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细毛,任南,徐秀华,等. 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41-244.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3] 李兰娟. 传染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7. [4]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 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0. [5] 杨玉英,李杏红,王慧珠,等.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医院感染及社区感染病原学研究.中华传染病杂志,2010,28(10):611-614. [6] 苏海滨,王慧芬,闫涛,等. 肝衰竭合并曲霉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7):520-522. [7] 姜春燕,王宝恩,王建成,等. 肝硬化患者腹水中细菌DNA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8,16(8):594-596. [8] 周晓林,覃慧敏,谢迎春,等.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实用肝脏病杂志,2008,11(3),194-195. [9] 伏冉,张建康,马泰,等.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转归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9):829-830. [10] 陈欣菊. 肝硬化失代偿期肠道真菌感染108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9):776-777. [11] 曹曙光,吴昊,徐昌隆,等. 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在肠道气体产生中的作用.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11):864-865. [12] 巨立中,程瑞专,耿秀萍,等. 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8):819-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