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更多...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更多...
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邮局订阅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期目录

2019年 第2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3-10
述评
酒精性肝炎的诊断与挑战*
张岱,王炳元
2019, 22(2):  153-15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01
摘要 ( 147 )   PDF (358KB) ( 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家论坛
酒精性肝病治疗研究进展
孙韬华,刘振胜,辛永宁
2019, 22(2):  156-15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02
摘要 ( 177 )   PDF (450KB) ( 2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药物性肝损伤临床与组织病理学特点
刘立伟,赵新颜
2019, 22(2):  160-16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03
摘要 ( 166 )   PDF (470KB) ( 3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防治指南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2019, 22(2):  164-17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04
摘要 ( 350 )   PDF (621KB) ( 3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性肝炎
IL-6上调SCD1表达对HepG2细胞脂质合成功能的影响*
曹白鸽,刘冲霄,陈源文,董艳
2019, 22(2):  172-17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05
摘要 ( 227 )   PDF (652KB) ( 3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IL-6对HepG2细胞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 (SCD1)基因的影响及其SCD1基因表达的改变对细胞脂质合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rIL-6刺激HepG2细胞,检测细胞内脂质合成以及细胞SCD1基因水平变化。分别构建人SCD1真核表达质粒和小干扰(small interfering) RNA,转染HepG2细胞,观察改变SCD1水平后HepG2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及细胞内脂质合成的变化。结果 rIL-6刺激HepG2细胞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空质粒组比,转染真核表达质粒细胞SCD1 蛋白表达增加,细胞脂质合成相关基因SREBP1c和FASN相对水平增加1.35倍和1.27倍,脂质氧化代谢相关基因PPARα和ASCL3水平降低12.3%和13.5%;细胞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转染small interfering RNA,再用rIL-6刺激HepG2细胞SCD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细胞甘油三酯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脂质合成相关基因SREBP1c和FASN水平显著下降了32.3%和51.9%,脂质分解相关基因PPARα相对水平也下降了80%(P<0.05),而ASCL3水平无显著变化(P=0.832)。结论 rIL-6通过上调HepG2细胞SCD1基因表达,引起细胞内脂质合成增加,导致甘油三酯含量增多。
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与粪便HBV DNA水平对比研究
王明,张抒,李明,文君,郑振江
2019, 22(2):  176-17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06
摘要 ( 193 )   PDF (642KB) ( 2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和粪便HBV DNA与血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CHB患者73例,常规检测血生化、HBV标记物和HBV DNA水平,同时收集粪便,测量HBV DNA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梭菌属、白色念珠菌、拟杆菌、普雷沃氏菌、瘤胃球菌等9种肠道菌群DNA,比较血清和粪便HBV DNA与肝功能和肠道菌群DNA的相关性。结果 48例血清HBeAg阳性患者粪便和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5.9±1.6) copies/ml和(7.2±1.6) copies/ml,均显著高于25例血清HBeAg阴性组的(5.0±1.9) copies/ml和(6.1±1.3) copies/ml (t=4.401,P=0.024;t=5.936,P=0.008);21例轻度、47例中度和5例重度CHB患者粪便和血清HBV DNA定量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HBV DNA与血清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r=0.61,P=0.002),与血清ALP和TBIL水平呈负相关(r=-0.49,r=-0.54,P<0.05),而血清HBV DNA与血清ALT或AST水平呈负相关(r=-0.46,P=0.023;r=-0.52,P=0.008);粪便HBV DNA与肠球菌呈正相关(r=0.49,P=0.005),而血清HBV DNA与乳酸杆菌呈负相关(r=-0.53,P<0.001),其余肠道菌群与HBV DNA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HB患者粪便存在HBV DNA,其检测的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周积云,马勇,丁体龙,涂远航,陈策
2019, 22(2):  180-18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07
摘要 ( 188 )   PDF (658KB) ( 2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阶段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以及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与血清HBsAg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8年4月~2018年8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8例,其中免疫耐受期20例,免疫清除期28例,非活动期20例,再活动期20例,另选择健康人20例。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结果 健康人与免疫耐受期患者外周血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6.1±3.5)%和(26.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清除期患者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为(40.1±4.7)%,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非活动期和再活动期患者外周血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0.3±2.2)%和(26.1±2.2)%,显著低于健康人(P<0.05);外周血HBsAg低、中、高三组人群外周血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4.0±7.5)%、(28.4±8.9)%和(33.2±8.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病程阶段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CD28+T淋巴细胞百分比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病毒长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有关,而这种失调可能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
IL28B基因多态性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影响
袁春晖,李春雨,李红丽,赵红娜,王文红,孟庆旭,张中学
2019, 22(2):  184-18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08
摘要 ( 174 )   PDF (680KB) ( 1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IL28B基因单核甘酸多态性(SNP)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143例,给予Peg-IFNα治疗24~144 w,随访52 w。采集外周血,提取DNA,检测IL28B 基因SNP位点rsl2979860、rs8099917和rsl2980275多态性分布。应用二分类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IL28B 基因SNP位点对病毒学应答率的影响。结果 在治疗和随访结束时,应答58例(40.6%),无应答者85例;在143例CHB患者中,rsl2979860位点CT型占9.1%,TT型占0.7%,CC型占90.21%, rs8099917位点GT型占9.1%,TT型占90.9%,rsl2980275位点AG型占10.5%,AA型占89.51%;应答者rsl2979860 CC基因型为94.8%,显著高于未应答者的87.1% (P<0.05),rs8099917 TT基因型为96.6%,显著高于未应答者的87.1% (P<0.05),rsl2980275 AA基因型为94.8%,显著高于未应答者的85.9%(P<0.05); 校正基线资料后,经二分类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28B基因rsl2979860位点为病毒学应答的独立影响因子(P<0.05)。结论 IL28B基因的SNP位点与Peg-IFNα治疗HBeAg阳性的CHB患者病毒学应答密切相关,临床医生在决定给予抗病毒治疗前,可以根据检测的血IL28B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预测Peg-IFNα的最终治疗效果,而作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慢性乙型肝炎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蒋奕,刘冰
2019, 22(2):  188-19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09
摘要 ( 167 )   PDF (675KB) ( 2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临床特征及肝组织病理学表现的差异。方法 2013年~2017年我院诊治的CHB患者300例和CHC患者100例,收集临床资料并行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CHC患者年龄显著大于【(47.6±12.8)岁对(36.3±9.7)岁】、病程显著长于【(13.1±0.9)年对(6.2±1.8)年】、基础疾病显著多于(39.0%对18.7%)、经血感染显著多于(63.0%对36.7%)、母婴传播显著少于(3.0%对29.7%)、吸毒感染显著多于(40.0%对7.0%)和性传播显著少于(14.0%对26.7%)CHB患者(P<0.05);CHB患者血清ALT水平为(76.5±10.8) U/L,AST水平为(111.2±21.3) U/L,与CHC患者的【(105.2±20.8) U/L和(98.3±20.1) U/L】比,差异显著(P<0.05);CHC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2者为83.0%,显著高于CHB患者的48.7%(P<0.05),而肝纤维化分期>S2者为65.0%,也显著高于CHB患者的28.3%(P<0.05)。结论 CHC患者由于病程长,发病隐匿,肝组织损伤更明显,需要积极的治疗。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PD-1受体表达及意义研究*
吴静,东保吉,吴超
2019, 22(2):  192-19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10
摘要 ( 161 )   PDF (722KB) ( 3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血清病毒载量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情况。方法 根据血清HCV RNA水平不同,将180例CHC患者分为低病毒载量组76例,3 lg copies/ml≤血清HCV RNA<6 lg copies/ml和高病毒载量组104例,血清HCV RNA≥6 lg copies/ml。比较两组外周血Tfh细胞百分比、Tfh细胞表面PD-1阳性率、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的差异。结果 低病毒载量组和高病毒载量组血清HCV RNA水平分别为(4.5±1.2)lg copies/ml和(6.4±0.7)lg copies/ml,Tfh细胞表面PD-1阳性百分比分别为(26.2±2.2)%和(37.2±1.1)%,Tfh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9±0.7)%和(5.1±0.4)%,血清IL-21水平分别为(46.8±1.3) ng/L和(21.7±1.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病毒载量组和高病毒载量组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1.1±4.6)%和(37.6±4.4)%,CD8+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4.0±3.1)%和(31.7±3.9)%, CD4+T/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3.3±0.2)和(2.3±0.1),CD19+B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6.7±3.9)%和(11.8±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病毒载量组和高病毒载量组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PD-1阳性率分别为(10.1±2.3)%和(2.4±0.6)%],CD8+T细胞表面PD-1阳性率分别为(6.3±2.2)%和(1.0±0.3)%,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血清病毒载量的CHC患者外周血Tfh和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1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探讨它们对病情、抗病毒治疗应答和预后的关系,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重度肝纤维化相关因素分析*
吴亚平,周冰清,蒋蓓莉
2019, 22(2):  196-19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11
摘要 ( 187 )   PDF (721KB) ( 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既往有有偿献血史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发生重度肝纤维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既往有有偿献血史的CHC患者248例,采用FIB-4指数对肝纤维化进行分期诊断,即将FIB-4指数>3.25定义为重度肝纤维化,FIB-4指数≤3.25定义为非重度肝纤维化。使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RT-PCR法检测HCV RNA。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C患者发生重度肝纤维化的相关因素,计算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 经FIB-4指数评估,在本组248例既往有有偿献血史的CHC患者中,发现重度肝纤维化86例(34.7%),非重度肝纤维化162例(6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人群文化程度、病程、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糖尿病、吸烟量、饮酒量、抗病毒治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合并HBV感染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肝纤维化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为(86250.4±673.7) IU/ml,与非重度肝纤维化患者的(86193.1±702.5) IU/m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水平为(6.8±1.3) mmol/L,谷丙转氨酶为(47.3±10.4) U/L,谷草转氨酶为(48.1±10.7) U/L,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3.8±1.0)×109/l, 与非重度肝纤维化组【分别为(5.9±1.1) mmol/L、(36.9±9.6) U/L、(35.6±10.1) U/L和(5.0±1.2)×109/l】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发现的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OR=1.982,P=0.002)、饮酒量≥50 g/d(OR=3.422,P=0.019)、病程长(OR=2.648,P=0.006)、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OR=2.413,P=0.029)、未进行抗病毒治疗(OR=4.733,P=0.030)为影响患者发生重度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CV感染往往呈慢性经过,感染者发生重度肝纤维化与多种因素有关,低收入人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合并症的存在和不能有效地抗病毒治疗是既往有有偿献血史的CHC患者发生重度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予以高度重视。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的关系及对治疗应答的影响*
彭小燕,徐莉娟,刘鹏,祁双宝,孙一鸣
2019, 22(2):  200-20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12
摘要 ( 173 )   PDF (723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水平及其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3年4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AIH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DA水平,常规行肝活检,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指标诊断肝组织界面炎的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H患者对治疗应答不良的因素。结果 53例AIH活动期、17例缓解期患者和38例健康人血清ADA水平分别为(30.2±7.1) U/L、(16.5±4.3) U/L和(12.9±2.2) U/L,差异显著(P<0.05);17例轻度、21例中度和32例重度肝组织界面炎患者血清ADA水平分别为(16.5±4.3) U/L、(26.0±4.7) U/L和(32.9±7.2) U/L,差异显著(P<0.05);血清ADA诊断严重界面炎的曲线下面积(AUC)等于0.867(95%CI:0.764~0.936),最佳截断点为22.1 U/L,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63.2%;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血清ADA、ALT、AST、TBIL、GGT、ALP、IgG、IgM水平、抗gp210抗体阳性和肝硬化可能与AIH患者对治疗应答不良有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DA、ALP和肝硬化是AIH患者对治疗应答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AIH患者血清AD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密切相关,并可能影响对治疗的应答,可协助预判对治疗的应答反应,从而可帮助选择合适的治疗患者。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程序性死亡受体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林兰,沈敏,阮健文
2019, 22(2):  204-20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13
摘要 ( 162 )   PDF (739KB) ( 1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肝组织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AIH患者68例(活动期48例,缓解期20例),在超声引导下使用BARD一次性全自动活检枪行肝穿刺活检术取得肝组织。另选择同期肝血管瘤患者13例,经手术取得肝组织。采用ABC法检测肝组织PD-1表达。比较肝组织PD-1表达情况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其与血生化学和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48例活动期AIH患者血清TBIL、AST、ALT、ALP和GGT水平分别为(72.1±48.9) μmol/L、(243.1±170.4) U/L、(345.3±217.7) U/L、(154.3±94.6) U/L和(86.5±43.5) U/L,显著高于20例缓解期患者【分别为(14.8±4.2) μmol/L、(28.3±8.7) U/L、(27.6±8.8) U/L、(73.3±51.3) U/L和(71.3±27.3) U/L,P<0.05】;活动期患者血清GLO和IgG水平分别为(34.3±11.3) g/L和(23.2±7.5) g/L,显著高于缓解期【分别为(30.7±10.2) g/L和(11.7±4.6) g/L,P<0.05】; 68例AIH患者肝组织PD-1表达阳性率为(13.61±6.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5±0.68)%(P<0.05),而48例活动期患者肝组织PD-1表达阳性率为(16.56±7.81)%,显著高于缓解期组的(6.56±3.21)%(P<0.05);48例活动期患者肝组织界面性肝炎为93.75%,淋巴细胞浸润为89.58%,单管破坏性炎症为6.25%,而20例缓解期患者无界面性肝炎、淋巴细胞浸润或单管破坏性炎症表现;活动期AIH患者肝组织PD-1表达阳性率与血清TBIL (r=0.996,P<0.001)、AST(r=0.989,P<0.001)、ALT(r=0.995,P<0.001)、ALP(r=0.998,P<0.001)、GGT(r=0.995,P<0.001)、GLO(r=0.996,P<0.001)和IgG(r=0.997,P<0.001)均呈正相关,在缓解期AIH患者,肝组织PD-1表达阳性率与血清TBIL (r=0.999,P<0.001)、AST(r=0.999,P<0.001)、ALT(r=0.999,P<0.001)、ALP(r=0.999,P<0.001)、GGT(r=0.999,P<0.001)和IgG(r=0.999,P<0.001)呈正相关(P<0.001)。结论 AIH患者肝组织PD-1表达增强,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密切相关,其参与肝损伤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药物性肝损伤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分析*
黄春洋,单晶,廖慧钰,黄云丽,韩莹,张小丹,杜晓菲,任美欣,边新渠,刘燕敏
2019, 22(2):  208-21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14
摘要 ( 214 )   PDF (764KB) ( 1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点,为临床应用激素治疗DILI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10月诊治的DILI患者21例,在停止损肝药物和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损伤加重而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在21例DILI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49.3±15.2) 岁;急性DILI 12例,慢性DILI 9例;自身抗体阳性17例(81.0%);15例行肝穿病理学检查,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简易评分为(3.9±1.2) 分,未行肝穿检查患者在不计算病理学计分的AIH简易评分为(3.5±0.8) 分;应用甲基强的松龙的剂量为(0.65±0.15) mg·kg-1·d-1,属于中小剂量;激素治疗后血生化指标好转,白细胞计数明显上升;未出现不可控制的感染;在13例随访患者,停用激素后7例出现了病情反复。结论 对护肝治疗不应答的伴有自身抗体阳性的DILI患者,可选择中小剂量、中短疗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停药后容易病情复发,值得探索停药方法。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血浆MiRNA-4284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吴秀欣,张惠勇,张凯
2019, 22(2):  212-21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15
摘要 ( 144 )   PDF (768KB) ( 1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损伤(ATDH)患者血浆微小RNA(miRNA)-4284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初治的200例肺结核患者,采用 WHO 推荐的标准6个月短程化学方案抗结核治疗,采用高通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浆miRNA-4284水平。绘制血浆miRNA-4284水平诊断ATDH的ROC曲线,评估其诊断ATDH的效能。结果 经过6个月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功能损伤70例(35.0%),其中肝细胞型24例,胆汁淤积型20例,混合型26例;ATDH组血浆miRNA-4284水平为(1.9±1.6),显著高于非ATDH组的 【(0.9±0.6),P< 0.05】;以血浆miRNA-4284水平=1.15为诊断ATDH的最佳截断点,其曲线下面积为0.71(95%CI:0.43~1.45),诊断ATDH的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69.9%,阳性预测值为77.8%,阴性预测值为67.4%,正确性为68.0%;经护肝治疗3个月,70例ATDH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而血浆miRNA-4284水平也降至(0.8±0.5)。结论 ATDH患者血浆miRNA-4284水平显著升高,在诊断ATDH和评估抗痨疗效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肝衰竭
314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宋芳娇,朱冰,吕飒,田华,王海波,辛绍杰,游绍莉
2019, 22(2):  216-21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16
摘要 ( 164 )   PDF (762KB) ( 1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衰竭(DILF)患者的致病药物、临床特征和预后,为临床救治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314例DIL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RUCAM药物性肝损伤(DILI)评分标准诊断,分析其基础疾病、致病药物、临床特征、治疗和转归情况。结果 在314例DILF患者中,男性97例(30.9%),女性217例(69.1%),男女比例为1:2.5,平均年龄为(43.8±17.0)岁, 30~39岁年龄段男女发病人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DILF占我院肝衰竭比例呈上升趋势;主要致病药物涉及中草药和中成药类(45.5%)、解热镇痛药(18.0%)、抗结核药(12.6%)等;所患基础疾病主要涉及发热(20.1%)、皮肤病(15.6%)、结核病(12.7%)等;肝衰竭分型主要以亚急性肝衰竭(60.8%)为主;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56.7%)为主;自发病起3个月内,生存率为58.9%。结论 近十几年来我院DILF占肝衰竭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致病药物种类较多,病死率高,需引起临床重视。
戊型肝炎肝衰竭死亡原因分析*
高朋彬,赵晓彦,秦浩,吴凤影,钟海振,王琳,贾慧娜,李树娟
2019, 22(2):  220-22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17
摘要 ( 196 )   PDF (788KB)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影响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其防治提供经验。方法 2009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加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40例,经内科综合治疗后生存63例,死亡77例。回顾性分析生存与死亡患者肝功能指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血清甲胎蛋白峰值水平仅为(47.6±8.9) ng/ml,显著低于生存组[(175.8±254.1) ng/ml,P<0.05],血清总胆红素峰值水平为(377.3±164.6) μmol/L,显著高于生存组[(251.7±151.4) μmol/L,P<0.05],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4±0.6),显著高于生存组【(1.6±0.2),P<0.001】,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2.2±9.9) g/L,显著低于生存组【(35.8±8.2) g/L,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60岁(P<0.001)、有肝脏基础疾病(P=0.032)、并发肝性脑病(P=0.024)、存在感染(P=0.03)、并发消化道出血(P=0.014)、有腹水(P=0.02)为影响慢加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性脑病(P=0.005)、感染(P<0.001)、消化道出血(P=0.001)和基础肝病 (P=0.004)是影响慢加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部分戊型肝炎患者会发展至肝衰竭,以慢加急性肝衰竭为多见,内科综合治疗仅在不到一半的患者有效,而血清胆红素水平和INR太高患者预后不良,并发肝性脑病、感染、消化道出血和有基础肝病是影响慢加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对此类患者应进行积极的护理和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肝硬化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B7-H3和IL-1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孟淑荣,王山山
2019, 22(2):  224-22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18
摘要 ( 185 )   PDF (809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B7-H3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探讨它们水平变化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4月~2017年3月纳入11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3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0例,和健康志愿者20名。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7-H3和IL-18水平,采用直线相关分析肝硬化患者血清B7-H3与IL-18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 8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B7-H3水平为(62.29±22.17) ng/ml,显著高于33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32.27±10.29) ng/ml(P<0.05)或20例健康人的(11.35±4.48) ng/ml(P<0.05),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B7-H3水平也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水平为(585.63±121.28) pg/ml,显著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396.29±86.91) pg/ml(P<0.05)或健康人的(155.31±76.93) pg/ml(P<0.05),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水平也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B7-H3水平与IL-18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r=0.4111,P<0.01);26例Child-Pugh C级患者血清B7-H3水平为(76.53±22.76) ng/ml,显著高于33例Child-Pugh A级患者的(23.27±9.84) ng/ml或54例Child-Pugh B级患者的(52.21±13.94) ng/ml(P<0.05),Child-Pugh C患者IL-18水平为(594.13±112.21) pg/ml,显著高于Child-Pugh B级患者的(408.06±92.41) pg/ml或Child-Pugh A级患者的(243.82±57.03) pg/ml(P<0.05),Child-Pugh B级患者血清IL-18水平也显著高于Child-Pugh A级(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B7-H3和IL-18水平升高,两者呈正相关,提示B7-H3可能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一个预后不良因子,通过与IL-18的协同作用,引起体内免疫功能紊乱,加重了肝细胞损伤,从而促进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临床研究
陈俊邦,李健,梁俊迪,全毅,黎广庆,杨开
2019, 22(2):  228-23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19
摘要 ( 147 )   PDF (807KB) ( 1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疗效,并总结术中操作关键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2012年3月~2017年1月诊治的14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行肝脏增强CT和肝静脉-门静脉血管CT三维重建,再行TIPS治疗。结果 147例患者均经右颈静脉入路穿刺,操作成功146例(99.3%);术中发生穿刺胆管、胆囊、肝动脉和肝包膜者分别为5例(3.4%)、2例(1.4%)、4例(2.7%)和8例(5.5%);2例(1.4%)发生异位栓塞;术前患者干质量(13.0±2.1) kg,空腹血糖(6.4±1.0) mmol/L,空腹胰岛素(20.2±9.3) mU/L,白蛋白(37.4±5.0) g/L,肌酐(59.2±15.9) μmol/L,尿素(5.1±1.6) mmol/L,总胆红素(18.6±5.0) μmol/L,血氨(66.8±24.3) μmol/L;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分别为(15.4±3.2) kg、(5.8±1.4) mmol/L、(15.3±3.3) mU/L、(34.8±3.6) g/L、(58.5±10.9) μmol/L、(4.1±1.6) mmol/L、(27.3±7.2) μmol/L、(70.1±34.4) μmol/L,即术后门静脉压明显下降,干质量、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上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白蛋白、尿素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发生支架狭窄31例(21.2%),肝性脑病25例(17.1%)。结论 TIPS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可靠方法。手术的重点在于精确的穿刺定位,术前行CT检查和肝静脉-门静脉血管三维重建、术中行门静脉造影有助于保证穿刺操作的成功。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杨珍杰,李洪涛,王剑,李霞,陈媛
2019, 22(2):  232-23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20
摘要 ( 169 )   PDF (813KB)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就诊的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6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肝治疗,给予观察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48 w。随访两组24 w。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 Ⅲ)、透明质酸(HA),常规使用Fibroscan行肝脏硬度检测(LSM)。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HCV RNA水平为(2.0±0.4) lg IU/ml,显著低于对照组【(3.8±1.3)lg IU/ml,P<0.05】;血清AST和ALT水平分别(46.03±24.05) U/L和(36.32±20.1) U/L,显著低于对照组【(78.7±21.1) U/L和(51.2±20.9) U/L,P<0.05);观察组血清LN、PCⅢ和HA水平分别为(126.3±29.0)μg/L、(212.3±43.8)μg/L和(211.4±42.0)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40.3±32.1)μg/L、(267.5±39.8)μg/L和(329.6±68.4)μg/L,P<0.05】;观察组LSM为(13.6±2.4) kPa,显著低于对照组【(17.6±5.2)kPa,P<0.05】;在随访时发现,观察组血清ALT复常率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3.4%对45.9%和72.1%对9.8%,P<0.05),而疾病进展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1%(P<0.05)。结论 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显著提高SVR,延缓肝纤维化进展,稳定肝功能指标。
内镜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甘厦,方念,黄神安,程飞,张海丽,万娟
2019, 22(2):  236-23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21
摘要 ( 167 )   PDF (832KB) ( 2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采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4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64例,被分为两组,每组32例。在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和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则在上述治疗12 h后,给予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治疗。结果 在治疗1 w末,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6%(P<0.05),对照组死亡3例;治疗后,观察组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为(6.5±1.0) 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9±1.1) mmHg,而RBC为(4.7±0.5)×1012/L,Hb为(118.5±23.1) g/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0.4)×1012/L和(104.4±22.5) g/L,P<0.05]; 观察组止血时间为(1.3±0.4)d、输血量为(1.7±1.0) U、住院日为(20.4±3.5) d,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8±0.5) d、(2.8±1.5) U和(29.8±4.0) d,P<0.05];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为53.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6.2%(P<0.05)。结论 针对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采用内镜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可有效止血,缩短住院时间,止血迅速,治疗后再出血发生率低,且安全性较高。
脾切除联合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断流术后应用华法林对门静脉血栓的防治作用
赵晓飞,林栋栋,李宁,臧运金,郭庆良,武聚山
2019, 22(2):  240-24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22
摘要 ( 262 )   PDF (851KB) ( 1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脾切除联合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断流术后应用华法林对门静脉血栓的防治效果。方法 2010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48例门静脉血栓(PVT)患者,在行脾切除联合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断流术后,对25例患者短期应用华法林治疗1个月,23例患者应用华法林6个月,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门静脉血栓变化。随访比较两组门静脉血栓变化和预后情况。结果 随访2年,48例术前存在PVT患者在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后,PVT进展20例(41.7%),其中长期应用华法林组6例(26.1%),显著低于短期应用华法林组的14例(56.0%,P<0.05);PVT显著进展11例(22.9%),其中长期应用华法林组2例(8.7%),也显著低于短期应用华法林组的9例(36.0%,P<0.05);短期应用华法林组PVT再通、再出血、肝癌和死亡发生率分别为0.0%、4.0%、8.0%和4.0%,与长期应用华法林组(分别为4.3%、4.3%、4.3%和0.0%)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脾切除联合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断流术后应用华法林防治门静脉系统血栓安全、有效,可使患者获益。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和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患者右心功能*
霍会芹,巩晓红,李正宏
2019, 22(2):  244-24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23
摘要 ( 163 )   PDF (861KB) ( 2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实时三维超声(RT-3DE)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检测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患者右心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11月诊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患者70例,其中代偿期肝硬化3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5例,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3DE测量右心房容积指数(RAVI),常规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D)、右心室舒张末内径(RVIDd)、右心室收缩末内径(RVIDs)、室间隔(IVS)和左心室后壁(LVPW),计算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测量三尖瓣口前向血流舒张早期E峰(ETV),运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成像测量三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e' (e'TV),计算ETV/e'TV比值。采用M型超声测量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采用2D-STI技术测量右左心室收缩期右心房心肌平均峰值应变(MSs)、左心室舒张早期右心房心肌平均峰值应变(MSe)、左心室舒张晚期右心房心肌平均峰值应变(MSa),并获得左心室收缩期右心房心肌平均峰值应变率(M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右心房心肌平均峰值应变率(MSRe)和左心室舒张晚期右心房心肌平均峰值应变率(MSRa)。结果 与健康人比较,代偿期肝硬化患者LAD、LVPW、ETV/e'TV升高,TAPSE降低(P<0.05);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比较,代偿期肝硬化患者RVIDs、IVS、LVPW、ETV/e'TV降低,TAPSE升高(P<0.05);与健康人比,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RAV max、RAV min、RAV pre、RAVIa和RAVIt显著增大,而RAVIp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比,代偿期肝硬化患者RAV max、RAV min、RAV pre、RAVIa和RAVIt显著减小,而RAVIp显著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人比,代偿期肝硬化患者MSe、MSRs和MSRa显著增大,而MSRe和MSa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比,代偿期肝硬化患者MSs、MSe、MSRs、MSRe和MSRa显著增大,而MSa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借助RT-3DE和2D-STI技术检测可以敏感地反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患者左心功能状况,对早期正确评估心脏功能有极大的帮助。
肝癌
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miRNA-30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王虎明,樊东升,徐杰,刘险峰,周宁,丽敏,包娜娜
2019, 22(2):  248-25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24
摘要 ( 249 )   PDF (847KB) ( 1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微小RNA(miRNA)-30c(miRNA-30c)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HCC患者35例,经外科手术切除肿瘤获得癌组织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癌组织miRNA-30c相对水平。不同临床和病理因素患者癌组织miRNA-30c水平高低的风险比(OR)和95%可信区间(CI)采用Logistic二项回归分析。采用Kaplan-Meier最小乘积法评价患者的生存率,不同miRNA-30c水平患者生存率的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35例HCC患者癌组织miRNA-30c相对水平为0.6,95%CI为0.3~0.6,其中癌组织miRNA-30c相对水平低于0.6者13例,大于0.6者22例;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肝炎病史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高低患者癌组织miRNA-30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7例存在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miRNA-30c水平为(0.2±0.0),显著低于18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0.8±0.1),P<0.05】;调整后的风险比(OR)=5.4,95%CI:1.2~20.1;癌组织miRNA-30c高水平患者总生存期为(14.5±6.7)个月,95%CI为11.0~28.4个月,显著长于低水平患者【(7.9±1.5)个月,95%CI为3.2~10.7个月,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HCC患者癌组织miRNA-30c相对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其是否可作为潜在的PLC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标志物还需进一步研究。
18F-FDG PET/CT检查指标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临床价值研究*
幸奠奎,程婧
2019, 22(2):  252-25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25
摘要 ( 250 )   PDF (887KB) ( 2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18氟-代脱氧葡萄糖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18F-FDG PET/CT)检查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HCC患者99例,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然后行肝叶切除术。结果 在99例HCC患者中,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有MVI患者42例,无MVI患者57例;18F-FDG PET/CT检查结果显示,肝内肿瘤表现为低密度或稍低密度阴影,病灶呈不规则状,大多数情况呈类圆形,部分肿瘤周围伴有子灶。PET/CT检查显像阳性73例(73.7%),其中MVI阳性组为85.7%,显著高于MVI阴性组的64.9%(P<0.05); MVI阳性组肿瘤直径为(7.6±2.8) cm,显著大于MVI阴性组的(5.4±2.4) cm,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7.4±5.2),显著高于MVI阴性组的【(5.3±5.2),P<0.05】;MVI阳性与MVI阴性患者肿瘤组织学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VI阳性患者肿瘤分化为III/IV型比例显著高于MVI阴性患者(88.1%对75.4%,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99例HCC患者1 a总体生存率为81.8%,无瘤生存率为60.6%,其中MVI阳性组1 a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7%和47.6%,显著低于MVI阴性组的91.2%和70.2%(P<0.05)。结论 肝细胞癌伴有微血管侵犯患者在行18F-FDG PET/CT检查时有一些特点值得总结和观察,其临床意义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血糖水平对原发性肝癌患者18F-FDG摄取和PET/CT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研究*
李克田,沈明格,王凤荣,胡春荣,曹玉杰,芦鹏
2019, 22(2):  256-25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26
摘要 ( 192 )   PDF (948KB) ( 2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血糖水平对肝脏氟脱氧葡萄糖F1818F-FDG)摄取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检查的PLC患者187例,其中空腹血糖水平正常者71例,高血糖者116例。在PET/CT检查后,测量肝右叶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比较两组肝图像质量和18F-FDG摄取结果,采用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计算连续性变量与肝脏SUVmean间的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再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肝脏SUVmean的影响因素。结果 血糖正常患者肝图像质量为0级者5例(7.0%),1级者14例(19.7%),显著低于血糖升高患者的20例(17.2%)和31例(26.7%),肝图像质量为2级者21例(29.5%),为3级者31例(43.8%),显著高于血糖升高患者的30例(25.8%)和35例(30.3%,P<0.05);高血糖组患者肝脏18F-FDG摄取为(5.1±1.4),显著高于血糖水平正常组患者【(3.9±1.3),P<0.05】;血糖、年龄、FT3和基础代谢率(BMR)与SUVmean间的相关和偏相关系数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糖、年龄和血清甲状腺素(FT3)是影响肝脏SUVmean变化的独立因素。结论 血糖水平可影响PLC患者肝脏18F-FDG摄取和PET/CT检查图像质量,而年龄和血清FT3也是影响肝脏SUVmean变化的独立因素。临床在行18F-FDG PET/CT检查前,应积极调控血糖水平至合理范围,并在判读PET/CT检查图像时,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王秀清,马艳君,詹晋莉
2019, 22(2):  260-26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27
摘要 ( 187 )   PDF (901KB) ( 3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特殊部位HCC患者(观察组)36例和同期收治的普通部位HCC患者36例(对照组),采用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并在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近期考核,观察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发生率分别为44.4%、25.0%、19.5%和11.1%,与对照组的47.2%、27.8%、16.7%和8.3%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AFP阴转率为84.4%,与对照组的83.9%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 m、1 a、18 m和2 a生存率分别为94.4%、88.9%、69.4%和44.4%,与对照组的100.0%、91.7%、75.0%和47.2%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肝区疼痛、发热、食欲减退和肝功能轻度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的肝癌患者,其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但在操作过程中,需做好各种应激准备,精心处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细胞因子和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
张帮健,魏寿存,杨小燕
2019, 22(2):  264-26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28
摘要 ( 151 )   PDF (912KB)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T细胞亚群和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在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对照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在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啶0.5 μg·kg-1静脉滴注,在10 min内输注完成,再给予0.4μg·kg-1·h-1静脉滴注维持至术毕。其他麻醉方法两组相同。麻醉诱导前30 min(T0)、术后即刻(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时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和血清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10、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醛固酮水平。在插管即刻(Ta)和拔管即刻(Tb)时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中心静脉压(CVP)。结果 在Ta、T1和Tb时,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和中心静脉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T1、T2和T3时,观察组外周血CD3+、CD4+和NK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和T3时,观察组血清IFN-γ和IL-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和T3时,观察组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醛固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呛咳评分和躁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麻醉可以改善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并且能够提高术后苏醒质量。
接受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血清miR-335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判断的价值分析*
张小舟,帅领,王庆大,杨楠
2019, 22(2):  268-27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29
摘要 ( 159 )   PDF (926KB) ( 1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miR-335水平变化及其在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后,对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HCC患者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和选择的健康人5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血清miR-335水平。给予HCC患者TACE治疗,并随访2年。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应用血清miR-335水平预测HCC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HCC患者血清miR-335水平为(1.18±1.35),显著低于乙型肝炎(1.91±2.11)和肝硬化患者(2.01±0.75),也显著低于正常人【(2.07±1.25),P=0.001】,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miR-335水平与正常人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存在门静脉癌栓的HCC患者血清miR-335水平显著低于38例无癌栓患者(t=4.586,P<0.001),13例死亡患者血清miR-335水平显著低于47例生存患者(t=3.324,P<0.001),而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血清AFP水平高低患者,血清miR-33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2年,本组HCC患者死亡13例(21.7%)。以血清miR-335水平小于或等于0.820为截断点,判断患者2年内死亡的敏感性为83.0%,特异度为100.0%。结论 HCC患者血清miR-335水平显著降低,其水平越低,预后越差,该结论需要进一步研究。
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肝细胞癌患者围术期临床研究*
王朝霞,关珂,付三仙,王慧杰
2019, 22(2):  272-27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30
摘要 ( 156 )   PDF (914KB) ( 2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对于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叶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行肝叶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130例, 在术后根据营养支持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5例和试验组65例, 分别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和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 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2w, 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为(41.4±2.9)g/L, 前白蛋白水平为(260.8±12.5)mg/L, Child-Pugh评分为(5.7±1.7), 与对照组的(34.6±2.5)g/L、(233.3±2.4)mg/L和(6.6±1.5)比, 差异显著(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 试验组排便时间为(3.3±1.5)d, 显著早于对照组的【(4.3±1.2)d, P<0.05】, 但住院花费为(53696.3±16754.4)元, 显著多于对照组的(50780.6±13632.7)元(P<0.05);试验组术后胆瘘、感染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为26.2%, 与对照组的32.2%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CC患者接受肝叶切除术的围术期, 采用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早期促进胃肠运动, 加速康复, 有利于术后恢复。
经ERCP置入胆道金属支架与PTCD治疗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许哲,王珍,李焕祥,陈志才,邵子力
2019, 22(2):  276-27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31
摘要 ( 150 )   PDF (928KB)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放置胆道金属支架与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30接受PTCD治疗(对照组),另30例接受经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观察组)。随访1年。结果 术后,观察组支架通畅时间为(225.4±52.6) d,显著长于对照组【(156.7±44.2) d,P<0.05】,住院时间为(12.3±2.4)d,显著短于对照组【(19.9±4.1) d,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为(110.2±60.1) 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49.8±64.5) μmol/L,P<0.05】,碱性磷酸酶为(216.8±127.6)IU/L,显著低于对照组【(312.9±149.5) IU/L,P<0.05】,谷氨酰转肽酶为(196.5±100.5) IU/L,显著低于对照组【(269.8±121.3) IU/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1 a生存率为3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x2=3.922,P=0.045)。结论 老年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接受经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能短期降低黄疸,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延长生存期。
胰腺癌
胰腺癌患者血清CEMIP、CA19-9和CA24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郑旭,邱雄,邵泽勇,罗文杰,唐世孝
2019, 22(2):  280-28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32
摘要 ( 183 )   PDF (951KB) ( 3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胰腺癌患者血清CEMIP、CA19-9和CA24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3年4月~2016年8月我院诊治的92例胰腺癌患者、105例胰腺良性疾病患者和选择的83例健康人,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迁移诱导透明质酸结合蛋白(CEMIP)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CA19-9和CA242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各指标的诊断效能。采用Kaplan-Meier和Cox风险比例模型行生存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生存的因素。结果 胰腺癌患者血清CEMIP、CA19-9和CA242水平分别为0.7(0.4,1.0) ng/mL、180.1(89.1,230.3) U/mL和61.7(20.7,93.5)U/mL,均显著高于胰腺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应用血清CEMIP、CA19-9和CA242联合诊断胰腺癌的AUC为0.966,其诊断效能显著高于任一指标单独诊断;应用血清CEMIP、CA19-9和CA242水平预测胰腺癌患者根治术后1年生存的效能均较高;经Kaplan-Meier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分化程度、血管侵犯、术后化疗、血清CEMIP≥0.7 ng/mL、CA19-9≥90.3 U/mL和CA242≥32.8 U/mL均是影响胰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CEMIP、CA19-9和CA242水平可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胆石症
胆石症患者血清微小RNA -122、高迁移率族蛋白1和角蛋白-18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程铁军,张明智
2019, 22(2):  285-28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33
摘要 ( 155 )   PDF (963KB) ( 2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胆石症患者血清微小RNA -122(miR-122)、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 1)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裂解角蛋白-18(CCK-1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201例胆石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103例,比较两组人群血清miR-122、HMGB 1和CCK-18水平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单纯性胆石症进展为复杂性胆石症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血清指标诊断复杂性胆石症的效能。结果 胆石症患者血清miR-122、HMGB 1和CCK-18水平分别为4.7(0.9,14.3)、(2.5±0.7) ng/mL和(126.8±20.5)U/L,显著高于健康人【0.9(0.4,3.1)、(2.1±0.4) ng/mL和(101.4±18.7) U/L,均P<0.05】;97例单纯性胆石症组血清miR-122、HMGB 1和CCK-18分别为3.5(0.7,8.5)、(2.2±0.5)ng/mL和(112.4±19.4)U/L,显著低于104例复杂性胆石症组【分别为5.8(0.9,16.2)、(2.8±0.8) ng/mL和(140.2±23.5) U/L,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腹腔积液、血清miR-122、HMGB 1和CCK-18为单纯性胆石症进展为复杂性胆石症的危险因素;血清miR-122、HMGB 1和CCK-18水平三者联合检测诊断复杂性胆石症的AUC为0.819(0.758~0.962),显著高于miR-122【0.724(0.657~0.815)】、HMGB 1【0.701(0.633~0.804)或CCK-18【0.767(0.702~0.873)】单指标检测。结论 对血清miR-122、HMGB 1和CCK-18水平升高的胆石症患者,应想到复杂性胆石症的可能,而给予更仔细的检查和特别处理。
短篇论著
血源紧张条件下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早中期肝衰竭患者临床研究*
张秀灵,段志文,杨瑞东,张晓敏,杨莉,杨海秋,李武
2019, 22(2):  289-29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34
摘要 ( 139 )   PDF (866KB) ( 2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血源紧张条件下采用半量血浆置换(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40例肝衰竭患者接受半量PE联合DPMAS(对照组),另40例接受更少量PE联合DPMAS治疗(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结果 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较前明显好转,但观察组患者血清TBIL水平为(144.6±69.5) 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0.8±65.4) μmol/L,血清ALB水平为(30.3±5.2) 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5±5.2) g/L(P<0.05);经过2周内科综合治疗后,患者腹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较前明显好转,PTA较前改善。对照组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8,P>0.05);在行人工肝治疗过程中,发生皮疹、低血糖和口唇周围麻木等,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 少量血浆PE联合DPMAS治疗肝衰竭早中期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
病例报道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报告
马虎林,孙晓霞,高维实
2019, 22(2):  291-29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35
摘要 ( 129 )   PDF (756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分级分期管理研究进展
苏淑婷,钟燕(综述),宓余强(审校)
2019, 22(2):  293-29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36
摘要 ( 273 )   PDF (849KB) ( 2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病理学表现。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NAFLD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NAFLD与肝病进展、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密切相关。因此,寻求NAFLD患者综合管理方法迫在眉睫。本文综述了NAFLD分级、分期、治疗和随访评估的研究进展,以期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管理。
循环microRNA早期诊断肝细胞癌研究现状及方法学探讨
赵西太综述,聂青和审校
2019, 22(2):  297-30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37
摘要 ( 189 )   PDF (870KB) ( 2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细胞癌(HCC)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的恶性肿瘤,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监测十分重要。定期检查肝脏超声和血清AFP是目前主要的筛查手段,但灵敏度和准确性仍不尽如人意。microRNA与HCC的发生、转移、复发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相关研究也方兴未艾。循环microRNA是HCC血清学标志物中的重要成员,在HCC诊断和筛查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选择合适的microRNA和确定高效的诊断方法是相关研究的重点,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还在持续进行中。
无创诊断和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研究进展*
谢晓(综述),陆伦根(审校)
2019, 22(2):  301-30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9.02.038
摘要 ( 200 )   PDF (888KB) ( 3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主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相对于NAFL,NASH更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故早期诊断并对其干预尤为重要。近年来,多项无创诊断方法的出现致力于替代肝脏穿刺活检,主要包括血清学和影像学检查等,本文就无创性诊断和评估NASH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