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更多...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更多...
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邮局订阅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期目录

2021年 第2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11-10
专家论坛
胆源性肝损害的诊断与治疗
李晶晶, 邹桂舟
2021, 24(6):  765-76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01
摘要 ( 210 )   PDF (838KB) ( 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外科疾病导致的胆源性肝损伤诊治现状
汤磊, 邹桂舟
2021, 24(6):  769-77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02
摘要 ( 114 )   PDF (822KB) ( 1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药物治疗新进展*
吕艳, 杨益大
2021, 24(6):  772-77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03
摘要 ( 133 )   PDF (856KB)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细胞癌筛查和监测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肝细胞癌筛查和监测项目专家组
2021, 24(6):  776-78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04
摘要 ( 166 )   PDF (1005KB)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十分沉重。筛查和监测是提高肝细胞癌患者早诊早治和生存率的有效措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有必要制定专门的筛查和监测策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并结合当前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共同讨论后达成一致意见,旨在为规范开展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细胞癌的筛查和监测提供参考,进而改善我国肝细胞癌的防控效果和患者预后。
实验性肝炎
咖啡酸苯乙基酯缓解L02细胞脂毒性机制研究*
李亚萍, 翟嵩, 王媛, 邓江, 吴凤萍, 王沐淇, 贾晓黎, 李梅, 党双锁
2021, 24(6):  786-78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05
摘要 ( 136 )   PDF (1070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咖啡酸苯乙基酯(CAPE)对棕榈酸酯诱导的L02细胞脂毒性的保护机制。方法 取正常肝脏L02细胞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敲除细胞,分别分为对照组、棕榈酸酯处理组和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后两组分别给予终浓度300mM棕榈酸酯处理7 d或是联合终浓度10μM CAPE处理7 d。分别检测细胞甘油三酯(TG)、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采用qPCR定量法检测PGC1α和过氧化物歧化酶2(SOD2)mRNA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PGC1α蛋白表达。结果 棕榈酸酯处理组细胞TG含量为(16.92±1.43)mg/g protein,显著高于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10.53±0.81)mg/g protein,P<0.05】;棕榈酸酯处理组细胞上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117.6±3.72)pg/ml和(67.9±2.7)pg/ml,均显著高于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分别为(74.88±3.37)pg/ml和(53.94±2.39)pg/ml,P<0.05】;棕榈酸酯处理组线粒体ROS水平为(1.7±0.06),显著高于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1.36±0.04),P<0.05】;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SOD2和PGC1α mRNA水平分别为(0.76±0.03)和(0.73±0.04),显著高于棕榈酸酯处理组【(0.55±0.05)和(0.57±0.03),P<0.05】;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PGC1α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棕榈酸酯处理组;在敲除PGC1α后,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细胞TG含量为(23.73±1.95)mg/g protein,与棕榈酸酯处理组的(25.86±1.02)mg/g protein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128.33±4.41)pg/ml和(80.33±3.76)pg/ml,与棕榈酸酯处理组的(145.78±5.79)pg/ml和(87.23±4.85)pg/ml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线粒体ROS水平为(1.83±0.25),与棕榈酸酯处理组的(2.05±0.14)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过上调PGC1α信号通路,CAPE对棕榈酸酯诱导的肝脏L02细胞脂毒性具有有效的保护作用。
小檗碱靶向HDAC/H3K9ac/KLF4抑制棕榈酸诱导的HepG2脂肪变性体外实验研究*
李经纬, 王子璇, 王梦雨, 黄瑞贤, 信丰智, 范建高, 汪保灿
2021, 24(6):  790-79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06
摘要 ( 160 )   PDF (2865KB) ( 3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小檗碱(BBR)调控HDAC/H3K9ac/KLF4对棕榈酸(PA)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PA诱导HepG2细胞构建NAFLD细胞模型,采用油红O染色法测定细胞脂肪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HDAC1、H3K9ac、KLF4、SREBP-1c和PPARγ表达,使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IP)测定KLF4启动子区H3K9ac水平,采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采用SiRNA技术沉默KLF4基因验证BBR 靶向HDAC/H3K9ac/KLF4对PA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变的保护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比,BBR处理使PA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沉积显著改善,培养上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分别为(514.7±46.4)pg/ml、(241.5±37.7)pg/ml和(362.7±19.9)pg/ml, 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1162.0±110.8)pg/ml、(635.8±73.4)pg/ml和(1110.0±85.1)pg/ml,P<0.001】;与模型组比,BBR干预组HDAC1蛋白表达降低了19.0%,而H3K9ac和KLF4蛋白表达增加了1.53倍和1.52倍,KLF4启动子区H3K9ac水平增加了3.97倍,脂质合成相关基因SREBP-1c蛋白表达降低了49.1%,脂质分解相关基因PPARγ蛋白表达增加了1.84倍;与空质粒转染组比,转染真核表达质粒细胞HDAC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了2.02倍,而H3K9ac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了57.1%;与SiRNA-NC转染组比,转染SiRNA-KLF4的HepG2细胞KLF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细胞脂质沉积显著增加,培养上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分别为(887.9±89.9)pg/ml、(471.9±38.4)pg/ml和(793.1±59.3)pg/ml, 均显著高于SiRNA-NC转染组【分别为(534.2±46.1)pg/ml、(260.3±26.9)pg/ml和(372.0±30.6)pg/ml,P<0.01】,脂质合成相关基因SREBP-1c蛋白表达增加了1.77倍,而脂质分解相关基因PPARγ蛋白表达降低了41.6%。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BBR可能通过调节PA诱导的HepG2细胞HDAC/ H3K9AC表达,激活了KLF4,抑制了细胞内炎症反应和脂质沉积,为临床干预NAFLD提供了新的思路。
CDE饮食诱导慢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YAP信号对肝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沈镇扬, 王俊俊, 陆伦根, 蔡晓波
2021, 24(6):  795-79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07
摘要 ( 229 )   PDF (2054KB) ( 3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Yes相关蛋白(YAP)信号对胆碱缺乏/乙硫氨酸补充(CDE)饮食诱导慢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肝组织胆管反应的影响以及体外对肝祖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CDE饮食喂养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3 w,采用Western blot和qPCR法检测肝组织YAP蛋白表达和基因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CK19表达,观察胆管反应程度;采用免疫荧光评估胆管反应细胞过程中YAP表达;采用两步灌注法分离原代肝祖细胞,以慢病毒感染肝祖细胞,将细胞分为YAP过表达(YAP-OE组)、过表达空载体(OE-control组)、YAP敲减(shYAP组)和敲减空载体(sh-control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YAP表达,采用CCK8和EdU实验评估YAP对肝祖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CDE造模组肝组织YAP蛋白表达比对照组增强,其YAP mRNA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2.45倍(P<0.01);CDE造模组肝组织胆管反应程度和肝祖细胞YAP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EdU检测发现在相同培养条件下,YAP-OE组EdU阳性细胞比例较OE-control组显著增加【分别为(0.41±0.05)和(0.25±0.06),P<0.01】,CCK8检测提示在培养72 h时YAP-OE组细胞增殖活性比OE-control组提高了1.78倍(P<0.01),而在相同培养条件下,EdU检测发现shYAP组EdU阳性细胞比例较sh-control组显著减少【分别为(0.25±0.04)和(0.13±0.02),P<0.01】,在培养72h时CCK8检测提示shYAP组细胞增殖活性较sh-control组降低了1.92倍(P<0.01)。结论 CDE饮食诱导小鼠慢性肝损伤导致肝组织胆管反应活跃的祖细胞YAP表达增强,YAP在体外能促进肝祖细胞增殖。
曲美他嗪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组织NOX2和NOX4表达的影响
汪娅, 罗婷婷, 李璨, 赵文静, 陆爽
2021, 24(6):  799-80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08
摘要 ( 137 )   PDF (2202KB) ( 1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组织NOX2和NOX4表达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5只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小、中、大剂量曲美他嗪处理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处理组,除模型组15只外,其他组均为10只。采用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肝衰竭模型。取肝组织匀浆检测丙二醛(MDA)和过氧化物酶(CAT)含量,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肝组织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 NOX2/4)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血清ALT、AST和肝匀浆MDA水平分别为(121.4±3.7)U/L、(208.9±27.4)U/L和(51.0±20.5)nmol/m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5.3±3.2)U/L、(49.9±4.4)U/L和(14.1±5.2)nmol/mg,P<0.05】,而模型组肝匀浆CAT水平为(51.7±16.8)U/mg,显著低于对照组【(110.2±33.7)U/mg,P<0.05】;模型组NOX2/4 mRNA和蛋白相对水平分别为(8.2±2.0)/(1.2±0.1)和(2.6±0.1)/(1.3±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0.2)/(0.5±0.1)和(1.0±0.1)/(0.4±0.1),P<0.05】,中、大剂量曲美他嗪处理组血清ALT和AST及肝匀浆MDA水平分别为(86.4±1.00)U/L、(154.0±6.2)U/L和(22.5±1.9)nmol/mg及(81.1±1.5)U/L、(134.7±5.3)U/L和(20.1±3.7)nmol/mg,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121.4±3.7)U/L、(208.9±27.4)U/L和(51.0±20.5)nmol/mg,P<0.05】,肝匀浆CAT水平分别为(99.4±15.5)和(102.3±15.5),均显著高于模型组【(51.6±16.8),P<0.05】;肝组织NOX2/4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6±0.2)/(0.7±0.0)和(5.2±1.4/0.6±0.1)及(1.7±0.2)/(0.7±0.2)和(1.5±0.1)/(0.6±0.2),均显著低于模型组【(8.2±2.0)/(1.2±0.1)和(2.6±0.1)/(1.3±0.1),P<0.05】。结论 曲美他嗪可能通过下调肝组织NOX2/4表达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改善D-Galn/LPS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肝损伤。
自身免疫性肝炎大鼠血清IL-38和β2GPI水平及其与肝组织病变的关系*
史雪丽, 张万里, 毛俊, 颜悦蓉
2021, 24(6):  803-80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09
摘要 ( 122 )   PDF (857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大鼠血清白介素-38(IL-38)和β2糖蛋白I(β2GPI)水平及其与肝组织病变的关系。方法 在40只大鼠,采用肝细胞特异性脂蛋白联合弗氏完全佐剂腹腔注射法建立AIH大鼠模型,取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38和β2GPI水平。结果 8只重度肝组织病变的AIH大鼠血清IL-38水平为(63.8±9.5)pg/ml,显著低于17只轻度或15只中度AIH大鼠【分别为(100.3±16.9)pg/ml和(85.1±11.3)pg/ml,P<0.05),而血清β2GPI水平为(4005.9±428.6)μg/L,显著高于轻度或中度AIH大鼠【分别为(2752.1±310.9)μg/L和(3190.5±362.7)μg/L,P<0.05】;6只3级肝组织血管病变的AIH大鼠血清IL-38水平为(39.5±6.9)pg/ml,显著低于18只1级或16只2级血管病变的AIH大鼠【分别为(102.1±17.2)pg/ml和(88.4±11.5)pg/ml,P<0.05】,而血清β2GPI水平为(3866.3±401.7)μg/L,显著高于1级或2级AIH大鼠【分别为(2779.3±309.0)μg/L和(3341.5±370.2)μg/L,P<0.05】。结论 随着肝组织血管病变的加重,AIH大鼠血清IL-38水平随之降低,而β2GPI水平随之升高,这两种细胞因子的平衡可能参与了AIH的发病过程。
柴胡皂苷a通过影响PPARα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脂肪变的保护作用*
顾雪香, 李祥玉, 单勤星
2021, 24(6):  807-81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10
摘要 ( 142 )   PDF (1951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柴胡皂苷a(SSa)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脂肪变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AFLD组、SSa干预组和SSa联合GW6471干预组,建立NAFLD模型,分别以生理盐水或SSa或SSa联合信号通路抑制剂GW6471灌胃或腹腔注射干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p-AMPK和抗过氧化物增殖物活化受体α(PPARα)蛋白表达,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NAFLD组大鼠FBG、FINS和HOMA-IR分别为(10.2±1.2)mmol/L、(24.2±2.3)mU/L、(11.0±2.1),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7±0.5)mmol/L、(15.3±2.1)mU/L和(3.2±0.4),P<0.05】,而SSa干预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6.3±0.7)mmol/L、(18.6±2.5)mU/L和(5.2±0.6),P<0.05】,SSa联合GW6471干预组显著高于SSa干预组【分别为(8.1±1.0)mmol/L、(21.7±2.8)mU/L和(7.8±0.9),P<0.05】;模型组肝指数、肝组织TC、TG和FFA含量分别为(3.3±0.3)%、(0.8±0.1)mmol/g、(1.1±0.1)mmol/g和(543.6±62.7)mmol/g,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2±0.2)%、(0.3±0.1)mmol/g、(0.5±0.1)mmol/g和(406.5±58.9)mmol/g,P<0.05】,SSa干预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NAFLD组,SSa联合GW6471干预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SSa干预组(P<0.05);SSa干预组和SSa联合GW6471干预组肝组织脂滴显著减少,其中SSa组脂滴少于SSa联合GW6471组;NAFLD组大鼠肝组织PPARα蛋白相对表达量和p-AMPK/AMPK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SSa干预组肝组织PPARα蛋白和p-AMPK/AMPK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SSa联合GW6471干预组肝组织两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SSa可改善NAFLD大鼠肝脂肪变程度,可能与激活了PPARα信号通路和抑制了胰岛素抵抗有关。
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alectin-3基因水平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应答的影响*
许政衡, 黄勇, 柯海霞, 李南, 马乙云
2021, 24(6):  811-81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11
摘要 ( 144 )   PDF (856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水平对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 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06例,CHB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随访24周。分离PBMCs,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BMCs Galectin-3表达水平。结果 在治疗24 w,本组CHB患者应答27例(22.6%),在治疗48 w,应答44例(67.0%);入组时,24 w应答组血清AST、ALT和HBV DNA水平【分别为(122.8±98.2)U/L、(108.1±51.1)U/L和(6.3±0.6)lg copies/ml】,与48 w应答组【分别为(124.2±94.7)U/L、(113.1±47.3)U/L和(6.5±0.8)lg copies/ml】或与未应答组【分别为(121.9±97.4)U/L、(96.1±56.4)U/L和(6.8±0.9)lg copies/ml】比,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w应答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alectin-3 mRNA相对水平为(3.0±0.5),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4±0.2),均显著高于治疗48 w应答组【分别为(1.8±0.4)和(0.9±0.1),P<0.05】或未应答组【分别为(1.1±0.2)和(0.8±0.1),P<0.05】。结论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alectin-3水平与接受α-干扰素治疗的CHB患者应答密切相关,可以根据检测的结果预判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其对静息能量消耗和营养状态的影响*
姜浩, 张雯, 陈霞
2021, 24(6):  815-81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12
摘要 ( 134 )   PDF (858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长效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疗效及静息能量消耗和营养状态的变化。方法 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和利巴韦林治疗或干扰素α-2a(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 w。测量静息能量消耗(REE)和预测静息能量消耗(pREE),常规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水平,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 在治疗48 w结束和随访6 m时,观察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62.5%和5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和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用药前REE和pREE分别为(1504.6±481.5)kcal/d和(1432.3±229.3)kcal/d,在治疗结束时显著增加至(1822.1±546.7)kcal/d和(1241.8±208.6)kcal/d,对照组用药前REE和pREE分别为(1505.2±482.1)kcal/d和(1433.5±231.2)kcal/d,在治疗结束时,显著增加至(1824.4±547.6)kcal/d和(1243.1±208.8)kcal/d, 但两组之间REE和pREE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观察组BMI及血清PA和ALB水平分别为(19.2±2.0)kg/m2、(161.5±45.2)mg/L和(38.4±4.2)g/L,在治疗结束时分别降为(17.1±1.5)kg/m2、(135.8±40.2)mg/L和(34.2±3.2)g/L,治疗前对照组BMI及血清PA和ALB水平分别为(19.3±2.1)kg/m2、(161.3±45.0)mg/L和(38.5±4.4)g/L,在治疗结束时分别降为(17.2±1.5)kg/m2、(136.3±40.2)mg/L和(34.2±3.1)g/L,但两组之间这些指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相对于IFN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peg-IFN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CHC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但无论何种治疗方案,均增加了能量消耗,降低了体质量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提示标准方案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还是值得重视的。
应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门诊和住院筛查的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黄飞虎, 薛建亚, 朱咏梅, 余姣, 王丽艳, 鲁琼
2021, 24(6):  819-82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13
摘要 ( 169 )   PDF (855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真实世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并探讨应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病毒学应答情况。方法 2017年9月~2019年9月行血清抗-HCV检测的3966例住院和门诊患者,应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CHC患者12 w。结果 在3966例患者中,检出血清抗-HCV阳性80例(2.0%);在80例抗-HCV阳性者中,同期进行了血清HCV RNA检测者42例,结果40例(95.2%)血清HCV RNA阳性;在40例CHC患者中,12例无明显症状和体征,18例有腹胀、乏力、纳差,10例有蜘蛛痣、肝病面容、肝掌、脾肿大;35例血清AST>90 U/L,4例AST轻度异常,1例AST正常;3例存在HBV/HCV混合感染;B超检查14例正常,26例提示肝内光点增粗;40例CHC患者接受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结果RVR、EVR、ETVR、SVR、NR和复发率分别为75.0%、80.0%、82.5%、72.5%、10.0%和10.0%;在治疗12 w末,血清TBIL水平为(30.7±4.3)μmol/L,显著低于治疗前【(80.4±15.6)μmol/L,P<0.05】,血清AST水平为(72.5±18.6)U/L,显著低于治疗前【(247.7±110.4) U/L,P<0.05】,血清ALB水平为(49.2±11.5)g/L,显著高于治疗前【(35.9±9.2)g/L,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结论 真实世界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对患者进行HCV感染筛查很有必要。应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CHC患者疗效显著,血清病毒学应答率高,能显著改善肝功能,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泌体LncRNA HEIH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贾坤, 苏建荣, 孙伟
2021, 24(6):  823-82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14
摘要 ( 113 )   PDF (926KB)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和外泌体肝细胞癌中高表达的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HEIH,LncRNA-HEIH)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7年9月~2020年7月我院诊治的77例CHC患者和同期40例肝细胞癌(HCC)患者,采用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和外泌体LncRNA HEIH水平。CHC患者接受标准抗病毒治疗和肝活检。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和外泌体LncRNA HEIH水平预测肝组织病变的价值。结果 CHC患者血清和外泌体LncRNA HEIH水平分别为(2.3±0.2)和(3.6±0.6),均显著低于HCC患者【分别为(13.4±2.5)和(8.6±1.5),P<0.05】;53例肝组织炎症G0~G1患者血清和外泌体LncRNA HEIH水平分别为(2.5±0.3)和(3.9±0.6),显著高于24例肝组织炎症>G2者【分别为(1.9±0.4)和(2.9±0.5),P<0.05】,62例肝纤维化S0~S1患者血清和外泌体LncRNA HEIH水平分别为(2.6±0.4)和(4.1±0.7),均显著高于15例肝纤维化>S2者【分别为(1.6±0.4)和(2.5±0.5),P<0.05】;59例对抗病毒治疗应答组血清和外泌体LncRNA HEIH水平分别为(2.8±0.4)和(4.1±0.6),均显著高于18例不应答组【分别为(2.1±0.5)和(3.4±0.6),P<0.05】;CHC患者血清和外泌体LncRNA HEIH水平预测肝组织显著炎症或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764~0.778和0.723~0.736之间,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结论 CHC患者血清和外泌体LncRNA HEIH水平异常,监测它们的变化可能对预测肝组织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有帮助。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CL4和CXCL1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肖金玉, 王延峰, 文小霞
2021, 24(6):  827-83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15
摘要 ( 216 )   PDF (858KB) ( 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4(CCL4)和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6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AIH患者均接受2年以上指南推荐的标准化免疫抑制治疗方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CL4和CXCL10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常规行肝活检。结果 在2年治疗末,本组患者不完全应答47例,完全应答25例;完全应答患者血清CCL4和CXCL10水平分别为(46.4±18.4)pg/ml和(42.2±8.5)pg/ml,显著低于不完全应答患者【分别为(61.3±22.6)pg/ml和(89.1±47.4)pg/ml, P<0.05】;在72例患者中,26例患者存在凝血功能指标异常,均为不完全应答患者;完全应答患者PT、APTT和TT水平分别为(11.8±1.3) s、(29.6±2.2) s和(15.6±1.2)s,显著低于不完全应答患者【分别为(13.9±3.6)s、(41.3±6.2)s和(18.9±1.9)s,P<0.05】,而FIB水平为(3.1±0.8)g/l,显著高于不完全应答患者【(3.7±1.2)g/l,P<0.05】;凝血功能正常患者血清CCL4和CXCL10水平分别为(50.2±16.5)pg/ml和(66.3±18.2)pg/ml,显著低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分别为(68.0±24.2)pg/ml和(85.5±39.7)pg/ml,P<0.05】。结论 AIH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CL4和CXCL10水平可能影响治疗应答反应,且与凝血功能密切相关。检测血清CCL4和CXCL10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治疗应答。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血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基因多态性分析
李衍强, 石慧, 王文珊, 林学贤, 王英运
2021, 24(6):  831-83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16
摘要 ( 130 )   PDF (853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血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基因多态性变化。方法 2015年9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PBC患者3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血浆CTLA-4基因rs231775、 rs4675369和rs7599230位点多态性。Logistic回归分析疾病风险关联。结果 PBC患者CTLA-4基因rs7599230位点基因型为CC型、CT型和TT型比率分别为16.7%、46.7%和36.6%,与健康人的20.0%、45.7%和34.3%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等位基因C和T比率分别为40.0%和60.0%,与健康人群的42.9%和57.1%比,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PBC患者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基因型为GG型和等位基因G比率分别为40.0%和61.7%,显著高于健康人的14.2%和35.7%(P<0.05),A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A比率分别为16.7%和38.3%,显著低于健康人的42.9%和64.3%(P<0.05);PBC患者CTLA-4基因rs4675369位点基因型为GG型和等位基因G比率分别为43.3%和65.0%,显著高于健康人的17.1%和41.4%(P<0.05),A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A比率分别为13.4%和35.0%,显著低于健康人的34.3%和58.6%(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校正性别和年龄,结果显示rs4675369位点GG基因型是影响PBC发生的危险基因型,其OR值为1.523((95%CI:1.113~2.085),rs231775位点GG基因型也是影响PBC发生的危险基因型,其OR值为1.636((95%CI:1.161~2.305) 。结论 CTLA-4基因rs231775和rs4675369位点GG基因型可能是PBC发生的易感基因型,值得进一步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CK18和FGF-2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闻啟富, 马利军, 王晓亮
2021, 24(6):  835-83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17
摘要 ( 179 )   PDF (862KB)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18片段M30(CK18-M30)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5例NASH患者和45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NASH患者接受肝活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K18-M30和FGF-21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用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NASH患者血清FIN、FPG、TC、TG、HOMA-IR、LDL-C、CK18-M30和FGF-21水平分别为(17.1±4.9)mIU/L、(5.4±1.4)mmol/L、(5.4±0.9)mmol/L、(2.0±0.6)mmol/L、(1.4±0.2)、(3.6±0.6)mmol/L、(96.4±14.6)U/L和(283.6±79.2)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13.1±1.1)mIU/L、(4.9±0.9)mmol/L、(4.8±0.7)mmol/L、(1.5±0.2)mmol/L、(1.3±0.1)、(2.6±0.5)mmol/L、(70.3±8.7)U/L和(155.3±60.4)pg/mL,均P<0.05】;48例中重度NASH患者血清FIN、FPG、TC、TG、CK18-M30和FGF-21水平分别为(18.4±43.9)mIU/L、(5.7±1.3)mmol/L、(5.6±0.9)mmol/L、(2.1±0.5)mmol/L、(101.9±13.9)U/L和(299.5±77.4)pg/mL,均显著高于37例轻度NASH患者【分别为(15.3±4.2)mIU/L、(5.1±1.2)mmol/L、(4.9±0.8)mmol/L、(1.8±0.6)mmol/L、(89.3±12.5)U/L和(263.0±69.8)pg/mL,均P<0.05】;35例有合并症(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的NASH患者血清TC、TG、HOMA-IR、CK18-M30和FGF-21水平分别为(5.8±0.9)mmol/L、(2.2±0.5)mmol/L、(1.5±0.6)、(101.7±14.3)U/L和(306.9±63.1)pg/mL,均显著高于无合并症患者【分别为(5.1±0.8)mmol/L、(1.9±0.6)mmol/L、(1.3±0.5)、(92.6±13.1)U/L和(267.2±77.9)pg/mL,均P<0.05】。结论 NASH患者血清CK18-M30和FGF-21水平显著升高,在中重度肝脂肪变及有合并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NASH患者,这些指标的升高更显著,检测血清CK18-M30和FGF-21水平,可能有助于评估NASH病情。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和其临床意义探讨*
朱南南, 蒋晓红, 周佳雁, 黄小琳, 刘雅旻
2021, 24(6):  839-84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18
摘要 ( 127 )   PDF (1033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血尿酸(UA)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内分泌代谢科病房收治的新诊断的T2DM患者514例,其中非MAFLD组167例,合并MAFLD组347例(67.5%)。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MAFLD的危险因素,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UA对于T2DM患者合并MAFLD的诊断价值。结果 本组T2DM人群高尿酸血症(HUA)发生率为8.2%;MAFLD组HUA发生率为10.7%,显著高于非MAFLD组的4.2%(P<0.05),血脂异常发生率为55.6%,显著高于非MAFLD组的41.3%(P<0.05),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45.2%,显著高于非MAFLD组的31.7%(P<0.05);MAFLD组体质指数(BMI)为(25.9±3.8)kg/m2,显著高于非MAFLD组【(23.9±3.1)kg/m2,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分别为29(19,43)U/L、18(13,25)U/L、39(25,64)U/L,显著高于非MAFLD组【分别为21(15,32)U/L、15(12,20)U/L、31(20,51)U/L,P<0.05】,血清UA、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294.3±91.3)μmol/L、(1.9±1.0)ng/ml、3.6(2.9,4.4),显著高于非MAFLD组【分别为(254.9±79.2)μmol/L、(1.6±0.8)ng/ml、3.2(2.7,4.0),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5.0±1.2)mmol/L、2.3(1.7,3.5)mmol/L、(1.0±0.2)mmol/L,与非MAFLD组差异显著【分别为(4.7±1.2)mmol/L、1.8(1.4±2.9)mmol/L、(1.1±0.4)mmol/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OR=1.004,95%CI:1.001~1.006,P=0.005)为罹患M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UA预测T2DM患者发生MAFLD的曲线下面积为0.634。当以UA=267.35μmol/L为截断点,其诊断MAFLD的灵敏度为56.8%,特异度为66.5%。结论 在新诊断的T2DM合并MAFLD患者中,容易发生血脂异常、HUA、肝功能损害,UA是新诊断的T2DM患者罹患M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为防治MAFLD,除了关注肥胖和血脂异常外,同样需要监测和控制血清UA水平。
药物性肝损伤
142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华琪, 陈琦, 游览
2021, 24(6):  843-84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19
摘要 ( 121 )   PDF (856KB) ( 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抗结核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临床资料,旨在分析其临床特征、生化指标与临床结局。方法 2012年1月~2020年3月我院诊治的接受抗结核治疗期间被诊断为DILI患者142例,进行临床分型和肝损伤分度。结果 在本组DILI患者中,诊断肝细胞型109例,胆汁淤积型17例,混合型16例;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患者血清ALT水平分别为(652.5±350.6)U/L、(172.6±92.8)U/L和(380.6±218.5)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ST水平分别为(451.8±418.1)U/L、(185.5±105.2)U/L和(276.0±144.5)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P水平分别为(94.5±77.5)U/L、(468.8±312.8)U/L和209.1±144.5)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42.3±32.3)μmol/L、(126.8±103.5)μmol/L和(57.8±42.8)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分别为(36.8±7.2)g/L、(32.2±6.8)g/L和(33.0±7.0)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肝损伤程度分组,本组轻度102例,中度14例,重度26例。轻度肝损伤患者以小于60岁、无基础肝病和以肝细胞型为主,与其他两组比,差异显著(P<0.05);本组临床治愈95例,未愈47例。治愈患者年龄偏轻、血清AST、ALP和总胆红素水平偏低、而血清白蛋白水平偏高,与未愈患者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因抗结核药物导致的DILI患者以肝细胞损伤型居多,年龄大、存在低蛋白血症和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预后差,应予以特别的关注。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双环醇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疗效研究*
杜云飞, 刘景瑞, 叶飞翔
2021, 24(6):  847-85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20
摘要 ( 231 )   PDF (854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联合双环醇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诊治的因肺结核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导致的DILI患者76例,随机分为A组38例和B组38例,分别给予双环醇或双环醇联合NAC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或至肝功能正常。因本组患者被发现得早,肝功能损害较轻,未停止抗结核治疗。采用黄嘌呤氧化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B组血清AST、ALT和GGT水平分别为(39.3±10.5)U/L、(35.9±32.5)U/L和(58.4±10.5)U/L,显著低于A组【分别为(75.4±14.6)U/L、(86.9±44.8)U/L和(95.8±14.5)U/L,P<0.05】;B组血清SOD水平为(83.5±8.0)U/L,显著高于A组【(74.5±7.3)U/L,P<0.05】,而血清MDA、IL-6和CRP水平分别为(5.0±0.8)μmol/L、(4.1±1.2)ng/L和(9.1±2.2)mg/L,显著低于A组【分别为(6.9±1.2)μmol/L、(6.8±2.4)ng/L和(14.5±3.7)mg/L,P<0.05】;在治疗过程中,B组与A组出现头晕、腹泻、皮疹、发热和恶性呕吐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18.4%对15.8%,P>0.05)。结论 应用NAC联合双环醇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DILI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促进血清肝功能指标的恢复,可能与抑制了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同时患者加用药物后也未明显增加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其长期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肝衰竭
多种预后评分系统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短期预后价值分析*
刘积庆, 于国英, 杨生森, 黄群, 保成兰
2021, 24(6):  851-85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21
摘要 ( 123 )   PDF (962KB) ( 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模型(MELD-Na+)、亚太肝脏研究协会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小组评分(AARC-ACLF)和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分(CLIF-SOFA)等4种预后评分系统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并发真菌感染(IFI)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ACLF并发IFI患者60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分别计算MELD、MELD-Na+、AARC-ACLF和CLIF-SOFA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4种预后评分系统对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 在治疗观察12 w末,本组ACLF并发IFI患者病死率为68.3%;41例死亡组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肌酐和乳酸水平分别为(362.9±79.7)μmol/L、(2.3±0.2)、(131.7±21.5)μmol/L和(1.6±0.4)mmol/L,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分别为(277.4±63.6)μmol/L、(1.7±0.1)、(102.9±15.3)μmol/L和(1.3±0.3)mmol/L,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为(29.6±2.2)g/L,显著低于生存组【(31.8±2.7)g/L,P<0.05】;死亡组并发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3.9%,显著高于生存组的10.5%(P<0.05);死亡组MELD评分、MELD-Na+评分、CLIF-SOFA评分和AARC-ACLF评分分别为(29.1±7.3)分、(30.4±7.5)分、(8.7±1.4)分和(9.2±1.1)分,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分别为(20.7±4.6)分、(21.9±5.2)分、(6.8±1.0)分和(7.3±0.8)分,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分别以MELD评分>22.0分、MELD-Na+评分>23.0分、AARC-ACLF评分>8.0分和CLIF-SOFA评分>8.0分为截断点,预测ACLF并发IFI患者12 w死亡风险高的AUC分别为0.687、0.716、0.893和0.884,提示CLIF-SOFA评分和AARC-ACLF评分预测效能显著优于MELD评分或MELD-Na+评分(P<0.05)。结论 应用AARC-ACLF和CLIF-SOFA评分可预测ACLF并发IFI患者近期病死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A1基因多态性分析*
吴晓枫, 黄怡, 杨如杏, 邓少东, 张静莹, 官成浓, 王颖
2021, 24(6):  855-85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22
摘要 ( 138 )   PDF (864KB) ( 1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A1(SERPINA1)基因多态性变化。方法 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PBC患者62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外周血SERPINA1基因rs28929474位点基因型,采用x2检验和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SERPINA1 基因rs28929474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结果 两组人群SERPINA1 基因rs28929474位点基因型分布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具有群体代表性;PBC患者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7.1%和4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7 %和27.5 %(P>0.05),而GG、GA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3.5%、19.4%和5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7%、 31.7%和72.5%(P>0.05),提示A等位基因是罹患PBC的保护性因素,而G等位基因可能是患者发生PBC的风险因素;携带GA/AA型PBC患者Child评分和MELD评分分别为(7.9±1.8)分和(19.2±2.4)分,显著高于GG型PBC患者(P>0.05),而两组血清抗核抗体和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地区居民发生PBC可能与SERPINA1 基因rs28929474位点多态性有关,其中A基因可能是保护基因,而G基因可能是罹患疾病的风险基因。监测外周血SERPINA1 基因rs28929474位点多态性对于预测PBC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探讨。
肝硬化患者血脂异常分析*
石翠翠, 刘彦君, 章瑞南, 李光明, 范建高
2021, 24(6):  859-86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23
摘要 ( 171 )   PDF (860KB) ( 1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不同病因和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类型。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住院的448例肝硬化患者,其中乙型肝炎194例,丙型肝炎20例,酒精性46例,病毒与酒精性41例,隐源性85例,自身免疫性肝炎33例,NAFLD相关10例和血吸虫病19例。回顾性分析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结果 在448例肝硬化患者中,221例(49.3%)存在血脂异常,其中低HDL血症207例(93.7%),混合型高脂血症1例(0.5%);186例Child A级患者血TC水平为(3.8±0.9)mmol/L,显著高于183例B级【(3.4±1.3)mmol/L,P<0.01】,或79例C级【(3.1±1.3)mmol/L,P<0.01】;A级TG为(1.1±0.6)mmol/L,显著高于B级【(0.9±0.5)mmol/L,P<0.01】,或C级【(0.9±0.5)mmol/L,P <0.01】;A组HDL为(1.3±0.4)mmol/L,显著高于B级【(1.1±0.4)mmol/L,P <0.01】,或C级【(0.8±0.4)mmol/L,P <0.01】;A级LDL为(2.1±0.6)mmol/L,显著高于B级【(1.8±0.9)mmol/L,P <0.01】,或C级【(1.7±0.8)mmol/L,P <0.01】;A级APOA为(1.1±0.3)mmol/L,显著高于B级【(0.9±0.3)mmol/L,P <0.01】,或C级【(0.8±1.3)mmol/L,P <0.01】;A级APOB为(0.7±0.2)mmol/L,显著高于B级【(0.6±0.3)mmol/L,P <0.01】;随着Child-Pugh分级变差,血脂异常率显著升高,三组分别为32.3%、52.5%和82.3%(P <0.01); NAFLD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脂异常率最高,均为60%,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脂异常率相对较低,为43.8%。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脂异常以低HDL血症最常见,且随着Child-Pugh分级变差而显著升高。NAFLD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最容易出现血脂异常,值得关注。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医院内感染病原菌类别及其耐药特点分析*
柳梅, 时永红, 郇娟, 陈茂丽
2021, 24(6):  863-86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24
摘要 ( 137 )   PDF (850KB) ( 1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医院内感染病原菌类别及耐药特点,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科诊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7例,分析67例患者并发医院内感染发生情况,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感染病原菌种类,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在本组6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者24例(35.8%),其中腹腔感染占比为45.8%、肺部感染占比为33.3%和泌尿道感染占比为20.8%;感染组年龄≥60岁、消化道出血、住院时间长和Child C级占比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占比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16,95%CI:1.09~1.24)、住院时间(OR=1.13,95%CI:1.05~1.93)、消化道出血(OR=1.50,95%CI:1.09~2.09)、血清白蛋白(OR=1.11,95%CI:1.02~1.20)、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OR=1.48,95%CI:1.21~1.81)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医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在24例感染患者标本中培养出3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1株(56.8%),革兰阳性菌11株(29.7%),真菌5株(13.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耐药率高,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16.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60.0%。结论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医院内感染风险高,其影响因素多且复杂,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病原菌耐药现象明显,临床上需加强对高危感染人群的重视,必要时预防性应用敏感性抗菌药物,对减少并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尤为重要。
益生菌制剂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刘玉玲, 甄增国, 王慧娟, 万秀敏, 郭振凯
2021, 24(6):  867-87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25
摘要 ( 128 )   PDF (855KB) ( 3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益生菌制剂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SBP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分别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14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D-乳酸(D-Lac)水平,采用改良偶氯基质显色法鲎试验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脂多糖(LPS)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人结肠腺癌细胞紧密连接蛋白闭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水平。结果 在治疗14 d末,观察组腹水消退等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观察组血清TNF-α、CRP、PCT、sTREM-1和MCP-1水平分别为(28.1±5.0)ng/L、(14.0±2.6)mg/L、(1.1±0.2)μg/L、(74.1±10.2)ng/L和(150.5±20.5)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9.1±6.2)ng/L、(19.6±2.9)mg/L、(1.9±0.2)μg/L、(114.2±12.9)ng/L和(204.1±26.5)ng/L,P<0.05】;观察组血清D-Lac、DAO、LPS、occludin和ZO-1水平分别为(4.6±0.6)mg/L、(2.7±0.4)κU/L、(0.5±0.1)κEU/L、(0.5±0.1)和(0.4±0.1),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6±0.9)mg/L、(3.9±0.5)κU/L、(0.7±0.1)κEU/L、(0.8±0.1)和(0.8±0.2),P<0.05】。结论 应用益生菌制剂治疗肝硬化并发SBP患者可能能改善肠道屏障功能,从而有效抑制细菌移位,降低炎性因子分泌,提高治疗疗效。
分段注射对比剂CT增强扫描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静脉显影效果研究*
邢莉, 杜倩影, 姜艳丽, 韩冬
2021, 24(6):  871-87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26
摘要 ( 109 )   PDF (2164KB) ( 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段注射对比剂CT造影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静脉显影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2020年9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2例,在CT增加造影检查时,分为观察组32例,采取分段注射对比剂,和对照组30例,常规注射对比剂碘伏醇。记录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和动脉灌注分数(APF)。结果 在32例观察组中,CTA显影图像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肝静脉CT值【(138.6±13.4)HU 对(125.5±11.8)HU】、门静脉主干CT值【(218.8±41.3)HU对(176.9±35.8)HU】、门静脉右支CT值【(204.6±31.5)HU对(163.3±28.7)HU】和门静脉左支CT值【(198.5±21.9)HU 对(154.0±23.2)H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剂门静脉峰值时间【(17.5±2.2)HU 对(19.7±3.0)HU】和肝实质峰值时间【(35.7±3.8)HU对(40.1±4.3)H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P【(16.3±4.8)ml/min/100ml 对 (15.8±5.2)ml/min/100ml】、HPP【(18.9±5.7)ml/min/100ml对(17.5±6.4)ml/min/100ml】、HPI【(40.6±10.1)% 对(42.2±9.6)%】和APF【(31.2±8.3)%对(30.9±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分段注射对比剂行CTA造影检查有助于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腹部CT检查的图像质量,尤其是能提高肝静脉显影效果,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
无肝素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疗效研究*
黄力鸥, 吴春荣, 徐丹, 崔宇慧, 唐建国
2021, 24(6):  875-87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27
摘要 ( 125 )   PDF (858KB)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无肝素化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肝硬化并肝性脑病(HE)患者的疗效以及血氨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62例肝硬化并发HE患者,其中接受常规护肝和抗肝昏迷治疗31例(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无肝素化CRRT治疗31例(观察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10水平,采用谷氨酸脱氢酶法检测血氨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神志转清时间为(3.1±1.0)d,住院时间为(8.1±1.3)d,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8±1.1)d和(12.5±1.5)d,P<0.01】,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8%(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氨、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69.3±10.5)mmol/L、(7.1±1.7)ng/L和(9.5±2.0)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4.8±8.1)mmol/L、(9.4±1.9)ng/L和(12.4±2.5)ng/L,P<0.01],而两组血清IL-10水平[(8.1±1.4)ng/L对(7.3±1.6)ng/L,P>0.0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41.2±8.6)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50.4±9.7)μmol/L,P<0.05],而两组血清白蛋白[(32.9±3.2)g/L对(32.4±2.8)g/L]和INR [(1.2±0.4)对(1.3±0.4)]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无肝素化CRRT治疗肝硬化并发HE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氨和细胞因子水平,提高生存率,值得进一步观察。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再出血风险观察*
叶东, 张俊霞, 李洁, 刘颖, 张丹, 郭永泽
2021, 24(6):  879-88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28
摘要 ( 151 )   PDF (937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采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LC)并发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患者治疗后再出血的风险。方法 2016年4月~2019年10月我科诊治的17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在止血后采用EVL治疗,随访再出血发生情况,应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Nomogram模型,预测再出血。结果 178例患者急性出血后,死亡12例(6.7%),166例接受EVL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12~54个月,27例(16.3%)发生再出血;入院时,27例再出血组外周血Hb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139例未再出血组(P<0.05),而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显著高于未再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止血后检查,发现再出血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显著大于未再出血组(P<0.05);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95%CI=1.125~3.439,HR=1.967,P=0.018)、腹水(95%CI=1.754~2.329,HR=2.021,P=0.000)、HbA1c(95%CI=1.173~1.921,HR=1.501,P=0.001)、FPG(95%CI=1.379~3.152,HR=2.085,P=0.000)和肝性糖尿病(95%CI=1.321~2.945,HR=2.076,P=0.006)是EVL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Cox建立Nomogram模型,ROC分析结果显示Nomogram判断术后再出血的AUC为0.804(SE=0.053,95%CI=0.700~0.907,P=0.000),其敏感度为0.857,特异度为0.565。结论 采取EVL治疗LC并发EVB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高,除常见的风险因素外,伴有肝性糖尿病也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临床应加强对血糖的控制,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韩成美, 韩永峰, 王春华
2021, 24(6):  883-88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29
摘要 ( 145 )   PDF (861KB) ( 2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8年3月~2020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36例,通过电子病历收集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根据相关标准诊断诊断并发AKI者40例,无AKI者96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并发AKI患者失代偿期肝硬化占比为52.5%,显著高于无AKI患者的31.3%(P<0.05),腹水发生率为55.0%,显著高于无AKI患者的29.2%(P<0.05),并发肝性脑病发生率为22.5%,显著高于无AKI患者的4.2%(P<0.05),而两组性别、年龄、病程、Child-Pugh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分期、腹水和并发肝性脑病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功能失代偿、腹水或并发肝性脑病容易诱发AKI,临床需要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提高生存率。
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肝内移植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研究
王菁, 毕宁, 方亮, 田园
2021, 24(6):  887-89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30
摘要 ( 146 )   PDF (855KB) ( 1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经肝动脉肝内移植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6例,给予所有患者内科综合治疗,研究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自体BMSC经肝动脉肝内移植治疗。结果 在治疗24 w末,研究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7.2±2.3)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21.7±2.9)μmol/L,P<0.05】,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1.4±5.8)g/L和(241.4±54.3)mg/l,显著高于对照组【(28.9±5.2)g/L和(197.8±42.7)mg/l,P<0.05】;研究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水平分别为(116.1±42.7)μg/L、(67.1±18.1)μg/L和(92.2±14.9)g/L,显著低于对照组【(163.5±38.8)μg/L、(98.7±21.3)μg/L和(112.8±16.7)g/L,P<0.05】;研究组外周血CD3+和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分别为(67.2±4.3)%、(42.8±1.2)%和(1.5±0.1),显著高于对照组【(60.8±3.3)%、(37.6±4.6)%和(1.4±0.1),P<0.05】;研究组Child-Pugh评分为(7.8±1.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8.8±2.3)分,P<0.05】,MELD评分为(14.3±2.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7.6±2.4)分,P<0.05】。结论 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肝内移植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薛魁, 徐银海, 张健
2021, 24(6):  891-89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31
摘要 ( 122 )   PDF (868KB) ( 1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72例和乙型肝炎导致的LC患者44例(Child-Pugh A级24例,B级14例,C级6例),采用放射免疫竞争法测定血清TPO水平。结果 LC患者外周血血小板(PLT)计数82(24, 208)×109/L、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为(31.6±6.7)g/L、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3±0.4、D-二聚体为187(75,495)μg/L和TPO水平为(70.4±25.8)pg/ml,与CHB组【分别为180(36,352)×109/L、(39.2±5.4)g/L、(1.1±0.2)、(102.6±20.6)pg/ml和(102.6±20.6)pg/ml,P<0.05】比,差异显著;6例Child-Pugh C级LC患者外周血PLT计数为56(24,70)×109/L,显著低于14例Child-Pugh B级患者【108(66,170)×109/L,P<0.05】或24例Child-Pugh A级【130(76,208)×109/L,P<0.05】,血清ALB水平为(22.9±7.5)g/L, 显著低于Child-Pugh B级【(32.4±6.1)g/L,P<0.05】或A级【(36.5±7.9) g/L,P<0.05】,INR为(1.4±0.8),显著大于B级【(1.2±0.6),P<0.05】或A级【(1.1±0.5),P<0.05】,血清D-二聚体水平为235(114,495)μg/L,显著高于B级【166(84,298)μg/L,P<0.05】或A级【108(75,169)μg/L,P<0.05】,血清TPO水平为(41.4±26.5)pg/ml,显著低于B级【(60.8±23.6) pg/ml,P<0.05】或A级【(88.6±14.7)pg/ml,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肝硬化患者血清TPO水平与Alb水平和PLT计数呈显著性正相关(r=0.43,r=0.52,P<0.05),而与INR和D-二聚体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r=-0.38、r=-0.48,P<0.05)。结论 随着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持续减退,其血清TPO水平和外周血PLT计数明显下降,肝功能损伤越严重,这种表现越明显。肝硬化患者外周血PLT计数下降是否与血清TPO水平降低有关,或者应用重组人TPO治疗能否提高PLT计数水平,值得进一步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胃粘膜病变研究
韩利畴, 许望, 韩丹, 邢增珀
2021, 24(6):  895-89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32
摘要 ( 115 )   PDF (1280KB)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肝硬化患者胃粘膜病变发生率及其特征表现。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月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乙型肝炎、5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同期在该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接受胃镜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G)I和PGII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百分比。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PGI水平(93.8±28.3)μg/L,显著低于健康人【(135.7±21.6)μg/L,P<0.05】或CHB患者【(116.3±32.4)μg/L,P<0.05】,血清PGII水平为(13.3±5.7)μg/L,显著高于健康人【(9.2±2.4)μg/L,P<0.05】,血清PGI/PGII比例为(7.1±2.3),显著低于健康人【(14.8±3.4),P<0.05】或CHB患者【(9.6±2.9),P<0.05】;健康人、CHB和肝硬化组浅表性胃炎发生率分别为68.0%、32.9%和19.6%,差异显著(P<0.05),肝硬化组轻、中、重度萎缩性胃炎发生率分别为37.5%、25.0%和17.9%,与健康人(分别为8.0%、6.0%和2.0%,P<0.05)或CHB组(分别为37.1%、11.4%和5.7%,P<0.05)比,差异显著;肝硬化组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比为(62.4±7.9)%,显著低于健康人【(68.3±5.8)%,P<0.05】或CHB组【(66.4±7.4)%,P<0.05】,CD4+细胞百分比为(35.7±7.4)%,显著低于健康人【(50.3±6.6)%,P<0.05】或CHB组【(45.4±6.4)%,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为(34.4±4.7)%,显著高于健康人【(27.2±4.3),P<0.05】,CD4+/CD8+细胞比值为(1.8±0.3),显著低于健康人【(2.8±0.9),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率高,血清PGI和PGII水平变化明显,其发生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
不同HCV基因型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对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应答的影响
束青华, 张楠楠, 葛勇胜
2021, 24(6):  899-90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33
摘要 ( 143 )   PDF (854KB) ( 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对慢性丙型肝炎(CHC)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干扰素α-2a治疗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198例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00例,均接受肝活检和干扰素α-2a治疗24 周,随访24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水平,采用基因序列测定法检测HCV基因分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治疗应答的因素。结果 肝硬化组HCV基因1b型检出率为31.0%,显著高于86例≤S1的15.1%或112例S2~3组的18.8%(P<0.05);212例无应答组HCV基因1b型检出率显著高于186例治疗应答组(29.7%对17.7%),1a型检出率显著低于治疗应答组(17.9%对28.0%,P<0.05);应答组早期应答率为60.8%,显著高于无应答组的18.9%(P<0.05),应答组治疗前血清HCV RNA高水平比率为37.1%,显著低于无应答组的47.6%(P<0.05);HCV基因1b型(OR为0.553,95%CI为0.316~0.969)是影响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危险因素,而早期应答(OR为1.704,95%CI为1.008~2.881)为影响干扰素治疗应答的保护因素。结论 HCV基因型可影响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HCV感染者的应答反应,检测病毒基因型可能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或疗程有指导意义。
肝癌
超声造影联合血清CA19-9鉴别诊断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应用研究
吴慧娟, 何年安, 谢蠡, 叶显俊, 章生龙, 刘力
2021, 24(6):  903-90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34
摘要 ( 166 )   PDF (2815KB)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与肝细胞癌(HCC)患者超声造影(CEUS)和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变化特征。方法 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的ICC患者48例和HCC患者78例,进行CEUS检查,常规检测血清CA19-9。建立鉴别诊断ICC与HCC的多指标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探索其诊断ICC的价值。结果 45.8%ICC患者以肿瘤周围环状增强为主,显著高于HCC患者的2.6%(P<0.05);58.3%ICC患者造影剂显著廓清,而94.9% HCC呈弱或无廓清(P <0.05);ICC组廓清时间为(54.6±10.2)s,显著早于HCC组【(76.1±25.1)s,P <0.05】;72.9%ICC患者血清CA19-9升高,显著高于HCC组的19.2%(P<0.05);建立多指标联合的二元Logistic诊断模型方程为:Logit(P)=-4.030+2.640×增强模式+2.486×廓清时间+2.579×廓清程度+2.731×血清CA19-9 (U/ml),该模型识别ICC的AUC为0.943,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2%和93.6%。结论 熟悉ICC与HCC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结合血清CA19-9水平,可以帮助鉴别这两种肿瘤。
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胸腺素α1维持治疗临床价值探讨*
周颜, 李国平, 邓俊, 杨美蓉, 吴晓霞, 张英, 朱宏英, 陈卫
2021, 24(6):  907-91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35
摘要 ( 117 )   PDF (1416KB) ( 1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PLC)后应用胸腺素α1维持治疗的意义。方法 在75例单发小于5 cm的PLC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RFA治疗,术后部分患者继续应用胸腺素α1 治疗3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随访36个月,观察无复发生存率(RFS)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35例联合组一次性治疗达到完全应答率为80.0%,40例RFA治疗组为82.5%,经补救治疗,两组均达到100.0%完全应答;在术后3月末,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但联合治疗组血清IL-2和IFN-γ水平分别为34.5(26.7,39.6)ng/L和77.2(74.4,82.7)ng/L,显著高于RFA治疗组【分别为26.8(22.3,28.4)ng/L和64.6(59.7,75.9)ng/L,P<0.05】;联合组中位RFS为26个月,RFA治疗组为2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1 a、2 a和3 a RFS分别为62.9%、28.6%和5.7%,而单行RFA治疗组分别为55.0%、17.5%(P<0.05)和0.0%,提示在RFA术后应用胸腺素α1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应用胸腺素α1治疗、病灶大于3 cm、特殊部位的病灶和治疗后是否获得CR等影响RFA治疗后患者的预后。结论 在RFA治疗PLC患者后应用胸腺素α1维持治疗可能能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可能与提高了机体抗肿瘤细胞免疫功能有关,值得进一步观察。
肝血管瘤、肝细胞癌和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超声造影特点观察*
周正, 刘玮
2021, 24(6):  911-91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36
摘要 ( 132 )   PDF (2074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HCH)、肝细胞癌(HCC)和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患者肝内病灶超声造影特点。方法 2017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诊治的肝占位病变患者11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在治疗前接受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肝内病灶数目、大小、边界、回声、形态、血供等信息,同时观察超声造影检查过程中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的增强模式。结果 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HCH患者39例,HCC患者64例和HMAL患者9例;HCH患者女性占比为66.7%,显著高于HCC或HAML患者(分别为18.8%和33.3%,P<0.05),HCC患者年龄为(57.5±5.8)岁,HMAL患者年龄为(55.3±5.1)岁,均显著大于HCH患者【(46.2±5.2)岁,P<0.05】,HCC患者存在HBV感染发生率为76.6%,显著高于HMAL患者的28.6%或HCH患者的12.8%(P<0.05);在普通超声检查,HCC病灶边界不清、实质呈低回声和混合回声占比分别为65.6%、43.8%和42.2%,显著高于HCH病灶的2.6%、10.3%和7.7%或HAML病灶的0.0%、11.1%和11.1%(P<0.05),HCH、HCC和HAML患者肝内病灶数目、病灶大小、形态和血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超声造影检查方面,HCH病灶在动脉期呈高增强占比为92.3%,显著高于HCC病灶的87.5%或HMAL病灶的88.9%(P<0.05),HCC病灶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低增强占比分别为65.6%和90.6%,显著高于HCH病灶的5.1%和43.6%或HMAL病灶的11.1%和22.2%(P<0.05)。结论 HAML、HCH和HCC病灶在超声检查方面各具特点,而超声造影检查更具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损伤性肝破裂
损伤控制性手术对创伤性肝破裂患者生存及相关应激指标的影响*
俞士刚, 田佳, 吴铁, 樊书荣
2021, 24(6):  915-91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37
摘要 ( 130 )   PDF (1178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DCS)对创伤性肝破裂(TLR)患者生存及血清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TLR患者63例,按入院顺序排序被随机分为A组31例和B组32例。入院后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开放2条或以上静脉通路。在A组,行一期常规手术治疗,给予B组患者DCS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肾上腺素(E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A组抢救成功率为64.5%,显著低于B组的81.3%(P=0.032);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复常时间和乳酸清除时间分别为(135.4±25.7)min、(806.1±44.9)mL、(7.5±1.3)h和(12.3±5.1)h,显著短于或少于A组【分别为(182.1±28.6)min、(958.7±64.2)mL、(15.8±2.4)h和(24.8±8.6)h,P<0.05】;在术后7 d,B组血清COR、CRP、EP和IL-6水平分别为(206.1±26.4)nmol/L、(21.2±2.7)mg/L、(225.7±21.0)ng/L和(51.5±6.0)μg/L,显著低于A组【分别为(228.4±28.9)nmol/L、(26.0±3.2)mg/L、(281.4±27.1)ng/L和(70.2±8.9)μg/L,P<0.05】;B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部分活化的凝血酶时间分别为(16.1±1.5)s、(15.1±0.7)s和(34.0±1.9)s,显著短于A组【分别为(20.4±1.7)s、(18.7±0.8)s和(39.5±2.4)s,P<0.05】;术后,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显著低于A组的22.6%(P<0.05)。结论 采用DCS二期手术治疗TLR患者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降低了机体的应激反应、改善凝血功能有关。
胆石症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ERCP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效果的影响*
蔡创, 范若英, 李伟, 吴胜, 田宇剑, 唐晓明, 金勇, 周城臣
2021, 24(6):  919-92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38
摘要 ( 140 )   PDF (850KB) ( 2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的影响。方法 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诊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PAD患者101例(憩室内乳头37例,非憩室内乳头64例)和胆总管结石患者174例。所有患者在ERCP下插管、取石治疗。结果 憩室组和非憩室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5.1%和98.4%,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1.1%和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憩室组与非憩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8%和1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憩室内乳头组插管成功率为86.5%,取石成功率为81.1%,均显著低于非憩室内乳头组的100.0%和96.9%(P<0.05);术后,憩室内乳头组与非憩室内乳头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3%和1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D会对ERCP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尤其是憩室内乳头会增加插管难度,降低取石成功率,需要医生提高手术技巧,才能获得手术的成功。
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胆囊黏膜组织Hp DNA及CagA和CCK-AR表达研究*
熊茂程, 雷艳梅, 李良敏, 李杨
2021, 24(6):  923-92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39
摘要 ( 116 )   PDF (860KB) ( 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胆囊黏膜组织幽门螺杆菌(Hp) DNA)及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和胆囊收缩素-A受体(CCK-AR)基因水平变化。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行手术治疗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取胆囊粘膜组织行超微结构检查,采用PCR法检测胆囊黏膜Hp DNA及CagA和CCK-AR水平,采用盐酸滴定法检测胆囊黏膜磷脂酶A2(PLA2)活性。结果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胆囊黏膜上皮单纯性增生33例,肠型化生45例和异型增生20例;三组胆囊黏膜Hp DNA阳性率分别为30.3%、40.0%和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增生组胆囊黏膜CagA mRNA相对水平和PLA2活性分别为(1.9±0.4)和(160.5±21.5)U/L,均显著低于肠型化生组【(3.3±0.6)和(170.9±20.4)U/L】或异型增生组【(5.1±0.9)和(188.9±22.3)U/L,P<0.05】,肠型化生组则显著低于异型增生组(P<0.05),而胆囊黏膜CCK-AR mRNA相对水平为(7.0±1.4),显著高于肠型化生组的(5.4±1.1)或异型增生组的【(2.9±0.6),P<0.05】,肠型化生组也显著高于异型增生组(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通过上调CagA表达和/或PLA2活性,而下调CCK-AR表达等方式,加速胆囊黏膜病变的进程,可能导致胆囊病变恶变。
短篇论著
肝细胞癌发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赵鹏飞, 祖红梅, 辛晓恩, 彭军宁, 严兆兰, 马存凯, 李雅静, 杨硕
2021, 24(6):  927-92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40
摘要 ( 154 )   PDF (814KB) ( 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消化科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确诊为肝细胞癌(HCC)患者15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肝癌家族史、饮酒史、血小板计数、HBsAg阳性、血清HBV DNA和肝硬化等7个因素具有显著性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1,OR=1.077)、肝癌家族史(P=0.008,OR=4.351)、血小板计数异常(P=0.004,OR=9.071)、HBsAg阳性(P<0.001,OR=16.418)、HBV DNA(P=0.004,OR=6.345)和肝硬化(P<0.001,OR=9.315)为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了解HCC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及时抗病毒和预防肝硬化的发生可能非常有意义。
综述
Wilson病治疗研究现状*
梁晨, 郑素军
2021, 24(6):  930-93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41
摘要 ( 202 )   PDF (862KB) ( 4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以铜代谢异常为病变特点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引起病变器官,主要是肝脏和大脑,的继发性损伤。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应用调节体内铜负平衡的药物,如螯合剂和锌盐等,具体药物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对药物的耐受性、医师用药经验、药物成本和可及性等进行选择。由于WD的药物治疗需终身维持,且存在副作用和依从性问题,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肝源缺乏、费用高昂和移植后需终身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因素使肝移植治疗的应用也受到限制。所以,新型治疗药物或方法,特别是安全性更好和能够永久治愈的方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WD的治疗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
男性慢性肝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邓江, 石娟娟, 党双锁
2021, 24(6):  934-93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6.042
摘要 ( 127 )   PDF (863KB) ( 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肝脏是性激素、脂质等多种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男性慢性肝病患者常合并性激素代谢紊乱、糖脂代谢紊乱和精神心理疾病等,容易发生勃起功能障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造成影响。现有研究表明,男性慢性肝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碍患病率在24.6%~85.0%之间,慢性肝炎患者勃起功能障碍患病率为8.6%~78.0%,而肝硬化患者勃起功能障碍患病率为41.2%~92.0%。本文对男性慢性肝病患者发生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病状况、影响因素、可能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引起广泛的关注,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