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更多...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更多...
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邮局订阅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期目录

2012年 第1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2-04-10
专家论坛
脂肪性肝病
乳清蛋白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脂肪变的防治作用*
李莉, 钟乐萍, 赵斐, 展玉涛
2012, 15(2):  89-9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2.004
摘要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乳清蛋白(WP)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后者是在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加用WP液灌胃干预,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体重、肝重、肝指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以及肝组织学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明显脂肪变,脂肪变积分为2.8±0.4,NAFLD活动度积分(NAS)为6.2±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8±0.5,P<0.01及0.9±0.7,P<0.01);动物体重、肝重、肝指数和生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肝指数为3.5±0.2,ALT为42.4±7.5u/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治疗组动物体重和生化指标均有改善,其中ALT为34.8±5.6U/l和TG为0.2±0.1mmol/l,明显低于模型组(分别为42.4±7.5U/l,P<0.01和0.6±0.5mmol/l,P<0.05);肝细胞脂肪变积分为1.6±0.9,NAS为2.9±1.4,也明显下降(P<0.01)。结论 WP对NAFLD大鼠肝脂肪变有防治作用,可能与改善血脂代谢,减少肝脏脂质沉积以及抑制肝脏炎症反应有关。
动机性访谈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饮食和运动对血酯的影响
赵海明, 徐俐, 郭睿
2012, 15(2):  93-9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2.005
摘要 ( 1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动机性访谈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饮食和运动对血酯的影响。方法 将7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动机性访谈中询问、告知和倾听等核心技术,干预饮食调节及运动, 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体重、甘油三酯 (TG)、胆固醇(TC)和体重指数(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干预3月后,干预组患者在改变饮食习惯和运动行为后,体重下降、TG、TC和BMI下降均优于对照组(Ρ<0.05)。结论 动机性访谈能有效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饮食习惯和运动行为,血酯下降。
当飞利肝宁联合卵磷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观察
占国清, 谭华炳, 李芳, 李儒贵, 张薇薇
2012, 15(2):  97-10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2.006
摘要 ( 1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当飞利肝宁联合卵磷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NASH患者被随机分成3组。联合治疗组(45例)给予当飞利肝宁和卵磷脂片,当飞利肝宁组(38例)和卵磷脂组(33例)分别给予当飞利肝宁和卵磷脂片口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肝功能、血脂及B超检查脂肪肝程度的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组在纳差、乏力、肝区不适改善方面优于卵磷脂组(x2=3.94、x2=10.63、x2=8.54,P<0.05或P<0.01),当飞利肝宁组乏力改善也优于卵磷脂组(x2=3.97,P<0.05);联合治疗组和当飞利肝宁组AST、ALT较卵磷脂组降低(P<0.05,P<0.01),联合治疗组AST、ALT、TG、TC降低也优于当飞利肝宁组(P<0.05或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和卵磷脂组B超发现脂肪肝程度的变化均有显著改善(P<0.01或P<0.05),联合治疗组与当飞利肝宁组减轻更明显(P<0.01);少数患者服用当飞利肝宁后有腹胀、恶心、厌食等胃肠道反应。结论 当飞利肝宁联合卵磷脂治疗NASH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杨林辉, 郭昭友, 曹明, 向姝, 刘国栋, 谭朝霞
2012, 15(2):  101-10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2.007
摘要 ( 1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肠道通透性及血清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正常成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60例,给予后者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4周。检测所有被研究者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及ALT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患者内毒素、DAO、D-乳酸水平显著增高【分别为143.60±21.41EU/l对109.78±17.81EU/l(t=7.71,P<0.01);2.6±0.47U/ml对2.3±0.48U/ml(t=2.24,P<0.05);6.1±1.05mg/l对5.3±0.97mg/l(t=4.89,P<0.01)】;NASH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内毒素、DAO、D-乳酸及ALT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肠道通透性及血清内毒素水平增高,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可降低肠道通透性、血清内毒素及ALT水平。
肝纤维化
肝复康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整合素α5β1/FAK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张坤, 姜妙娜, 张彩华, 贾玉杰
2012, 15(2):  104-10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2.008
摘要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整合素α5β1/FAK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中药肝复康对此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肝复康大剂量、中剂量和小剂量治疗组,皮下注射10%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自第9周起,给予肝复康灌胃治疗至第20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整合素α5和整合素β1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FAK mRNA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整合素α5表达水平(0.50±0.01)比正常对照组(0.23±0.13)明显增高(P<0.01),而肝复康治疗后(大、中、小剂量治疗组分别为0.35±0.03、0.33±0.01、0.38±0.02)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整合素β1表达水平 (0.44±0.02)比正常对照组(0.27±0.01)明显增高(P<0.01),肝复康治疗后(大、中、小剂量治疗组分别为0.37±0.01、0.34±0.01、0.39±0.01)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动物FAK mRNA水平 (0.73±0.01)比正常对照组(0.11±0.02)明显增高(P<0.01),而肝复康治疗后(大、中、小剂量治疗组分别为0.33±0.03、0.28±0.01、0.18±0.01)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整合素α5β1/FAK信号通路的激活在肝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肝复康治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整合素α5β1/FAK通路的信号转导有关。
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Raf/ERK信号通路的变化及肝复康的干预作用*
李骢, 雷鸿雁, 姜妙娜, 张彩华, 贾玉杰
2012, 15(2):  108-11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2.009
摘要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药肝复康通过Raf/ERK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治疗肝纤维化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应用肝复康干预;采用RT-PCR法测定肝组织及HSC-T6细胞Raf、ERK和Ⅲ型胶原mRNA水平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ERK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肝组织Raf、ERK和Ⅲ型胶原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调(P<0.01),而肝复康治疗组则明显下调(P<0.01);模型组肝组织ERK蛋白的表达上调,而肝复康治疗组表达则下调。结论 肝复康对肝纤维化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ERK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肝复康对大鼠肝组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表达及对胶原合成的影响*
李骢, 周情, 姜妙娜, 张彩华, 贾玉杰
2012, 15(2):  111-11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2.010
摘要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药肝复康对大鼠肝组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胶原合成的调节作用。方法 制备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应用肝复康干预;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PDGF表达;采用RT-PCR法测定肝组织及HSC-T6细胞Ⅰ型胶原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球蛋白水平均降低,白蛋白及白/球比例则升高(P<0.01);模型组肝组织PDGF的表达上调,而肝复康治疗组表达则下调(P<0.01);模型组肝组织及HSC-T6细胞Ⅰ型胶原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调(P<0.01),而肝复康治疗组则明显下调(P<0.01)。结论 肝复康通过降低PDGF的表达,抑制Ⅰ型胶原的合成,对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测量脾脏剪切波速度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程度的初步研究
张纯林, 童清平, 罗福成, 朱先存, 左鲁生
2012, 15(2):  114-11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2.011
摘要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测量脾脏剪切波速度,探讨脾脏剪切波速度变化对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利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对5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9例肝硬化患者和32例健康人脾脏进行超声检查,测得感兴趣区脾脏剪切波速度,比较三组受检者脾脏剪切波速度值的差异。结果 健康人、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脾脏剪切波速度值分别为2.0±0.2、2.3±0.4和3.1±0.5,三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且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脾脏剪切波速度值明显增高。肝硬化患者脾脏剪切波速度值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后者又高于健康人。结论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检测脾脏剪切波速度可用于无创评价脾脏硬度信息,并由此推测肝纤维化程度。
超声造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级的诊断价值*
张舒眉, 黄春旺, 钟健, 梁惠颖, 关玉娟, 易俊卿
2012, 15(2):  117-11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2.012
摘要 ( 1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造影评价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及健康对照人群10例,经肘静脉团注超声造影剂SonoVue,记录造影剂到达肝动脉时间(HAAT)、到达门静脉时间(PVAT)及到达肝静脉时间(HVAT),计算造影剂到达肝动脉与到达肝静脉间隔时间(HAVTT)。结果 S3和S4期肝纤维化组HVAT和HAVTT均较对照组、S1期组缩短(P<0.05);以肝纤维化达到S4期为阳性判断标准,HVAT和HAVT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和0.89(P<0.01);以HVAT≤21s为诊断S4期肝纤维化的截断点,其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95%;以HAVTT≤10s为诊断S4期的截断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97%;联合两项指标评估S4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和100%。结论 超声造影对S3和S4期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定量诊断价值,但对诊断≤S2期的肝纤维化在准确性方面仍存在不足。
其它肝病
不同HBV基因型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应答反应比较*
杨丽敏, 彭勋, 赵艳茹, 赵培利, 马艳玲, 杨方
2012, 15(2):  120-12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2.013
摘要 ( 1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与探讨HBV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对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疗效的关系。方法 随机将慢性HBV感染者541例分为4组:拉米夫定组136例、替比夫定组135例、恩替卡韦组135例和阿德福韦组135例,各治疗48周。治疗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确定HBV基因型,并于治疗前和治疗48周时分别检测肝功能、HBV DNA和HBV M。其中109例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本组HBV B基因型94例(17.38%),C型410例(75.79%),B/C混合型37例(6.84%),未检出其他基因型;在B型感染者,肝组织G3占37.3%、S313.0%,C型感染者G3占8.7%、S3占22.7%,B基因型与C基因型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治疗患者,B型、C型和B/C混合型之间疗效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几种不同的基因型感染患者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BV基因型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对核苷类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
朱义玲, 陈丽, 赵卫峰, 甘建和
2012, 15(2):  123-12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2.014
摘要 ( 1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800~1200mg/d)治疗5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12周、24周和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副作用。结果 基因1型和非基因1型患者早期应答率分别为57.1%和76.7%(P>0.05),持续应答率分别为53.6%和80.0%(P<0.05);HCV RNA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之间持续应答率分别为56.3%和80.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中,基因1型患者疗效低于非基因1型,HCV RNA低水平组的疗效优于高水平组。
肝癌干细胞逃避5-氟尿嘧啶单药杀伤可能是造成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李德龙, 朱雯静, 韩旭, 杨玥, 诸国华, 刘宝成, 刘菲, 康梦田, 史亮, 吕福东, 冯骥良
2012, 15(2):  126-12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2.015
摘要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观察5-氟尿嘧啶(5-FU)处理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和SMMC-7721,分析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5-FU作用前后肝癌细胞系BEL-7402和SMMC-7721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周期组成变化和细胞群体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EpCAM、ABCG2和ICAM-1阳性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 10μg.ml-1 5-FU作用48h后,BEL-7402和SMMC-7721细胞增殖均明显受抑制(P<0.05);两细胞系实验组静息期(G0/G1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两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阳性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肝癌细胞系BEL-7402及SMMC-7721中的肿瘤干细胞能够逃避一定剂量5-FU的杀伤作用。肝癌干细胞逃避5-FU单药杀伤可能是造成临床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短篇论著
凉山州彝族体检人群脂肪肝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周静, 巫俊敏
2012, 15(2):  130-13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2.016
摘要 ( 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凉山彝族地区脂肪肝的检出率,尤其是彝族人群脂肪肝的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用超声诊断仪对凉山州5018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脂肪肝的检查,对其中1198例脂肪肝问卷了解饮酒情况,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血脂、血糖、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指标。结果 凉山彝族地区脂肪肝检出率为23.9%,略高于其它大部分地区;其中彝族脂肪肝检出率为40.2%,明显高于汉族的21.9%,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长期饮酒居彝族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之首,肥胖、高血脂在危险因素中居第二、第三位,彝族脂肪肝群体中大多数具有多重危险因素。HBV携带成为彝族脂肪肝危险因素之一,与非彝族脂肪肝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脂肪肝的发病与种族、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改变饮食结构,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肝功能的影响
卢敬, 王传波, 王瑾, 史峰波, 李元平, 谢体学, 张良梅
2012, 15(2):  133-13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2.017
摘要 ( 1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中药方剂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80例NASH患者口服中药治疗8周,60例NASH患者接受阿拓莫兰和口服熊去氧胆酸治疗8周。使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呈升高趋势,但观察组显著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CD8+计数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治疗后ALT、AST和GGT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明显降低,且接近正常值水平。结论 中药能影响NASH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能增强患者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
王东霞
2012, 15(2):  135-13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2.018
摘要 ( 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60例随机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以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及单纯复方甘草酸苷治疗, 疗程8周,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腹胀、胁痛、纳呆 、乏力等的改善情况,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肝功能恢复程度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血脂下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明显。而抗脂质过氧化,稳定肝细胞膜,纠正肝内脂质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抗肝纤维化,促进脂肪在肝内代谢的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理。
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对比观察
戎云清
2012, 15(2):  137-13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1.019
摘要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阿德福韦酯胶囊、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疗程各阶段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抗病毒指征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4例,采用随机分组将其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分别给予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检测肝功能指标ALT及HBV DNA和HBV M。结果 治疗3、6、12、18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34.2%、63.2%、79.0%、84.2%和33.3%、63.9%、80.0%、85.3%;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18.4%、39.5%、55.3%、65.8%和16.7%、38.9%、54.3%、64.7%;HBeAg阴转率分别为7.9%、15.8%、26.3%、39.5%和8.3%、16.7%、25.7%、38.2%;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9%、15.8%、26.3%、34.2%和8.3%、16.7%、25.7%、5.3%,各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所有病例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出现耐药。结论 阿德福韦酯胶囊安全有效,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疗效更显著,对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选择阿德福韦酯胶囊有效。
恩替卡韦治疗高ALT水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郑盛, 杨晋辉, 尤丽英, 唐映梅, 刘海
2012, 15(2):  140-14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1.020
摘要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治疗高ALT水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以ALT为依据分为低ALT组(ALT在2倍ULN与10倍之间)和高ALT组(ALT在10倍ULN与20倍之间),给予恩替卡韦0.5mg /d,观者治疗48周时的应答情况(HBV 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sAg/抗-HBs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结果 治疗48周时,高ALT组HBV DNA阴转率为95.0%,低ALT组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5);低ALT组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阴转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依次为25.0%、25.0%、0.0%、0.0%,均明显低于高ALT组的55.0%、45.0%、15.0%、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4,0.0302,0.0015,0.0012);高ALT组中有3例出现HBsAg阴转,3例出现了HBsAb;低ALT组中没有出现HBsAg阴转及血清学转换。48周时两组患者ALT复常率、病毒学反弹、对恩替卡韦耐药及药物不良反应水平相似。结论 高水平ALT是恩替卡韦治疗应答较好的预测因子。
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疗效观察
王晓霖, 韩晓颖, 邢凌翔, 龚作炯
2012, 15(2):  143-14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1.021
摘要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的疗效。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接受促肝细胞生长素、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K1、恩替卡韦、支持、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另6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8周。结果 治疗组平均治疗45天,患者均临床治愈,对照组平均治疗53天,56例患者治愈,4例(6.7%)患者病情发展至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组总胆红素和转氨酶水平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上升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可减少住院时间,疗效明显。
单纯抗-HBc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隐匿性HBV感染
毕芳, 商庆华, 安永, 白薇, 徐传镇
2012, 15(2):  145-14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2.022
摘要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单纯血清抗-HBc阳性CHC患者隐匿性HBV感染的状况及意义。方法 采用FQ-PCR法对62例单纯血清抗-HBc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进行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常规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在62例CHC患者中,血清HBV DNA阳性16例(25.81%);血清HBV DNA阳性较阴性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明显加重(P<0.05);在62例CHC患者中,HCV RNA阳性41例(66.13%);41例HCV RNA阳性患者HBV DNA定量水平(3.22±1.35lgcopies/ml)显著低于21例HCV RNA阴性患者(4.53±2.06lgcopies/ml,P<0.05)。结论 单纯血清抗-HBc阳性CHC患者隐匿性HBV感染并不少见。隐匿性HBV感染的CHC患者肝脏病变较重。
阿德福韦酯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肺结核患者抗痨治疗的影响
孙文锦, 王立志, 王运东, 汪燕
2012, 15(2):  147-14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1.023
摘要 ( 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抗结核同时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的肺结核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抗结核方案采用2HRZE(S)/4HRZ;治疗组加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结果 在整个治疗疗程中,治疗组肝功能指标(ALT 42.±25.9U/L、AST31.3±29.7U/L、TBIL17.6±4.5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ALT176.2±39.3U/L、AST104.6±36.4U/L、TBIL19.7±5.2μmol/L);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也明显受到抑制;治疗组因肝功能损害需停止抗结核治疗的患者1例(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例(15.4%)。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用阿德福韦酯可抑制HBV复制,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提高患者肝脏对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同时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可起到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作用,从而使患者能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23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查翔远, 翟群超, 宋有良, 胡晓春, 黄义泽, 吴同生, 史卫红
2012, 15(2):  149-15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1.024
摘要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预后。结果 23例患者确诊时平均年龄为53.5±12.7岁; 17例为女性;ALP均明显升高(380.6±375.3U/L),20例GGT升高(360.8±633.2U/L),15例血清总胆红素升高(72.8±97.2μmol/L),血清IgM、IgG、IgA浓度超过正常值的比率分别为78.3%、69.3%和17.4%;19例(82.6%)血清AMA及其M2亚型阳性,14例(60.9%)ANA阳性,10例(43.5%)抗gp210抗体阳性;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胆管阻塞或扩张。结论 PBC好发于中年女性,血清ALP、GGT、IgM明显升高、AMA及其M2亚型阳性有助于诊断。抗gp210抗体阳性者可能预后较差。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18例临床特征分析
梁彦玲
2012, 15(2):  151-15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1.025
摘要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病特点。方法 本组SBP患者118例,分析其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及转归情况。结果 在118例SBP患者中,47例并发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及其它部位感染;腹水细菌培养阳性9例(7.6%),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有效,结果好转75例(63.6%),死亡43例(36.4%)。死亡原因有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电解质紊乱。结论 对于SBP患者,应早期诊断和治疗。
86例梗阻性黄疸CT诊断分析
刘勇, 刘英
2012, 15(2):  153-15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1.026
摘要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T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6例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腹部CT扫描图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病理学检查比,CT诊断86例梗阻性黄疸的敏感性为97.5%,特异性为96.7%,诊断正确性为93.5%。结论 CT能明确显示扩张的胆管、胆管梗阻段的征象及对周围软组织的浸润和转移作出判断。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疗效分析
张义红, 卢灵霞, 马雅琴
2012, 15(2):  155-15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1.027
摘要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近3月内使用过抗肿瘤化疗药物、抗痨药物、抗真菌药物、抗抑郁症药物、抗甲状腺代谢药物、抗癫痫药物、服用雷公藤等后所致老年人肝损害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接受甘草酸二铵、门冬氨酸钾镁、肌苷、茴三硫等护肝、退黄、降酶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护肝、退黄、降酶治疗的基础上加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均连用4周。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AKP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补充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是目前治疗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有效的药物。
成人嗜血细胞综合征5例临床分析
丁红兵, 刘钎, 李奕鑫, 刘理冠, 杨红
2012, 15(2):  157-15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1.028
摘要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5例以急性黄疸型肝炎为早期临床表现的嗜血细胞综合征(HPS)患者的临床和骨髓象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化验和骨髓检查资料。结果 患者主要表现为黄疸、发热,TBIL为557±197μmol/L,ALT为497±354U/L,AST为917±841U/L,骨髓涂片可见嗜血细胞,外周血存在三系减少,凝血功能障碍(FIG 1.46±0.52g/L,PTA 51%±31.2%)、存在高铁蛋白(1411±513μg/L)和高甘油三酯(4.6±2.9mmol/L)血症。1例治愈,4例死亡。结论 本病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发病率低,肝损害明显,早期容易误诊为黄疸型肝炎,病死率高。
病案报告
阿奇霉素致重度脂肪肝1例报道
何锐, 沈华玲, 戴茂林
2012, 15(2):  159-15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1.029
摘要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儿童Caroli's病1例报告
张全会, 梁彦玲, 顾本宇
2012, 15(2):  161-16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1.031
摘要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肠道菌群和内毒素血症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曹毅, 沈峰, 徐雷鸣, 范建高
2012, 15(2):  163-16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2.032
摘要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肠轴” 概念的提出为寻找肝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方法提供了新思路。大量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数量和结构改变通过影响能量吸收、促进肥胖、参与胰岛素抵抗、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内毒素血症等机制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和发展;抗生素或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等作用有可能能防治NAFLD等代谢性疾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进展
许威 综述, 夏时海 审校
2012, 15(2):  166-16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2.033
摘要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以生活方式调节为基础,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本文从生活方式调节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回顾近年来的治疗研究进展。
核苷(酸)类似物单药和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杨玥, 张振华, 李旭
2012, 15(2):  169-17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1.034
摘要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有两种不同方法,其中一种是口服抗HBV的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本文将对近年核苷(酸)类似物的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的疗效及优劣进行综述。
肝星状细胞与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吴惠春 综述, 张斌 审校
2012, 15(2):  172-17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1.035
摘要 ( 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慢性损伤性刺激的修复反应。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是整个事件的核心环节。以肝星状细胞为靶点,抑制其活化或者诱导其凋亡,进行抗肝纤维化研究有良好应用前景。
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与营养支持
杨先芬 综述, 荚卫东 审校
2012, 15(2):  174-17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2.01.036
摘要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终末期肝硬化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以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为主。此类患者如行腹部手术势必加重患者的肝脏负担,影响术后恢复。因此,恰当的营养支持在术前及术后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肝硬化患者肝脏的代谢特点、营养不良的发生原因、营养不良的评估方式、营养支持的途径及其实施要点作了简要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