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更多...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更多...
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邮局订阅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期目录

2024年 第2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11-10
上一期   
专家论坛
免疫治疗肝细胞癌肝移植患者现状和前景展望*
张少博, 张树庚, 刘连新
2024, 27(6):  801-80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01
摘要 ( 36 )   PDF (858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移植术治疗肝细胞癌患者肿瘤复发再治疗策略*
郑浩, 张树庚, 王嘉倍, 郭亚飞
2024, 27(6):  804-80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02
摘要 ( 25 )   PDF (880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性肝炎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CY1215通过调控能量代谢酶保护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机制研究*
张小雅, 石春霞, 郭金, 王钰鲲, 张丹眉, 沈起艳, 龚作炯
2024, 27(6):  812-81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04
摘要 ( 19 )   PDF (1588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ACY1215对急性肝衰竭(ALF)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CY1215处理组,采用脂多糖和D-氨基半乳糖联合腹腔注射诱导小鼠ALF模型,常规行血生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苹果酸脱氢酶1(MDH1)、异柠檬酸脱氢酶(IDH1)和果糖-2,6-二磷酸酶2(PFKFB2)及白介素-1β(IL-1β)和IL-18分子蛋白的表达。结果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ALF模型制备成功,而ACY1215干预组肝组织病理学损害显著减轻;模型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分别为(3743.5±655.9)U/L、(2539.4±488.1)U/L和(89.56±7.2)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4.5±7.6)U/L、(32.3±9.3)U/L和(6.2±2.4)μmol/L,P < 0.05】,而ACY1215处理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分别为(951.5±328.9)U/L、(475.3±131.24)U/L和(38.41±9.5)μmol/L,P < 0.05】;模型组小鼠肝组织MDH1和IDH1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弱,PFKFB2、IL-18和IL-1β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而ACY1215干预组肝组织MDH1和IDH1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强,而PFKFB2、IL-18和IL-1β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弱。结论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CY1215可以通过对能量代谢酶的调节发挥保护ALF小鼠的作用。
柚皮苷调节NAFLD小鼠脂代谢紊乱机制研究*
贾纪会, 张译之, 林静, 兰佳庆, 陈煜, 段钟平, 张晓慧
2024, 27(6):  816-81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05
摘要 ( 31 )   PDF (1684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柚皮苷(nar)对高脂饮食(HFD)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肝组织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 将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高脂饮食组(HFD组,n=8)和柚皮苷干预组(HFD/Nar干预组,n=8)。采用转录组测序寻找药物干预差异基因富集通路,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脂代谢相关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增加了57.8%(P<0.01),而经柚皮苷干预后,小鼠体质量较模型组降低了13.5%(P<0.01);模型组小鼠肝组织TG和TC水平分别为(3.5±0.4)mmol/g protein和(3.1±0.5)mmol/g protei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0.3)mmol/g protein和(0.8±0.1)mmol/g protein,P<0.01],而HFD/Nar干预组肝组织TG和TC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分别为(2.1±0.4)mmol/g protein和(1.11±0.3)mmol/g protein,P<0.05];转录组测序KEGG富集分析显示柚皮苷对与脂代谢通路相关的9条通路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柚皮苷干预可显著下调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γ)、CD36和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1(FABP1)表达(P<0.05),而上调PPAR-α和重组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a (CPT-1A)表达(P<0.05)。结论 柚皮苷可明显改善NAFLD小鼠肝内脂质沉积,可能影响了有关基因表达而减少了脂质摄取、合成,加快脂肪酸氧化有关。
病毒性肝炎
丙酚替诺福韦联合肝爽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其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张天挺, 许晶, 姜正伟, 嵇卉
2024, 27(6):  820-82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06
摘要 ( 24 )   PDF (888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丙酚替诺福韦(TAF)联合肝爽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并重点评估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2020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诊治的76例CHB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分别给予TAF治疗或TAF联合肝爽颗粒治疗,在治疗48周末评估疗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HBeAg水平,计算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使用瞬时弹性成像仪行肝硬度检测(LSM),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结果 在治疗48 w末,观察组血清ALT复常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P<0.05);观察组胁肋胀痛、舌苔黄腻、纳呆呕恶和尿黄等中医评分分别为(0.9±0.1)分、(1.0±0.2)分、(0.9±0.1)分和(0.7±0.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0.2)分、(1.3±0.2)分、(1.2±0.2)分和(0.9±0.2)分,均P<0.05】; 观察组FIB-4、LSM、血清TGF-β1和TIMP-1水平分别为(1.8±0.3)、(7.0±0.6)kPa、(21.4±5.4)ng/mL和(119.3±19.5)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2±0.4)、(9.7±1.1)kPa、(39.1±6.1)ng/mL和(168.9±22.3)ng/mL,P<0.05】,而血清MMP-1水平为(9.8±1.2)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7.1±1.0)ng/mL,P<0.05】。结论 应用丙酚替诺福韦联合肝爽颗粒治疗CHB患者可显著减轻中医证候评分,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值得进一步验证。
丙酚替诺福韦联合PEG-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张丽, 冯禧轩, 刘飞, 延欢欢
2024, 27(6):  824-82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07
摘要 ( 20 )   PDF (89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丙酚替诺福韦(TAF)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1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22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1例,分别给予TAF或TAF联合PEG-IFNα-2b治疗48 w。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HBeAg和HBsAg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oll样受体4(TLR4)和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结果 在治疗24 w末和治疗48 w末,观察组血清HBeAg水平分别为(195.3±36.4)IU/ml和(180.6±25.9)IU/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36.1±42.5)IU/ml和(217.5±33.8)IU/ml,P<0.05】,血清HBsAg水平分别为(925.1±226.9)IU/ml和(816.2±175.3)IU/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28.4±251.5)IU/ml和(921.7±226.8)IU/ml,P<0.05】; 观察组HBeAg转阴率分别为21.3%和2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和6.6%(P<0.05); 观察组血清TLR4水平分别为(68.6±17.4)pg/mL和(41.4±15.9)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0.1±20.5)pg/mL和(73.5±18.2)pg/mL,P<0.05】,血清IL-35水平分别为(127.9±25.5)pg/mL和(73.5±18.6)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1.4±30.6)pg/mL和(102.7±26.1)pg/mL,P<0.05】。结论 应用TAF联合PEG-IFNα-2b治疗CHB患者具有良好的抗病毒疗效,能提高血清HBeAg转阴率,可能与降低了TLR4和IL-35表达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艾米替诺福韦再治疗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何振文, 徐刚, 孟华, 陈辉, 周庆坤
2024, 27(6):  828-83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08
摘要 ( 29 )   PDF (89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艾米替诺福韦(TMF)与恩替卡韦(ETV)治疗低病毒血症(LLV)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2021年4月~2023年4月我院诊治的79例CHB患者,均经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4~22(12.1±3.6)年,血清HBV DNA载量为21~1999 IU/mL,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给予ETV或TMF治疗,在48 w末观察结果。采用高灵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使用FibroScan 肝脏瞬时弹性成像仪行肝脏硬度检测(LSM),常规检测获得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在治疗48 w末,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0.2±4.0)U/L和(31.8±6.2)U/L,与对照组[分别为(30.9±3.6)U/L和(33.7±7.0)U/L]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HBV DNA载量为25(14.8,51.9)IU/mL,显著低于对照组[223.8(87.2,327.5)IU/mL,P<0.05];观察组LSM、FIB-4和eGFR分别为(7.0±0.8)kPa、(1.9±0.3)和(104.9±10.3)mL/min/1.73m2,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7.1±0.9)kPa、(1.8±0.3)和(105.1±11.2)mL/min/1.73m2,P>0.05];观察组外周血CD3+、CD4+、CD8+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66.9±6.9)%、(37.5±4.9)%、(24.0±2.5)%和(1.5±0.3),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67.4±7.3)%、(38.8±4.6)%、(23.6±2.7)%和(1.6±0.4),P>0.05]。结论 应用TMF继续治疗处理LLV的CHB患者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其远期获益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可视化瞬时弹性成像与声触诊弹性成像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效能比较*
周隽, 张忠新, 徐海燕
2024, 27(6):  832-83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09
摘要 ( 23 )   PDF (88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采用可视化瞬时弹性成像(VIE)与声触诊弹性成像(APE)检测肝脏硬度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效能。方法 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21例,均接受肝活检和超声检查,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和肝脏硬度检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诊断效能。结果 在本组121例CHB患者中,肝组织学诊断非显著性肝纤维化者26例,显著性肝纤维化者95例;显著性肝纤维化患者VIE和APE检测的肝脏硬度、血清AST和ALT水平分别为(9.3±3.0)kPa、(9.3±3.1)kPa、(127.5±33.4)U/L和(137.8±38.8)U/L,均显著高于非显著性肝纤维化患者【分别为(5.9±1.4)kPa、(6.0±1.5)kPa、(98.6±25.8)U/L和(90.5±28.7)U/L,P<0.05】,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为(125.8±41.5)×109/L,显著低于非显著性肝纤维化患者【(192.3±51.7)×109/L,P<0.05】;VIE诊断CHB患者显著性肝纤维化的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88.5%,准确度为94.2%,阳性预测值为96.8%,阴性预测值为85.2%,APE诊断则分别为94.7%、84.6%、92.6%、95.7%和81.5%,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超声VIE或APE检测肝脏硬度诊断CHB患者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效能均较高,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索非布韦/达克拉韦治疗CHC患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可溶性血管黏附因子1水平变化*
朱中华, 胡均贤, 李炎
2024, 27(6):  836-83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10
摘要 ( 19 )   PDF (89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2020年6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38例CHC患者和38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接受索非布韦(SOF)、盐酸达克拉韦(DCV)和利巴韦林三联疗法治疗12周。采用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管黏附因子1(sVCAM-1)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本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1.5%、89.5%和97.4%,与CHC组的89.5%、92.1%和100.0%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结束时,肝硬化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4.7±0.9)×109/L和(139.5±42.1)×109/L,显著低于CHC组【分别为(6.8±2.2)×109/L和(275.6±65.3)×109/L,P<0.05】,而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计数指数(APRI)评分分别为(2.8±1.6)和(0.6±0.3),显著高于CHC组【分别为(0.7±0.9)和(0.2±0.1),P<0.05】;肝硬化组血清vWF和sVCAM-1水平分别(134.3±44.3)ng/mL和(36.6±14.9)ng/mL,显著高于CHC组【分别为(103.9±33.0)ng/mL和(18.7±8.9)ng/mL,P<0.05】。结论 应用DAAs治疗HCV感染患者可获得良好的抗病毒疗效,且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其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接受达拉他韦和阿舒瑞韦治疗的初治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评价*
张珂瓈, 童静, 李昌平
2024, 27(6):  840-84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11
摘要 ( 21 )   PDF (89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应用达拉他韦(DCV)联合阿舒瑞韦(ASV)治疗初治的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我院诊治的初治的基因1b型CHC患者53例,均接受DCV和ASV联合治疗24周,随访24周。采用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采用测序法分析HCV NS5A耐药相关突变(RAS),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水平。结果 在治疗1周、2周、4周、8周、12周、24周和随访时,53例CHC患者血清HCV RNA转阴率分别为3.7%、9.4%、43.3%、69.8%、83.0%、94.3%和94.3%,血清HCV RNA载量分别为(5.8±0.1)lg IU/ml、(5.3±0.6)lg IU/ml、(3.5±0.5)lg IU/ml、(2.2±0.6)lg IU/ml、(1.0±0.2)lg IU/ml、(0.7±0.5)lg IU/ml和(0.7±0.4)lg IU/ml,均显著低于基线水平【(6.1±0.4)lg IU/ml,P<0.05】;在治疗24周和随访时,血清AST水平分别为(22.7±11.4)U/L和(20.9±9.9)U/L,显著低于基线水平【(63.5±6.6)U/L,P<0.05】,血清ALT水平分别为(19.3±10.7)U/L和(19.2±8.5)U/L,均显著低于基线水平【(80.2±65.3)U/L,P<0.05】;在治疗过程中,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P)和血常规指标无显著性变化;在治疗结束和随访时,血清Pc-Ⅲ、HA和Ⅳ-c水平均显著低于基线水平(P<0.05);3例(5.6%)患者出现NS5A耐药位点突变,其中1例(1.8%)患者同时存在L31Y和Y93H位点突变,2例(3.7%)患者存在Y93H突变。结论 DAC联合ASV治疗初治治疗的基因1b型感染的CHC患者近期疗效良好,无肾功能损伤表现。个别病例出现的NS5A耐药位点突变的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半量索磷布韦联合全量达卡他韦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和耐受性评价*
乔进, 赵彦, 窦志华
2024, 27(6):  844-84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12
摘要 ( 16 )   PDF (88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索磷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2020年5月~2022年5月我院诊治的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合并CHC患者42例,均接受索磷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12 w。采用Simmonds基因分型法进行HCV基因型鉴定,定期评估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VR)、停药6个月持续病毒学应答(SVR6)和停药12个月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结果 本组终末期肾病合并1b、2a、2b和3型HCV感染患者分别为22例、9例、6例和5例;除基因3型感染者SVR6和SVR12为80.0%外,其他各型HCV感染者RVR、ETVR和SVR均为100.0%(P>0.05);在随访12 m,42例患者血清ALT为23(20,38)U/L,AST为21(17,35)U/L,显著低于基线水平【分别为61(42,92)U/L和59(45,83)U/L,P<0.05】,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为155(130,194)×109/L,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14.9(12.5,17.3)ml/min×1.73 m2,均显著高于基线水平【分别为122(98,141)×109/L和9.3(8.0,11.5)ml/min×1.73m2, P<0.05】;在治疗前后,所有患者血清肌酐(sCr)和尿素(BUN)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过程中,出现8种共55例次不良事件,如恶心、疲劳、瘙痒、食欲减退、高钾血症、低血糖、高血压和关节疼痛等,总体耐受性良好,无因不良事件导致治疗非计划终止。结论 应用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CHC患者疗效可靠,副作用较小,值得扩大临床研究。
NucliSens miniMag与QIAamp系统检测血清丙型肝炎病毒RNA效能比较*
李靓, 段丽祥, 孙晓红
2024, 27(6):  848-85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13
摘要 ( 23 )   PDF (942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研究NucliSens miniMag与QIAamp系统检测血清丙型肝炎病毒(HCV) RNA的效能。方法 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集的103例抗-HCV阳性血清标本,分别采用NucliSens miniMag系统(方法A)和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方法B)提取HCV 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取高载量和低载量两份标本,分批重复检测,计算两种方法批内变异系数(CV)。取HCV RNA强阳性质控标本,梯度稀释后检测,评估两种方法检测的敏感度。结果 在103例血清抗-HCV阳性血清标本中,经方法A和方法B提取核酸,检测血清HCV RNA阳性率分别为86.4%和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A提取核酸检测的血清HCV RNA载量为(5.4±1.2)lg IU/mL,方法B检测结果为(5.0±1.6)lg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8,P=0.039);方法A提取核酸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低值和高值的CV分别为2.4%和2.2%,方法B检测为4.7%和4.5%,方法A提取核酸检测HCV RNA的重复性优于方法B;方法A提取检测血清HCV RNA最低载量为2.8×10-6 lg IU/mL,低于方法B检测的3.5×10-6 lg IU/mL,表明更灵敏。结论 与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相比,NucliSens miniMag系统检测血清HCV RNA的效能更高。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治疗应答的关系研究*
陈蓉蓉, 蒋黎黎, 曹利华
2024, 27(6):  852-85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14
摘要 ( 21 )   PDF (100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IL-10水平变化及其与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 2020年1 月~2023年12 月我科收治的60例AIH患者和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人,给予所有AIH患者醋酸泼尼松治疗6个月。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预测治疗应答的效能。结果 治疗前,AIH组血清IL-6和IL-8水平分别为(7.5±2.5)pg/mL和(70.2±26.7)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4.8±1.4)pg/mL和(42.4±13.2)pg/mL,P<0.05】,而血清IL-10水平为(4.2±1.1)pg/mL,显著低于健康人【(7.3±2.6)pg/mL,P<0.05】;治疗后,AIH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清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 在治疗6个月末,本组AIH患者治疗应答率为56.7%,未应答或不完全应答率为43.3%;入组时,治疗应答组血清IL-6和IL-8水平分别为(4.9±1.4)pg/mL和(47.4±15.2)pg/mL,均显著低于未应答组【分别为(9.9±2.8)pg/mL和(108.3±28.7)pg/mL,P<0.05】,而血清IL-10水平为(6.9±1.9)pg/mL,显著高于未应答组【(2.7±1.6)pg/mL,P<0.05】;分别以IL-6≤4.8 pg/mL、IL-8≤48.0 pg/mL和IL-10>6.8 pg/mL为截断点,ROC分析显示三个血清细胞因子联合预测治疗应答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6,其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50.0%。结论 AIH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异常升高,而血清IL-10水平降低,它们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对治疗应答产生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SH2B3基因Rs3184504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陈大同, 岳展伊, 张小蓬
2024, 27(6):  856-85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15
摘要 ( 41 )   PDF (891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SH2B衔接蛋白3(SH2B3)基因中Rs3184504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变化。方法 2017年6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5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62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和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人,采用PCR法检测SH2B3基因中Rs3184504位点多态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SH2B3基因Rs318450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AIH或PBC的患病风险度。结果 AIH组SH2B3基因Rs3184504位点中T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T占比分别为53.4%和66.4%,PBC组分别为54.8%和69.4%,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16.7%和26.7%,P<0.05),而AIH组和PBC组SH2B3基因Rs3184504位点中CC基因型分别为20.7%和16.1%,均显著低于健康人的63.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SH2B3基因Rs3184504位点中CC基因型携带者,TT基因型携带者AIH患病风险提高了2.529倍(OR=2.529,P<0.05),相对于SH2B3基因Rs3184504位点中CC基因型携带者,CT基因型携带者PBC患病风险提高了2.812倍(OR=2.812,P<0.05),TT基因型携带者PBC患病风险提高了2.370倍(OR=2.370,P<0.05)。结论 AILD与SH2B3基因中Rs3184504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化有关,其中TT基因是AIH易感基因型,CT和TT基因型是PBC易感基因型,携带T等位基因的患者发生AILD的风险增加。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胆石症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因果关系研究*
高梦晗, 陈澜斓, 张宇宁
2024, 27(6):  860-86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16
摘要 ( 23 )   PDF (134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胆石症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PSC的汇总数据来自国际PSC遗传学研究组(IPSCSG)开展的PSC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芬兰生物银行最新(FinnGen R10)的PSC汇总数据,开展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首先提取和胆石症密切相关的遗传工具变量,然后采用逆方差加权(IVW)和中位数加权(WM)法估算胆石症与PSC的因果关系,最后再应用反向MR评估PSC是否能导致胆石症。结果 正向MR分析发现,胆石症能升高PSC的发生风险(ORIVW:1.379,95%CI: 1.052~1.807,P=0.020;ORWM: 1.450,95%CI:1.014~2.074,P=0.042),并且该结论在芬兰生物银行中得到证实(ORIVW:1.98995,%CI:1.517~2.610,P=6.76×10-7; ORWM:1.931,95%CI:1.302~2.865,P=0.001);反向MR研究发现PSC并不改变胆石症的发病风险(ORIVW:1.008,95%CI:0.991~1.024,P=0.356)。结论 经MR研究发现胆石症是PSC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而反向因果关系不成立。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1水平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
高宇, 杨磊, 胡光明, 孙占虎, 周涛, 肖杰
2024, 27(6):  866-86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17
摘要 ( 22 )   PDF (888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和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变化及其对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 2017年12月~2022年11月我院诊治的AIH患者61例,均接受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联合治疗。在治疗前,行肝穿刺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IF和IL-21水平。结果 17例临床重度AIH患者血清MIF和IL-21水平分别(2.5±0.9)μg/L和(321.5±34.2)pg/mL,显著高于44例轻中度患者【分别为(1.5±0.5)μg/L和(174.7±20.5)pg/mL,P<0.05】;26例肝组织G3~G4炎症活动度患者血清MIF和IL-21水平分别(2.6±1.1)μg/L和(332.9±35.4)pg/mL,显著高于35例G1~G2患者【分别为(1.5±0.6)μg/L和(170.8±25.4)pg/mL,P<0.05】;经标准免疫抑制治疗,本组61例AIH患者生化学应答率为88.5%;9例超过6个月获得生化学应答患者血清MIF和IL-21水平分别(2.9±1.5)μg/L和(334.5±40.6)pg/mL,显著高于22例在6个月内应答患者【分别为(1.5±0.3)μg/L和(194.8±19.5)pg/mL,P<0.05】或23例在3个月内应答患者【分别为(0.9±0.2)μg/L和(100.6±9.2)pg/mL,P<0.05】。结论 AIH患者血清MIF和IL-21水平升高,可能与病情重或对标准治疗应答差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药物性肝损伤
23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李靖, 何海滨, 李春婷, 石磊
2024, 27(6):  870-87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18
摘要 ( 26 )   PDF (123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分析230例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2020年3月~2023年3月我院诊治的DILI患者230例,常规行血生化检查,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和IgM。结果 在230例DILI患者中,肥胖占45.7%,2型糖尿病占37.8%,高脂血症占43.5%; 基础疾病中感染性疾病占23.5%,心血管疾病占17.0%,肿瘤占13.0%;肝细胞损伤型占61.7%,胆汁淤积型占24.4%,混合型占13.9%;单一用药者占58.3%,双联用药者占22.6%,三联用药者占13.0%,四联用药及以上者占6.1%;<3级(轻中度)肝损害占58.7%,≥3级(重度)肝损害占41.3%;血清IgM水平为(1.2±0.1) mg/ml,IgG水平为(10.6±2.1) g/L,血清抗核抗体阳性占27.5%;经降酶退黄治疗,本组患者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本组DILI患者较年轻,可能与不适当用药有关。经停药和护肝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肝衰竭
我院近10年肝衰竭患者预后变化趋势分析*
徐曼曼, 杨颜榕, 李珊珊, 武羽, 杨雪, 段钟平, 陈煜
2024, 27(6):  874-87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19
摘要 ( 24 )   PDF (1099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近10年来我院住院的肝衰竭患者离院方式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021年收治的肝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应用趋势检验分析急性肝衰竭(ALF)、亚急性肝衰竭(SALF)、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和慢性肝衰竭(CLF)患者的离院方式逐年变化趋势。结果 在研究期间,共收治8512例肝衰竭住院患者,经过排除标准排除,有5789例患者被纳入分析,女性占28.7%,平均年龄为(50.31±13.49)岁,平均住院日为19.46 ±15.19 d;ACLF患者2702例(47.3%),CLF 患者2415例(42.0%),SALF患者 492例(7.9%)和ALF患者180例(2.9%);在离院方式方面,57.6%总体患者医嘱离院,27.5%非医嘱离院,15.0%在院死亡;ALF患者在院病死率为52.2%,CLF为14.2%,ACLF为13.7%,SALF为11.4%;纵向分析显示,ALF患者非肝移植医嘱离院率无显著变化趋势,住院病死率持续呈高水平状态,波动在31.2%~70.0%,趋势检验未见显著性统计学变化;SALF非肝移植医嘱离院率逐年升高,自55.6%升至70.8%,住院病死率逐年下降,自25.9%降至8.3%(P<0.001);ACLF患者非肝移植医嘱离院率逐年升高,自47.9%升高至59.7%,经趋势检验显示差异显著(z=1.9677,P=0.049),而非医嘱离院率和在院病死率逐年下降(P<0.001);CLF患者非肝移植医嘱离院率同样逐年升高,自55.8%升高至75.2% (P<0.05),而住院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自20.9%降至9.3%(P<0.05)。结论 我国肝衰竭患者预后较前改善,尤其是SALF、ACLF和CLF患者医嘱离院率较前显著升高,但ALF患者住院病死率仍处于较高水平,需进一步探索新的诊疗策略。
影响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丘仲琼, 林建辉, 翁钘钘, 陈丽霞, 刘海钰
2024, 27(6):  878-88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20
摘要 ( 24 )   PDF (896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HBV-ACLF并发HAP患者101例,给予内科综合和人工肝治疗。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 MS公司生产的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本组HBV-ACLF并发HAP患者痰培养76例(75.3%)致病菌阳性,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0株(39.5%),革兰氏阳性菌11株(14.5%)和真菌35株(46.1%);在住院(44.7±24.4)d内,死亡50例(49.5%),生存51例(50.5%);死亡组年龄、血浆乳酸、MELD评分、并发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和并发消化道出血占比分别为(57.3±12.1)岁、(2.7±2.1)mmol/L、(27.5±6.9)分、66.0%和42.0%,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分别为(50±12.8)岁、(1.6±0.8)mmol/L、(22.5±7.3)分、31.4%和5.9%,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54,95%CI:1.005~1.110)、血浆乳酸(OR=2.339,95%CI:1.255~5.031)、并发SBP(OR=6.784,95%CI:2.139~25.206)和并发消化道出血(OR=18.504,95%CI:3.973~122.636)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BV-ACLF并发HAP患者预后差,临床上应重视年龄较大和存在其他并发症的处理,以期及早干预,改善预后。
DRG付费改革背景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费用盈亏分析*
武羽, 韩宇星, 徐曼曼, 焦婧然, 杨雪, 段小宛, 陈煜
2024, 27(6):  882-88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21
摘要 ( 29 )   PDF (1013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DRG付费改革背景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住院费用与医院盈亏情况,为调整优化DRG支付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2年3月~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的ACLF患者,检索电子病案系统、费用数据库和医保数据库,计算年龄校正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aCCI)。结果 在收治的北京市医保支付的ACLF患者377例中,经排除后纳入147例患者,男性120例,女性27例,年龄为56.0(43.5,64.0)岁,住院日为17.0(12.0,26.5)d,aCCI为5.0(4.0,6.0),住院费用为3.8(2.5,6.7)万元,日均费用为0.2 (0.2,0.3)万元,住院病死率为37.4%,住院费用医院亏损率为53.7%; 30%HS11组和49.1%HS15组亏损,平均亏损0.2万元;接受人工肝治疗患者被分为HJ1组,78.9%亏损,平均亏损金额为10.3万元; 90.9%HJ13组亏损,平均亏损3.5万元;HJ11组和HJ13组材料费占比分别为17.5%和21.0%,显著高于HS11组的3.8%或HS15组的3.0%(P<0.001);HS11组和HS15组盈余患者中位住院时间均为12.0 d,亏损患者则分别为28.0 d和18.5 d(P<0.001);HJ11组亏损患者较盈余患者年龄更轻,aCCI更低(P<0.05)。结论 大部分DRG分组的ACLF患者医院都是亏损的,尤其是接受人工肝治疗者。建议将住院日纳入DRG分组元素,适当提高DRG分组支付标准,以保证重危肝病患者的救治。
肝硬化
FibroTouch和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参数评估血吸虫病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临床研究*
唐敏, 曾理, 杨鑫荣
2024, 27(6):  887-89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22
摘要 ( 23 )   PDF (92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FibroTouch和超声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VTQ)参数评估血吸虫病性肝病(SILD)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9年2月~2023年2月我院诊治的肝血吸虫病患者58例,均接受病原学和护肝治疗。在治愈后使用FibroTouch行肝脏硬度检测(LSM),使用VTQ检测肝剪切波速度(SWV)。所有患者接受肝活检评估肝纤维化分期,应用ROC分析FibroTouch和VTQ检查参数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在58例SILD患者中,肝组织学检查发现S0期7例(12.1%)、S1期15例(25.9%)、S2期16例(27.6%)、S3期12例(20.7%)和S4期8例(13.8%);S4期患者 LSM和SWV分别为(17.4±2.0)kPa和(1.9±0.2)m/s,均显著大于S3期【分别为(15.7±3.4)kPa和(1.7±0.3)m/s,P<0.05】或S2期【分别为(12.4±2.8)kPa和(1.5±0.4)m/s,P<0.05】或S1期【分别为(8.7±2.0)kPa和(1.3±0.3)m/s,P<0.05】或S0期【分别为(5.8±0.9)kPa和(1.1±0.2)m/s,P<0.05】;经ROC分析发现,分别以 LSM=12.8 kPa和SWV=1.5 m/s为截断点,两者联合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7,其诊断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0.0%,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 应用FibroTouch参数LSM和VTQ参数SWV评估SILD患者显著性肝纤维化分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并发感染影响因素与预后分析*
董旭, 秦阳华, 廖威, 许明晓, 葛玲玲, 李成忠
2024, 27(6):  891-89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23
摘要 ( 20 )   PDF (96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硬化(LC)和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并发感染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过去8年收治的323例乙型肝炎LC、124例ACLF A型和184例ACLF B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LC组、ACLF A型组和ACLF B型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1.0%、32.1%和44.0%,以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为最多见;将三组合并,感染组患者年龄大,血清白蛋白水平低,血清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高,并发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比例高(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并发消化道出血是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白蛋白水平是保护因素;LC组并发感染患者病死率为16.0%,与未感染患者的15.2%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ACLF A型并发感染患者病死率为57.5%,ACLF B型并发感染患者为65.4%,均显著高于未感染患者(分别为14.3%和27.2%,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HBV-ACLF A型无感染患者生存率是感染者的5.713倍,HBV-ACLF B型无感染患者生存率是感染者的3.364倍。结论 乙型肝炎导致的LC和HBV-ACLF患者并发感染的风险较高,控制风险因素,降低感染发生率可能能改善预后。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肌少症发生率调查*
魏唯, 初丽敏, 王超, 吴明, 平东兰, 池冰
2024, 27(6):  895-89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24
摘要 ( 21 )   PDF (882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9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56例,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使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测量四肢骨骼肌肌肉质量(ASM),计算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诊断肌少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因素。结果 本组156例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9.0%,肌少症发生率为29.5%,其中39例Child-Pugh A级组营养不良和肌少症发生率分别为20.5%和7.7%,48例B级分别为50.0%和25.0%,69例C级分别为87.0%和44.9%,组间差异(P<0.05); 46例肌少症组年龄、BMI、血清ALB和SGA评分分别为(64.1±12.5)岁、(19.3±2.2)kg/m2、(24.1±3.9)g/L和(21.3±3.4)分,与110例非肌少症组 【分别为(54.7±11.2)岁、(23.9±3.0)kg/m2、((34.3±4.8)g/L和(28.7±4.0)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0.683)、血清ALB(OR=0.631)和SGA评分(OR=0.653)均为显著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肌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伴有营养不良较普遍,肌少症发生风险较高。了解风险因素,做好早期筛查可能指导及时处理。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TIPS术后支架功能研究*
陈思艳, 郭道宁, 邹晓攀, 漆家高
2024, 27(6):  899-90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25
摘要 ( 18 )   PDF (1631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PH)患者在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支架功能的价值。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136例肝硬化患者,经检测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诊断PH,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门静脉血流速度(Vpv)、门静脉内径(Dpv)和门静脉血流量(Qpv),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联合诊断肝硬化并发PH的效能。常规行TIPS术,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超声评估支架功能。结果 在本组136例肝硬化患者中,经HVPG检测,发现PH者62例(45.6%),对其中52例行TIPS术; 肝硬化并发PH患者Vpv为(13.1±2.3)cm/s,显著低于肝硬化非PH者【(15.9±3.2)cm/s,P<0.05】,而Dpv和Qpv分别为(1.3±0.3)cm和(626.8±106.8)mL/min,均显著高于肝硬化非PH者【分别为(1.1±0.2)cm和(499.9±97.2)mL/min,P<0.05】,在TIPS术后,PH组门脉指标恢复,与肝硬化非PH者比,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6.2±2.5)cm/s、(1.1±0.2)cm和(502.1±99.4)mL/min,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Vpv、Dpv和Qpv联合诊断肝硬化并发PH的AUC为0.902(95%CI:0.849~0.955,P<0.05),其敏感度为79.0%,特异度为83.8%;52例接受TIPS治疗患者术后1年随访,经DSA检查发现8例(15.4%)存在支架功能障碍,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支架功能障碍与DSA诊断的一致性较强(Kappa=0.680,P<0.05),其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0.9%,准确率为90.4%。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TIPS术后支架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内镜下套扎联合奥曲肽和埃索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马莉, 顾中盛, 李想
2024, 27(6):  903-90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26
摘要 ( 17 )   PDF (89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术(EVL)联合奥曲肽和埃索美拉唑治疗肝硬化(LC)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99例LC并发EVB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9例,均接受EVL和静脉注射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另给奥曲肽静脉泵入,治疗1 w,随访1 年。使用微量试剂盒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使用超声检测门静脉内径(PVD)、门静脉血流量(PVF)、脾静脉内径(SVD)和脾静脉血流量(SVF)。结果 在急性期,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死亡2例;在47例观察组和48例对照组生存者中,观察组24 h、48 h和72 h止血率分别为66.0%、95.7%和100.0%,与对照组的62.5%、85.4%和100.0%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VD、PVF和SVF分别为(10.5±1.6)mm、(252.4±42.6)mL/min和(526.3±68.9)mL/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1±1.4)mm、(304.5±41.6)mL/min和(611.4±64.5)mL/min,P<0.05】;观察组血清NO水平为(73.2±7.6) 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64.9±7.4) mol/L,P<0.05】,而血清ET和ATⅡ水平分别为(90.2±9.3)ng/L和(3.0±0.5)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4.8±11.4)ng/L和(4.1±0.6)pg/mL,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和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6%和12.5%(P>0.05)。结论 采用EVL联合奥曲肽和埃索美拉唑治疗LC并发EVB患者可以获得止血疗效,改善门脉血流动力学和血清血管活性指标,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
肝癌
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病灶MRI增强扫描表现差异分析*
曾旺, 蔡晓曼, 葛尚
2024, 27(6):  907-91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27
摘要 ( 19 )   PDF (1758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总结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与肝细胞癌(HCC)病灶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差异,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2月~2023年7月我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120例,均接受MRI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强化特点,包括动脉期强化特征、动态强化模式、有无血流灌注异常、有无肝胆期靶征、病灶信号是否均匀、有无远端胆管扩张、有无包膜等特征。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MRI增强扫描特征鉴别诊断ICC与HCC的效能。结果 在120例PLC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ICC者23例和HCC者97例;ICC病灶动脉期边缘强化、动态逐渐强化、肝胆期靶征和远端胆管扩张发生率分别为69.6%、56.5%、65.2%和39.1%,均显著高于HCC病灶的44.3%、17.5%、9.3%和3.1%,而病灶包膜发生率为4.3%,显著低于HCC病灶的45.4%(P<0.05);综合扫描特征,本组病例经MRI诊断ICC者31例,HCC者89例,其鉴别诊断ICC与HCC的敏感度为78.3%,特异度为86.6%,阳性预测值为58.1%,阴性预测值为94.4%。结论 术前,可根据MRI增强扫描特征鉴别ICC与HCC提供帮助,为临床做出合理的处置方案提供依据。
增强MRI检查诊断HCC价值研究*
丹巴玉珍, 程盼
2024, 27(6):  911-91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28
摘要 ( 18 )   PDF (106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增强MRI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诊断肝细胞癌(HCC)的效能。方法 2021年6月~2023年7月我院诊治的经手术后或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的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100例,均接受钆塞酸二钠(Gd-EOB-DTPA)MR扫描检查,应用LI-RADS v2018评估病灶分类,其中HCC主要征象包括非环状动脉期高强化(APHE)、廓清、包膜强化,考虑恶性可能的辅助征象包括非强化包膜、马赛克结构、结中结、病灶内含脂、出血、晕环状强化、病灶内乏脂、病灶内乏铁、DWI扩散受限和轻中度T2高信号等。结果 组织病理学诊断为HCC者79例(92个病灶),肝脏异型增生性结节(DN)者14例(22个病灶)和肝硬化再生性结节(RN)者7例(11个病灶);HCC病灶非环状APHE、廓清迅速和包膜强化发生率分别为82.6%、80.4%和33.7%,显著高于DN病灶(分别为45.4%、45.4%和9.1%,P<0.05)或RN病灶(分别为36.4%、45.4%和0.0%,P<0.05);HCC病灶MRI辅助征象中DWI扩散受限、轻中度T2高信号、过渡期低信号和肝胆期低信号发生率分别为85.9%、88.0%、84.8%和91.3%,显著高于DN病灶(分别为59.1%、63.6%、45.4%和63.6%,P<0.05)或RN病灶(分别为45.4%、54.5%、45.4%和54.5%,P<0.05);基于MRI主要和辅助征象诊断LR-4/5 HCC病灶的敏感度为95.6%,显著高于基于主要征象诊断的79.3%(P<0.05),而两者诊断的特异度(51.5%对42.4%)和准确度(84.0%对72.0%)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基于MRI的LI-RADS分类系统可以帮助临床诊断HCC病灶,有利于与良性病灶鉴别,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双源CT双能量TNC技术图像质量与诊断肝细胞癌效能分析*
杨佳欣, 杨紫郡, 陈卫
2024, 27(6):  915-91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29
摘要 ( 20 )   PDF (114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双源CT双能量真实平扫(TNC)技术图像质量和诊断肝细胞癌(HCC)的效能。方法 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5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均接受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获取TNC和虚拟平扫(VNC)图像,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5分法评估图像质量。结果 在85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HCC 48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23例和肝血管瘤(HH)14例;HCC病灶TNC图像肝脏病灶和同层面右侧竖脊肌CT值标准差(SD)和辐射剂量分别为(7.9±1.8)HU和(5.9±0.6)mSv,显著大于VNC图像【分别为(6.7±1.3)HU和(3.6±0.7)mSv,P<0.05】,而SNR为(5.4±1.6),显著低于VNC图像【(6.5±1.7),P<0.05】;HCC、FNH和HH病灶TNC图像的SD和辐射剂量均显著大于VNC图像(P<0.05),而SNR显著低于VNC图像(P<0.05);HCC病灶TNC和VNC图像CT值显著大于FNH或HH病灶(P<0.05);HCC病灶TNC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显著高于VNC图像(P<0.05);TNC图像诊断HCC的敏感度为89.6%、特异度为91.9%、准确率为90.6%,显著优于VNC诊断(分别为72.9%、78.4%和75.3%,P<0.05)。结论 虽然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辐射剂量稍大,但TNC图像质量好,诊断HCC的准确率高,临床应用价值大。
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效能分析*
邓娜, 郑玉凤, 刘旭红, 韩晓兵, 丁碧娇, 曾纬阳, 刘娜红, 黄莹, 陈梅桂
2024, 27(6):  919-92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30
摘要 ( 20 )   PDF (1294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PLC)的诊断效能。方法 2018年2月~2023年5月我院诊治的120例肝硬化合并肝内结节患者,均接受CT动态增强扫描,经细针穿刺或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判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的效能。结果 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肝细胞癌(HCC)84例(70.0%),诊断肝内局灶性增生性结节(FPN)36例(30.0%);HCC病灶动脉期呈高增强为100.0%,门脉期呈等增强为56.0%,延迟期呈低增强为97.6%,而FPN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增强者分别为88.9%、94.4%和100.0%; 在120例肝硬化合并肝内结节患者中,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PLC者83例(69.2%),FPN者37例(30.8%),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Kappa值为0.902,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4%、94.4%、95.8%、91.9%和97.6%。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可以通过各期表现特点准确诊断肝硬化合并PLC病灶,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诱导麻醉肝癌切除术患者镇静和认知功能恢复比较研究*
陶巧建, 仲华根, 周绍荣, 潘洪喜, 王应杰
2024, 27(6):  923-92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31
摘要 ( 21 )   PDF (89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诱导麻醉肝癌切除术患者镇静和认知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2020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80例,均接受肝癌切除术治疗。在麻醉诱导期,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给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丙泊酚(2.0 mg·kg-1)和罗库溴铵,或瑞马唑仑和丙泊酚(0.5 mg·kg-1)静脉注射。两组麻醉维持用药相同。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应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评估镇静效果和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T2时刻,B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分别为(80.1±7.5)mmHg和(71.9±8.1)次/min,显著低于A组【分别为(84.5±8.3)mmHg和(76.7±8.0)次/min,P<0.05】;在拔除气管导管后1 min、5 min和10 min,B组SAS评分分别为(3.2±0.4)分、(3.6±0.5)分和(3.7±0.6)分,均显著低于A组【分别为(3.9±0.7)分、(4.2±0.8)分和(4.5±0.9)分,P<0.05】;在术后6 h,B组MMSE评分为(25.7±3.0)分,显著高于A组【(22.5±2.1)分,P<0.05】;术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A组的17.5%(P<0.05)。结论 应用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诱导能够维持肝癌切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镇静效果,有助于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及其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
武文华, 蔡芝芳, 李亚萍, 贾晓黎, 党双锁
2024, 27(6):  927-93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32
摘要 ( 19 )   PDF (1522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诊治的92例PLC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分别接受TACE治疗或TACE联合RFA治疗,随访3年。采用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近期有效(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率为8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7%(P<0.05);在治疗1年后,观察组44例生存者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5.1±2.0)ng/L、(97.3±12.2)ng/L和(47.8±5.8)pg/mL,显著低于38例对照组【分别为(8.2±1.6)ng/L、(110.3±15.5)ng/L和(53.5±6.8)pg/mL,P<0.05】,而血清IL-2水平为(3.4±0.4)ng/L,显著高于对照组【(3.0±0.5)ng/L,P<0.05】;观察组1 a、2 a和3 a生存率分别为95.7%、84.8%和78.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65.2%和54.4%(P<0.05)。结论 采取TACE联合RFA治疗PLC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较好,不仅杀灭肿瘤更完全,可能还能改善机体细胞因子分泌。
肝脓肿
MRI诊断不典型肝脓肿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马紫瑶, 王超, 赵珏, 冯赟, 张铭, 梁凯轶
2024, 27(6):  931-93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33
摘要 ( 20 )   PDF (122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常规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不典型肝脓肿(AHA)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9年1月~2024年1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收治的42例AHA病灶和42例肝内转移瘤(IMT)患者,均接受MRI平扫、增强扫描和DWI检查。比较两组病灶MRI平扫和DWI信号、增强扫描信号、强化特征及病灶边缘实性部分表观扩散系数(ADC)和相对ADC(rADC)差异。结果 AHA病灶DWI靶样高信号占比为64.3%,显著低于IMT病灶的90.5%(P<0.05);AHA病灶MRI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强化、门静脉期和平衡期不均匀强化占比分别为45.2%、71.4%和23.8%%,均显著低于IMT病灶的76.2%、100.0%和88.1%(P<0.05);AHA病灶MRI增强扫描动脉期显著强化和连续性中断占比分别为9.5%和0.0%,均显著低于IMT病灶的88.1%和73.8%(P<0.05);AHA病灶边缘实性部分ADC和rADC分别为(1.8±0.4)×10-3mm2/s和(0.7±0.2)×10-3mm2/s,均显著高于IMT病灶【分别为(1.0±0.2)×10-3mm2/s和(0.4±0.1)×10-3mm2/s,P<0.05】。结论 常规MRI联合DWI检查AHA病灶具有显著的信号特征,可帮助临床与肝内转移癌进行辨别。
2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伊芬秀, 伊芬锦, 娄仲雷
2024, 27(6):  935-93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34
摘要 ( 19 )   PDF (885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细菌性肝脓肿(BLA)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2021年5月~2023年10月我院诊治的102例BLA患者,其中合并T2DM者41例。行血培养或脓液培养,进行感染细菌鉴定。给予抗生素联合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治疗。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淀粉样蛋白A(SAA),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D-二聚体(D-D)。结果 合并T2DM组合并高血压和呼吸道感染比例分别为51.2%和36.6%,均显著高于未合并组(分别为18.0%和8.2%,P<0.05);合并T2DM组血清IL-6、CRP、PCT和SAA水平分别为344.3(155.0,511.9)pg/ml、180.9(82.1,270.7)mg/L、8.6(5.7,10.6)μg/L和19.3(14.2,25.5)mg/L,显著高于BLA组【分别为195.5(136.6,274.1)pg/ml、124.8(52.5,190.4)mg/L、2.2(1.4,2.7)μg/L和14.5(12.6,20.1)mg/L,P<0.05】;合并T2DM组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率为78.0%,显著高于BLA组的57.4%(P<0.05);合并T2DM的BLA患者置管引流和抗菌药物治疗时间分别为6(3,10)d和13(5,20)d,均显著长于BLA组【分别为4(2,8)d和10(4,16)d,P<0.05】;除合并T2DM组死亡1例(2.4%)外,两组均治愈。结论 合并T2DM的BLA患者可能更多地存在呼吸道感染,以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为主,但经抗感染和肝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治疗,总体疗效较好。
胆石症
CT三维可视化指导腹腔镜精准肝段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疗效研究*
唐浩, 宋文渊, 程千里, 曾凯, 文拔辉
2024, 27(6):  939-94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35
摘要 ( 20 )   PDF (88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T三维可视化指导腹腔镜精准肝段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63例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被分为两组,均接受腹腔镜肝段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取石手术。观察组在术前对CT图像进行可视化、分割和放大处理,制定个体化肝段切除方案。术后随访1年。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日分别为101.8(96.4,117.6)min、(25.9±6.7)mL和(9.6±1.5)d,均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分别为121.3(98.5,135.4)min、(37.7±15.9)mL和(11.9±2.7)d,P<0.05】,而两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无显著性差异【(2.6±0.3)d对(2.8±0.6)d,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15.6±8.4)μmol/L、(35.6±2.3)g/L和(78.1±21.2)U/L,与对照组【分别为(17.1±1.4)μmol/L、(36.8±2.7)g/L和(99.2±21.3)U/L】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切口感染、胆道出血、胆道损伤和胆漏发生率为1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1%(P<0.05);在术后2周复查,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术后随访1年,经超声或CT检查发现观察组肝内结石复发率为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P<0.05)。结论 术前,应用CT三维可视化技术分析结石侵犯范围,拟定手术方案,行肝段切除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结石复发率,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全身麻醉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腹直肌后鞘阻滞处置外科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镇痛效果研究*
韩洋, 张莉莉, 王雨峰, 贾倩倩
2024, 27(6):  943-94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36
摘要 ( 17 )   PDF (887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全身麻醉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腹直肌后鞘阻滞处理外科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IHS)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2020年4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IHS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切除含有结石的肝组织。在麻醉镇痛时,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在28例对照组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在32例观察组采用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腹直肌后鞘阻滞,比较两组包括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等手术指标,采用Ramsay镇静评分及静息和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术后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估恢复质量。结果 观察组PACU停留时间为(35.1±2.0)min,显著短于对照组【(40.3±2.1)min,P<0.05】;在术后2 h和24 h时,观察组静息VAS评分分别为(2.9±1.4)分和(2.5±1.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7±1.7)分和(3.3±1.4)分,P<0.05】,活动VAS评分分别为(3.7±1.6)分和(2.9±1.5)分, 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4±1.5)分和(3.6±1.4)分,P<0.05】;观察组疼痛感受、身体舒适度和QoR-40总分分别为(35.3±1.2)分、(52.8±2.3)分和(175.0±8.0)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8.4±1.5)分、(45.8±2.8)分和(165.1±9.7)分,P<0.05】。结论 在行外科手术切除HIS患者肝内结石时,采用全身麻醉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腹直肌后鞘阻滞的镇痛效果比较好,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与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疗效研究*
周红飞, 贾政, 顾宏
2024, 27(6):  947-95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37
摘要 ( 22 )   PDF (88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研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TCBDE)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治疗胆囊结石(GS)合并肝外胆管结石(EBDS)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GS合并EBDS患者168例,其中对照组123例接受LCBDE)手术,观察组45例接受LTCBDE手术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和C反应蛋白(CRP),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和医疗花费分别为(104.4±34.2)min、(29.9±11.2)ml、(22.3±10.1)h、(6.5±2.9)d和(1.4±0.6)万元,均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分别为(149.9±37.4)min、(43.6±16.3)ml、(28.4±9.6)h、(9.2±2.4)d和(1.8±0.7)万元,P<0.05】,两组结石清除率均为100.0%;在术后3d,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分别为(32.5±5.9)ng/L和(25.4±7.1)p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3±6.8)ng/L和(35.6±6.4)pg/L,P<0.05】;术后观察组胆漏、胆道感染、腹腔感染、胆道出血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0.0%、2.2%、2.2%、0.0%和0.0%,与对照组的2.4%、0.0%、4.1%、1.6%和2.4%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BDE与LTCBDE手术治疗GS合并EBDS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清除结石效果,但在术后恢复和花费成本方面,LTCBDE手术更显优异。
短篇论著
不同配方谷胱甘肽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侯国如, 熊英, 谭莹莹, 何文芬, 黄海英
2024, 27(6):  951-95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38
摘要 ( 23 )   PDF (841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不同配方的谷胱甘肽(GSH)制剂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将108只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G组,每组12只。采用酒精灌胃法制备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在A~G组分别给予三种配方不同剂量的GSH制剂灌胃处理30 d。配方一为谷胱甘肽的4种剂量,配方二为谷胱甘肽加入L-抗坏血酸,配方三为谷胱甘肽、灵芝提取物和L-抗坏血酸合剂。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行肝细胞脂肪变评分,取肝组织匀浆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甘油三酯(TG)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模型组肝组织脂肪变评分、肝组织匀浆MDA和TG水平显著高于,而肝匀浆G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经不同配方的GSH处理组肝组织脂肪变评分和肝组织匀浆MDA和TG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GSH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血清ALT、AST、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同配方GSH处理组血清指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不同配方的GSH制剂均有改善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可能与缓解了氧化应激和细胞因子反应有关。
综述
肝细胞癌进展过程中KLFs异常表达及其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进展*
王玲玲, 姚敏, 姚登福
2024, 27(6):  953-95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39
摘要 ( 24 )   PDF (907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细胞癌(HCC)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肝细胞恶性转化的监测极其重要。新近发现在HCC进展过程中,人类最大的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家族的Krüppel样因子(KLFs)发挥重要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基础和临床研究显示部分KLFs有望成为诊断和预测HCC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并有望成为基因治疗的分子靶标。本文综述了肝癌相关KLFs的组织分布,表达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脂质代谢重编程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研究进展*
李晓斌, 刘博文, 胡世平
2024, 27(6):  957-96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6.040
摘要 ( 22 )   PDF (933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细胞癌(HCC)具有复杂的生物学特性、高度的异质性和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预后差。代谢重编程(MR)是肿瘤细胞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脂质MR已成为HCC生长和转移的重要机制。本文综述了常见的脂质及其代谢相关分子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为HCC的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