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更多...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更多...
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
邮局订阅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期目录

2020年 第2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7-10
述评
专家论坛
举足轻重,持续关注肝病营养问题
孔明, 段钟平, 陈煜
2020, 23(4):  459-46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02
摘要 ( 184 )   PDF (801KB)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病与营养
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态与肌量减少的相关性研究*
郝莎莎, 任晓静, 原丽莉, 姚佳
2020, 23(4):  462-46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03
摘要 ( 239 )   PDF (1291KB) ( 3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肌量减少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 2019年4月~2019年10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住院的60例肝硬化患者和同期30例健康者,取粪便,进行宏基因组测序。根据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L3 SMI)将肝硬化患者分为肌量减少组24例和肌量正常组36例,分析两组间肠道微生态的差异。结果 肌量减少的肝硬化组L3 SMI为(30.9±5.1)cm2/m2,显著低于肌量正常组【(52.0±12.9)cm2/m2,P<0.05】;肌量减少的肝硬化组shannon指数为(2.1±0.8),显著低于肌量正常组【(2.7±0.8),P<0.05】;在门水平,肝硬化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为(6.2±7.9)%,显著高于健康人【(1.7±1.5)%,P<0.05】;肌量减少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为(7.7±9.3)%,显著高于肌量正常组【(3.6±4.1)%,P<0.05】;在种水平,两组之间存在16个菌种的差异(P<0.05),进一步通过关联分析发现毛螺科菌和多形棒状杆菌相对丰度与SMI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肌量减少与肠道微生态改变相关,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可能有助于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营养不良。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李侗曾, 孔明, 宋文艳, 徐曼曼, 陈煜, 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
2020, 23(4):  467-47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04
摘要 ( 247 )   PDF (845KB) ( 4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L3-SMI)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26例住院期间完善了腹部CT或MRI检查的ACLF患者,计算L3-SMI,比较不同L3-SMI水平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入组患者男性113例,女性13例;男性患者L3-SMI为(40.3±7.4)cm2/m2,显著大于女性患者[(33.9±4.5)cm2/m2,P<0.05];在男性患者中,有肝硬化基础者L3-SMI为(38.1±5.9)cm2/m2,显著低于无肝硬化基础者[(42.0±7.9)cm2/m2, P<0.05];酒精性肝病患者L3-SMI为(34.8±6.8)cm2/m2,显著低于非酒精性肝病患者[(41.5±7.0)cm2/m2, P<0.05];90 d生存组患者L3-SMI为(40.7±7.7)cm2/m2,与90 d死亡患者[(38.8±6.3)cm2/m2, P>0.0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男性患者分为低L3-SMI组(≤40 cm2/m2)61例和高L3-SMI组(>40 cm2/m2)52例,结果低L3-SMI组和高L3-SMI组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19.7%和13.5% (P>0.05),低L3-SMI组90 d生存率为68.9%,与高L3-SMI组的76.9%(P>0.0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L3-SMI组患者体质指数为(24.5±3.9)kg/m2,显著高于低L3-SMI组[(20.5±2.9)cm2/m2, P<0.05];高L3-SMI组患者血红蛋白为(126.4±23.2)g/L,显著高于低L3-SMI组[(114.7±21.3)g/L, P<0.05];高L3-SMI组患者血钠为(136.6±4.1)g/L,显著高于低L3-SMI组[(133.5±4.5)g/L, P<0.05];低L3-SMI组和高L3-SMI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437.1±198.3)μmol/L和(317.4±173.0)μmol/L,P<0.05],差异显著。结论 女性患者、低体质量患者、肝硬化患者、酒精性肝病患者L3-SMI水平更低,ACLF患者L3-SMI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与疾病转归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需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验证。
实验性肝炎
紫草素对HepG2细胞增殖、凋亡和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马艳华, 黄芬, 王文尖
2020, 23(4):  471-47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05
摘要 ( 238 )   PDF (1431KB) ( 2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紫草素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以0(对照)、1、2.5和5 μmol/L紫草素分别处理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48 h,分别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I、LC3-II、p62)和PI3K/Akt/NF-κB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自小剂量、中剂量到大剂量,紫草素处理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3.7±3.5)%、(36.2±6.1)%和(56.9±8.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0.0)%,P<0.05],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2±5.3)%、(37.4±7.6)%和(58.6±8.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5±1.2)%,P<0.05];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Bax/Bcl-2比值和Caspase-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0.2)和(2.7±0.3)、(8.2±0.6)和(0.45±0.10)和(0.78±0.16)和(0.95±0.21),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6±0.1)和(0.18±0.06),P<0.05];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LC3-II/LC3-I比值为(1.25±0.08)、(1.43±0.10)和(1.76±0.22),显著高于对照组[(0.96±0.08),P<0.05],p62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1±0.09)、(0.62±0.15)和(0.43±0.08),显著低于对照组[(1.06±0.05),P<0.05]; PI3K、Akt和p65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64±0.16)、(0.51±0.12)和(0.32±0.06)】、(【0.54±0.17)、(0.37±0.05)和(0.05±0.01)】和【(0.63±0.15)、(0.52±0.10)和(0.36±0.0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84±0.13)、(0.76±0.15)和(0.89±0.11),P<0.05]。结论 紫草素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促进HepG2细胞凋亡和自噬,从而具有抑瘤作用。
茵陈四苓颗粒对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肝功能损害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杨涓
2020, 23(4):  476-47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06
摘要 ( 188 )   PDF (2757KB) ( 2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茵陈四苓颗粒对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肝功能损害的改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茵陈四苓颗粒干预组,采用α-异硫氰酸萘酯(ANIT)灌胃法制备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模型。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白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法尼酯X受体(FXR)mRNA水平。结果 茵陈四苓颗粒干预组动物血清ALP和GGT水平分别为(254.3±16.4)U/L和(14.3±5.8)U/L,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625.8±36.5)U/L和(26.7±7.9)U/L,P<0.05】;血清IL-17、IFN-γ和丙二醛水平分别为(162.2±16.4)pg/ml、(28.9±6.2)pg/ml和(19.2±3.8)U/ml,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223.4±18.8)pg/ml、(39.3±9.8)pg/ml、(28.6±2.4)U/ml,P<0.05】,而血清SOD水平为(324.1±33.5)U/ml,显著高于模型组【(250.8±25.4)U/ml,P<0.05】;茵陈四苓颗粒干预组肝组织IL-17和IFN-γ mRNA水平为(2.1±0.3)和(17.3±3.5),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3.4±0.5)和(34.5±7.2),P<0.05】,而SOD和FXR mRNA水平为(0.8±0.4)和(2.2±0.5),显著高于模型组【分别为(0.3±0.2)和(1.5±1.1),P<0.05】。结论 茵陈四苓颗粒能明显改善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肝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IL-17、IFN-γ和MDA等因子水平,降低炎症反应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蓝莓花青素干预肝硬化大鼠肝组织凋亡蛋白表达的变化*
汪可, 崔现平, 刘丽娟, 支庆江, 姜文营
2020, 23(4):  480-48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07
摘要 ( 221 )   PDF (1693KB) ( 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蓝莓花青素干预肝硬化大鼠肝组织凋亡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随机将3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采用二乙基亚硝胺腹腔注射法制备肝硬化模型,在其中一组给予蓝莓花青素灌胃干预,在实验第8周末,取血和肝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c-caspase-3、Bax和Bcl2蛋白表达,取肝组织匀浆检测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 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肝硬化模型制备成功;模型组动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分别为(579.87±20.37)U/L、(428.58±18.25)U/L、(2.56±0.18)ng/L和(2.12±0.15)ng/L,显著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102.47±3.25)U/L、(104.45±3.87)U/L、(0.81±0.05)ng/L和(0.92±0.07)ng/L,P<0.05],而经过蓝莓花青素处理后,动物血清上述指标显著降低【分别为(371.89±14.72)U/L、(148.71±6.34)U/L、(1.73±0.11)ng/L和(1.45±0.12)ng/L,P<0.05],模型动物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0.69±2.58)g/L,显著低于对照组【(37.68±3.08)g/L,P<0.05】, 蓝莓花青素处理组升高至【(34.71±3.34)g/L,P<0.05];模型组肝组织匀浆MDA水平为(0.49±0.1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0.06±0.01)μmol/L,P<0.05】,SOD水平为(0.34±0.09)U/mg,显著低于对照组【(0.98±0.21)U/mg,P<0.05】,而蓝莓花青素处理组肝组织匀浆MDA水平显著降低至【(0.17±0.03)μmol/L,P<0.05】,SOD水平显著升高至【(0.71±0.19)U/mg,P<0.05】;模型动物肝组织Bcl-2表达量为(0.48±0.03),而Bad和c-caspase-3表达量分别为(1.50±0.18)和(1.41±0.17),分别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或升高【分别为(1.76±0.18)、(0.41±0.02)和(0.28±0.01),P<0.05】,而经过蓝莓花青素处理动物肝组织Bcl-2表达显著增强,Bad和c-caspase-3表达显著减弱【分别为1.47±0.14)、(0.64±0.05)和(0.50±0.05),P<0.05]。结论 蓝莓花青素能够降低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硬化大鼠肝组织氧化应激损伤,调节凋亡蛋白表达,抑制肝细胞凋亡,达到保护肝功能的作用。
氯膦酸二钠脂质体清除肝内巨噬细胞对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大鼠门脉高压的影响*
李爽, 刘金玉, 武晓玉, 王宏雅, 刘慧萍, 赵欣, 蔡大勇
2020, 23(4):  484-48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08
摘要 ( 250 )   PDF (3146KB) ( 4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氯膦酸二钠脂质体清除肝内巨噬细胞对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大鼠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48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4只。采用皮下注射橄榄油和四氯化碳(CCl4)法制备肝损伤模型。在实验d70,再将每组分为2个亚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脂质体(PL)或氯膦酸二钠脂质体(CL)处理。在实验d105,使用BL-420F生理机能实验系统测定大鼠肝脏在体门静脉压力,采用ELISA法检测血sCD163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CD163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结果 在对照组内,CL处理大鼠血清sCD163水平为(798.6±61.9) pg/L,显著低于PL处理组[(848.3±26.2) pg/L,P<0.05];在模型组内,CL处理大鼠肝脏指数和门静脉压力分别为(4.7±0.8)和(10.6±2.0) mmHg,显著低于PL处理组[分别为(5.6±1.3)和(12.4±2.7) mmHg,P<0.05];模型组CL处理大鼠血清ALT、AST和sCD163水平分别为(69.9±21.4) U/L、(202.8±14.2) U/L和(980.1±122.3) pg/L,与PL处理大鼠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97.8±39.6) U/L、(290.6±168.1) U/L和(1083.2±97.2) pg/L,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L处理大鼠肝组织CD163和iNOS蛋白阳性表达较PL处理大鼠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结论 巨噬细胞参与门脉高压的发生和发展。清除巨噬细胞可降低门静脉压力。
余甘子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外周血Treg细胞及肝组织LXRα/FAS通路表达的影响*
胡亦懿, 翟英姬, 梅迪华, 张志侨, 罗晓亮, 黄燕峰, 杜国平
2020, 23(4):  488-49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09
摘要 ( 219 )   PDF (2359KB) ( 2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余甘子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外周血Treg细胞及肝组织LXRα/FAS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及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余甘子处理组,在造模成功后,给予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给予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处理,另给予不同剂量的余甘子灌胃处理,连续给药6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7和IL-10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CD4+IL-17+和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采用WB法检测肝组织LXRα和FAS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大剂量余甘子提取物处理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显著改善,血清ALT、AST、TC、TG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TNF-α和IL-17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为(34.7±0.9)pg/ml和(3.2±0.2)pg/mL,而IL-10水平显著升高,为(4.8±0.2)pg/mL(P<0.05);大剂量余甘子处理组CD4+IL-17+百分比为(1.1±0.6)%,显著低于模型组[(1.9±0.4)%,P<0.05],CD4+CD25+Treg百分比为(1.5±0.6)%,显著高于模型组[(0.9±0.2)%,P<0.05];小、中、大剂量余甘子提取物处理组肝组织LXRα和FAS蛋白表达显著减弱[分别为(1.8±0.1)和(2.0±0.2),P<0.05]。结论 余甘子提取物可改善NAFLD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可能与其对炎性细胞因子、Th17/Treg细胞和LXRα/FAS通路因子的表达产生了某种影响有关。
病毒性肝炎
CT测量肝外基质体积分数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临床应用研究*
周莹, 陈娇, 叶龙, 刘启榆, 钟唐力
2020, 23(4):  492-49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10
摘要 ( 211 )   PDF (1306KB) ( 1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多期动态CT检查测量肝外基质体积分数(fECV)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HF)程度。 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138例,接受肝活检和CT增强扫描检查,并测定肝外基质体积分数(fECV),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fECV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在本组138例CHB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诊断F0期14例,F1期28例,F2期45例,F3期36,F4期15例,即F0~1组42例,F2~4组96例,F3~4组51例;F0~1组肝实质CT强化值为(24.6±8.8)HU,与F2~4组的(25.2±5.6)HU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主动脉CT强化值、fECV和红细胞压积分别为(44.8±9.4)HU、(27.8±4.5)%和(40.8±5.2)%,与F2~4组比,差异显著【分别为(40.6±7.2)HU、(37.5±4.8)%和(37.6±6.2)%,P<0.05】;fECV诊断CHB患者F2~4、F3~4和F4的截断点、AUC及95%CI、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30.2%、0.71(0.59~0.84)、65.5%、78.0%和74.5%;34.0%、0.76(0.62~0.89)、75.8%、74.2%和75.0%和36.8%、0.81(0.67~0.96)、90.5%、72.6%和86.8%。结论 采用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检查测量fECV可以帮助诊断CHB患者HF,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拉米夫定与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疗效和风险分析*
赵蕾, 李小丹, 刘淼
2020, 23(4):  496-49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11
摘要 ( 199 )   PDF (839KB) ( 2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应用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疗效和风险。方法 2014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肝病科和妇产科就诊的慢性HBV携带孕妇120例,在孕28周时,其中40例接受拉米夫定,40例接受替比夫定治疗,分娩后立即停止抗病毒治疗,另20例在孕期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出生后按计划接受标准的乙肝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随访1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sAb。结果 入组时,三组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时,接受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治疗的孕妇血清HBV DNA转阴,显著低于对照组【(7.6±1.5)lg copies/ml,P<0.05】,在分娩后3个月,两组抗病毒治疗的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再次回到治疗前水平,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出生时,40例拉米夫定治疗、40例替比夫定治疗和21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孕妇所生的新生儿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为5.0%、5.0%和9.5%(P>0.05),在出生后1年,他们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为7.5%、5.0%和14.3%,而血清抗HBs阳性率则分别为92.5%、95.0%和85.7%,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拉米夫定组孕妇发生皮疹、一过性ALT升高和肌酸激酶升高分别为5.0%、2.5%和2.5%,与替比夫定组的2.5%、7.5%和5.0%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孕后期应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均可有效降低HBV携带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对阻断新生儿HBV母婴传播是否有必要,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长期随访观察。
PR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ITPA基因rs1127354位点多态性与利巴韦林相关性溶血关系探讨*
徐金凤, 安红杰, 何文艳, 艾红, 赵崇山, 赵应飞, 董波, 周丽华, 吴晶
2020, 23(4):  500-50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12
摘要 ( 173 )   PDF (846KB) ( 1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标准抗病毒(PR)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三磷酸次黄嘌呤核苷(ITPA)基因多态性对抗病毒疗效及其对利巴韦林(RBV)相关性溶血的影响。方法 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235例,给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RBV治疗24~48 w。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血ITPA基因rs1127354位点多态性。结果 经检测,发现ITPA基因型rs1127354位点为CC型193例和AA/AC型42例;在完成24周疗程的188例(CC型152例和AA/AC型36例)CHC患者中, AA/AC型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和早期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44.4%和47.2%,与CC型的42.1%和42.7%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72.2%,显著高于CC型的53.3%(P<0.05);在治疗4周、8周、12周和24周,AA/AC型患者Hb水平分别为(138.2±14.7) g/L、(130.5±12.6) g/L、(123.7±12.5)g/L和(118.0±10.2)g/L,显著高于CC型【分别为(132.3±13.9)g/L、(113.1±10.5)g/L、(108.4±9.4)g/L和(106.7±11.3)g/L,P<0.05】。结论 在PR方案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ITPA基因(rs1127354)CC基因型较AA/AC基因型更易发生RBV 相关性溶血,而ITPA基因型与抗病毒效果密切相关,临床应加以重视和预防性处理。
阿舒瑞韦联合达拉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初步疗效及其病毒准种变化和耐药变异特征分析*
卓丽, 许敏, 邓浩辉
2020, 23(4):  504-50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13
摘要 ( 187 )   PDF (831KB)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应用阿舒瑞韦(ASV)联合达拉他韦(DC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或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初步疗效,并分析复发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耐药变异和准种变化特征。方法 27例CHC和13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ASV联合DCV治疗24周,随访12周。纳入患者均为HCV 1b基因型感染。结果 在随访结束时,38例(95.0%)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2例治疗失败的患者基线均存在NS5A抑制剂相关的耐药变异;在治疗过程中有7例(17.5%)患者出现血清谷丙转氨酶或尿酸升高和血小板或血红蛋白下降;1例治疗失败的患者基线和复发时均存L31V+Y93H NS5A抑制剂相关的耐药变异,但复发时血清耐药株的比例显著高于基线时(100.0%+100.0%对 2.1%+56.2%),复发血清HCV各基因片段准种复杂度(Sn为0.91±0.02对0.40±0.07,t=19.127,P<0.001)和多样性(d为17.70±6.63对1.65±0.36,t=6.75,P<0.001;dN为3.55±2.18 对1.37±0.41,t=2.801,P=0.026;dS为48.11±10.06对2.06±0.90,t=13.598,P<0.001)均显著低于基线血清,Tajima中性检验提示复发时血清HCV各基因片段的D值显著低于基线血清(1.84±1.20对-2.30±0.18,t=10.352,P<0.001)。结论 ASV联合DCV治疗HCV 1b基因型感染的CHC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存在NS5A抑制剂相关耐药变异者可能导致治疗失败。
自身免疫性肝病
血清腺苷脱氨酶和淀粉样蛋白A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价值分析*
文琼花, 唐敏云, 魏玉, 陈少文
2020, 23(4):  508-51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14
摘要 ( 206 )   PDF (842KB) ( 2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应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和淀粉样蛋白A(SAA)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AIH患者60例,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炎患者98例和同期健康人100例,采用胶乳比浊法检测血清SAA,采用谷氨酸脱氢酶偶联速率法检测血清AD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抗肝肾微粒体Ⅰ型(LKM-1)、抗肝细胞浆抗体Ⅰ型(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 结果 AIH组血清SAA水平为(58.7±6.2)mg/L,显著高于非AIH组【(12.3±2.5)mg/L,P<0.05】或健康人【(6.3±1.2)mg/L,P<0.05】,血清ADA水平为(88.4±10.1)U/L,显著高于非AIH组【(17.7±3.0)U/L,P<0.05】或健康人【(10.3±2.1)mg/L,P<0.05】;AIH组血清ANA、抗LKM-1和抗SLA/LP阳性率分别为68.3%、16.7%和11.7%,而仅非AIH组血清ANA阳性率为42.9%(P<0.05); 在本组AIH患者,血清AN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68.3%、57.1%和60.0%,而以血清SAA>52.1 mg/L或ADA>77.9 U/L为截断点,对血清ALT升高者在排除常见病因引起的肝功能损伤后,其辅助诊断AIH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被提高到76.7%、89.8%和70.4%。结论 对血清自身抗体阴性者,在排除常见的引起肝损伤的病因后,血清ADA或/和SAA异常升高,有助于对AIH的诊断,值得进一步探讨。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抗延胡索酸水合酶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程源, 张洋, 毛海洲, 段红光
2020, 23(4):  512-51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15
摘要 ( 261 )   PDF (843KB) ( 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抗延胡索酸水合酶抗体(抗-FH)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及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5月我院内科收治的166例肝病患者,其中AIH患者5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81例和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33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FH和抗核抗体(ANA)。结果 AIH患者血清GGT、ALP和IgG水平分别为(304.6±28.1)U/L、(258.1±24.0)U/L和(24.7±1.9)g/L,显著高于CHB患者【分别为(104.5±12.3)U/L、(85.7±9.2)U/L和(15.2±1.5)g/L,P<0.05】,其血清IgG水平也显著高于DILI患者【(14.8±1.2)g/L,P<0.05】,三组血清TBIL和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H组血清抗-FH阳性率为36.5%,显著高于DILI组的6.1%或CHB组的3.7%(P<0.05);AIH组血清ANA阳性率为73.1%,显著高于DILI组的54.5%或CHB组的50.6%(P<0.05);血清抗-FH诊断AIH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6.5%、95.6%、0.3、35.2%和76.8%,而血清抗-FH联合AN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则分别为76.9%、44.7%、0.2、38.8%和80.9%,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但特异度大大降低。结论 血清抗-FH诊断AIH患者的特异性很高,但灵敏度较低,在特定情况下对鉴别诊断可能具有很大的帮助。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和临床特征分析*
李文渊, 叶超, 李磊, 方芳, 陈思, 王陆军, 张开光
2020, 23(4):  516-51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16
摘要 ( 231 )   PDF (834KB) ( 4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我国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本研究对PBC患者血清自身抗体阳性情况和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诊治的230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欧盟试剂检测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和AMA-M2)、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抗SSA60、抗SSA52、抗SSB、抗着丝点蛋白B(CENP-B)、抗双链DNA(dsDNA)、抗组蛋白、抗Sp100、抗gp210和抗核小体抗体(ANua)等。分析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干燥综合征(SS)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结果 在230例PBC患者中,AMA-M2阳性167例(72.6%),抗gp210阳性101例(43.9%),抗Sp100阳性39例(17.0%);在所有PBC患者中,有178例(77.4%)ANA阳性;血清抗SSA52和抗CENP-B阳性率分别为37.4%和20.0%;在所有PBC患者中,合并SS者54例(23.5%),合并SLE者 21例(9.1%);与156例代偿期肝硬化比,74例失代偿期患者血清抗gp210和抗SSA52阳性率显著升高,分别为63.5%对34.6%(P<0.05)和(44.6%对2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发现血清AMA-M2、抗gp210和抗Sp100等仍然是诊断PBC的特征性指标。PBC患者血清抗SSA52和抗CENP-B阳性率也较高,可以作为补充诊断的潜在指标。本研究还发现血清抗gp210和抗SSA52阳性可能提示PBC病情较严重。SS和SLE作为PBC患者的常见合并症,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和与疾病进程的关系,仍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治疗PBC患者血清TGF-β、IFN-γ和IL-10水平变化*
黄丽华, 杨正兵, 谭礼让
2020, 23(4):  520-52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17
摘要 ( 171 )   PDF (846KB) ( 1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科诊治PBC患者4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给予对照组患者UDCA治疗半年,给予观察组UDCA联合非诺贝特口服治疗半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IFN-γ和IL-10水平。使用FibroTouch行肝脏硬度测定(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LSM)。结果 在治疗观察结束时,观察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为(51.4±23.7)U/L,显著低于对照组【(74.9±21.2)U/L,P<0.05】,谷草转氨酶为(59.5±32.3)U/L,显著低于对照组【(81.3±35.8)U/L,P<0.05】,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为(95.7±31.8)U/L,显著低于对照组【(127.3±50.7)U/L,P<0.05】;观察组血清IFN-γ水平为(57.4±21.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39.7±23.7)pg/mL,P<0.05】,而血清TGF-β水平为(14.3±4.8)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3.6±3.5)pg/mL,P<0.05】;观察组血清免疫球蛋M(IgM)为(2.3±0.4)g/L,显著低于对照组【(3.1±0.9)g/L,P<0.05】, IgG水平为(11.3±1.8)g/L,显著低于对照组【(15.5±1.3)g/L,P<0.05】,IgA水平为(2.7±0.6)g/L,显著低于对照组【(3.5±0.2)g/L,P<0.05】;观察组患者LSM为(10.8±6.5)kPa,与对照组的(9.7±7.7)kPa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联合治疗PBC患者可以明显改善血生化指标,可能与抑制了免疫球蛋白水平和提高了血清IFN-γ水平有关,其治疗的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观察。
熊去氧胆酸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齐敬聪, 邢文静, 杜洋, 高辰玮
2020, 23(4):  524-52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18
摘要 ( 323 )   PDF (838KB)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对粪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28例PBC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分别给予UDCA和UDCA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24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粪肠道菌群,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介素2(IL-2)、IL-6、IL-17和IL-22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粪双歧杆菌和拟杆菌菌落数分别为(8.7±0.9)lg CFU/g和(8.9±0.9 lg CFU/g,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0.6)lg CFU/g和(8.1±0.6)lg CFU/g,P<0.05】,而酵母样真菌和大肠埃希菌菌落数分别为(4.3±0.7)lg CFU/g和(8.7±0.6)lg CFU/g,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1±0.7)lg CFU/g和(9.2±0.7)lg CFU/g,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2、IL-6、IL-17和IL-22水平分别为(5.9±1.6)pg/ml、(65.5±12.6)pg/ml、(5.6±1.1)pg/ml、(7.6±2.3)pg/ml和(17.5±2.7)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0±2.1)pg/ml、(85.7±20.1)pg/ml、(6.7±1.5)pg/ml、(9.2±3.2)pg/ml和(23.3±4.4)pg/ml,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A、Ⅳ-C和PⅢP水平分别为(113.2±24.1)μg/L、(145.5±19.8)μg/L和(134.6±21.5)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8.4±47.2)μg/L、(178.4±51.7)μg/L和(170.5±48.2)μg/L,P<0.05】。结论 应用UDCA联合微生态制剂能有效纠正PBC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缓解肝纤维化程度。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和非诺贝特治疗NAFLD患者血清Pygo2和血脂水平变化*
侯光华, 胡启江, 徐美华, 朱绍咏, 黄波
2020, 23(4):  528-53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19
摘要 ( 289 )   PDF (840KB)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和非诺贝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人尾肢同源蛋白2(Pygo2)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5年3月 ~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NAFLD患者64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给予对照组二甲双胍片和非诺贝特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和层黏蛋白(LN)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ygo2、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甘油三酯(TG)水平为(1.8±0.1)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2.7±0.4)mmol/L,P<0.05】,总胆固醇(TC)水平为(4.6±0.4)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5.8±0.6)mmol/L,P<0.05】,而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为(1.9±0.5)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5±0.4)mmol/L,P<0.05】;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水平为(28.4±3.2)U/L,显著低于对照组【(35.9±4.1)U/L,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水平为(22.1±2.0)U/L,显著低于对照组【(32.6±3.4)U/L,P<0.05】,血清HMGB1 水平为(13.7±1.5)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20.2±2.4)μg/L,P<0.05】,IL-17水平为(75.6±7.8)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90.7±10.2)pg/mL,P<0.05】;观察组血清HA水平为(84.5±9.2)mg/L,显著低于对照组【(117.6±10.3)mg/L,P<0.05】, LN水平为(91.2±10.2)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108.7±11.3)μg/L,P<0.05】,Pygo2水平为(37.5±4.1)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42.4±5.0)μg/L,P<0.05】。结论 在运动和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和非诺贝特治疗可显著改善NAFLD患者脂代谢,抑制炎症反应和肝纤维化程度,短期临床疗效显著。
阿托伐他汀治疗NAFLD患者对肝脂肪变和外周血Treg/Th17细胞的影响*
周娜, 蒋磊, 吴冰冰
2020, 23(4):  532-53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20
摘要 ( 206 )   PDF (839KB)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对肝脂肪变和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影响。方法 2016年6月~2019年6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4例和观察组74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4 w。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IL-17和IL-18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和Th17细胞百分比。结果 在治疗24 w末,观察组血清TC、TG、ALT和AST水平分别为(2.0±0.6)mmol/L、(1.2±0.4)mmol/L、(43.8±8.2)U/L和(25.2±7.4)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0.6)mmol/L、(1.5±0.3)mmol/L、(49.9±8.4)U/L和(29.2±8.1)U/L,P<0.05】;观察组血清IL-10水平为(31.7±4.4)ng/L,显著高于对照组【(26.3±4.2)ng/L,P<0.05】,而血清IL-17和IL-18水平分别为(89.5±31.0)pg/mL和(41.8±9.1)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4.2±29.5)pg/mL和(52.3±9.2)pg/mL,P<0.05】;观察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和Treg/Th17细胞比值分别为(1.2±0.2)%和(1.1±0.4),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0.2)%和(1.3±0.5),P<0.05】,而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比为(1.1±0.2)%,显著高于对照组【(1.0±0.2)%,P<0.05】;观察组肝脂肪变改善总有效率为9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P<0.05)。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NAFLD患者能显著减轻肝脂肪变,可能与降低了血脂水平,调节了Treg/Th17细胞比例失衡有关。
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LP、LPO、NOS水平和肠道菌群分布变化分析*
栗红江, 何福亮, 陈来印
2020, 23(4):  536-53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21
摘要 ( 177 )   PDF (850KB) ( 2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酒精性肝病 (ALD)患者血清脂肪酶(LP)、过氧化脂质(LP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水平和肠道菌群分布的变化。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肝病科诊治的88例ALD患者,其中酒精性脂肪肝(AFL)患者36例,酒精性肝炎(AH)患者27例,酒精性肝硬化(ALC)患者25 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检测血清LP、LPO和NOS水平,常规培养分离粪细菌,采用快速微生物检测系统行细菌鉴定,以菌落形成单位的对数值(lg CFU/g)表示菌群数。结果 ALC 组血清LP水平为(6.2±1.9)μg/L,显著高于AH组【(3.6±1.1)μg/L,P<0.05】或AFL组【(1.6±0.4)μg/L,P<0.05】或健康人【(1.1±0.2)μg/L,P<0.05】; ALC组血清LPO水平为(7.2±2.1)μmol/L,显著高于AH组【(4.7±1.6)μmol/L,P<0.05】或AFL组【(3.3±1.0)μmol/L,P<0.05】或健康人【(2.1±0.5)μmol/L,P<0.05】;ALC组血清NOS水平为(7.8±2.6)U/ml,显著高于AH组【(4.9±1.7)U/ml,P<0.05】或AFL组【(3.5±1.2)U/ml,P<0.05】或健康人【(1.3±0.4)U/ml,P<0.05】;ALC组粪菌种数为(20.7±1.1)种,显著低于AFL组【(30.9±1.8)种,P<0.05】或健康人【(31.7±2.5)种,P<0.05】;AH组菌种数为(21.4±1.2)种,显著低于AFL组或健康人(P<0.05);ALC组大肠埃希菌为(9.2±1.8)IgCFU/g,显著高于AH组【(8.3±1.4)IgCFU/g,P<0.05】或AFL组【(6.8±1.5)IgCFU/g,P<0.05】或健康人【(7.1±1.3)IgCFU/g,P<0.05】;ALC组粪肠球菌为(9.5±2.3)IgCFU/g,显著高于AFL组【(7.1±1.3)IgCFU/g,P<0.05】或健康人【(6.5±1.5)IgCFU/g,P<0.05】,AH组为(8.6±1.5)IgCFU/g,也显著高于健康人或AFL组(P<0.05);ALC组粪双歧杆菌为(6.3±0.7)IgCFU/g,显著低于AH组【(7.2±1.1)IgCFU/g,P<0.05】或AFL组【(7.9±1.4)IgCFU/g,P<0.05】或健康人【(8.5±1.4)IgCFU/g,P<0.05】。结论 ALD患者存在血清LP、LPO和NOS水平增高和肠道微生态失调,随着病情加重或进展,这种变化越明显,值得临床认真对待。
药物性肝损伤
29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何文昌, 张克恭, 赵凡惠, 郭芮杉, 高禄化, 黄长形, 王临旭
2020, 23(4):  540-54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22
摘要 ( 182 )   PDF (829KB) ( 3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病因构成、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2月我科诊治的300例DILI患者,根据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RUCAM)量表评估。结果 经RUCAM量表评分诊断为DILI患者290例;引起DILI的药物为中药,占42.8%,抗菌药和抗结核药物分别占9.3%和7.6%;基础疾病以胃炎最为多见,占18.6%;肝细胞型占54.5%;中度肝损伤占37.6%;肝衰竭发生率为5.5%,治疗有效率为93.8%,死亡4例。结论 应用RUCAM量表有助于DILI的规范化诊断,中药导致的肝损伤不可忽视,大部分DILI患者临床预后较好,少数发生急性肝衰竭,预后差,应引起高度重视。
肝衰竭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效果初步观察
陈曦, 陈照林, 董静, 宋海燕, 刘波, 张骏飞, 陈从新
2020, 23(4):  544-54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23
摘要 ( 199 )   PDF (837KB) ( 3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ACLF患者45例,其中20例接受DPMA(对照组),另25例接受UC-MSCs移植联合DPMAS治疗(观察组),观察8周。使用BD公司FACScaliber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CD3+CD4+T细胞和CD3+CD8+T细胞百分比,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结果 在治疗8周末,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43.3±14.5)μmol/L,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为(16.8±4.1),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6.6±10.5)μmol/L和(20.6±4.8),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2.1±6.8)g/L,PTA为(57.9±5.3)%,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7.2±7.3)g/L和(53.8±5.5)%,P<0.05】;外周血CD3+CD8+T细胞百分比为(13.1±2.5)% ,显著低于对照组【(17.1±3.3)%,P<0.05】,而CD3+T细胞为(63.1±3.1)%,显著高于对照组【(59.7±4.2)%,P<0.05】,CD3+CD4+T细胞百分比为(3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34.9±4.1)%,P<0.05】;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为(7.1±4.3)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1.2±5.2)ng/L,P<0.05】,血清IL-6水平为(8.4±2.7)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3.2±3.2)ng/L,P<0.05】;对照组生存12例(60.0%)例,观察组生存22例(88.0%,P<0.05)。结论 在DPMAS治疗的基础上适时给予UC-MSC移植治疗ACLF患者近期疗效较好,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血清HMGB1和sICAM-1水平变化*
段红岩, 秦红, 李尧
2020, 23(4):  548-55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24
摘要 ( 178 )   PDF (844KB)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并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变化。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感染病科诊治的179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常规培养分离病原菌,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和sICAM-1水平。结果 在治疗3月内,本组患者发生感染115例(64.2%),未感染64例,其中单部位感染占67.8%,双部位感染占27.0%,三部位感染占5.2%。115例并发感染患者共有感染部位158个,其中腹部感染占61.7%,呼吸系统感染占32.2%,胆道感染占25.2%,败血症占3.5%;在115例感染患者中,培养分离出病原菌2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9株(58.0%),以大肠埃希菌为主(41.5%),革兰阳性菌55株(26.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2.7%),真菌31株(15.1%),以白色念珠菌为主(8.8%);感染患者腹水发生率为73.9%,显著高于未感染组(29.7%,P<0.05),肝性脑病发生率为37.4%,显著高于未感染组(18.8%,P<0.05),低钠血症发生率为59.1%,显著高于未感染组(26.6%,P<0.05),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3.9%,显著高于未感染组(3.1%,P<0.05);感染组血清肌酐水平为(93.7±31.7)μmol/L,显著高于未感染组【(81.0±26.6)μmol/L,P<0.05】,HMGB1水平为(13.1±2.6)ng/ml,显著高于未感染组【(10.2±2.0)ng/ml,P<0.05】,MELD评分为(28.2±5.0)分,显著高于未感染组【(20.3±3.8)分,P<0.05】,而血清sICAM-1水平为(804.3±134.7)ng/ml,显著低于未感染组【(1152.7±263.5)ng/ml,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以腹部最多,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发感染的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血清HMGB1水平升高,sICAM-1水平降低,了解这些指标的变化规律可能有助于临床判断感染的存在。
肝硬化
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减少肝硬化患者术前血小板输注疗效初步研究*
张静, 周新民
2020, 23(4):  552-55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25
摘要 ( 242 )   PDF (840KB) ( 3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输注血小板改善肝硬化并发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血风险的疗效不确切,且可能导致潜在的并发症。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rhTPO)能否减少肝硬化患者术前输注血小板。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4月在西京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0例和肝细胞癌患者36例,均需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术或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术前给予rhTPO 15000U皮下注射,1次/d,连续应用10 d。结果 在76例患者中,血小板计数为40~50×109/L组23例,血小板计数<40×109/L组53例;两组患者在治疗第8 d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较基线明显升高【>50×109/L,分别为(76.0±26.6)×109/L和(54.4±24.3)×109/L]。在治疗第12 d,两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达到高峰[分别为(95±34.8)×109/L和(67.9±25.1)×109/L],在治疗后第30 d,血小板计数降至基线水平;应用rhTPO治疗后,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对血凝功能无明显影响,两组未观察到门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rhTPO可作为肝硬化并发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术前血小板输注的替代疗法,能降低术中出血风险,且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特利加压素联合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顽固性腹水患者临床研究
陈照林, 董静, 宋海燕, 刘波, 张骏飞
2020, 23(4):  556-559.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26
摘要 ( 229 )   PDF (830KB) ( 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特利加压素联合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5月~2019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感染病科诊治的肝硬化并发顽固性腹水患者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7)。对照组患者接受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1周,观察两组肝肾功能、体质量、腹围、腹水和尿量的变化。结果 在观察结束时,观察组和对照组腹围分别为(86.3±4.3)cm和(89.8±6.4)cm(P<0.05),腹水深度分别为(31.5±8.4)mm和(53.3±9.4)mm(P<0.05),血清胆红素水分别为(60.8±9.8)μmol/L和(71.5±8.7)μmol/L(P<0.05),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3.3±3.0)g/L和(30.0±3.1)g/L(P<0.05),尿素氮分别为(6.8±1.8)μmol/L和(9.8±2.8)μmol/L(P<0.05),血清肌酐分别为(104.5±14.4)μmol/L和(133.8±15.3)μmol/L(P<0.05),24 h尿量分别为(1088.3±285.9)mL和(1385.9±337.9)mL(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日分别为(28.8±3.7)d和(38.5±8.3)d(P<0.05);腹水浓缩分别进行了(4.3±1.4)次和(10.7±3.2)次(P<0.05),差异显著。结论 应用特利加压素联合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顽固性腹水患者能减少腹水量、改善肝肾功能、缩短住院日,值得进一步验证。
FibroScan联合多种预测模型预测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应用价值探讨
李娜, 郑少秋, 赵守松
2020, 23(4):  560-563.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27
摘要 ( 225 )   PDF (916KB) ( 3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FibroScan和其他指标评判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EV)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142例肝硬化患者接受胃镜检查,了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使用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值(LSM),计算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基于 4 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 4)和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模型(GP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ROC),评价各指标评判EV的临床价值。结果 本组患者经胃镜检查,发现无EV组49例,有EV组93例(G1 28例,G2 30例,G3 35例);EV组LSM、APRI、FIB-4和GPR分别为(25.8±1.6)kPa、(1.5±0.1)、(5.3±0.3)和(0.9±0.1),均显著大于无EV组【分别为(15.2±1.5)kPa、(0.7±0.1)、(2.9±0.3)和(0.4±0.1),P<0.05】;严重EV组LSM、APRI、FIB-4和GPR也显著大于无EV或轻度EV组;LSM、APRI、FIB-4和GPR判断EV≥G2的截断点分别为19.20 kPa、1.9、4.9和0.5,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7%和96.7%、60.0%和89.80%、61.5%和91.80%,和60.0%和85.70%。结论 应用FibroScan、APRI、FIB-4和GPR等无创性指标可以预测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存在,对不能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可作为一种替代方法而做出判断。
多层螺旋CT对比剂注射流率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成像延迟时间的影响*
汪志亮, 胡磊, 刘啸峰
2020, 23(4):  564-567.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28
摘要 ( 192 )   PDF (1292KB) ( 5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时注射对比剂流率对肝硬化患者肝门静脉(PV)成像延迟时间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68例,均行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检查。在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时,将患者分成三组,每组56例,分别以2 mL/s的流速(A组)、3 mL/s的流速(B组)和4 mL/s是流速(C组)注射。结果 对MSCTP图像行后处理显示,均能显示PV 3级以上分支,PV主干和左右分支明显增粗,胃底周围侧枝循环开放,肝脏和脾脏呈肝硬化改变;A组PV CT值和PV-肝实质CT值差分别为(160.8±20.2)HU和(58.3±16.5)HU,显著小于C组【分别为(184.9±26.9)HU和(75.3±15.9)HU,P<0.05】,A组显示PV分支级别为4.6±1.3,显著小于C组(5.7±0.9,P<0.05),A组肝实质CT值与C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PV成像延迟时间为(44.5±1.2)s,显著长于B组【(42.2±0.8)s,P<0.05】或C组【(34.5±0.7)s,P<0.05】,B组PV成像延迟时间也显著长于C组(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对比剂注射流率对肝硬化患者MSCTP图像质量和PV成像延迟时间具有明显的影响,注射流率为4 mL/s时其MSCTP图像质量最佳,PV成像延迟时间最短。
定量磁共振成像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症价值分析*
宋丽俊, 袁雁, 王伟
2020, 23(4):  568-571.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29
摘要 ( 170 )   PDF (939KB) ( 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定量MRI和血清学指标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门静脉高压症的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PBC患者45例,获得并计算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和纤维化指数-4(FIB-4)评分,行腹部磁共振成像检查,提取肝脾硬度、T1、T2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诊断门静脉高压症的效能。结果 在45例PBC患者中,发现14例(31.1%)存在门静脉高压症;14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APRI评分为2.21(1.82,2.74)分,FIB-4评分为1.65(1.02,1.94)分,肝脏硬度为4.87(4.15,5.46)kPa,脾脏硬度为9.75(7.54,11.77)kPa,肝脏T1为1024.8(975.4,1078.5)ms,肝脏T2为62.7(57.4,68.4)ms,ADC值为1.29(1.11,1.62)×10-3mm2/s,显著高于31例无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别为0.68(0.21,0.94)分、0.24(0.18,0.42)分、2.51(2.11,2.98)kPa、5.23(4.62,6.08)kPa、930.8(870.9,980.4)ms、56.8(55.3,58.7)ms和1.08(1.02,1.25)×10-3mm2/s,P<0.05];APRI、FIB-4、MR检测肝硬度和脾硬度诊断门脉高压的灵敏度分别为90.4%、82.3%、92.4%和90.3%,特异度分别为79.6%、91.2%、92.0%和93.2%。结论 采用MRI检测肝脾硬度联合APRI和FIB-4评分可以帮助诊断PBC患者门静脉高压症,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肝癌
应用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技术指导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即时疗效评价的价值研究*
孟海生, 胡冬梅, 王海涛, 顾金凤, 赵静, 梁啸寒
2020, 23(4):  572-575.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30
摘要 ( 185 )   PDF (2400KB) ( 4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技术在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88例PLC患者,其中44例采用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观察组),另44例采用CT/MRI多模态融合成像(对照组)指导微波消融治疗。结果 观察组配准评估时间为(3.8±1.3)min,显著短于对照组【(5.2±1.7)min,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融合成像成功率分别为63.6%和56.8%,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44例观察组发现52个病灶,单模态融合成功36个病灶(69.2%),在44例对照组发现54个病灶,多模态融合成功32个病灶(59.3%),两组病灶融合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肿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7.7%和93.2%,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消融治疗后发热、局部疼痛、胆道出血和胆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20.5%、4.5%和0.0%,与对照组的13.6%、27.3%、9.1%和2.3%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0个月,观察组生存32例(72.7%),总体生存(OS)为15.1(5.0,20.0)个月,无进展生存(PFS)为12.8(4.9,20.0)个月,对照组生存32例(72.7%),OS为14.2(4.8,20.0)个月,PFS为13.3(4.7,20.2)个月(Log rank x2=0.592, P=0.442;x2=1.103,P=0.294)。结论 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与CT/MRI多模态融合成像均可用于指导微波消融治疗PLC患者,但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更为简便,经济,可提供即时影像学资料,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肝细胞癌癌组织Hic-5和COL1A1表达及其对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
顾世玉, 秦文举, 高建芝, 薛明辉
2020, 23(4):  576-58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31
摘要 ( 227 )   PDF (1824KB) ( 2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氧化氢诱导的克隆基因-5(Hic-5)和I型胶原α1链(COL1A1)表达及其对HC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3年9月~2016年7月我院行肝癌切除术的HCC患者97例,术后取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组织Hic-5和COL1A1 mRNA和蛋白表达。随访3年。结果 HCC患者癌组织Hic-5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3.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6.5%,P<0.05),其mRNA阳性率为66.0%,也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5.8%,P<0.05);HCC患者癌组织COL1A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1.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5.8%,P<0.05),其mRNA阳性率为78.4%,也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0.9%,P<0.05);TNM Ⅰ~Ⅱ期患者癌组织Hic-5 mRNA阳性率为56.4%,显著低于Ⅲ~Ⅳ期者(78.6%,P<0.05),COL1A1 mRNA阳性率为70.9%,也显著低于Ⅲ~Ⅳ期者(88.1%,P<0.05),存在门静脉癌栓患者癌组织Hic-5 mRNA阳性率为82.5%,显著高于无门静脉癌栓者(54.4%,P<0.05),COL1A1 mRNA阳性率为90.0%,显著高于无门静脉癌栓者(70.2%,P<0.05);随访的87例患者生存时间为8.2~3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6.0(14.6,36.0)个月;癌组织Hic-5阳性表达患者3 a生存时间为26.3(16.1,36.0)月,显著短于Hic-5阴性者【36.0(30.6,36.0),P<0.05】,3 a无事件生存时间为21.4(11.7,36.0)月,也显著短于Hic-5阴性者【36.0(24.2,36.0),P<0.05】。结论 HCC患者癌组织Hic-5阳性表达预示术后生存时间缩短,其原因可能与肿瘤分期差或门静脉存在癌栓有关。
实时超声造影和融合影像导航下微波消融与手术治疗小肝癌患者疗效比较*
全亚宁, 商晓杰, 孟璇, 高榆秀
2020, 23(4):  581-58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32
摘要 ( 222 )   PDF (1722KB) ( 4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实时超声造影和融合影像导航技术下微波消融与手术治疗小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1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实时超声造影和融合影像导航下微波消融治疗,给予对照组实施外科手术切除治疗。采用酶速率法测定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结果 在术后3个月,观察组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3.8%,对照组完全切除率达100.0%(P>0.05);两组血清AFP、AFU和CA19-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肺部感染、胆漏、皮肤切口感染、腹腔或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3%(P<0.05);随访3~36个月(中位随访18个月),观察组累积生存率为73.2%(52/71),对照组为71.8%(51/7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0.086,P=0.763)。结论 在实时超声造影联合融合影像导航技术支持下行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患者,疗效与手术切除相当,但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积极开展和验证。
ALBI联合剩余肝体积对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发生的预测价值*
冯涛, 胡伟, 滕步伟, 李伟
2020, 23(4):  585-58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33
摘要 ( 239 )   PDF (1288KB) ( 1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和剩余肝体积(FLR)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发生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的价值。 方法 2015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HCC患者76例,术前行腹部三维CT重建,由软件计算全肝体积和剩余肝体积(FLR),行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均接受肝切除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发生PHLF的相关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PHLF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果 在76例HCC患者中发生PHLF 28例,未发生PHLF 48例;非PHLF组年龄为(48.2±6.3)岁,显著小于PHLF组[(55.9±7.1)岁,P<0.05],INR为(0.9±0.1),显著低于PHLF组[(1.1±0.1),P<0.05],血清白蛋白为(40.6±3.2)g/L,显著高于PHLF组[(36.4±3.1)g/L,P<0.05],血小板计数为(241.2±80.3)×109/L,显著高于PHLF组[(181.9±60.8)×109/L,P<0.05],ALBI评分为(-2.9±0.8)分,显著低于PHLF组[(-1.8±1.0)分,P<0.05],MELD评分为(7.0±1.5)分,显著低于PHLF组[(8.4±1.9)分,P<0.05],Child-Pugh评分为(4.2±1.2)分,显著低于PHLF组[(5.8±1.4)分,P<0.05],FLR为(890.6±210.6)cm3,显著大于PHLF组[(720.1±180.7)cm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LBI评分和FLR是HCC患者发生PHLF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ALBI联合FLR诊断HCC患者发生PHLF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2%和90.5%。 结论 联合应用ALBI和FLR评估HCC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有助于防止PHLF的发生,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超声联合CT检查在肝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郑雪, 宣之东, 王玉, 张丽静
2020, 23(4):  589-592.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34
摘要 ( 194 )   PDF (1674KB) ( 1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肝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恶性肿瘤患者96例,均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其中46例在超声引导下,50例在超声联合CT引导下行RFA治疗。在术后3个月复查MRI,评估疗效。结果 在RFA治疗3个月后,超声联合CT引导组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超声引导组的80.4%(P<0.05);在RFA治疗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和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超声联合CT引导组血清肌酐和AFP水平分别为(71.5±7.2) mol/L和(30.4±5.7) g/L,与超声引导组的(70.6±7.3) mol/L和(31.8±5.6) g/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行RFA治疗肝恶性肿瘤患者时,采取超声联合CT检查引导可保证穿刺更精确,消融效果更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肝包虫病和吸虫病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早期泡型肝包虫病患者疗效初步研究*
魏倩, 王艳, 游岚岚, 苟博
2020, 23(4):  593-596.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35
摘要 ( 221 )   PDF (2218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早期泡型肝包虫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10月我院诊治的早期泡型肝包虫病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5例)和观察组(n=25例)。在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在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术后随访1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术后1 w,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6.7±1.6)μmol/L,与对照组【(14.2±1.4)μmol/L,P>0.0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为(140.8±52.4)U/L,显著低于对照组【(194.7±63.2)U/L,P<0.05】,血清GGT水平为(95.1±10.2)U/L,显著低于对照组【(102.4±11.3)U/L,P<0.05】,而血清ALB水平为(35.7±3.4)g/L,显著高于对照组【(32.9±3.5)g/L,P<0.05】;在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P<0.05)。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早期泡型肝包虫病患者可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超声诊断肝吸虫病性胆道梗阻患者临床研究*
李星妍, 刘刚, 李世友, 黄卫东, 周启
2020, 23(4):  597-600.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36
摘要 ( 209 )   PDF (1604KB) ( 2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和总结肝吸虫病性胆道梗阻的超声检查表现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消化内科和普外科收治的30例肝吸虫病性胆道梗阻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给予患者吡喹酮正规治疗,对驱虫治疗后仍存在胆道梗阻者,行内镜下胆总管切开手术治疗。结果 肝吸虫病性胆道梗阻患者胆管管壁增厚,肝内胆管扩张程度均严重,常合并胆总管病变;本组吡喹酮治疗成功率为63.3%,11例接受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治疗前,本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分别为(56.1±13.9)μmol/L、(151.2±67.8)U/L和(74.3±30.7)U/L,治疗后恢复到【(13.3±1.3)μmol/L、(91.5±39.2)U/L和(32.7±14.3)U/L,P<0.05】;术后,4例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5例患者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经2~10 d治疗,均治愈。结论 肝吸虫病性胆道梗阻的早期超声诊断以管壁增厚和肝内胆管扩张为特点,结合病史,可以帮助诊断。吡喹酮治疗肝吸虫病效果较好。对于胆道梗阻,采取内镜下介入治疗,效果肯定。
胆石症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瘘电子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并发症发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黄庆勇, 张万里, 陈怡发, 刘黎明, 方菊梅
2020, 23(4):  601-604.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37
摘要 ( 172 )   PDF (843KB) ( 4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经皮肝穿刺胆管造瘘电子胆道镜取石术(PTCSL)治疗肝内胆管结石(IHS)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15例IHS患者,其中60例接受PTCSL治疗,55例接受开腹手术。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结果 在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取净结石;PTCSL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显著低于开腹组的49.1%(P<0.05),其中PTCSL组发生1例,开腹组发生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发现,积极采取抗凝治疗后好转;术前白蛋白水平低、术中出血、有胆道手术史、术后发生胆汁多重耐药菌感染是影响PTCSL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因素(P<0.05);经多因素分析,术前白蛋白水平低【OR(95%CI)为0.5(0.3~0.9)】、术中出血【OR(95%CI)为2(1.4~3)】、胆道手术史【OR(95%CI)为1.9(1.3~2.7)】、术后胆汁多重耐药菌感染【OR(95%CI)为2.2(1.2~4.5)】是PTCSL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与常规开腹取石术相比,PTCSL可大大减少IHS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深入研究。
双镜微创术联合术后吲哚美辛栓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效果研究*
沈玉根, 徐东林
2020, 23(4):  605-608.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0.04.038
摘要 ( 155 )   PDF (838KB)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双镜微创术联合术后吲哚美辛栓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4月我院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分别行双镜微创术和双镜微创术后给予吲哚美辛栓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R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8水平,应用WHO推荐的生命质量(QOL)量表评估生命质量。结果 两组均全部取净胆囊和胆总管结石;在治疗后7 d,观察组血清RBP水平为(45.8±3.2)mg/L,显著高于对照组【(32.5±3.2) mg/L,P<0.05】;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分别为(2.1±0.4)μg/L、(15.8±7.8)μg/L和(11.6±9.5)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1±0.4)μg/L、(30.8±7.7)μg/L和(37.6±9.5)μg/L,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胆管狭窄、切口感染、残留结石和胆漏发生率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 m和3 m,观察组患者QOL评分分别为(45.8±3.2)和(47.2±3.0),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5±3.3)和(36.1±3.1),P<0.05】。结论 采用双镜微创术联合术后给予吲哚美辛栓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可显著抑制机体应激反应,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提升血清RBP水平,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