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2] 朱初良,殷小兰,张志杰,等. 病毒复制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关系探讨[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6):705-707. [3] 杜卫星,叶青,叶峥嵘,等. 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病毒复制关系的回顾性研究浙江[J]. 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2):179-180. [4] 蒋健.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相互关系的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6):15. [5] 宓余强,郑淑文,张弘,等.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HBVDNA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4):296-299. [6] 李海强,余天智,罗昭芳,等. 慢性乙型肝炎证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HBVDNA载量相关性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1):741-742. [7] 季绍良,成肇智. 中医诊断学[M]. 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9-48. [8] 何玲,林冰. 208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的舌诊规律探讨[J]. 四川中医, 2004,22(11):9-10. [9] 王凤云,唐旭东,刘燕玲,等.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分布差异[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7):716-720. [10] 蒋森. 对乙型肝炎正复胜邪现象的临床分析[J]. 中医杂志,2000,41(12):230. [11] 刘克洲.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的论证[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1):11-14. [12] 于丰彦,周福生,廖荣鑫,等. HBeAg阳性与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辨证及其相关指标的比较[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8-10. [13] 刘光伟,高月求,马润琳. 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分型与病毒载量及复制性关系的初步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3):20-21. [14] 李太荣. 慢性乙型肝炎证型特点的研究[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2):32. [15] 金实.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生化免疫指标关系的探讨[J]. 中医杂志,1989,30(2):30. [16] 蒋健.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相互关系的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6):15. [17] 谢周杰,周晓霞,吴晓雷.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检验关系的初步探讨[J].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3):226-227. [18] 陈锦芳,郑春素. 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CD细胞、NK细胞功能的研究[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17(2):5-7. [19] 郑春素,陈锦芳. 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的研究[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6(2):4-5. [20] 许晓东,张剑. 慢性乙肝细胞免疫状态与辨证分型探讨[J]. 北京中医,2001,20(2):56-57. [21] 戴敏,王拥泽,关卫兵等. 慢性乙型肝炎前C区基因突变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4,11(6):336-338. [22] 龚坚. 慢性肝炎中医分型与客观检测关系的探讨[J]. 中医杂志,1989,30(4):53. [23] 朱清静,杨玲,盛国光,等.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突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J]. 中国中西医结台脾胃杂志,1999,7(2):87-88. [24] 蔡红兵,徐舒,李鹏. 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中医证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07,39(8):28-29. [25] 赵仙铭,李伟林,项一群,等.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效应的关系[J].浙江中西结合杂志,2003,13(1):19-20. [26] 梁柱石,周德政,谢崇嘉,等. 慢性肝炎患者肝脏病理分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27(7):613-615. [27] 聂广,俞伟,盛国光,等. 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分型与肝脏病理及其胶原含量的关系[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0,11(增刊):l8-l9. [28] 林巧,刘晋洪,钟旬华,等. 应用蛋白芯片技术研究乙肝病毒所致慢性肝病中医证型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8,18(3):143-146. [29] 汪静,谢朝良,杨华秀,等. sIL-2R及NO水平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关系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8):752-753. [30] 楼孝惠,陈智,黄茵,等.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IL-2、IL-10、IL-12、IFN-γ水平的关系初探[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5):28. [31] 陈锦芳,郑春素. 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患者IFN-γ及IL-10水平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2):1135-1136. [32] 郑卫东,马晓军,吴剑华,等. 苦参素注射液抗乙肝病毒疗效及与中医证型关系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8,18(2):77-79. |