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更多...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更多...
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邮局订阅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期目录

2011年 第1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1-08-10
专家论谈
加强高脂血症脂肪肝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范建高,潘勤
2011, 14(4):  241-24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01
摘要 ( 152 )   PDF (512KB) ( 2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家共识
肝癌局部消融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
2011, 14(4):  243-24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02
摘要 ( 126 )   PDF (516KB) ( 7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著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RNA干扰靶位的筛选*
蒋玉凤,黄飞,张建军,刘加群,孙华丽
2011, 14(4):  246-24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03
摘要 ( 167 )   PDF (537KB) ( 3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选能有效抑制肝纤维化形成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RNA干扰靶位。方法 根据大鼠CTGF 和TIMP-1基因序列,分别设计3个RNA干扰候选靶位,化学合成双链RNA(dsRNA),各自转染或不同组合后转染经TGF-β1刺激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48h后抽提RNA并逆转录成c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并计算CTGF和TIMP-1、Ⅰ型前胶原(procol-α1)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抑制率,采用RIA法检测 HSC培养上清液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在进行单独针对CTGF基因干扰时,CTGF-3组对CTGF mRNA及其下游产物Procol-α1 mRNA的转录抑制作用最佳(抑制率分别达68.09%与65.03%),在单独针对TIMP-1基因干扰时,TIMP-1-3组对TIMP-1 mRNA及其下游产物Procol-α1 mRNA的转录抑制作用最佳(抑制率分别达68.55%与62.84%);在联合干扰时,CTGF-3/TIMP-1-3组联合对CTGF mRNA和TIMP-1 mRNA的抑制最强(抑制率分别达76.60%与79.03%),而以CTGF-2/TIMP-1-3组联合对Procol-α1 mRNA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达85.79%)。结论 成功筛选出针对CTGF和TIMP-1最有效的RNA干扰靶位,联合干扰较单独干扰效果更强。
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熊熙,汪茂荣
2011, 14(4):  249-25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04
摘要 ( 177 )   PDF (1520KB) ( 3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对HepG2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凋亡细胞胞浆caspase-3的活性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南蛇藤提取物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呈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药物作用24h时,其 IC50为111.8μg/ml,作用48h时,其IC50为99.7μg/ml,作用72h时,其IC50为43.0μg/ml;药物干预24h时,HepG2细胞停滞在G0-G1期,并产生细胞凋亡亚二倍峰。在药物为15μg/ml、30μg/ml和60μg/ml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4.91%、31.95%和21.94%,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5.449,P<0.05);在药物浓度为30μg/ml、60μg/ml和120μg/ml并分别作用24h和48h时,Caspase-3活性逐渐增强。结论 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HepG2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与其增强Caspase-3活性有关。
肝复康对HSC-T6细胞Wnt信号转导通路调节作用的观察*
张彩华,姜妙娜,袁丽君,李寒姝,赵赫男,李骢,贾玉杰
2011, 14(4):  253-25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05
摘要 ( 132 )   PDF (990KB) ( 3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中药肝复康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T6(HSC-T6)细胞株经典Wnt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调节因子Wnt1、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β-链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以及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制备肝复康含药血清,用乙醛及肝复康含药血清干预HSC-T6细胞株,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分析Wnt1、Gsk-3β、β-catenin、cyclinD1和α-SMA表达的变化。结果 肝复康含药血清处理可上调HSC-T6细胞株Gsk-3βmRNA的表达,下调Wnt1、β-catenin、cyclinD1和α-SMA的表达。结论 肝复康对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经典的Wnt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α-SMAmRNA的转录,以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形成。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的预测价值*
张占卿,陆伟,饶敏,王雁冰,陈淑琴,童海涛,周毅
2011, 14(4):  257-25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06
摘要 ( 135 )   PDF (589KB) ( 3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预测价值。方法 4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活检;采用Roch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结果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在G1与G2、G2与G3、G3与G4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00、0.014),在S0与S1、S1与S2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309、0.370),在S2与S3、S3与S4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00);基于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判别函数预测G1、G2、G3、G4的正确率分别为55.65%、28.25%、27.83%、66.67%,预测S0、S1、S2、S3、S4的正确率分别为43.33%、6.49%、19.01%、31.11%、71.29%;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预测G4和S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8和0.831(P=0.000和0.000),以血清胆碱酯酶活性≤5.235×103u/L和≤5.535×103u/L为标准,其预测G4和S4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0和0.822、0.678和0.758、0.687和0.771。结论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对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G4和S4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姚展成,陈明纯,廖文燕,张艳萍,吴毅,李丽燕,冯晶,林美珊,陈楚昂,郑定纲,庄见齐
2011, 14(4):  259-26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07
摘要 ( 145 )   PDF (543KB) ( 4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替比夫定(LdT)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28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自妊娠28周起口服LdT600mg/d至分娩后4周,30例血清HBV M标记物阳性孕妇不服抗病毒药为对照。在新生儿出生后给予HBIG和乙肝疫苗注射。结果 在分娩前,治疗组孕妇HBV DNA为3.3±1.6lgcopies/ml,比用药前7.5±0.6lgcopies/ml明显下降(t=9.58,P<0.001),对照组孕妇HBV DNA水平无变化;治疗组无,而对照组却有4例(13.3%,x2=4.15,P<0.05)发生新生儿宫内HBV感染;两组孕妇分别有3例和2例血清CK轻度升高。结论 慢性HBV感染孕妇在妊娠晚期服用LdT能有效降低宫内HBV感染发生率,且对孕妇无不良影响。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胡旭东,程海林,田德安,曹荣,夏冰,柏涛,甘洪颖,黄少平
2011, 14(4):  262-26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08
摘要 ( 157 )   PDF (2761KB) ( 3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治疗6个月,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有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治疗六个月后,37例(74%)患者HBV DNA转阴,27例(54%)发生HBeAg血清转换;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P<0.01),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1);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Fas、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及I型胶原表达明显下降(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增强(P<0.05)。结论 干扰素α可能通过控制病毒载量能减轻免疫损伤,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抑制肝纤维化。
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疗效分析
徐鹤翔,余亚新,张明侠,吴亚平,刘兴祥,陈勇
2011, 14(4):  265-26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09
摘要 ( 132 )   PDF (555KB) ( 5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比较两组治疗第12周和24周的疗效。结果 在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水平和ALT复常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治疗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恩替卡韦组(36.7%对14.3%,26.7%对6.7%,P<0.05);在治疗24周时,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水平、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替比夫定组HBeAg阴转率高于恩替卡韦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基线ALT水平高的患者更易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结论 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CHB患者疗效相当,但替比夫定治疗患者HBeAg阴转率稍高于恩替卡韦治疗。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近期预后的指标探讨
乔飞,盛云峰,徐静,张馨,马丽佳,隋云华,何长伦,高蕾,汪茂荣
2011, 14(4):  268-26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10
摘要 ( 126 )   PDF (533KB) ( 3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性分析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HS)近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55例CS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3个月内生存60例(38.7%),死亡95例(61.3%);生存患者PTA(31.26±6.08%)、球蛋白(32.28±9.13g/l)明显高于死亡患者(26.11±9.76%和29.32±7.14g/l,P<0.01和P<0.05);生存患者TBIL(335.74±123.27μmol/L)、WBC(6.5±3.0×109/L)和中性粒细胞比值(64.42±14.59%)明显低于死亡患者(382.78±141.15μmol/L、8.8±5.4×109/L、71.63±11.37%,P<0.05、P<0.05、P<0.01);中性粒细胞比值、球蛋白和PTA与生存密切相关。结论 研究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情近期预后的因素有重要的意义。
乙型肝炎肝衰竭中医证候数据库的建立*
李丰衣,王立福,张晓峰,庄永龙,李筠
2011, 14(4):  270-27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11
摘要 ( 177 )   PDF (639KB) ( 5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乙型肝炎肝衰竭证候研究数据库,用以收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该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全国十八家传染病院中西医结合科或综合性中医院肝病科住院的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通过数据库进行在线数据收集管理及分析处理。结果 制定一套规范的乙型肝炎肝衰竭前瞻性证候研究信息采集表、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病例剔出标准。数据平台可以实现任意条件查询,获取相应患者资料信息并创建报表;进行全面数据分析。结论 成功建立了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医四诊信息数据库,为进一步明确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完善辨证论治方法和优化防治方案提供了研究平台。
胸腺肽α1配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潘志敏,刘光俊,王兴,王军,曹灵芝
2011, 14(4):  273-27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12
摘要 ( 147 )   PDF (529KB) ( 2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配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4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α1配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患者治疗后TBIL、ALT、血氨均有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血清HBV DNA定量极显著降低(P<0.005),ALB、PTA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治疗后半年随访,存活34例(70.8%)。结论 胸腺肽α1配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安全、有效。
血浆置换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50例
郑三菊,郑化芝,凌红芬,王蕾
2011, 14(4):  275-27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13
摘要 ( 143 )   PDF (530KB) ( 3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方法 5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在护肝、降酶、退黄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比较早、中、晚期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病人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较治疗前下降(P<0.01),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升高(P<0.01),临床症状改善;50例患者中32例(64.0%)存活,ACLF早、中、晚期的有效率分别为95.8%、43.8%、20.0%,早期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中期和晚期(P<0.01);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血浆置换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安全、有效,早期患者疗效更佳。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 TBK1s表达*
李维娜,韩梅芳,宁琴
2011, 14(4):  277-27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14
摘要 ( 143 )   PDF (675KB) ( 6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TBK1s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蛋白激酶TBK1、其剪接变体TBK1s和β-干扰素(IFN-β)水平。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 TBK1s水平显著性高于健康对照人群;经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 TBK1s表达与健康人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TBK1s水平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TBK1s可能在慢性HCV感染发病过程中发挥某种调空作用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无创性预测模型的研究
郑盛,刘海,肖琼怡,朱为梅,尹静,王建刚,郭致平,王玉波,
2011, 14(4):  280-28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15
摘要 ( 154 )   PDF (526KB) ( 3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由血清指标和腹部B超组成的无创性诊断模型来预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VT)的形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07年1月~2010年1月确诊的肝硬化患者280例,随机抽取166例作为模型组,84例作为验证组,均行腹部螺旋CT增强扫描以了解有无门静脉血栓形成。记录患者肝硬化病因、年龄、性别以及入院后腹部B超和实验室常用指标,包括血常规、生化、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等参数。在模型组,对指标依次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相应的独立预测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指数模型,最后在独立的验证组中检验模型的诊断效率。结果 模型组建立了一个由血浆D-二聚体、门静脉内径(MPV)、血小板(PLT)三项指标组成的综合指数模型(PVT index)。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PVT index值为7.2时,其预测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0.753,0.946),诊断敏感性为82.1%,特异性为86.7%,阳性预测值为93.53%,阴性预测值为64.58%,诊断精确性为81.77%。将PVT index以同样标准应用于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0.785,0.962),诊断精确性为82.16%。结论 由血浆D-二聚体、门静脉内径、血小板等指标构建的无创性预测模型有助于早期预防和发现PVT的形成。
原发性巨大肝癌与小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比较
钟南保,吕光明,陈忠华,季洪兵
2011, 14(4):  283-28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16
摘要 ( 122 )   PDF (538KB) ( 6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原发性巨大肝癌与小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方法 采用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A组43例患者,计划靶区体积(vptv)均≥300cm3;B组28例患者,31个vptv均≤100cm3。设计不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结果 A组PTV均由50%~55%等剂量线包绕,PTV周边照射总剂量3200~3900cGy,分割处方剂量300~350cGy,每一计划需14~22个射野,靶区剂量均匀指数1.60~1.72;B组PTV均由70%~90%等剂量线包绕,PTV周边照射总剂量4000~5400cGy,分割处方剂量400~600cGy,每一计划至多需3个射野,靶区剂量均匀指数1.06~1.43。两组计划无正常组织受照剂量超过相应的耐受剂量。结论 设计出合格的原发性巨大肝癌与小肝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是可能的,然而,原发性巨大肝癌治疗计划所需射野数明显多于小肝癌治疗计划,小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靶区剂量均匀性优于巨大肝癌。
64层螺旋CT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价值*
李金平,赵德利,王彦民,李大庆,李艳英,姜慧杰
2011, 14(4):  286-28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17
摘要 ( 161 )   PDF (703KB) ( 4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CT检查发现的CTPV患者22例,采用MPR、MIP、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异常的门静脉及侧支血管情况。结果 22例CTPV 在CT平扫上显示门静脉结构不清,肝门区可见多发的结节状、条状软组织影。增强扫描显示6例动脉期肝实质灌注异常;门静脉期11例患者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分支增粗,内可见充盈缺损,4例门静脉显示不清;2例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分支在正常范围内;4例门静脉主干变细;1例门静脉主干受侵致管腔狭窄。胆管周围静脉丛(86.36%)、胆囊静脉(77.27%)及食管胃底静脉(77.27%)呈点状、细网状、簇状扩张。结论 64层螺旋CT能准确显示CTPV的部位、范围,立体地显示各曲张血管的走行及曲张程度,是检查CTPV的有效手段。
短篇论著
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朱子彬,滕宏琴,王昌华,张芙莉,闫坤,乔军霞,任利军,吴燕燕
2011, 14(4):  289-29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18
摘要 ( 165 )   PDF (515KB) ( 3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HBsAg和HBeAg定量在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13例急性乙型肝炎和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结果 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内科治疗病情痊愈后,HBsAg和HBeAg转阴;在36例接受阿德福韦酯和19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水平下降不明显,而HBeAg则明显下降;治疗48周,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HBV DNA不可测率为47.2%,而恩替卡韦治疗患者为78.9%(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19.4%和26.3%,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6.7%和21.1%(P>0.05)。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定量检测HBsAg和HBeAg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标记物特点分析
张云城,李晓良
2011, 14(4):  291-29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19
摘要 ( 129 )   PDF (512KB) ( 3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和病毒学特点,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自身抗体阳性的CHB患者107例和自身抗体阴性的CHB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ALT和AST水平、HBeAg阳性率和HBV DNA定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身抗体阳性的CHB患者HBsAg水平为260.12±54.40U/ml,明显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的CHB患者(244.21±51.15U/ml,P<0.05);自身抗体阳性的CHB患者HBV基因C型所占比例为55.07%(38/69),明显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的CHB患者(27.11%,P<0.05)。结论 自身抗体阳性的CHB患者自身抗体的产生与基因型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甘草酸二铵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沈科书,李艳玲姜艳玲,高雪娟
2011, 14(4):  292-29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20
摘要 ( 177 )   PDF (513KB) ( 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口服甘草酸二铵(甘利欣)胶囊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2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口服甘利欣胶囊,27例口服护肝片3个月。结果 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 HA、LN、ⅣC、PⅢ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甘利欣具有保肝和抗肝纤维化作用。
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
甘楚林,苏小奇,莫静蓝,莫穆隆,钟大明,梁柱石
2011, 14(4):  293-29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21
摘要 ( 151 )   PDF (513KB) ( 5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学和肝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4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判定和肝组织学检查,分析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220例非瘀血证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3和肝纤维化≥S3的例数明显低于瘀血证患者(P<0.01);非瘀血证患者ALB、TBIL、ALT和AST水平与瘀血证患者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中医证型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和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关系密切。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临床观察
李文勇,钱宜丹,王淑平,明全,黎春宇,杨艳艳,童晓维
2011, 14(4):  294-29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22
摘要 ( 145 )   PDF (513KB) ( 4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予以内科综合治疗,另30例加用血浆置换和替比夫定治疗。观察48周。结果 抗病毒治疗组生存率为80%,对照组为40%(P<0.05);在48周时,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替比夫定治疗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替比夫定能迅速抑制HBV DNA的复制,提高生存率,且安全性良好。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经验*
朱新功何小敏张会爱何小峰辛建兰
2011, 14(4):  295-29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23
摘要 ( 137 )   PDF (529KB) ( 3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经验。方法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和血浆置换治疗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4例患者均出现过至少一种并发症,以感染最多见,感染又以自发性腹膜炎常见,其次为胆囊炎。另有肝性脑病1例,肾功能损害1例,低钠血症4例。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和PTA均明显好转,生存出院。结论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病毒和血浆置换,能挽救一些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命。
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分析
黎志良,钟裕文
2011, 14(4):  297-29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24
摘要 ( 144 )   PDF (512KB) ( 3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37例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48周,另38例为对照。结果 治疗组肝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为84%,而对照组为2.6%(P<0.01);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降低和门脉内径缩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能明显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李晶莹,顾锡炳
2011, 14(4):  298-29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25
摘要 ( 172 )   PDF (531KB) ( 6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乳果糖、氧氟沙星联合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23例肝性脑病患者在应用支链氨基酸的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乳果糖、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另23例接受精氨酸治疗。结果 治疗14天后,治疗组22例(95.7%)神志转清,1例死亡;对照组15例(65.2%)神志转清,8例死亡;治疗组患者血氨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门冬氨酸鸟氨酸、乳果糖、氧氟沙星联合应用是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方法。
六味五灵片对肺结核化疗所致药物性肝损伤防治作用临床观察
魏兆勇,褚廷广
2011, 14(4):  299-29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26
摘要 ( 111 )   PDF (531KB) ( 3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六味五灵片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56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强化期及巩固期均应用六味五灵片,对照组则应用复合维生素B片和肌苷片,观察两组肝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治疗组30例患者中,发生药物性肝炎4例(13.3%),而在对照组26例中发生15例(57.7%,x2=8.705,P<0.001);对照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上升(P<0.01)。结论 六味五灵片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能减少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伤的发生。
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意义
吴晓霞,邓俊,姚悦萍,王娟华,陆忠华,周敏,陈卫
2011, 14(4):  300-30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27
摘要 ( 122 )   PDF (544KB) ( 4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亲和吸附离心管法检测135例肝细胞癌和116例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AFP和AFP-L3。结果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FP和AFP-L3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AFP-L3阳性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 甲胎蛋白异质体在肝细胞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不同类型布-加综合征治疗的护理体会
王爱华,王帅
2011, 14(4):  302-30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28
摘要 ( 145 )   PDF (527KB) ( 8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布-加综合征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在18例采用不同手段治疗的不同类型布-加综合征患者观察病情,进行心理和饮食指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在18例患者中,行内科治疗1例,介入治疗15例,外科根治手术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针对不同类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精心细致和各有侧重的观察及护理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病案报告
左氧氟沙星致听力下降和肝损害1例
蔡少平,范振平,张文瑾,吉英杰,高峰
2011, 14(4):  305-30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30
摘要 ( 102 )   PDF (502KB) ( 6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指南介绍
综述
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问题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孔明,段钟平
2011, 14(4):  309-31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33
摘要 ( 127 )   PDF (532KB) ( 3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终末期肝病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包括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及多种营养物质缺乏,可诱导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本文重点总结终末期肝病患者营养不良的特点、发生机制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肾上腺功能不全与肝脏功能障碍*
许彪,李克
2011, 14(4):  312-31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34
摘要 ( 159 )   PDF (525KB) ( 8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皮质醇的生理分泌与肝功能的正常发挥有关。肾上腺功能不全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的的研究,而肾上腺功能不全对肝功能障碍的影响更需要阐明。
血小板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庞青,田峰,刘昌
2011, 14(4):  315-31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35
摘要 ( 287 )   PDF (528KB) ( 1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其机制较为复杂,形成过程中有多种细胞因子和物质的参与。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成份,在肝纤维化发生时会发生质和量的明显变化。血小板颗粒内富含TGF-β1、5-HT等物质,最近研究表明,血小板可通过上述物质介导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对血小板与肝纤维化关系的有关研究做一综述。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治疗新进展*
刘红虹,罗生强,福军亮,王福生
2011, 14(4):  317-32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36
摘要 ( 157 )   PDF (546KB) ( 4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20%的肝硬化腹水最终发展为顽固性腹水。顽固性腹水易并发多种致命性疾病,治疗难度大,危险性高。本文详述了2009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有关顽固性腹水的治疗策略及推荐意见。
会议纪要
2010 年AASLD年会脂肪性肝病纪要
段晓燕,范建高
2011, 14(4):  321-32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1.04.037
摘要 ( 126 )   PDF (557KB) ( 6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