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J Hepatol,2012,57(1):167-185.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14(2):81-89. [3] 张爱民,陈铿,谭行华,等. 中医证候预测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疗效的临床研究.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7):92-94. [4] 朱春华,连豫苞,曹祥铨.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干扰素应答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3):147-148. [5] 李淑珠,许晶晶.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α干扰素疗效相关性研究概况.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1):148-149. [6]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 中医杂志,1992,33(5):39-40. [7] 冯小红,张红峰.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分布差异.中医临床研究,2012,4(13):63-64. [8] 王凤云,唐旭东,刘燕玲,等.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分布差异.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7): 716-720. [9] 肖阁敏,关卫兵,戴敏,等.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不同时段舌脉象的动态分析. 传染病信息,2010,23(5):279-281. [10] 张秋云,车念聪,王融冰. 慢性乙型肝炎脾肾阳虚型脉图参数特征分析. 北京中医,2001,20(4):40-41. [11] 太加斌,朱德增,凌昌全. 原发性肝癌患者脉图变化特点及其机理分析.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4):263-267. [12] 王忆勤,汤伟昌,李福凤,等. ZBOX-I型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6):26-28. [13] 麻晓慧,刘金霞. 性别、年龄对慢性乙肝证候的影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4):296. [14] 张玲,蒋桦,潘虹.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临床检验指标相关性研究.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21-22. [15] 甘楚林,苏小奇,莫静蓝,等. 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14(4):293-294. [16] 毛果,蔡光先,陈斌.18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及血清病毒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4):24-28. [17] 陈丹丹,朱肖鸿,周萍,等. 慢性乙型肝炎病理组织纤维化程度与中医证型的研究.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3):277-279. [18] 蔡林宏,谢晶日. 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γ和HBV DNA水平变化.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16(3):265-266. [19] 毛宇湘,杨玉新,王远,等. 慢乙肝中医证型与血清病毒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5):504-505. [20] 谢和平,杨宏志,吴伟康,等.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型与 HBV DNA的关系.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7):960-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