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更多...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更多...
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邮局订阅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2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1-10
述评
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的临床诊断
何福亮, 马琳, 李悦榕, 王宇, 王民, 冯丽娟, 张冠华, 欧晓娟, 刘福全, 贾继东
2022, 25(1):  1-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01
摘要 ( 242 )   PDF (839KB) ( 6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家论坛
实验性肝炎
基因1b型不同准种株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对HepG2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陈卫兵, 王小红, 刘芳
2022, 25(1):  13-1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04
摘要 ( 154 )   PDF (1735KB)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因1b型不同准种株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core)对HepG2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构建基因1b型HCV癌中心株(T)、癌旁株(NT)和C191(HCV-J6)的core重组真核表达质粒,通过Lipofe ctamine 2000转染至HepG2细胞,分别称为pcEGFP-T组、pcEGFP-NT组和pcEGFP-C191组,设置对照组和空质粒组,采用平板克隆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Ki67、Cyclin B、CDK1)mNRA相对水平。给予细胞50 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用8 h,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Caspase-9)和侵袭相关蛋白(MMP-3、MMP-9、Snail)表达情况。结果 pcEGFP-NT组、pcEGFP-T组和pcEGFP-C191组HepG2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57.3±4.2)%、(64.5±3.8)%和(49.8±3.2)%,显著高于空质粒组【(44.3±3.4)%,P<0.05】,细胞凋亡显著弱于空质粒组;pcEGFP-NT组PCNA、Ki67、Cyclin B和CDK1 mNRA相对水平分别为(1.5±0.0)、(1.7±0.1)、(1.6±0.0)和(1.8±0.1),显著高于空质粒组【分别为(1.0±0.1)、(1.0±0.1)、(1.0±0.1)和(1.0±0.1),P<0.05】;pcEGFP-T组PCNA、Ki67、Cyclin B和CDK1 mNRA相对水平分别为(1.9±0.1)、(2.1±0.1)、(2.3±0.1)和(2.6±0.1),显著高于空质粒组(P<0.05),pcEGFP-C191组分别为(1.2±0.1)、(1.4±0.1)、(1.4±0.0)和(1.5±0.0),也显著高于空质粒组(P<0.05);pcEGFP-NT组、pcEGFP-T组、pcEGFP-C191组Bax/Bcl-2、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量显著弱于空质粒组,而MMP-3、MMP-9和Snai蛋白表达量显著强于空质粒组。结论 HCV core蛋白表达量增强可提高HepG2细胞增殖和抗凋亡能力,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超声介导载miR-16-5p微泡联合树突状细胞疫苗对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时牛, 宋洁, 崔天庆, 云宇婷, 郭瑞芳, 吴昆
2022, 25(1):  17-2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05
摘要 ( 175 )   PDF (1173KB) ( 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采用超声介导载miR-16-5p微泡联合树突状细胞(DC)疫苗处理对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制备载miR-16-5p的高分子微泡和DC疫苗。在30只小鼠用HepG2细胞建立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再随机分为对照组、空微泡、miR-16-5p微泡、DC疫苗和miR-16-5p微泡联合DC疫苗处理组,每组6只。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miR-16-5p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IFN-γ、TGF-β、IL-2和IL-10水平。结果 制备的高分子微泡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31 μm;对照组、空微泡、miR-16-5p微泡、DC疫苗和联合处理组小鼠肿瘤体积分别为(5973.2±257.4)mm3、(5912.3±248.3)mm3、(4873.7±281.5)mm3、(4954.9±276.3)mm3和(2225.8±201.4)mm3,瘤体质量分别为(4.4±0.4)g、(4.2±0.3)g、(2.8±0.2)g、(2.7±0.2)g和(0.9±0.2)g,差异显著(P<0.05);各组小鼠肿瘤组织miR-16-5p水平分别为(1.02±0.06)、(1.05± 0.03)、(7.81±0.97)、(1.08±0.07)和(8.08± 1.06),提示微泡组和联合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或空微泡处理组比,其他三组血清IgG、IFN-γ和IL-2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联合组水平最高,而其他三组血清TGF-β和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联合组水平最低(均P<0.05)。结论 采用超声介导载miR-16-5p微泡联合DC疫苗处理对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生长具有协同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增强了小鼠对肿瘤的免疫效应有关。
病毒性肝炎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水平对核苷(酸)类似物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预测价值*
严景全, 王春玲, 刘娟, 卢雪兰, 林占洲, 莫凡
2022, 25(1):  22-2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06
摘要 ( 181 )   PDF (935KB)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HBV pgRNA)水平预测核苷(酸)类似物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疗效的价值。方法 2015年8月~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初始治疗的CHB患者107例,接受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治疗观察48 w。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pgRN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应用MedCalc1 5.1统计学软件绘制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HBV pgRNA水平预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疗效。结果 在治疗48周末,27例(25.2%)患者不应答,另80例(74.8%)患者获得完全应答或部分应答;(完全或部分)应答组血清HBV DNA载量为(6.1±1.0)lg copies/mL,显著低于不应答组【(7.2±1.2) lg copies/mL,P<0.05】,外周血CD4/CD8比值为(0.7±0.2),显著高于不应答组【(0.6±0.1),P<0.05】,血清HBeAg阳性率为41.3%,显著低于不应答组(70.4%,P<0.05),血清HBV pgRNA水平为(5.3±0.8)lg copies/mL,显著低于不应答组【(6.5±1.1)lg copies/m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V DNA载量、HBeAg状态和血清HBV pgRNA水平均为影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CHB患者疗效的因素(OR=2.793、OR=3.827、OR=4.035,P均<0.05);经ROC分析显示,血清HBV pgRNA水平预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CHB患者不应答的最佳截断点为5.89 lgcopies/mL,AUC值为0.865(95%CI:0.816~0.905),其预测的灵敏度为74.1%(20/27),特异度为88.8%(71/80)。结论 监测血清HBV pgRNA水平预测核苷(酸)类似物初治的CHB患者的疗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如果检测结果稳定,不失为一种临床决策的参考依据。
索非布韦联合雷迪帕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郑淑颖, 郭欢欢, 程长浩, 冯珍珍
2022, 25(1):  26-2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07
摘要 ( 197 )   PDF (961KB) ( 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索非布韦(SOF)联合雷迪帕韦(LD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8月~2020年8月我院诊治的CHC患者116例,给予SOF联合LDV治疗3个月。计算肝纤维化四指数(FIB-4),采用RT-PCR法检测HCV RNA,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C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 在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116例CHC患者血清ALT、AST和外周血PLT计数分别为(32.4±6.8)U/L、(36.5±9.2)U/L和(224.6±31.9)×109/L,显著低于治疗结束时【分别为(56.6±11.7)U/L、(64.7±11.8)U/L和(262.3±41.7)×109/L,P<0.05】或治疗前【分别为(204.3±41.6)U/L、(131.2±26.5)U/L和(313.7±53.6)×109/L,P<0.05】;FIB-4和HCV RNA水平分别为(0.9±0.1)和(1.1±1.2)lgU/mL,显著低于治疗结束时【分别为(1.2±0.2)和(1.9±1.1)lgU/mL,P<0.05】或治疗前【分别为(1.4±0.2)和(6.4±1.3)lgU/mL,P<0.05】;本组CHC患者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为75.0%,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ETVR)为89.7%,SVR为8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4和血清HCV RNA是影响CHC患者获得SV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联合治疗前FIB-4<1.65和血清HCV RNA载量为(6.6±0.8)lgU/mL为截断点,其预测CHC患者在治疗后获得SVR的AUC为0.875,敏感性为83.2%,特异性为90.5%。结论 SOF联合LDV治疗CHC患者可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FIB-4水平低和血清HCV RNA载量低的患者可能获得更好的抗病毒效果。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和安全性观察:一项单中心真实世界回顾性分析
包飞云, 李彤, 王玉珊, 张亚萍, 李娟, 麻爱娣, 刘元元, 张岭漪
2022, 25(1):  30-3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08
摘要 ( 246 )   PDF (868KB) ( 1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性分析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真实世界研究(RWS)的疗效和安全。方法 2018年5月~2020年4月初治/PR经治的CHC患者32例和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CHC-CLC)患者36例,接受SOF/VEL治疗12 w,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CHC-DLC)或合并肝细胞癌(HCC)患者31例,接受SOF/VEL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12 w。部分患者合并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和慢性乙型肝炎。采用RT-PCR法检测HCV基因型(GTs)。结果 本组HCV 感染患者以GT 2a(55.6%)和GT1b(34.3%)为主;CHC、CHC-CLC和CHC-DLC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EVR4)分别为90.6%、86.1%、83.9%,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OT)均为100.0%,CHC组和CHC-CLC组SVR12和SVR24均为100.0%,CHC-DLC组 SVR12和SVR24均为93.5%,三组间EVR4、EOT、SVR12、SVR24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SVR12和SVR24均为97.8%,除GT3b型外其他GTs感染患者SVR12和SVR24均为100.0%;三组血生化学应答率分别为87.5%、83.3%和74.2%;本组总体不良反应(AE)发生率为12.1%,无严重AE或因AE停药和死亡事件发生。结论 应用SOF/VEL或联合RBV治疗CHC或相关的肝硬化患者,无论何种基因型感染,均有良好的效果,且安全。
梅毒与梅毒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屈晓威, 冯莉莉, 貌彦昀
2022, 25(1):  34-3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09
摘要 ( 175 )   PDF (854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梅毒及其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2016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93例感染苍白螺旋体(TP)梅毒患者中,单纯梅毒感染61例,TP合并CHB患者21例和TP合并CHC患者11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84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梅毒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45RO+和CD8+CD45RA+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52.2±8.5)%、(40.3±5.7)%、(18.1±3.9)%、(12.4±3.7)%和(1.2±0.3),均显著低于健康人[分别为(69.1±7.6)%、(50.7±6.9)%、(20.6±4.7)%、(16.2±4.3)%和(1.9±0.5),P<0.05],而外周血CD8+、CD4+CD45RA+和CD8+CD45RO+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32.4±7.3)%、(24.7±6.5)%和(8.7±1.5)%对(26.2±5.4)%、(21.8±6.2)%和(5.4±1.1)%,P<0.05];三组外周血CD8+、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和CD8+CD45RO+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合并CHB组和TP合并CHC组患者外周血CD8+、CD4+CD45RA+和CD8+CD45RO+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TP组(P<0.05),而TP合并CHB组和TP合并CHC组患者外周血CD4+/CD8+比值、CD4+CD45RO+和CD8+CD45RA+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TP组(P<0.05),TP合并CHB组与TP合并CHC组患者外周血CD8+、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和CD8+CD45RO+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细胞比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梅毒患者存在显著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合并CHB或合并CH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更明显,其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自身免疫性肝病
一组不明原因的肝损害患者肝组织病理学诊断研究*
叶超, 李文渊, 李磊, 陈思, 李未, 张开光
2022, 25(1):  38-4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10
摘要 ( 193 )   PDF (2110KB) ( 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术诊断不明原因的肝损伤(LIUO)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71例LIUO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肝穿刺活检,进行全面的血清学、病毒学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在71例患者中,53例(76.4%)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血清转氨酶升高,6例(8.5%)为不明原因的血清胆红素升高,8例(11.3%)为不明原因的肝硬化,2例(2.8%)为不明原因的门脉高压,2例(2.8%)为胆管扩张;结合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13例(18.3%)为自身免疫性肝病,其中8例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2例为自身免疫性肝炎,2例为重叠综合征,1例为IgG4相关性胆管炎;18例(25.4%)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其中14例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7例(23.9%)为药物性肝损伤;4例(5.6%)为化学性肝损害伤;2例(2.8%)为酒精性脂肪肝;2例为Gilbert综合征,1例诊断为Dubin-Johnson综合征,1例诊断为Caroli病,1例为特发性门脉高压,1例为糖原累积症相关性肝硬化,有1例非噬肝病毒感染,1例为肝内胆管病变,仍有9例(12.7%)肝损害无明显特异性,仅表现为非特异性反应性肝炎。结论 结合临床资料,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提供大部分LIUO患者的病因学诊断。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流行率调查*
徐艳, 于秉楠, 武剑
2022, 25(1):  42-4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11
摘要 ( 238 )   PDF (859KB) ( 1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发病率情况。 方法 2018年6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41例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45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或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或AMA-M2)、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和抗着丝点抗体(AC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包括IgG、IgM和γ-球蛋白。结果 在本组41例AIH患者中,合并HT患者12例,合并GD患者6例,在45例PBC患者中,合并HT患者8例,合并GD患者7例;AIH患者血清IgG水平为17.5(14.8,19.8)g/L,显著低于AIH合并HT组【21.6(17.5,29.0)g/L,P<0.05】或AIH合并GD组【22.4(20.2,26.4)g/L,P<0.05】,血清γ-球蛋白为22.2(19.3,25.6)%,显著低于合并HT组【26.5(22.2,32.2)%,P<0.05】或合并GD组【27.1(24.3,32.0)%,P<0.05】;PBC患者年龄为(55.2±1.1)岁,显著小于合并HT组【(62.4±1.6)岁,P<0.05】或合并GD组【(62.2±1.5)岁,P<0.05】,血清IgG水平为15.4(12.2,18.0)g/L,显著低于合并HT组【20.3(16.8,24.7)g/L,P<0.05】或合并GD组【21.3(16.8,25.6)g/L,P<0.05】,血清γ-球蛋白水平为21.2(17.8,25.6)%,显著低于合并HT组【26.7(21.7,30.4)%,P<0.05】或合并GD组【25.4(22.2,29.4)%,P<0.05】。结论 AILD合并AITD的发病率较高,合并AITD患者血清IgG和γ-球蛋白水平较高,其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抗甲状腺抗体阳性率变化*
周晓永, 白阳秋, 杨惠, 张炳勇, 曲波
2022, 25(1):  46-4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12
摘要 ( 267 )   PDF (854KB) ( 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抗甲状腺抗体阳性率变化。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PBC患者94例,其中肝硬化50例(Child-Pugh A级29例,B级15例,C级6例)和胆管炎44例,另选择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60名,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结果 胆管炎患者血清FT3、FT4和TSH水平分别为(2.4±0.5)ng/L、(1.4±0.2)ng/L和(8.9±2.3)ng/L,血清TPOAb和TGAb阳性率分别为77.3%和81.8%,肝硬化患者血清FT3、FT4和TSH水平分别为(1.9±0.3)ng/L、(1.0±0.1)ng/L和(19.7±4.9)ng/L,血清和TPOAb和TGAb阳性率分别为70.0%和64.0%,而健康人血清FT3、FT4和TSH水平分别为(2.8±0.8)ng/L、(1.8±0.3)ng/L和(3.4±1.2)ng/L,血清TPOAb和TGAb阳性率均为0.0%,肝硬化和胆管炎患者血清FT3和FT4水平显著低于,血清TSH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而肝硬化患者血清FT3和FT4水平显著低于,血清TSH水平显著高于胆管炎患者(P<0.05),肝硬化和胆管炎患者血清TPOAb和TGAb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 A级患者血清FT3和FT4水平显著高于,血清TSH水平显著低于Child-Pugh B级或C级患者(P<0.05),而Child-Pugh B级患者血清FT3和FT4水平显著高于,血清TSH水平显著低于Child-Pugh C级患者(P<0.05),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TPOAb和TGAb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胆管炎患者血清FT3、FT4和TSH水平显著不同于健康人,血清TPOAb和TGAb阳性率较高,其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研究
吕春卉, 李大炜, 王小洁, 康晓平, 韩宗晟, 朱允
2022, 25(1):  50-5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13
摘要 ( 261 )   PDF (858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对血糖和血脂指标的影响。 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诊治的NAFLD合并T2DM患者168例,其中75例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另93例接受二甲双胍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两组均观察3个月。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血清FINS、合并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治疗3个月末,联合组HOMA—IR为1.8(1.0,2.7),显著低于二甲双胍治疗组【2.1(1.3,3.5),P<0.05】,而两组血清HbA1c和FINS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6.4(6.0,7.0)%对(6.5(6.2,7.5)%和(5.5(2.2,7.6)μU/ml对(5.7(2.9,8.5)μU/ml,P>0.05】;联合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为2.1(1.9,3.3)mmol/l,显著低于二甲双胍治疗组【(2.7(2.1,3.5))mmol/l,P<0.05】,胆固醇为4.3(3.7,5.0)mmol/l,显著低于二甲双胍治疗组【5.4(5.0,6.2)mmol/l,P<0.05】,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为1.7(1.5,2.6)mmol/l,显著高于二甲双胍治疗组【1.4(1.0,1.7)mmol/l,P<0.05】,但两组血清ALT【54(26,62)U/L对55(32,65)U/L,P>0.05】、AST【57(47,72)U/L对57(46,64)U/L,P>0.05】和低密度脂蛋白【2.5(2.2,3.3)mmol/l对2.6(2.1,3.4)mmol/l,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治疗NAFLD合并T2DM患者可改善血糖和部分血脂指标水平,其对肝脂肪变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T2DM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研究*
任洁, 郝巧歆, 黄成河, 陈勋, 卢欣
2022, 25(1):  54-5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14
摘要 ( 167 )   PDF (850KB)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方法 2018年6月~2020年7月我院诊治的NAFLD合并T2DM患者58例、NAFLD患者66例和健康人60例,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针对16 srRNA基因V3~V4高变序列进行扩增测序,通过与肠道菌群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分析肠道菌群的种类和结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免疫层析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NAFLD合并T2DM组粪拟杆菌门显著高于NAFLD组或健康人(P<0.05),NAFLD组粪拟杆菌门又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NAFLD合并T2DM组粪厚壁菌门、柔嫩梭菌属、厌氧棍状菌属和布劳特菌属丰度均显著低于NAFLD组或健康人(P<0.05),NAFLD组厚壁菌门、柔嫩梭菌属、厌氧棍状菌属和布劳特菌属丰度又均显著低于健康人(P<0.05);NAFLD合并T2DM组HOMA-IR指数、血清TNF-α和hs-CRP水平分别为(2.8±1.3)、(52.3±11.7)ng/mL和(2.3±1.1)mg/L,显著高于NAFLD组【分别为(1.6±0.7)、(48.7±10.2)ng/mL和(1.6±0.9)mg/L,P<0.05】或健康人【分别为(1.3±0.3)、(33.2±8.4)ng/mL和(1.2±0.4)mg/L,P<0.05】。结论 NAFLD合并T2DM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而且肠道菌群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需进一步研究其临床意义。
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IL-17水平及其基因-197A/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冯宇, 杜振元, 李艳彬, 刘红
2022, 25(1):  58-6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15
摘要 ( 175 )   PDF (850KB) ( 2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及其基因-197A/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化。方法 2015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4例、酒精性肝炎患者4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34例和ALD相关性肝癌患者18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采用单核苷酸检测试剂盒检测外周血IL-17-197A/G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 肝癌患者血清IL-17水平为(8.7±1.4)pg/mL,显著高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分别为(3.7±0.3)pg/mL、(4.0±0.6)pg/mL和(6.9±0.8)pg/mL,均P<0.05】;肝癌患者血清ALT、AST、GGT和ALB水平分别为(54.3±13.3)U/L、(53.8±13.7)U/L、(262.2±17.9)U/L和(33.9±13.8)g/L,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分别为(39.8±8.8)U/L、(40.1±7.2)U/L、(251.1±7.9)U/L和(31.1±2.6)g/L,酒精性肝炎患者分别为(84.0±7.5)U/L、(75.4±6.8)U/L、(245.1±5.6)U/L和(43.1±5.7)g/L,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别为(29.5±5.2)U/L、(30.5±7.8)U/L、(142.7±5.2)U/L和(42.7±3.2)g/L,均P<0.05】比,差异显著;肝癌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AA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7.9%和64.7%,显著高于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患者(分别为22.7%和27.5%,均P<0.05),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83.3%和75.0%,显著高于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患者(分别为26.1%和33.8%,均P<0.05)。结论 高水平的血清IL-17可能与ALD病情进展相关,外周血IL-17-197A/G位点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是ALD发生的易感基因,可能增加酒精性肝硬化甚至肝癌发生的风险。
药物性肝损伤
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预防初治的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害有效性研究
姜晓颖, 杨恒, 李明武, 袁保东, 田明, 徐金田, 梅早仙, 潘洪秋, 刘向, 陈晓红, 于德美, 李成俊, 高绪胜, 刘旭晖, 刘建峰, 金龙, 王均琴, 李亮
2022, 25(1):  62-6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16
摘要 ( 333 )   PDF (850KB) ( 2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给予预防性护肝治疗在抗结核治疗过程对降低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生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在全国14家结核病专科医院纳入初治涂片细菌阳性肺结核患者93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95例和对照组438例,两组均采用2HREZ/4HR抗结核方案,治疗6个月。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给予试验组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不给予对照组任何护肝药物。结果 在933例患者中,DILI总发生率为31.9%,其中试验组为2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8%(P<0.05);试验组因DILI导致改变抗结核治疗方案发生率为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P<0.05);在治疗6月末,两组痰菌转阴率分别为91.8%和92.2%(P>0.05);两组在肝损伤以外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4%和30.7%(P=0.054)。结论 应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预防性护肝治疗可减少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发生,且不增加其他不良反应,对维持抗结核方案有益。
腺苷蛋氨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疗效研究*
肖露, 胡弦, 蔡颖珂, 梅凡
2022, 25(1):  66-6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17
摘要 ( 226 )   PDF (847KB) ( 2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腺苷蛋氨酸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DILI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组45例,分别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或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常规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2~6 (3.1±1.4) w,观察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分别为(61.2±8.3)U/L、(54.5±7.4)U/L和(14.4±4.1)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6.5±11.5)U/L、(63.1±8.0)U/L和(21.5±5.4)μmol/L,P<0.05】;血清前白蛋白和胆碱酯酶水平分别为(205.5±1.9)mg/L和(5224.1±589.9)u/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8.5±34.2)mg/L和(4933.9±602.2)u/L,均P<0.05】,而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为(7.1±1.7)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9.5±2.1)μmol/L,P<0.05】;血清丙二醛水平为(4.5±0.7)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6.5±0.9)μmol/L,P<0.05】,而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分别为(83.1±7.9)U/L和(125.1±13.7)u/L,显著高于对照组【(75.9±7.2)U/L和(105.5±11.1)u/L,P<0.05】。结论 联合应用腺苷蛋氨酸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DILI患者近期效果较好,可有效抑制体内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和肝功能指标。
遗传代谢性肝病
遗传代谢性肝病患者临床和基因突变特征分析*
王帅, 张威, 张帆, 钱珍, 王亚如, 辛雪萍
2022, 25(1):  70-7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18
摘要 ( 179 )   PDF (2553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过去20年洛阳市各大医院诊治的遗传代谢性肝病(IML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2000~2021年期间洛阳市各大医院诊治的IMLD患者16例,总结、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在16例IMLD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为(26±15)岁;其中金属代谢障碍性疾病8例(肝豆状核变性7例、遗传性血色病1例),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3例(Gilbert综合征2例、Dubin-Johnson 综合征1例),遗传性胆汁淤积症4例【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BRIC) 2例、Alagille综合征1例、Citrin缺乏症1例】和糖原累积病1例;7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分别来自4个家族,主要为ATP7B基因突变;遗传性血色病为HFE基因突变,Gilbert综合征为UGT1A1基因突变,Dubin-Johnson综合征为ABCC2基因突变,BRIC为ATP8B1基因突变,Alagille综合征为JAG1基因突变,Citrin缺乏症为SLC25A13基因突变,糖原累积病为G6Pase基因突变。结论 IMLD以肝豆状核变性较常见,大多IMLD的诊断需要依靠临床资料综合和基因检测。
肝硬化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水平与认知障碍关系研究*
李艳乐, 刘笑宇, 姚建宁, 王春峰, 张连峰, 张学秀
2022, 25(1):  74-7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19
摘要 ( 197 )   PDF (928KB) ( 2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HE)患者血氨水平变化与认知障碍程度的关系。方法 2018年3月~2020年9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HE患者94例,根据临床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估认知障碍程度。常规检测血氨,计算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发生昏迷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应用MedCalc1 5.1统计学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判断模型预测发生昏迷的效能。结果 在本组94例患者中,发生昏迷32例(34.0%);昏迷组血氨水平为(120.7±18.2)μmol/L,显著高于轻中度认知障碍者【(76.4±18.3)μmol/L,P<0.05】;昏迷组MoCA评分为(13.7±1.2)分,显著低于轻中度认知障碍者【(18.2±2.9)分,P<0.05】;昏迷组视空间执行能力、命名、注意、语言、抽象、延迟记忆和定向力各维度评分分别为(1.5±0.6)分、(1.6±0.7)分、(2.1±1.0)分、(1.7±0.6)分、(0.9±0.3)分、(2.0±0.8)分和(4.9±0.8)分,显著低于轻中度认知障碍者【分别为(2.7±1.0)分、(2.2±0.9)分、(3.4±1.2)分、(2.5±0.7)分、(1.5±0.4)分、(4.4±1.1)分和(5.4±1.0)分,P <0.05】;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HE患者血氨水平与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511,P<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氨(β=-0.529,95%CI=0.432~0.803,P<0.001)、高敏C反应蛋白 (β=-0.345,95%CI=0.518~0.968,P=0.030)和胰岛素抵抗指数(β=-0.761,95%CI=0.289~0.755,P=0.002)是患者发生昏迷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P=1/【1+e(0.242+0.980X1+0.529X2+0.345X3+0.761X4)】,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该模型判断患者发生昏迷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3(SE=0.042,95%CI=0.760~0.926,P<0.001),其敏感度为0.806,特异度为0.781。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HE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氨水平密切相关,监测血氨水平变化有助于预测发生昏迷的风险。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CD64指数及血清sTREM-1和IL-6水平变化与肠黏膜屏障功能关系研究
王菁, 毕宁, 方亮, 田园
2022, 25(1):  79-8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20
摘要 ( 136 )   PDF (858KB) ( 3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外周血簇分化抗原64(CD64)指数、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其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10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6例,其中并发SBP患者54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64+细胞百分比,并根据中性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平均荧光强度计算CD64指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TREM-1和IL-6水平,检测血清内毒素(EXT)和尿甘露醇/乳果糖,计算其比值(L/M)评判肠黏膜屏障功能。结果 治疗前,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血清IL-6、sTREM-1、D-Lac、DAO、EXT及CD64指数和L/M比值分别为(122.1±37.9)ng/L、(60.3±12.4)μg/mL、(5.1±1.6)μg/mL、(14.2±2.2)μg/mL、(0.2±0.0)U/mL及(12314.3±324.3)mol/cell和(0.2±0.1),均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别为(78.6±28.2)ng/L、(51.4±10.6)μg/mL、(2.5±0.8)μg/mL、(9.8±1.6)μg/mL、(0.1±0.0)U/mL及(6376.52.5±0.3)mol/cell和(0.1±0.0),均P<0.05】;治疗后, SBP患者血清IL-6、sTREM-1、D-Lac、DAO、EXT及CD64指数和L/M比值分别为(71.2±23.9)ng/L、(17.5±5.1)μg/mL、(2.9±0.8)μg/mL、(14.2±2.2)μg/mL、(0.1±0.0)U/mL及(3398.2±258.2)mol/cell和(0.1±0.0),仍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别为(52.1±21.6)ng/L、(10.8±2.5)μg/mL、(2.3±0.5)μg/mL、(8.7±1.2)μg/mL、(0.0±0.0)U/mL及(2541.0±266.2)mol/cell和(0.0±0.0),均P<0.05】;治疗后,33例肠粘膜功能障碍的SBP患者血清IL-6和sTREM-1水平及外周血CD64指数为(75.2±24.1)pg/mL和(19.5±4.9)μg/mL及(3642.2±242.1)mol/cell,显著高于21例肠粘膜功能正常患者【分别为(65.2±21.3)pg/mL和(14.8±4.3)μg/mL及(3123.2±168.4)mol/cell,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存在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可能对SBP的发生起了关键作用。
肝癌
肝细胞癌组织Glypican3和Sonic Hedgehog蛋白表达及其功能分析*
李欢, 李扬, 杜娟, 梅放, 王玉湘, 郭丽梅
2022, 25(1):  83-8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21
摘要 ( 149 )   PDF (2952KB) ( 2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Glypican3(GPC3)和Sonic Hedgehog(Shh)蛋白表达及其功能分析。方法 取96例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体外培养HepG2、MHCC97H、Huh7和SMMC7721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GPC3和Shh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印迹法检测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GPC3和Shh蛋白表达,应用String数据库预测GPC3和Shh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结果 在96例HCC癌组织,GPC3和Shh阳性率分别为77.1%和68.8%,而两种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60.4%和53.1%;高分化HCC癌组织GPC3蛋白阳性率为85.7%,显著高于低分化组的50.0%(P<0.05), Shh蛋白阳性率为81.0%,显著高于低分化组的40.0%(P<0.05);存在微血管侵犯(MVI)的HCC癌组织GPC3蛋白阳性率为72.7%,显著高于无MVI组的50.0%(P<0.05),Shh蛋白阳性率为65.9%,显著高于无MVI组的42.3%(P<0.05);体外培养的HepG2、MHCC97H、Huh7和SMMC7721四种肝癌细胞胞浆GPC3和Shh蛋白共表达,两种蛋白表达趋势一致。结论 GPC3和Shh蛋白可能影响HCC肿瘤细胞分化和MVI形成,并且两种蛋白可能存在共表达及相互作用。
MRI联合血清GPC3水平鉴别肝脏结节性增生病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谭玉英, 张鑫, 张娟子, 张山西
2022, 25(1):  88-9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22
摘要 ( 192 )   PDF (1493KB) ( 1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水平在鉴别诊断肝脏结节性增生(NRH)病灶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3月~2019年8月我院诊治的NRH患者79例,经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25例,肝细胞腺瘤(LCA)18例,异型增生结节(DN)20例和肝细胞癌(HCC)16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C3水平,使用西门子Avanto 3.0 T超导MRI检查设备和ADW 4.6后处理工作站行MRI检查。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RI联合血清GPC3对四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HCC组血清GPC3水平为(2.2±0.4)ng/ml,显著高于FNH组或LCA组【分别为(1.0±0.2)ng/ml和(1.2±0.2)ng/ml,P<0.05】,而与DN组血清GPC3水平【(1.8±0.3)ng/ml,P>0.05】比,无显著性差异;MRI鉴别HCC、DN、FNH与LCA的准确率分别为88.0%(22/25)、88.9%(16/18)、70.0%(14/20)和75.0%(12/16),无显著性差异(P>0.05);MRI联合血清GPC3水平鉴别诊断HCC的AUC为0.760,显著大于诊断其他三种病变(分别为0.610、0.611和0.614,P<0.05)。结论 MRI联合血清GPC3水平检测诊断HCC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验证。
肝细胞癌患者肝内病灶超声造影参数变化*
肖倩, 周展, 胡小丽
2022, 25(1):  92-9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23
摘要 ( 188 )   PDF (1830KB) ( 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参数诊断肝细胞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HCC患者50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经肝穿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使用超声造影检查,获得病灶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渡越时间(MTT)和上升时间(RT)等参数,记录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局部血容量和局部血流量。结果 HCC组动脉期局部血容量和局部血流量分别为(3399.7±783.7)rBV和(64.1±18.7)rBF,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分别为(1363.8±773.5)rBV和(41.9±10.6)rBF,P<0.05】;静脉期和延迟期局部血容量分别为(1325.8±546.3)rBV和(463.2±143.2)rBF,显著低于肝硬化组 【分别为(1775.4±541.3)rBV和(721.2±242.5)rBF,P<0.05】;HCC组病灶RT、TTP和mTT分别为(15.7±8.3)s、(22.6±5.4)s 和(133.5±92.3)s,显著低于肝硬化组【分别为(26.3±6.4)s、(32.3±7.6)s和(160.4±112.8)s,P<0.05】,而PI为(85.2±48.2)dB,显著大于肝硬化组【(31.5±3.5)dB,P<0.05】;以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金标准,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检测诊断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92.0%,准确度为80.0%。结论 应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诊断HCC病灶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在巨块型原发性肝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应用*
彭楠, 马爱珍, 史展, 徐志宾
2022, 25(1):  96-9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24
摘要 ( 176 )   PDF (1727KB)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技术在巨块型原发性肝癌(PLC)可切除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巨块型PLC患者,术前行CT检查,应用三维可视化软件-MI-3DVS完成三维重建,观察肿瘤大小、形态、血供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评判肿瘤的可切除性。以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实际手术为金标准,通过一致性分析CT扫描三维重建评估的效能。结果 术前,68例患者均完成CT扫描三维重建,发现肿瘤累及肝动脉18例,肿瘤累及门静脉20例,淋巴结转移12例;经评估,42例(61.8%)巨块型PLC患者可行切除性手术,而在实际手术过程中,45例(66.2%)患者接受了切除性手术治疗;经一致性分析发现,CT扫描三维重建评估肿瘤累及肝动脉的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95.9%,准确率为92.6%,阳性预测值为88.9%,阴性预测值为94.0%,Kappa为0.814;肿瘤累及门静脉的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97.8%,准确率为94.1%,阳性预测值为95.0%,阴性预测值为93.8%,Kappa为0.862;评估淋巴结转移的的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98.2%,准确率为95.6%,阳性预测值为91.7%,阴性预测值为96.4%,Kappa为0.853;评估巨块型PLC可切除性的灵敏度为91.1%,特异度为95.7%,准确率为92.6%,阳性预测值为97.6%,阴性预测值为86.4%,Kappa为0.841。结论 应用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对巨块型PLC患者肿瘤累及血管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评估,对切除性手术的可行性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胆石症
胆源性肝损伤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手段探讨
何胜夫, 汪保灿, 范建高, 汪余勤
2022, 25(1):  100-10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25
摘要 ( 286 )   PDF (1070KB) ( 3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总结胆源性肝损伤(BLI)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阴性的BLI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和预后。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BLI患者77例,其中MRCP检查为阴性组34例和MRCP阳性组43例。根据病情,给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或狭窄处扩张术治疗。结果 在77例患者中,有黄疸者70例(92.2%),腹痛者65例(84.4%),发热者27例(35.1%);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胆囊结石48例(62.3%),胆囊切除术后14例(18.2%); ERCP术后诊断为胆总管结石者71例(92.2%),MRCP阴性组胆总管泥沙样结石占91.2%,显著高于MRCP阳性组的9.3%,两组性别、年龄以及腹痛、黄疸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RCP阴性组患者发热发生率为20.6%,显著低于MRCP阳性组的46.5% (P<0.05),MRCP阴性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为(66.6±14.4)%,显著低于MRCP阳性组【(74.6±14.8)%, P<0.05】;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1);MRCP阴性组与阳性组ERCP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胆总管泥沙样结石是MRCP阴性的BLI患者最常见的病因。对于MRCP阴性的BLI患者,如伴有发热或/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升高,应高度怀疑BLI的可能,而给予相应的处理。
ERCP取石术后胆道感染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和白介素-6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于雷, 孙超, 张曼旭
2022, 25(1):  104-10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26
摘要 ( 169 )   PDF (973KB) ( 3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内窥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后胆道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14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另选择健康人120例作血清和血液检测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PCT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CT、IL-6和WBC预测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价值。结果 在ERCP取石术前,胆总管结石患者外周血PCT、IL-6、WBC、ALT、TBIL和GGT水平分别为(5.1±1.8)μg/L、(63.8±18.3)pg/mL、(13.7±2.8)×109/L、(86.8±8.8)U/L、(49.4±16.6)μmol/L和(89.5±22.7)U/L,在ERCP取石术后3 d患者外周血各指标分别为(2.5±1.9)μg/L、(31.9±12.2)pg/mL、(6.5±3.1)×109/L、(79.2±5.3)U/L、(13.0±3.3)μmol/L和(56.8±14.8)U/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0.3±0.1)μg/L、(25.0±8.2)pg/mL、(5.2±0.8)×109/L、(18.7±6.8)U/L、(8.3±2.7)μmol/L和(24.2±6.1)U/L,P<0.05】;本组发生术后胆道感染18例(12.7%),发现革兰阴性菌15例(83.3%),革兰阳性菌3例(16.7%);并发胆道感染患者外周血PCT、IL-6和WBC分别为(4.9±1.1)μg/L、(52.3±10.6)pg/mL和(11.4±1.3)×109/L,显著高于未感染患者【分别为(0.1±0.0)μg/L、(28.9±8.2)pg/mL和(5.8±2.1)×109/L,P<0.05】; ROC曲线分析表现,应用PCT预测ERCP取石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敏感度为91.8%,特异性为74.3%,IL-6预测的敏感度为95.4%,特异性为80.5%,WBC预测的敏感度为94.1%,特异性为78.1%,而三者联合预测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AUC为0.958,其敏感度为93.2%,特异性为91.1%,预测价值显著优于任一单项检测(P<0.05)。结论 在ERCP取石术后,检测血清PCT和/或IL-6水平可以帮助预测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而给予及时的处理。
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镜联合双频激光碎石取石治疗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王领, 魏志力, 宋平辉
2022, 25(1):  108-11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27
摘要 ( 204 )   PDF (852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镜联合双频激光碎石取石治疗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7年9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31例(A组)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PTCSL)联合双频激光碎石取石治疗,另29例(B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皮质醇(COR)和肾上腺素(EP)水平。结果 A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9.7±10.1)min、(30.3±3.6)h、(2.3±0.3)d和(6.9±1.1)d,显著短于B组【分别为(101.9±12.2)min、(34.7±4.1)h、(2.7±0.4)d和(11.8±1.6)d,P<0.05】,术中出血量为(40.2±8.8)ml,显著少于B组[(97.4±10.6)ml,P<0.05];在术后7 d,A组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COR和EP水平分别为(9.7±1.0)×109/L、(67.8±5.9)%、(310.1±30.7)mmol/L和(210.7±22.8)pg/mL,显著低于B组【分别为(11.8±1.3)×109/L、(76.4±7.1)%、(385.5±34.4)mmol/L和(247.3±23.1),P<0.05】;A组血清ALT、AST、ALP和TBIL水平分别为(39.7±3.7)U/L、(39.9±4.1)U/L、(80.1±8.5)和(19.4±1.8)μmol/L,显著低于B组【分别为(45.6±5.1)U/L、(45.5±5.1)U/L、(85.9±6.8)和(23.0±3.4),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7%,显著低于B组的41.4%(P<0.05);A组结石残余率为6.5%(2/31),显著低于B组的31.0%(9/29,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采取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镜联合双频激光碎石取石治疗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可减轻手术损伤,加快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可能与诱发的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较轻有关,同时其手术并发症和结石残留率也低。
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疗效比较研究*
段昌虎, 刘晓晨, 段建峰
2022, 25(1):  112-11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28
摘要 ( 159 )   PDF (847KB) ( 2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观察组38例接受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肝部分切除术联合T管引流术,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ELISA法或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日分别为(106.7±29.8)min、(261.7±64.2)mL和(15.5±3.5)d,显著长于或多与对照组【分别为(64.3±27.7)min、(190.3±49.0)mL和(10.2±2.3)d, P<0.05】; 在术后7 d,观察组血清CRP和IL-6水平分别为(38.0±5.9)mg/L和(99.6±10.7)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2±5.1)mg/L和(83.6±9.8)μg/L, P<0.05】;手术前后,两组血清肝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个月,术后两组出现切口感染、胆漏、胆道出血和胸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对13.3%,P>0.05);术后6周行超声检查,发现观察组结石残留率为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P<0.05),在随访12个月末,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1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 采取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可减少结石残留和结石复发,其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超声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陈俊光, 邓晓妃, 林树俊, 雷震
2022, 25(1):  116-11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29
摘要 ( 250 )   PDF (2199KB) ( 4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超声影像学检查特点。方法 2019年4月~2021年4月我院诊治的急性单纯性胆囊炎50例和急性化脓性胆囊炎41例,常规进行超声检查,全部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术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超声检查发现胆汁透声差、胆囊肿大、胆囊壁增厚或粗糙和Murphy征阳性率分别为85.4%、92.7%、82.9%和90.2%,均显著高于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患者(分别为52.0%、60.0%、62.0%和28.0%,P<0.05);在41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例(2.4%)被误诊为胆汁淤积,1例(2.4%)被误诊为单纯胆囊结石,3例(7.3%)被误诊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术前,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15.1±3.5)×109/L,显著高于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患者[(9.8±4.9)×109/L,P<0.05],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25.3±2.7)μmol/L,显著高于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患者[17.1±3.1μmol/L,P<0.05],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为(97.1±5.6)U/L,显著高于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患者[(36.7±4.7)U/L,P<0.05];术后,血清AST水平为(50.3±4.3)U/L,显著高于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患者[(29.8±4.6)U/L,P<0.05]。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查能评价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胆囊形态、胆囊壁厚程度、胆汁透声和超声Murphy征,可为诊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提供较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LCBDE与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冯浩, 李顺宗, 王子伟
2022, 25(1):  120-12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30
摘要 ( 203 )   PDF (857KB) ( 1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7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77例接受LCBDE联合LC治疗,另73例接受EST联合LC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3.3±17.7)min和(24.3±13.0)mL,显著长于或多于对照组【分别为(96.7±10.8)min和(16.7±7.2)mL,P<0.05】,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分别为(6.2±1.3)d和(3.2±1.0)万元,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分别为(7.1±1.5)d和(4.3±1.1)万元,P<0.05】;在术后5 d,观察组血清IL-6水平和外周血WBC计数分别为(27.7±6.2)μg/L和(9.1±1.1)×109/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0.5±7.7)μg/L和(10.5±1.6)×109/L,P<0.05】;术后3个月行超声检查,发现两组均无结石残留,随访12个月,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7.8%,与对照组的11.0%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周,观察组胆瘘发生率为1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P<0.05),而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2.6%和1.3%,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7%和16.4%,P<0.05)。结论 采取LCBDE联合LC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可能更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但两种手术方法清除结石的效果相似,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选择。
初期或后期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序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海岳东, 王勇, 房秀霞, 郑俊全
2022, 25(1):  124-12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31
摘要 ( 171 )   PDF (848KB) ( 1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初期与后期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BD)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序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9年3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4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均接受PTGBD联合LC序贯治疗,其中70例在起病后7 d内(初期组),而另75例患者在起病7 d后(后期组)接受PTGBD,在其后择期行LC手术。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结果 在围LC手术期,后期组手术失血量为(26.8±9.3)mL,显著少于初期组【(46.2±16.3)mL,P<0.05】,手术时间为(67.3±9.2)min,显著短于初期组【(83.2±8.3)min,P<0.05】,肛门排气时间为(22.5±5.9) h,显著短于初期组【(28.2±6.2)h,P<0.05】,腹腔引流时间为(3.3±1.1)d,显著短于初期组【(6.3±1.3)d,P<0.05】;后期组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低于初期组(P<0.05);后期组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低于初期组(P<0.05);后期组术后胆漏、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3%,显著低于初期组的20.0%(P<0.05)。结论 应用后期PTGBD联合LC序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疗效好,更安全,并发症更少。
肝侧叶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近期疗效研究*
白磊, 王智鹏, 吐尔洪江.吐逊, 何翼彪, 李涛, 赵晋明
2022, 25(1):  128-13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32
摘要 ( 134 )   PDF (842KB)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侧叶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72例,其中38例采取肝侧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另34例接受非肝侧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随访1年。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77.4±20.7)min、(220.6±22.5)ml和(7.1±1.5)d,与对照组【分别为(185.6±25.3)min、(226.2±23.7)ml和(7.5±2.0)d】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 d,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35.5±4.2)U/L、(52.4±6.9)U/L和(61.5±6.2)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0.6±5.3)U/L、(79.8±7.2)U/L和(87.6±7.3)U/L,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100.0%,对照组为97.1%(P>0.05);术后,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化脓性胆管炎、膈下脓肿和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5%(P<0.05);在随访期间,观察组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和再手术率分别为0.0%、2.6%和2.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7%、20.6%和20.6%,P<0.05)。结论 采取肝侧叶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近期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和再手术率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疗效对比分析*
张振胜, 陈升, 肖洪伟, 苏学良
2022, 25(1):  132-13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33
摘要 ( 181 )   PDF (848KB) ( 2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采取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5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胆囊结石患者,其中36例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另42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ELISA法或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皮质醇(COR)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53.3±17.7)min和(3.2±0.5)万元,显著长于或高于对照组【(36.7±10.8)min和(2.3±0.4)万元,P<0.05】,术后进食和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8±0.9)h和(14.9±3.2)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别为(3.3±0.7)h和(19.3±4.1)h,P<0.05】;在术后3 d,观察组血清CRP和COR水平分别为(11.2±3.1)mg/L和(195.6±30.8)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0±4.9)mg/L和(211.6±32.7)ng/mL,P<0.05】;术后2周行超声检查,发现观察组患者胆囊功能完好,无结石残留;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腹泻、反流性胃炎、胆道出血和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1%,显著低于对照组【31.0%,P<0.05】;在随访12个月末,观察组结石复发为2.8%。结论 采取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可能更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探索。
梗阻性黄疸
CT引导下一步法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疗效观察*
刘海, 江攀, 付伟
2022, 25(1):  136-13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34
摘要 ( 160 )   PDF (850KB) ( 1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在CT引导下采用一步法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在X线透视引导下或在CT引导下一步法行PTCD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结果 术中,观察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P<0.05),穿刺透视时间为(13.6±2.1)s,显著短于对照组【(32.6±4.1)s,P<0.05】,总穿刺时间为(48.9±10.3)s,显著短于对照组【(92.3±13.6)s,P<0.05】,辐射暴露剂量为(2.5±0.3)mGy,显著小于对照组【(5.8±1.1)mGy,P<0.05】;在术后2 w时,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由(241.8±83.6)μmol/L降至(109.8±45.6)μmol/L,对照组由(242.4±91.2)μmol/L降至(108.4±61.9)μmol/L,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3月末,观察组胆道感染、出血、肝脓肿和腹膜炎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P<0.05)。 结论 在CT引导下采取一步法PTCD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可提高穿刺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胆囊腺肌症
CT检查对诊断胆囊腺肌症的效能分析*
杨帆, 王健, 文智
2022, 25(1):  140-14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35
摘要 ( 668 )   PDF (3720KB) ( 1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胆囊腺肌症与胆囊癌患者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方法 2015年9月~2020年9月我院诊治的胆囊腺肌症患者113例和胆囊癌患者78例,均接受MSCT和超声检查,外科手术治疗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MSCT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749)显著高于超声检查(Kappa=0.577);MSCT诊断胆囊腺肌症的准确度为88.0%,显著高于超声检查的79.6%(P<0.05);MSCT对局限型胆囊腺肌症的检出率为97.1%,显著高于超声检查的82.9%(P<0.05);在CT检查上,胆囊腺肌症表现为胆囊壁光滑、RAS窦和肝胆交界清楚显示率分别为36.3%、36.3%和69.0%,显著高于胆囊癌组的9.0%、6.4%和38.5%(P<0.05)。结论 MSCT检查诊断胆囊腺肌症有较高的正确率,其特征有助于与胆囊癌鉴别。
综述
非选择性beta受体阻滞剂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研究进展*
吴玲, 李锋
2022, 25(1):  144-14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36
摘要 ( 159 )   PDF (874KB) ( 1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后的病理学阶段,失代偿期常以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症为主要临床表现。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可有效降低门脉压力,是近30年来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NSBB改变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常对患者的循环功能造成影响,是否应用NSBB及其用法用量需因人而异。本文综述了肝硬化患者合理应用NSBB及其争议问题的讨论。
肝豆状核变性的限铜饮食治疗*
许炎煌, 范建高
2022, 25(1):  148-15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2.01.037
摘要 ( 192 )   PDF (845KB) ( 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长期以来,限铜饮食被认为是肝豆状核变性治疗管理的重点之一,但是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并不充足。基于该病的罕见性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当前并无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此进行过研究。鉴于人体对铜元素的吸收率随着膳食中铜元素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除非大量食用贝类和动物肝脏,“富铜膳食”并不显著增加铜元素的吸收。限铜饮食难以显著减少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铜元素蓄积,而这种饮食方案不仅管理困难而且限制了膳食种类,影响了营养不良患者的膳食治疗。药物治疗对于依从性良好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效果良好,通常无需过分限制含铜食物的摄入。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