利胆和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分别为(51.5±3.6)U/L、(52.3±4.6)U/L和(14.2±3.6)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1.0±16.3)U/L、(100.1±17.3)U/L和(22.1±5.6)μmol/L, P>0.05];观察组血清IL-6、IL-1和TNF-α水平分别为(42.3±6.3)pg/mL、(50.1±10.1)pg/mL和(16.3±4.4)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6.0±11.6)pg/mL、(74.1±12.5)pg/mL和(25.5±7.1)ng/L,P<0.05]。结论 应用参附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脓毒症并发急性肝损伤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可能与其能够显著降低机体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清标志物研究进展*
黄蝶, 田昊宇, 李异玲
2022, 25(2):  297-30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37
摘要 ( 297 )   PDF (846KB) ( 11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全球最流行的慢性肝脏疾病,其主要发生机制包括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等。不同血清标志物与NAFLD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但尚无明确的定论。本文主要就NAFLD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血清标志物的作用作一综述。
肝病肌肉减少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蔺宁, 孔明, 段钟平
2022, 25(2):  301-30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2.038
摘要 ( 290 )   PDF (843KB) ( 5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肌肉减少症是指全身性肌肉质量降低和力量减退,机体生理功能障碍,并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的综合征,简称肌少症。肌少症可影响高达70%晚期肝病患者,与不良结局和预后相关。但目前大多数治疗以营养、运动等干预为主,尚缺乏疗效肯定的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药物。本文总结了慢性肝病肌肉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以便确定治疗干预的靶点,改善临床预后。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