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更多...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更多...
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邮局订阅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期目录

2021年 第2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5-10
述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新药研发临床思考
袁平戈, 陈文雯
2021, 24(3):  305-30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01
摘要 ( 172 )   PDF (771KB) ( 2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家论坛
重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特征与预后临床研究*
王梦雨, 杨蕊旭, 范建高
2021, 24(3):  308-31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02
摘要 ( 194 )   PDF (802KB) ( 2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性肝炎
不同肺转移潜能的大鼠肝癌细胞外泌体对巨噬细胞转录组的影响
罗伟鑫, 刘超群, 许磊波, 刘超, 吴文睿
2021, 24(3):  312-31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03
摘要 ( 193 )   PDF (4925KB) ( 2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不同肺转移潜能的大鼠肝癌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巨噬细胞转录组的影响。方法 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比较经两株不同肺转移潜能的大鼠肝癌细胞(WB1和WN1)来源外泌体处理的巨噬细胞的转录组差异,筛选差异基因并使用KEGG分析、GO分析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探索癌细胞来源外泌体影响巨噬细胞功能促进肺转移的潜在机制。结果 对比高肺转移肝癌细胞WN1和低肺转移肝癌细胞WB1来源外泌体处理的巨噬细胞转录组,存在318个差异表达基因【log2(差异倍数)≥1;P<0.05】,其中上调基因296个,下调基因22个;KEGG分析发现上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炎症分子相关的信号通路和细胞黏附相关的信号通路上;GO分析发现上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血管形成、上皮间质转化和金属肽酶活动等条目中;更进一步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筛选得到的核心基因Vegfa、Il6和Mmp3等也位于上述富集通路中。结论 巨噬细胞受不同肺转移潜能的大鼠肝癌细胞外泌体处理后,转录组存在显著性差异,高肺转移肝癌细胞来源外泌体可能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多个信号通路发挥促进肝癌肺转移的作用。
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和HSC-T6细胞NOX4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
彭婕, 李弼民, 雷宇鹏
2021, 24(3):  319-32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04
摘要 ( 304 )   PDF (1784KB) ( 4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和肝星状细胞(HSC-T6)还原型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家族氧化酶4(NOX4)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构建10只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NOX4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将肝星状细胞(HSC-T6)分为对照组、无意干预组和NOX4-siRNA干预组,后两组分别采用脂质体2000将无意义序列或NOX4-siRNA转染HSC-T6细胞,采用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SC-T6细胞NOX4、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 型胶原(Col1a I)、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金属蛋白酶2(MMP-2)、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Smad2和Smad3水平,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含量,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 模型小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损伤,有大量的胶原纤维沉积;模型组小鼠肝组织NOX4 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细胞比,NOX4-siRNA干预组细胞NOX4 mRNA及其蛋白、ROS、增殖活性、S期细胞比例、α-SMA、Col1a I、TIMP-1、MMP-2、TGF-β1、p-Smad2/Smad2、p-Smad3/Smad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G0/G1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肝纤维化组织NOX4呈高水平,下调NOX4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并促进其凋亡,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Smad信号通路实现的。
原儿茶酸对刀豆蛋白A所致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MDA、NO、SOD和GSH-PX表达的影响
王丽惠, 张佳祥, 刘双平, 张惠勇, 卢秋燕, 沈培根
2021, 24(3):  323-32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05
摘要 ( 162 )   PDF (1559KB) ( 1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原儿茶酸对豆蛋白A(ConA)所致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0只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小、中、大剂量(2.5 mg.kg-1.d-1、5 mg.kg-1.d-1、10 mg.kg-1.d-1)原儿茶酸和(0.2 g.kg-1.d-1)联苯双酯处理组。在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在药物处理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灌胃,连续10 d。在末次给药1 h,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Con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分别检测血清白介素-4(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肝组织匀浆MDA、NO、SOD和GSH-PX活性。结果 不同剂量原儿茶酸和联苯双酯处理组动物肝、脾指数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降低,血清IL-4、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肝匀浆MDA和NO水平分别为(5.2±0.5)nmol/mg和(8.0±0.9)μmol/L,经小、中、大剂量原儿茶酸处理后,分别降至【(4.7±0.4)nmol/mg、(4.3±0.3)nmol/mg和(3.9±0.3)nmol/mg及(6.8±0.8)μmol/L、(6.2±0.7)μmol/L和(5.8±0.7)μmol/L,P<0.05】;模型组肝匀浆SOD和GSH-PX水平分别为(59.4±3.6)U/mg和(85.2±9.6)U/mg,经小、中、大剂量原儿茶酸处理后,分别升高至【(74.2±4.4)U/mg、(85.2±5.3)U/mg和(99.2±5.9)U/mg及(107.3±13.4)U/mg、(115.2±12.8)U/mg和(139.3±12.9)U/mg,P<0.05】。结论 原儿茶酸可以减轻ConA引起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可能是通过提高了肝组织内源性抗氧化酶活力,增强了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关。
慢加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组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mRNA水平变化
林列坤, 卢春生, 周应生, 郑义, 杨菊红, 邹继彬, 张仁超, 梁旭竞
2021, 24(3):  327-33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06
摘要 ( 150 )   PDF (1680KB) ( 1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 抑制剂干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小鼠肝组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mRNA水平变化。方法 随机将小鼠分为7组,每组4只。A组为对照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曲古抑菌素 A(TSA)处理组,D组为大剂量正丁酸钠处理组,E组为小剂量正丁酸钠处理组,F组为大剂量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处理组,G组为小剂量PDTC处理组,采用脂多糖联合D-Gal诱导小鼠肝衰竭模型。采用Q-PCR法检测小鼠肝组织Ⅰ类和Ⅱ类HDAC mRNA水平。结果 B组肝组织HDAC1mRNA、HDAC2mRNA、HDAC3mRNA和HDAC8mRNA水平分别为(1.7±0.2)、(1.7±0.3)、(1.9±0.6)和(2.6±0.7),而C组、D组、E组、F组和G组均显著降低(P<0.05);B组肝组织HDAC4mRNA、HDAC5mRNA、HDAC6mRNA、HDAC7mRNA、HDAC9mRNA和HDAC10mRNA水平分别为(0.6±0.2)、(6.3±0.9)、(3.4±0.8)、(2.8±1.0)、(6.5±1.1)和(0.4±0.1),而C组、D组、E组、F组和G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HDAC mRNA水平可能与机体乙酰化作用相关,可为应用组蛋白乙酰化调控治疗肝衰竭小鼠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病毒性肝炎
替诺福韦酯联合双重免疫方案阻断HBV携带孕妇母婴病毒传播效果研究
黄永群, 黄润强, 熊平安
2021, 24(3):  331-33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07
摘要 ( 233 )   PDF (809KB) ( 1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应用替诺福韦酯联合双重免疫方案处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对母婴病毒传播阻断的效果。方法 2016年12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HBV携带孕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孕妇未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孕妇在孕26~28个月时开始口服替诺福韦酯,治疗至分娩。所有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接种乙肝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进行双重免疫。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结果 在分娩时,观察组血清ALT水平为(23.2±3.6)IU/L,与对照组【(26.9±4.0)IU/L,P>0.05】比,无显著性差异,血清HBV DNA载量为(3.1±0.7) lg copies/mL,显著低于对照组【(5.9±0.8)lg copies/mL,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7±0.3)分,与对照组【(9.9±0.5)分,P>0.05】比,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新生儿身高、体质量和头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分娩时、出生后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婴儿HBV感染率为1.7%、1.7%和1.7%,与对照组(分别为11.7%、11.7%和13.3%,P>0.05)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替诺福韦酯联合双重免疫方案处理HBV携带孕妇及其新生儿能显著降低孕妇血清HBV载量,可能降低婴儿HBV感染率,值得进一步扩大观察。
替诺福韦补救治疗rtM204位点突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效果研究
徐文婷, 张继红, 韦冬珏, 李巍
2021, 24(3):  335-33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08
摘要 ( 178 )   PDF (819KB) ( 1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替诺福韦补救治疗核苷(酸)类经治的rtM204位点突变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6年4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94例经阿德福韦酯或拉米夫定治疗失败的且经检测为rtM204位点突变的CHB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替诺福韦治疗47例和恩替卡韦治疗47例,观察18个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sCr),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rc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和CD4+百分比。结果 在治疗6 m、12 m和18 m,替诺福韦治疗组血清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66.0%、76.6%和93.6%,均显著高于恩替卡韦治疗组的38.3%、55.3%和78.7%(P均<0.05);在治疗18 m,替诺福韦治疗组血清HBeAg转阴率为12.8%,显著高于恩替卡韦治疗组(0.0%,P<0.05);在治疗6 m和18 m,替诺福韦组血清AST水平分别为(50.2±8.1)U/L和(31.7±6.9)U/L,显著低于恩替卡韦治疗组[(57.7±8.3)U/L和(38.4±7.1)U/L,P<0.05];在治疗6 m、12 m和18 m,替诺福韦治疗组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1.6±5.2)%、(38.1±5.7)%和(40.2±6.2)%,与恩替卡韦治疗组比,无显著性差异[(32.1±5.5)%、(37.6±5.8)%和(39.1±5.9)%,P>0.05],CD4+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8.6±3.9)%、(31.2±5.3)%和(36.1±5.7)%,与恩替卡韦治疗组比,无显著性差异[(29.3±3.7)%、(32.4±5.9)%和(34.5±5.3)%,P>0.05],Crcl分别为(103.4±39.3)mL/min、(101.2±30.2)mL/min和(97.6±23.8)mL/min,与恩替卡韦治疗组比,无显著性差异【(106.7±40.1)mL/min、(103.5±31.6)mL/min和(99.5±25.4)mL/min,P>0.05】。结论 应用替诺福韦补救治疗rtM204位点突变的CHB患者可快速抑制病毒复制,稳定肝功能,可能比应用恩替卡韦效果好。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reg/Th17比值平衡及其对替比夫定治疗效果的影响
王雪, 瞿发林, 戚伟利, 钱薇
2021, 24(3):  339-34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09
摘要 ( 188 )   PDF (878KB) ( 1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平衡及其对替比夫定治疗应答的预测能力。方法 2019年2月~2020年3月我院诊治的123例CHB患者和112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另选同期健康人95例,给予CHB患者替比夫定治疗48 w,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和Th17细胞百分比,计算Treg/Th17比值。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替比夫定治疗应答的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Treg/Th17比值预测替比夫定治疗应答的价值。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和Th17细胞百分比及Treg/Th17比值分别为(4.8±1.1)%、(6.1±1.7)%和(0.8±0.1),显著高于HBV携带者[分别为(1.1±0.3)%、(2.5±0.8)%和(0.4±0.0),P<0.05]或健康人[分别为(0.9±0.2)%、(2.1±0.6)%和(0.4±0.0),P<0.05);在治疗12 w、24 w和48 w, CHB患者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65.9%、77.2%和93.5%,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1.8%、72.4%和82.9%;在治疗48 w末,21例(17.1%)CHB患者不应答;不应答组复治、服药依从性差、血清ALT水平低、基线HBV DNA载量高、Treg细胞百分比高和Treg/Th17比值高的比率显著高于应答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治、基线HBV DNA载量、ALT水平和Treg/Th17比值均为影响替比夫定治疗不应答的独立预测因素(OR=3.695、OR=3.232、OR=3.866、OR=4.039,P均<0.05);ROC分析显示,Treg/Th17比值预测替比夫定治疗不应答的最佳截断点为0.83,AUC为0.923(95%CI:0.860~0.963),其灵敏度为81.0%,特异度为87.3%,准确度为91.1%。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和Treg/Th17细胞比值异常升高,可能影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效果,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影响
陈熙, 王玮, 高健伟, 许乐
2021, 24(3):  343-34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10
摘要 ( 136 )   PDF (822KB) ( 1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诊治的HBeAg阳性的初治的CHB患者289例,其中合并NAFLD患者102例,未合并NAFLD患者187例。给予所有患者恩替卡韦治疗,观察96 w。结果 合并NAFLD患者体质指数为(26.1±2.7)kg/m2,显著高于CHB组【(22.5±2.4)kg/m2,P<0.05】,血尿酸水平为(405.1±125.8)μmol/L,显著高于CHB组【(324.6±96.8)μmol/L,P<0.05】,血清总胆固醇为(5.3±0.9 mmol/l,显著高于CHB组【(4.2±0.9)mmol/l,P<0.05】,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为(3.5±0.7)mmol/l,显著高于CHB组【(1.9±0.5) mmol/l,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为(3.4±1.0 mmol/l,显著高于CHB组【(2.3±0.8)mmol/l,P<0.05】,空腹血糖水平为(5.9±1.5)mmol/l,显著高于CHB组【(4.6±0.6) mmol/l,P<0.05】,而两组血清ALT水平(250.8±110.5 U/L对287.2±125.8 U/L)、AST水平(149.1±62.8 U/L对(168.7±70.8) U/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1.2±0.5 mmol/l对1.4±0.4mmol/l)和血清HBV DNA水平(6.8±1.2 lg copies/ml对6.9±1.1lg copies/ml)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48 w和96 w末,合并NAFLD组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69.6%和81.4%,显著低于CHB组(分别为80.2%和90.9%,P<0.05),而两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79.4%和87.3%对84.0%和90.9%)和血清HBeAg转阴率(分别为7.8%和7.8%对5.3%和5.9%)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合并NAFLD可影响接受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血生化学应答,其对组织学的影响及其对长期疗效的影响还有待于观察。
慢性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A-FAB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郝肖伟, 白娜, 郭小军, 陈永刚
2021, 24(3):  347-35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11
摘要 ( 137 )   PDF (818KB) ( 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水平变化及其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2017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85例CHC患者和同期体检者85例,CHC患者接受肝穿刺活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FABP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应用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载量。结果 在本组85例CHC患者中,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合并NAFLD患者42例;43例CHC血清A-FABP、ALT和AST水平分别为(13.1±2.9)μg/L、(74.8±14.8)U/L和(56.6±9.4)U/L,42例CHC合并NAFLD患者分别为(27.6±4.2)μg/L、(81.7±12.2)U/L和(58.2±8.1)U/L,均显著高于85例健康人【分别为(3.1±1.1)μg/L、(19.7±1.6)U/L和(27.8±3.5)U/L,P<0.05】;CHC患者血清FIN、FPG和HOMA-IR分别为(12.1±1.6)mIU/L、(6.0±1.3)mmol/L和(4.1±0.5),CHC合并NAFLD患者分别为(17.5±2.5)mIU/L、(6.2±1.3)mmol/L和(5.2±0.4),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4.2±0.9)mIU/L、(4.5±0.6)mmol/L和(1.6±0.2),P<0.05】;CHC患者血清TC、TG和LDL-C水平分别为(3.4±0.2)mmol/L、(1.0±0.2)mmol/L和(2.4±0.8)mmol/L,CHC合并NAFLD患者分别为(4.1±0.3)mmol/L、(1.9±0.2)mmol/L和(2.6±0.6)mmol/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2.5±0.3)mmol/L、(0.6±0.1)mmol/L和(1.7±0.2)mmol/L,P<0.05】。结论 CHC合并NAFLD患者血清A-FABP水平升高,可能与FIN、HOMA-IR和TG等糖脂代谢紊乱有关。
11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肝肾功能和心肌酶学变化分析
陈晨, 王联发, 王艳, 唐郡, 张骏飞, 黄猛珣, 刘波
2021, 24(3):  351-35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12
摘要 ( 255 )   PDF (839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清肝肾功能和心肌酶学的变化。方法 在本组112例COVID-19肺炎患者中,普通型68例,重型22例,危重型22例。常规检测血清肝肾功能指标及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各组COVID-19肺炎患者血清肾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患者血清ALT和AST升高发生率分别为31.8%和45.5%,显著高于重型组(分别为4.6%和13.6%,P<0.05)或普通型组(0.0%和2.9%,P<0.05);危重组血清cTnT、Myo和CK-MB升高发生率分别为72.7%、45.5%和27.3%,显著高于重型组(分别为22.7%、16.6%和9.1%,P<0.05)或普通型组(分别为4.4%、1.5%和1.5%,P<0.05);24例心肌酶学异常患者病死率为25%,显著高于88例心肌酶学正常组的1.1%(P<0.05)。结论 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显示血清心肌酶学异常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可能比较危重,病死率比较高,需格外加强干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消脂祛浊方治疗合并肥胖的痰湿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临床效果初步研究
裴旭东, 张晓虎, 褚桂克, 李延玲, 赵萍, 王立坤, 陈新菊
2021, 24(3):  355-35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13
摘要 ( 174 )   PDF (811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消脂祛浊方治疗合并肥胖的痰湿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11月~2019年5月我院诊治的NAFL患者70例,其中34例(对照组)接受饮食控制和运动指导治疗,另36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消脂祛浊方治疗12周。使用无创肝脏瞬时弹性超声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肪肝指数(FLI)、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值。结果 在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FBG)、HOMA-IR和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12 w末,观察组FBG、HOMA-IR、TC、TG和LDL-C水平分别为(6.1±0.9)mmol/L、(5.8±0.7)、(5.2±0.8)mmol/L、(2.2±0.1)mmol/L和(3.1±0.3)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8±1.6)mmol/L、(6.5±1.6)、(5.7±0.8)mmol/L、(2.7±0.2)mmol/L和(3.9±0.9)mmol/L,P<0.05】,而HDL-C水平为(1.5±0.2)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0.2)mmol/L,P<0.05】;在治疗前,两组脂肪肝检测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治疗12 w末,观察组CAP、FLI和BMI分别为(238.4±25.3)dB/m、(22.3±5.3)和(25.1±2.0)kg/m2,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0.3±30.1)dB/m、(29.1±6.3)U/L和(28.1±2.0)kg/m2,P<0.05】。结论 应用消脂祛浊方治疗NAFL患者可在近期有效改善糖脂代谢指标,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变化
贾群玲, 徐志宾, 韩舒
2021, 24(3):  359-36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14
摘要 ( 169 )   PDF (1331KB) ( 1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MRI检查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变化。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9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64例,均接受超声、肝活检和MRI检查,测量PDFF。结果 在64例NAFLD患者中,超声诊断轻、中和重度NAFLD患者分别为20例、28例和16例;重度患者体质指数(BMI)、血脂、空腹血糖和MRI-PDFF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肝组织学诊断无脂肪变(S0)8例、S1 22例、S2 25例和S3 9例,其MRI-PDFF分别为(3.2±1.4)%、(8.7±6.3)%、(15.4±5.0)%和(22.8±7.4)%,差异显著(P<0.05);诊断肝组织炎症G1、G2和G3级分别为14例、36例和14例,其MRI-PDFF分别为(8.6±7.5)%、(10.9±9.8)%和(14.6±11.3)%,差异显著(P<0.05);诊断肝纤维化F0期18例、F1期24例、F2期14例、F3期6例和F4期2例,其MRI-PDFF分别为(4.6±3.2)%、(9.4±8.1)%、(10.6±7.4)%、(11.3±10.6)%和(7.1±3.4)%,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不同肝脂肪变程度NAFLD患者MRI-PDFF值具有显著性差异,应用MRI-PDFF检测可能具有量化评价NAFLD患者肝脂肪变程度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中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胆石症与代谢危险因素关系探讨
刘翔鸷, 刘振显, 王晓燕
2021, 24(3):  363-36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15
摘要 ( 123 )   PDF (819KB)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收集中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资料,探讨NAFLD患者合并胆石症(GD)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健康体检过程中发现的NAFLD患者216例,随机选择同期无NAFLD的健康体检者200例,使用超声检查诊断NAFLD和GD,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与NAFLD合并GD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在216例NAFLD患者中,发现合并GD 52例,未合并GD 164例;GD组年龄为(62.4±11.3)岁,显著大于非GD组【(54.2±9.0)岁, P<0.05】,GD组糖尿病发生率为23.1%,与非GD组的12.8%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组舒张压为(87.5±10.2)mmHg,显著高于非GD组【(75.5±9.9)mmHg, P<0.05】,GD组FBG和HDL-C水平分别为(7.2±1.5)mmol/L和(1.0±0.3)mmol/L,与非GD组的【(6.0±1.7)mmol/L和(1.3±0.3)mmol/L】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组糖尿病、高血压、BMI和舒张压分别为23.1%、61.5%、(26.1±2.3)kg/m2和(87.5±10.2)mmHg,与健康人【分别为9.5%、41.0%、(23.2±2.7)kg/m2和(72.2±9.8)mmHg】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组FBG、ALT、AST、TG、TC、LDL-C和HDL-C水平分别为(7.2±1.5)mmol/L、(48.4±8.5)U/L、(54.5±6.3)U/L、(4.9±1.0)mmol/L、(5.2±1.0)mmol/L、(3.5±0.7)mmol/L和(1.0±0.3)mmol/L,与健康人【分别为(5.4±1.3)mmol/L、(17.7±9.6)U/L、(18.5±7.0)U/L、(1.3±0.7)mmol/L、(4.8±1.1)mmol/L、(2.1±0.6)mmol/L和(1.6±0.3)mmol/L】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二项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上述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糖尿病、FBG、TG、LDL-C和HDL-C为NALFD患者合并GD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在患有NAFLD的中老年群体中,FBG升高或HDL-C降低会增加发生GD的风险。加强对健康体检者的宣教,早期发现合并的糖尿病或FBG升高和血脂异常,及时行超声检查,以早期发现合并的GD,减少急腹症的发生。
颅内出血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情况分析
晋颖, 周卫真, 冯世兵, 汪湃
2021, 24(3):  367-37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16
摘要 ( 129 )   PDF (824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颅内出血(ICH)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ICH患者146例,使用超声检查诊断脂肪性肝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本组146例ICH患者中,经超声检查发现NAFLD者52例(35.6%);合并NAFLD组2型糖尿病(T2DM)发生率为32.7%,显著高于非NAFLD组的12.8%(P<0.05),NAFLD组BMI为(25.4±2.4)kg/m2,显著高于非NAFLD组【(23.1±2.7)kg/m2,P<0.05】,NAFLD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为(1.4±0.5)mmol/L,甘油三酯(TG)为(4.2±1.6)mmol/L,与非NAFLD组【分别为(1.8±0.5)mmol/L和(2.2±1.1)mmol/L】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血肿量>30ml的比率为75.0%,显著高于未合并NAFLD组的39.4%(P<0.05),NAFLD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10分的比率为67.3%,显著高于非NAFLD组的37.2%(P<0.05),而两组合并高血压、吸烟、心血管疾病、血管畸形、血清FPG、ALT、AST和感染的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合并T2DM、血肿量大和GCS评分低是ICH患者伴有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HDL则是ICH患者不伴有NAFLD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NAFLD人群可能更容易发生ICH,可能与合并存在的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血管病变有关。因此,应该加强对NAFLD人群的筛查和监测,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自身免疫性肝炎
平均血小板体积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治疗不应答的预测价值分析
齐玫, 张瑞金, 田树萍, 于艳华
2021, 24(3):  371-37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17
摘要 ( 129 )   PDF (811KB) ( 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不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 AIH 患者68例,接受标准的泼尼松或联合硫唑嘌呤治疗2年。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自动给出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所有患者接受肝活检。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H患者治疗不完全应答的预测因素。结果 在治疗2年结束时,在68例AIH患者中实现完全应答42例(61.8%);入院时,完全应答患者MPV、γ-球蛋白、白蛋白(ALB)、TBIL、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肌酐(Cr)分别为(8.5±2.0)fL、(23.8±5.2)%、(40.0±1.3)g/L、(23.4±3.9)μmol/L、(1.0±0.3)和(80.6±10.3)μmol/L,与不应答患者【分别为(10.3±2.3)fL、(33.1±7.1)%、(30.1±0.9)g/L、(36.2±5.3)μmol/L、(1.4±0.7)和(135.0±12.5)μmol/L】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应答患者有肝硬化的比率为11.9%,显著低于不应答组的54.2%(P<0.05);以AIH患者治疗后应答与否为应变量,赋值0=完全应答,1=不应答,建立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将上表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如MPV、γ-球蛋白、ALB、TBIL、INR、Cr和肝硬化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γ-球蛋白和白蛋白水平、MPV和是否存在肝硬化是AIH患者治疗不应答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AIH患者可能对免疫抑制剂治疗不应答,MPV增大、高γ-球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或存在肝硬化均是AIH患者治疗不应答的独立影响因素,针对这些难治性AIH患者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期制定出最佳的治疗策略。
MRI弥散加权成像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肝纤维化评估价值分析
刘彦荣, 王苗, 曾果, 许晓亮
2021, 24(3):  375-37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18
摘要 ( 130 )   PDF (1064KB) ( 1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显著性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2010年8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断的PSC患者68例,行肝活检检查,采用METAVIR分期评分系统评价肝纤维化分期,行MR检查获得肝细胞摄取率(Ki)、肝细胞外容积(Ve)、门静脉流量(Fv)和肝动脉流量(Fa),计算肝总血流量(Ft)、细胞外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肝脏摄取分数(Fi),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纤维化程度的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MRI定量参数评价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在68例PSC患者中,肝组织学检查发现非显著性肝纤维化(F0/F1期)24例,显著性(F2/F3/F4期)肝纤维化44例;两组血清ALT、AST、ALP、GGT、TBIL、INR、IgG及Ki、Fi和ADC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LT、AST、ALP、GGT、INR、IgG、Ki和ADC是影响肝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分析,以Ki=3.5/100 min为截断点,其诊断PSC患者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敏感度为70.5%和特异度为58.3%;以ADC为1.14 s/mm2为截断点,其诊断PSC患者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敏感度为90.9%和特异度为83.3%。结论 应用DWI指标诊断PSC患者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诊断的肝细胞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血清ALT/ALP比值变化特点与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黄春洋, 陈杰, 张小丹, 黄云丽, 韩莹, 李文娟, 边新渠, 廖慧钰, 单晶, 刘燕敏
2021, 24(3):  379-38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19
摘要 ( 142 )   PDF (809KB) ( 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临床分型的变化及其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2018年8月~2019年8月入院临床诊断为肝细胞型DILI患者43例,在入院治疗2周后行肝穿活检,在病理学检查当日再次根据临床指标确定临床分型,观察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 43例临床诊断的肝细胞型DILI患者在肝穿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已显著降低,其R值较入院时也显著下降(19.6±13.6对3.29±3.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急性炎症型21例,炎症淤胆型22例;在入院时,急性炎症型与炎症淤胆型患者血清ALT、AST、TBIL、ALP和GG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急性炎症型患者R值显著小于炎症淤胆型(13.8±6.2对25.5±16.5,P=0.004),血清TBA水平显著低于炎症淤胆型(61.0±60.8 μmol/L对115.3±80.9μmol/L,P=0.017);入院时诊断为肝细胞型DILI的43例患者在肝穿时仅9例符合肝细胞型临床分型;经ROC曲线分析,以R值等于14.9为截断点,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708,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结论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型会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呈动态变化,入院时以较高的R值诊断胆汁淤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观察。
肝衰竭
淋巴瘤化疗诱发肝衰竭患者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刘松涛, 孟庆华, 闾军, 刘梅, 许媛, 周建新, 胡中杰
2021, 24(3):  383-38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20
摘要 ( 316 )   PDF (806KB)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因淋巴瘤化疗后发生肝衰竭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发生肝衰竭的原因和影响结局的因素,以提高临床诊治能力。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总结21例接受化疗的淋巴瘤患者在发生肝衰竭后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和预后变化。结果 在21例患者中,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接受利妥昔单抗和化疗药物化疗;诱发肝衰竭的原因为HBV感染激活12例,药物性肝损伤5例,淋巴瘤肝脏浸润2例,HEV感染2例;常规综合措施护肝治疗,结果11例生存,10例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14(4~40) d】;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与死亡患者血清AST、Cr、INR和MELD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Cox回归生存分析显示Cr和MELD评分是影响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淋巴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病毒学和肝功能变化,对合并HBV感染者,应及时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不同肝病基础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评分模型预测效能比较
孔雪杰, 李江, 李昊天, 李绪桐, 郜玉峰
2021, 24(3):  387-39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21
摘要 ( 145 )   PDF (811KB) ( 2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肝病基础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各预后评分模型对病情判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2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70例,在纳入的192例患者中,其肝病基础分别为非肝硬化慢性肝病(A组,n=54)、代偿期肝硬化(B组,n=87)和失代偿期肝硬化(C组,n=51)。分别采用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欧洲肝病学会慢性肝衰竭研究组CLIF-C ACLF评分模型和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COSSH)模型预测28 d和90 d生存情况。结果 三组性别、年龄和病因构成比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血清TBIL和INR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C组腹水和细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0.6%和47.1%,显著高于B组的62.1%和33.3%或A组的40.7%和22.2%(P <0.05);A组28 d和90 d生存率分别为63.0%和59.3%,与B组的69.0% 和57.5%或C组的56.9%和47.1%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血清TBIL、Cr、INR和肝性脑病是ACLF患者90 d死亡的影响因素;MELD、CLIF-C ACLFs和COSSH-ACLFs模型预测生存的效能显著优于Child-Pugh评分,而以MELD评分的效能最优。结论 不同肝病基础的ACLF患者临床特征和并发症存在差异,预后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和预后评分模型的构建
苏亚勇, 徐成润, 郭永木, 张惠勇, 刘双平, 陈小兰
2021, 24(3):  391-39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22
摘要 ( 146 )   PDF (958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预后评分预测模型。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26例HBV-ACLF患者,记录临床资料,将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后评分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拟合度,采用ROC检验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90 d,本组HBV-ACLF患者死亡49例(38.9%);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存在并发症是影响HBV-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后评分预测模型表达公式为P=1/[1+e(1.441×(TBIL)+1.385×(RDW)+0.983×(INR)+1.639×并发症-4.449)],经Hosmer-Lemeshow检验,提示模型与观察值拟合度较好(x2=9.055,P=0.338),预后评分预测模型预测死亡的AUC为0.822,95%CI为0.749~0.894,预测效能较好。结论 建立HBV-ACLF患者死亡预测模型有助于临床判断预后,及早作出正确的处置。
肝硬化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慧茹, 高会斌, 彭昭, 王璐, 霍小辉
2021, 24(3):  395-39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23
摘要 ( 146 )   PDF (814KB) ( 2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90例和同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未出血患者9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出血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组病程长、有消化道出血史、使用非甾体类药物、Child-Pugh分级差、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严重、胃左静脉内径和门静脉内径宽、PT延长、有腹水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与未出血组比,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病程长、应用非甾体类药物、Child-Pugh分级差、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严重、胃左静脉内径增宽、门静脉内径增宽、PT延长和有腹水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45;3.171;2.190;2.672;2.363;3.142;3.083;3.062,P<0.05),而血清白蛋白增加是出血的保护因素(OR=0.288,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存在一些可能诱发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以预防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发生。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疗效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
王云强, 王丽萍, 黄冬梅, 王艳彬, 刘晓杰, 李明宇, 赵欣宇
2021, 24(3):  399-40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24
摘要 ( 140 )   PDF (817KB) ( 1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PHT)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5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PHT患者96例,被随机分为两组,分组接受TIPS或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lF-1α)、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检测门静脉直径(PVD)、门静脉血流流量(PVF)和门静脉血流流速(PVV)。结果 治疗后,TIPS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6.3±3.6)g/L,血氨水平为(92.1±4.5) μmmol/L,显著高于开腹手术组【分别为(32.6±3.1)g/L和(54.2±5.6)μmmol/L, P<0.05】;PVV为(36.4±3.8)cm/s),显著快于开腹组【(32.5±3.1)cm/s),P<0.05】;血清HIF-α水平为(0.5±0.3)ng/mL,显著高于开腹组【(0.4±0.1)ng/mL,P<0.05】,而血清MMP-2和VEGF水平分别为(213.6±30.4)ng/mL和(92.3±9.7)ng/mL,显著低于开腹组【分别为(244.9±35.3)ng/mL和(112.4±12.8)ng/mL,P<0.05】;在术后6个月,TIPS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22.9%,显著高于开腹组的8.3%(P<0.05),而两组感染、再出血和肝功能稳定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TIPS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PHT患者可改善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防止再出血,但有导致血氨升高和发生肝性脑病之虞,应该注意防治。
内镜下套扎术后应用卡维地洛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疗效研究
伍畅, 张远安, 彭春芬
2021, 24(3):  403-40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25
摘要 ( 221 )   PDF (812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取在内镜下套扎术(EVL)后应用卡维地洛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EVB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行EVL治疗,和观察组37例,采用EVL后给予卡维地洛治疗,均随访12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在急性期,本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死亡2例和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量和止血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住院日显著短于对照组【(10.4±2.4)d对(12.1±2.2)d,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2 w,两组血常规和肝功能指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2 w,观察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4.9±0.32)mg/l、(20.4±9.4)pg/ml和(25.1±8.1)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3±5.5)mg/l、(28.6±7.6)pg/ml和(34.7±9.3)pg/ml,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42.9%对48.4%,P>0.05);在随访3 m和6 m,观察组再出血率分别为11.4%和20.0%,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9.0%和45.2%,P<0.05)。结论 在EVL术后应用卡维地洛治疗肝硬化并发EVB患者疗效较好,能减少再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和随访观察。
应用DCE-MRI技术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效能分析
南东, 洪金玲, 姜海宇
2021, 24(3):  407-41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26
摘要 ( 174 )   PDF (1038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严重程度的效能。方法 2014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GOV患者,接受胃镜检查诊断并行GOV分级,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脏门静脉直径(PVD)、脾静脉直径(SVD)、脾脏长径(SD)和脾脏厚径(ST),使用DCE-MRI技术评估GOV程度,分析DCE-MRI技术诊断GOV程度的效能。结果 在本组88例肝硬化患者中,经胃镜检查诊断并发轻度GOV者60例,并发中重度GOV者28例;并发中重度GOV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6.0±3.8)g/L,显著低于并发轻度GOV患者【(40.1±3.7)g/L,P<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3.4±0.5)×109/L,血小板计数为(69.5±7.3)×109/L,均显著低于轻度GOV患者【分别为(4.2±0.3)×109/L和(103.3±16.4)×109/L,P<0.05】;PVD为(15.4±2.0)mm,SVD为(11.2±2.1)mm,SD为(155.9±29.8)mm,ST为(53.2±9.8)mm,均显著大于轻度GOV组【分别为(14.3±2.1)mm、(10.0±2.6)mm、(140.6±30.6)mm和(47.6±10.1)mm,P<0.05】;在28例中重度GOV患者中,DCE-MRI检查发现2级和3级GOV占比分别为42.9%和50.0%,显著高于轻度组的11.7%和0.0%(P<0.05);DCE-MRI技术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GOV严重程度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3%、92.9%和89.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和78.8%。结论 使用DCE-MRI检查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GOV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李华, 温江华, 吴英春, 潘宇翔
2021, 24(3):  411-41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27
摘要 ( 194 )   PDF (806KB) ( 2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2016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7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和9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超声检查,收集临床资料,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比较两种肝硬化患者临床特点的异同。结果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男性占比为86.2%,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70.8%,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乏力和纳差、蜘蛛痣、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发生率分别为79.3%、43.7%和28.7%,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别为56.3%、25.0%和3.1%,P<0.05】,而肝功能分级也显著好于乙型肝炎肝硬化(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乙型肝炎肝硬化(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6.2±1.6)×109/L,NLR为(3.5±2.8),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别为(4.9±1.3)×109/L和(2.6±1.9),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和ALT水平显著低于乙型肝炎肝硬化,而血清GGT和ALP水平分别为(296.5±22.7)U/L和(249.6±48.2)U/L,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别为(124.4±25.8)U/L和(116.7±30.2)U/L,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增大和肝实质回声增强发生率分别为36.8%和86.2%,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分别为12.5%和52.1%,P<0.05),而锯齿状肝被膜和肝实质不均匀回声发生率分别为26.4%和19.5%,显著低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分别为75.0%和55.2%,P<0.05)。结论 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相比,酒精性肝硬化有独特的临床特征,这些有助于临床医生给予针对性的处理。
非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周慧, 冯晓宁, 任浩, 刘杜先, 杨永峰, 熊清芳
2021, 24(3):  415-41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28
摘要 ( 178 )   PDF (2167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非肝硬化门脉高压症(NCPH)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变化。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住院的28例NCPH患者,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侧颈内静脉,使用一次性球囊导管测定肝静脉压力,计算 HVPG,接受肝活检检查。结果 在本组28例NCPH患者中,诊断特发性门脉高压(IPH)11例,非特发性门脉高压(NIPH)17例;IPH组平均年龄为(40.6±15.8)岁,显著小于NIPH组【(53.0±12.9)岁,P<0.05】;IPH组HVPG水平为(9.9±5.2)mmHg,显著低于NIPH组【(14.3±5.1)mmHg,P<0.05】;IPH组血清白蛋白和胆碱酯酶水平分别为(41.4±4.9)g/L和(6411.7±1839.3)U/L,显著高于NIPH组【分别为(33.9±6.1)g/L和(4438.5±1854.0)U/L,P<0.05】;IPH组腹水发生率显著低于NIPH组(27.3%对94.1%,P<0.01);腹水与HVPG高度相关(r=0.66,P<0.01),而消化道出血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与HVPG无显著性相关(r=0.193,P=0.324;r=-0.197,P=0.315);本组病例肝组织病理学共同特征为均无纤维化改变,但不同疾病有其独特的病理学表现。结论 在NCPH患者中,现有的技术手段可以区分IPH与NIPH,了解每种疾病的临床特征有助于正确处理,改善预后。
Viatorr覆膜支架用于TIPS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预后研究
赵凯, 薛晋峰, 薛鹏飞, 常鹏
2021, 24(3):  419-42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29
摘要 ( 298 )   PDF (809KB) ( 5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Viatorr覆膜支架用于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疗效和转归。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3例,在接受TIPS术治疗时分别使用裸支架联合Fluency覆膜支架或Viatorr覆膜支架。随访12 m。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99.5±9.8)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10.0±8.5)min,P<0.05】,术后两组门静脉压力均显著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 m,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2 m,观察组分流道失效率为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P<0.05);观察组死亡5例(6.8%),对照组死亡6例(8.2%,Log-rank值=0.099,P=0.753)。结论 相对于裸支架和Fluency覆膜双支架,使用Viatorr覆膜支架行TIPS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保持分流道通畅,值得进一步观察。
肝癌
长期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相关因素研究
谢宁, 黄娟秀, 严柳媚, 廖小莉
2021, 24(3):  423-42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30
摘要 ( 143 )   PDF (810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长期接受核苷酸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2年5月~2015年5月接受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17例,平均抗病毒治疗时间为(9.11±2.09)年。记录观察期内原发性肝癌发生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导致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观察期内,本组41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57例(13.7)%;肝癌组在有肝癌家族史、长期饮酒、Child-Pugh C级、未应用一线抗病毒药物、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水平仍大于20 IU/ml的比率显著高于未发生肝癌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存在肝癌家族史(OR=1.568,95%CI为1.074~2.289,P=0.020)、长期饮酒史(OR=1.791,95%CI为1.227~2.615,P=0.003)、Child-Pugh C级(OR=1.598,95%CI为1.095~2.333,P=0.016)、未应用一线抗病毒药物(OR=1.476,95%CI为0.997~2.168,P=0.047)和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水平仍未转阴(OR=1.480,95%CI为1.014~2.160,P=0.043)为肝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经过长期随访观察,发现有肝癌家族史、长期饮酒、Child-Pugh分级C级、未应用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仍大于20 IU/ml是导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危险因素,选择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戒酒、改善肝功能状态可能减少肝癌的发生,值得认真对待。
F-FDG PET/CT诊断胆管细胞癌分期价值研究
王耀政, 王瑜琳, 林毅
2021, 24(3):  427-43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31
摘要 ( 167 )   PDF (1753KB) ( 1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18F-氟代脱氧葡糖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分期的效能。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07例ICC患者和同期107名体检且身体健康的志愿者,接受18F-FDG PET/CT检查,行TNM分期评估,勾画感兴趣区域,计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Ⅰ期ICC组SUVmax值为(4.1±1.1)、Ⅱ期为(7.2±1.5)、Ⅲ期为(9.3±1.8),均显著高于健康组的【(2.0±0.9),P<0.05】;18F-FDG PET/CT检查显示在107例ICC患者中,TNM分期Ⅰ期为35例,Ⅱ期为47例,Ⅲ期为25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Ⅰ期、Ⅱ期和Ⅲ期分别为34例、48例和24例;经一致性分析,18F-FDG PET/CT诊断ICC患者TNM Ⅰ期的灵敏度为0.968,特异度为0.500,准确率为0.914,阳性预测值为0.938,阴性预测值为0.667,诊断Ⅱ期的灵敏度为0.976,特异度为0.667,准确率为0.956,阳性预测值为0.976,阴性预测值为0.667,诊断Ⅲ期的灵敏度为0.955,特异度为0.667,准确率为0.920,阳性预测值为0.955,阴性预测值为0.667。结论 18F-FDG PET/CT检查能够帮助诊断ICC,并协助TNM分期的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肝移植
活体肝移植治疗胆道闭锁儿童临床疗效研究
常青锋, 王静, 宋翠萍
2021, 24(3):  431-43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32
摘要 ( 146 )   PDF (814KB) ( 3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比较采用Kasai术后肝移植术或直接肝移植术治疗胆道闭锁(BA)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9月~2016年10月我科收治的BA儿童74例,其中在Kasai术后接受活体肝移植治疗38例,直接行活体肝移植治疗36例,随访3年。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序贯组接受活体肝移植时中位月龄为12.5(5.8,72.5)个月,显著大于肝移植组[7.2(5.8,36.8)个月,P<0.05],体质量为(12.8±5.2)kg,显著大于肝移植组[(10.2±6.6)kg,P<0.05],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58.4(20.4,500.8)μmol/L,显著低于肝移植组[250.9(60.8,468.0)μmol/L,P<0.05],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PELD)评分为(12.5±9.6),显著低于肝移植组[(20.8±15.4),P<0.05],两组移植物质量、供肝质量与受体体质量比(GRWR)、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中输血量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活体肝移植术后,肝移植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55.6%(20/36),显著低于序贯组[68.4%(26/38),P<0.05];在术后1 m、1 a和3 a,序贯组累积生存率为97.3%(37/38)、94.7%(36/38)和89.5%(34/38),肝移植组分别为97.2%(35/36)、91.7%(33/36)和86.1%(31/36),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BA患儿,可考虑直接接受活体肝移植手术治疗,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
胆石症
一步法和分步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冯浩, 吕海涛, 王子伟, 吴娟
2021, 24(3):  435-43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33
摘要 ( 155 )   PDF (810KB) ( 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一步法与分步法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6月我院诊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52例,其中87例接受一步法手术,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和胆总管探查取石(LCBDE)术,65例接受分步法手术,即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ERCP/EST)和LC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一步法组总手术时间为(156.3±42.6)min,术后置管率为98.9%,显著长于或高于分步法组【(124.4±31.4)min和15.4%,P<0.05】,而住院日为(14.4±3.9)d,住院费用为(27.9±7.0)千元,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分步法组【(18.7±4.2)d和(31.24±5.8)千元,P<0.05】;一步法组手术成功率为95.4%、结石清除率为93.1%,分步法组分别为100.0%和9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步法组术后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0.0%,显著低于分步法组的7.7%(P<0.05),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5%对 32.3%,P>0.05)。结论 一步法和分步法手术均可应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但在合适的患者采取一步法手术可能更迅速地解除病痛,疗效好。
三种影像学方法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比较研究
干艳英, 钟凯, 官燕玲, 李慧敏
2021, 24(3):  439-44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34
摘要 ( 175 )   PDF (2062KB) ( 2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腹部CT和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效能。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患者107例,术前行腹部超声、CT和MRCP检查,以术后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腹部超声、CT和MRCP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效能。结果 本组病例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59例;超声、CT和MRCP诊断结石分别为64.4%、67.8%和84.7%(P<0.05);对于直径≤8 mm的结石,MRCP的诊断率为80.0%(32/40),显著高于超声诊断的60.0%(24/40)或腹部CT诊断的57.5%(23/40),MRCP对结石的定位准确率为84.8%(50/59),也显著高于超声检查的66.1%(39/59)或腹部CT检查的67.8%(40/59,P<0.05);MRCP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4.8%(50/59)、89.6%(43/48)和86.9%(93/107),显著高于超声检查【分别为64.4%(38/59)、83.3%(40/48)和72.9%(78/107),P<0.05】或腹部CT检查【分别为67.8%(40/59)、81.3%(39/48)和73.8%(79/107),P<0.05】。结论 MRCP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效能较高,优于腹部CT或超声检查,尤其是对直径≤8 mm的小结石,应该引起重视。
术前胆汁CT值测定诊断胆囊泥沙样结石的应用价值分析
韩文有, 李向军, 赵森峰, 徐俊梅, 刘博
2021, 24(3):  443-44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35
摘要 ( 278 )   PDF (1577KB) ( 1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术前胆汁CT值测定在胆囊泥沙样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9月~2020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常规检查假阴性的胆囊泥沙样结石患者72例和同期因肝脏手术切除正常胆囊的患者40例,常规检查腹部CT并测量CT值,比较两组血白细胞、血淀粉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酰转肽酶(GGT)、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CT值诊断的效能。结果 两组肝功能和血象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胆囊结石患者胆汁CT值为(66.01±18.24)Hu,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25.40±8.23)Hu,P<0.05】;两组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以胆汁CT值>25.60 Hu为截断点,其诊断胆囊泥沙样结石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4,灵敏性为92.3%,特异性91.0%。结论 常规影像学检查假阴性的胆囊泥沙样结石患者胆汁CT值显著高于正常胆囊者,结合临床表现和胆汁CT值可以诊断胆囊泥沙样结石,值得进一步研究。
短篇论著
血清内毒素结合蛋白和sCD163水平预测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分析
党玲, 贾皑, 王芳
2021, 24(3):  447-44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36
摘要 ( 133 )   PDF (841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血清内毒素结合蛋白(LBP)和可溶性CD163(sCD163)预测亚急性肝衰竭(SALF)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SALF患者和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50例健康人,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LBP和sCD163。记录死亡例数,获得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 肝衰竭患者血清LBP和sCD163水平分别为(110.28±19.21)ng/ml和(123.19±10.22 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8.19±5.66)ng/ml和(35.49±4.31)ng/ml,P<0.05】;29例死亡患者入院时血清LBP和sCD163水平分别为(134.32±12.11)ng/ml和(143.11±9.19)ng/ml,均显著高于31例生存患者【分别为(93.21±7.11)ng/ml和(97.19±4.33)ng/ml,P<0.05】;SALF患者血清LBP和sCD163水平与MELD评分均呈正相关(r=0.9456、r=0.9122,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BP、sCD163和MELD评分预测SALF患者死亡的AUC分别为0.9182、0.9830和0.8534(P<0.05)。结论 应用血清LBP和sCD163预测SALF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综述
妊娠特有肝病诊治进展
朱琳, 秦刚
2021, 24(3):  449-45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37
摘要 ( 151 )   PDF (820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妊娠期肝脏存在正常的生理变化。尽管如此,妊娠期仍有3%的孕妇出现肝功能异常。妊娠特有肝病是妊娠期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在死亡的妊娠期妇女中,约0%~25%孕妇死于妊娠特有性肝病。提高对妊娠特有肝病的认知度和诊治水平尤为重要。本文回顾了近几年有关妊娠特有肝病的研究文献,总结了部分妊娠特有肝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供临床医师参考。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现状
张鑫赫, 田昊宇, 李异玲
2021, 24(3):  453-45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1.03.038
摘要 ( 160 )   PDF (832KB) ( 1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发生在肝内小胆管的慢性、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熊去氧胆酸是目前唯一的一线治疗药物,对奥贝胆酸、贝特类和免疫抑制剂等二线药物的疗效研究已经取得新进展,而非药物治疗措施的效果和安全性还在进一步探索中。对于PBC患者,不同的肝外表现也有不同的治疗方案。本文就PBC的治疗现状进行了综述,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