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更多...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更多...
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邮局订阅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期目录

2010年 第1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0-12-10
论著
针对STAT3的siRNA抑制HepG2细胞增殖和p44/42MAPK蛋白的表达*
王新红,邢慧,陈晶,范玉晶,刘丹,刘红霞,吕志武
2010, 13(6):  401-40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01
摘要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STAT3信号传导通路对HepG2细胞p44/42MAPK蛋白表达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针对STAT3的siRNA转染入HepG2细胞以沉默STAT3基因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TAT3和p44/42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和lipofectamineTM2000处理组细胞生长无明显差异(q=0.97,P>0.05),而siRNA处理组细胞生长被明显抑制(q=9.36,P<0.05);SiRNA转染后24h、48h、72h和96h,细胞抑制率分别为33.2%、39.6%、43.1%和33.9%,siRNA在96h后抑制作用减弱,细胞开始重新繁殖;转染细胞72h和96h后,可见STAT3蛋白表达均被抑制(t=14.12,P<0.05),p44/42MAPK蛋白表达未被抑制(F=3.99,P>0.05),而p-p44/42MAPK蛋白表达增加(t=16.30,P<0.05)。结论 STAT3信号传导通路可以影响细胞生长及p44/42MAPK蛋白质的磷酸化,而p-p44/42MAPK的表达增加可能代偿了沉默STAT3引起的细胞生长抑制,使细胞重新繁殖。
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浆神经降压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变化*
潘巧玲,刘小静,陈天艳
2010, 13(6):  404-40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02
摘要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肝衰竭(ALF)大鼠血浆神经降压素(N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硫代乙酰胺制备ALF大鼠模型。采用RIA法测定血浆NT和CGRP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浆NT和CGRP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12h、24h、36h和48h,肝性脑病逐渐进展,血浆NT和CGRP含量也呈进行性升高。结论 测定血浆NT和CGRP含量可作为判断肝性脑病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其含量的变化对肝性脑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维持性血透患者HBV和HCV感染的原因与预防
孙淑清,黄睿,余毅,陈今,王琰
2010, 13(6):  407-40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03
摘要 ( 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BV和HCV的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按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时间先后,将435例患者分为4组:第一组16例,透析时间≥10年;第二组47例,5年≤透析<10年;第三组184例,1年≤透析<5年;第四组188例,透析<1年。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HbsAg和抗-HCV。结果 在435例患者中,HBV感染80例(18.4%),HCV感染33例(7.6%);第一组HCV感染14例(87.5%),明显高于第二、第三和第四组(14.9%,2.7%和3.7%,P<0.01);第四组HBV感染44例(23.4%),显著高于第一、第二和第三组(0.0%,17.0%和15.2%,P<0.01)。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是HBV和HCV感染的高危人群,透析时间、输血和透析器复用等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李卫,李铭,李永华,李旭
2010, 13(6):  409-41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04
摘要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随访24周。结果 34例治疗48周的患者,ALT复常24例(70.6%)、HBV DNA阴转29例(76.5%)、HBeAg阴转6例(20.7%)、HBeAg血清转换4例,其中3例疗程满72周的患者,2例发生HBeAg血清转换,1例发生HBsAg血清学转换。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观察*
张骏飞,刘波,杨家宏,宋海燕,陈从新
2010, 13(6):  411-41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05
摘要 ( 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在182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包括亚急性和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A组)患者90例和慢性肝衰竭(B组)92例。在A组患者,40例(A1组)只接受基础和苦参碱治疗,50例(A2组)另加拉米夫定治疗;同样地,在B组中,41例(B1)未接受抗病毒治疗,51例(B2)给予拉米夫定治疗。生存患者被随访6个月。结果 经过平均1.5个月的治疗,A1组有23例(57.5%)和A2组有16例(32.0%,P<0.05)患者死亡;经过平均2.5个月的治疗,B1组有22例(53.7%)和B2组有24例(47.1%,P>0.05)患者死亡;在A、B两组内,抗病毒治疗可明显提高生存患者血清ALT的复常率;在随访6个月时,80%以上A2组和B2组生存者HBV DNA水平保持阴性,而A1组和B1组生存者血清HBV DNA仍为阳性。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能提高亚急性和慢加急/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但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随访。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耐药分析
占国清,谭华炳,李儒贵,张薇薇,胡波
2010, 13(6):  414-41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06
摘要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 分析135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在抗感染治疗前后体温、腹部症状和体征、血常规、腹水白细胞及多核细胞数变化、腹水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82.2%患者有发热,90.4%有腹部症状,88.9%有中等以上腹水,70.4%有顽固性腹水;21.5%外周血白细胞数≥10.0×109/L,63.7%中性粒细胞>0.7;45.2%腹水白细胞数>0.5×109/L,57.8%多核细胞>0.5;25.4%(30/118)细菌培养阳性,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5例(83.3%),革兰氏阳性菌5例(16.7%),检测出的革兰氏阴性菌对大部分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治愈40例(29.63%),好转48例(35.56%),无效、恶化或自动出院47例(34.81%),其中死亡15例。结论 肝硬化合并SBP的临床症状不典型,腹水培养阳性率低,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除应尽早行腹水培养外,需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腹水常规检查等综合分析,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血清HBV DNA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癌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季伟,郭英君,杨妍,张玉喜
2010, 13(6):  418-41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07
摘要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肝癌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检测193例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阳性的肝癌患者在TACE治疗前血清HBV DNA载量,分析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栓塞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 在193例患者中,介入治疗术后2年内共有169例(87.6%)患者肿瘤复发;血清HBV DNA阳性(≥5×102copies/ml)138例,平均血清病毒载量为6.20±1.12lg copies/ml;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 B级或C级、多发肿瘤、肿瘤最长径大于3cm、血清HBV DNA≥5×102copies/ml患者肿瘤复发的相对危险性较高,无肿瘤复发生存期较短。结论 肝癌患者血清HBV DNA≥5×102copies/ml是TACE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肝细胞癌组织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表达的研究
张荣贵,张广田,徐丽
2010, 13(6):  420-42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08
摘要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肝硬化、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HCC组织、51例癌周肝组织、11例肝硬化组织及11例正常肝组织SOCS1蛋白的表达;另分别检测VEGFR2和EGFR在27例和41例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癌周肝组织中SOCS1蛋白表达为阴性1例,弱阳性15例,阳性30例,强阳性5例,HCC组织中SOCS1蛋白表达为阴性11例,弱阳性38例,阳性14例,癌周肝组织中SOCS1蛋白表达强度显著高于HCC组织(P<0.01);SOCS1蛋白在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无表达;SOCS1表达在瘤体大小间(瘤体<5cm和≥5cm)有显著性差异(P<0.001);SOCS1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VEGFR2和EGFR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SOCS1蛋白表达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ECM1、MMP-9和VEGF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陈浩,李建生,荚卫东,王伟,许戈良,马金良
2010, 13(6):  424-42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09
摘要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ECM1水平,分析其与MMP-9和VEGF水平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肝癌患者血清ECM1、MMP-9和VEGF水平,分析其与肿瘤临床与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40例肝癌患者血清ECM1、MMP-9和VEGF平均水平分别为150.01±5.85pg/ml、467±30.81μg/l和751.29±51.08pg/ml;三者水平均与肿瘤包膜、TNM分级、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有关(P<0.005),而ECM1和VEGF还与血管侵犯有关(P<0.005);ECM1与MMP-9和VEG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38,P=0.005;r=0.427,P=0.006)。结论 ECM1可能通过与MMP-9和VEGF相互作用而促进了肝癌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
辽宁省部分城市酒精性肝病流行现状调查*
陈士林,孟晓丹,王炳元,向国卿
2010, 13(6):  428-4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10
摘要 ( 1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辽宁省居民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现状及特点。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调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再按调查人群的35%抽样进行相关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查。结果 共调查18020人,抽样调查6598人,其中有长期饮酒者1708人(26.98%);有长期饮酒者(38.33%对5.64%)及周平均饮酒量(223.27±258.88g/w对114.12±199.85g/w,P=0.042)均为男性多于女性;男性饮酒人群的平均年龄大于女性(41.14±9.56岁对36.48±10.21岁,P=0.002),多集中于30~49岁年龄段;男性饮酒的起始年龄早于女性(23.26±5.38岁对25.38±5.20岁);共检出ALD450例(6.8%)。结论 辽宁省7岁以上居民中超过1/4的人群有饮酒习惯,而ALD的患病率为6.1%,其中AFL或轻微肝损伤、AH及ALC的患病率为4.29%、2.18%及0.35%。ALD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及饮酒的行为方式密切相关。
水飞蓟素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郑盛,刘海,尹静,朱为梅,肖琼怡,王建刚,郭致平,王玉波
2010, 13(6):  431-43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11
摘要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水飞蓟素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NASH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采用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易善复口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易善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症状、肝功能、血脂、血糖及肝脏彩超变化。结果 观察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降低,肝脏脂肪变性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患者总胆固醇水平降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NASH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血糖及其肝脏影像学变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变化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黄健,黄群,陈小珠,周锋,陈小华,何剑琴
2010, 13(6):  433-43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12
摘要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NASH患者心脏舒张功能。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64例单纯性脂肪肝(SFL)、56例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者。应用E/A比值评价心脏的舒张功能。结果 NASH组心脏舒张功能不全(DCD)的发生率为44.6%,显著高于SFL组的10.9%及正常对照组的5.0%(P<0.01);正常对照组、SFL组及NASH组E/A比值分别为1.3±0.2、1.3±0.2和1.0±0.3(P<0.01);NASH组ALT、AST和GGT水平比SFL组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NASH患者常伴有DCD和血清GGT显著升高。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分析
季洪兵,吕光明 ,钟南保, 陈忠华
2010, 13(6):  436-43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13
摘要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疗(体部伽玛刀)治疗胰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58例胰腺癌患者,给予等剂量曲线50%~90%,周边照射总剂量3000~4800 cGy,分割处方剂量300~600cGy,重复治疗10~15 次。结果58 例胰腺癌患者在治疗后3 个月,完全缓解5 例(8.6%),部分缓解22 例(37.9%),稳定25 例(43.1%),进展6 例(10.3%)。1 年生存率为62.2%。结论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胰腺癌,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抗结核治疗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肝损害的发生与治疗
浦永兰,王杰,曹利峰,顾挺,李志勇
2010, 13(6):  438-44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14
摘要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抗结核治疗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肝损害的发生与处理。方法 将823例结核病患者分为不伴HBV感染(A组)、HBsAg阳性/HBV DNA阴性(B组)、HBsAg阳性/HBV DNA阳性(C组和D组)。A、B、C三组均采用抗结核治疗,D组在抗结核治疗前1周即加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分析肝功能损害发生的特点。结果 A组、B组、C组和D组患者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28.1%、32.1%、65.4%和29.2%,C组与其余三组比,相差显著(x2=16.97,P<0.001);A组、B组、C组和D组患者半月内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5.7%、22.2%、70.6%和14.3%,C组与其余三组比,相差显著(x2=67.66,P<0.001)。结论 抗结核治疗合并HBV DNA阳性的结核病患者肝损害发生率高,发生时间早,肝损害程度重。及时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明显降低肝损害发生率和程度。
短篇论著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计数的关系
顾锡炳,杨小娟,王栋,华忠,徐月琴,陆忠华
2010, 13(6):  441-44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15
摘要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HB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NK细胞、Th1和Th2细胞的关系。方法 在140例HBV DNA和HBeAg阳性CHB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Th1和Th2细胞。结果 根据血清HBV DNA水平,将140例CHB患者分为HBV DNA低水平组(4.9±0.4lgcopies/ml)和高水平组(6.8±0.4lgcopies/ml),结果前者NK细胞(14.6±3.5%)和Th1细胞(30.7±6.2%)高于HBV DNA高水平组(分别为10.0±3.7%和28.2±5.3%,t=6.99,t=4.66,P<0.001),ALT(295.4±166.0U/L)和TBIL水平低于高水平组(P<0.01)。结论 CHB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NK细胞和Th1细胞计数有关,并可能因此影响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对多种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姚上志,苏婷婷,周红燕
2010, 13(6):  442-44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16
摘要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多种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测定患者血浆置换前后血清IFN-γ、IL-6、IL-18、LPS及血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结果 血浆置换后患者血清IFN-γ、LPS、IL-6和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CD3+、CD4+、CD8+细胞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NK细胞水平则较治疗前明显上升。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能促进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正常比例的恢复。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观察
邓琪
2010, 13(6):  444-44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17
摘要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22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保肝、利尿和补充白蛋白等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 HBV DNA转阴率为90.9%,无HBeAg转阴;肝功能指标改善明显。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能明显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7例先天性肝纤维化临床和病理分析
张云霞,闫涛,汤汝佳,徐长江,牟劲松,夏杰,许彪,李克
2010, 13(6):  445-44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18
摘要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先天性肝纤维化(CHF)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CHF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果 5例患者呕血、黑便(29%),8例患者肝、脾肿大(47%),15例患者肝功能正常或轻微异常(88%),16例患者经病理学诊断为CHF,7例(41.2%)合并Caroli病。结论 CHF患者临床表现以门脉高压型为主,肝功能指标多正常,可重叠Caroli病,确诊需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异甘草酸镁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朱艳,刘小玲,徐秀亮,鲁稻
2010, 13(6):  449-44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19
摘要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55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予以异甘草酸镁加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对照组予以甘草酸二胺加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比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肝性脑病4例(13.8%),而对照组为8例(30.8%,P<0.05)。结论 以异甘草酸镁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为主要药物治疗重型肝炎患者有效。
突发疫情时临时隔离病区的筹建与管理*
杜娟,秦峰,方健,
2010, 13(6):  450-45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20
摘要 ( 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加强突发疫情发生时临时隔离病区的筹建与管理,提高医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方法 通过资料查询和实际工作经验总结,提出对突发疫情的处置体会,尤其在合理调整病房布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合理配置医护人员、严把消毒隔离关、物资筹备及人员管控等。结果 我们多次承担对突发疫情的处置任务,患者痊愈出院,无医护人员感染。结论 隔离病区的科学筹建与管理是决定疫情救治成功与否的关键,措施得力、管理规范、人员稳定,突发疫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病案报告
Dubin-Johnson综合征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郑斐群,乐晓华,苟继周,陆普选
2010, 13(6):  452-45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21
摘要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豆状核变性1例
付海艳,尤丽英,杨晋辉
2010, 13(6):  455-45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23
摘要 ( 1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张纯林,罗福成,童清平
2010, 13(6):  456-45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24
摘要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超声弹性成像能够获得组织内部弹性分布的定量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超声弹性成像的原理、分类、目前的研究热点即瞬时弹性成像和实时弹性成像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等内容。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林沪,陈黎明,施明,王福生
2010, 13(6):  460-46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25
摘要 ( 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应用于治疗急性肝衰竭、终末期肝病和遗传代谢性肝病,旁分泌机制是其治疗肝病的重要机制。MSCs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抗肝细胞凋亡、抗肝纤维化、促进内源性肝干细胞分化和刺激内源性肝细胞增殖、促进血管增生等修复肝组织。进一步阐明MSCs的治疗机制,合理设计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明确干细胞移植可能的副作用,是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前提。
黄芪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药理作用
高倩,谭行华,袁冬生
2010, 13(6):  464-46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26
摘要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芪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对于循环、消化、呼吸、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重点介绍黄芪的免疫调节、抗肝纤维化和抗病毒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对其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肝星状细胞主要信号转导通路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汪美凤,平键,综述,成扬,审校
2010, 13(6):  466-46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27
摘要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急慢性炎症刺激损伤修复反应的结果,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生成与降解之间失衡,在肝内大量沉积的病理过程。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时产生ECM的主要细胞,是肝纤维化发生的核心环节。控制HSC的激活和增殖以逆转肝纤维化的进程是抗肝纤维化研究的重点之一。因此,了解影响HSC活化增殖的有关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从根本上治疗肝纤维化,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思路和方法。目前研究较多的信号途径有TGF-β/Smad通路、MAPK通路、PPARγ通路、Leptin通路、Integrin通路、NF-κB通路等。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李翠,王甦
2010, 13(6):  470-47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28
摘要 ( 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脐血造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脐血中存在的另一种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化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且作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在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以及其作为一种新的细胞来源用于细胞替代治疗、基因治疗以及组织工程等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发现,同时也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几点进行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因素
吴鹏,丛瑞,尤红
2010, 13(6):  474-47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29
摘要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eAg血清学转换在CHB自然史或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讨论影响HBeAg血清学转换的因素,如患者ALT水平、病毒基因型、HBV DNA水平、病毒变异和宿主免疫状态等。
Hepcidin在酒精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冀杨,徐有青,王晨
2010, 13(6):  477-48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0.06.030
摘要 ( 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脏铁超负荷在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铁调节蛋白(Hepcidin)是一种由肝脏分泌的小分子多肽,主要通过抑制肠道铁吸收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铁释放来调控体内的铁稳态。近期研究发现,酒精可以影响铁调节蛋白在肝脏中的表达,导致肠道铁吸收及肝脏、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铁利用再循环障碍,最终引起肝脏铁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